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教案15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15篇《钱塘湖春行》教案1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二、读诗1、朗读这首诗(找一生)找生评价:字音、节奏、语气、情感2、听录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学生自由朗读4、学生展示朗读风采:找一生读,找小组读,齐读三、赏析(一)、理解诗意师: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的写景诗,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家想不想看到这些画面?想!好,现在大家对照注释理解没局势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
品诗明义描绘画面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从————中我看到了————。
从————中我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到————(二)、赏析古诗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老师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好不好?现在画面欣赏完了,画面美不美?这首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讨论赏析古诗1、赏析方法:(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说。
板书:水、云,莺、燕、花、草师:赏析这首诗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或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
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5、小组抽签展示A、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学程序:导入:现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赶快来会暖和一点啊?那老师现在就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
(放映幻灯片)。
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今天我们就在大诗人白居易的带领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好,那么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钱塘湖春行》。
内容:破题: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观看的着一些列美丽的风景。
“春”字则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播放范读音频,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此问题结合板书分)(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2、提示:(1)首联:孤山寺北交代地点,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时间。
颔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尾联:最爱、行不足是感情的抒发。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问题解答。
下面,就看一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联:交代春行的地点及时令。
颔联:写春行所见,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人静景动。
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仍写春行所见,乱花、浅草、马蹄,景静人动。
使人目不暇接,产生迷乱的感受。
尾联:写春行所感,直抒胸,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读赏。
《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描写了丰富而优美的初春风光,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
《钱塘湖春行》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
《钱塘湖春行》优秀说课稿《钱塘湖春行》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行》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钱塘湖春行》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
从体裁看属于七言律诗。
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二、说教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学习古代诗歌主要是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三、说学法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低,鉴赏能力更有待于提高,而且也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方法定为: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诵读法(反复诵读)、讨论法(交流体验)、竞赛法(提高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钱塘湖又名西湖,说到西湖,我们自然想起苏轼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苏轼笔下的西湖怎样都是美的,那么,在白居易的笔下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景呢?今天,我们来走进白居易,欣赏这首《钱塘湖春行》。
(二)初读—感知全诗1、自主学习,指导学法(1)反复诵读(2)抓住诗眼(3)弄懂诗意(4)品味语言(5)把握情感2、诵读诗歌,把握节奏(1)学生听读,要求正字正音,划出节奏,标出韵味。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名为《钱塘湖春行》。
该课文是一篇描写春天风景的散文,通过作者对钱塘江春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4)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春天的景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春天的景色。
2.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较复杂的句子。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钱塘江的春天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预习课文标题和段落标题,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然后让学生猜测课文中可能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预测能力。
3.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可以采用问题导读的方式,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4.语音语调训练(10分钟)通过听读课文,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音技巧。
可以分段进行听读,让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错误。
5.词语拼音与意思讲解(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词语,进行拼音和意思的讲解。
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
钱塘湖春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2.理解《钱塘湖春行》的写作意图和主题;3.掌握《钱塘湖春行》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钱塘湖春行》的诗意表达和写作特点;2.理解《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复印《钱塘湖春行》的课文;2.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展示一张钱塘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该图片所代表的意义,启发学生对钱塘湖的了解和想象。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发放给学生复印好的《钱塘湖春行》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3. 文本分析(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解释。
•钱塘江:介绍江的地理背景和文化意义;•春行:解释诗名的含义和主题;•绿暗红稀:解释诗中创造的春天意象。
4. 意象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
•水村山郭酒旗风:分析诗中的景象,说明诗人借景抒怀;•千树万树梨花开:解释诗中梨花的象征意义;•画楼西畔桂堂东:分析诗中的画楼和桂堂所代表的意义。
5. 总结提高(1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钱塘湖春行》的主题和写作手法进行回顾。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篇古代或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钱塘湖春行•诗意表达•意象和寓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钱塘湖春行》为例,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有了提高,并提升了对诗意表达的理解。
同时,课堂讨论和学生自主阅读的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选择更多的经典诗歌作为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主要内容是一篇旅游随笔《钱塘湖春行》。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b.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c.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句型结构。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b.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b.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c.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a.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句型结构;b.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钱塘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钱塘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先预习课文《钱塘湖春行》,并回答一些预习问题,如“你对钱塘湖有什么了解?”、“你期待本课要学到什么知识?”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3. 阅读理解(25分钟)a. 教师朗读课文《钱塘湖春行》,并引导学生跟读;b.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阅读理解问题,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钱塘湖的印象如何?”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词汇与短语学习(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词义解释和例句演示;b. 学生进行词汇和短语的操练,如造句、填空等,巩固所学知识。
5. 句型结构学习(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型结构,并进行语法解释;b. 学生进行句型结构的操练,如改写句子、完成句子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优秀5篇)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案(优秀5篇)钱塘湖春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
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
(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单元《春》中的第二课《钱塘湖春行》。
该课是一篇描写春天风景的游记,通过作者蒲松龄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的美景和春天的气息。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到春天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江南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如“钱塘江”、“柳树”、“春行”等;-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欣赏自然美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如“钱塘江”、“柳树”、“春行”等。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钱塘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江南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呈现(10分钟)- 向学生介绍《钱塘湖春行》这篇文章的作者蒲松龄,并简要介绍蒲松龄的背景和成就。
- 分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词语学习(10分钟)-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学生进行词语操练,如词语填空、造句等,巩固词汇的掌握程度。
5. 语言运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语言描写自己眼中的春天景色。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表达。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钱塘湖春行》这篇课文,理解诗人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和意象的感知。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PPT展示课文的内容和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讨论和写作,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钱塘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人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人描写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手法和意境。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合作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撰写一篇关于钱塘湖春天景色的短文。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表达。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赞赏。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钱塘湖春天景色的特点和诗人的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的美和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钱塘湖春行》这篇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一课。
该课是一篇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散文,通过作者对钱塘江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特点;(2)理解并背诵课文《钱塘湖春行》;(3)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1)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钱塘湖春行》一课;(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图片:钱塘江春天的图片。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钱塘湖春行》;(2)准备朗读课文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江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2.新课呈现(15分钟)(1)播放课文《钱塘湖春行》的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音语调。
(2)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板书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课文理解(2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2)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他们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共含13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古诗《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白居易首联:交代春行地点及时令早莺争暖树颔联:春行所见(上) 人静景动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颈联:春行所见(下) 景静人动浅草没马蹄尾联:春行所感 (抒情)(8)布置作业。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与能力目标密切相关的作业。
篇2:《钱塘湖春行》古诗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三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重点难点】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三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主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啄()堤()千寻()2.填空。
⑴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⑵白居易字,号,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有和之称。
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
⑶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造化钟神秀⑵会当凌绝顶⑶浅草才能没马蹄⑷飞来峰上千寻塔4.古诗文默写。
①《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②《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
③《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5.⑴《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⑵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把春色描绘得很好,除了“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诗中读出那些色彩?7. 登飞来峰这首诗突出飞来峰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反馈检测】8.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钱塘湖春行》。
该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春天风景的插叙。
通过描绘钱塘江畔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和生机。
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课文《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春天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赏析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春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课文阅读、课文赏析、语言表达和课堂小结。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春天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和喜欢的春天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课文阅读(15分钟)将课文《钱塘湖春行》分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然后进行整体阅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课文赏析(15分钟)通过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妙之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语言表达(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词义解释和造句练习,以巩固词汇的掌握。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朗读《钱塘湖春行》这首唐诗,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意义,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基本的文学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能力,认识并体会其中的写景和咏物之美。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领悟并理解《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图片和相关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诗歌的猜测和探究欲望。
2. 感悟探究(10分钟):教师将《钱塘湖春行》的诗句逐句朗读给学生,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如:“诗中提到的昼行碧波万顷,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飞蓬’、‘乘风’等词来描写钱塘湖?”等。
3. 收获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钱塘湖春行》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同时,教师也可请部分学生朗读他们组讨论的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将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钱塘湖春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引导他们更好地领悟和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等,并让学生找出并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魅力。
四、课堂设计依据与评价:本节课选择《钱塘湖春行》这首唐诗作为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现阶段的文学修养要求,又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引言概述:
钱塘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是杭州市的重要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
每年春天,钱塘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针对钱塘湖春行进行说课,介绍钱塘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保护措施等内容。
一、地理位置
1.1 钱塘湖的地理位置
1.2 钱塘湖的地形地貌
1.3 钱塘湖的水系情况
二、自然景观
2.1 钱塘湖的湖水清澈
2.2 钱塘湖的湖水植被
2.3 钱塘湖的湖水生物
三、人文景观
3.1 钱塘湖的历史文化
3.2 钱塘湖的人文建筑
3.3 钱塘湖的民俗风情
四、旅游资源
4.1 钱塘湖的旅游景点
4.2 钱塘湖的旅游活动
4.3 钱塘湖的旅游服务
五、保护措施
5.1 钱塘湖的环境保护
5.2 钱塘湖的生态保护
5.3 钱塘湖的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可见钱塘湖作为杭州市的重要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游客们春季出行的理想去处。
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一美丽的湖泊,让其永远保持清澈的湖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愿我们在春天的钱塘湖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课题概述本次说课的课题是《钱塘湖春行》,该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古文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2)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词语意义及修辞手法;(3)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4)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1)多媒体投影仪;(2)教学PPT;(3)课堂练习题。
2.教学材料:(1)《钱塘湖春行》课文;(2)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钱塘湖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钱塘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呈现(15分钟)(1)介绍《钱塘湖春行》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课文理解(2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可以跟读或默读,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4.课文分析(20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通过课文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意义钱塘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
每年春天,钱塘湖周边的樱花、桃花、杜鹃等各种花卉盛开,景色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钱塘湖春天的美景,本课程特别设计了一堂钱塘湖春行的说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观赏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讲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植被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钱塘湖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观察和描述钱塘湖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植被和生态环境;- 掌握描述钱塘湖春天景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钱塘湖简介(10分钟)-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钱塘湖的地理位置;- 介绍钱塘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2. 钱塘湖春天的美景(20分钟)- 展示钱塘湖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景色;- 引导学生用形容词和名词描述钱塘湖春天的景色;-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更多的细节。
3. 分组讨论和创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钱塘湖春天的图片;- 小组成员讨论并共同创作一段描述该图片的文字;- 鼓励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分组展示和评价(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朗读自己小组创作的文字;- 其他学生对展示的文字进行评价和提问;- 老师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改进。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观察、想象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钱塘湖是中国四大名湖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学生们进行一次春游,以钱塘湖为主题,匡助学生们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概况(10分钟)- 学生们通过地图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钱塘湖的概况,如面积、水深等。
2. 钱塘湖的自然景观(20分钟)- 学生们了解钱塘湖的自然景观,如湖水的颜色、湖岸的植被、湖中的岛屿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们。
3. 钱塘湖的历史文化(30分钟)- 学生们了解钱塘湖的历史文化,如古代的钱塘江大潮、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们。
4. 钱塘湖春行的准备工作(15分钟)- 学生们了解春行的准备工作,如穿着合适的服装、准备好的食品和饮料、携带必要的物品等,并讨论春行的安全注意事项。
5. 钱塘湖春行的实践活动(30分钟)- 学生们进行一次钱塘湖春行实践活动,亲身感受钱塘湖的美景,并进行观察记录。
6. 钱塘湖春行的反思和总结(15分钟)- 学生们对本次春行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味,并提出对未来春行的改进意见。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 图片和视频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钱塘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匡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钱塘湖。
- 讨论和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思量和兴趣,促进他们对钱塘湖的深入了解。
-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钱塘湖的美景,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资源:- 地图:用于学生们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
- 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钱塘湖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
- 实践活动所需的物品:如食品、饮料、相机等。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教学评价:- 学生的参预度: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参预度,包括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阅读类文章。
该课文选自《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作者春天去钱塘湖游玩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钱塘湖的美景和春天的特点,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b)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c)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b)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b)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b)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a)通过展示一幅钱塘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b)提问:你们有没有去过钱塘湖?它有什么特点?2.预习导入(约5分钟)a)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大意;b)提问:根据标题“钱塘湖春行”,你们猜测作者可能会讲些什么?3.阅读理解(约15分钟)a)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c)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钱塘湖的词语和句子?它们给你们什么感觉?4.课文分析(约10分钟)a)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b)提问: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5.语言表达(约15分钟)a)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春天游玩的文章;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思考与拓展(约10分钟)a)提问:除了钱塘湖,你们还去过哪些地方?你们对那些地方有什么感受?b)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7.课堂总结(约5分钟)a)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情感;b)提问:你们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新的认识?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钱塘湖春行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钱塘湖春行》。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将了解到杭州的美丽风景和悠久历史文化,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写作;(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
2. 预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钱塘湖春行》,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3. 阅读理解(15分钟)分组进行课文阅读理解,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解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语言点讲解(10分钟)教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5. 写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美丽杭州”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自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说教学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阅读和合作写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教育法:通过让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六、说板书设计钱塘湖春行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七、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钱塘湖的美丽风景和悠久历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钱塘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钱塘湖的春季行走,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地理知识的探索。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钱塘湖的美丽图片和介绍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15分钟)通过地图和模型,向学生展示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钱塘湖的形状、大小、深度等,并解释形成钱塘湖的原因。
3. 钱塘湖的生态环境(20分钟)介绍钱塘湖的水质、水生物种类和湖岸植被等生态环境特征。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钱塘湖的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 钱塘湖与当地人民的关系(20分钟)介绍钱塘湖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和影响。
讲解钱塘湖的渔业、旅游业和对周边农田的灌溉作用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当地人民与钱塘湖的紧密联系。
5. 钱塘湖春行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钱塘湖春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钱塘湖的美丽和魅力。
学生可以观察湖水、采集湖边的植物、观察湖中的生物等。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内容,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引导学生总结钱塘湖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与当地人民的关系。
鼓励学生表达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图片展示、地图和模型展示、视频观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观察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积极性等。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和活动报告,评估他们对钱塘湖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15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2、了解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
3、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
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突破难点。
关键:诵读和想象。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朗读法、联想和想象法、讨论点拨法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
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在学习本首诗歌的时候,同时采用互动的方式使其回忆以前所学的是相关知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诗歌意蕴深刻,学生不易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完全了解诗歌中的意境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带领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当中,使之能切身感受到是个所描绘的意境和感情。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感受和经历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用播放范读和学生朗读的方法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便于进行后面的内容讲解。
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产生初步的见解。
(3)分析诗歌内容。
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要注重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老师仅仅起到引领的作用,要使学生能够自我得出结论,熟悉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4)能力训练。
学生反复的朗读和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的强调,才能加深学生对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的把握。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7)板书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联:交代春行地点及时令
早莺争暖树
颔联:春行所见(上)人静景动
新燕啄春泥
乱花迷人眼
颈联:春行所见(下)景静人动
浅草没马蹄
尾联:春行所感(抒情)
(8)布置作业。
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与能力目标密切相关的作业。
12下一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教学程序:
导入:现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赶快来会暖和一点啊?那老师现在就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
(放映幻灯片)。
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么今天我们就在大诗人白居易的带领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好,那么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程,《钱塘湖春行》。
内容:
破题: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观看的着一些列美丽的风景。
“春”字则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播放范读音频,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此问题结合板书分析)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经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提示:
(1)首联:孤山寺北交代地点,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时间。
颔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尾联:最爱、行不足是感情的抒发。
(2)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问题解答。
下面,就看一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联:交代春行的地点及时令。
颔联:写春行所见,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人静景动。
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仍写春行所见,乱花、浅草、马蹄,景静人动。
使人目不暇接,产生迷乱的感受。
尾联:写春行所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读赏析。
《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描写了丰富而优美的初春风光,那么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
解析:这两句写近景,有地上的花草,也有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
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和诗人游戏。
春草虽然茂盛,但却不高,刚刚没过马蹄。
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
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惬意。
五、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课堂结构: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