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报房《京报》【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报房《京报》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元朝无官报
(1)元朝设有通政院以取代进奏院,但通政院只管理全国驿站之事,只负担单纯的官文书的递送任务,并无专门负责广为抄录和广为传播官文书的职责。
(2)元朝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正职概由蒙古贵族担任,朝廷规定一切诏令章奏都使用蒙文;元朝历代皇帝崇尚武力,不习汉文,不会将诏命奏章译成汉文后发往各地方。
(3)元代没有汉文的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报纸。从唐代开始的邸报制度至元代中断。
二、明、清两朝的官报
1.明朝官报概述
(1)明朝建立后,恢复宋代诏令章奏传报及官报制度,使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原始形态报纸,在元代一度中断后又得以继承下来。
(2)明、清两朝时,官报除通常概称为“邸报”外,还有“邸钞”、“阁钞”、“京报”等别称。其传报系统和宋朝大致相同,但已将“都进奏院”取消,朝廷改设“通政司”及“提塘”制度,以
代替“都进奏院”的职责。
(3)明代“通政司”掌管一切内外章奏及发布官报,是中央政权中的重要衙门,通常由当朝宰辅和大宦官委派心腹人物掌管。此外,也负责向全国各级行政机构发布“使知朝政”的官报。
(4)明代的官报仍以手抄为主,到崇祯十一年,才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
(5)用活版印刷报纸,是明代官报的一大特色,亦是我国古代报纸形式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使报纸大量复制、大量发行成为可能。
(6)明代邸报所刊载的主要内容,是诏令章奏及朝廷动态一类的官文书。明朝末年,邸报上开始出现少量的社会新闻,是个大突破。
2.清朝官报概述
(1)清朝基本沿袭明朝的发报制度,先由内阁发布消息,再由各省总督、巡抚派驻京城的“提塘官”转抄、传送于各省。
①清代提塘、提塘官与唐、宋两朝的进奏院的职能相仿,起上传下达的中间媒介作用。
②清代邸报除一般概称为“邸钞”、“阁钞”外,由于“邸钞”由“提塘”递送传播,有时也别称为“塘报”。
(2)为进一步严密官报传报制度,雍正、乾隆年间,改由皇帝的办事机关一一军机处把应发抄的谕旨章奏发交内阁。
①到内阁后,一方面传知各衙门抄录执行或交由六科传抄;同时,由各省在京所设的提塘官把允许向下传阅的谕旨章奏抄录后,通过驿站传报四方。
②清朝内阁和各省督抚衙门还自行发布一些公报性质的文书,由内阁抄发的称“宫门钞”,内容有上谕、奏折等。
③由各省督抚衙门抄发的称“辕门钞”,内容以报道省衙之命令及重要人事动态为主。宫
门钞必送地方传阅,而辕门钞也送至京师呈阅。两者的读者均以士大夫阶级为主。
(3)清代官报停留于“手写传抄”的原始状态,发行量小,很难满足士大夫的要求。与明代活版印刷邸报相比,没有进展反见退步。
(4)我国封建官报到20世纪初的清代末叶,又发生很大变化,即出现铅活字印刷的新式官报。
(5)清末正式出版新式官报,当推《北洋官报》为最早。
①1901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官报局,刊行《北洋官报》。
②《北洋官报》于1902年12月25日创刊。该报初为双日刊,1906年1月起改为日刊。每期一册,每册由8页至10余页不等,以铅字印刷。
③其内容:封面右上角为“北洋官报”大字报名,旁载该期目录及报局启事之类。里页主要栏目及内容有谕旨,本省学务、本省兵事、本省时务及农、工、商业之近况,教务、洋务之交涉,外省新闻、各国新闻等。
④《北洋官报》创刊后,发行很广,影响很大。各省纷起响应,官报又逐渐推广开来。
三、明、清两朝的报房《京报》
1.明朝《京报》概述
(1)我国古代报纸,发展到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京报》。
①该报是当时政府允许公开出版的民间报纸,由政府默许民间自设的报房编辑发行。
②其可以公开出售、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的长年订阅,读者主要是官僚、士绅和商人。起初是手抄的,后逐渐改为活字版印刷。
③其内容根据“邸报”内容加以翻印,选印从内阁抄录的谕旨、奏疏和官吏任免的消息及朝廷动态。
④从《京报》起,开始有比较固定的报头,成为一种类型报纸的专名。《京报》因在北京出版,故名“京报”。有时也被混称为“邸钞”、“邸报”、“朝报”等。
⑤《京报》与邸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的报纸。《京报》已脱离朝廷邸报传报范围和传报组织系统,其性质类似南宋的“小报”。《京报》从明代中叶兴起,一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才陆续停刊,前后存在了400多年时间,在我国古代报纸发展史上有很大影响。
(2)我国民办的《京报》报房大约起始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当时在京师北京出现最早的一批报房。
①报房的最初产生与“提塘”、“提塘官”制度分不开。
②随着报房的出现,社会上开始出现以编报、抄报、印报、送报为职业的人。
③有些报房兼营邮政、印刷等业务。
2.清朝《京报》概述
(1)明亡以后,报房继续存在,《京报》继续出版。
①现在已知清代最早最有名的民间报房是乾隆年间北京的“公慎堂”。国内收藏家收藏的最早一份邸报由公慎堂出版。
②清末,仅北京一地,知道名号的报房有10多家,其中以“聚兴”报房历史最悠久,前后达半个多世纪。
③报房都雇有抄刻工人,置有手工印刷设备。铁老鹳庙胡同一带成为清末民间报房及报纸出版发行的中心。
④外地大量翻印《京报》出售。清末,北京一些报房还把《京报》中已刊、未刊的章奏文件等另编印成《谕折汇存》、《阁钞汇编》等刊物,定期出版,形成《京报》的增刊,随《京报》一道向读者发行。
(2)现台北出版的《万历邸钞》根据邸报材料编录而成,实非邸报原本。清代《京报》
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即先有手抄的《京报》,后来才有刊印的《京报》;先有“白本报房”,后有“黄本报房”。
(3)从实物看,乾隆、嘉庆等朝民间报房所出京报,一般无报头,无封面,每日一期,每期一册。外形呈长方形小册子,长约24厘米,宽约18厘米,每册4至10页不等。每册首页和末页空白处都印有报房名号,这是“白本京报”。
(4)同治以后,民间报房所出《京报》在形式上又有变化。
(5)清代《京报》自乾隆以后,各报房所出《京报》一般都是印刷的,其中一部分用活字印刷,一部分用泥版印刷。
(6)清代《京报》一般为日刊,有时也出两日刊、多日刊。出版时间多在黄昏或晚上,相当于今日的晚报。文字全部为竖排。
(7)内容主要由宫门钞、上谕和章奏三大部分组成。无标点、无标题。其内容曾为中国近代报刊所广泛转载。
(8)《京报》出版后,既在北京城内发行,又向各省发行。
①北京城内发行的报纸由报房雇用送报人直接送给订户,或者零售。
②《京报》的京外发行和外省发行,则由专门传送京报的送报人长途跋涉送至各地,或由信局邮递。
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概念题
1.《北洋官报》
2.报房《京报》[四川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人大2006年研]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