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所名校2021年新高考10月教学质量评估卷语文试题(解析版)01
2021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
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稠.密/绸.缪拱.门/口供.不啻./瓜熟蒂.落B.倒.退/倒.闭木讷./呐.喊悱.恻/成绩斐.然C.收讫./迄.今拓.本/鞭挞.谕.旨/不可理喻.D.匡.扶/土筐.铜.勺/胴.体蹊.跷/下自成蹊.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陕西渭南警察到北京抓走作家谢朝平,为的是一本叫《大迁徙》的书,给出的理由却是“涉嫌非法经营”。
文字贾祸,例子真是不绝如缕....。
B.如何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让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为广州的发展贡献力量,是本市统一战线组织面临的一大课题。
C.进入九月,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重现,楼市依旧低迷。
万科率先祭出优惠牌,团购优惠最高达每平方米4000元。
一叶知秋....,或许房价大面积“真摔”的时代就要来临。
D.中国要建设一流大学须从长计议....,要实事求是地从解决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面对政治真空所造成的乱象纷呈的局面下,伊拉克各个联盟派别已经认识到,伊拉克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美国撤军后的安全保障。
B.在为期两天的广州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中,市民欣赏了粤剧、广东音乐、剪纸、刺绣、广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底蕴。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无数的临场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青海玉树县7. 1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紧急赶赴灾区,在平均海拔4100米的玉树,尽管工程救援队的部分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仍坚持率先搭乘汽车前往重灾区展开积极的救援。
4.下列依次在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特别(1),这是因为构成人的视网膜边缘的一亿多个视杆细胞分辨黑白的本领特别强,即使(2),也能(3)一个由明暗组成的黑白世界。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9小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爆发力计日程功着手成春(zhuó)畏葸不前(xǐ)B.电线杆平心而论解甲归田(xiè)自怨自艾(yì)C.协奏曲抑扬顿错胼手胝足(zhī)数见不鲜(shuò)D.蒸汽机安分守纪舐犊情深(shì)敛声屏气(bǐnɡ)考点:常用字的字音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B.解jiě C.错--挫D.纪--己)注意平时积累。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世界人民的唾弃。
B.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
有的人,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
C.同是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和辛弃疾可谓半斤八两: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而辛弃疾的词中则时时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D.在莫言获奖后,众多媒体津津乐道地谈论。
莫言却说:“等尘埃落定之后,真正能够让一个作家青史留名的还是作品,对此我十分清楚。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错在望文生义。
危言危行指说话和行为都很正直。
不合语境。
C半斤八两:比喻彼此水平相当,不分上下。
多含贬义。
这与后面的语境不相符合。
D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语意与“谈论”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B.一些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躲避媒体、封锁消息,这种视媒体报道为“添乱”,忽视媒体建设性作用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且危险的。
C.每年3月至5月的瘦西湖万花园,鲜花摇曳多姿,园区内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D.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这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
江苏省高三10月百校联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
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
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
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
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
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
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
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
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
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
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
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
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兼并征伐频繁,弱肉强食现象较为普遍,这对孟子的思想,尤其是其战争观的形成影响较大。
自古以来,国家之间发生战争,在开战前夕,交战双方通常都会公开陈述发动战争的理由和目的。
例如,战争双方一般都会先“传檄四方”,“昭谕天下”,指责对方暴虐昏聩、不守信用、残害生民等罪行,为己方的战争行为作出道义阐释,宣称自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是仁义之师。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卷(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笞.刑(chī) 粗糙.(cāo) 虫豸.(zhì)铁镐.(hāo)B.蜷.缩(quán) 缄.默(jiān) 黝.黑(yǒu)跛.脚(bǒ)C.恫吓..(tǎn tè)濒.临(pīn)搭..(dònɡ hè)忐忑讪.(shàn)D.推搡.(sǎnɡ)引擎.(qínɡ)犄.角(jǐ)喘.气(chuǎ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A.“铁镐”的“镐”,应读ɡǎo;C.“濒临”的“濒”应读bīn;D.“犄角”的“犄”应读jī。
所以选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菲薄宣哗孝悌兴高彩烈 B.潦倒诅咒嫉恨遮天敝日C.缜密赡养暮碣鬼使神差 D.槁木石栈抽搐油然而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
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宣——喧,彩——采。
B.敝——蔽。
C.暮——墓。
所以选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B.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很小,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C.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D.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有声的音乐。
新高考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10月模拟评估卷(五)(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1年高考语文10月模拟评估卷(五)(全国通用)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
《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
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
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
“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
“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
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
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朝鲜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坚持进行第三次核弹实验,这是金正恩政府苦心孤诣策划的危险举动,中国人民是绝不答应的。
B.书商的包装炒作,读者的无暇深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浅阅读”名噪一时,仿佛人们读的不再是书,而是一种时尚。
C.自从今年8月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D.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至于为什么多用秦叔宝、尉迟恭做门神,则因年代久远,雪泥鸿爪,不能详细考证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正确,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
A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感情色彩不当。
B名噪一时,一时间名声广为传扬,用于人,对象错。
D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所以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景象极其恐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B.如果中国足球队能在亚洲获得令人钦佩的战绩,就可以向赞助商索要更多的赞助费,央视的收视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C.成千上万的亚洲冬运会志愿者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瞩目的文明亚冬会的理想。
D.作为地处高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更应该把发展教育作为根本大计,为各族人民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成分残缺。
应在“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加上“火山灰”。
B.语序不当。
先说收视率,再说赞助费。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
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
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
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看”。
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他不外是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
”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
英国十九世纪学者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能受罗斯金的青睐,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
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当作“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艺术是另一世界里的东西,对于实际人生没有引诱性,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
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
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
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含解析【试卷综析】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紧扣高考知识点。
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
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第I卷 (共3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
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
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____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
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
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_____(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
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 ____(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
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
2021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
2021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⑴希望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像这所希望小学一样,多一些“民心工程”、“民安工程”,多一些有良心的承建商,让百姓多一些心安,让国家多一些________的建筑。
⑵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_______发音,直到所有的同学全部掌握了为止。
⑶“中国式放生”已经将人们误导进入一个形式的过程,这种乱象已经越演越烈了,基本上可以说,放生行为与放生者所谋求的善是________。
A. 固若金汤矫正南辕北辙B. 坚如磐石矫正截然不同C. 固若金汤校正截然不同D. 坚如磐石校正南辕北辙2.对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B.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4.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3分)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甲、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乙、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丙、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丁、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A.丁乙甲戊丙 B.丁戊甲丙乙 C.戊乙甲丙丁 D.戊丁乙丙甲5.与下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新高考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10月模拟评估卷(二)(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1年高考语文10月模拟评估卷(二)(全国通用)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
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
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
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
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
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
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
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
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
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
新高考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10月模拟评估卷(四)(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10月模拟评估卷(四)(全国通用)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
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
并且是谈话。
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形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
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I)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A.症.状(zhēng)红缯.(zēng)醴.酪(lǐ)龟.裂(j ūn)B.躯壳.(kè) 浸渍.(zì)贮.藏(zhù)逶.迤(w éi)C.粗糙(..cāo)伺.机(sì)譬.如(bì)金钏.(chuàn)D.船坞.(wù)强.迫(qiǎng)险衅.(xìn)庖.厨(p áo)2.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副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B.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起动,然后德、中、英、法、日等五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已有1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C.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我们不垂头丧气、一筹莫展,要相信自己的人生能够“长风破浪”“水击三千里”。
D. 年轻是我的资本,每一段旅程。
每一个故事,我们都要让它演译出无极限的精彩。
趁着年轻,我就要多折腾,因为年轻就是翻来覆去地跟自己过不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B. .一旦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我们将不可能扭转局面, 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把损失降到最低。
C我们在日薄西山....之际终于到达目的地,抬头只见前方竟还有一座山峰。
D.美国政府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干涉别国内政屡遭失败的事不足为训....,美国任然在世界上四处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我在比格尔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州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本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0页。
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感喟/慰藉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B.媲美/包庇回溯/塑料花圈/圈养大阪/皈依C.纨绔/跨越市侩/污秽强迫/倔强粳米/菁华D.痉挛/靓妆噱头/戏谑开拓/拓本档案/当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3.将下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台湾当局_________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
②中国历史悠久,一些旧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今天这个转型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开始_________如何转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
③王瑶先生为《中古文学史论》撰写《自序》时提及:“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
已故的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_________。
”A.唆使捉摸教正B.支使琢磨校正C.支使捉摸校正D.唆使琢磨教正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
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2021年高二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金慧敏、陈洋(本次测试共有19小题,全卷共100分;测试用时60分钟)(一)基础选择题(6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丧.气/丧.命凯.旋/铠.甲方兴未艾./自怨自艾.B.创.造/创.伤碑.文/卑.鄙推波助澜./无耻谰.言C.坡.度/偏颇.城隅./揶揄.迫.在眉睫/迫.不得已D.吹嘘./废墟.气概./感慨.乘.人之危/乘.风破浪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C.在幼儿园“六一”庆祝会上,小朋友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大人们非常高兴。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部门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珠区一个建筑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挖出各种陶制随葬器物近30件。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章士琪校长这次去北京收获颇大,他不仅学习参观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改革经验,还游览了万里长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读书人又称书生。
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
但是正因为清高,和现实脱了节,所以书生也是嘲讽的对象。
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____________。
“呆”、“迂”、“学究”都是__________,食而不化的读死书或死读书。
总之,书生的被嘲笑是在他们对于书的过分的执著上;过分的执著于书,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所名校2021年新高考10月教学质量评估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再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法治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它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
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
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中国之治”》) 材料二: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
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
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
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
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
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
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
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民法典关于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英烈保护等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摘编自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 材料三:
民法典其体系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重要实体法律依据。
民法典的出台将会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冯小光:民法典颁布以后的溢出效应,必然对行政机关、司法权产生影响。
首先,民事审判和民事检察适用的最核心实体法律是民法典。
此前适用的单行法律和庞大的司法解释规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协调、不统一的地方,民法典的体系性、协调性为民事实务提供了统一的适用依据。
其次,民法典能够对民事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很好的规制。
长期以来,如何规制民事法官和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司法改革的课题,民法典在这方面填补了很多空白。
王利明:民法典是基本的民事法律规范,是基本的裁判依据,将来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对话、讨论的平台就是民法典,而不是各说各话。
民法典颁布之后,就应当从民法典中寻找法律依据;而且规定非常清晰,所有的规则都在这里面了,已经消除了不一致、不统一的现象,就要在这里找统一的裁判依据、裁判尺度。
另外要有体系思维,民法典是体系化的产物,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提供了体系化的思考方式。
法典就是要求援引多个条款,这是我们在适用民法典时必须要注意的新现象。
王轶: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是实力相当的,监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
疫情期间,我写了篇文章,主要讨论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着重从民法的角度分析,行政许可应
该做什么样的类型区分,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行为的效力判断究竞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发现,相关司法解释中,较为集中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这可以成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
如果我们能够重点突破,充分树立监督自信,慢慢地,会与被监督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摘编自龚云飞、关仕新《王利明、王轶、冯小光“三人谈”》1.下列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法典吸收了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我国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B.民法典激励社会主体的自主自治与其推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并不矛盾,目的都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C.民法典注重以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难题,惩恶扬善,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D.民法典的颁布能规制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消除法律规则之间的不协调、不统一的现象。
2.综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至今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强盛。
B.只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才能让民法典真正保护人们的权益。
C.激励社会主体自已解决问题,激活社会能量,能使治理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
D.民法典仍然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处理好了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就会完美。
3.下列说法中,不能正面支撑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张某与李某因房屋租赁引发纠纷,在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将民法典作为统一的法律依据。
B.法院根据民法典对张某高楼坠物致伤案做出判决,张某因法官没有使用自由裁量权而认可判决结果。
C.赵某出售了与其妻共有的房屋,某地方法院认为此案只涉及婚姻家庭,不需援引合同、物权等条款。
D.刘某与钱某因共建厂房产权产生纠纷,法院依据行政法判决产权归刘某,钱某不服又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概括民法典是如何体现“民”这一精髓和要义的。
(6分)
【答案】1.D 2.B 3.C
4.①整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三个角度论述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法;②每部分采用总分结构,先明确民法典意义与作用,然后具体阐述。
(每点2分)
5.①在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②在立法思想上,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以民为上;③在立法体系上,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对人民群众形成了全面立体的保护;④在时代针对性上,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鼓励并保护人们惩恶扬善。
(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