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
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痹症,古称“痹”,是一种以关节、肌肉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痹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并阐述其治疗方法及患者体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
针灸疗法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舒经活络,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是针灸疗法优势病种的又一典型案例。
该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针灸疗法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神经恢复。
穴位选择痹症针灸治疗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穴位。
根据病症的不同,常选取的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肾俞、大椎等。
针刺深度与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
一般来说,痹症的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针刺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许多患者在接受痹症针灸治疗后表示,疼痛和不适感得到了明显缓解。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张女士在接受针灸治疗后,关节疼痛和肿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晨僵现象也明显减少。
她说:“针灸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我再也不用担心关节疼痛影响我的日常生活了。
”痹症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痹症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选取合适的穴位、控制针刺深度与时间等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反馈的真实体验也证明了针灸疗法的有效性。
痹症针灸疗法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优势病种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然而,针灸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痹症患者,对于病情较重或复杂的患者,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
随着中医眼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在诸多优势病种上的治疗效果日益显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眼科的优势病种分布,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深入思考。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即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引起颈
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那
些从事长期劳动和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如司机、工程师等。
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多为肝肾亏损、气
血不足、阴精不足等病理因素导致。
因此,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诊疗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气活血: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气血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醋香附等,可
以配合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循环。
2.养肝养肾:肝肾亏损是项痹病的一个病理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养肝
养肾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山药等来补肝肾,
辅以艾灸、针灸等来加强疗效。
3.补益肌肉:项痹病往往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
通过补益肌肉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中,可以选用川芎、细辛、肉桂等来
温经活血,辅以推拿、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4.调养经络: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经络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调养经络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配合
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经络通畅。
总结起来,针对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调气活血、养肝养肾、补益肌肉和调养经络等方面。
通过中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的结合,可以改善
气血循环,缓解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项痹病时,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疗效。
针灸推拿科痹症(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痹症(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二、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三、辩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两虚: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活少津,脉沉细弱活细数。
四、入院指征1、痹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2、痹征日久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一)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2、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第一篇: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劳损或外伤和颈部受凉史。
2、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入院标准1、颈、肩、臂疼痛初发,应积极治疗。
2、颈椎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二)辨证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201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推荐下载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 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 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 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 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 韧带钙化,斜 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 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 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 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 X 片示椎体增生,构 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 可见椎体后赘生 物及神经根管变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
2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项痹:西医称为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此外。
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
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娱乐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症候分类;(1) 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质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局部热敷,避免颈部多活动与受凉。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开展颈椎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2、针灸:针刺风池、翳明、翳风、大柕、外关、合谷等穴。
3、牵引:颌枕带牵引,每日数次,每次半小时,本法不适宜脊髓型。
4、推拿按摩:手法宜轻、稳,忌用暴力,具体手法包括准备手法(点穴法、揉捻法、滚法)、治疗手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善后手法(劈法、提捏法,散法)。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项痹(颈椎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项痹(颈椎病),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254例,完成254例,平均治疗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25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1.9%,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9%),针灸治疗135例(87.6%),推拿治疗121例(78.5%),中,其他疗法46例(29.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项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为肩颈、背部、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项痹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理气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调理身体恢复活动能力。
中医诊断项痹的准确性主要依靠病史询问、望诊、切诊、闻诊、问诊等综合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中医医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使用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病灶进行局部透热、活血化瘀的作用,以缓解疼痛。
2.祛湿方:使用独活、白芷、羌活等祛湿药物,改善湿性疼痛,同时搭配益气补肾的药物,以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3.理气通络方:使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理气药物,促进气机通畅,以减轻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二、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巅日、风门、至阳、风池、颊车、光明、足三里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经络,缓解疼痛。
2.针刺方法:可选用毫针、略长针,进行温针、热针、回旋针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3.针灸配合理疗:可通过推拿、拔罐、火罐等疗法,加强局部气血的流通,促进康复。
三、推拿按摩:1.按揉梁丘穴:从头端向下,先梁压按揉,后推拿梁丘,以舒缓颈部的痉挛和疼痛。
2.按压肩井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肩井穴,以缓解肩部酸痛、僵硬等不适。
3.摩擦背部经络:用手掌摩擦背部的膀胱经、肺经等经络,以活血化瘀、通经络。
四、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红枣、山药、核桃等,以温养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3.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有节,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针对项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经络、祛湿痹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前往中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2)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①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②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③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5)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阻络证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 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②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O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两阳性点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③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④TDP照射:阳性点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
(2)缓解期和康复期主穴:病变节段之颈夹脊及上下相邻的颈夹脊穴(双侧)阿是穴配穴:太阳经症状取后溪、肩贞、天宗;阳明经症状取肩髃、曲池、合谷;少阳经症状取外关、臑会、肩髎穴。
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②电针刺激:针刺得气后接G68O5-2型电针治疗仪,接两组电极,颈夹脊一组,远端穴位一组,刺激强度为患者所能接受而不引起痛苦的最大强度,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频率50 Hz,治疗30 min。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③温针灸:在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穴位实行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④TDP照射:颈夹脊局部照射,每次30分钟。
⑤伴有交感型颈椎病病症状者深刺人迎穴。
2.灸法:隔物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3.随证配穴:(1)风寒痹阻证:可配大椎、风池、外关、合谷等(2)血瘀气滞证:可配大椎、肩井、秉风、列缺等(3)痰湿阻络证:可配风池、中脘、丰隆、阴陵泉等(4)肝肾不足证:可配肝俞、肾俞、听会、三阴交等(5)气血亏虚证:可配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内关等(二)手法(推拿)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
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顶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整复类手法(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
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2)定位旋转扳法:以向右旋转为例。
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颏部。
嘱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施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
(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曲屈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变,将颈椎屈曲30~45度。
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
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作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
注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
(4)龙氏复位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床头,一手拿住患者后颈,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并用前臂紧贴患者面颊,用互相协作的方法,首先将其头部牵引屈向健侧,继而屈向患侧,等最大程度牵引至患侧后,术者双手在同一时间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扳动,有时可听到颈椎关节的弹响声,不应强求响声出现。
(三)牵引疗法1.牵引角度:前屈位颈椎牵引(颈椎前屈10°~30°)可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
神经根型效果最好。
2.牵引重量:相当于正常成年人(总)体重的10%,年老体弱者为体重的5%。
首次牵引从3~6kg开始,牵引最大重量不得超过20kg。
颈椎牵引力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牵引重量。
3.牵引时间为10~30min,最佳的牵引时间是15~20min。
4.牵引频率及疗程 1-2次/d,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一般需要2个疗程。
(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可选用活络镇痛膏外敷)。
(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成药:小活络丸等。
2.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成药:穿红胶囊等。
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半夏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等。
成药:愈颈通窍丸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成药:桂附地黄丸等。
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六)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红光等。
(七)运动疗法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等。
(八)其他疗法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选取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治疗(请相关科室会诊)。
(九)其他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十)小针刀治疗采用三部治疗法:第一次:行双侧风池穴、魄户穴针刀治疗。
第二次:行双侧天宗穴、风府穴、大椎穴针刀治疗。
第三次:行双侧胸夹脊穴(T1-T5)及肩背部痛点针刀治疗。
5-7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十一)穴位注射选取主穴加配穴各1个,用维生素B12或甲钴胺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2日1次。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颈椎病疗效评分表(见下页)颈椎病疗效评分表总分46分临床表现记分临床症状、体征分级颈部疼痛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肩背疼痛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上肢疼痛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上肢麻木0分:无麻木 2分:偶有麻木,很快缓解4分: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6分: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颈肩压痛0分:无压痛 2分:压痛轻,用力按压才感疼痛4分:压痛明显,稍有按压即感痛甚颈部活动0分:正常2分:偶有颈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4分: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正常2分: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轻微者4分: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者感觉障碍0分:无肢体感觉异常者2分:有肢体感觉异常者上肢肌力0分:肌力5级 2分:肌力3~4级4分:肌力0~2级肌腱反射0分:正常 2分:腱反射减弱4分:腱反射消失四、难点分析项痹病是指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颈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