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小学彝语文教学浅见

小学彝语文教学浅见

⼩学彝语⽂教学浅见⼩学彝语⽂教学浅见雷波县巴姑乡中⼼校熊阿合凉⼭地区早在上世纪七⼗年代末就开设彝语⽂课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逐步发展,已培养了⽆数⼈才。

最近⼏年来,虽然各级部门重视民族语⽂的教学⼯作,但还是⼤量出现了彝⼈不会说彝话、彝⼈不懂彝族⽂化,稍懂的⼤部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彝语⽂教学得不到家长的⽀持,学⽣不愿学,⽼师不愿教。

就像美国查尔斯(Charles F. Mckhann)在第⼆届国际彝学会上说的那样:“⼈们往往⽤汉民族的⽂化作为衡量少数民族的⽂明标杆,这本⾝就耐⼈寻味,因为这恰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中的⼀个重要⽅⾯,即‘汉化’”。

这些除了外在因素外,⾃⾝还是有问题的,要弘扬民族⽂化就加强彝语⽂的教学⼯作,从娃娃抓起,从⼩学抓起。

⼀、课程要改⾰。

综观中外教育改⾰,⽆⼀不把课程改⾰摆在突出的位置,各国都想抓住带规律性的东西,都想抓住要害和根本。

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改⾰。

(⼀)删掉从汉语⽂中翻译过来的内容。

现⾏的彝语⽂教材,⼤部分都是从汉语⽂中翻译过来的,这对彝语教学很多不便。

从两个⽅⾯谈这个问题:⼀是翻译作品翻译质量差⽽导致“难”,本来就很简单的⼀个词,翻译过来后让⼈看不懂,彝语教师需要翻汉语教材核对才能了解其意思。

马尔⼦(凉⼭民族研究所)所说的⼀样:“英语和汉语中的‘奴⾪’⼀词在彝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硬对译只能给彝族的历史想象增添混乱”(摘⾃第⼆届国际彝学研讨会综述)。

⼆是翻译作品已在汉语⽂教学中学过,在从彝语中再次学,属于“知识重复性”过重,导致“繁”。

本来可以让学⽣多⼀些新的知识,⽩⽩浪费学⽣宝贵的学习时间。

(⼆)改变课程内容的“偏”与“旧”。

1、在低年级可加⼀些童谣,提⾼学⽣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现⾏的彝语⽂教材⼀年级拼⾳教学⾥,除了⼏个简单的拼⾳还是⼏个简单的拼⾳。

⽤拼读的⽅法去读童谣、⼉歌会提⾼学⽣的学习乐趣;也进⼀步了解民族⽂化,保护民族⽂化,彝族的童谣除了稍⽼⼀点了⼈外,年青部分听都没听说过了。

学习彝语文_传承彝文化

学习彝语文_传承彝文化

学习彝语文传承彝文化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灿烂,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族儿女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沉缅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大显风采,像一朵朵绚丽多姿的春天的花朵。

彝族在全国56个民族中是一个人员较多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聚居区、杂居区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 ,世代友好。

彝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古老民族,自称是火的民族,一个生在火塘边,死于火堆上的与热火紧密相关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凉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上的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各地语言和服饰差异,从这些差异上大致可以分为圣乍、义诺、所地三大方言区,语言大同小异,服饰各具特色。

解放前,州内各地的彝族区均处于奴隶社会,有严格的主仆,森严的等级制度,很强的地域观念,主子对奴隶进行自由交易,转手买卖。

不同等级的男女既使百倍的相恋,也不能随意如愿通婚,始终有高贵低贱之别,不同等级之间的异性无法结合,只能望而却步。

生活范围超出界线的奴隶则被视为越界,抢去换钱或让其主子出钱赎身,谁捉住就被谁占为己有,成为私有品,同样沦为下人,侍候主人。

过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痛苦黑暗的落后的非人生活。

彝族人民虽然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文字长期被禁锢,为少数有权有势的上层人士专用,无法外扬,贫民阶层无法享受。

那些掌握着文字的黑心肠,为了不让文字广泛流传,有意在文字中加入一些除本人能辩认而他人无法读懂的符号代替文字,成为无法理解的天书。

因此文字被封锁千年,无法普及,流入民间,彝族文字濒临失传。

这是固步自封,不思上进的万恶的奴隶社会下的产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凉山各地相继解放。

广大彝族人民彻底砸碎了长期套在脖子上的枷锁,摆脱了千年奴隶制的束缚,奔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母亲,庆祝自己的翻身解放,赞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简议彝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简议彝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简议彝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作者:邛莫曲枝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4期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980年8月1日,国务院批准了《彝文规范方案》起,彝语文正式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

1984年,全省彝文教学工作会议在西昌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彝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并根据彝族不同地区群众的语言基础、要求以及办学条件,确立了两种教学模式并举的方针,并决定逐步推进。

一是在汉语基础差的少数小学(主要是指聚居地区)进行“以彝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课”教学模式,简称一类模式;二是在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彝族地区(主要是指散杂地区)推行“各科用汉文教学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教学模式,简称二类模式。

2018年,凉山州教育局发文,把课程设置安排为:小学每周开设4课时,初中、高中各3课时,州内各学校在高中阶段新生录取时,一类模式学校把考生的彝语文成绩100%计入总分录取,二类模式学校把考生的彝语文成绩按50%折算计入总分进行录取。

经过这么多年,两类教学模式的规模越办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凉山州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课堂教学的学校有643所,接受双语教学的在校生有31.4167万人。

其中一类模式中小学校26所,在校生1.1268万人。

二类模式中小学校617所,在校生30.2899万人。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简议彝语文一、四川大小凉山彝语文课程开设简况乐山市民族地区彝语文教学开始于上世八十年代,当时纯彝区的极个别小学或中學以兴趣课或校本课的方式来开设,县级层面没有统一的检测考试,也没有教学大纲。

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停止开设了。

直到2013年,乐山市教育局和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文,明确要求从当年秋季开始开设二类模式彝语文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是小学四年级,彝族聚居区乡镇中小学和民族中、小学以及各区县的高三年级都必须开设彝语文课,课时每周不少于2节。

2018年乐山市教育局又下发文件规定,从2018年秋季开始,凡是彝族学生占50%以上的学校都从起始年级开始,把彝语文课当作一门主科开设,每周不少于2课时,并安进学校总课程表。

浅谈如何促进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

浅谈如何促进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

浅谈如何促进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浅谈如何促进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少数民族。

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坝和河谷地带。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近900万,其中云南最多,有500万多人。

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巍山县总人口近31万,其中彝族人口近10万。

要建设和谐、文明、幸福的巍山,不仅要抓好政治、经济、文化,更重要的要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彝族作为巍山的主体民族,抓好彝族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从重视文化因素、情感因素、艺术因素、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课文诵读和典范性语言材料的积累等方面,就如何促进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教育,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文化因素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往往具有“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形象特征;字形中充溢着鲜活的诗意;汉语的字(词素)可以轻易组成丰富多彩的词汇,词组又铺排成千变万化的句子;汉语重文意、重精神。

象形的文字,叮咚的诗句,丰富的意象,悠久的文化,是诗,是画,也是史。

我们要在教学中,带领、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美丽,感受汉语背后深广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数,民俗文化中的剪纸、灯谜,民间文化中的传说、神话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内陆一些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东西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去。

同时,我们还可把精彩的社会生活搬到语文课堂上来,把学生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

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我们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内陆的诸如“红头绳”、“粽子”、“乌篷船”等一些东西,当他们和这些东西来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学生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反过来,我们要让彝族学生学好汉语文,也必须尊重和了解彝族的文化。

彝族群众的名字里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的崇拜,对子孙的祈福。

(二)重视情感因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如果将“爱”投诸学生,使师生间的情感火花碰撞起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照亮其稚嫩的心扉,则可以改变民族学生后天的不足,产生直接的期望效应。

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的语言教育,对于维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彝语教学质量,我参加了一次彝语教师培训,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这次培训主要分为彝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在理论方面,我们学习了彝族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彝族语言的历史演变。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彝族语言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语言,它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体系。

同时,彝族语言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我加深了对彝族语言教学的认识,并更加清楚了如何有效地教授彝语。

在实践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角色扮演。

这些活动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加深对彝语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在一个活动中,我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角色,通过模拟教学的过程,我们学会了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此外,培训还邀请了一些彝族语言专家和资深教师进行讲座和研讨。

他们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彝语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师讲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力。

他说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通过游戏、歌曲、动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经验和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彝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作为一名彝语教师,我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彝语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彝族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浅谈彝族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浅谈彝族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民族中学的语文老师,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尤其艰难,彝族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母语——彝语的环境中,由于彝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语法习惯,使许多学生的习作语病多,表达不通畅,甚至文不对题。

因此,作文教学成为制约我校学生语文成绩的瓶颈之一。

我们知道,写作源于生活。

相对而言,城里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要比民族学生的丰富宽广得多,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

相反,民族学生的生活内容和活动空间显然相对要闭塞和狭窄得多。

作文的材料价廉物美似乎缺乏得多。

因为他们的生活相对而言是落后而闭塞的。

我根据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开发。

1引导学生多留意自己生活环境的独特之处,开发资源,发现生活之美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反而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厌弃,尤其是它又恰好在世俗的眼中不被看好时。

在当今的社会,彝族学生生活的地区相对偏远、闭塞,而这些地方往往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如果以“家乡”为话题作文,他们眼前立刻浮现的是城市繁华的生活,而不是家乡的实景。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真实理想,他们百分之八九十会说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走出大山,以后再也不回去了。

你再让他们谈谈对父母的认识与感情,他们虽然心疼与体谅父母,但也不乏抱怨与对他们生活的不屑。

彝族学生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他们的价值取向已在不自觉中受到了社会的扭曲,对学习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趋同性。

一个对自己固有的生存方式心存反感的小小少年,你是难以要求他用真情实感去讴歌和赞美他最熟悉的生活的。

当学生抛弃了对他最熟悉的生活的守望时,作文所要求的写真情抒真意就成了一句空话。

针对此种情况,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去留意其生活环境的独特之处,开发资源,发现山村之美。

只有这样,他才会有话可说。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山村之美有所认识和发现呢?首先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课文中去寻找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痕迹。

彝语文教学中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彝语文教学中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彝语文教学中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结题报告学科分类:中学彝语文课题名称:彝语文教学中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课题类型:省综合研究类重点科研课题立项与承办单位:喜德县职业民族中学课题组负责人:木帕什哈课题组组长:吉布呷呷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彝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千百年来不断的繁衍生息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而彝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文化载体,彝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弘扬都依赖于彝语文。

所以,彝语文教学也应该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任务。

近年来,随着各项民族政策的不断落实,以及初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给传承彝族传统文化与开展彝语文教学工作迎来了绝佳时机。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外来文化、各种传媒以及彝语文学习无用论思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教学模式的滞后,致使彝语文教学工作变得举步维艰,彝族传统文化也因为受到不断的冲击而逐渐消失殆尽。

因而,古老的文明在现代彝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陌生,其灿烂的文化也正从,在当今拜金主义思想过于盛行又多元文化并存的转型社会中,迷失了方向的彝人的视线内渐渐流失。

因此,为了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更为抢救、传承与弘扬彝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审时度势提出了“彝语文教学中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认为:将彝族传统文化整合在彝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实现彝语文教学工作理念的创新、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有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对提高学生彝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健全人格,激发师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等诸方面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本课题所说的“彝族传统文化”是指彝民族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各种优秀文化。

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我们认为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健康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以及浩瀚的文化典籍等各方面的内容。

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张兴沙【摘要】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leve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proposal to explore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Chinese teaching, the trend highlights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 concerning ethnic culture. The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has a long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plentiful literary works in diverse genres and distinctive folklore. In this case, we should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of Yi culture and introduce it into Chinese teaching, enrich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Thu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can be reached, a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enhanced and national unity promoted.%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计划的实施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概念的提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凉山彝族拥有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凉山彝族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益的成分引入语文教学中,拓宽语文的课程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灵活多样化和特色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最终促进民族团结。

浅析彝族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彝族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彝族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彝语文教学,而彝语文教学又促进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繁荣,提高学生对彝语文的学习兴趣与彝族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彝族;传统文化;彝语文;教学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彝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

彝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其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彝语文教学。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高考制度、外来文化、各种传媒以及彝语文学习无用论的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彝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不断的冲击,甚至于逐渐消失,彝语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为传承、抢救彝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彝语文教学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彝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翱翔,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创新。

一、对彝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彝族聚居地绝大多数属于彝汉杂居,受汉文化、传媒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重视汉语文而轻彝语文,致使彝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教材上跟不上时代,教材内容不齐,教师教参少得可怜;教师往往努力教,却收效甚微。

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厌学,彝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很多传统文化在现实中逐渐消失,自己作为彝语文教学工作者深表痛心。

因此我认为把传统文化与彝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对彝语文的兴趣与素养的彝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施1.实施“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活动,积淀传统文化,吸收经典营养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可以开展“走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活动,在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落实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要求学生每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分阶段安排:第一轮为背诵一首经典彝文,第二轮讲解一句彝语名言警句,第三轮讲述一个彝族民间故事。

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收稿日期]2018-02-15[基金项目]2015年度云南省教育联盟研究基金项目 云南边境地区国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之系列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 X Z 1521㊂[作者简介]非艳芹(1983-),女(彝族),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㊂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艳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临沧677000)[摘 要]凉山彝族是生活在四川西南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历史发展悠久,文化源远流长㊂无论是口传文化还是文字文化都是彝族重要的文化资源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于语文课程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㊂政府政策为开发和利用资源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引进民族研究人才,建立民族研究机构,综合有利于教学的文化资料㊂学校中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将彝族文化资料充分用于学校语文课程发展㊂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㊂[关键词]彝族文化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G 623.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18)02-0070-03D O I :10.16162/j.i s s n .1672-3473.2018.02.020 彝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㊁四川㊁贵州等地区,其中四川大凉山㊁云南小凉山地区是彝族聚居区㊂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导致该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教育方面㊂彝族文化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和生活有关的一切文化,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种范畴㊂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是学生的母体课程,只有把握好语文课程,学好文字,才能去学习其他相关课程㊂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生活环境,大部分彝族孩子直到进入学校起才真正开始接受汉文化㊂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困难更大,他们要克服的是学好普通话的问题,这给语文学科带来了困难,再加上彝族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小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㊂围绕彝族本位文化和彝族中小学生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索,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彝族语文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㊂一㊁凉山彝族文化特色(一)凉山彝族简介我国对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管理模式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许多研究者口中的凉山即我国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相邻㊂凉山有大凉山和小凉山之分,彝族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繁衍,学术领域大多将大㊁小凉山的彝族称之为 凉山彝族 ㊂当然,凉山彝族自治州除了彝族之外还生活有其他少数民族,彝族是在这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这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㊂彝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生活奋斗,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文化㊂(二)彝族文化分类与简述彝族文字的发现和传承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07 内蒙古电大学刊J O U R N A L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R A D I O &T VU N I V E R S I T YN o .2,2018(S u m N o .168)2018年第2期(总第168期)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㊂以文字的发明和发现为界可将彝族的文化分为两个范畴,一种是口传传播的文化,另一种则是文字记载和传播的文化㊂1.口传文化特殊的历史时期,彝族人民发明并使用了文字,但是文字只能掌握在彝族宗教统治者毕摩的手中㊂普通人民只能通过其他方式传承自己的文化,即口传方式,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口传文化㊂口传文化存在普通彝族民众之中,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文化体系中世俗的文化㊂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有着非常多的口传史诗,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㊁传承文化㊂例如史诗‘阿莫尼惹“,描述彝族姑娘尼惹从出生到成年㊁嫁人㊁思家㊁老去的整个过程,通过彝族民族口口相传的方式传给后代㊂虽然描述的是尼惹一个姑娘的生命史,但是反映的却是整个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命历程㊂解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彝族文化,‘阿莫尼惹“逐渐被人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得以以文字的形式传播㊂‘阿莫尼惹“只是普通口传史诗中的一首,还有其他许多涉及到婚丧嫁娶的诗歌以口传的形式得以传承㊂这些通过口传形式得以保留和传承的彝族文化是彝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㊂2.文字记载文化彝族是一个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是文字历史比较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文字的出现对于彝族文化的记载和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㊂彝族的文字只能掌握在宗教领袖毕摩的手中,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文化阶层,既是文化的发明者又是文化的掌握者㊂毕摩在彝族社会中担任多种社会角色,宗教领袖㊁氏族长老㊁历史记述者等等㊂毕摩在履行自身社会角色的同时,运用文字记载自己履行社会职责的整个过程,形成了彝族自己的特色文字文化㊂毕摩记载的这些文化与口传的世俗的文化完全不同,而是涉及到宗教㊁艺术㊁哲学㊁神话等领域,属于神圣世界范畴的文化㊂例如,毕摩在行使自己宗教领袖的身份时,用文字记载一个重要宗教仪式的整个环节与过程,进而形成彝族的系统的宗教文化㊂毕摩记载彝族民众的整个社会生活,即时记录彝族的历史,从而成为彝族重要的历史文化知识㊂彝族史诗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除口传诗歌之外,毕摩也用文字记载了许多史诗㊂以有无文字来对彝族文化进行划分,只是个人之见,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彝族文化进行分类㊂二㊁凉山彝族语文课程现状(一)语文课程与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㊁工具书㊁其他图书㊁报刊,电影㊁电视㊁广播㊁网络㊁报告会㊁演讲会㊁辩论会㊁研讨会㊁戏剧表演㊁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㊁博物馆㊁纪念馆㊁展览馆,布告栏,广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㊂ 自然风光㊁文化遗产㊁民俗风情㊁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㊂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都是国家编制的标准教材,属于国家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教师教育也是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进行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学习到并且掌握到语文学科基础知识㊂作为我国的母语学习重要学科,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拼音㊁汉子㊁句子简单的课文,逐渐形成对汉语的初步认识㊂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以后学习的程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科,因此必须抓好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㊂在凉山彝族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更是非常重要,面对许多初次接触语文以及普通话的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耐心,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彝族学生能够充分学习,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㊂(二)凉山彝族语文学科发展现状凉山彝族地区语文学科的发展同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过程有着相似的地方,即语文学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㊂首先,厌学现象比较严重㊂少数民族从小生活在自己的民族语境之中,直到上学才真正接触语文和普通话㊂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相对困难的学习任务,产生厌学情绪㊂其次,辍学现象严重㊂比厌学更为严重的是辍学㊂对上学失去兴趣,进而厌学,严重的达到辍学的地步㊂凉山彝族语文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与语文课程资源有着重要关系㊂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资源面对的是全国普通的中小学生,而全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基本都有一定的汉语言基础,所以17非艳芹凉山彝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与教学能够容易学习和接受㊂凉山彝族的中小学生却是与全国大多数中小学生生活在不同的语境之中,他们大部分生活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区,开始接触语文也是在学校,所以在学习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㊂要想学好语文学科,首先必须学习普通话,之后才能学好其他学科㊂国家的语文课程资源与地方性特色的文化活动之间有些许不平衡㊂三㊁凉山彝族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由于凉山彝族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语文课程资源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㊂如何充分利用彝族文化资源,使语文学科得以充分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㊂(一)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并统一规定并执行,少数民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与国家的教育政策相适应的㊂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实行国家课程㊁地方课程㊁学校课程三级管理㊂ [2]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㊂ [2]在地方层面,凉山州教育局印发‘四川省凉山州基础教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到根据凉山州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并对校本课程的目标㊁管理㊁开发原则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㊂有了国家和地方性政策的支持,凉山彝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有据可循,充分利用彝族传统文化补充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㊂(二)引进民族研究人才,成立彝族文化资源研究机构彝族文化具有丰富多样性,单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大多出身语文相关专业,对于彝族文化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地方教育部门的相关资料可能并不全面,这种情况下建立专门的彝族文化资源研究机构很有必要㊂我国许多民族院校及其他非民族院校都设有民族学㊁人类学㊁民俗学㊁民俗经籍等民族研究的相关的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民族研究人才㊂在政策引导下政府应引进优秀的民族研究人才,成立专门的彝族文化研究中心㊂将彝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㊁综合性的分类和整理,选择适用于凉山彝族的中小学生语文学科教育的文化内容作为语文课程资源㊂这样既有利于凉山彝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又为许多民族研究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㊂(三)传承彝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具有地方新特色学科课程,是彝族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实施方式㊂彝族传统文化要在语文课程中得以学习和应用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实施㊂校本课程的实施者语文学科老师应该充分学习彝族传统文化,在彝族文化资源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发展的相关文化范畴㊂教师在课程实施上可以设计多样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㊂除文本学习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归属感㊂校本课程除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外,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 教学评价 ㊂传统的学科学习是以一张试卷论分数的结果性评价㊂校本课程必须进行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参与实践的次数,对于彝族文化的学习程度等都纳入学科评价体系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彝族学生获得强烈的自我效能感㊂四㊁开发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意义鉴于彝族语文课程中存在的学生厌学㊁辍学等诸多问题,提倡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性特色的语文课程很有必要㊂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既响应了国家关于学科改革的政策,又符合地方性政府对于地方性校本课程的政策要求㊂彝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国家课程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紧密的集合起来,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凉山彝族中小学生语文教学㊂同时,开发彝族语文课程资源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研究工作的进行,专门的彝族文化研究机构为民族研究者提供了舞台,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㊂彝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传承和保存彝族传统文化㊁尊重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实践㊂[参考文献][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全球教育展望,2001,(8).[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001-06.[责任编辑:刘 洁]27 内蒙古电大学刊J O U R N A L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R A D I O &T VU N I V E R S I T YN o .2,2018(S u m N o .168)2018年第2期(总第168期)。

让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作者:郑阿合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34期摘要:世界上语言种类非常多,其中汉语的使用人数是最多的,而英语的使用范围则是最广的。

在我国国内还有一种非常具有独特魅力文化的语言,那就是彝语。

彝语是彝族地区特有的语言文化。

对于彝族地区的学生来说,通常情况下都是双语学习,而这里的双语就是汉语和彝语。

即便彝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种语言也是有共同之处的。

不过相比之下,彝语文与彝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的关联性更大,所以对于彝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彝语文会比学习汉语要轻松。

关键词:彝语文;学习乐园;课堂教学一、引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都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效率不高,明明学生很努力了,收效却不太好。

在彝族地区的教学中,学生除了汉语必须要学习的就是彝语文。

而彝语文本身就非常有魅力,对于彝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彝语就是他们的母语,日常交流和沟通中不能离开的语言。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轻松,并且有了汉语学习作为映衬,反而显得彝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彝语文时多了几分乐趣。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应该利用彝语文的优势来将彝语文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园地。

本篇文章将具体探索如何将彝语文课堂变为学生的快乐园地。

二、切换教学主体,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彝语文是彝族地区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只是需要提高的语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当一个“甩手掌柜”。

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一点一点地让学生逐渐变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当角色发生转变后,学生就会拥有一种类似于主人翁的意识。

这样的意识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端正了对于彝语文学习的态度。

而学习态度一旦端正了,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效率就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并且由于学生擁有主人翁的意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是属于主动学习,主动学习,能够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获得的幸福感,从而也能达到将彝语文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的目标。

彝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彝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彝语文作文教学探析作者:瓦渣哈则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34期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就是要将自己要说的话书写下来,赋予自身作品以诊治的感情,表达出自身对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的感受。

这也是彝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彝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针对彝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以实现学生自由表达、创意表达,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彝族;语文;作文教学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成绩的提升上面,这导致了教学和学习模式的单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所以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大多存在写作能力不高的问题。

彝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许多学生无法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当中,导致作文内容枯燥,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对此,对彝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策略展开了探讨。

一、在实践中写“真”作文的内容源于学生对社会、自然、生活的感悟,要求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作品当中,对“真”有一定要求。

所以,进行彝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在生活中的所想、所看表达出来。

所以,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从多年彝语文作文考查题目来看,多以“我最爱的……”“一件难忘的……”“……的爸爸/妈妈”等为主。

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教学。

如布置一篇名为“我的家乡”为题的作文时,教师带领学生观赏彝族家乡的美丽景色,与学生进行“美丽景点一日游”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每一处景点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其中体现了什么等。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将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书写自己的感受。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作文的真实性,使学生在作文中有更多的情感表达,这是提高彝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提升的前提在于有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运用实践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但是对于非命题作文来说,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素材积累。

浅析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及传承

浅析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及传承

浅析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及传承摘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彝族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

而相关语言的传播以及开展对彝族文化的开展以及传承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开展以及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汉语的传播对彝族语言的使用状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如何促进葬族语言的传承以及保护成为了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及传承。

关键词:彝族;语言使用;现状;传承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在运用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促进文化的开展以及繁荣,并在表现文化认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以及汉语的进一步开展,导致彝族同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加强了对于汉语的运用。

本文基于此,以大理巍山的彝族为对象,分析探讨该地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彝族语言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彝族语言使用情况在分析彝族语言使用状况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数据搜集,并将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出彝族语言使用情况。

笔者结合问卷调查的实际状况,对彝族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总结。

〔一〕第一语言习得。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知:大理巍山的彝族同胞的第一语言习得均为彝语,小孩在学龄前只会说彝语,随着学校教育的开展,彝族民众才逐渐学会汉语,并在二年级之后借助汉语进行日常的交流。

通过对于相关的分析可以得知:该区的彝语使用状况是全面而稳定的【1】。

〔二〕使用最熟练的语言。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彝族聚居区的彝族人能够熟练的使用彝语,可以说彝语是彝族人最为熟练的语言,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维系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三〕不同场合使用语言。

在彝族聚居区,彝族人所使用的语言类型多取决于使用的场合以及对象。

一般而言,交流的对象属于彝族人,其就采用彝语进行交流,假设对方为汉族,那么借助汉语进行相关的交流。

此外,彝族人中除了高龄老人以及学龄前的儿童之外,根本上为彝—汉双语人。

马建军:浅谈彝文典籍在香格里拉彝族群众中的运用及现实意义

马建军:浅谈彝文典籍在香格里拉彝族群众中的运用及现实意义

马建军:浅谈彝文典籍在香格里拉彝族群众中的运用及现实意义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据《中甸县志》记载,香格里拉彝族,最先于清光绪年间先后从四川冕宁、盐源、喜德等地分三批迁入香格里拉境内,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百年来,他们在接受和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知识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同时传承着古老的彝族传统道德文化。

而古老的彝族传统伦理道德典籍《ꂘꃅꄯꒉ》(玛木特依)是千百年来彝族人民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高度体现和浓缩,是彝族人民对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等各种矛盾关系作出评判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在香格里拉彝族群众中运用较广泛。

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和促进香格里拉民族大团结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

彝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个系统的思想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粗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彝文典籍《ꂘꃅꄯꒉ》(玛木特依)《ꇐꀴ》(格言)在彝族群众中的运用情况及现实意义作初步探讨。

彝人像马建军/画一、崇尚勤俭节约,憎恶好吃懒做勤俭节约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彝族人民中同样受到重视。

彝族父辈们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引用彝文典籍《ꂘꃅꄯꒉ》(玛木特依)以及彝族《ꇐꀴ》(格言)中的警世名句对子女或晚辈进行教育。

彝文典籍《ꂘꃅꄯꒉ》(玛木特依)中有很多涉及到勤俭节约的名句,如:“ꈪꑌꍣꑌꌠ,ꈁꒉꅉꎆꊌ;ꉉꇮꀠꇮꌠ,ꈁꒉꅉꐋꊌ;ꒉꀮꑘꑌꇿ,ꎇꃀꋂꑌꇿ,ꁍꑗꑭꑌꇿ,ꃰꊿꈪꑌꇿ;ꎇꃀꋂꑌꌠ,ꋂꀱꆊꐛꇁ;ꁍꑗꑭꑌꆏ,ꑭꁏꋚꐛꇁ;ꃰꊿꈪꑌꌠ,ꈪꑌꌠꈚꇁ;ꎭꌺꉌꈪꑌ,ꈚꅍꋚꀋꒌ;ꎸꈌꉌꈪꑌ,ꇇꋌꒉꀋꅝ;ꈪꑌꑌꑿꆫ,ꑌꑿꀻꎆꇁ;ꈪꑌꆿꍯꃅ,ꆿꍯꋦꀺꎆ;ꑌꑿꆫꌠꃤ,ꆿꍯꃅꌠꃤ;ꋍꑷꈚꂰꆹ,ꊨꃀꌕꐂꐛ。

”(意为:“勤俭有志者,走到那里都能挣钱;谦虚礼貌者,走到那里都能交友;水缸不空好,牛羊喂盐好,土地肥多好,人类勤快好;牛羊勤喂盐,喂盐会长膘;地中有肥料,肥料会变粮;勤俭有志者,生活会富裕;穷人有志气,不讨富人饭;猎狗有志气,不喝洗手水;勤劳放牧者,六畜得兴旺;勤俭种庄稼,粮食吃得饱;牛羊属于放牧者,粮食属于耕种者。

彝语文工作总结

彝语文工作总结

彝语文工作总结
彝语文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彝语文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总结彝语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彝语文工作的重要性。

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语言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彝语文工作不仅关系着彝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和生活,更关系着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彝语文工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彝语文教育体系,推动彝语文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彝语文工作的实际效果。

彝语文工作不是一项形式主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取得实际的效果。

我们要注重培养和选拔彝语文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彝语文教学的科研和实践,提高彝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彝族学生掌握和使用好彝语文。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彝语文工作的领导和组织。

彝语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我们要加强对彝语文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形成合力,推动彝语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之,彝语文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彝语文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实际效果,加强领导和组织,为彝语文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彝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发言

彝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发言

彝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发言
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彝语文教学工作
的成果和经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彝语文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首先,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我们深入研究了彝族文化
和语言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在学习彝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其次,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我们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结合
彝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彝语文。

我们还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我们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
和能力提升,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教育合作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彝语文教学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我们的彝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
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彝语文教学工作,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彝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发言

彝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发言

彝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发言
亲爱的同事们,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与大家分享我对彝语文教学工
作的总结和发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在彝语文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我希望通过这篇发言,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我想强调彝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彝语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因此,彝语文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作为彝语文教学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我们在彝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在过去一年里,我
们不断探索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彝语文教学的质量。

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了学生对彝语文的兴趣和认同。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彝语文教学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
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最后,我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彝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携起手来,为彝语文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彝语文在我们的学校和社区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谢谢大家!。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彝族地区的彝语文教学工作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彝族地区的彝语文教学工作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彝族地区的彝语文教学工作摘要。

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彝族上层人士罗大英在喜德红马尼祖村创办大英学校,后来学校迁至红马桃园,学生最多时达20余多。

学校专门聘请汉族先生和彝族头人讲授汉文和彝族尔比克哲等知识。

所以,传承彝语文及其文化迫在眉睫,必须重视传承。

2.保护彝族文化。

都说彝族是鹰的后代,因为他们有雄鹰般翱翔蓝天的壮志雄心,有搏击长空的远大理想。

彝族也是一个和大自然和谐共生存的民族,因为他们擅长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力量,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劳作中发现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

彝族最大的节日“火把节”、“过年”堪称彝族春节。

每逢这些节日,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如达体舞、阿诗且等让你赏心悦目,留念忘返。

所以,我们应该保护本民族文化,让他完整地留给下一代。

二、重视家庭彝语文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始终都认为学校教育才是关键。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的观念,弄清彝语文教育的关键所在。

2002年,我曾经调研过我们这一地区的一个组,全组现有户口128人,有28个家庭,家长的学历令人堪忧,大学毕业生为0,初中毕业生4人,小学毕业生8人,其余都是文盲。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我们应该多鼓励这些家庭,多使用彝语文进行有效沟通,因为他们学习本民族的语言相对好一些。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从监护人的层面作为重视彝语文教学的切入点,采用多途径保障在学习优秀的汉语言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接受彝语文教育。

因为各民族的语言都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像这些地方就只能以一门语言带动另外一门语言,如果让多民族和谐相处,其语言是第一道关。

所以,在全民族重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做好细节工作,做好家庭彝语文教育工作。

三、重视学校彝语文教学工作学校是学习彝语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阵地,只要我们更好地规范利用好这个阵地,彝语文教学工作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好这个阵地呢?(一)抓好彝语文的教研工作1.整体认识、客观把握要开展好彝语文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要问题是对课程标准和各年级的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

大班语言彝族文化教案及反思

大班语言彝族文化教案及反思

大班语言彝族文化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大班语言彝族文化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彝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将学会用简单的彝族语言和词汇进行基本的交流。

3. 学生将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彝族文化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

2. 彝族服饰和传统物品的展示品。

3. 彝族语言的基本词汇卡片。

4. 游戏和互动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彝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 展示彝族服饰和传统物品,引发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好奇心。

2. 介绍彝族文化(10分钟):-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彝族的起源、分布和传统习俗。

- 引导学生讨论彝族文化与自己文化的异同之处。

3. 学习彝族语言(15分钟):- 准备彝族语言的基本词汇卡片,例如问候语、数字、颜色等。

- 教师示范发音并引导学生模仿。

-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对话,运用所学的彝族语言进行交流。

4. 游戏活动(15分钟):- 准备一个与彝族文化相关的游戏,例如传统舞蹈模仿游戏或彝族服饰拼图游戏。

-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加强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5. 反思(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分享他们对彝族文化的新认识和体验。

- 引导学生思考彝族文化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彝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听音乐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了他们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学习彝族语言和参与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彝族文化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反思环节,学生分享了他们对彝族文化的新认识和体验,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让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阿雷伍呷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4(000)035
【摘要】在凉山州地区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双语教学过程中,彝语文作为一门基
础性的学科,其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与人文性。

彝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愉快成长的乐园。

一、让彝语文课堂灵动高效在彝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渗透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多创造质疑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教科书质疑。

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

【总页数】1页(P95-95)
【作者】阿雷伍呷
【作者单位】四川省越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让语文课堂成为
学生的乐园——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3.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4.让语文
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5.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乐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彝族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彝语文教学,而彝语文教学又促进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繁荣,提高学生对彝语文的学习兴趣与彝族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彝族;传统文化;彝语文;教学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彝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

彝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其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彝语文教学。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高考制度、外来文化、各种传媒以及彝语文学习无用论的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彝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不断的冲击,甚至于逐渐消失,彝语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为传承、抢救彝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彝语文教学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彝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翱翔,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创新。

一、对彝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彝族聚居地绝大多数属于彝汉杂居,受汉文化、传媒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重视汉语文而轻彝语文,致使彝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教材上跟不上时代,教材内容不齐,教师教参少得可怜;
教师往往努力教,却收效甚微。

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厌学,彝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很多传统文化在现实中逐渐消失,自己作为彝语文教学工作者深表痛心。

因此我认为把传统文化与彝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对彝语文的兴趣与素养的彝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传统文化在彝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1.实施“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活动,积淀传统文化,吸收经典营养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可以开展“走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活动,在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落实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要求学生每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分阶段安排:第一轮为背诵一首经典彝文,第二轮讲解一句彝语名言警句,第三轮讲述一个彝族民间故事。

每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举办一次彝文经典的鉴赏活动,交一篇以彝文经典为内容的书法习作。

每月要求任课教师上一堂有关彝文经典阅读的专题讲座(《玛木特依》、《勒俄特依》等),举行一次彝文经典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文名句填空比赛、尔比尔吉表演赛、书写经典文比赛等);办一期以“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黑板报或手抄报;举办一次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彝文经典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
萃、彝文经典书法展、彝语文成语汇报表演等;每一年编辑一本“走进彝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教材。

建立“走近彝文经典,走进传统文化”的学生成绩档案,将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记入档案。

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诵读,熏陶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积淀起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情趣。

2.营造彝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彝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水准的外在、鲜明的标识。

因此,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彝语文教学的课堂中。

我们要努力构建“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彝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彝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特有的甜味与魅力。

⑴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在教室里张贴彝族特有的画像和彝语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彝族文化快餐”一角等方式,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创设良好导入情景。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彝族音乐
语言有利于把彝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创设优美的音乐情景。

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彝族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创设身临其境的影像情景。

⑵探索“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创设情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创设导语、音乐、影像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

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提出问题: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工具书,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究彝语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课外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传统文化在一堂堂散发着浓浓民族文化气息的彝语文课上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⑶开发《走进彝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丰富彝族传统文化与彝语文教学的内容。

在开展“走近彝文经典,走进彝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具体操作可以如下: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采用单元专题形式,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传说故事”“美文选萃”的体例,每一体例下设计以下几个板块:作者介绍、内容提要、注释赏析、温馨提示等。

力求浓缩精华、体现彝族文化神韵,拓展视野。

在选文的篇幅长短,内容的难易、阅读与理解的指导等方面体现针对性、层次性。

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

搜集内容包括:“彝族神话传说人物”、“民间故事”、“尔比尔吉”、“名人事迹”、“彝族传统节日传说故事”。

开学初,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老师汇编成册。

制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科任教师教师可以订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确定、教学
时间及形式的安排、课程评价的方法等。

校本课程《走进彝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彝族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热爱自救民族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彝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民族地区更需要适合、适宜民族地区实际的建设人才,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实施彝族传统文化与彝语文教学相融合,构建“创设情境-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彝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使彝语文教学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服务。

收稿日期:2012-1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