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化学史话》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华师《化学史话》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华师《化学史话》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史话》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年级: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0×1分=10分,共10分)1.1999年,美籍埃及化学家()因应用超短激光闪光成照技术观看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如何运动,创立了飞秒化学。

A. 艾哈迈德·泽维尔B.洛德·霍夫曼C. 道尔顿D.傅鹰2.下列不属于拉瓦锡对化学的贡献的是()。

A.推翻“燃素说”,对燃烧作出正确的解释,创立氧化学说B.证明金刚石的成分是C的同素异形体C.促成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氨工厂的投产D.推动酸碱学说的发展3.于 1803首先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康尼查罗D.法拉第4.()使化学从附属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拉瓦锡B. 道尔顿C. 吉布斯D. 波义耳5.被英国《Nature》杂志称之为“一件迷人的艺术品”的教育著作是()。

A.《空间的化学》B.《分子建筑术》C.《化学研究》D.《化学原理》6. 1803道尔顿首先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书籍是()。

A. 《怀疑派的化学家》B. 《化学纲要》C.《化学哲学新体系》D.《化学哲学教程提要》7.元素周期律的提出过程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拉瓦锡首次分类;②年迈尔“六元素表”;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④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八音律”;⑤法国化学家尚古多“螺旋图”;⑥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

A.①⑥⑤④②③B.①④⑤②⑥③C.①⑥⑤②④③D.①②⑤④⑥③8.1860年参加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推广(),名著《化学哲学教程提要》澄清了化学的混乱状态。

A. 分子论B.分子论C.量子论D.元素符号9.在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上起作用的是( )。

A.《化学哲学教程提要》B.《化学纲要》C.《化学研究》D.《空间的化学》10. ()1835年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第一个提出“催化剂”的概念。

A.K. S. 基尔霍夫B.戴维C. 贝采尼乌斯D.德贝莱纳二、多选题(10×2分=20分,选错或少选均不可得分)1.古代化学时期的中心是()。

2024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15 mL0.10 mol·L-1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20 m ol·L-1的氢氰酸(HCN,一元弱酸)溶液,溶液的pH和加入的氢氰酸溶液的体积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在 A、B 间任意一点:c(Na+)﹥c(CN-)﹥c(OH-)﹥c(H+)B.在 B 点:c(Na+) = c(CN-)﹥c( OH-) = c(H+),且 a=7.5C.在 C 点:c(CN-)﹥c(Na+)﹥c(OH-)﹥c(H+)D.在 D 点:c(HCN) + c(CN-)﹥2c(Na+)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本质是不同的B.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D.等物质的量的CH4与Cl2反应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H3Cl与HCl3、常温下,将Fe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D.硫酸铜溶液4、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Clˉ)>c(H+)>c(OHˉ)B.c(Clˉ)>c(NH4+)>c(OHˉ)>c(H+)C.c(Clˉ)>c(NH4+)>c(H+)>c(OHˉ)D.c(NH4+)>c(Clˉ)>c(OHˉ)>c(H+)5、甲醛(HCHO)在化工、医药、农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足量的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滤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一组是AgNO3溶液蓝色石蕊试纸Na2CO3溶液A 产生沉淀变红后无现象有气泡B 无明显现象变红后无现象产生沉淀C 产生沉淀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D 产生沉淀先变红后褪色产生沉淀A.A B.B C.C D.D2、120 mL浓度为1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0 mL浓度为0.4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在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A.+3 B.+1 C.+4 D.+2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B.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红色的固体C.切开的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切面很快会变暗D.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4、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A.蒸发、蒸馏、过滤、分液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C.过滤、蒸发、蒸馏、分液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5、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SO-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NH+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CO-36、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的NH3和乙容器中的CH4所含的原子总数相同,则甲容器与乙容器的体积之比为()A.1∶1 B.5∶4 C.3∶4 D.2∶17、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保问题。

2024届上海市华师大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华师大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华师大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B.Fe2O3固体(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C.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D.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2、下列生活中常见用品与其类别或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A B C D用品名称太阳能电池浓硫酸84 消毒液纯碱类别或主要成分SiO2H2SO4纯净物NaOHA.A B.B C.C D.D3、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B.用图2所示装置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单质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4、为了检验某FeSO4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A.铁片B.NaOH溶液C.新制氯水D.KSCN溶液5、一定条件下,下列金属中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非氢氧化物的是( ) A .钾B .镁C .铁D .铜6、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B .某溶液中加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42-C .某溶液中加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 2+D .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 32- 7、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Mg 2+、Br -、SO 42- B .K +、Ca 2+、HCO 3-、OH - C .Fe 2+、H +、SO 42-、NO 3-D .Na +、Cu 2+、Cl -、S 2-8、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4Ag +2H 2S + O 2 = 2X +2H 2O 。

华南师大附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华南师大附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华南师大附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时间:90min)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Fe:56 N:14 Mg:24 Al:27Cl:35.5 Na:23 C:12 Si:28第Ⅰ卷(共17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①石油②煤③聚丙烯④电石气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2、可将苯与甲苯区分开的试剂是A、酸性KMnO4溶液B、溴水C、NaOH溶液D、水3、下列各组物质中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1H与2HB、O2与O3C、乙烯与丙烯D、正丁烷与异丁烷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干馏B、分馏C、裂化D、裂解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A、CH4、C3H8B、C2H4、C3H6C、C2H2、苯D、C2H2、C4H66、不用其它试剂则不能鉴别的溶液是A、AlCl3、NaOHB、Na2CO3、HClC、MgCl2、FeCl3D、KAl(SO4)2、MgSO47、合成高聚物[CH—CH2—CH2—CH=CH—CH2] n的单体是④CH3—CH=CH—CH3⑤CH2=CH—CH=CH2A、①⑤B、①④C、②③D、②⑤8、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的是A、丙烯B、乙烯C、乙炔D、苯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在是A、Fe3+、S2—、H+B、SiO32—、OH—C、Fe2+、H+、NO3—D、AlO2—、H+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Cl2=2Cl—+ Fe3+B、Al投入NaOH溶液中:Al+ OH—+H2O= AlO2—+ H2↑C、Fe投入盐酸中:2 Fe+6 H+=2 Fe3++3 H2↑D、Na2 SiO3溶液中加入盐酸:SiO32—+2 H+ + H2O= H4SiO4↓11、常温下把Na、Mg、Al各0.1mol分别投入到100mL0.1mol/L的盐酸中,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最多的是:A、NaB、MgC、AlD、一样多12、56克Fe粉投入500g稀HNO3中,两者恰好反应,溶液增重26克,则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A、只有Fe3+B、只有Fe2+C、Fe2+和Fe3+D、无法确定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0分)13、下列物质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14、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现象相同的是:A、AlCl3溶液与MgCl2溶液B、FeCl2溶液与FeCl3溶液C、SiO2粉末与Al2O3粉末D、NH4Cl浓溶液与水玻璃15、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16、某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以2:3混合共50mL,完全燃烧恰好需205mLO2,则该烷烃和烯烃分别为:A、甲烷与乙烯B、乙烷与丙烯C、丙烷与丙烯D、正戊烷与1—戊烯17、下列各组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和,只要混和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则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也为定值的是:A、C2H2与苯蒸气B、C2H2与C2H4C、CH4与C3H4D、已烷与1—已烯第Ⅱ卷(共10题)一、二、选择题(共56分)三、填空题(共17分)18、现有(a)已烷(b)乙烯(c)苯(d)甲苯(e)乙炔六种物质,其中:(填字母序号)(1)常温下呈液态的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不能与溴水反应,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烃为___________;(3)不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师化学史期末作业

华师化学史期末作业

华师化学史期末作业化学与环境学院2012—2013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化学史》试卷(A 卷)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单选题(1×10=10分)1.化学史可以分为⼏个时期()A ⼀个B 两个C 三个D四个2.“化学给⼈以知识,化学史给⼈以智慧”是我国哪位化学家说的关于化学史的名⾔()A 黄鸣龙B 徐寿C 侯德榜D 傅鹰3.()给化学元素提出了科学的定义,成为近代化学奠基⼈。

A 波义⽿B 海尔蒙特C 吉布斯D拉⽡锡4. ()提出了具有现代形式的元素符号A 门捷列夫B 拉⽡锡C贝采⾥乌斯D道尔顿5. 康尼查撰写了()A 《化学哲学教程提要》B 《化学命名法》C 《怀疑派的化学家》D 《化学教程》6. 笑⽓是()A ⼀氧化氮B三氧化⼆氮 C ⼀氧化⼆氮D⼆氧化氮7.发现元素最多的化学家是()B 戴维C 法拉第D 李⽐希8.两次独⽴荣获诺贝尔奖的男性科学家是()A 凯库勒B 范特霍夫C 莫塞莱D 鲍林9. ()发表了维⽣素B12的结构A 居⾥夫⼈B 霍奇⾦夫⼈C 阿达D 伊伦10.科学史上第⼀个边缘学科是()A.化学式B.物理化学C.化学物理D.⽣物化学⼆、多选题(10×1=10分)1.瓷器⾄少要具备哪三个条件()A 只能以瓷⼟作胎B 表⾯必须施有玻璃质釉C 吸⽔率在8%以上D 烧成温度⾄少在1200℃左右2.“德国崛起的双⼦星”是指()A 维勒B 李⽐希C 贝采⾥乌斯D戴维3. 在原⼦量测定⽅⾯做出国际性成就的中国⼈是()A 侯德榜B 张清莲C 黄鸣龙D梁树权4.以下曾获过诺贝尔奖的有()A 戴维C 居⾥夫⼈D 拜尔5.拉⽡锡的主要贡献有()A 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B 出版了《化学纲要》C 提出了酸碱学说D 提出了燃烧氧化学说6.李⽐希⼀⽣成就颇丰,被称为()A 农业化学奠基⼈B ⽆机化学奠基⼈C 近代化学教育的创始⼈D 有机化学创始⼈7.下列不属于戴维的主要贡献有()A 推翻拉⽡锡关于酸的含氧学说B 培养法拉第C提出分⼦学说 D 推⼴分⼦论8. 霍夫曼是⼀位著名的科学家,但同时也是⼀位()A 教育家B 科普作家C 诗⼈D 政治家9. 对于卡⽂迪许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喜欢与⼈交谈B 卡⽂迪许实验室是⽜津⼤学命名的C 是中产阶级D 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有极⾼造诣10.对⽥中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出⽣于⼀个普通家庭,学历低、经历简单B 因“发明了对⽣物⼤分⼦的质谱法分析”⽽获得诺贝尔奖C 获奖前在⽇本学术界名望很⾼D 他从不羡慕象⽛塔⾥的学者三、是⾮题,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0×1=10分)1.近代化学中⼼是美国,现代化学中⼼是欧洲。

化学史试卷(华师)

化学史试卷(华师)

《化学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10分)1、现代的化学中心是()。

A、中国B、美国C、埃及D、英国2、李时珍的历史贡献是()。

A、造纸术B、炼丹C、养生D、《本草纲目》3、《怀疑派的化学家》的作者是()。

A、李时珍B、波义耳C、吉布斯D、拉瓦斯4、()真正发现了氧?A、道尔顿B、吉布斯C、拉瓦斯D、戴维5、第一次国际化学会议的时间是()。

A、1860年9月B、1670年9月C、1994年9月D、1860年6月6、下列哪些元素不是戴维发现的()。

A、氢B、钠C、銫D、钡7、农业化学的奠基人是()。

A、舍勒B、泰纳C、李比希D、杜马8、贝格首次提出()?A、有机物B、有机化学C、物理化学D、分析化学9、中国的侯德邦发明了()。

A、纸层色法B、蒸发结晶法C、联合制碱法D、蒸馏法10、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出(),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A、胰岛素B、生长素C、肾上腺激素D、尿素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10分)1、拉瓦斯发表的名著有()。

A、《燃烧概论》B、《化学纲要》C、《燃素说》D、《原子学说》2、道尔顿的科学成就有()。

A、气压分压定律B、倍比定律C、色盲遗传定律D、化学命名法3、核化学分支是()。

A.同位素化学B.超铀元素化学C.放射化学D.辐射化学4、下列关于法拉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电磁效应和电解定律B.提出酸的含氢学说C.第一个发现苯,并研究其性质D.发明安全矿灯9、下列关于吉布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曾获得伦敦皇家学会的科普勒奖章B.在理论方面奠定了化学热力学及统计力学基础C.发明了墨水D.著有《论多相物质的平衡》、《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等著作6、苯环结构学说的意义有()。

A.理论上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B.应用上促进了煤焦油化学工业C.炼焦工业和煤气工业的公害D.指导了染料、药品、炸药等有机产品的进一步合成7、()是人类认识原子微观结构的三个里程碑。

A、X射线的发现 B.显微镜的发现 C.电子的发现 D.放射性的发现8、我国现代民族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是()。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5)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结合质子( )的物质是碱,已知胼与一水合氨类似,是一种二元弱碱,向肼溶液中加入过量硫酸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检测
化学试题
时限: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Fe 56 Cu 64
A
Na+、K+、 、Cl-
足量NaHCO3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因 和 之间会发生完全双水解生成CO2气体和Al(OH)3沉淀
B
Na+、Mg2+、 、
足量NaOH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下列反应
C
、Ca2+、Cl-、
足量CO2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D
Na+、K+、ClO-、Cl-
少量SO2
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A.AB.BC.CD.D
11.类比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比或推理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则活泼金属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也易被腐蚀
B.酸性氧化物 与 不反应,则酸性氧化物 与 也不反应
C. 通入 有沉淀生成,则 通入 也有沉淀生成
D.实验室用NaCl固体与浓硫酸加热制取HCl气体,则也可用NaI固体与浓硫酸加热制HI气体
(2)装置C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B中生成肼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 的产率降低,改进措施是_______。
(4)探究 的性质。将制得的 分离提纯后,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AgOH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 , 可溶于氨水。

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相比,以下不正确的是()A.颜色深B.漂白作用强C.氢离子浓度大D.氢离子浓度少2、明矾净水的作用是()A.除去水中氯离子B.除去水中钙离子C.除去水中悬浮物D.消毒杀菌3、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A.胶体发生电泳B.血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发生聚沉4、《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萃取C.升华D.结晶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000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中,Na+与Cl﹣总数为0.2N AB.2N 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 gC.N A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D.17 g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N A6、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是①具有相同的密度②具有相同的体积③具有相同的原子数④具有相同的分子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gCl2溶液和CaCl2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数相同B.常温常压下,9gH2O含分子数0.5N AC.标准状况下,22.4L CCl4的物质的量是1molD.标准状况下,11.2 L 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 A8、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①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②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③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呈红褐色④只需滴加KSCN溶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葡萄酒常用焦亚硫酸钠(Na2S2O5)作抗氧化剂。

2021-2022学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实验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当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甲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参考答案:C略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 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B. 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常电解氧化铝得到铝单质,故说法错误;B、石英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反应,但能与HF反应,SiO2+4HF=SiF4↑+2H2O,故说法错误;C、氯气可以和碱反应,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故说法错误;D、液氨气化:由液体变成气体,从外界吸收能量,可用作制冷剂,故说法正确。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B.可用铁制容器储存稀硝酸C.SO2溶于水生成H2SO4D.SO2通入BaCl2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参考答案:A4. 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转化为O3为化学变化;C.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体积相同;D.相同质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参考答案:B略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物质变化时若伴有能量变化,则一定是化学变化D.没有物质的化学变化,也就没有能量的变化参考答案:A略6. 向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液体,振荡后,能观察到无色溶液的现象,则加入的液体是()A. 水B. 碘化钾淀粉溶液C. 氯化亚铁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参考答案:D略7. 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参考答案:B【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根据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n=计算出水的物质的量及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 A 及氢原子数目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解答】解:1g水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阿伏伽德罗常数N A===9nmol﹣1,故选B.8.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某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极:O2(g)+2H2O(l)+4e﹣=4OH﹣Y 极:2H2(g)﹣4e﹣+4OH﹣=4H2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B.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C.X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参考答案:B【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解答】解:A、根据燃料电池中,X极:O2(g)+2H2O(l)+4e﹣=4OH﹣,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故A错误;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则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故B正确;C、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Y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又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生成水,稀释了碱,则溶液PH 减小,故D错误.故选B.9.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物理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A.甲:物质中的粒子数;乙:阿伏加德罗常数B.甲:标准状况时的气体摩尔体积;乙: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C.甲:固体的体积;乙:固体的密度D.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乙:溶液体积参考答案:C略10. 据说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结构,灵感来自于一个梦。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华师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华师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华师大附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变化是 A .复分解反应 B .蒸发结晶 C .离子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2、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加入Al 粉后产生H 2的溶液中:Na +、HCO 3﹣、SO 42﹣、Cl ¯B .滴加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中:Na +、Fe 2+、NO 3﹣、Cl ¯C .酸性溶液中:Fe 3+、K +、SCN ¯、SO 42﹣D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 2+、H +、NH 4+、SO 42﹣3、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 2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 +、Mg 2+、Cl -、24SO -B .Na +、4NH +、24SO -、3HCO -C .Na +、K +、24SO -、Cl - D .K +、Na +、3NO -、23CO -4、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2MoS 2+7O 22MoO 3+4SO 2②MoO 3+2NH 3·H 2O=(NH 4)2MoO 4+H 2O ③(NH 4)2MoO 4+2HCl=H 2MoO 4↓+2NH 4Cl ④H 2MoO 4MoO 3+H 2O⑤用还原剂将MoO 3还原成金属钼。

2025届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针对下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pH明显下降B.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C.铁片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D.电子由锌经溶液流向铁2、锌铜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C.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D.在外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250℃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变效应。

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C.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6、下列反应能生成三价铁的是A.铁片与稀盐酸反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D.将铁钉插入硝酸银溶液中7、工业上可由乙苯制苯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B.苯乙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6个吸收峰C.乙苯分子内所有原子共平面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苯和苯乙烯8、已知:2FeSO4Fe2O3+SO2↑+SO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乙、丙、丁中的试剂是足量的)。

武汉华中师大附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武汉华中师大附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2014-2015湖北省武汉华中师大附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存放时,用水灭火①铝盐、铁盐有净水作用,向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或硫酸铁溶液,搅拌,过一段时间,水的底部会出现很多絮状不溶物,水变澄清透明①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①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粉精①氯化物在化学工业领域有重要应用,例如SiCl4、GeCl4、TiCl4分别是制取高纯硅、锗和钛的重要中间物质A.0项B.1项C.2项D.3项2.实验室制备Al(OH)3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A.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NaAlO2溶液中加入浓盐酸D.Al2O3溶于足量的热水中3.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2-、CO32-、CH3COO-4种阴离子。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A.CH3COO-B.SO32-C.CO32-D.HCO3-4.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Fe2+、NO3-、SO42- B.Al3+、NO3-、SO42-、AlO2—C.OH-、HCO3—、Cl-、K+ D.Fe3+、K+、SCN-、Cl-5.为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CO2气体(HCl气体),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D.SiO2(H2SiO3),加热6.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全溶解,有甲、乙、丙、丁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D.丁<甲<乙<丙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②ClO-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1个电子④盐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⑤Cl-具有酸性⑥Cl2的氧化性比MnO2的强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A.①②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④⑥8.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有①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②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③将C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2CO2+2Na2O2=2Na2CO3+O2④将S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2SO2+2Na2O2=2Na2SO3+O2⑤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Ca2++OH-+HCO3-=CaCO3↓+H2O⑥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⑦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3++3OH-=Fe(OH)3↓⑧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Fe3++3S2-=Fe2S3A.2项B.3项C.4项D.5项9.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Na+、K+、Mg2+、Al3+、AlO2—、SiO32—、HCO3—、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

化学史话期末试题答案

化学史话期末试题答案

1.简述拉瓦锡在建立化学科学体系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意义主要工作: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

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且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

拉瓦锡建立了公制,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促使了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意义: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1.最先发表的现代化学元素列表为后来的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打下了基础,这就是牛顿所说的“巨人的肩膀”。

2.提出元素的定义,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为化学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规矩,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采用定量分析法来进行研究,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向精确的科学迈进了一大步。

拉瓦锡对于化学的意义就像是牛顿对于物理的意义,所以在拉瓦锡死后,拉格朗日惋惜道:“仅仅一瞬间,我们就砍下了他的头,但是再过一个世纪也未必再有如此的头脑出现。

”2.简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过程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列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表。

他把已知的33种元素分成了气体元素、非金属、金属、能成盐之土质等四类。

1862年,法国的地质学家尚古多将已知的62个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次序排列成一条围绕圆筒的螺线,性质相近的元素出现在一条坚线上。

1863年,英国的化学家纽兰兹排出一个“八音律”。

他把已知的性质有周期性重复,每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

1869年3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公开发表了论文《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列出了周期表,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1869年12月,德国的化学家迈耶尔独立地发表了他的元素周期表,明确指出元素性质是它们原子量的函数。

在他的表中,出现了过渡元素族。

门捷列夫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2024届湖北省黄冈、华师大附中等八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黄冈、华师大附中等八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黄冈、华师大附中等八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纯净物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D.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2、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氯化钠B.酒精C.硫酸D.二氧化碳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氨气易液化且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4、生产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以绿矾为原料,在蒸馏釜中煅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 Fe2O3+ SO2↑+ SO3↑+ 14H2O。

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同时冷凝便得到硫酸。

用如图装置模拟用绿矾制硫酸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硫酸和二氧化硫(加热装置已略去)。

其中b为干燥的试管。

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反应后的三种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为BaSO3、BaSO4B.b中产物用紫色石蕊试液即可检验出其中H+和SO42—C.为检验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试管c中应加入的试剂为NaOH溶液D.b中所得到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9.5%5、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酸、碱顺序排列的是()A.干冰、醋酸、苛性钠B.氯水、亚硫酸、氢氧化铜C.蔗糖水、硫酸铜、氢氧化铁D.水玻璃、硝酸、纯碱6、下列气体有颜色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是A.CO2B.Cl2C.O2D.CO7、在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uO→Cu B.SO2→S C.CaCO3→CO2D.FeCl2→FeCl3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gC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C.常温常压下,0.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0.2N AD.常温常压下,5.6g铁与足量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9、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碱时,则X可能是NaAlO2B.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酸时,则X可能是NH3C.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非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CO2D.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FeCl310、常温下,不能使金属铝溶解的物质是( )A.硫酸铜溶液B.稀硫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11、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盐酸和石灰石制CO2:CO32- +2H+=H2O +CO2↑B.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Cu(OH)2 +2H+=Cu2++2H2O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Ag+=Cu2++AgD.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O2 +Ca(OH)2 =CaCO3↓+H2O1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4:1 D.3:1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同体积、同密度的N2O和CO2,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2N AD.1L 0.45 mol/L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比0.1L 0.15 mol/L AlCl3溶液大14、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可以用铁罐装运的是()A.浓盐酸B.稀硫酸C.硫酸铜溶液D.液氯15、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山东省青岛市华东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华东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华东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箱应贴的标志是( )参考答案:D2.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核能等B. 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C. 化石燃料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D. 电能是一次能源参考答案:B【详解】A.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不包括核能,故A错误;B.氢能来自于水,燃烧后又生成水,故是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故B正确;C.我国的主要能源结构是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C错误;D.电能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是由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 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 HClB. H2SO4C. Na2SO4D. CaCl2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用一种试剂鉴别几种溶液,那么该种试剂与这些溶液混合时的现象要不相同,HCl与NaOH 、Ba(OH)2混合都无明显现象,A不可行;,H2SO4与NaOH混合时无明显现象,H2SO4与Na2CO3混合时产生气泡,H2SO4与Ba(OH)2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B可行,Na2SO4与NaOH、Na2CO3混合都无明显现象,C不可行,CaCl2与Na2CO3、Ba(OH)2混合都产生白色沉淀,D不可行,选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mol-1B.“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的简称C.摩尔只能用于计量纯净物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参考答案:D5.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参考答案:C略6.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并做喷泉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备氨气C.吸收氨尾气D.喷泉实验参考答案:B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插入水中的导气管端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好,A正确。

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B.生物质能C.天然气D.煤2、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C.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0.2N A3、药物麻黄碱和牛磺酸的结构简式如图。

有关麻黄碱、牛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麻黄碱牛磺酸A.分子式分别为C10H16ON、C2H7NO2S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麻黄碱还能发生加成反应C.均能与金属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牛磺酸与HSCH2CH( NH2)COOH( 半胱氨酸) 互为同系物4、下列实验能实现的是()A.图1装置左侧用于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出的氨气B.图2装置用于分离碘单质和高锰酸钾固体混合物C.图3装置中若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证明X一定是H2D.图4装置可以制取少量CO2,安全漏斗可以防止气体逸出5、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B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少量的SO2气瓶向Na2SO3溶液中先加入Ba(C 检验Na2SO3已经变质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常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铁和铜投入到浓硝酸中,铁不能溶解,D 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铜能溶解,铜比铁活泼A.A B.B C.C D.D6、下列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史话》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年级: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0×1分=10分,共10分)1.1999年,美籍埃及化学家()因应用超短激光闪光成照技术观看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如何运动,创立了飞秒化学。

A. 艾哈迈德·泽维尔B.洛德·霍夫曼C. 道尔顿D.傅鹰2.下列不属于拉瓦锡对化学的贡献的是()。

A.推翻“燃素说”,对燃烧作出正确的解释,创立氧化学说B.证明金刚石的成分是C的同素异形体C.促成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氨工厂的投产D.推动酸碱学说的发展3.于 1803首先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康尼查罗D.法拉第4.()使化学从附属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拉瓦锡B. 道尔顿C. 吉布斯D. 波义耳5.被英国《Nature》杂志称之为“一件迷人的艺术品”的教育著作是()。

A.《空间的化学》B.《分子建筑术》C.《化学研究》D.《化学原理》6. 1803道尔顿首先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书籍是()。

A. 《怀疑派的化学家》B. 《化学纲要》C.《化学哲学新体系》D.《化学哲学教程提要》7.元素周期律的提出过程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拉瓦锡首次分类;②年迈尔“六元素表”;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④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八音律”;⑤法国化学家尚古多“螺旋图”;⑥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

A.①⑥⑤④②③B.①④⑤②⑥③C.①⑥⑤②④③D.①②⑤④⑥③8.1860年参加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推广(),名著《化学哲学教程提要》澄清了化学的混乱状态。

A. 分子论B.分子论C.量子论D.元素符号9.在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上起作用的是( )。

A.《化学哲学教程提要》B.《化学纲要》C.《化学研究》D.《空间的化学》10. ()1835年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第一个提出“催化剂”的概念。

A.K. S. 基尔霍夫B.戴维C. 贝采尼乌斯D.德贝莱纳二、多选题(10×2分=20分,选错或少选均不可得分)1.古代化学时期的中心是()。

A.希腊B.中国C.埃及D.印度2.下列化学史定义正确的是()A. 化学史是一门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科学B.化学史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

C.化学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

D.化学史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3.苯环结构学说的意义有()。

A.理论上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B.应用上促进了煤焦油化学工业C.炼焦工业和煤气工业的公害D.指导了染料、药品、炸药等有机产品的进一步合成4.1823年,贝采尼乌斯运用了钾还原法发现()和()。

A. SiB. CeC. ZrD. Th5.我国现代民族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是()。

A.徐寿B.侯德榜C.范旭东D.吴蕴初6. 鲍林研究的领域涉及非常广泛,包括( )A、量子力学B、分子医学C、生物学D、地质学7. 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张青莲院士测定的()的原子量被采用。

A.IrB.SbC.CeD.Eu8. 法拉第主要成就是( )。

A. 发现电磁效应B. 发现电解定律C. 提出酸的含氢学说D. 第一个发现苯,并研究其性质9. 下列关于维勒的成就描述正确的是()。

A. 钾还原法发现和制备出纯铝B. 还原法发现和制备出Be、YtC. 分析了氰酸银(AgCNO)的组成D. 发明定量分析滤纸、推动有机分析发展10.核化学分支是()。

A.同位素化学B.超铀元素化学C.放射化学D.辐射化学三、是非题(10×1分=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第一个提出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学家是维勒。

2.欧洲色盲病称之为“莫斯莱症”。

3.贝采尼乌斯与他的学生研制可溶的过磷酸钙,今天依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磷肥。

4. 第一个合成尿素的化学家是维勒。

5.洛斯密德被誉为天才的建筑师。

6. 1932年鲍林预言惰性气体可以与其他元素化合。

7.釉的发明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必备条件。

8.氧气的真正发现人是舍勒。

9.第一个提出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学家是贝采尼乌斯。

10.1955年中国工程院成立,199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建立,早期称学部委员。

四、客观简答题(3×10分=30分,共30分)1.简述化学史中近代化学时期的内容(时间、特点、中心)。

2.简述贝采尼乌斯主要的科研成就有哪些?请写出至少五个方面。

3. 侯氏制碱法的创立者是?试简述其突出贡献。

五、主观简答题(4×10分=40分,共40分)1. 1812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因领取法国科学院授予的3000法郎奖金,被当时的人们冠上“叛徒”的罪名。

戴维的观点是:“有些人说我不应该接受这笔奖金,我认为即使两国政府之间进行战争,科学家是不应该进行战争的。

相反,应通过科学家减少战争。

”请你根据戴维的观点,谈谈你对“科学、科学家究竟有没有国界”的看法?2.请结合阿弗加德罗、拉瓦锡等人因兴趣改行,终成大就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谈谈你自己对于兴趣、学业、成就三者关系的看法。

3. 凯库勒梦见了一条首尾相连的蛇而发现了苯环结构,这仅仅是巧合吗?说说你的看法。

4.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史之后,你对本门课程有何看法?你觉得化学史的学习对你有何帮助?请谈谈你的想法。

《化学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0×1分=10分)1.A2.C C项是哈伯的贡献。

3.A4.D5.B 《怀疑派的化学家》匿名出版《怀疑派的化学家》,百年之后从拉瓦锡起才得到公认,《化学纲要》拉瓦锡名著 , 《化学哲学教程提要》康尼查罗——原子分子论的推广者6.C7.C8.A9.A 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的会议结果是议而无果,起作用的是康尼查罗的小册子《化学哲学教程提要》。

10.C A.1812年K. S. 基尔霍夫发现酸能加快蔗糖水解,硫酸能促进淀粉转变为葡萄糖B. 1817年戴维发现Pt对醇的氧化有促进作用D. 1820年德贝莱纳发现Pt 能促使H2、O2化合。

二、多选题(10×1分=10分,选错或少选均不可得分)1.BC2.BCD3.ABCD4.AC 1823年钾还原法发现Si(硅)、Zr(锆)——后期还制得过Ce(铈)的氧化物及不纯的Th(钍),但不是运用钾还原法。

5.BCD6. ABC7.CD 张青莲院士的成就有:1991年测定的In原子量被定为国际标准;1993年测定的Ir、Sb的原子量被定为国际标准;1995年测定的Ce、Eu的原子量被采用(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8.ABD 戴维推翻拉瓦锡关于酸的含氧学说——提出酸的含氢学说9.ABC 贝采尼乌斯发明定量分析滤纸、推动有机分析发展10.ABCD三、是非题(10×1分=10分)1.×贝采尼乌斯2.×欧洲色盲病称之为“道尔顿症”。

3.×李比希4.√5.××凯库勒6.√7.√8.×氧气的真正发现者是拉瓦锡。

9.√10.×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建立,早期称学部委员,1995年成立中国工程院。

四、客观简答题(3×10分=30分24分)1.答:时间:17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特点: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建立起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兴起了化学工业中心:欧洲(答出“时间”得3分,“特点”得5分,“中心”2分)2、答:1. 分析化学方面:发明定量分析滤纸、推动有机分析发展2. 1818年吹管分析法发现Se(硒):3. 1823年钾还原法发现Si(硅)、Zr(锆)——还制得过Ce(铈)的氧化物及不纯的Th(钍)4. 改革化学符号——创造用拉丁文表示元素符号5 . 测定原子量——提出了三个原子量表6. 1835年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第一个提出“催化剂”的概念7. 创立电化学说8. 第一个提出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学家9. 培养了维勒等一批化学家(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多答不得分,满分不超过10分)3.答:候德榜突出贡献:①打破封锁:1873年前后索尔维公会,西方列强独霸技术,独占世界纯碱市场。

1917年一战期间,因交通梗塞纯碱奇缺,靠进口维生的中国民族化学工业处于灭顶之中。

范旭东于1921年聘请侯德榜任总工程师,打破了西方列强独霸技术的封锁。

②荣获金质奖章:1924年正式投产暗红色铁锈、硫化钠、硫化亚铁。

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中国红三角牌纯碱获金质奖章(索尔维设厂生产的纯碱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获铜质奖章),产品畅销国内,出口日本,远销东南亚③崇高的学术声誉:1933年侯德榜英文专著《制碱》出版,公开索尔维法的技术秘密。

首创的制碱名著,风行各国,学术上使中国人名扬四海(答出“候德榜”得3分,答出一点贡献得3分,三点全答出即可得满分7分。

)五、主观简答题(4×10分=40分,本题答案仅供参考,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答: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同时,我也认为知识是无国界的,因而科学是属于全人类。

但是,作为一名个体,科学家是有自己鲜明的国家从属性的,是为自己的国家效劳的,因此,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科学技术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共同向前推进的。

任何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向其他国家的学习和相互交流。

当今世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类”存在于不同国家,被划分为不同阶级,还有民族和种族的区别,因此,“人类”是在极不相同的世界各国中生活的人的总和。

“人类”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一般,一般只能存在于特殊和个别之中。

人类这个一般存在于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和种族的人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世界中,科学家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一个为人服务的问题,首先就是为哪个国家的人服务的问题。

“科学家有国界”,科学家代表的是自己的祖国,任何时刻,国家比一切都重要。

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郭沫若,这一群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尊敬!2.答: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有人说,兴趣是我们最大的老师。

我认为,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对那个领域的东西感兴趣。

所以,学业要与自己的兴趣相符。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动力,有毅力为它奋斗、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阿弗加德罗、拉瓦锡等人因兴趣而改行,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却是,我们对自己的学业不感兴趣,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继续学。

于是,我们困惑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日子,生活无乐趣,生命无意义。

对此,我认为,既然不能因兴趣而改行,那么就改变自己的想法,挖掘自己学业的乐趣,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趣味所在的,努力使自己对自己的学业感兴趣,为自己录找奋斗的动力,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