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
《钱塘湖春行》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钱塘湖春行》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原文:)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蹄。
785~804年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禽鸟。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米。
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
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待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一780的美好世界中了。
二《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内容;2.精通《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3.理解《钱塘湖春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把握《钱塘湖春行》的文学价值;2.通过诗歌赏析,提升同砚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钱塘湖春行》的作者和背景;2.讲解《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形式和构思;3.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意境和情感;4.进行诗歌朗诵和赏析。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播放钱塘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同砚爱好;2.讲授法:结合诗歌内容,讲解作者背景、诗歌形式等;3.分组谈论法:让同砚分组谈论《钱塘湖春行》中的意境和情感;4.诗歌朗诵法:让同砚进行诗歌朗诵,并进行诗歌赏析。
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钱塘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同砚对诗歌内容的好奇;2.介绍《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和背景;3.讲解《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4.分组谈论《钱塘湖春行》中的意境和情感,展开思想沟通;5.进行诗歌朗诵,并进行诗歌赏析;6.总结教室内容,强化同砚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
六、教学评判1.通过教室谈论和朗诵,评判同砚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观察同砚在分组谈论中的表现,评判同砚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钱塘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2.《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原文和赏析资料;3.教室板书、投影仪等教学帮助工具。
八、作业设计1.要求同砚写一篇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读后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让同砚依据《钱塘湖春行》的诗句,自己创作一首古体诗;3.安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同砚阅读有关白居易和唐诗的相关资料。
以上是关于《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期望能够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和观览这首经典的唐诗。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本作业设计方案是针对中学高中生进行的文学作业设计,主要目标是让同砚通过进修《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培育同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观览能力。
【唐诗三百首】《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赏析
【唐诗三百首】《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作背景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艺术特点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详细赏析,主要从内容概括、创作背景、语言特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容概括《钱塘湖春行》主要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景,通过对湖光山色、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
诗人漫步在湖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创作背景白居易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出任杭州刺史,创作了《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
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三、语言特点1.简洁明了: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语言质朴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2.生动形象: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早莺争暖树”,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动物的活动。
3.韵律和谐:诗歌的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读起来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主题思想《钱塘湖春行》的主题思想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这种主题思想贯穿于诗人的作品中,体现了白居易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五、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
2.细腻描绘: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十分强烈。
3.对比手法: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早春与晚春、动物与植物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力量。
六、诗人情感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形象的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目标:
1. 了解《钱塘湖春行》这首唐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歌中描绘的风景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让学生了解《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写于他任杭州刺史时期,描绘了杭州西湖春天的美景和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第二部分:诗歌赏析
让学生阅读《钱塘湖春行》,并回答以下问题:
-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
- 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体此刻哪些地方?
- 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有哪些?有何作用?
-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如何?
3. 第三部分:情感表达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于家乡或美好风景的思念之情。
4. 第四部分:诗歌朗诵
组织学生进行《钱塘湖春行》的朗诵,让他们通过声音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作业要求:
1. 完成背景介绍、诗歌赏析、情感表达和诗歌朗诵四个部分;
2. 作业要求书面表达流畅、情感真挚,朗诵要求声情并茂、抑扬抑扬;
3. 作业提交时间为一周后,要求以纸质或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判:
1. 背景介绍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2. 诗歌赏析的深度和透彻性;
3.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表达能力;
4. 朗诵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五、作业延伸:
1. 鼓励学生自行了解唐代文学和白居易的生平;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自大心;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对于家乡或美好风景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背景;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格律;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钱塘湖春行》的背景介绍;2. 诗歌《钱塘湖春行》的原文赏析;3. 诗歌《钱塘湖春行》的韵律和格律分析;4. 诗歌《钱塘湖春行》的意象和意境解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诗歌《钱塘湖春行》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赏析;2. 难点:诗歌《钱塘湖春行》的意象和意境解读。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导入话题,引导学生对《钱塘湖春行》产生兴趣;2. 讲解《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
第二课时:原文赏析1. 教师朗读《钱塘湖春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2. 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三课时:韵律和格律分析1. 教师讲解《钱塘湖春行》的韵律和格律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2. 练习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课时:意象和意境解读1. 分组讨论《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互相交流分享。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2. 教室讲解、分组讨论、学生展示等形式。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评判: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等;2. 作业评判: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读后感,评判内容包括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七、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了解更多关于白居易和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针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唐诗。
愿学生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感受诗歌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⑴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
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
《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二、故事背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
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
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课文诗意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初:刚刚。
几处:形容数量少。
暖树:朝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
啄:取、衔。
渐:逐渐,慢慢地。
欲:想要。
才:刚刚。
没:淹没,盖住。
不足:不够。
译文:孤山寺之北贾公亭之西,湖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
几只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唱歌啼鸣,不知谁家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繁多的野花渐渐开放,光彩照耀,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乱,青草初长成,刚能淹没马蹄。
我最爱湖东景色总觉走不完看不够,因为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别有一番景致。
四、问题归纳1.赏析“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2.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多和繁,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竞相开放的情态,从而突出了花的繁茂和其姹紫嫣红的色彩;用“浅”修饰“草”,写出了草在初长时的样子和它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
3.“行不足”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导读:《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语文微课脚本模板:以《钱塘湖春行》微课创作为例
语文微课脚本模板:以《钱塘湖春行》微课创作为例关键词:西湖、钱塘、湖东、诗歌、孤山、诗人、景致、作者、杭州、水面、美景、绿杨、景物、意象、景象、景物气质【屏显:封面】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刘老师语文微课堂。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第五首诗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屏显: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两点,一体味诗歌的意境,了解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学习本诗,抓典型意向,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屏显: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好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医生,写诗很多,今存诗近3000 首。
他的代表作由长恨歌、琵琶行、麦炭翁忆江南等等。
在诗歌和文学创作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和唯实而作歌,诗和为世而作。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获得世人的赞赏。
【屏显:写作背景】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他特别的气质吸引了早春美景,让他心旷神怡,诗性大发,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屏显:课外视频解读】西湖是个有魔力的地方。
如余光中所说,西湖的美是永恒的一壶水,让无数文人才子折腰,争着为他写诗。
西湖的美在湖里也在诗里。
仅白居易艺人一生就为西湖山水写了200 多首诗。
长庆二年年即办案二年,白居易就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前后三年。
在此期间他写出了送赞西湖的名篇。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处处叩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屏显:音频朗读】请大家先来听一遍这首诗的录音,可以跟着默读诗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的题目,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就是杭州的西湖点名时令春天行行走。
题目意思为诗人沿着杭州西湖漫步,欣赏春天的景致。
好,请跟着我再读一遍这首诗吧。
【屏显:教师范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巫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诵读——赏析品味——探究——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
贞元十六元(88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官终刑部尚书。
世称白香山。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
其诗歌善于叙述,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诗中描写了诗人早春骑马游湖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诗人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抒发了诗人春游时无比轻松、喜悦的心情。
三.老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篇一:《钱塘湖春行》赏析行在西湖春天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1、[背景介绍]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2、层次结构:〔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缺乏〞,是因为看缺乏,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
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
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上下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
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
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翻译及创作背景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翻译及创作背景
钱唐湖春行
春风吹又生,草木青葱横。
钱唐湖边树,芳草无处倾。
芦花绕湖岸,柳条拂渔船。
渔歌轻轻唱,鱼翁把线看。
桃李春色深,樱桃花落满。
桃花流水曲,柳花拂渔翁。
渔翁费力撒,鱼儿欢跃跳。
渔船悠悠行,渔翁把线看。
创作背景
钱唐湖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南部,是宋代诗人白居易的故乡,他曾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童年。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描写了钱唐湖春季的美景,用他的诗歌把这个湖泊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描述了春风吹又生,草木青葱横,钱唐湖边树上的芳草无处倾,芦花绕湖岸,柳条拂渔船,渔歌轻轻唱,鱼翁把线看,桃李春色深,樱桃花落满,桃花流水曲,柳花拂渔翁,渔翁费力撒,鱼儿欢跃跳,渔船悠悠行,渔翁把线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湖景,把白居易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范文一:最近,在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首古诗《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春天到钱塘湖游玩时所写,描绘了钱塘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的生活情况,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将钱塘湖的美景像画一般描绘得十分生动。
他说:“白波江上,见垂杨袅袅,春日江头,聞鳥雜鳴,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些诗句中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钱塘湖畔,看到了婉约的垂柳、听到了欢快的鸟鸣。
除了景物的描绘,白居易还向我们描述了钱塘湖的生活情况。
他描绘了渔民垂钓,也描写了农民在稻田里辛勤劳作的情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些诗句中透露出的人情味,让我们想起了故乡的田野和小溪,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不仅学会了欣赏古诗的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底蕴。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篇,更是一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之作。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挖掘更多的文化宝藏。
写作重点:介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和印象深刻的诗句。
用词分析:描绘生动、透露人情味、浓郁的乡村气息,传承经典。
范文二:在一次春游中,我到了浙江钱塘湖,真正地体验了白居易留下的风采。
《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记录了诗人在钱塘湖游玩时的点点滴滴。
首先,这首古诗中的描写非常生动。
白居易用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望庐山烟雨,处处青山绿水间;见江苏锦绣,处处嫩蕊鲜花里。
”这些美好的诗句让我仿佛感受到了诗人当时所看到的生动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其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了钱塘湖周围的各种风土人情。
他写道:“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些诗句中,白居易赞叹了钱塘湖的美妙自然风光,描绘了当地居民的冷暖与习俗,让读者在了解美丽风光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钱塘湖及其周边的人文底蕴。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人在阅读中颇感欲赏,是一篇趣味横生的古典名篇,这首古诗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江南水乡的魅力。
《钱塘湖春行》读后感
《钱塘湖春行》读后感《钱塘湖春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诗歌,描绘了他游览钱塘江畔的美景和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细腻、生动的描写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和家乡的深情厚意。
《钱塘湖春行》以春天时游览钱塘江畔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山岭、花草等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江水奔流不息、山川壮丽的景象;接着又描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作者对于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渴望。
此外,《钱塘湖春行》还融入了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故乡、远离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于离别的痛苦,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和共鸣力。
通过阅读《钱塘湖春行》,读者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于自然美景和家乡的深情厚意。
他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江水、山岭、花草等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他也通过诗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亲人的无尽眷恋之情。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更体现了他对于家乡、亲情的深沉思考和感悟。
通过诗歌中的文字与意境相结合,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所蕴含的情感。
总而言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充满深情和赞美之作。
它以其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方式,让读者领略到了白居易对于自然景色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阅读和品味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壮丽,以及人们对于家乡的深情厚意。
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起离别、思念和追求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部编版八上语文 《钱塘湖春行》课堂笔记
钱塘湖春行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著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谐多变。
二、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三、字词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享。
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暖树:向阳的树。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四、结构层次首联:点明诗人春游的地点。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尾联:充分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
五、课文分析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早春。
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看出。
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可以看出?明确:骑马。
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
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做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古诗词】钱塘湖春行写作背景
【古诗词】钱塘湖春行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
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
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
3. 请你说说颔联中“争”和“啄”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乱”“浅”的妙处。 答:
5. 对下面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为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诗歌描绘了早春西湖明媚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首联中的“云脚低”应理解为“白云低垂,仿佛与湖水相连”,描绘出西湖静态的美。 C.颈联中的“迷人眼”和“没马蹄”,体现出早春的西湖百花齐放,春草丰茂的特点。 D.尾联中的“行不足”应理解为“走不够”,既写出西湖景色美不胜收,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 解析: 6.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 态画面。 C.颈联用“乱花”“浅草”写出了西子湖畔繁花似锦,翠绿如茵的美丽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解析:
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作背景】 白居易,唐代诗人。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 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本诗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 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翻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
导读:作品原文
钱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
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上文是关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