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库勒与苯环发现凯库勒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位着名有机化学家
凯库勒。百度百科
凯库勒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凯库勒凯库勒 (1829 — 1896 年 ), 德国化学家。
1829 年 9 月 7 日生于达姆施塔特。
1848-1851 年进入吉森大学,原先学建筑,后来他多次聆听化学大师李比希的讲演,深受吸引和启发,遂改攻化学,并在李比希的实验室里积极、严谨地进行研究工作,完成了《关于硫酸戊酯及其盐》的实验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875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77 年任波恩大学校长。
1867--1869 年,凯库勒在演讲“关于盐类的结构”和《关于莱 (1 , 3 , 5 一三甲苯 ) 的结构》一文中,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中文名: 凯库勒外文名: F riedrichA·Kekule国籍: 德国民族: 日耳曼出生地: 德国达姆斯塔德市出生日期: 1829年9月7日 逝世日期: 1896年7月13日 职业: 化学家 毕业院校: 吉森大学 主要成就: 苯的凯库勒式 代表作品: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关于莱 (1 ,3 5 一三甲苯 ) 的结构》目录 凯库勒的年轻时代 凯库勒的环状碳链理论(FriedrichA·Kekule1829—1896)德国有机化学家。
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
编辑本段凯库勒的年轻时代凯库勒1829年出生于德国的达姆斯塔德市,中学时,就懂四门外语,从小热爱建筑,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优秀的建筑大师。
18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森大学。
这是德国当时最为著名的一所大学,校园美丽、学风淳朴,更为值得骄傲的是,这所大学还拥有一批知名度极高的教授,而且,允许学生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选择他们喜爱的教授。
凯库勒在上大学前,就为达姆斯塔德设计了三所房子。
初露锋芒的他深信自己有建筑的天赋。
因此,进入吉森大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建筑专业,并以惊人的速度很快修完了几何学、数学、制图和绘画等十几门专业必修课。
化学家们的假说故事
1、凯库勒关于苯环结构的假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早年受到建筑师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他善于运用模型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与结构联系起来,他的苦心研究终于有了结果,1864年冬天,他的科学灵感导致他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他曾记载道:“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
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
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
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竹滋绕、旋转,象蛇一样地动着。
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
象是电光一闪,我醒了。
我花了这一夜的剩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想。
”于是,凯库勒首次满意地写出了苯的结构式。
指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
它不同于具有开链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
苯环结构的诞生。
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凯库勒认为苯环中六个碳原子是由单键与双键交替相连的,以保持碳原子为四价。
1866年,他画出一个单、双键的空间模型,与现代结构式完全等价。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 1867)首先发现的.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剩下一种油状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液体感兴趣的科学家.他用蒸馏的方法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实际上就是苯.当时法拉第将这种液体称为"氢的4重碳化合物".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E.E.Mitscherlich,1794-863) 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并命名为苯.待有机化学中的正确的分子概念和原子价概念建立之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C.F.Gerhardt,1815-856)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苯分子中碳的相对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学家们感到惊讶.如何确定它的结构式呢化学家们为难了:苯的碳,氢比值如此之大,表明是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但它又不具有典型的不饱和化合物应具有的易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 德国化学家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曾提出了碳四价和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这一重要学说.对苯的结构,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紧凑,它可以与其他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于是,凯库勒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种开链式结构但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而一一否定之后,1865年他终于悟出闭合链的形式是解决苯分子结构的关键,他先以(Ⅰ)表示苯结构.1866年他又提出了(Ⅱ)式,后简化为(Ⅲ)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凯库勒式. 有人曾用6只小猴子形象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的原子,分子,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的真正意义,善于捕捉直觉形象;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2、化学领域中的探险者——盖•吕萨克法国的物理学,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sac,J.L.1778-1850),生于法国利摩日地区的圣•雷奥纳尔镇.他的父亲是当时的检察官,家境比较富裕.盖•吕萨克在家乡受初等教育后,就进入巴黎工业学校学习.他热爱化学专业和实验技术,深得该校著名化学家贝托雷(Berthollet,C.L.1748-1822)的赏识.1880年毕业后,当贝托雷的助手.当时贝托雷正在同化学家普罗斯(Proust,J.L.1754-1826)争论有关定比定律问题.定比定律是普罗斯179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相互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时,其重量之比例是天然一定的,人力不能增减".贝托雷对此结论坚决反对,要求盖•吕萨克作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盖•吕萨克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研究,所记录的事实和所得的结论都证明贝托雷的反对是错误的.贝托雷看了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后,忽然皱起额头表现出深深的失望.作为大科学家来说,真理总是比自尊心更为可贵.他想,做出这一成果的不是别人,而是刚刚踏上科学道路的年轻人盖•吕萨克的.这时贝托雷阴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把手搭在盖•吕萨克的肩上说:"我为你感到自豪.象你这样有才华的人,没有理由让你当助手,哪怕是给最伟大的科学家当助手.你的眼睛能发现真理,能洞察人们所不知道的奥秘,而这一点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你应该独立地进行工作.从今天起,你可以进行你认为必要的任何实验."贝托雷忘掉了自己争论问题的失败,高兴地认为,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化学家.他不在别处,而是在我贝托雷的实验室里!法国将为有此骄子而自豪.3、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2.8~1907.2.2),生在西伯利亚。
凯库勒
在一起法庭审理的案件中,凯库勒和李比希都被传到法庭作见证人,这起案件是—件纵火案,一位伯爵的夫人在火灾后丢失了一个宝石戒指,凯库勒碰巧目击了这起火灾,而李比希教授则是被请来做一个鉴定。
退庭休息时,凯库勒在休息室遇到了这位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手中拿着伯爵夫人著名的宝石戒指——两条蛇缠在一起,一条是白金的,另一条是金的。凯库勒好奇地看着这个宝物——这个案件的判决取决于李比希的结论,因为他测定了金属的成分。
授课结束后,当听课的人纷纷离去,凯库勒便亲自拿起扫帚打扫房间并摆正桌椅,然后就开始他的研究工作。
生活在火药库上
有一次下课以后,凯库勒正在收拾桌椅,忽然一个人走进来。
“请原谅我的冒味。”进来的人说。
凯库勒抬头一看,不觉一惊:“李比希教授?真想不到是您!请您到实验室来。”
凯库勒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
1865年圣诞节后的一天,凯库勒由于长期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已经疲惫不堪。他早已经测定清楚,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那么,这6个氢和6个碳的原子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呢?凯库勒一面苦心思考着,一面在纸上画;他试着写出几十种苯的分子式,但是又都一一否决了。
出乎老师的意料,凯库勒并没有着慌;他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那张白纸,走到黑板前,就那样看着他画的怪东西“读”起来了。
这个孩子没有一点停顿,“朗读”得非常流利。老师禁不住惊叹了:多么美妙的一篇即兴之作!这孩子的构思能力太强了!
是的,凯库勒具有极强的立体思维能力,打个作文的腹稿当然是小事一桩,他曾跟父亲的一位好友、建筑师鲍曼学习制图和绘画,并成功地设制出三份建筑样式。达姆斯塔特工匠们根据这三份设计建造出三幢漂亮的房子,博得了人们的称赞。但谁也想不到这些房子的设计师竟是一位中学生!
10个化学家的故事
“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
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倡者贝采里乌斯
琼斯·雅可比·贝采里乌斯1779年8月2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一个名为威菲松达的小乡村里。他在发展化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接受并发展了道尔顿原子论,他以氧作标准测定了4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他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他发现和首次制取了硅、铣、硒等好儿种元素,他首先使用“有机化学”概念;他是“电化二元论”的提出者。他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催化”概念。他的卓著成果,使他成为19世纪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化学权威。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
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化学家,他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他提出了苯环的六元环结构,这一发现对有机化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9世纪初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一直是一个谜。
化学家们知道有机物是由碳和氢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却一直难以确定。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6,但其结构一直是个谜。
凯库勒在对苯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发现。
据说,凯库勒在一个梦中看到了一个蛇咬自己的尾巴的形象,这启发了他对苯分子结构的思考。
他认为苯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六元环,每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氢原子。
这一结构不仅能够解释苯的化学性质,还能够解释苯的共振现象,是一个简洁而又合理的结构。
凯库勒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接受了苯环的六元环结构,并且开始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其他类似的有机化合物中。
苯环的发现不仅仅是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更是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凯库勒的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得到了重大进展,人们对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凯库勒的苯环结构模型成为了有机化学的基础,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凯库勒的发现苯环的故事是有机化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他的理论模型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库勒的贡献将会被后人永远铭记。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执着追求的化学家,他的一生都在寻找新的化学
结构和发现新的化学物质。
在19世纪中叶,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进行煤焦油的研
究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化合物,这个发现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这种神秘的化合物就是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着独特的芳香味道。
凯
库勒对这种化合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要揭开苯的神秘面纱。
于是,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最终发现了苯分子中含有六个碳原子,排列成一个环状结构,这个结构后来被称为苯环。
凯库勒的发现对化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苯环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当时化学
结构理论的空白,而且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苯环的结构不仅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凯库勒的发现不仅仅是一次科学上的突破,更是一次对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
体现。
他的执着和勇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发现也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鼓舞着他们不断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
苯环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无限魅力和无穷可能。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
化学结构的认识,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正是因为有像凯库勒这样的科学家,我们才能不断地迈向前进,不断地开拓新的科学领域,不断地创造新的科学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向凯库勒学习,发扬他的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追求
科学真理,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们能够继承凯库勒的遗志,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创造新的科学奇迹,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凯库勒是一个杰出的化学家,他对有机化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19世纪的欧洲,化学界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新的化合物被不断地发现和研究。
而苯环的发现,正是凯库勒在这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在当时的化学界,人们对于苯这种化合物的结构一直存在着疑惑。
虽然人们知道苯是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但是苯分子的具体结构却一直没有被完全揭示出来。
这使得人们对苯的性质和反应机理一直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凯库勒对于苯的研究始于对苯的化学性质的观察。
他发现,苯和其他一些化合物在一些反应中表现出了相似的性质,这使得他开始怀疑苯分子可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结构。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凯库勒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在他的实验中,凯库勒发现了苯环这一重要的结构特征。
他通过对苯的热力学性质和化学反应进行详细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苯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环状结构。
这一发现对于当时的化学界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苯分子的真实结构,也为后来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凯库勒的发现对于化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苯环的发现不仅解开了苯分子的神秘面纱,也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此之后,人们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机合成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凯库勒的发现成为了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来的化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总的来说,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是化学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验研究,最终揭示了苯分子的真实结构,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凯库勒的成就不仅对于当时的化学界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了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
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是德国化学家,他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这个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19世纪的化学界,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达到了一种瓶颈,许多化学家都试图找到一个能够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理论。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解释苯的结构。
苯是一个常见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但其分子结构一直是个谜。
1858年,凯库勒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化学家,并且为了解决这个有机化学中的难题而努力。
他对苯的结构和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人们认为苯分子由苯环组成,即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并且认为每个碳原子都与一个氢原子结合。
在伦敦的一天晚上,凯库勒正在为苯的结构思考。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甚至在梦里都想不出一个答案。
然而,就在这一夜,凯库勒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在梦中看到了一个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这个梦打开了凯库勒的思路。
凯库勒醒来之后,他意识到他的梦中形象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启示。
他开始考虑苯的分子结构可能是一个闭合的环,这样碳原子就可以全部重叠。
这个闭合的环就像是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一样,形成了一个环状结构。
凯库勒进一步推理,他发现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不能只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否则分子中的氢原子数量将无法解释。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叫做“共轭”的化学键,这样每个碳原子都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相连,而不是仅与一个氢原子相连。
凯库勒的这个新假设迅速地得到了实验证实。
他用X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最终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他发现苯分子确实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而这六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了一个共轭系统。
凯库勒的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他的苯结构理论不仅解决了苯的结构问题,还为有机化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理论揭示了分子的共轭结构是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为后来的有机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19世纪末,有一位名叫奥古斯特·凯库勒的化学家,他在研究芳香烃的化学结构时,偶然发现了苯环的存在,这一发现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库勒在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某些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呈现出一种环状的结构,而不是线性排列。
这种环状结构被称为芳香环,而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就是苯环。
苯环由六个碳原子组成,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一个氢原子,而碳原子之间则通过共价键相连。
凯库勒通过对苯环进行反应实验,发现苯环的化学性质与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所不同。
在苯环中,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并不是单纯的σ键,还存在一种特殊的π键,这使得苯环具有了一种特殊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凯库勒的发现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深入研究苯环的结构和性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苯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苯环不仅是许多天然产物的基础结构,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取代反应产生各种不同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在医药、材料、农药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凯库勒的发现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人们对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苯环的发现不仅是一次偶然的发现,更是凯库勒长期研究和实验的成果。
他的发现不仅对化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微观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凯库勒的发现,人们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苯环的发现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科学成就,更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重要进步。
凯库勒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勤奋探索和不懈努力,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获得更多的科学真知。
在今天,苯环的研究仍然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人们不断地发现苯环的新性质和新应用,这也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凯库勒的发现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其影响却仍然深远而持久。
我们应该向凯库勒学习,不断地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
【一、苯环的发现背景】
在化学领域,苯环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化合物,但始终未能揭示苯环的结构。
19世纪初,化学家们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逐渐深入,苯这种神秘物质的结构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凯库勒的贡献】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在1865年提出了苯环结构,这一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库勒通过对苯的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苯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三、苯环结构的认识历程】
在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之前,化学家们对苯的认识有限。
他们只知道苯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芳香性等,但未能揭示其结构。
凯库勒的提出,使人们对苯的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
然而,这一理论并未立即得到广泛认可。
在后来的实验证据支持下,苯环结构才逐渐被人们接受。
【四、苯环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苯环结构的揭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研究芳香族化合物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化学家们指明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苯环结构的发现,推动了化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如芳香烃、卤代烃、醇、酮等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五、总结】
凯库勒发现苯环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
苯环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化学领域的理论体系,还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化学家趣味小故事200字
化学家趣味小故事200字
凯库勒
凯库勒关于苯环结构的假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早年受到建筑师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他善于运用模型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与结构联系起来,他的苦心研究终于有了结果,1864年冬天,他的科学灵感导致他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苯环结构的诞生。
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凯库勒认为苯环中六个碳原子是由单键与双键交替相连的,以保持碳原子为四价。
1866年,他画出一个单、双键的空间模型,与现代结构式完全等价。
苯环的发展历程
苯环的发展历程苯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当时,化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断,他们认识到一些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些化合物都包含碳、氧、氢和氮等元素。
然而,直到1825年,德国化学家法拉第首次将一个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并将其命名为苯。
此后,人们开始对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一些化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苯环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其稳定性和反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苯环的特殊性质。
189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开创性地提出了苯环的共振结构理论。
他认为,苯分子不是呈现单一的化学结构,而是存在着多种共振结构,这就解释了苯环的特殊稳定性和反应性。
凯库勒的共振结构理论为有机化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20世纪初,苯环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化学家们发现,苯环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备出各种有机化合物,从而拓宽了有机合成化学的领域。
同时,人们开始探索苯环的应用领域,包括作为染料、药物和工业原料等。
到了20世纪中叶,合成化学的发展推动了苯环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通过新的合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改进,化学家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合成苯环及其衍生物,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苯环的性质和应用。
到了21世纪,苯环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人们通过计算化学和实验技术的结合,对苯环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苯环在材料科学、能源领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探索。
总的来说,苯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分离到发现共振结构、合成化学的突破以及应用拓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断推动着有机化学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理解和利用苯环的机会。
有机结构理论的奠基人凯库勒
有机结构理论的奠基人凯库勒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位著名有机化学家。
他1829年9月7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
中学时代的凯库勒已才华初露,他能讲四门流利的外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语。
他非常喜欢钻研问题,思想深刻而新颖,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同学们总爱同他一起讨论问题,觉得他对别人的思想有启发。
他几乎对一切科学现象都很感兴趣,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才能。
写作方面他与众不同,经常独出心裁;在建筑方面,他表现了惊人的天资。
有一位建筑师是他家的世交,他经常教凯库勒制图和绘画,这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颇使他惊奇,当时,在达姆施塔特市有三幢新建的房子,人们想不到它竞是由一个中学生设计出来的,他的名字就叫凯库勒。
他喜欢学自然科学,但当时对化学并无什么偏爱。
考虑到将来会有更多的收入,父母都主张他将来学建筑。
然而不幸的是,在他中学毕业以前,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好边工作边读书。
1847年,他考人古森大学学建筑学,在大学里,所学的课程有几何学、数学、制图和绘画。
他口齿清楚,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谈吐凤趣。
善于很策略地提出重要建议。
所以,入学不久他就成了人们普遍喜欢的活跃人物。
李比希是当时吉森大学里颇受人的敬佩的化学家,凯库勒决定亲自去听听这位声里很高的科学家讲课。
他听了课之后,感到果然名不虚传。
他很快就被这门奇妙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所吸引。
于是,他立志转学化学。
此举遭到了亲人们的坚决反对,为此,他曾一度被迫转入达姆施塔特市的高等工艺学校求学。
但他仍坚信,自己未来的前途是从事化学,别无它路。
进入工艺学校不久,他就同因发明磷火柴而闻名的化学教师弗里德里希·莫登豪尔接近起来。
凯库勒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熟练地掌握了许多种分析方法。
当亲人们了解到凯库勒决心不放弃化学时,只好同意他重返吉森大学继续学习。
1849年秋天,他回到了李比希实验室,继续进行分析化学实验。
发现苯的结构
发现苯的结构
近代化学史上著名的有机结构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1829年9月7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
中学时代的他已才华初露,能够流利地使用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语。
他在研究苯的化学结构时,碰到了一个难题——苯的空间结构。
正当他百思不解的时候,他从梦境当中得到启迪,把苯的六个碳原子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状结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苯环的空间结构,奠定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基础,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他在梦境中发现苯环的结构并不是巧合,而是由于大量的,深入的对笨结构的研究以至于在潜意识里,对笨有了深入的了解。
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名人故事
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名人故事德国的达姆斯塔特是一个以文化而著称的小城。
1829年,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在此出生。
也许是受到小城浓郁的文化气息的熏陶,在学校时小凯库勒出众的文才就令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叹为观止。
据说有一次,老师在语文课上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要求学生们在下课前交卷。
全班同学都紧张地在作文纸上埋头写了起来,可凯库勒却若无其事地坐着,甚至抬头悠闲地看着天花板出神。
老师见凯库勒不写一字,悠然自得,忍不住用责备的眼光暗示他赶紧动笔。
没想到,快下课时,凯库勒居然拿着手中的白纸出口成章地"读"了起来。
这篇即兴之作结构精巧、文采飞扬,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
不过,凯库勒没有成为作家。
他的父亲为他选择了一个似乎更切合实际的方向,去学建筑。
因为在他父亲眼里,建筑师既体面又能赚钱,是儿子理想的出路。
于是,凯库勒来到德国西部的吉森大学专攻建筑。
就是在这里,凯库勒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他常听同学们提起大化学家李比希的名字,出于对这位声誉卓著的化学家的尊敬与仰慕,凯库勒决定去听他的课。
不料,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凯库勒被李比希的课所吸引,一天比一天强烈地迷恋上化学,以至于他下决心改修化学。
一次法庭作*使凯库勒对李比希教授更加敬重。
原来,当时法院开庭审理轰动一时的赫尔利茨伯爵夫人"戒指失窃案",他们俩同时被传到法庭作*。
凯库勒作为*人是因为他家就在伯爵夫人邸宅的对面。
他在法庭上描述了伯爵夫人家发生火灾时的情景,而恰好在那天,伯爵夫人的宝石戒指失窃了。
后来,在她仆人那儿搜到一枚相同的戒指,可仆人却一口咬定说早在1805年这枚戒指就成了他的祖传宝贝。
李比希到庭作*,是因为法庭请他对戒指的金属成分进行测定。
伯爵夫人的戒指上有两条蛇缠在一起,一条是黄金做的,另一条是白金做的。
而仆人却说他的戒指上的白蛇是白银做的。
作为化学界权威,李比希在法庭上慎重宣布:"经过测定,白蛇是用白金制成的,而不是白银做的。
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
苯
一、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颜色 无色 气味 特殊气味(苦杏气味) 状态 液态 熔点 5.5℃ 沸点 80.1℃ 密度 比水小 毒性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
苯的用途: 化工原料、有机溶剂 二、苯的结构 练习:法拉第发现苯以后,立即对
苯的组成进行测定,他发现苯仅由 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 量分数为92.3%,苯蒸气密度为同 温、同压下乙炔气体密度的3倍, 请确定苯的分子式。 C6H6
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 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化学家,长期 被苯分子的结构所困惑。一天夜晚,他在书房 中打起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 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条蛇咬 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 猛然醒来,终于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 对此,凯库勒说:"让我们学会做梦吧!那 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凯库勒的梦中发 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跟他渊博的知识、丰富 的想象、对问题的执着追求分不开的。同学们 现在只有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今后才能 有所发明创造。
Cl
B
3、
—Cl —Cl
与
—Cl
是一种物质吗? 理由是?
作业:P 135 一、1,2 二、1,2,3 P136 四、1,2,3
课堂小结:苯分子中,碳碳键介于 单键与双键之间,苯的结构非常特 殊,因此它既有类似烷烃的取代反 应,又有类似烯烃的加成反应。但 是与它们又有差异。在学习时应重 点掌握苯的结构与苯的主要化学性 质的关系。
键参数的比较
键 能 (KJ/mol) 键 长 (10-10 m)
C—C
C==C 苯中碳碳键
348
615 约494
1.54
1.33 1.40
苯环凯库勒式
苯环凯库勒式《苯环凯库勒式》是一项有助于加强精细化合物、药物结构活性的重要化学反应。
它的发现是由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卡尔凯库勒于1943年发现的,它很快被广泛用于精细有机合成工艺中。
苯环凯库勒式是一种重要的环岩取代反应,它的反应原理是有机原子反应在碱大气下,碱将甲基组分取代原有的环岩,使其发生变化,由此得到新的化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分子中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碱取代物体系,从而使原物质结构发生变化,使之由普通的环岩变成一种有用的新环岩,其新形成的环岩的化学性质会比原环岩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改变。
苯环凯库勒式可以实现精细有机合成,其应用实际上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结构活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药物结构活性研究,提高药物结构活性效果。
它能有效改变药物的生物活性,药物研究开发改性和优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例如,通过苯环凯库勒式,可以将一种有毒的生物活性分子变成有益的生物活性分子,从而改变药物的毒性。
此外,它也可以使药物的溶剂形态发生变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
苯环凯库勒式的发现,不仅使精细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得到了显著推动,从而促进了药物开发的进程。
该反应的发现,也使药物结构活性的研究得到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苯环凯库勒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不断给药物开发和药物结构活性研究带来新思路,培养市场新需求,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未来,它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为精细有机合成和药物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想法。
由于苯环凯库勒式的重要作用,它被称为“21世纪的有机合成发明”,这说明它是药物开发和药物结构活性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找到有活性的药物分子,从而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总之,苯环凯库勒式是一种重要的环岩取代反应,它对药物开发和药物结构活性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其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它将不断地促进药物开发和精细有机合成的发展,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凯库勒的“发明梦”
凯库勒的“发明梦”
一天夜里,德国化学家凯库勒(1829~1896)在苦思冥想,他长期以来一直想把苯分子的结构式表达出来。
他想着想着,困倦了,几乎要昏昏入睡。
猛然间,他于迷迷朦朦中恍惚看到苯分子……模糊不清地在眼前旋转,越转越快,后来变成一个弯曲的蛇,蛇越转越快,最后用嘴咬住自己的尾巴……他被这奇异的梦惊醒了。
这珍贵的一刹那梦境,给他带来了启示:苯分子用一个六角形的'环状结构来表示不是很好吗?从此,苯分子C6H6有了一种固定的权威性的表述方法。
凯库勒抓住这梦中的一闪念,迅即解决了这长期困扰他的问题,从而对有机化学理论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成为灵感促成发明的著名事例。
苯环凯库勒式
苯环凯库勒式《苯环凯库勒式》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也被称为凯库勒氧化或是凯库勒氧化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苯环凯库勒式是由德国化学家Hans Kornblum于1992年发表的,他的研究为科学家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这一反应开创了大量有机合成的新应用。
苯环凯库勒式利用的是氧化和环烃的反应可以得到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苯环凯库勒式反应有时也被称为环烃氧化或是烷基氧化反应。
该反应中,一个烯烃被一个氧活化剂氧化,形成一个酮类物质,氧活化剂有时也被称为氧化剂。
苯环凯库勒反应要求用比较低的温度,经常需要低温下的酸性条件,因此,有时需要添加一种酸来催化反应。
目前,苯环凯库勒反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有医药、农药、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化学、有机电子、材料科学、光机器学和冶金等。
由于它的简便、快速、高效和绿色等优点,它已经成为生产有机物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新药研究开发中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工具。
苯环凯库勒反应的开始是用于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的,但是它不仅仅用于制备环烯烃。
它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物质,如醛、酮类物质和芳香烃。
该反应可以在低温下进行,也可以在高温下进行,而且该反应所产生的产物质量较高,因此,它被用来合成大量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苯环凯库勒反应的条件较为严格,它的反应热和反应时间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反应条件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反应失败,产物的质量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在进行苯环凯库勒反应时,要求的反应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温度条件,必须控制得当,以获得最佳反应效果。
总之,苯环凯库勒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有机化学反应,其主要优点是简单高效,可以在低温下完成,可以用来制备各种有机物质。
苯环凯库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在制药、农药、精细化学还是其他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的凯库勒结构
H
H
C HC CHC HC CHH CH CHC CH C
H
H
C6H6中六个碳碳键键长相等为1.40×10-10m
C-C键键长:1.54×10-10m
C=C键键长:1.33×10-10m
C6H6中六个碳碳键是介于C-C和C=C之间的 一种特殊的键。
结构式: 1931年,鲍林
比一比,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小试牛刀
1、判断下列说明是否正确: (1)苯的结构是,它有单键,能发生取代反应;
它还有双键,所以可以起加成反应。[ ] × (2)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2、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
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D )
A.苯的一溴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间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3、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 振荡。不能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
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C)
A.CCl4 B.己烯 C.苯 D.酒精
4、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 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 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它们盘 旋、旋转、像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 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 在我眼前旋转着,像是电光一闪,我醒 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其余时间,做出了这 个设想,先生们!让我们学会做梦吧!或许我 们将学到真理。
猜一猜
• 有人说我笨, • 其实并不笨; • 脱去竹笠换草帽, • 化工生产逞英豪。
请打一字:
考考你
• 将盛有苯的两个试管分别插入沸 水和冰水中,将会发现前者 _液_体__沸_腾__且_体__积_不__断_减__少_至__消_失___,
• 后者___形_成__无_色__晶_体_____。
19世纪初科学家就进行了研究。 当时有机化学刚刚发展起来,比 较成熟的理论只有“碳四价学说” 和“碳链学说”,若你是当时的 科学家,请你根据这两种学说写 出苯可能的结构。
CH2 CH C C CH CH2 CH C CH2 CH2 C CH
CH2 CH CH CH C CH
…… CH2 C CH CH C CH2
如果验证你的猜想?
凯库勒与苯环发现
凯库勒是近代化学
史上的一位著名有机化 学家。他1829年9月7 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 特。中学时代的凯库勒 已才华初露,他能讲四 门流利的外语。法语、 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 语。
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C )
①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②苯中的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
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