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由粗放型快速增长转变成稳中有降的健康发展态势。国家要进行政策调控,就是为了给经济增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安全的保障,事实证明宏观调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文针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深入分析,针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建国以来的相当长时间内,由于国内外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国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的命脉由我国政府完全掌握,来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和有序性。但随之而来又形成一种垄断性的控制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生产力状态的环境下,计划经济不可避免地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摸索努力以及对国外成功经验的研究,我国逐渐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由原来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具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比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的现阶段的国情,将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市场的调节作用合二为一,做到了管而不抓,放而不松。之所以要加入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因为单靠市场的调控功能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市场机制不能够使宏观经济的总量保持平衡,并且,面对通货膨胀以及周期性的经济波动问题,并没有自身的免疫力和应有的自我调控能力;其次,
虽然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速率,但是却没有办法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再次,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模式很容易受到大财团,金融巨头的操控,会产生能以估量的后果。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能够很好的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为经济的平稳运行,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市场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最后,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还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从根本上保护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历史的重要关口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把计划经济模式转变成具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样的转变不仅正确、而且很具有科学性。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风险的考验时,宏观调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顺利进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及作用
宏观调控,指的就是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下,政府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主要调节手段就是宏观调控。对于其具体的措施以及必要性,我们具体通过2007年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分析。2007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中国经济结束了自2000年开始的,近七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幸福时光。由年初粮食和食用植物油涨价开始,到五月份猪肉价格开始突然走高,出现了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带动的结构性价格上涨。普通群众的生活明显感觉到的压
力,这种压力客观来说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面对曾经出现的经济问题,以后会不会遇到,当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其次,我们要知道引起这次通胀问题的原因。对于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这里我们只列举其中的部分原因:(一)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不足。对于一些必需品,像是粮、油、禽蛋、肉类及蔬菜等等,这些刚性需求的供给不足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造成这种供给不足的情况是多方面的,在和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管理、物流成本上升的前提下,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同比的上升。直至近几年来,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低收入水平的人群的生活质量,也给国家的经济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二)生产资料、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的提升。对于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支出的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必然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三)国际因素。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影响,中国必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国际经济整体形势的影响。这主要是表现在国内物价会受国际上的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的上升的影响,例如石油、粮食等。对于这些初级产品来说,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量。由于改革开放已经数十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渐的开始
依赖于对外贸易。2007年刚好是国际金融海啸严重爆发,国际的经济形势动荡不安,此次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因此,这次国际性的金融问题可以说是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促发因素。
对于此次通货膨胀问题,国家紧急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地消除了通胀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并保持了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利用经济政策加强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计划在未来的几年更深层次的消除这种隐患,具体表现在:
(一)指向性强。通过经济政策的下发,政府直接对市场出面干预,同时媒体的跟进让全国人民对经济形势有了正确的认识,“防止经济过热”这个新词汇大家耳熟能详。种种政策的努力对市场的运行以及商品的供应量进行控制,变成了“半计划,半市场”的状态,整个调整过程的快速有力,并且对市场的运行指明了方向,这是抵抗金融危机、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市场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二)扩大内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遭到重创。对外贸易受到不可避免的抑制,这部分生产力就必须依靠扩大国内的需求来消化。因此,政府实施了积极的经济政策来刺激国内的社会性需求,像是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四万亿投资的高铁项目,全国各地的基建项目,这在消耗过量钢铁等建筑材料的同时,大大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增长而没有收到金融危机的太大影响,也保证了普通群众的生活未受到很大的波及。(三)货币紧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他一方面是西方国家用来对
付通货膨胀问题的主要金融手段,但另一方面这种政策会使得融资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众多中小企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主力军,也拥有数量庞大的工人群体。我国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政府对中小企业专门下发了一些优惠政策,像是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或是在税收方面进行优惠,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安全的渡过难关。(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改革给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08年中国政府在基经济领域有了新的动作,更好的解决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深远影响。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由于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物价水平从08年5月份开始呈现出涨幅走低的趋势,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一)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二)加快基础建设,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三)适当调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四)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利率的下限。这些政策进一步稳定了经济有序发展,又保证的经济的增长速度。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