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里的人生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中,只强调自己一 方的作用,将一事无 成,相关事物协调配 合,才能充分发挥其 特长。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有些事情是相互依赖 对方而存在的,只有 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 它本身的光彩来.如 果我们看不到事物的 相互联系而强调一面, 就很难使它发挥出真 正的优势来.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比喻权臣当道,阻塞贤路 • 要得国之昌盛,就要「清君侧」、除恶狗。 这便是「狗猛酒酸」的深刻道理。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 • 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 • 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 的?” • 会合弓矢,而教之射。 ———《韩非子》
品读国学经典 点亮智慧人生
——中国古代寓言里的人生智慧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何谓“国学”?
• • • • “国学”是“国故之学”的简称。 “国”,专指中国,“故”是过去的意思 “学”是指学术、思想。 “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学术和思想, 也即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寓言是什么?
• 《伊索寓言》 • (1)龟兔赛跑,兔子自恃跑得飞快,跑到 半途停下来小睡,结果乌龟首先跑到终点, 得到了胜利。 • (2)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寓言是什么?
• 一个牧羊的孩子,喜欢恶作剧地叫喊:“狼来了! 狼来了!”乡里人听到了,都拿着棍子、锄头来 赶狼;这孩子看到了却哈哈大笑。两次、三次之 后,乡里人不相信他的话。后来,狼真的来了。 他又大声地喊:“狼来了!狼来了!”再没有人 前来赶狼;他的羊群只好听任狼宰割。 • 谎言说多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 县帜甚高著,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 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 猛则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 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 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 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韩非子》
什么是寓言?
• “这种以故事的体裁去说明道理、议论事情, 比平铺直叙的讲说教训,更有趣味,更容 易感动人”,也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而生命力强大的古老 文体,虽多形制短小,却内涵丰富。 • 中国古代寓言大多数以人物故事为载体, 说理深刻透辟,包含许多人生智慧。 • 从这些故事,可以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爱情观念、哲学思想、民间习俗与神话传 说,
• 语有之曰:“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 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 ——《淮南子· 说山训》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目:网眼。罗:捕鸟的罗网。只有一个网 眼的罗网,(因为太小,所以)不可能网 罗住鸟;而网罗住一只鸟的却往往只是罗 网中众多网眼中的一个。一个网眼,单独 使用的时候,起不了作用;只有在由众多 网眼组成的一张大网中,才能有机会发挥 它的作用。强调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我国许多寓言早就散见于经、史、子、集之中; 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发达,许多思想家像孔子、 孟子、庄子、韩非子、列子等都创造了极好的寓 言,像《苛政猛于虎》《割鸡焉用牛刀》《五十 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鼓盆而 歌》《邯郸学步》《狗猛酒酸》《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 他们借这些寓言故事来发表对政治、教育、伦理、 时事、人生种种方面的看法。现在这些寓言所蕴 含着的一些哲理,大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上一般 的常识,文人笔下常用的成语。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 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 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 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 秋水》。成语“邯郸学步”,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 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网和互不关联的单个的网眼应该说缺谁都不成立, 他们互相依赖而存在,互相联系而发挥作用,这 就是他们的关系。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更深一层去理解,做事要作充分的准备,只有这 样才能有把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成功。 • 比如高考语文题,只有一个3分题考字音。你赢得 这3分,只须弄正确几个字音就行。但是你要打算 稳拿这3分,你必须记住成千上百的字的正确读音。 就像织网捉鸟,虽然捉住一只鸟,只用一个网眼, 但你要成功,就必须准备一张由众多网眼组成的 大网。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现解: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 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 启发: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 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 “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 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 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现解】: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 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 【原意】:与其彼此艰难的互相在一起, 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在呢。 • 【现世理解】:曾经一些相濡以沫的感情 或情愫,现在或将要不能完好无缺的进行 下去了,那就让这份感情在汪洋一般的人 潮江湖中保留着回忆时应有的新鲜度,让 它脱离现世的一切烦恼,永存于心!
•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 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 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 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 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 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 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 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 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 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 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 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 也并不见减少多少……” • 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 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 世界呢! • 无知者无畏! • 对知识心存敬畏之心。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 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 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 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 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 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 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 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 太多。
何为经典?
• 复合词 • 经——“四书五经”中的“经” •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礼》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 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 《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 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 典——重要的文献,典籍;会意字
为什么谈国学?
• “国学”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 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中国传统文化被全 盘否定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损害,遂提出 “整理国故”的主张,以此重振中华民族 的文化,并提升国人的民族精神。 • “国学”概念的出现之初就带有强烈的时 代感和民族感。
为什么谈国学?
• • • • • 西学为用-食洋不化 西医vs中医 东学西渐-大中华文库 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假期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运 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 义
寓言是什么?
• 从《伊索寓言》这些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寓言” 这种文体:一是故事体,二含有寓意。故事大都 是很简单、浅近、平易的,却含有教训、劝导、 警诫或讽刺的意思。这种“寓意”,有的在故事 中明显地写了出来,像“狼来了,狼来了”就是。 有的并没有写出来,由于故事情节的暗示,读者 也可以体会得到所蕴含的哲理,像“狐狸吃不到 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就是。《伊索寓言》中 的人物大多数是动物,其次是人,少数是神和动 物;所以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去撰写故事。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 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局部组成整体,但局部不代表整体,更不能实现 整体的功能,所以,互不关联的网眼捕不到鸟, 而网这个整体却能够捕鸟的道理。 从实际效果看,网与互不关联的单个网眼地位是 同样重要的,没有互不关联的单个网眼这些局部, 就没有网这个整体,就实现不了捕鸟的功能。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庄子》、《列子》中的寓言,想象飞驰, 语言富丽,表现了道家重道、贵虚、齐物、 逍遥的思想;《韩非子》中的寓言,文字 简洁准确,表现了法家因时变法、严刑峻 法的主张;《战国策》中的寓言,手法铺 张,气势恢宏,针对外交、内政、军事方 面的大事,随机应变,往往能收到化险为 夷的效果。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典故】:相濡以沫 • 出自《庄子· 内篇· 大宗师》及《庄子· 外篇· 天运》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 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 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寓言不同于其他故事,是它含有说理、教 训、劝导、警诫与讽刺的意思;所以寓言 的结构是借人物的故事情节来表现一种 “寓意”。 • 许多寓言故事,都已经被浓缩、简化成一 般人习用的成语。原来故事,大都不见, 只留下几个字,况喻其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经典中的寓言
• “羝羊触藩”,出于 《周易》,说公羊用 角顶触篱笆,羊角插 进了篱笆,无法拔出。 比喻进退两难。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游说之士以虚构的寓言故事说理论事 • 《战国策》三十三篇,记载战国时代:东周、西 周、秦、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 山十二国的时事,内容多是战国策士为其国君所 筹划的谋略。西汉时刘向辑录整理,定名为《战 国策》。里面有一些游说之士创造一些寓言,借 故事的趣味,在轻松谈话中,达到游说的目的。 《战国策》里最脍炙人口的寓言,是: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见于《战国策· 燕 策》: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 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 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 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 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 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 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 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国学”存放在哪里?
• 中国古人将不同性质、内容的书籍分为四 类,即“经”、“史”、“子”、“集”。 • “国学”就是保存在这“经”、“史”、 “子”、“集”当中。
“国学”存放在哪里?
• “经”主要指儒家的典籍和研究儒家经典的 名著。 • “史”指各种体裁的历史书籍,像《二十 四史》、《资治通鉴》等。 • “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 佛教方面的著作。 • “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 赋,像《楚辞》、《乐府诗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