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275de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7.png)
保 守 党 重 要 成 员 会 议
英国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Great Britain) 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
党,1833年改为保守党。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 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
31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丘吉尔和撒切
尔夫人。
32
22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起源 国王的顾问、助手(国王行政的助手)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
形成 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逐
责任内阁制
渐形成(国王逐渐脱离行政权)
基本原则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辉格党议员)
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 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沃波尔连续担任 首相21年,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首相会不会为此改 变策略,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1
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 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 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B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作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
35
英国的首相、责任内阁与英王、议会 之间是什么关系?
36
首相
组织内阁
内阁
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内阁与首相 共进退
女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9104835a8102d277a22fad.png)
项目
1750-1800
1801-1900
煤产量 增长1倍
增长20倍
生铁产量 前40年增长4倍,后20年又增长1倍 又增长30倍
原棉进口 增长5倍
又增长30倍
GDP
增长4倍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铁 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
制度创新》课件
2020/9/21
苏格兰
北爱尔兰
威尔士
英格兰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概念解读
君主立宪制:
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 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 物。
线索
一对矛盾: 议会与国王 两个趋势: 王权逐步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加强 三个转移: (1) 立法权等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 (3)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
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
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
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D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恩格斯
材料二: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为
“垄断法”。法案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
的财产权利。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新版)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新版)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e39e7842e3f5727a5e962dd.png)
●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 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 特点。
重点难点
1.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的过程及其特点。(难点) 2.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 点。(重点)
1.《大宪章》 (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 强__中__央__集__权__。 (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__王__权__的 《大宪章》。 (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_议__会___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判断回扣】 1.《大宪章》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 ) 【提示】 英国《大宪章》的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 维护封建特权,不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2.《权利法案》不是英国宪法。( √ ) 【提示】 《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法律 基础,但并非英国宪法,英国代议制的形成是一系列法律文 件和民主惯例长期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案例二 图片导入 2011年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的 婚礼于伦敦盛大举行,包括新人亲友、 外国王室代表、政界名流、军队成员、 各个慈善团体成员和近百位平民在内的1 900多名嘉宾见 证了这美妙的时刻,皇家空军进行了专门的飞行表演。全球 至少20亿名观众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观看了两人的婚礼,作 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什么还有王子,王 室在英国社会中作用几何,这一课让我们揭开这一秘密。
2.《权利法案》 (1)背景 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__新__贵__族___领导的革命推翻 了斯图亚特王朝。 ②1688年,议会发动“_光__荣__革__命___”,赶走复辟国王詹 姆士二世。 (2)内容:确立了_议__会__主__权___,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 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_君__主__立__宪__制___政体。 ②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③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bb5420bc281e53a5802fffe.png)
1、首相辞职,内阁 下台; 2、首相宣布解散议 会下院,重新选举。
1783 年 12 月,英国最年轻的首 相(年仅 25 岁)威廉小皮特遭到了 下议院的不信任提案。 1784 年,小 皮特顶着议会的巨大压力,提请国 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结果新选 出的下院支持小皮特,小皮特内阁 得以留任,首相位臵得以巩固。
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 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运作模式
瓶爆炸。 ——汤因比
政府首脑 行政权
内阁 -首相
多 数 党 实 际 负 责
形式负责
形式任命
国王 国家元首
没有实权
任 命
下院
(平民院-选举) 选 举
议会
上院
(贵族院-世袭)
权力中心 立法权
选民
司法独立
司法权
----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 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 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议会逐渐掌握立法权
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 中,对于“国王”,是限?是废? 是立?英国人有过多次不同的选 择……
13世纪,他们选择了—— 限制国王
1、以法律限制王权——1215年,《大宪章》
本课知识体系:
●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议会逐渐掌握立法权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逐渐掌握行政权 三、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发展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
● ● ●
随堂检测:
布莱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2003年英国政府支持美国 出兵伊拉克引发众怒,“布莱尔感到自己随时可能被人 (从首相府)扫地出门……无家可归……”请回答:
第3单元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3单元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66e8701b90d6c85ec3ac6b5.png)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1-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2-
首页
课标阐释
学习指导
1.《大宪章》、“光 荣革命”、《权利 法案》 2.责任内阁制的形 成、1832 年议会改 革 3.英国君主立宪制 的特点及作用
1.从《大宪章》到“光荣革命”到《权利法案》, 限制王权是英国政治的基本脉络
2.《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立,英王仍拥有行政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 政权转移到内阁。至此英王“统而不治” 3.1832 年议会改革,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完 善,直到实现普选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首页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 信息解读 历史结论
议会与国王
1.英国人认为议会应该掌握权力,这是合理合法的。同 时,对国王具有敬重感和依赖感 2.材料体现了英国人的纠结心理,这是君主立宪制确立 的心理因素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国情的产物,是社会各阶层 妥协的结果,适应了英国的历史和现实,是历史的进步
一
二
首页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限制王权的开始 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后逐渐形成召开 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资产阶级的夺权斗争 (1)矛盾激化:进入17世纪,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 新贵族日益强大。 (2)“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 英国王位,赶走詹姆士二世。
第8课_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_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7ceeb9a9f18583d048645994.png)
单元结构及模块立意
资 英国建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模式) 产 阶 美国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模式) 级 代 法国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 议 制 德国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代议制民主 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 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制的特点。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14:32:5814:32Nov-201-N ov-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32:5814:32:5814:32Sunday, November 01,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20.11.114:32:5814:32:58November 1, 2020
上院
创下立议英院国主议要会由地雏方各县 形及,各逐市渐镇形的成骑士召、市民 开和议资会产决阶级定化重的大贵族组 事成宜,的又制称下度平院民院。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历史传统:《大宪章》签署 议会召开
2.背景
(1) 资本主义发展,王权与议会的冲突
材料 “是国王创造了法律,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 “议论上帝是渎神,议论国王是叛逆”。 ------詹姆士一世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从《大宪章》到《权
利法案》(政治权力从国王向议会转移)
1.历史传统:《大宪章》的签署
想一想:
英国的大贵族 逼迫英王签署该 文件的目的何在? 有何影响?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 《大宪章》
确立“法律至上” 和“有限王权”的
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 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
必修1第三单元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必修1第三单元第八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课件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d870f45ef7ba0d4a733b63.png)
唯物史观认为: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互相制约, 民主制度完善与 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相辅相成
渐进中完善
“渐进中完善”同样是 独特的政治智慧。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 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 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英国式道路》钱乘旦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这种选票分配有什么弊端?
渐进中完善—— 1832 年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 变化 1832年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增加, 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 举权 1867年改革 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 225万 1918年改革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 举权 1928年改 实现21岁以上成年公民 革 普选权 选举权的扩大、下移趋势
妥协中前进
妥协中前进
革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因,但 适时妥协同样是一种政治智慧。
传承中创新—— 1689 《权利法案》
第1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 立法权 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限制王权
第4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 税收权 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主权 第6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军事权 , 王在法下 皆属违法。
人治
发展
议会主权
法治
传承中创新
“传承中创新”也是一 种政治智慧。
渐进中完善——责任内阁制
阅读教材36页文本框史料,了解内阁的由来, 并结合下述材料思考,《权利法案》颁布后, 国王有没有失去权力?
立宪君主威廉三世十分珍惜他手中尚有的权利, 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他立即否决,直到 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 此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报告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ba782e7cd184254b3535c8.png)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体的建立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1、君主立宪制 (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但君主处 于“统而不治”的无权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中 心。如英国 (2)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君主虽受 宪法限制,但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拥有广 泛权力。约旦 2、民主共和制 (1)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议会为国 家权力中心,总统为国家象征,总理掌握最高行 政权。如德国 (2)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议会为权 力中心,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 权力。如美国
4. (2016· 江苏盐城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 23)《海国 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 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 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 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 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政治体制应 属于( ) A.英国B.美国C.俄国D.德国
3.发展: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向国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 权原则的体现。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 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首相通常是下院多数 党领袖。 (1)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 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 成 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2)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①集体负责——内阁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 共进退; ②权力制衡——内阁掌握行政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如果议 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 会,重新进行选举; ③两党轮流执政——首相和内阁必须从选举获胜的多数党中选 择 (3)结果: 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逐渐形成, 议会选举由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两大政党之间的角逐,大 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fd4064dbe1e650e52ea99e6.png)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西方文明的兴起【政治文明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8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知识体系】1、确立:17世纪《权利法案》2、发展: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完善:19世纪议会改革和两党制一、背景及条件:⑴历史渊源:13世纪初,颁布《大宪章》,逐步形成“限制王权,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⑵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⑶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⑷政治前提: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
注:光荣革命:以政变形式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结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定法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并不断完善。
二、确立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内容: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2.影响:⑴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⑵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⑶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三、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②形成标志: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比较题: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的不同⑴本质不同: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是资本主义代议制产物;⑵产生途径不同:明朝的内阁阁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英国内阁制是建立在代议制基础上,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⑶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仅拥有票拟;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⑷负责对象不同:明朝内阁阁员仅须向皇帝负责,英国内阁则须向议会负责;⑸独立程度不同:明朝内阁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维持,英国内阁则可以完全脱离王权而自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eae67d35fbfc77da269b150.png)
3.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思考:内阁的地位和职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主合作 君主立宪制之下,英 国政治上有哪几个重要的 角色?分别有何职权?
国王
姓名 国籍 生日 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 1926.4.21
出身
信仰
英国王室
基督教
职业
国家元首
主要经历 1953年,加冕,成为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的元首。 2012年,举行登基60周年庆典。
限制 国王 权力
确立 议会 主权
君 主 立 宪 制 建 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制内阁
责任内阁制 “国王的内阁”
乔 治 一 世 沃 尔 波 尔
“议会的内阁”
1. 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 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由此得名。 2. 乔治一世国王开创不再出席内阁会议的惯例,国王的 行政权逐渐移交到内阁,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
议会权力至上
代议制
由选民选出代表产生代议机 构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 种间接民主。通常以议会作为 代表民意的机关。
首相
姓名
国籍 生日 出身 职业
卡梅伦
英国 1966.10.9 贵族,具有纯正的英国王室血统 从政人士,议员,首相
主要经历 2001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 2005年在年仅39岁时成为英国保守党领袖, 2010年5月11日起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也是英国自 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
《大宪章》1215
《大宪章》开创英国历史上限制王权的先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处 死 国 王 建 立 共 和 国
国王 封建势力
民主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优质课大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a040c64af1ffc4ffe47ac4e.png)
二、民主的确立
1.确立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至1688年) (2)经过和结果 2.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议一议:如果你是当时的议会议员,你会 从哪些方面来限制王权、确保议会权利 ?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 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 立法权 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 财政权 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 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军事权 回答:以上三条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 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三、民主的完善和发展: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 民主政体建立之初,行政大权掌握在 国王手中。这一权利是如何一步步转移到 内阁手中的呢?
国王退出内阁 内阁权力增大 首相掌握内阁权力 责任内阁制 形成
三、民主的完善和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民主的确立 1.确立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至1688年)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 获得迅速发展;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在议会中捍 卫自己的权利; ③国王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标榜“君权 神授”,独断专行,停开议会,损害了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产生方式 国王 首相 议会 世袭 权力地位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执政党领袖和内阁首相, 掌行政大权和立法创议 权 权力中心,掌立法、监督 大权
选举
选举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的回响和反思 民主的追求
革命 妥协
民主的确立
传承 创新 和平 渐进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PPT课件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657a98f7ec4afe05a1df73.png)
在近代史上,英国开创了许多世界第一,率先建立起 现代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首创了全新的工业生产力。 创新成为英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制度创新的最终结果是英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不过, 到19世纪末期,当英国不能再进行制度创新时,其走向衰 落也就在所难免了。英国霸权的兴衰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 事实,即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制 度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行政权)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内阁(首相)
形式任命 国王
负责
多数党 组阁
君主立宪制运行机制
下院
议会 (立法权)
(贵族世袭) 上院
选举
选
民
特点
(1)国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 “统而不治”。 (2)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 (3)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 法创议权。 (4)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 议会负责。
标志着英国君主 立宪制的确立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内阁制-----国王的“统而不治”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 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行政大事, 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用以指称内阁。内阁逐渐成 为国王直接控制的最高行政机关。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确立以后,国王的权力是否一无所有?国王还掌 握什么权力?
思考: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与此前有何不同? 由“君权神授”到议会授予
3、确立标志:《权利法案》
这些条款限制了 国王哪些权力?
《权利法案》的内容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
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立法权
岳麓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23张PPT)
![岳麓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847f1b5a8102d277a22f0f.png)
英国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东方骄子》 P24)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 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 责任内阁制。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 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 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王权受到限制)
逐
(2)1265年,孟福尔召集各阶层代表参加 渐
的大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议会决 从
定重大事宜)
英
(3)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 王
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踏践的权利(议会领导 向
人民反对专制王权)
议
(4)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会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标志着英国确立 转
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拓展延伸】
英国内阁制度和中国明朝内阁制度有何 区别?
性质不同: 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内阁权限不同: 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组成方式不同:英: 由选举产生; 中: 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影响不同: 英: 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 强化了专制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的障碍。
阁
转
移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伦敦唐宁街10号,1732年乔治二世将其赠给沃波尔,从此成为首相官邸。
责任内阁制的运行原则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 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内阁-政府-首相)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 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拓展延伸】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是一 种现代政体,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 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 内行使。
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dae5c056edb6f1aff001fb6.png)
活学活用
新闻二 2016年英国首相 大选尘埃落定,59岁的特 蕾莎·梅于7月14日成为英 国首相。
思考:特蕾莎· 梅当选首相 需要哪些条件?他有哪些权 力?
多数党领袖、议会选 举中获胜
行政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活学活用
新闻三 英国新内阁成 员在位于首都伦敦唐宁 街10号的首相府参加首 次内阁会议后合影。 思考:特蕾莎· 梅内阁 是如何组成的? 首相提名内阁成员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
自信的皮特
而率内阁集体辞职的首相。
1783年24岁的小威廉·皮特就任首相,下院多数议员 反对“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血气方刚的 小皮特提请国王同意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 选民裁决。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 开创了
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先例。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两党制
英国保守党(托利党)
根据材料概括: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障了 议会的哪些权利?
探究:想一想《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是否已经彻底 无权?议会是否掌握了全部权力?
进口国王----威廉的一天: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威廉三世照例开始了一天的 忙碌,首先在侍臣的引领下来到一个秘密的小房间,与 几位大臣共商爱尔兰纷争及其它行政事务,威廉时而慷 慨激昂,时而认真聆听… …这就是所谓的内阁会议。
前身为托利党,19世纪 中期,因信奉保守主义而得 名保守党。1912年国家统一 党与之合并,称保守统一党, 简称保守党。
保守党重要成员会议
保守党的两位 重要领袖——丘吉 尔和撒切尔夫人。
工党 (自由党 辉格党)
19世纪中期演变 为英国自由党。“辉 格”一词起源于苏格 兰语,意为盗马贼。 辉格党代表金融资本 家、大商人、新贵族 的原则及意义
第8课_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_英国的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965f481248d7c1c708a145b5.png)
英国女王实际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 角色?
谁在统治英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现任首相:卡梅伦
第八课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
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王权与议会的冲突——英国革命爆发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开导国
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祷上帝开 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 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 的侮辱。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最高权威,除了 上帝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19世纪中期,两党制逐渐形成,在议会选举获胜的政党组阁, 两党轮流执政。(特点)
小密室的演变表明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责任内阁的产生程序
下议院议员 内阁首相 内阁大臣
由选民普遍选举产生
由国王任命在下议院大 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
责任内阁制运行特点
① 行使行政权,内阁首相和成员对议会负责 ② 集体责任制,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③ 两党轮替制,多数党的领袖负责组织内阁
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部分 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影响:确立“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 , 以法律形式限制了王权。为日后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提供了借鉴。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议会制度逐渐形成——进一步限制王权
议会制度的确立
上院(贵族僧侣) 下院(乡绅、市民)
上议院
下议院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的是1689年在伦敦为庆祝威廉和玛丽继承王位举行的一场庆典集会的场景。
下列各项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我们到英国执政了!”A.“光荣革命”B.英法战争C.工业革命D.独立战争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继承王位,1689年民众举行庆祝活动,故选A项。
2.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A.1215年《大宪章》B.1689年《权利法案》C.1776年《独立宣言》D.1791年《人权宣言》1689年的《权利法案》,故选B项。
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光荣革命”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光荣革命”前,权力重心在国王;“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权力的重心,故B 项正确;A项“结束”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平衡”说法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项错误。
4.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任命,组建新政府。
这反映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首相对国王负责B.首相掌握了行政权力C.议会对内阁负责D.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首相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首相掌握行政权,B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错误;国王没有统治权,D项错误。
5.1698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时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
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A.国王已经成为虚君B.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C.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D.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主权原则。
根据题干的时间和内容来看,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王权受到了议会的约束,故选C项。
6.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
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
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①内阁对议会负责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①正确;国王不是最高权力的实际拥有者,但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②正确;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③正确;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④错误。
7.北美殖民地战事失利后,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亲信组成的内阁遭到议会反对党的强烈批评。
面临倒台的首相对国王说:“现政府的命运已经绝对地、无可挽回地被否定了。
狂潮如此凶猛,难以阻挡。
陛下深知,在这个国家里,圣上不可执意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议。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政体遭到议会反对B.议会总揽国家行政大权C.王权受到议会限制D.内阁首相对国王负责“陛下深知,在这个国家里,圣上不可执意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议”可知,王权受到议会限制,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政体不会遭到议会反对,故A项错误;议会掌握的是国家的立法权而不是行政权,B项错误;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
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
“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法律保障:《权利法案》。
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议会此举的目的是()A.赋予国王立法权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体现出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
2.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一书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利,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人民“行使政治权利”表现在通过投票能够()A.产生国王B.确立内阁C.制定宪法D.选举议员,A项错误;英国内阁是通过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来组阁的,B项错误;制定宪法属于议会的职责,C项错误;英国议会大选由选民投票选举议员,D项正确。
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A.毫无作用B.“君权神授”C.掌控议会D.“统而不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她什么都不做”可以看出,英国女王“统而不治”,D项正确。
4.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思想。
“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A.行政权B.立法权C.财政权D.司法权,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属于议会,在责任内阁成立前,行政权依然属于国王,故选A项。
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互相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全体公民的素质高低D.有革命的彻底性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指的是英国的两党制,两党制的形成有利于限制专制独裁,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
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国王“统而不治”。
材料中“女王最终同意”只是按照法律规定要经历的程序,实际决定国家大事的是议会,议会不需要对英王负责。
故选C项。
7.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仅24岁。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18世纪早期,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小威廉·皮特的举措使内阁的权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内阁制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A项错误;内阁由议会产生,且对议会负责,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D项。
8.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国王行政权丧失B.英国进入法制社会C.责任内阁制形成D.议会主权地位强化“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可知,其主要表现出了在英国议会权力扩大,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故D项正确。
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
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
“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A.王权结束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C.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D.责任内阁制形成“《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威廉入主英国”,可知该“转折点”是“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并未结束王权,英王仍有独立的行政权,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错误。
10.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
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可以判断,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取得更多席位,故C项正确。
11.上表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
据此表格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C.英国的“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D.近代以来英国不再出现暴力冲突年英国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而18—21岁女子仍未获得选举权,因此不能认为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拥有选举权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说明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故B项正确;表格反映了英国民主范围不断扩大,说明宪政民主是真实存在的,故C项错误;表格中虽未呈现暴力冲突,但不能说明近代以来英国不再出现暴力冲突,故D项错误。
12.英国学者哈勒维说:“英国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累了以往岁月的遗迹。
”这是在说明英国()A.政治现代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B.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领先世界C.“光荣革命”的实质是妥协的产物D.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最早完善最晚“宪政考古的博物馆”意指历史上英国试验过多种政体,“积累了以往岁月的遗迹”是强调英国政治发展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并非激进化的产物,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