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优秀课件(共24张PPT)

贫富差距过大 股票投机过度
自由放任
生产与销售 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 (根本原因) 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我信奉中国古代 道家的“无为” 思想,于是我的 政府什么也不做。
思110200200考、:政根治据上材:料概缓括和罗了斯社福会新矛政盾的深,远维影护响了?民主制度。
800 1929
6003、深远影响:开创11了993335 国“家新干政预在一经定济程发度展上的恢新复了公 400模式,国家垄断资本193众9主对义美出国现民,主对制度以的后信资心本…主…美 局义主20成00义限生义了世性产经国罗国民界:关济生斯家产经总在系危福垄值(济维进机新断亿美发政资元护行。)通展本资 局过主影本 部国采义响家主 调用新国有挽政深义 整国体国了救权远,制家制内市了和。无度干,一场美垄预适法的度。国断经应从前出因的组济了现此自根提织的生的,由相本下手产有民法结上,段力人主西合消对,发说制斯除资形展“度组资本新织。政本主没”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 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 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 思想资源。汤因比也直言不讳地预 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 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 文明将一统世界。
我们先把未来放在一边,今天 我们运用中国的智慧来解释一段西 方的历史。
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中蕴含的“天下 为公”“知行合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等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而 且这个中国特色对别的国家产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纠正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体系及现今美国霸权体系造 成全球化的碎片化、分裂化局面,打造人类命运共 同体,为世界再次提供中国智慧。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岳麓版必修2

2.标志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对策 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探究升华] 经济危机期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经常看到
人们到丢弃的罐头瓶里找剩肉,在俄勒冈州,几千蒲式耳 的苹果烂在果园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 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例1]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
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
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
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
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大危机的内容。柯立芝的政 策加剧了资本家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了产销矛盾。 [答案] D
生产
品以控制 市场 价格
社会救济 开展救济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 》;兴办公共工
以工代赈 程,扩大就业
4.核心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 和社会矛盾。 5.意义 (1)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的阴影, 社会生产力 得到一 定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使资本主义获得 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3)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 模 干预经济 的时代。
第三 单元
各国 经济 体制 的创 新和 调整
第 15 课
大萧 条与 罗斯 福新 政
晨背关键信息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分析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假如你是当时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 1000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00美元时 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你还认为自己 已拥有了近9000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 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买东西。一旦股票下 跌,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二、分析危机
一、走进危机
1、表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市场萧条、企业破产 生产下降、人民困苦 失业率高、生产力遭到 极大破坏
一、走进危机
1929-1933年大危机的特点: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 年,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材料2: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 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无一 幸免。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外贸减少了三分之二,损失比一战还重。生产 不断下降,失业人数倍增,苦难之声不绝于耳。
一、走进危机
1、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 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特点: 时间特别长
范围特别广
破坏特别大
二、剖析危机, 分析危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 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另一个经济学家萨谬尔 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 总统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则强 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1、直接原因(导火线): 股票投机,股市崩溃
二、分析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寒冷的北风呼啸。小女孩瑟瑟发 抖,她蜷缩在妈妈的怀里。“妈妈, 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 呢?”小女孩的妈妈叹了口气说: “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 煤。”“爸爸为什么会失业 呢?”“因为煤太多了。”小女孩陷 入困惑……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3、主要问题
过剩与价格
减耕减产; 政府补贴与收购
减少了剩余;保证了价格 保障了农民利益
民生危机
4、主要问题
温饱、就业与保障
紧急救济;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 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省钱。但罗
斯福为什么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1、增加了就业,缓解了失业危机;
2、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第15课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 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 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 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 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 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 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幵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然而,这 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 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 “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 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 壑的方式,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日益恶 化。
3、社会动荡,法西斯 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
四、凯恩斯主义
看பைடு நூலகம்见的手
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推动 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高考链接
1.(2000)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D)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代替工业政策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 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 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 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 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主要目的何在?
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 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
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范了工业生产。还 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时标准,承认劳 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作用: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产销矛盾); 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 矛盾(劳资矛盾); 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措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 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 府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
作用: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 也保护了救济者的自尊心,锻炼人们的意志; 提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2.内容
新政
3.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社会 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直接作用) ②缓和社会矛盾,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 度,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为后来美国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 件。(间接作用)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新 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 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深远影响) 模式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解决供求矛盾.
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3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仍然顽固奉行什么政策,结果使美国的经济掉入了“沟底”()A.政府干预经济B.自由放任C.大幅度降低关税D.稳定股市,实行救济方案【答案】 B【解析】胡佛顽固奉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经济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1年”联系当时的背景可判断出。
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答案】 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广泛的行政权”。
4.1933~1936年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记(志)的目的是为了()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C.复兴工业D.社会保障救济【答案】 C【解析】蓝鹰标记是针对企业而挂,因而是为了复兴工业。
5.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答案】 C【解析】为满足“低收入的工人”而采取的措施只能是C项;为应对经济危机应恢复产品价格而不是降低。
6.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
第15课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的小汽车占全世界总量的 85%,平均5人就拥有一辆。1924年,美国的黄金占世界 总量的1/2;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
“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 辉灿烂,充满希望!” ——胡佛(1928年美国新当选的总统)
一、 1929—1933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 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 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 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 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 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
自由资 本主义
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 待这一任务就象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主要问题
信用与保障
罗斯福的药方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改革体系;政府保障
论,帮助民众战胜心理 静剂,帮助当时的人们渡过了
危机!
一道道难关。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新政 整顿银行 指导工业 调整农业 社会救济 以工代赈
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⑷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供需
矛盾得不到缓解
⑸股票投机活动猖獗导致股市崩溃;(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
$ 1000万
100万股
$ 10
$ 5000万 $ 50
$ 1000万
股价暴迭
$100万
100万股
$ 10
$1
LOGO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范围特别广: 美国
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
破坏性大:
工业下降1/3 、贸易 减少2/3、失业3000万
持续时间长: 1929—1933
2.影响
②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
怀疑和绝望情绪,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社会动荡不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一名工人的家庭生活一角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经济危机为什么爆发?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难以调和;(根本)
(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 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为什么爆发?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难以调和;(根本)
(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 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剧了供给与需求 的矛盾;(具体原因)
①帮助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促 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②广大下层人民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 好处,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 的统治;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
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看,其实质 是什么?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 产关系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讲

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之久) 波及范围广 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在影响了所有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2、各国摆脱危机的办法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的是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1)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2)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3、后果 这些做法导致了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4、影响: ①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③引发政治危机
凯恩斯主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一l946年)生于英国剑桥。他于l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3.新政的特点: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4.新政的影响: (1)帮助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局限性: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知识目标:了解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1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ppt课件

局限:新政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 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影响
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有何影响?
材料一
生产恢复柱状图
缓解了经济1危93机3 ,使社会生产力恢复。
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有何影响?
材料二:“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 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 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1923-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人均收 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美元。 美国
人正享受着“完美”经济制度带来的幸福。美国的 经济制度真的如此完美吗?
一、大萧条
1、表现
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美国
“黑色星期四”! 人失去了他们的积蓄。 这一天,11个金融家自杀。
这一天,美国钢铁公司的股 票从262美元下降到22美元。
3、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政府采取措施……施加压力……使银行复业。” “国会(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政府采取措施……由政府……以控制市场价格。”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 “政府举办许多公共工程”
4、新政的实质
“我认为,我一直这样认为,而且我仍将认为私人企业是美国
健全经济的主心骨”。 ---罗斯福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思考:从经济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什 么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5、影响
积极: 对美国— 经济: 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生产力恢复
政治: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 主义民主制度
对世界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资本主 义新发展
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3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 自由放任 的经济理论受 背景: 到质疑。 到质疑。 2.内容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扩大需求 。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2)政府必须放弃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2)政府必须放弃 自由放任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的观念, 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 传统经济学 的观念,它的提 地位: 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3) 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面临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实行的 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进行了广泛 的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 的社会改革, 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缓和了社会 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 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 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它是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的经济危机。 的经济危机。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 解析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 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 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银行信贷造成 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 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这样形成 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④是表现而非原因。故选A。 是表现而非原因。故选A 答案 A
(1)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1)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不同点:①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 (2)不同点: 目的不同, 不同点 级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 级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 措施的侧重点不同, 会主义。②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 整;后者侧重于农业方面。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强化国 后者侧重于农业方面。 手段不同, 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 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 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 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 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 济成分并存。 济成分并存。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建 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共25张PPT)

材料2: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 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股票被哄 抬到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原因2: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活动造成 虚假繁荣,企业盲目扩大生产。
■ 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 为什么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这说明当时美国 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
■ 大萧条会诊
结合“大萧条”的原因, 请思考罗斯福会针对哪一个 核心问题“对症下药”?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生产恢复柱状图
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生产总体呈上升 趋势,尤其是1933-1937年,生产逐年恢复。
失业率柱状图
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后,失业率总体呈下 降趋势,尤其是1933-1937年,失业率逐年下降。
(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施新政; 中国: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结果: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 废除。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 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 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
它蕴含着可谢以谢照合亮作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
聆听历史,以史为鉴, 让历史照亮未来。
■ 并发症:
材料1 15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近2万次罢工运 动。美国全国范围的罢工就有2700多次。
材料2 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日本军国主义势 力也趁机抬头。美国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共57张PPT)

这幅图说明虽然
这一时期美国的
贫富差距悬殊 购买能力不足
产能增加与有效 需求不足的矛盾
经济高度繁荣, 但贫富差距十分 严重,财富集中 在少数人手中, 作为消费主力军
的普通民众却相
生产的相对过剩 (对 费日 能主益 力要贫 严原困 重, 不因消 足)。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生产与消费以及市 场无序竞争,彼此 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可避免的引起生 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取利润。
股票投机过度
金融市场不稳定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在 1923 年年底,在典型的美国城市中心镇,每三个家庭中就 有两辆汽车,林德夫妇和他们的调查者们访问了中心镇的 123 个工人家庭,发现其中 60 个家庭都有汽车。而这 60 个家庭 中,26 户人家的住房都非常简陋,调查者们认为有必要问问 他们家中是否有洗澡盆,结果他们发现 26 户人家中的 21 家 都没有洗澡盆。汽车竟然比洗澡盆还快进入了这些家庭。
机床制造业下降主了要80.问0%题, 生铁下降了 79.4%,钢铁下过降剩了与75.秩8%序,最严重的是
汽车业开工率只有5%。危机期间企业倒 闭了13万家以上。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主要问题 过剩与秩序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公平竞争法规与蓝鹰标志 工人谈判权、工资与工时
减少了盲目竞争,消除了生产过剩 缓和了劳资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民生危机
各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失业率达到30%-
50%,总人数达到30主00要多问万。题1932年,美国的 失美业国人有数34达00到万1成1温0年0饱万男、。女就据和业《儿与幸童福没保》有障杂任志何估收计入,,
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岳麓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作为实力最雄厚的最大的经济国家,美国首当其冲,大受其害。
年初的总统大选,人民“赌博式”地将希望寄托于年轻的第一位黑皮肤的奥巴马身上,希望“新口味”的总统带领人民走出困境。
历史惊人地相似,美国人民在经历了空前的大危机后,将希望押宝于第一位坐轮椅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结果居然空前的成功了,而且罗斯福总统还获得了与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罗斯福总统那惊心动魄而伟大的的改革。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虚假“繁荣”的幻灭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1)原因:①一战中美国利用中立,大发战争横财②20年代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③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的合理化运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④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2)表现(3)结果:虚假繁荣,危机爆发.2、经济危机的爆发:(1)原因: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②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③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了市场的繁荣假象④股票的投机活动造成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2)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临破产。
考点/易错点2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特点:①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②波及范围特别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③破坏性特别大:工业产量下降三分之一,贸易总额下降三分之二,失业人数超三千万④影响深远2、危机的影响:(1)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①示威游行、工人罢工、社会动荡②法西斯势力趁势抬头(以德、日为最突出)(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②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矛盾尖锐。
考点/易错点3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自由放任政策的含义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3、结果: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矛盾更加尖锐,美国民众期盼新的有力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黑色星期四”1.背景(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对策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影响(1)经济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危机严重。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核心内容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改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四、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认为对付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3.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成功当选的原因是什么?胡佛挽救危机的政策失败;人民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实行新政;罗斯福本人的才识。
5.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研史料]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
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
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
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
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
……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胡佛村。
材料三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显现出其不利地位。
它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
……德、日继意大利之后于30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就当时情况而言,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会更好些?提示:(1)反映了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危机的打击;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人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3)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出现了法西斯势力上台及对外侵略扩张的势头。
措施: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尽可能地扩大市场;同时要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因争夺市场或殖民地而形成某些政治或经济集团,给世界带来不安与威胁。
[析重点]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认识(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是具体原因;股市投机活动猖獗是直接原因。
(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经济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
政治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激化了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世界局势紧张加剧,危机四伏。
(4)教训: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弱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对点练]1.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这反映出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解析:选B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关税大战,是各国为摆脱危机,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造成了危机的恶化。
[研史料]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且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提示:(1)形势: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
态度: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
(2)态度:“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3)没有。
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析重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1)目的:①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特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影响:①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②避免了国家经济的崩溃和社会激烈的动荡,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启示: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对点练]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认为,“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这一“修正”的实质是()A.固守自由放任B.扩大政府职能C.走法西斯道路D.实行福利制度解析:选B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大危机”“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据此判断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即扩大政府职能,故选B。
命题角度:1.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2.经济危机的影响。
[析典题][例1](海南单科)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解题思路][答案] A[练题组]1.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
这场危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②实行“自由放任”政策③贫富悬殊④狂热的股票投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一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自由放任”政策助长了资本家的盲目生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破坏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危机的爆发,故选D项。
2.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
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A.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美国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解析:选C材料信息表明,持续的大危机使人们看不到希望,造成人们对政府和现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抗,这说明美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