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3、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9、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中的学习之道
浅谈《论语》学习之道《论语》作为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文人争相追捧和学习的书籍,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即使在如今开放与发达的今天,论语中的大智慧仍然灼灼生辉。
《论语》开篇为《学而》篇,且在后面篇章中多次提到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下面我就学习方面简要探讨一下孔子的学习之道。
一、学会“温故知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一代圣人孔子对学习方法的阐述,也即是注重复习。
身处现代的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做实验来得出重复学习的重要性,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深刻揭示了复习可以极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而当时的孔子也已经意识到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鼓励学生“学而时习之”,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对我们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
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第三省就是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可见,“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是多么必要啊。
二、学习中注重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倦怠。
这一点作为一名学生,我体会的非常深刻。
我们为了了解历史经济文化等社会主要构成,必须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是如果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反思思考,总结归纳,读过的书就像春风拂面,读完除了一阵清爽之外别无他获,这就是学而不思的后果。
《卫灵公》中说“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思考的基础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只思考不学习,思绪就会不受控制,自己的想法也无法用最准确的文字来表达,最终只会疲倦但什么也得不到。
在学习中思考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时背诵古诗词,多数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件痛苦的事,究其原因所在,不过是他们把背诗词当做一项任务来做,因此只知道死记硬背,完全不去理会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诗人写的每首诗都有一定的背景,如果我们在背诗时加入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带入诗人的位置,就会感受到诗人们或悲伤,或豪迈,或无奈,或孤独,或兴奋,或迷茫的心境,这时背诗词就会被当做探索诗人们创造的意境,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上来了。
论语中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
论语中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学习态度的论语名言经典版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2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5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7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8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9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10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佚名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8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9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20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学习态度的论语名言最新版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读书名言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9、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2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2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29、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5、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4、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论语是我国文化的奇葩,其中有哪些名言是关于学习的呢?下面给你带来的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经典版)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2)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9)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1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1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13)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8)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9)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20)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最新版)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论语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论语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①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 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 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7.〔子曰:“敏而 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聪明而且 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经典名言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3、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9、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2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3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
一、关于学习得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就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
即真正爱好学习得人,为学习而快乐得人才能真正学好。
孔子赞扬得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得乐观精神。
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得精神。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得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即学习要默默地记住学到得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得读书人,就是不值得跟她进行讨论得。
即读书得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能力不够就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您就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孔子自己就就是这样得人。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您为什么不样说,她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得老师。
我选择她善得方面向她学习,瞧到她不善得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得缺点。
即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她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与赞扬“不耻下问”得学习精神。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文’也。
”译文: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得人请教瞧作羞耻,因此称她为‘文’。
二、关于学习得方法孔子在与弟子得交谈中多处强调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了知识按一定时间去温习,不也高兴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的句子一、论语(十二章)谈学习方法的句子和谈个人修养的句子分别是?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个个人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二、《论语十二章》讲学习方法的有那几句?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三、论语十二章中,哪些是学习方法,哪些是学习态度?哪是是谈各人修养?答:【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1【方法】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修养】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论语十二章中随时随地学习的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五、论语十二章中告诫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应该有两句都可以:其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其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论语十二章里面孔子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哪一句?《论语》十二章里面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导读: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1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9、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不断的强调,其中不乏关于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以下是一些在《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考关系的重要句子: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学而第一)这是《论语》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了但是没有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毫无用处。
相反,如果思考了但是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这句话是孔子对学习和思考的密切关系给出的简洁概括,也是反复强调学习需要思考的重要性。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第二)这句话强调重新学习和反思对于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性。
温故指的是重新学习已经了解过的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深入反思,探索新知识的可能性。
只有寻找新的知识,才能够成为优秀教师。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第三)这句话恰当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
人们应该思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并避免对他人施加类似的事情。
这句话强调思考自身道德和个人规范,以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为政第十)这句话意味着知识和思考必须和对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相结合,才能使个人受益最大。
对学习充满兴趣的人更容易学习新事物,更容易思考它们的实际应用。
因此,他们比仅仅知道某些事情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5.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雍也第十五)这个句子强调了自己的责任和思考的重要性。
自己的不满和责任是在个人的思考中决定的。
只有在充分思考后,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接受他们的责任,并在没有指责他人的情况下寻求解决方案。
6.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第十七)这个句子强调了思考和学习不同立场和观点的重要性。
理解其他不同观点的方法是思考问题的最好方法。
通过接触观点不同的人,与他们共同思考并制定策略,个人的思考得到更有效的帮助。
7.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一、学习的态度1、爱学乐学(勤奋刻苦地学)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⑴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注释】⑴箪——音单,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孔子曾站在河岸上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着。
因此,他劝勉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8·17)意思是学习像追逐什么而赶不上那样,即使追赶上了还担心再失去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准买寸光阴,要惜时如金地、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这就要勤奋,“发愤忘食”,就要刻苦,“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2、脚踏实地7.2 子曰:“默而识⑴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⑵?”【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注释】⑴识——音志,zhì,记住。
⑵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
像《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译文就是用的这一意义。
也有人说,《论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那么,这句话便该译为“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论语》中的八种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的八种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有关教育、学习的言论在《论语》中处处皆是,孔子的这些经典言论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极具指导意义。
勤思与乐学▼最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若不加思考,学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谓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只有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才能明辨真伪,然后去伪存真,为己所用。
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不能汲取前人的知识养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种人可谓百思不如一学。
学习中的“思”,要注重独立思考。
▼最明智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强弱,获得的知识有先后。
但能力、智力都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都懂?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而装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谓害人害己呀。
▼引导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乐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兴趣爱好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是小学生,兴趣爱好还容易转移,今天喜欢这样,明天又喜欢那样。
教师要引导其形成自觉而快乐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学生会在“学习——兴趣——成功快乐——更有兴趣——更成功快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成长。
诲人与自省▼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在今天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特别需要终身学习,永不满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的大脑里唯有不断有活水注入,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有生命的活力。
“诲人不倦”,永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要在学生面前有丝毫的厌烦之情和工作倦怠之意。
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理,甚而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
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
即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
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即学习要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进行讨论的.即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孔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即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
"译文: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称他为‘文’.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强调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了知识按一定时间去温习,不也高兴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一、学习的态度1、爱学乐学(勤奋刻苦地学)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⑴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注释】⑴箪——音单,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孔子曾站在河岸上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着。
因此,他劝勉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8·17)意思是学习像追逐什么而赶不上那样,即使追赶上了还担心再失去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准买寸光阴,要惜时如金地、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这就要勤奋,“发愤忘食”,就要刻苦,“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2、脚踏实地7.2 子曰:“默而识⑴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⑵?”【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注释】⑴识——音志,zhì,记住。
⑵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
像《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译文就是用的这一意义。
也有人说,《论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那么,这句话便该译为“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古人谈读书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有许多关于读书和学习的论述。
以下是一些《论语》中关于读书的经典语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孔子对于读书和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温故而知新”则提醒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强调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兴趣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论语》中关于读书和学习的论述,都是孔子及其弟子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以儒家思想为特征形成的儒学文化圈里,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切感受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
孔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的格外分明,对人心、人性的善与恶有着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孔子更是满腹经纶。
其中孔子关于学习方面论述更是精辟.
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
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
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
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的精神,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
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
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关于学习的方法。
第一、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
孔子的时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
“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
“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固然为了“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
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
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
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总之,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
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
杨灵
建环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