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内容提要及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内容提要及思考题《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导论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内容;认识自然辩证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0.1自然辩证法及其学科地位0.1.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哲学学说。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不断丰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1.2 自然辩证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相并列。
作为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集中研究和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层次,是具有相对性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都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二者具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
自然科学各门类运用特殊方法研究自然界的特殊领域以探索其探索特殊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进行总体考察,研究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研究要以自然科学为中介,植根于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
自然辩证法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与历史上自然哲学有理论渊源联系。
古代和近代的自然哲学包含一些合理思想和观点,创立自然辩证法也吸取了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合理因素。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是一种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思潮,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内容和不少合理的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应当而且可以吸收和借鉴其合理因素。
但自然辩证法与它们在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上有着原则区别,自然辩证法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科学技术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 支持和推动,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 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的需求和价值 观也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 用领域。
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原则
观察实验原则
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是观察实验 原则,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来获 取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对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产 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
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政治决策和政策环境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决定 了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速度。
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改变了教育方式和内容,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
03
自然界中的物质具有无限多样性和层次性,这些物质通过相互作用和 转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04
自然界中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的意 识只是自然界物质的一种反映。
自然界的演化
总结词:阐述自然界的历史演 变和演化规律
自然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系统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经历了 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今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科学技术 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提纲
第一讲绪论一、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根本特征2、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3、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探讨〔二〕西方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及其根本特征2、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3、中西古代自然观特征比照4、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及其根本特征〔三〕近代科学技术的开展与自然观的演化1、近代科学技术成就2、科学方法的变革和科学社团的建立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观点及其形成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二、19世纪的自然辩证法1、18世纪下~19世纪上的科学成就开展:星云假说,天;地质渐变论,地;生物进化论,生命联系:尿素人工合成,无机-有机细胞学说,植物-动物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各种运动形式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三、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开展〔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及其演化1、“系统〞及其特点2、系统的构造与功能3、自然物质系统的根本特性〔1〕整体性原则〔2〕层次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构造〔1〕自然界的根本层次〔2〕自然界层次构造的特点〔3〕自然界系统层次构造产生的必然性5、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可逆与不可逆〔2〕有序和无序〔3〕进化与退化〔4〕自然界的系统进化〔三〕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1、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2、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3、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根底4、生态自然观的根本思想5、生态自然观的时代特征——十八大报告四、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提出〔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1、物我不分、浑然一体的原始同一关系阶段2、人征服改造自然和自然的异化阶段3、人与自然协调开展阶段〔二〕可持续开展的理论与实践1、人与自然协调开展的必要性〔1〕人口问题〔2〕粮食问题〔3〕不可再生资源问题〔4〕工业化问题〔5〕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2、可持续开展观的提出3、可持续开展观的根本原则第二讲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第一节科学的含义及特征一、科学的含义二、科学的特性1、解释性2、准确性〔客观真理性〕3、可检验性4、可错性或可变性5、系统性6、主体际性三、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几种不同观点1、逻辑经历主义的观点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第二节科学认识的构造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认识的构造1、科学认识主体〔1〕知识和经历方面的规定〔2〕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规定〔3〕价值准则方面的规定2、科学认识客体〔1〕自身规定〔2〕与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3、科学认识中介〔1〕仪器和工具〔2〕符号和语言〔3〕操作、运算和推理规则4、科学认识的过程5、科学认识的本质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事实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2、.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和事实Ⅱ3、科学事实的特点4、科学事实的作用〔二〕科学定律1、科学定律的含义〔科学抽象〕2、科学定律的特征3、科学定律的作用〔三〕科学假说〔四〕科学理论1〕含义:“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种自然现象本质的系统说明,是由科学概念、原理、定律、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提纲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前PPT;后课本)一是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二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四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具体不知道)P111.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创立自然辩证法2.列宁贡献:总结概括了那一时期的科学成果,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把自然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核心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
3.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可能大题)1.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2.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3.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4.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2.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3.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4.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5.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斯宾诺莎。
自然辩证法详细整理版
1、何为人文,何为科学?(6分) 42、请述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8分) 43、请简述人文理性与科学理性、人文智慧与科学智慧的区别。
(8分) 44、老子《道德经》 55、庄子:齐物论 56、请给出{[(P→Q)∧P]→Q}推理形式的真值表,并指出(P→Q)“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的含义及其应用的例证。
符号说明:“→”表示“如果…那么…”,“∧”表示“并且”。
(10分) 57、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jué,那个)中。
请给出这句话的博弈论解释。
(10分) 58、决策中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分别在决策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15分) 59、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性质。
510、自然辩证法创立过程与标志。
511、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具体内涵。
512、自然辩证法与传统自然哲学的根本区别。
513、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中介? 514、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作用。
615、物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16、物质联系的下向因果关系。
617、物质系统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所显示的规律性变化的具体内容。
618、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演化规律。
619、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之间的联系 620、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与内容。
621、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
622、人工自然的演化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的关系。
623、为什么说人工自然的发展过程说到底就是人化的过程? 624、人工自然的进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625、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626、科学认识及其特点。
627、科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628、科学观察的本质。
629、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理论思维的关系。
630、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
731、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
732、什么是直觉思维?它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733、数学方法的功能。
734、什么是数学模型方法?如何建立数学模型?735、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43页word文档
09 《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观部分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
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6、了解宇宙起源假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
7、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有哪些表现?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8、如何理解熵的概念?9、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10、什么是涨落?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11、什么是混沌及其基本特征。
12、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1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1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
科技方法论部分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2、怎样理解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5、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6、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
7、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8、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9、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用和关系。
10、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
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
11、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打印版
绪论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讲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他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核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1. 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行,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界定: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内容: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总之,自然辩证法主要有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问题: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认为世界是一个机械,而机械是被设计好、决定好、已经完成了的,未完成的半个机械是不能运行的,不再认为世界象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一样可以进一步发展完善,于是就没有了发展性,于是就产生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世界观;3.不彻底性:仅将唯物论应用于自然领域,为“第一推动力”式的神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留下了空间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它主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系统自然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各系统间通过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体系。
世界是由许多中间层次组成的整体,揭示了各种系统内部的横向联系,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物质要素组成的,这些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诸要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是异质的。
(要素与系统的关系)(2)组成自然物质系统的各个要素是通过它们之间内在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才能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自然辩证法 第1章 绪论 3学时-139页文档资料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 一系列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必须在现代科技发 展及其与社会强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 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揭示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阐明 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 展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 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 方法论 三、学科性质:哲学门类,交叉科学性质
第二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05.11.2019 15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 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 学。
2、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考试诚信系数)*听课诚信系数
05.11.2019 8
考试题题型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二、诚信度测验题(可简答,说出大概意思就
行了。每题得分为诚信系数10%,该系数将乘 以你的第一题得分。如果此题得分在80%以上, 你的诚信系数将为100%)
05.11.2019 9
05.11.2019 38
如果说哲学家吃鸡是过于挑剔, 那悖论的发现可不是无事生非啦! “悖论”一词,英语为Paradox, 它的字面意思是指荒谬的理论,有 的叫它“逆论”,有的叫它“反 论”。其实,它的实质就是《红楼 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 假”。物理学中将它称作“佯谬”。
05.11.2019 39
05.11.2019 7
本课程考试方法
4、考试题中,有10道科学素养和诚信系数测试题,每 题得分为考试诚信系数10%,该系数将乘以你的其他 考题实际得分。如果该诚信系数得分为80%以上,你 的考试诚信系数将为100%。所以,凡无平时听课成绩 者,或听课不认真者,或不认真完成每章后的复习思 考题并认真观看相关教学影片者,本课程肯定不及格 。 总评成绩=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xin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源自于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规律去探索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性质,它不仅研究自然界,而且研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教学提纲及参考书MicrosoftWord文档
自然辩证法教学提纲及参考书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讲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同时代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前言自然观是什么?一、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及历史背景二、近代的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及历史背景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历史背景阅读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
2、芒福德《技术与文明》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第二讲现代科学与系统自然观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社会背景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三、系统自然观建立的意义阅读资料:1、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 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2、张华夏《物质系统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第三讲生态自然观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一、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当代生态危机的出现二、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三、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四、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五、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生态观底蕴阅读资料:1、路甬祥《世界科技发展趁势》第四讲科学是什么?一、关于“科学是什么?”的不同回答;二、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的结构三、科学的分界阅读书目:1、[英]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查汝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中文版。
2、[美]亚历克斯·罗森堡著,刘华杰译《科学哲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
3、邱仁宗,《科学方法和科学动力学:现代科学哲学概述》,(上海)知识出版社,1984年。
第五讲科学研究有没有方法可循?一、科学方法的历史回顾(各种方法的作用、优缺点)二、科学研究路线及相关问题三、科学发现的逻辑与非逻辑问题阅读书目:1、周林东《科学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邱仁宗《科学方法与科学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大松《科学思维的艺术——科学思维方法论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第六讲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简介一、波普尔其人二、从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三、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现实意义阅读书目:1、赵敦华《赵敦华讲波普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波普尔《波普尔思想自述》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3、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科学出版社1986;第七讲技术是什么?一、技术哲学发展概况二、技术的本质三、技术的二重性本质属性阅读书目:1、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科学出版社2006。
15自然辩证法提纲
自然辩证法主要讲授内容•1.绪论(自然辩证法的来历、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等)•2.自然观(自然观的历史演变,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3.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技术与社会)•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认识的基础、过程和思维方法)••“自然辩证法” 是研究由科技本身及其与社会互动所引发的复杂问题,并给出分析的哲学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从哲学社会科学多角度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1. 一部未完成的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自然科学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研究这两个基础对于深刻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最新成果,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在当时已经取得的最新成就,作了全面、深入地研究。
•1873年,恩格斯开始写作•1873-1876年,完成了2篇论文和大量札记和片段•1876-1878年,为写《反杜林论》中断工作•1878-1883年,继续研究和写作•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整理《资本论》(2、3、4卷)当中•1895年,恩格斯逝世,留下的手稿包括10篇论文、169个片段和札记、2个计划草案。
他已构思好且已开始写作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的著作,却最终未能完成。
•2.遗稿的出版过程•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稿由马克思最小的女儿爱琳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保管。
负责处理这些遗稿的人是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一贯敌视辩证法,曾公开声称辩证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最大危害,因此将《自然辩证法》手稿束之高阁,未予出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联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成立于1921年1月)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全面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才偶然地发现了恩格斯的这部手稿。
自然辩证法(电子版提纲)
2、学习辩证法有何重要意义?A建立正确的自然观。
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得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B掌握系统、完整的科技方法。
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
C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官。
D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使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切僵化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久存的特殊东西变成了瞬间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是发展的、变化的。
4、近代自然观的缺陷是什么?A机械性:它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只有空间上的并列,没有时间上的发展,从根本上否认十五的矛盾,否认事物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B形而上学性:以机械运动、力学尺度说明一切,看不到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而否认自然界各种运动的形态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5、简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宗教神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五个过程。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直接理论前提是什么?A十九世纪具体科学的发展成就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产生的科学前提。
B德国古典哲学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哲学前提。
7、自然辩证法与具体科学史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也叫科学技术哲学。
它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研究对象,阐明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和层次结构,自然界的内部矛盾及其各物质运动形式星河间联系和转化,描绘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途径,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供了关于研究各门具体科学和活动领域的一种“解释方式”,它有助于启发思路、改进方法、获取突破性的进展,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进步,必然会引起自然辩证法内容的变化,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点。
8、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式什么?区别:A研究对象不同,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本身喂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则以天然物货人工物为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大纲35页word文档
《自然辩证法概论》大纲2014年5月第一讲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科性质和历史发展,尤其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哲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哲学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课件提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2)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3)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
2) 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3) 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方法.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属于哲学门类•自然辩证法不专门研究某种特定物质的运动规律,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带有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特征,具有哲学性质。
2)属于交叉学科•与自然史、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学、技术学、创造学、科技社会学、科技管理科学、逻辑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有密切的联系。
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最高抽象性和普适性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历史背景1)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进化论等重大理论成果。
旧的机械自然观与新的科学成就产生矛盾。
2)理论上的准备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发展新模式、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问题4、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五、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国际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第一章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人类统治自然自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随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提出近代实验科学;牛顿提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波义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特征:(1) 静止、片面、孤立、绝对(2) 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 能说明自然界存在但无法解释演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领域里新理论不断涌现: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细胞学说5、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尿素的合成6、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主要观点:包括运动形式学说和自然图景两个方面: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自然图景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特征: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类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系统论自然观:系统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系统的四要素: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②特定的环境会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加和性关系: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2.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关系)由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并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考点(2016版)
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的二级学科,是满科斯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是哲学的普遍理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特征、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由科学技术运用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能单靠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问题,如科研伦理、科学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科技政策等问题)、以及给予方法思维的指导。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就在于,既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贯彻到科学技术领域,指导它健康发展;又能把科技成就从哲学上概括出来,提升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考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技术方法论,可以帮会组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鱼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指导我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还可以像哲学输送营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贡献。
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答:(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相关学科性质(1):综述自然科学、自然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P2自然辩证法的作用P2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特点(4-5):自然辨证法是开放的体系2、自然辨证法创立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5-6)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6-7)自然辨证法的基本思想(7-10):5点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自然界的辨证性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P10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2-13)3、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13-15)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价值和伦理问题、)(15-18)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3个方面第一篇自然观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第一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及其科学技术基础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关于自然万物的本原、物质的运动和时空、天文学的宇宙模型、数学、生物学和医学)P23-27二、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天文学与历法、医药学方面、数学方面、农学方面、其他科学和制造技术方面)P27-29三、古代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古代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笼统性的特点P30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作用P30古代朴素自然观总体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和历史条件P31-32二、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是天文学、力学和数学)P32-36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P36-37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P37-42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机械的还原论、机械的决定论)P38-39唯物的不彻底性P40-41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P41-42第三节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一、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P42-45 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点P46-47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唯物主义、实验分析、系统辩证的特点:3点P47-48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机械论思维,再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P48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第一节人类对物质运动认识的发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含义(50):广义、狭义自然界的物质性(50-5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P51列宁的物质定义全面地阐述了哲学意义上的物质范畴(3点)P51-52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物质形态的分类(53-55):4种分类方法三、现代科技对物质运动形式认识的发展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5-59):1关系+4领域+1哲学方法论第二节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模型的发展(59-64):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论及其困境第三节星系和恒星的起源与发展星系和恒星的发展(64-67):不同观点,恒星阶段,统一与斗争的原理第四节地球的起源与发展地球的发展(67-69):3个部分演化第五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发展(69-72):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哲学思考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第一节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一、系统的含义(74)系统与结构的辩证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3点P77环境对系统有重要的作用P78三、系统的基本类型类型(79-80):5种分法第二节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80-91):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整体性(80-83):加和性非加和性、相干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动态性:(83-84):稳定与涨落,动态与定态●层次性:(85-89):基本属性+4种关系1.层次结构的等级性和多元性852.层次结构的构成性和相干性863.层次结构的间断性和连续性874.层次结构的上下因果链88●自组织性(89-91):创新、表现第三节对自然系统层次划分的哲学思考一、人们对自然界层次认识的发展(91-92)二、物质系统层次与结合能(92-93):层次越深,结合能越大,层越稳定三、层次划分是否无限(94-96):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第四章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第一章自然界演化的一般特点一、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不可逆性(97-101):自然界事物基本属性●可逆与不可逆●时间箭头●不可逆性的作用二、系统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101-104)●有序和无序●熵三、系统演化是对称和对称破缺的辩证统一(104-105)●对称●对称破缺四、系统演化是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105-108)第二节系统进化的根据和条件1、系统进化相关:一、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基本前提(108-110)系统的演化就是熵增和熵减两个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109)二、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依据(110-111)相干性、非均匀性三、涨落是系统演化的诱因(111-112)第三节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的可能道路定义(113)一、混沌的基本特征(114-118):3个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分形二、系统演化到混沌的可能道路(119-121):3个主要+很多系统的衰亡(120)第四节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性一、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普遍性121-122二、自然界循环发展形式的多样性122-123三、循环的不可逆性和无限性第五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第一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126-128):3点二、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1. 主客体关系(128-130):主要3点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2. 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130-131):(主体的客体化、客体的主体化)3.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关系(131-134):两个方面+1总结三、人工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自然的不同划分(135):据认识水平,据实践水平人工自然的划分(135):影响的自然、人工自然物作用(136):?人工自然的发展(136-137)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一、人类实践活动是影响自然系统的重要因素(138-142):2个方面+1总结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产生,反思,4大问题三、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145-148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45-147)现代生态自然观(147-148)第三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48-149)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149)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14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149-150):5条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途径怎样实现(150-151):前提、途径、社会条件三、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51-154):3点第二篇科技方法论第六章科学认识和科技方法第一节科学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二、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科学实践的三个要素:158三、科学抽象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科学抽象160科抽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4点160第二节科学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一、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1,方法和科学方法的含义(162):分狭义和广义2,科学方法的特点(163-165):4个特点二、科学技术方法的总体结构科学技术方法的总体结构(165-166):3层三、科学技术方法的作用科学技术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68-171):3个第三节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过程一、科学活动,技术活动与技术创新活动(171-173):●各自的程序●彼此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区别、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二、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关系(173-175):1个统一,3个区别第七章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第一节科学问题一、科学问题的含义含义和特点(176-177)问题的类型(178-184):5种●科学问题是正确问题(根据问题预设在其应答域内有解)、真实问题(可由实践检验)、待解问题的合取,可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第二节科学问题的作用一、科学发现从问题开始184-186二、问题引导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186-187三、问题骑着评价理论的作用187-188●科学发现始于问题第三节科研选题及其选题原则一、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188-189):2个归根结底(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践)+3个其他二、科研课题与选题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91-196):4个(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第八章科学事实及其获取途径第一节科学事实及其作用一、科学事实的含义及特征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有密切联系199二、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作用(200-201):3条第二节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两种途径(查阅科技文献、通过科学实践)201一、科学观察方法科学观察的定义(201)科学观察的特点(201-202):2个观察的基本原则(202):4个科学观察的作用及局限性(直接观察、间接观察)203仪器引入的两面性(203-204):2优点和局限性观察方法的使用情况(204):2种二、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的定义(205)科学实验的作用(特点)(205-207):3个三、模拟实验方法模拟实验的定义和特点207模拟实验类型(208):物理模拟、数学模拟第三节第三节观察实验中的若干哲学问题一、观察渗透理论观点(209)理论对观察的影响(211):2个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212-213):2+1结论观察的主客观关系(213)三、科学发现的机遇机遇的定义(213)机遇的特点(214):2个(偶然性和意外性)机遇的类型(214-215):2个第九章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第一节科学假说的形成一、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科学假说的特点(216-217):科学性,假定性科学假说的主要作用(217-218):4点二、科学假说的形成形成(220):高度创造性,无固定模式启发性的方法论原则(220-222):4点三、科学假说的类型科学假说的三种主要类型(222-223):3种第二节科学假说的检验和评价一、科学假说检验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检验的定义(223)二、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检验的方法(224-225):实践和逻辑证明三、证实和证伪(225-230)四、科学假说的评价(231):4点第三节科学理论相关一、科学理论的逻辑建构科学理论组成(232):3部分公理化方法的目的234公理化方法原则(234):3部分构造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235-236):2个二、科学理论的修改和淘汰修改(237)及类型(237-238):2个淘汰(238)及类型(238):2个第十章创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第一节科学抽象一、科学抽象及其相关因素科学抽象的含义及相关要素(239-240)二、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241-244):具体—抽象—具体(感性上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最基本的抽象规定245第四节科学认识的非逻辑方法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定义(263)形象思维特点(264):3个(形象性、整体性、富有情绪色彩的想象)形象思维作用(264-265):3个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定义(265)直觉思维特点和哲学思考(266-269):4-5个第十一章技术实践和技术方法第一节技术方法概述一、技术方法的特点与分类技术方法的定义(270)特点(271):自然和社会广泛和多样分类(271-272):具体和一般二、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272-274课题规划、方案构思、方案设计、试制或研制第二节技术实践的选题阶段一、需求与技术目标的确立技术目标与社会需求关系(274-275)技术课题确定方法(275):2个(直接调研、文献调研)二、技术预测及其方法技术预测定义(276)技术预测方法(276-277):3个三、技术评估及其方法技术评估分类(278)技术评估程序(278-279):4阶段第三节技术实践的构思阶段一、技术构思与发明创造构思分类(281):2个(模仿式构思、发明构思)二、发明的含义(282)发明的分类(282):广义、狭义成为发明的条件(283):3个(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构思发明方案的创新思维方法构思发明方法(283-287):5大类方法第四节技术实践的设计与验证阶段一、设计的含义及其作用设计的含义(287)方案设计的作用(287-288):4个二、设计的基本程序(288-289):5个(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原则(290):6大原则三、设计的方法(290-291):三大流派四、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的异同点(292)技术试验过程(292-293):3个阶段技术试验的分类(293)第三篇科学技术观第十二章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属性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本质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科学的定义(297)科学的特征(297-298):3个科学分界的不同观点(298-300):4个+1哲学思考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技术的定义(300)技术的特征(300-304):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三、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302-304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04-308):3大特征第二节科技发展模式相关(309-313):3大模式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和社会规范科学家队伍(313-314)科学组织形式(314-318):科学共同体、科研所、科协、学派科技社会规范(318-321):4条科学精神(321-322)第一节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一、科学实践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和动力(323-324):3个方面二、科学认识对科学实践有能动反作用(324-325):3个方面三、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在技术活动中的表现(325-328):2个方面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技术规范与技术实践的矛盾第二节不同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一、不同科学观点、不同学派产生的原因(328-329):3个方面二、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329-331):悖论和佯谬三、各种观点争论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331-333):3点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科技事业(333-334)第三节继承与创新的矛盾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334-335二、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发展335-336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34-338)第四节科学技术的分化和综合一、学科分化与综合的具体形式分化定义(338)分化形式(339):两种综合定义(339)综合形式(339-340):两点+还有二、学科分化与综合推动科技发展分化与综合的辨证关系(341)第五节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不平衡性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342二、科学和技术发展在时间上不平衡性(342-344):3点+1总结三、科学技术发展在区域上不平衡性(344-345):第一节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一、社会生产的需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346-348)二、社会生产的供给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基本保证(348-349)总结(349)第二节社会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制约一、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349-351):3个方面二、不同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影响的分析(351-353):总述+3社会形态+总结第三节社会意识形态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哲学、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353-358):3个方面意识形态第四节社会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一、社会科技能力的含义及其形成科技能力含义(358)科技能力分类(359):宏观和微观科技能力形成(359-360)二、社会科技能力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科技能力作用:(360-366):两个方面●要素的作用:6点●推动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三、科技体制对科技发展的作用科技体制含义(366-367):两个方面科技体制类型(367-368):两种科技体制属性(369-370):自然和社会四、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在科技发展中的辩证关系能力和体制两者关系(370-372):辨证关系第十五章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一、创新概念和理论的提出熊比特创新理论(374-376):4点+说明+后续发展二、技术创新的涵义技术创新的含义(376):商业化特点(377):3点三、技术创新的类型与方式类型(378-380):广义:3类(新方式:两类5+4种)四、技术创新的三种基本模式(381-382):3种五、技术创新的一般过程/分阶段(382-384):3个阶段第二节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自主创新的含义和意义(385-386):4点二、自主创新的类型(386-387):3种1关系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387-390):6点国家创新体系功能(391)我国的创新体系(392-393):4个方面四、企业是创新主体(393-394):3方面原因第三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范畴(395):3个方面特点属性特征(395):4个方面要素(395-397):3大要素技术创新与经济全球化(397-400)第十六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评价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作用推动物质文明发展(401-408):3大点推动精神文明发展(408-413):2大点推动制度和政局变革(413-414):综述第二节科学技术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西方科技价值观(415-418):两大主义和辩证关系马克思科技价值观(418-421):综述+4阐述+1方法论总结生态伦理(421-422)科学发展观(422-423):提出+3特点+1总之第三节两种文化和新的联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类(423-424)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424-425)两种文化的争论(425-427):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种文化/科学的新联盟(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