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学设计》精品优秀打印版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质课教学设计_0
4.1.1认识几何图形(1)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2、观察
当注形小时了形数的象而颜量等它关注的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 1)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17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能够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别;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仍是平面图形,能正确辨别棱柱与棱锥.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察看、对照,概括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看法,并进一步认识常有的棱柱和棱锥等立体图形.教课要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看法.教课难点: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课过程:一、导入:察看这个纸盒, 从中能够看出哪些你熟习的图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长方体 _ ;看不一样的侧面,获取的是_正方形 _或_长方形;看棱获取的是____ 线段 __;看极点获取的是__点 ____ .说一说下边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色?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请再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例子.二、图形的初步认识认识一下棱柱和棱锥你能再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图 4.1- 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结起来.说一说下边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色?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平面图形.下边各图中包括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三、练习提高:1. 如图,说出以下图中的一些物体的形状所对应的立体图形.2. 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包括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地点.3. 如图 , 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第 3题) (第4题)4 . 如图 , 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看法,并初步经历了由详细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五、作业:1.结称身旁的实质物体 ,看一看能够获取哪些几何图形 ,此中哪些是立体图形 ?哪些是平面图形 ?说出来与同学沟通一下 .2.着手画一画你所熟习的立体图形.3.采用适合的资料和工具,做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锥.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17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能够画出从不一样方向看一些常有的立体图形所获取的平面图形.2、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从不一样方向看一个立体图形获取的平面图形, 想象并描绘它的形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变关系教课要点:从正面、左面、上边看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获取平面图形.教课难点:正确画出察看所得的平面图形.教课过程:四、导入: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变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办理 . 从不一样方向看立体图形 , 常常会获取不一样形状的平面图形 . 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 , 也经常用从不一样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 .这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 设计师们经常画出从不一样方向看它获取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二、解说新课:例 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边察看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获取什么平面图形?例 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边看圆柱、圆锥、球,各能获取什么平面图形?例 3:分别从正面、左面、上边察看三棱柱和四棱锥,看一看各能获取什么平面图形?提示:可见棱应画为实线形线段;不行见棱应画为虚线形线段.三、稳固提高:练习:如图,右边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这个棱柱获取的?练一练:分别从正面、左面、上边察看下边的立体图形,各能获取什么平面图形?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从不一样方向看立体图形获取平面图形,回首学习过程,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成就 .(据学生回答状况睁开讲)五、作业:教科书习题 4.1 第 4 题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18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能画出简单的几何体的睁开图;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睁开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并能理解这样做的现实意义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对峙体图形进行定量研究的认知教课要点:经过“睁开”和“围成”两种门路认识常有几何体的睁开图.教课难点:剖析理解正方体的11 种睁开图的画法等教课过程:五、导入:这些精巧的包装盒是怎么制成的?好依据它来要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除了美术设计以外,还要认识它睁开后的形状,准备资料,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立体图形的睁开图.二、实践感知:自己着手把一个包装盒剪开摊平,看看它的睁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再把睁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盒,领会包装盒与它的睁开图的关系.三、研究常有的立体图形的睁开图: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棱适合剪开,察看它的睁开图是如何的,而后画出表示图. (沿着不同的棱剪开,会获取不一样的睁开图,比一比,看谁获取的结果多!)正方体的睁开图有11 种基本状况:练习 : 以下图形中能够作为一个正方体的睁开图的是().下边是一些立体图形的睁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获取的图形和你想象的能否相同.制作立体模型的步骤: 1 .画出睁开图; 2 .裁剪、折叠、粘贴; 3 .修饰、加工.练习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圆柱的睁开图是———;圆锥的睁开图是————;三棱柱的睁开图是____.练习 2.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睁开图,把睁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 与有“建”字的一面相对的那一面上的字是().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立体图形睁开成平面图形,认识了多种立体图形的睁开图,而且从展开图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变关系.回首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向大家报告一下!六、作业:习题 4.1 第 6、7 题.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18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能联合几何模型或身旁环境,指出体、面、线、点,并能划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2、过程与方法:能从运动、会合的角度描绘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适合地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会“详细→抽象→详细”的认知方法.教课要点:点、线、面、体的看法.教课难点:从实物或模型中抽象出看法,并举出切实的实例描绘看法.教课过程:六、导入:问题 : 物体的构成常常包括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这样.察看长方体模型,它有几个面?面与面订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订交成几个点,三棱柱呢?察看可知 :长方体有 ____个面,面与面订交的地方形成了___条线,线与线订交成____个点;三棱柱有 ____ 个面 ,面与面订交的地方形成了___条线,线与线订交成____个点.二、新课解说:我们先来认识“体” .察看一本书、圆罐、篮球,从它们外形中分别能够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请再举出一些你所熟习的立体图形.概括 :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以以下图 : 四棱锥有 ____个面;圆柱有 ____个面;圆锥有 ___个面 . 再联想上一课“睁开图”的知识,能够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 ___.察看这些面,它们有差别吗?面是有区其余,能够分为平面和曲面;围成体的面不过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 .练一练:围成下边这些几何体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察看几何体模型,回答以下问题:(1)面与面订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线与线订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结论:面与面订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线与线订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地点,没有大小,因此点都是相同的 .物体的运动会留下运动轨迹 , 这些运动轨迹常常也能抽象成几何图形 . 假如把笔尖当作一个点, 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 , 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着手试一试 .概括结论:点动成线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从几何的角度察看这类现象,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线动成面)既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请同学们想想:当面运动时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如何考证你的猜想?(面动成体)练习 : 如图 , 上边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 , 能够得出下边的立体图形 , 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结起来 .三、小结:1.谈一谈你认识到的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说一说经过今日的学习你对四周环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想想在获取一个结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哪几个环节,这对你未来研究新知识有何帮助?四、作业:习题 4.1 第 5题.4.2 直线、射线、线段(2)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19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研究获取“两点确立一条直线”的事实,并能举例说明这一事实;2、过程与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看法并掌握其表示法,认识他们之间的练习与差别;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能读懂简单的几何语言并据此作出图形.教课要点:直线、射线、线段的看法及其表示法.教课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看法、性质、表示法、画法及计算教课过程:七、导入:问题 1: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直线、射线和线段,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的形状并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问题 2:如图,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 B 呢?问题 3 :你还可以举出一些实质生活中应用“两点确立一条直线”的实例吗?(木工用的墨线、砌墙时的拉线)二、概括完美,丰富新知问题 4 :联合直线自己的特色,请同学们想想,我们该如何表示一条直线呢?这样表示有什么道理?直线 AB 或直线 l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1)能够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2)由于“两点确立一条直线”,因此也能够用直线上的两点表示直线问题 5:当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同时在一个图形中出现的时候,我们应如何描绘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如图试着描绘图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概括:( 1)点与直线的地点关系: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点不在直线上(直线不经过点).(2)当两条不一样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订交,这个公共点叫做他们的交点.三、即时练习,稳固新知问题 6:( 1)用适合的语句描绘图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关系.(2)按以下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 EF经过点 C;②点 A 在直线 l 外;③直线 AB 与直线 CD 订交于点 A.问题 7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你以为应如何适合的表示射线和线段呢?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当作射线、线段的实例.问题 8 :(1 )已知线段 AB,你能由线段 AB 获取直线 AB 和射线 AB 吗?( 2)可否用几何语言简单描绘一下直线、射线、线段?问题 9 :填写表格,概括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差别.问题 10:( 1)判断以下说法能否正确:①线段 AB 与射线 AB 都是直线AB 的一部分;②直线 AB 与直线 BA 是同一条直线;③射线 AB 和射线 BA 是同一条射线;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穷延长可获取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穷延长可获取直线.四、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意会了什么?(据学生回答状况睁开回首)五、作业:习题 4.2 第 1, 2,3,4 题.4.2 直线、射线、线段(3)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19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理解“两点确立一条直线”的基本领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差别.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经过” 、“确立”等几何语言的意义,并能依据几何语言画出简单的图形.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应企图识.教课要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教课难点:“直线、射线、线段”有关的图形的画法及它们之间的差别.教课过程:八、导入:问题 1 :老师手里的纸上有一条线段,你能在你的本上作出一条相同大小的线段来吗?九、新课解说:问题 2 :黑板上有两条线段,你能判断一下它们的长短吗?你有什么方法来考证你的判断?1.胸怀法2.叠合法(叠合法要注意什么问题?)练习 1 :判断线段AB 和 CD的大小 .( 1)如图 1,线段 AB 和 CD的大小关系是AB CD;( 2)如图 2,线段 AB 和 CD的大小关系是AB CD;( 3)如图 3,线段 AB 和 CD的大小关系是AB CD.问题 3: 如图,线段 AB和 AC的大小关系是如何的?线段AC与线段 AB 的差是哪条线段?你还可以从图中察看出其余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吗?问题 4: 如图,已知线段 a 和线段 b,如何经过作图获取 a 与 b 的和、a 与 b 的差呢?问题 5 :如图,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 2a.点 B 把线段 AC 分红相等的两条线段 AB 与 BC,点 B 叫做线段 AC 的中点 ,可知 AB= BC =1/2 AB. 那么什么叫做三均分点?四均分点呢?三、稳固提高:练习 2:预计以下图形中AB、 AC 的大小关系,再用刻度尺或圆规查验你的预计.练习 3:如图,已知线段a、 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 b.四、拓展:问题 6: 如图,从 A 地到 B 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以外可否再修一条从 A 地到 B 地的最短道路?假如能,请联系你从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1.两点的全部连线中,线段最短 . 简单地说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五、小结:六、作业:习题 4.2 第 5~8 题.4.3 角( 1)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24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理解角的定义和有关看法,用运动的看法理解角、平角、周角等看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过研究角的静态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从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中鉴别角,培育辨别图形的能力.教课要点:角的看法及其表示方法.教课难点:角的表示方法.教课过程:十、导入:我们知道,线段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小学我们已经对角有些浅显的认识,本节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们将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PPT展现生活中有关角的图片)十一、新课解说:角 :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 . 公共端点叫角的极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角的静态定义 .角的表示如图,如何表示这个角?角用符号“∠”来表示.(1)用三个大写字母:∠AOB或∠BOA;或用一个大写字母:∠O.(2)用一个数字加弧线表示:(3)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加弧线表示:三、稳固提高:四、小结:五、作业:1、课本中练习 1.2、 (1)过 25 min ,钟表的分针转过了多少度的角?时针呢?(2) 5 时 30 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8 时 20 分呢? 1 时 15分呢 ?4.3 角( 2)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24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认识角度制,经过与时间单位相类比,理解和掌握角的度分秒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回想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获取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从而从数的角度认识角.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分组议论解决问题,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教课要点:角的胸怀单位及其换算.教课难点:角的胸怀单位换算.教课过程:十二、导入:1.如图,点O是直线 AB上随意一点, OC、 OD、 OE是三条射线,图中共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9 个)DCEA O B2.假如把钟表的时针在任一时辰所在的地点作为开端地点,那么时针旋转出一个平角及一个周角,起码各需要多长时间?(6小时,12小时)把一个周角360 均分,每一份就是 1 度的角,记做1° . 除了“度”以外,还有其余的胸怀单位吗?角的度、分、秒是60 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相同的.1 °的 60 分之一为 1 分,记作1′,即 1°= 60′1′的 60 分之一为 1 秒,记作 1″,即 1′= 60″二、角的胸怀:已知∠ AOB,用量角度量出它的度数.用量角器胸怀角的方法:1. 对中——角的极点对量角器的中心;2. 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线重合;3. 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如图,已知∠ AOB,画∠ EOF=∠AOB,你有什么方法?先量,再画 .三、小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据学生回答状况睁开回首)四、作业:习题 4.3 第 2,3, 14, 15 题4.3 角( 3)教课对象:七年级( 1)、( 6)班教课时间: 2017、 11、 25教课器具: PPT课件、教课设计、课本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理解角的大小、和差、角均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目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绘.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线段的长短、和差、中点学习角的大小、和差、角均分线等过程,领会类比思想.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学习过程中的类比思想.教课要点:角的大小、和差、角均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目关系.教课难点: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均分线.教课过程:十三、导入:1.角是如何形成的图形?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前方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哪些内容?3.如图,已知线段 AB、 CD,你有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A B C D二、角的比较: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以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试着绘图来解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二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活动:首先,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平行线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其次,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分类等;然后,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最后,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如一起设计一个图形,并解释其性质和应用;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态度;
4.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同步导练设计及答案》精品优秀测试题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同步导练设计及答案前言:该同步导练设计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导练设计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导练设计)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同步导练基础导练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A.球B.圆柱C.圆锥D.圆2.圆柱的侧面是面,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3.有一个面是曲面的立体图形有(列举出三个).4.三棱柱的侧面有个长方形,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都一样的三角形.5.由点动成,由线动成,由动成体.6.长方体ABCD-A′B′C′D′有个面,条棱,个顶点.与棱AB垂直相交的棱有条,与棱AB平行的棱有条.7.若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一个七边形,则它的侧面必须有个长方形,它一共有个面.8.你能否将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请说出分类的依据.9.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10.长方体属于()BA.棱锥B.棱柱C.圆柱D.以上都不对11.下列几何体中(如图1)属于棱锥的是()B(1) (2) (3) (4) (5) (6)A.①⑤B.①C.①⑤⑥D.⑤⑥12.月球、西瓜、易拉罐、篮球、热水瓶胆、书本等物体中,形状类似圆柱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的边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A.3种B.4种C.5种D.6种14.在下列立体图形中,不属于多面体的是()A.四棱台B.圆锥体C.五棱柱D.长方体15.下图中是四棱台的侧面展开图的是()16.如图所示,该物体的俯视图是()①②③④⑤⑥图117.直角三角形绕它最长边(即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18.设长方体的顶点数为v,棱数为e,面数为f,则v+e+f等于()A.26B.2C.14D.1019.如图(2)所示,在大房间一面墙壁上,边长为15cm的正六边形A(如图(1))横排20块和以其一部分所形成的梯形B,三角形C、D、E,菱形F•等六种瓷砖毫无空隙地排列在一起.已知墙壁高3.3m,请你仔细观察各层瓷砖的排列特点,•计算其中菱形F瓷砖需使用()A.220块B.200块C.180块D.190块参考答案:1.D2.曲、圆3.球、圆锥、圆柱等4.3、形状、大小5.线、面、面6.6、12、8、4、37.7,98.按照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进行分类:是柱体的是(1)(3)(4)(5)(6)(8)是锥体的是(2);是球体的是(7)9.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往往不同;10. B 11. C 12.B 13.B 14.B 15.D 16.C 17.D 18.A 19.BDC B AB A第1题图会社谐和设建第3题图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二)同步导练基础导练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A.和 B.谐 C.社 D.会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4.如图,对于直线AB ,线段CD ,射线EF ,其中能相交的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B.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C.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D.在线段、射线、直线中直线最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本章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何图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对于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还在形成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2.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几何图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素材:几何图形的相关图片、实例等。
3.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屯脚中学:李治民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2、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3. 实践探究.(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作业设计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从不同的方向看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图形,并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准确描述观察到的图形,并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教学准备铅笔、直尺、水杯一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并配以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一)活动一1、观察课件中的开水瓶,分别从上往下看、从正面看、从侧面看,看到的结果是否相同?请分别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开水的草图,并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2、小组讨论自己所带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二)活动二课件中放着一个圆柱,圆锥、球、长方体,请三位同学们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它们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二、教授新课1、人们从不同方向观察某个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探究点一: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探究点二:根据已知条件搭建几何体或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另外两个方向图形.2、做一做:用6个小立方块搭成不同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议一议”.三、拓展延伸1、用小立方块撘一个几何体,使得它从正面看,从上面看的形状如图所示.这样的几何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2、下图中的物体有多少个小立方块?请画出它的三个视图.四、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进行小结,再请学生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设计“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作图、测量和计算中巩固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节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
-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
-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尺规作图的能力,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如作直线、作圆、作角等,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几何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通过几何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图形,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解决。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如线段、射线、直线、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提出问题:“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几何概念和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几何图形实例,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播放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宣传片.导语: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尽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它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并思考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教学说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祖国的综合国力,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图作为引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图形,并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找一找探索教材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铅笔、帐篷、卢浮宫、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教学说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通过找一找,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立体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议一议出示已准备好的教具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比较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几何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醒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教材第116页思考题,并进行学习汇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将下列两个图形沿AB剪开,再展开,实际动手做一做,再对照实物画出展开后的图形.【解析】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两底面是两个等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组成圆锥和圆柱的基本图形.解: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如下:【教学说明】认识一个图形的组成,实际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完这道题,你应得到这样的启示:实践是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例2 请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再根据你的感受简要说说它们的一些特征.【分析】(1)—(6)的名称比较容易识别,要善于发现其中所体现的独特特征.解:(1)圆柱.特征:两个底面是圆的几何体;(2)圆锥.特征:像锥体,且底面是圆;(3)正方体(也叫立方体).特征:所有面都是正方形;(4)长方体.特征:其侧面均为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为正方形);(5)棱柱.特征:底面为多边形,侧面为长方形;(6)球.特征:圆圆的实体.【教学说明】几何体的识别以直观为主,其几何特征也以形象感觉说明即可.当然,你还可以尽可能地从其他角度去感受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因为观察角度的变化,发现的特征就可能不一样.试试看.例3 先观察下列图形,再动手填写下表.【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2条对角线,六边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的对角线条数恰为其边数与3之差即(n-3)条.所以构成的三角形为边数与2之差,即(n-2)个.解:2,4,n-3;2,4,n-2.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116页练习.【教学说明】这两道题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口答,如学生回答不全教师可补充.【答案】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本节教学应通过实际问题启发、做、想、试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得到探索发现的成功感,自然获取知识并形成应用能力.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2.通过实际操作,能认识和判断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意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们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从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自己从中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多媒体展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平面设计图加工,其中一个小零件如课本第117页图4.1-6,先需要看的图是图(2),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 1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教科书第117页图4.1-7,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展示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2 (1)出示教材第118页图4.1-9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对此有困难,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仔细体会.(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墨水盒或其他正方体方盒,动手剪一剪,看能得到几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说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对此重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剪切,争取尽可能地多剪出几种展开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板书和归纳.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你能画出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吗?试试看!【分析】正方体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长方形,从上往下看是圆.解:正方体看到的结果分别如图所示:圆柱体看到的结果如下所示:例2 (1)前面所讲的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2)同伴交流一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特别谈谈对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迪.【分析】从诗句的意思中应看出这句话是以群山为背景的.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互相交流十分必要.解:(1)如图(2)以下启示供参考:“变换思考角度,获得的结论就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可能获得不同的解决途径”等.例 3 如图,需要再补画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下面是四位同学补画另一个面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其中正确的是().【分析】A、C、D三项中的展开图都不能围成正方体,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3.教材第118~119页练习.【教学说明】这几道题是考查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展开图的.题目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举手回答.【答案】1.(1)是从上面看到的;(2)是从正面看到的;(3)是从左面看到的.2.圆柱体—(4),圆锥体—(6),三棱柱—(3).3.C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提醒学生注意:多看,多动手,多想象,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教学应通过引导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探索来认识知识,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实践中体验认识生活与客观世界,并逐步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4.1.2 点、线、面、体【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教学说明】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这些生活实例在城市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第2题.(动手转一转)【教学说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1.教材119页思考,并回答它的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教材120页练习第1题(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对于第1题,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对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有更多的感觉,认识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如:有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卡片若干张,使用这些三角形卡片拼出边长分别是2,3,4,……的等边三角形,这些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n,所用卡片总数为S:试求当n=12时,S=_______.【分析】据图可以看出,当n=2时,S=4;当n=3时,S=9;当n=4时S=16,由此可推出:卡片总数S与边长n之间的关系式S=n2,故所求答案为144.例 2 利用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图形分割与变化.如:苏学美同学为班级“学生专栏”设计了报头图案,并用文字说明图案的含义,如图(1).请你用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中若干个,为“环保专栏”在图(2)方框中设计一个报头图案,并简要说明图案的含义.【教学说明】本题由学生自主完成,互相交流.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2)圆柱的面与面的交线都是圆;(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4)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5)长方体一定是柱体;(6)长方体的面不可能是正方形.A.(1)(2)(4)B.(1)(2)(5)C.(2)(3)(5)D.(2)(4)(5)2.一个几何体只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则这个几何体是()A.棱柱B.棱锥C.圆锥D.圆柱3.飞机飞行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彩带”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在朱自清的《春》中有描写春雨“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_______,这说明_______;把一张纸对折,形成一条折痕,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用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一个_______,这说明_______.4.如图是在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得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顶点个数是_______.5.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下列现象.(1)国庆之夜,炸响的礼花在天空中(瞬间)留下美丽的弧线;(2)用一条拉直的细线切一块豆腐;(3)将2012张十六开的白纸摞成长方体.【教学说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上述几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并予以点评.【答案】1.B 2.C 3.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圆柱体面动成体4.145.(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理解几何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本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炼的素质放在首位.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交流,使知识的认识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情感态度】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观察教材第125页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利用打好的小洞,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和2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语言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完成教科书126页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教学说明】慢慢让学生读清楚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动手画一画,邀同伴讨论下列问题:(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一定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能画,画出图来.【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读题,注意体会不同问题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求得正确的答案.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个点可以画唯一的一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能画一条直线.(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所以共有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面画的三条直线重合了,只能画一条直线,如图(一):(5)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结果,如图(二):①当A,B,C,D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②当A,B,C,D四个点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教学说明】题(3)和题(4)中分别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叫分类讨论.运用分类方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任何一种,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例 2 如图(1)(2)(3)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自性质,判断其能否相交?【分析】这是用几何图形语言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例题,读懂图形语言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性质作出判断.解: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图(2)中射线CD与直线AB不相交,因为射线CD是以C为端点C向D所在方向延伸的;图(3)中射线CD与线段AB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不能延伸,而射线CD延伸方向为C向D所在方向,故它们不相交;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与线段CD都不能延伸.【教学说明】本题解答关键在理解三种基本图形的延伸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互相交流我知道了哪些概念?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方法?我发现了什么新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探寻直线的基本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素材和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观察时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提醒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留心周围事物,借助实物来认识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对于证明和推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对于几何图形的证明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长度、计算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1认识几何图形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1认识几何图形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逻辑推理:通过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
2.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能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3.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能力,能够运用图形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由无数个点组成,有长度没有宽度
-面:由无数个线组成,有长度和宽度
-体:由无数个面组成,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 ①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
- ②几何图形具有有序性
- ③几何图形具有简洁性
3.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①几何图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②几何图形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几何图形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案例研究: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完成几何图形相关的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几何图形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加深对几何图形特点的理解。
-《几何图形的故事》:通过讲述几何图形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回顾并巩固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入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和计算技巧。
2.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讲解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目标:使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教具等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3)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和练习题。
3.强化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几何应用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几何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绘制和计算。
2.难点:
(1)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将几何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4.理解并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教学设计
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空间想象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教学具备以下特点: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初步的认识,这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在认知上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转换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3.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讨论其平面展开图的特点和展开方法。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对几何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品
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章完整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第1课时几何图形与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二、找一找,议一议
思考P115图4.1-3,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及魔方)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归纳: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三、立体图形的分类
分类标准不同,得到不同的分类:
四、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6及以上相关内容,理解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意义和用途.
2.练习:课本P121第4题.
3.小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P117图4.1-7.
问题:(1)从正面看,有几层?每一层分别有几个正方形?
(2)从上面看,有几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
(3)从左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正方形?
(4)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该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5.能力提升练习:
(1)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2)由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
搭成这个几何体最多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少呢?
五、课时小结
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1.课本P118练习第1题.
2.课本P121习题4.1第1、2、3题.
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
(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2.会由展开图联想对应的立体图形形状.
教学重点:
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立体图形.
2.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呈现
1.学生阅读课本P117图4.1-8及相关内容.
2.动手操作:将一个长方体墨水瓶盒按不同的棱剪开铺平,并画下其形状观察长方体墨水瓶盒展开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之间大小形状有什么关系?
3.课本P118探究:
(1)先由平面图形想象立体图形的形状.
(2)实际操作:将这些平面展开图画在纸上,看能否围成想象的立体图形.
4.小组合作探究: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哪些形状?
5.交流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形状:
141型:(共6个).
231型:(共3个).
33型:(1个).
222型:(1个).
二、练习
(1)课本P118第2题.
(2)如图所示,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3)课本P123第12题.
三、课时小结
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课本P122第6题、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