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院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院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74c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d.png)
中医院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划中医院与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之间的工作实施计划,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标。
2. 目标与背景本工作实施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中医院与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之间的合作模式,促进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互相支持,实现共同发展。
背景包括中医医疗服务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在整体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
3. 工作内容和计划3.1 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制定合作协议中明确工作目标、合作范围、合作方式、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3.2 实施信息共享建立稳定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医疗、研究、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研究,提高医疗水平和技术能力。
3.3 协同诊疗和疑难病例讨论定期组织联合诊疗和疑难病例讨论,通过共同研究和讨论,提升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4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结合双方的医疗特长和研究方向,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医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3.5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对口合作医共体单位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6 定期评估和调整按照合作协议的要求,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调整,确保合作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4. 资源需求本工作实施计划需要以下资源支持:- 人力资源: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
- 技术设备:信息共享平台、诊疗设备、科研设备等。
- 资金支持:用于科研项目、培训计划等方面的经费支持。
5. 风险与挑战合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包括但不限于:- 沟通不畅:由于双方之间的工作方式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合作效果。
- 资源不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资源供给不足,可能影响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 目标不一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需要及时协调和解决。
2023年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2023年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1089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1.png)
2023年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提高县级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我们制定了2023年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建设一个紧密型医共体,提高县级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2. 任务:(1)完善医共体机制:建立县级医共体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医共体建设工作;设立医共体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事务管理工作;建立医共体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2)整合资源:整合县级医疗机构的资源,提高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能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益。
(3)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与流通;推广使用远程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率。
(4)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的协同工作,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资源的有机衔接。
(5)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推动医疗机构的质量提升;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三、实施步骤1. 拟定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确定建设期间的资金投入和支持政策。
2. 完善机构体系:组建县级医共体领导小组,并设立医共体办公室;建立医共体机制,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及协作关系;设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3.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县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建立共享平台,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县级医共体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4. 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与流通;推广远程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率。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计划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25f38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4.png)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计划【前言】医共体是指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综合体系,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共体为纽带的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
今年是医共体建设的攻坚年,我院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和协同,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一、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网络】1.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高级医院的对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门诊能力提升和病情调控;2.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对医院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加强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建设,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3.构建医疗服务网络。
建设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紧密合作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强化医共体建设。
打通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通道,建立健全病例和医疗信息互通的系统平台,实现患者病历和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效率;2.鼓励跨科室合作。
设立专门的跨科室会诊机制,鼓励不同科室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医疗服务的综合能力,提高诊治水平;3.加强医师团队建设。
持续加强医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医疗管理体系】1.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提升医疗服务的管理水平;2.推行全程病例管理。
建立完善的患者病历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医疗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强化医疗安全管理。
加强医疗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1.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医务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医疗技术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2.优化医务人员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保障医疗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加强医务人员队伍的管理。
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
![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5eb23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4.png)
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医共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逐渐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和实践。
医共体是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之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2024年,医共体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医共体建设1.1 推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等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医共体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1.2 加强医共体内部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2.1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家庭医生团队向社区延伸,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2.2 加强慢性病管理,建立慢病患者健康档案,开展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提高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3 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专家会诊和医疗指导。
三、提升医共体品质3.1 加强医共体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2 加强医共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3.3 推动医共体科研和学术交流,促进医务人员的学术提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医共体的学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4.1 加强医共体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医共体的认知和了解,树立医共体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4.2 积极参与医共体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为医共体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4.3 加强医共体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项目,提升医共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
以上是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通过加强医共体建设、优化医共体服务、提升医共体品质和提高医共体影响力,将进一步推动医共体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f88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3.png)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设置
医疗服务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小组、办公机构和医联体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推动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办公机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和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合作;医联体成员单位则是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基础,是各方合作的主体。
二、成员单位的选择和参与
三、资源整合与共享
医疗服务共同体应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成员单位可以共同利用医疗设备、人员、技术和知识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成员单位还可以共同开展医疗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四、信息共享与协同
五、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
六、经费保障和收益分配
七、法律和政策支持
在实施医疗服务共同体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确保各方能够真正落实共同体的要求和任务。
其次,要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运行规范。
最后,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实施方案应该注重组织机构的建设、成员单位的选择和参与、资源整合与共享、信息共享与协同、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经费保障和收益分配以及法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医共体实施方案(共3篇)
![医共体实施方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f1b9f50722192e4436f6bc.png)
医共体实施方案(共3篇)篇:医共体建设方案莒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总体方案各科室、分院、专科医院: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XX度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
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一)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组织领导(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马德鑫副组长:于月友史春青委员:马会兰徐常东单宗沂王学松郑学凤张廷春伊恕嵘张开欣高瑛李竹林赵文华高树英马竹云卢爱民陈晓红王世宝李祥县张守旗刘雪梅王思斌战玉芳李凌云王汝洋王正丽王建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王思斌办公室副主任:肖凌云(三)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紧密型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
![紧密型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7de32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a.png)
紧密型医共体2024年工作计划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我国将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紧密型医共体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多个医疗机构和相关医疗服务提供者组成的协作网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2024年,紧密型医共体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一、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
在2024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批紧密型医共体组织,这些组织将由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药店、检验中心等多种医疗服务提供者组成,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网络。
同时,我们将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
紧密型医共体将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和服务提供者,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紧密型医共体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们将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紧密型医共体将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全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我们将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
紧密型医共体将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
我们将加强对医疗风险的防控,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六、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和应用。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doc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f2b48f499ec3d5bbfc0a7445.png)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
按照省人民政府、xx市卫计委、县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在县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xx医院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xx医院为牵头,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主要采取紧密型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紧密合作,依靠xx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xx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
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人员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xx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xx医院,充分利用xx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县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35fc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a.png)
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背景:医共体是我国推行的重要医疗方式,旨在建立起一体化、全程化、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
目标:中医院作为对口帮扶医共体单位,通过本实施计划方案,旨在协助医共体单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1.建立医疗服务联动机制(1)制定协作机制与医共体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向、内容和责任,确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讨论协作事项并及时解决问题。
(2)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中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向医共体单位提供专科医生的远程会诊服务,帮助处理复杂疑难病例,提高医共体单位的医疗水平。
(3)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家学者赴医共体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定期举办中医临床经验交流会、学术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1)合理调整医疗资源根据医共体单位的需求,调整中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其专科医生、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医共体单位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2)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中医院将在医共体单位内设立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如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选择和服务。
3.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建立患者管理制度中医院将协助医共体单位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预约挂号制度、分诊制度等,提高就医效率和患者体验。
(2)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中医院将定期向医共体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促进健康教育。
(3)推动医共体单位融入社区中医院将协助医共体单位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和门诊指导,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三、实施计划1.确立合作目标和时间表与医共体单位共同确定合作目标,并制定实施时间表,明确合作具体事项和工作计划,确保按计划推进。
2.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中医院负责医共体单位的具体工作责任,并将其纳入中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工作。
医共体工作计划范文
![医共体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f0ba0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d.png)
医共体工作计划范文2023年医共体工作计划(通用10篇)2023年医共体工作计划(通用10篇)20xx年,为巩固我院xx医院创建成果,使xx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我院继续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xx市儿童发展纲要》、《xx市妇女发展纲要》确定的促进母婴哺养目标。
围绕长效管理,可持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xx医院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制定xx医院工作计划:一、完善创爱的组织机构巩固xx医院成果是一项永久的艰苦工程,为了避免创爱后思想松懈,工作下滑,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继续设立以邱凤院长为组长的巩固xx医院领导小组,把xx 行动的工作列为全院工作的管理目标,加强督导与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xx医院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重点培训,确保质量1、为了确保巩固xx医院成果,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和复训工作,使标准一致,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质量一致,效果一致。
2、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并在半年内进行xx医院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对原在岗人员进行复训,并与三基考核相结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不合格立即进行强化培训。
4、具体培训计划如下:详见附页三、加强产儿科感染管理,确保母婴安全1、设置感染管理小组,在院感科的领导下,负责科室内院感工作。
2、设置产房和隔离产房并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房人数,对隔离孕妇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接生和护理,接生完毕后按要求对产房进行擦拭和消毒。
3、新生儿恒温箱按规程进行消毒和管理。
4、对婴儿淋浴用具做到一用一消毒,并使用一次性用品,淋浴完毕,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四、加强产儿科急救和规范化建设1、为认真体现儿童优先,母婴安全的宗旨,今后的工作重点立足于产儿科急救及规范化建设,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孕产妇免费接送。
2、产科在岗人员全部持有执业医师证和母婴保健证,为医疗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中医院对口支持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院对口支持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064b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2.png)
中医院对口支持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计划方案1. 背景和目标医共体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协作模式,旨在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院对口支持医共体单位工作的实施计划方案,为医共体单位落实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2. 任务和职责中医院作为医共体的支持单位,需要承担以下任务和职责:- 提供技术支持:向医共体单位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经验的分享,为其医疗服务提供专业指导。
- 提供培训支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医共体单位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
- 促进合作协作:推动医共体单位之间的协作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 提供后勤支持:为医共体单位提供后勤保障,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供应、物资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3. 实施计划3.1. 技术支持计划- 定期组织中医医生赴医共体单位进行临床讲课和学术交流活动,分享中医经验和技术,帮助医共体单位提高诊治水平。
- 建立中医远程会诊平台,为医共体单位提供远程会诊服务,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 设立中医研究基金,资助医共体单位进行中医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提升其诊疗水平。
3.2. 培训支持计划- 按照医共体单位医务人员的需求,定期举办中医培训班,邀请中医专家授课,提升医共体单位医务人员的中医知识和技能。
- 推广中医临床经验,在医共体单位内开展中医规范诊疗培训,规范医共体单位中医诊疗行为。
3.3. 合作协作计划- 建立医共体单位互派专家制度,定期派遣中医专家赴医共体单位,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 共同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促进中医和西医在治疗上的互补和创新。
3.4. 后勤支持计划- 中医院将为医共体单位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确保其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
- 建立物资保障机制,为医共体单位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保证医务人员正常工作。
-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医共体单位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信息交流。
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f30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2.png)
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共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共体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保障居民健康权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规范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二、服务内容
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提供定期随访和指导。
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提供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服务,保障母婴健康。
老年人保健: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服务。
传染病防治: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
康复服务: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实施方式
组建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项服务按时完成。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计划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c648d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3.png)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计划引言:医共体是指在国家卫生健康政策引导下,通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组织、有效协同、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本文将从提升医共体建设的水平、改善医共体服务质量、强化医共体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制定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
一、提升医共体建设的水平1.加强医共体定位和组织调整。
明确医共体的地理范围和服务对象,确保各级医共体发挥其应有作用。
2.完善医共体管理体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医共体责任、权益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各参与机构内部的协调与合作。
3.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推动医共体间信息共享、互联共享,建立健全的电子病历、医共体管理系统等。
二、改善医共体服务质量1.提高医共体网络覆盖率。
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健全救急协调机制。
建立急诊病人流动、紧急转诊的应急机制,提升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治质量。
3.加强医共体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医共体人才梯队培养和流动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医共体协同发展1.加强医共体间协作与共享。
推进医共体内部医疗服务资源的共享,共同建立一套高效的医共体服务路径,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2.建立良好的医共体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医共体内部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开展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等活动。
3.推动医共体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
鼓励医共体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医共体的影响力和服务范围。
四、加强医共体的党建工作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3.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党员在医共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医共体内部的正能量传导。
结语:通过提升医共体建设的水平、改善医共体服务质量、强化医共体协同发展以及加强医共体的党建工作等措施的推进,相信可以为2024年医共体建设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
医共体实施方案
![医共体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012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1.png)
医共体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那厚厚的方案稿纸上。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构思这个“医共体实施方案”。
这可是个大工程,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得用心去梳理每一个细节。
一、项目背景医共体,一个全新的概念,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负担。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共体建设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标1.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4.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数据共享。
三、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了解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
同时,收集患者就医需求,分析现有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2.制定方案(1)整合医疗资源: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手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4)降低医疗负担: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3.实施推进在方案制定完成后,进入实施推进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2)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医共体项目,提高群众认知度。
(3)人员培训:对参与项目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服务质量。
(4)进度监控: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四、预期效果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整合医疗资源,缩短患者就医时间。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培训、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降低患者医疗负担: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五、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2)技术风险: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难题。
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
![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920b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1.png)
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
首先,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这包括
建立多级医疗服务网络,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通过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实现医疗服务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益。
其次,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化系统。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医保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管理。
通过建立健
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最后,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和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
立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医共体管理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4年紧密型医共体工作计划
![2024年紧密型医共体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ff99b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4.png)
2024年紧密型医共体工作计划一、提升医疗质量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致力于提升医疗质量,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优化医疗资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和利用。
三、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提升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将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优势学科,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间的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群。
四、深化医防融合医防融合是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防与治疗的有机衔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预防保健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五、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
我们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
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高层次医学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同时,加强数据整合与共享,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八、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将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医院医共体工作计划
![医院医共体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4b76e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b.png)
医院医共体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不一致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医院决定开展医共体工作,旨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合作伙伴的选择为了打造一个稳定、高效的医共体,本医院将与以下各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1. 其他医疗机构:与本医院属于相同层级的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2.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慈善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3. 政府部门:与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推动医共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具体工作计划1. 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机制- 就医联动:与合作伙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患者病历的互通互认。
- 会诊病例讨论:定期组织合作单位开展病例联合讨论,提供诊疗建议和指导。
2. 优化资源配置- 专业特长齐全化: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专业特长,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
- 指导转诊:对于本院难以治疗的疑难重症患者,及时向合作单位进行转诊,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3. 提升服务质量- 临床路径管理: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临床路径,规范治疗流程,降低医疗风险。
- 优化就医环境:改善医院的服务设施和医疗技术设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4. 加强健康宣教和预防工作- 社区巡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巡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 健康档案管理:与合作伙伴建立健康档案共享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5. 进一步推动政策支持- 提供数据支持:按要求向政府部门提供医疗服务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为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 参与政策制定: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50963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c.png)
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24年医共体工作计划应运而生。
本计划旨在通过构建医共体,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1.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通过构建医共体,将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结合,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技术扶持、人才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满足患者的基本诊疗需求。
3.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
4.促进医疗服务公平:通过构建医共体,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医疗差距,促进医疗服务公平。
三、工作计划1.组织架构建设: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共体工作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监督工作进展等。
同时设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2.资源整合共享:整合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等结果的互认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
3.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远程医疗等方式,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4.流程优化与创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
同时鼓励技术创新,推广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
5.质量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共体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价,保障患者安全。
6.绩效评价与激励: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定期评价和激励。
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7.社区参与与社会共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医共体建设,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共同推进医共体建设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立 ***** 医院医共体领导小组的通知各科室:为了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帮扶力度,实现医共体联动互助、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更好地为全区人民群众服务。
经研究,决定成立***** 医院医共体领导小组,现将小组成员通知如下: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 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医疗发展科,负责医共体日常具体工作。
附件: **** 医院医共体实施方案***** 医院2018 年 04 月 03 日.****医院医共体实施方案(讨论意见稿)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
按照市卫计委、浉河区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 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在市、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 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 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医院为牵头,辖区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辖区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区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主要采取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密切合作,依靠***** 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 ***** 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辖区合作的2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
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乡镇卫生院人员免费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医改试点要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 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 医院,充分利用 ***** 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 的病人留在区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 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便广大群众。
(责任科室:医保科、医疗发展科、医务科、各临床科室)(三) 财通,服务上下联通。
主要是实行医共体医疗服务的上下一体、畅通无阻、费用节省。
患者就诊可以享受双向预约服务,体验快捷绿色通道,优先接受救治,并在医共体实行住院减免门槛费等优惠待遇。
1、提供快捷便利服务。
基层卫生院上转急危重病人可直接走绿色通道,免挂号费及诊疗费,直接到 ***** 医院诊治。
(责任科室:门诊办、财务科、医保科)2、减免就医门槛费用。
基层病人上转到***** 医院就医,将减免其在当地住院门槛费;***** 医院住院病人下转时,下转医院不收门槛费,充分体现医共体优越性,更好地落实惠民政策。
(责任科室:门诊办、财务科、医保科)3、绩效考核。
在医共体,将统一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统筹薪酬分配;对医共体门诊和住院上下转病人核算方法,检查费、检验费、治疗费按区乡村三级机构按7:3 比例分配;对医共体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时,医保资金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结余资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按区乡村三级机构按 7:3 比例分配。
(责任科室:经管办、财务科)三、具体做法(一)实现一体化管理在市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 医院将与辖区乡镇卫生院签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医共体,将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1、组织机构。
报请市区卫计委审批后,成立***** 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挂“***** 医院某某乡分院”牌子,在业务上接受 ***** 医院技术指导。
2、具体实施。
为保证工作成效,在医共体将按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动态管理,全面提升。
计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全面帮扶,以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为主,派驻医疗队定人常驻,在人、财、物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所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医共体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全面提升。
(二)工作职责1、 ***** 医院(1)技术方面:对基本诊疗服务进行常规指导,重点扶持基础医疗、公卫慢病管理和预防保健,协助开展相应诊疗科目,信息化提升, 远程会诊, 提高基层整体服务能力。
通过门诊应诊、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病案讨论、学术讲座、免费接受进修学习等形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2)人员方面: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选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骨干进驻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每批次为期 6 个月。
并常规组织各临床医疗专家定期到基层开展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和手术指导等帮扶工作。
本院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区卫计委批准后,聘5请其在相应成员单位兼职,开展帮扶工作。
(责任科室:医务科)(3)设备物资:按照成员单位实际需要,对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及公卫健康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医疗设备及相关物资给予支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投入,并协助培训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责任科室:设备科、信息科)(4)管理方面: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与基层开展经验交流,协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医共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责任科室:医疗发展科)2、辖区成员单位。
(1)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推进医共体有关工作。
要根据本院实际,拟定工作方案,认真梳理工作难点、业务短板和发展需求,及时上报,以便迅速拟定工作计划,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2)做好医疗业务对接,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要根据本院实际,结合下派人员业务特点,制定相应业务发展规划,并选派本院技术人员到上级进修学习,做好工作衔接。
(3)提供必要工作便利,管理好下派工作人员。
安排下派人员食宿,提供必要的工作与教学场地以便开展工作;6要对派驻人员的出勤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如实反馈,积极配合上级医院进行考核。
(4)遵守既定工作要求,落实好“三通”工作。
在医共体,严格按要求做好急慢分治、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检查直通、减免费用、便捷服务等工作。
并在***** 医院医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标准开展好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工作,切实掌握疾病信息,努力服务广大群众。
(三)工作流程1、人员派驻。
(1)派驻形式:对合作医院常年派驻医疗小组及协助管理人员;其它协作医院定期安排专家开展会诊、查房、教学等指导工作。
(责任科室:医务科)(2)派驻人员:①驻点专业人员按照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抽调,主要是近二年拟职称晋升考试的拟聘中高级专技人员,特殊情况下按需抽调其它相关专业骨干人员。
②驻点管理人员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及沟通能力,对医共体相关工作指标熟悉,且能够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管理工作的人员。
(3)工作时间及周期:医疗小组按商定时间进驻相应单位,全面实施会诊、查房和义诊等工作。
每位驻点人员工作时间为半年,特殊专业人员分阶段实施,每阶段 3 个月。
7.(4)工作要求:派驻人员必须接受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严格遵守纪律,对于工作未到期或出现违纪行为者,将按院规进行处罚并取消本年度职称晋升资格。
(责任科室:医改办、经管办、人事科、医务科)(5)工资待遇:医院和科室要保障派出人员的福利待遇,驻点人员工资绩效均按在岗工作人员执行。
积极参与对口支援的科室和个人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
(责任科室:医改办、经管办、人事科、医务科)2、分级诊疗。
(1)上转:在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医院的就诊患者,需转院诊疗者,由下级医院医生开具转诊单或检查单,患者持患者联转诊单或检查单到医共体办公室登记,办公室人员根据病情对其进行分诊,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急诊可凭转诊单直接走绿色通道,实现快捷救治。
(责任科室:医保科、门诊办、各临床科室)(2)下转:对在住院的轻症、慢性病稳定期、康复期和术后恢复及需至乡镇住院的门诊轻症等患者可转医共体下级医院,由管床医师开具转诊单至我院医保农合科,经医保农合科转诊平台下转至相应卫生院,由医共体办公室人员负责与相关卫生院进行联系对接,转诊科室应做好转诊患者登记工作。
医共体将按市区卫计委要求制定分级诊疗管理规定,建立标准,规操作,真正落实各项医改政策。
8(责任科室:医保科、医疗发展科)(3)医技检查互通。
***** 医院医院将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脑卒中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服务单元,实行医共体大型检查互通,下级医院因病情需要可开具检查申请单 , 并在 ***** 医院医院免挂号费执行,以充分应用卫生资源,方便病人就医。
并在医共体建立大型检查项目审批制度,杜绝滥开检查,以保障合作医疗基金安全。
(责任科室:医改办、影像科、检验科)(4)转诊患者由 ***** 医院医院医保农合科负责帮助其落实新农合报销政策并享受减免门槛费优惠(参合农民从基层医院住院转往***** 医院的,减免基层医院起付线;***** 医院的住院病人转往基层医院住院的,基层医院不再另收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
(责任科室:医保科)(5)住院转诊程序。
各医疗机构在转诊前,均需填写参合农民住院双向转诊单。
辖区乡镇卫生院上转病人时,应提供前期诊疗信息;***** 医院下转病例时应提供检查结果、后续治疗方案及康复指导意见。
转诊病人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转诊审批表》到相关的转入医疗机构就诊。
因危、急诊可先转诊,三日补办相关手续。
(责任科室:医保科、各临床科室)(6)自由择院就医。
充分尊重患者就医意愿,根据我区医疗机构的区域布局,患者可按方便、及时、快捷的原则,9优先转诊我院,亦可遵循患者意愿自行选择其它医疗机构就医,享有充分选择权。
3、支持保障。
为更好地落实医共体建设的相关管理工作,将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应保障工作,协调人员派驻,了解基层需求,提供物质调配,完善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联系,全力保障医共体的正常运转。
(责任科室:医疗发展科、医改办)(四)监管机制。
1、工作纪律:驻点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卫生院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相关卫生院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