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章节章节提纲
自然辩证法 重点章节摘要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P39-4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1.自然界的层次结构2.自然界的无限发展3.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人和自然的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大然的自然界的看法。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P41—43)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丁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现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丰义自然观的创穴,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技英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3、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P31-3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内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抛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臣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禁锢具有积极的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自然辩证法提纲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哲学•2社会学、管理学•3自然科学总论•4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5未来走向:科学技术学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提高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政策的自觉性•3提高人文素养,克服工匠倾向三参考读物教材:1 黄顺基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霁堂、王耀东主编,新编自然辩证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曾国屏主编,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科学技术哲学(人大复印资料)四评价(学分获得):满分为100分,70分以上获得学分。
其中上课20分,讨论10分,考试70分。
第一章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第一节科学•一什么是科学•古拉丁语Scientia---- Science•我国古代“格物致知”、“格致学”•日本明治时代福泽瑜吉翻译为“科学”。
•康有为第一次将“科学”一次引入中国。
•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相关活动的事业。
•二科学的特征•1客观性和实证性•2理性•3探索性和创造性•4通用性和共享性•5科学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讨论: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节技术一技术的概念历史考察18世纪法国狄德罗《百科全书》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丰富的内涵二技术的要素要素与因素不同按表现形态分为: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经验、技能等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经验技能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古代以手工操作为基础,近代以机器操作为基础,现代以技术知识为基础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手工工具、机械装置和自控机床等三种表现形式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技术要素:一种是经验知识,就是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化的描述或记载。
自然辩证法提纲
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一、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1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中心线索3三、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体系4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5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6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7三、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四、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12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二、自然辩证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第一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及其科学技术基础古希腊自然哲学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古代自然观周易、道家自然观、阴阳五行说三、古代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29【特点】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勾勒了自然界观的总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局限】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有神秘色彩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和历史条件31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2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36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37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第一、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第二、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4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意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发展中的一次进步,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现水平相适应,并成为此后相当时间中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自然观。
它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自然辩证法-技术篇
自然辩证法-技术篇提纲技术篇技术发展史技术理论技术方法一.技术发展史技术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最常见的是按技术发展状况与社会文明史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
每个时代都有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古代(材料加工为主导)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打制到磨制;骨器;用火;制陶、酿酒等技术铜器时代(奴隶社会):以青铜技术为核心,中国人使用青铜器不算很早,但很快居世界先进水平,用失蜡法制出复杂的铜器。
铁器时代(封建社会):古埃及很早就会用铁。
中国人炼铁起步不早,但水平很高,为当时世界之最。
铁比青铜强度、韧性更好,多用于兵器和农具。
四大发明人们熟知的“四大发明”,是西方人的评价培根(1620):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麦都思(1838):中国人的三大发明为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马克思(1863):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艾约瑟(1884):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
当代: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火药:8世纪左右中国人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黑火药,宋代广泛用于军事。
元代传入阿拉伯,继而传到欧洲。
古代化学发展缓慢,黑火药威力有限。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之经济实用,极大地方便了书写与保存。
印刷术:雕版印刷可追溯至隋唐之际。
唐代多用木刻,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多用胶泥活字。
直到清代雕版印刷仍广泛使用。
活字印刷13世纪传到朝鲜,14世纪传到欧洲。
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得到广泛应用。
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指南针的前身。
宋代航海大大发展,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约11世纪)和广泛应用。
人工磁化方法与放置磁针方法得到改进。
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近代(能源动力为主导)蒸汽机:第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锅炉笨重,效率很低;瓦特的重要改良电力: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掌握,发电机原理,1864年麦克斯韦完成电磁理论;电池,发电机,远距离输电,电灯、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接踵而来;机械化大生产的技术体系(纺织技术,机器制造技术,钢铁冶炼技术,化学工业,交通运输技术。
自然辩证法提纲范文
自然辩证法提纲范文
一、自然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
1.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思想
2.伽利略和牛顿的自然科学革命
3.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与自然辩证法的确立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
3.直观与抽象的统一
三、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1.运动与变化
2.事物的发展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1.适应与变异的辩证关系
2.生长与衰老的辩证关系
3.自然界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4.自然辩证法在生态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应用
五、自然辩证法的局限性与发展
1.对立统一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2.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
3.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
1.促进自然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2.建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七、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1.天体物理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2.生态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3.分子生物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八、自然辩证法的启示与思考
1.推动科学研究从经验主义向理论探索转变
2.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制度
3.发展自然辩证法的普及教育工作
总结: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以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自然辩证法提纲
自然辩证法提纲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tics of Nature。
目的: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突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4.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的思想概念作为人文主义批判,反思的对象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萨特尔《存在与虚无》科学哲学证伪主义:波普尔PopperKuhn5.公认的观点:简述题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本体论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知识——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一、地位: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自然科学之间o二、作用: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有利于哲学对科学的指导2.对科学的作用: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保证科技研究的连续性;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消除思维的混乱及不必要的争论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背景:1873年5月30 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庸俗唯物主义: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新康德主义: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界定: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内容: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总之,自然辩证法主要有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问题: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认为世界是一个机械,而机械是被设计好、决定好、已经完成了的,未完成的半个机械是不能运行的,不再认为世界象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一样可以进一步发展完善,于是就没有了发展性,于是就产生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世界观;3.不彻底性:仅将唯物论应用于自然领域,为“第一推动力”式的神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留下了空间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它主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系统自然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各系统间通过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体系。
世界是由许多中间层次组成的整体,揭示了各种系统内部的横向联系,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物质要素组成的,这些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诸要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是异质的。
(要素与系统的关系)(2)组成自然物质系统的各个要素是通过它们之间内在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才能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详细页码版
1、自然辩证法相关学科性质(1):综述+关系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特点(4-5):开放的体系2、自然辨证法创立社会条件(5-6)创立过程(6-7)基本思想(7-10):5点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传播与发展(12-13)3、自然辨证法对科技的作用综述(13-15)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技哲学(15-18)学习意义(18-19):3个方面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1、人类认识的发展含义(50):广义、狭义自然界的物质性(50-5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形态的分类(53-55):4种分类方法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5-59):1关系+4领域+1哲学方法论2、自然界的发展宇宙的发展(59-64):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及其困境星系和恒星的发展(64-67):不同观点,恒星阶段,统一与斗争的原理地球的发展(67-69):3个部分演化生命的发展(69-72):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哲学思考发展特点(73):4个特点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1、系统相关含义(74)基本特征(80-91):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整体性(80-83):非加和性●动态性:(83-84):稳定与涨落,动态与定态●层次性:(85-89):基本属性+4种关系●自组织性(89-91):创新、表现2、系统的哲学思考层次认识的发展(91-92)层次与结合能(92-93):层次越深,结合能越大,层越稳定层次的界限(94-96):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第四章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1、自然界演化的一般特点不可逆性(97-101):自然界事物基本属性●可逆与不可逆●时间箭头●不可逆性的作用有序和无序的统一(101-104)●概念●熵对称和对称破缺的统一(104-105)进化与退化的统一(105-108)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性(121-125):3个特点,普遍性,多样性,不可逆性和无限性2、系统进化相关:开放系统是基本前提(108-110)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109)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依据(110-111)涨落是诱因(111-112)3、混沌相关:定义(113)特征(114-118):3个混沌的道路(119-121):3个主要+很多系统的衰亡(120)第五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1、人类的发展劳动产生人(126-128):3点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客体关系(128-130):主要3点关系实践的纽带(130-131):能动与受动的关系(131-134):两个方面+1总结3、人工自然相关自然的不同划分(135):据认识水平,据实践水平人工自然的划分(135):影响的自然、人工自然物人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体现了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主客体关系(表现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实践是对象性关系的纽带(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作用(136):?人工自然的发展(136-137)4、生态自然观相关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138-142):2个方面+1总结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产生,反思,4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45-147)现代生态自然观(147-148)5、可持续发展相关含义(148)核心思想(149)基本内容(149-150):5条怎样实现(150-151):前提、途径、社会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51-154):3点科技方法论部分第六章科学认识和科技方法2、科学技术方法相关:含义(162):分狭义和广义特点(163-165):4个特点总体结构(165-166):3层作用:(168-171):3个3、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科学方法,技术方法,技术创新(171-173):●各自的程序●彼此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关系(173-175):1个统一,3个区别第七章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科学问题相关:含义和特点(176-177)类型(178-184):5种●科学问题是正确问题(根据问题预设在其应答域内有解)、真实问题(可由实践检验)、待解问题的合取,可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提纲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前PPT;后课本)一是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二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四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具体不知道)P111.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创立自然辩证法2.列宁贡献:总结概括了那一时期的科学成果,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把自然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核心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
3.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可能大题)1.观点:(1) 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2.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3.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4.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2.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3.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4.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5.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斯宾诺莎。
自然辩证法提纲
自然辩证法一、概念题(7考3)1、自然辩证法 P18答: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然界、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各种研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它的学科属性属哲学,并不局限于哲学。
2、机械自然观 P8答: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宇宙就是一台宇宙机器,动物是机器的思想引入人类,就构成了一台完整的机器。
只要弄清楚自然界一切存在物的力学规律,就可以理解整个世界了。
(用力来解释一切)对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只能用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观点去把握。
(总结语句:)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被延伸成了认识自然界具体事物的方法论。
3、还原论 P16答:一切植物和动物的运动都能够被解析为简单的机械运动来认识,用力学的观点说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
4、自然(自然界) P23答:自然,也叫自然界或物质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所有存在物,包括产生思维的人脑,都属于自然界。
自然实体 P24自然首先表现为一些物质的存在。
这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我们称之为自然实体。
5、简单性(系统简单性) P34答:“简单性”(simplicity),简单性系统,首先意味着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较少,而且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也比较简单而且固定;或者,虽然系统的要素比较庞杂,单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比较单一,简单性系统的第二个特定是系统功能表现比较单一。
6、什么是生态系统? P41答: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生命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集群与其相关的非生命物质环境要素(土壤、空气、水、矿藏)构成的系统。
7、什么是科学范式? P76答:科学范式就是在特定时期内,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原则、理论、定律、准则、方法、信念、价值观的总和。
它们既是科学共同体当中每一个成员的行动纲领,又是科学共同体每一个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准则。
一、简述题(10考4)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地位?答: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然界、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各种研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它的学科属性属哲学,并不局限于哲学。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引言:
1.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概念。
2.引出本文主旨,即对自然辩证法的提纲进行整理,探讨其重要理论要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与阶段性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客观性原理:自然界普遍的客观规律;
2.一分为二原理及对立统一规律;
3.发展性原理:自然界的动态发展与演变;
4.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质量:揭示物质变化规律;
2.运动:揭示物质运动的方式和趋势;
3.矛盾及其分析:揭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统一;
4.世界观及方法论:揭示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与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
1.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结合科学实践,强调实践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统一
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
2.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六、自然辩证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1.自然辩证法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借鉴;
2.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七、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总结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2.展望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1.总结全文,强调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2.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展望。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和扩展,以满足论文的需求。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内容提要及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导论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内容;认识自然辩证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0.1自然辩证法及其学科地位0.1.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哲学学说。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不断丰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1.2 自然辩证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相并列。
作为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集中研究和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层次,是具有相对性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都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二者具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
自然科学各门类运用特殊方法研究自然界的特殊领域以探索其探索特殊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进行总体考察,研究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研究要以自然科学为中介,植根于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
自然辩证法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与历史上自然哲学有理论渊源联系。
古代和近代的自然哲学包含一些合理思想和观点,创立自然辩证法也吸取了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合理因素。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是一种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思潮,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内容和不少合理的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应当而且可以吸收和借鉴其合理因素。
但自然辩证法与它们在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上有着原则区别,自然辩证法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1.可证伪性: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为什么判定“伪科学”是要用“可证伪性”来判断,而不是要用“可证实”来判断?因为科学和永恒真理是绝对对立的,已证实就不需要批判的理论也不可能反驳的理论是科学的末路,失去的探索的意义。
.2.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
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
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3.判决性实验:判决性实验又叫判决实验。
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一般指能决定性地判决相互对立的两个假说或理论中的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的实验。
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相互竞争的理论有相对的、暂时的、局部的判决作用,但是最终的、一劳永逸地宣布证实一个理论而否认另一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并不存在。
4.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这种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它的科学性,减少它的推测性,以达到理论的认识。
5.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
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如人造森林,人早牧场、农田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场,城市生态系统,村镇生态系统等,②人工自然物,即人利用天然自然物制造的,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各种制成品,包括衣食住行的各种物品,各种各样的机器和工具等等。
6.时间之箭:即时间是否确实具有单向性的问题7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
自然辩证法(电子版提纲)
2、学习辩证法有何重要意义?A建立正确的自然观。
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得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B掌握系统、完整的科技方法。
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
C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官。
D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使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切僵化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久存的特殊东西变成了瞬间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是发展的、变化的。
4、近代自然观的缺陷是什么?A机械性:它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只有空间上的并列,没有时间上的发展,从根本上否认十五的矛盾,否认事物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B形而上学性:以机械运动、力学尺度说明一切,看不到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而否认自然界各种运动的形态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5、简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宗教神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五个过程。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直接理论前提是什么?A十九世纪具体科学的发展成就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产生的科学前提。
B德国古典哲学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哲学前提。
7、自然辩证法与具体科学史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也叫科学技术哲学。
它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研究对象,阐明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和层次结构,自然界的内部矛盾及其各物质运动形式星河间联系和转化,描绘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途径,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供了关于研究各门具体科学和活动领域的一种“解释方式”,它有助于启发思路、改进方法、获取突破性的进展,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进步,必然会引起自然辩证法内容的变化,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点。
8、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式什么?区别:A研究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本身喂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则以天然物货人工物为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第一章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人类统治自然自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随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提出近代实验科学;牛顿提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波义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特征:(1) 静止、片面、孤立、绝对(2) 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 能说明自然界存在但无法解释演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领域里新理论不断涌现: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细胞学说5、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尿素的合成6、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主要观点:包括运动形式学说和自然图景两个方面: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自然图景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特征: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类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系统论自然观:系统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系统的四要素: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②特定的环境会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加和性关系: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2.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关系)由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并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目 的 A 包 括 发 现 或 使 用 D 的 规 律 , 把 有 关 D 的 假 说 加 以 系 统 化 ( 使 之 成 为 理 论 ), 以 及 改 进 M 中 的 方 法 。
( 11) 方 法 体 系 M 只 包 括 可 考 察 的 ( 可 检 验 的 、 可 分 析 的、可批评的)和可以找到理由的(可以说明的)程序。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
在认知域概念的基础上,邦格对科学做了 如下的界定: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 活动。
那么,这种特殊性即本质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邦 格认为,它表现在下面十二个方面:
(1)E 的十个组成部分都各自随着同 一领域或有关领 域(特别是那些提供 E 中形式背景 F 和特殊背景 B 的领 域)的研究成果而发生变化,不管这种变化多么缓慢。
( 8) 问 题 组 合 p 完 全 由 有 关 D 的 分 子 的 性 质 ( 特 别 是 规 律 ) 的认识问题以及有关 E的其它组成部分的认识问题所组成。
( 9) 知 识 储 备 K 是 一 个 由 最 新 的 和 可 检 验 的 ( 尽 管 不 是 最 后 的 ) 理论、假说和数据组成的集合,它们与 B 和以前在 E 中取得的理论、 假说和数据相一致。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史 哲学 社会学
4、自然辩证法在国外的相应学科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科学社会学 技术社会学
第二讲 科学的本质与划界
一、常识性的观点: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
在我国的《辞海》中: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生产斗 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门科学 通常都只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 改造世界的指南。”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 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参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年版,第 1746,1897 页)
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是一种可证伪的知识体系
可证实标准的局限性 英国科学哲学家 K·波普尔认为,逻辑经验主义的
意义标准和可证实原则有它的局限性,即既太窄又太 宽。
科学是一种“可证伪”的知识系统
与逻辑经验主义相反,波普尔在这儿认为,科学是一种“可证 伪”的知识系统。波普尔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出于下面几个原因。
四、历史主义: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
那么,科学究竟是什么呢?从广义的角度看,科学实际上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这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科 学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 探究活动的结果;二是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而且 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最后出台的一类文化现象,它 可以看成是今天人类文化最高层次和最为突出的成就。它是一 种只有在特殊条件才可能得到发展的甚为精致的成果。从这样 的 角 度 来 界 定 科 学 的 人 有 著 名 科 学 哲 学 家 邦 格 ( M · B u n g e )。
E=〈 C, S, D, G, F, B, P, K, A, M〉
认知域
其中 C 是指认知主体即人及其组成的确定知识的社团,S 是指承认 C 的地位的社会,G 是指 C 所持的总体看法、世界 观或哲学,D 是指 E 的论域即 E 所谈论的事物,F 是指形式背 景即 E 所使用的逻辑或数学工具,B 是指特殊背景或从其它 知识领域借来的有关 D 的一组前提,P 是指问题组合或 E 可 能处理的一组问题,K 是指 E 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 是指 C 在对 E 的提高上所抱的目的或目标,M 是指方法体系或 E 中 所有可用的方法。
狭义观点的局限性
以上我们述说的关于科学的本质与划界的常识性的观点、逻 辑经验主义观点和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特别是后两种观点。但是,我们只能把这三种观点称之为狭义的 观点,因为它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它们都把科学等同于科学理论,而忽视了科学探究的本身, 实际上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探究过程,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过程 的结果,它们都犯了舍本求末的错误。这种片面的观点也曾经给 人们许多错误的导向。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少人把科学教育 片面的理解为只是科学知识的教育,而没有把科学教育活动作为 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一个时期中,我们培养的学生中就出 现了不少高分低能的情况。
( 5 ) 整 体 看 法 或 哲 学 背 景 包 括 以 下 各 项 :( a ) 一 种 认 为 现实世界是由按照规律发生变化(而不是由不变的、无规律 的 、 幻 影 般 的 ) 事 物 所 组 成 的 本 体 论 ;( b ) 一 种 实 在 论 立 场 的 ( 而 不 是 唯 心 主 义 或 约 定 主 义 的 ) 认 识 论 ;( C ) 一 种 推 崇 清 晰 、 精 确 、 深 度 、 融 贯 和 真 理 的 价 值 体 系 ;( d ) 主 张 自 由 探索真理的精神(而不是专门为了追求功利、符合大家的意 见 或 教 条 )。
二、逻辑经验主义:科学是一种可证实的知识体系
确实,科学、哲学甚至宗教都是一种知识系统,但是科学这 种 知 识 系 统 与 哲 学 、宗 教 等 知 识 系 统 还 是 有 区 别 的 。自 近 代 以 来 , 科学家往往强调通过实验检验来断定科学定理的真理性,也就是 说,科学是最讲究“实证”的。这一特点哲学、宗教等知识系统 却并不具备。于是,经验主义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逻辑经验 主义便把“可证实性”作为科学的本质特征。他们认为,科学是 一种可证实的知识体系。
第一,他认为,从科学史上来看,科学往往具有可错性。 第二,他认为,从逻辑上来看,全称命题要证实它很难,但要 证伪它却易如反掌,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行了。 第三,他认为,具有可用经验事实来批判是科学知识的最重要 的特征。 第四,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具有更多信息量(经验 内 容 )、 更 大 精 确 度 的 知 识 , 而 可 证 伪 性 也 能 刻 画 这 一 点 。 例 如 , 下 面 有 两 个 命 题 : P 1:“ 地 球 以 椭 圆 型 轨 道 绕 太 阳 转 。” P 2 :“ 所 有 的 行 星 以 椭 圆 型 轨 道 绕 太 阳 转 。” 显 然 命 题 P 2 比 命 题 P 1 的 可 错 性 大 , 但 其信息量也大。
用确证代替证实
我们知道,科学命题特别是科学定理常常是全称命 题,可用∨xP(x)表示,而观察记录陈述即经验命题则是 单称命题,可用ЗaP(a),其中x 是变元,它有一个定义 域,其中包括许多甚至是无穷个个体;而 a 则是一个个 体。从逻辑上来说,一个单称命题只能“确证”一个全 称命题,而不足以证实一个全称命题的。欲要证实一个 全称命题,只有在枚举 x 定义域中的所有个体之后,才 能断定全称命题∨xP(x)的真假值,当x 的定义域的个体 是有限的时候,这是可以办到的;但是当 x 的定义域的 个体是无限的时候,这个实证过程就办不到了。逻辑经 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在操作上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鉴于这个原因,逻辑经验者主张用确证原则代替证实原 则。
( 12) E 是 一 个 更 大 的 知 识 领 域 的 组 成 部 分 , 也 就 是 说 , 至 少 有 另 外 一 个 ( 相 邻 的 ) 研 究 领 域 , 使 得 ( a) 这 两 个 领 域 的整个看法、形式背景、特殊背景、知识储备、目的和方法 体 系 有 着 真 正 重 合 的 部 分 ;( b ) 一 个 领 域 的 论 域 包 括 在 另 外 一个领域的论域之中,或者说一个领域的论域中的每个分子 都 是 属 于 另 一 个 论 域 的 体 系 的 组 成 部 分 。”( M · 邦 格 ,“ 什 么 是 伪 科 学 ”, 载 《 哲 学 研 究 》, 1 9 8 7 年 第 4 期 )
认知域
邦格的工作是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开始的,这个概念就是 “ 认 知 域 ”( C o g n itiv e fie ld )。 他 认 为 人 类 的 活 动 中 有 相 当 一 部分是认识活动,如逻辑与神学、数学与数灵术、天文学与占 星术、化学与炼金术、心理学与心灵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等等,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这些认识活动均包含十大要素,这 些 要 素 相 互 作 用 , 由 此 构 成 了 一 个 “ 认 知 域 ”, 可 以 记 为 E :
(2)E 中进行 研究工作的社团 C 由 这样一些人组成,他 们受过专门训练,彼此有密切信息交往,并且开创或者维护 一种研究传统。
( 3) 承 认 C 的 地 位 的 社 会 S 鼓 励 或 者 至 少 容 忍 C 的 成员进行活动。
( 4) 论 域 D 完 全 由 过 去 、 现 在 或 未 来 ( 得 到 确 认 的 或 者认为存在的)的真正实体(而不是自由变动的思想) 所组成。
自然辩证法讲课提纲
华东师范大学 王顺义
第一讲 导言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自然界 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
技术
2、 探 讨 其 本 体 论 、 认 识 论 、 方 法 论 和社会学问题
以科学为例: 科学的本质与划界 科学理论是怎样获得的 科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 科学事业是怎样繁荣的 科学的社会功能
非科学
界定好科学之后,邦格认为“非科学”就 很 好 界 定 了 ,“ 任 何 不 能 满 足 上 面 所 说 的 所 有 十二个条件的认知域都将被称为非科学。神学 和 文 学 批 评 是 典 型 的 例 子 。” 这 样 , 邦 格 就 把 科学和非科学的界线清楚地划分出来。Fra bibliotek研究域
在 认 知 域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 邦 格 又 提 出 了 “ 研 究 域 ”( R e s e a r c h f i e l d ) 的概念。研究域就是人们那些带有研究性的认知活动,它满足上述 十 二 条 中 的 第 ( 1 )、( 2 )、( 3 )、( 8 )、( 1 1 )、( 1 2 ) 这 样 六 个 特 征 , 简称为研究域。它包括人类的如下的认知活动:自然科学,应用科 学 , 形 式 科 学 ( 数 学 和 逻 辑 ), 技 术 ( 包 括 医 学 ), 社 会 科 学 ( 政 治 学 、 社 会 学 、 经 济 学 、 法 学 等 ), 人 文 科 学 ( 哲 学 、 文 学 、 历 史 学 、 语 言 学 )。 在 研 究 域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 邦 格 认 为 就 可 以 把 科 学 和 前 科 学 的界线划分出来,前科学就是指这样一些认知活动,它正处在从研 究域向科学转化的过渡阶段,即它在满足研究域的六条本质特征的 基础上,又满足了科学的其它几条本质特征,但尚未达到满足科学 的十二条本质特征。历史上,天文学、地学等在成为科学之前都经 历过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