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计划清单方案设计_国家粮食局
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粮食生产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们需要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是指在粮食生产完成后,对粮食进行收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服务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才能确保粮食的收储安全、加工质量和销售畅通。
应该加强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需要注重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也应该注重科技的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等手段,提高粮食的收储、加工和运输效率,降低粮食损耗和质量问题。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管理。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管理。
政府应该严格执行粮食收储政策,规范粮食加工和运输行为,严厉打击粮食质量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确保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要注重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人才培养。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需要一批懂农业、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来支撑。
要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人才,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只有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注重科技应用,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管理,注重人才培养,才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加大投入,加强协作,共同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2023年最新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2023年最新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98.2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80万亩,总产120万吨以上,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超级产粮大县。
该县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条件复杂,水稻、小麦收获季节极易遭遇连阴雨天气,导致粮食无法晾晒、发生霉变,种粮农民因灾损失严重。
为解决粮食产后服务难题,促进种粮农民减损增收,2023年以来,定远县累计建成各类以烘干为主要内容的产后服务中心42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一、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为就近方便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定远县政府牵头,整合县粮食、农委、扶贫、财政等部门力量,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布局和网点服务半径、烘干能力等因素,对全县粮食烘干服务网点项目进行合理规划。
2023年投资2500万元,在22个乡镇的23个贫困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每个中心日烘干能力90吨,解决了产后服务扩面问题。
2023~2023年,整合国有粮食企业仓房、设施等,提升清理、输送、通风、干燥、运输等功能,投资794万元,新建5个区域性产后服务中心,同时配置清理、运输类机械及必要的检化验类仪器设备,促进产后服务中心提标。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粮食烘干设施300台套、日烘干能力达到6560吨,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主,各类企业、种粮大户自建为补充的产后服务体系。
二、坚持规范运行、严格监管,促农增收效果充分彰显2023年以前,受烘干服务网点少、布局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粮食烘干难、烘干贵现象较为普遍。
为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作用,定远县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公告、手机短信、微信等有效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介绍国有烘干网点位置、服务收费标准等信息,引导群众有序、就近开展烘干作业;另一方面,加强部门监管,粮食部门牵头,会同农机、物价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烘干服务、收费情况开展检查,防止出现哄抬价格、乱收费、乱涨价等现象。
粮食产后服务提升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粮食产后服务提升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我省粮食产后服务提升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项目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和《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厅关于印发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运营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粮食产后服务提升项目分为粮食产后服务环保作业能力提升项目和县域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粮食产后服务环保作业能力提升项目指配置除尘降噪设备设施,提升粮食收储企业装卸、输送、清理等环节的防尘降噪能力,推动粮食收储环保高效作业。
县域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指根据区域内粮食生产和种植农户的实际需求,升级现有或新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升县域产后服务覆盖率和整体效能。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一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清理、烘干等粮食产后服务功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可延伸开展代加工、代销售、代收储、代运输、代装卸等有偿服务和经营。
第四条项目建设遵循符合财力、程序完备、进度可控、监管有效的原则,按照省级粮食和储备、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市级发展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部门、省属有关单位或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监督,项目建设主体具体实施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建设主体及内容第五条粮食产后服务环保作业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承担政策性收储任务的粮油企业为项目建设主体,以市级发展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部门或省属有关单位为项目申报主体、安排资金,考核绩效。
县域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粮食收储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村级集体组织等为项目建设主体,以县级人民政府为项目申报主体、安排资金,考核绩效。
第六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清理、烘干、输送设施设备;(二)质量常规检化验设备;(三)除尘降噪设施设备;(四)绿色环保能源改造;(五)必要的附属配套基础设施设备;(六)可开展延伸服务的相关必要设施设备;(七)其他符合《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指南》(国粮办仓(2021)338号)《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国粮规(2019)183号)《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国粮办储(2017)266号)等规定范围的建设内容。
粮食生产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粮食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粮食生产规划工程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1. 提高粮食产量: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种植效率,增加粮食产量;2.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升级;3.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供应质量;4.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转变,带动农村乡村经济发展。
三、建设内容1.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本农田建设、灌溉设施、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2. 农业科技支撑: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强化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4. 农业产业链建设:完善粮食加工和流通体系,提高附加值;5. 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四、实施方式1. 政府主导:项目由政府主导,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进行实施;2. 引导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领域;3. 支持农民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过程合法、公正。
五、项目效益1.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3.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4.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粮食生产规划工程建设项目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项目实施中,政府、企业和农民各方合作共赢,致力于打造美丽、富裕的乡村。
六、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前期调研:对全国范围内的农业资源、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存在问题等进行调研,为项目实施提供数据和依据;2. 制定实施方案:结合调研结果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明确的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建设规划、投资计划、时间表等;3.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4. 土地征用和规划:依法进行土地征用和规划,确保项目用地合法、有序;5.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设施、水利工程、农田改造等设施的建设;6. 科技支撑和培训: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同时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7. 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8. 产业链建设:完善粮食加工和流通体系,提高粮食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9.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安全、效率;10.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制度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全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关于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XX粮字〔XX〕100号)要求,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少粮食损失,提升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加快全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结合我县粮食生产、流通实际,选择布局合理、具有辐射效应且具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建设积极性的粮食仓储企业、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和粮油加工企业等多元主体,确定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力争到XX年底,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产后服务体系,并达到以下目标:(一)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
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向农民提供保管、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等服务,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提高议价能力。
(二)促进粮食提质进档。
产后服务中心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大幅度提高粮食保质能力。
同时,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有效保障粮食质量,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创造条件。
(三)推动节粮减损。
通过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使得农民收获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大幅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率。
(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通过整合产后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提高服务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粮食领域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主体项目建设以粮食清理、干燥、仓储环节的设施升级改造为主,配备、更新部分设备,提高粮食收、储、加工能力,实现粮食自动分级、清理、除尘、输送、通风、就仓干燥及自动化控制。
经筛选,确定建设XX县盛凯商贸、XX县汇通和XX半球面粉等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三、建设内容及责任单位(一)XX县盛凯商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粮食烘干清理中心,新购日处理能力300吨的连续循环式谷物烘干塔1台及配套设施5台;简易罩棚1995平方米;机械通风设备8套;粮情检测设备1套;维修晒场5600平方米;地坪800平方米。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及方案-国家粮食局
附件1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收储将逐步淡出,收购主要靠各类市场主体,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对产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多的需求。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中“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服务中心”有关要求,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决定从2017年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种粮农民市场化收储创造条件。
一、主要目标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从2017年起开始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
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应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并达到以下目标: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
建成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向农民提供保管等服务,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增强议价能力。
产后服务中心还应能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帮助农民卖好价。
促进粮食提质进档。
产后服务中心要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大幅度提高粮食保质能力。
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有效保障粮食质量,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创造条件,通过市场带动农民增收。
推动节粮减损。
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使农民手中收获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大幅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率。
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通过整合产后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主要内容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主要以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为重点,在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前提下,结合实际需要,选择确定建设内容,改造、提升功能,发挥技术、人才等优势。
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粮食仓储建设项目旨在解决粮食储备和贮藏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高粮食贮藏效率和贮存能力。
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套完备的粮食仓储系统,实现粮食的安全储存和有效管理。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1. 项目范围:包括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系统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
2. 项目内容:(1)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建设新的粮食仓库,扩大现有仓库规模,改造老旧仓库,确保仓库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2)设备采购:采购先进的粮食贮藏设备,包括各类仓储设备、温湿度监测设备、通风设备等,提高贮存效率,减少浪费和损耗。
(3)系统建设:建设粮食检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粮食质量、温湿度等指标的监测与管理,确保粮食储存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4)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粮食仓储信息化平台,实现粮食仓储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1)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和任务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要求。
(2)组建项目实施团队,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3)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可行性。
(4)编制项目预算和资金筹措计划,确保项目资金的充分保障。
2. 设计和采购阶段:(1)进行粮食仓库设计和设备采购方案的制定,明确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内容,确保符合要求。
(2)制定设备采购方案和采购计划,明确设备的品牌、型号和数量,确保采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进行设备采购和合同签订,保证供应商的信誉和设备质量。
3. 建设和安装阶段:(1)实施粮食仓库的建设和设备安装,确保按照设计和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2)进行设备调试和培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3)进行粮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4. 后期运营阶段:(1)进行粮食贮存和管理工作,包括粮食的入仓和出仓、检验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粮食仓储工作的关键之年。
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4年的粮食仓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做好2024年粮食仓储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关于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顺利运行。
一、强化仓储设施建设1.完善粮食储存设施。
加大对仓储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粮食储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发展现代化粮食仓储技术。
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减少粮食损失。
3.加强对仓储设施的监管。
建立健全仓储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仓储设施的安全运行。
二、健全粮食储备体系1.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提高国家粮食储备能力。
2.建立健全粮食调度机制。
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粮食调度,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3.完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严格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提高粮食储备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
三、加强粮食品质安全管理1.严格质量监管。
加强对粮食质量的监测和检测,确保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加强粮食储存保管。
严格执行粮食储存保管制度,及时清理、除虫、通风等措施,保障粮食不受污染。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对粮食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市场上的粮食安全达标。
四、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水平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2.强化信息化管理。
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粮食仓储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3.加强仓储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粮食仓储管理制度,规范仓储管理行为,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
五、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处置能力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制定粮食仓储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粮食仓储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验收办法(附验收意见书)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单位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按照《山东省粮食局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关管理办法的通知》(鲁粮发〔2018〕2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是指经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备案,利用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的专业化、经营性、有偿为农民提供“五代”服务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
县级粮食、财政部门的项目验收工作,市级粮食、财政部门的项目复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验收的依据和条件第三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项目建设单位在省粮食局、省财政厅报备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要点》(试行)等技术标准。
三、资金落实方案及实际使用情况。
四、竣工决算报告或造价评估报告等。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条验收条件:项目购买的设备、仪器规格、性能、材质、技术指标符合已备案建设方案的内容及相关规定;设备安装调试、空载联动试车(烘干设备36小时实载运行)均符合设计要求,有监理工程师签署的验收意见;有关设备取得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文件或合格证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四方出具了竣工验收报告;项目建立专账,合同、发票等资料齐全完整,已分类整理完毕;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完成了服务中心门头制作、标识悬挂、制度上墙和环境卫生美化整治等工作。
第五条验收资料包括:一、建设单位出具的《验收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二、建设单位的《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审批情况、建设情况、调试结果、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和绩效分析等内容。
三、建设单位的《项目验收申请》。
四、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四方出具的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五、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
问题。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
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必要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完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
农业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针对不
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生产情况,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农
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科研是提高粮食产量
和品质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强化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有效
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健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
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
加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
加农民的收入。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是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
主要主体,应该加强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加大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确保粮食
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年10月目录一、单位基本情况二、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的基础情况及必要性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设备四、项目实施概况五、项目建成后预计达到的效果关于报送***有限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的报告根据**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关于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粮食优质工程”的通知》精神和***粮食局、***财政局《关于上报***年度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文件要求,我公司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一系列难题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我公司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报告如下:一、单位基本情况我公司位于**县**镇,距县城约20公里,周围道路宽阔,便利的交通为粮食周转提供有利条件。
公司成立于****年**月,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
现有仓房1幢,总仓容4000吨;办公室一幢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占地17亩;计划新建仓房2幢,每个5000吨,计1万吨。
公司现有人员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安全员1人、检验人员2人、会计人员1人、保管员2人。
我公司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四周无化工企业及他污染源,无有害物质排放,无易燃、易爆场所,周边地区粮源充足,粮食品质良好。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万吨,粮食产量大、商品量高、但产后清理烘干处理能力欠缺,产后服务需求规模巨大,具有很好的地域优势。
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基础情况(一)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背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收储将逐步淡出,收购主要靠各类市场主体,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对产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多的需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服务中心”有关要求,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决定从2017年开始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种粮农民提供市场化收购条件下的粮食产后服务。
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一、背景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和挑战展开思考,提出相关建议。
二、问题与挑战1. 服务范围不全面目前,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主要以粮食储存和加工为主,对于粮食生产环节中的种植、收获、物流等环节的服务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粮食运输和储存的问题较为突出。
2. 服务能力不足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服务机构的设施和设备陈旧,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粮食产后服务的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粮农的需求。
3. 缺乏统筹协调目前,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由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分散进行,缺乏统筹和协调,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服务效果不明显。
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也不够紧密,导致服务流程不畅。
4. 技术支持不足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中的技术支持能力有限,很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田的需求。
尤其是在粮食储存和加工环节,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力度不够,导致粮食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存在。
2. 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通过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服务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加强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果和效率。
可以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四、结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方面。
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全面思考和综合施策。
通过建立全面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技术支持和创新力度,可以进一步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1.1 建设背景.............................................................1Z建设目标 ..................................................................1.3建设原则.............................................................1.4系统总体架构设计1.5建设背景《国家粮食局关于规范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国粮财(2016)74号)》要求到“十三五”期末,粮食企业信息化应用比较普遍,数据采集利用和业务协同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装备和库存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信息服务更加高效,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方式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粮食行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重点加强国家及省级粮食管理平台、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粮食交易中心和现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重点粮食加工企业信息化改造、粮食应急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简称“1+1+4”建设模式,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实用、运维简便、安全可靠、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粮食行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
响应国家“1+1+4”建设模式,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实用、运维简便、安全可靠、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粮食行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
以需求为导向,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新技术,将粮库建立起以“数字化”涉粮数据为支撑,“智能化”仓储业务为主干、“可视化”远程监管为重点、“精准化”应急调控为手段,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安全稳定、信息共享、多级联动的省级粮食管理平台。
形成以“数字化政务、精确化业务、信息化商务、网络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粮食”基本框架,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管理和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有力支撑粮食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能力大幅提高,切实保障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储备能力,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成为当前我国粮食工作的紧迫任务。
二、项目目标1. 建设现代化的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食储备能力和质量保障水平。
2. 优化粮食仓储管理体系,提高粮食仓储效率和运营水平。
3.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4. 提升粮食仓储设施的环保水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项目内容1. 建设现代化的粮食仓储设施,包括粮仓、仓储设备、仓储管理系统等。
2. 完善粮食仓储管理体系,包括粮食储备计划、储备粮调度、粮食质量监管等。
3.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防火、防盗、防灾等措施。
4. 提升粮食仓储设施的环保水平,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2. 开展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包括选址、环评、规划设计等。
3. 开展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
4. 完成粮食仓储设施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5. 健全粮食仓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6.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和环保措施,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五、项目效益1. 提高粮食储备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优化粮食仓储管理体系,提高粮食仓储效率和运营水平。
3.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4. 提升粮食仓储设施的环保水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项目风险1. 建设规模不合理,导致投资浪费。
2. 设施建设质量不达标,影响设施运行效果。
3. 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粮食仓储管理混乱。
4. 安全防护和环保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
七、总结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粮食储备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1.19•【文号】国粮办展[2009]16号•【施行日期】2009.0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粮办展〔2009〕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农户储粮工作的批示精神,为切实做好农户科学储粮示范推广工作,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局领导批准,现将《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九日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指导意见(国家粮食局2009年1月)为切实做好农户科学储粮示范推广工作,特制定《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的重要意义我国农户家庭储粮数量巨大。
据统计,2007年末我国农户存粮4915亿斤,约占当前粮食总产量的50%。
从我局典型调查情况看:我国农户储粮鼠、虫、霉害问题多,损失大,平均损失为5~8%左右,据此测算,全国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数量损失约250~390亿斤,折合经济损失300亿元左右。
因此,在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国家粮食储备量有限的情况下,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国农户储粮数量巨大,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把推进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要点(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粮食管理
【发文字号】国粮办储[2017]266号
【发布部门】国家粮食局(含国家粮食储备局)
【发布日期】2017.10.11
【实施日期】2017.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和《粮食产后
服务中心服务要点(试行)》的通知
(国粮办储〔2017〕2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和《
1 / 1。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制度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项目成果质量,制定本项目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第三条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计划制定、项目执行管理、项目验收及总结等阶段。
第四条项目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务实、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
第五条项目管理按照目标导向、风险管理、资源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
第六条项目经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协调组织。
项目经理由项目管理委员会指定。
第二章项目立项第七条项目立项应当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
第九条项目立项需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包括立项文件和相关资料的提交和审批程序。
第十条项目立项文件应当包括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预算、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组织结构等内容。
第十一条项目立项后应当尽快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明确项目的各项职责和任务。
第三章项目计划制定第十二条项目计划制定是根据项目目标、项目资源和项目执行周期,进行项目阶段目标和任务的详细分解。
第十三条项目计划应当包括项目目标和任务、项目资源配置、项目进度安排和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第十四条项目计划应当确定项目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和关键任务,形成可操作的工作计划。
第十五条项目计划制定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第十六条项目计划制定应当充分考虑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章项目执行管理第十七条项目执行管理包括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资源管理、项目变更管理等内容。
第十八条项目进度控制应当根据项目计划进行,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进行。
第十九条项目质量控制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并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达到要求。
第二十条项目资源管理应当做好项目资源的调配和协调,确保项目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收储将逐步淡出,收购主要靠各类市场主体,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对产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多的需求。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中“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服务中心”有关要求,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决定从2017年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种粮农民市场化收储创造条件。
一、主要目标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从2017年起开始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
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应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并达到以下目标: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
建成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向农民提供保管等服务,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增强议价能力。
产后服务中心还应能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帮助农民卖好价。
促进粮食提质进档。
产后服务中心要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大幅度提高粮食保质能力。
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有效保障粮食质量,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创造条件,通过市场带动农民增收。
推动节粮减损。
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使农民手中收获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大幅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率。
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通过整合产后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主要容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主要以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为重点,在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前提下,结合实际需要,选择确定建设容,改造、提升功能,发挥技术、人才等优势。
一般不得新建仓容,基建部分以维修改造为主。
鼓励推广使用先进的粮食处理新技术、新设备。
建设围包括:一是产后干燥清理设备。
改造提升老式粮食烘干机及水分、温度在线检测、自动控制等功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粮食烘干设备、移动式烘干机、就仓干燥系统、热泵通风干燥器,配置旋转式干燥机,配置粮食(湿粮)清理、色选、玉米脱粒机等。
二是必要的物流仓储设施。
配置接收、发放、输送、装卸、通风设备及必要的运输车辆等,建设与烘干机配套必要的罩棚、晒场、地坪等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必要的仓储设施。
三是粮食质量常规检测仪器设备,以及与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连接的网上交易终端等设备。
同时,要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为农户配置实用、经济、安全、可靠的科学储粮新粮仓、新装具。
项目具体建设应参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
相关省(区、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产后服务中心的布局可根据粮食生产的集中度、粮食产量和服务功能的辐射半径,合理确定其建设规模、数量,并因需配置设施设备。
原则上,东北地区每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年服务能力应在5万吨以上,黄淮海、华北主产区的应不低于3万吨,南方稻谷主产区及其他地区的应不低于1万吨,各地可根据具体实际参照调整。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应依法依规用地。
兴建各类设施原则上不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尽可能使用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充分利用现有粮库空余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法依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对于农民合作社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临时存放场所等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规定,可按设施农用地管理。
坚持为种粮农民提供服务,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诚信高效”的运行机制,构建统一规、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容的区域性粮食产后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打造区域公共服务品牌。
三、建设主体原则上一个县应有2家以上的建设主体,有利于市场竞争、防止垄断。
各地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独立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作为建设主体的应符合以下标准:成员在100户以上。
东北地区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以上,粮食产量2500吨以上,其他地区土地流转规模1000亩以上,粮食产量500吨以上。
具备符合当地产后服务中心年服务能力的仓容要求(可采取租赁、合作等方式获得)。
制度健全、管理规、带动能力强,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独立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农民合作社应具有建设用地,并具备筹资能力。
同时兼顾粮油加工企业等其他主体。
粮油加工企业一般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及以上,具备符合当地产后服务中心年服务能力的仓容要求,在当地具有一定数量的粮油订单面积,并且订单履约率达到30%,有实力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产后服务中心与农民合作社、村级集体组织等采取合作、托管、订单、相互参股或签订协议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服务功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一般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产后服务功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打造农民需要的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为农户开展“五代”服务。
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服务围扩展到提供市场信息、种子、化肥等和融资、担保服务,发展“粮食银行”,推广订单农业等业务。
(一)清理干燥。
依托粮库配套清理干燥设备,建多粮种多用途的烘干设备、“就仓干燥”设施、旋转式自然干燥机,也可以配备移动专用干燥设备,为农民提供粮食清理干燥服务,提高粮食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减少产后损失。
(二)科学储粮。
对基层粮库特别是收纳库进行改造,为农户提供储粮服务,具备条件的可按农户需求开展分等定级、分仓储存服务。
为完善产后服务体系,结合实际需求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加快解决东北地区“地趴粮”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户科学储粮能力。
(三)运输销售。
配备必要的运输工具,为种粮农民提供运粮服务。
利用连接市场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开辟市场渠道,开展售粮服务,帮助农民卖个好价钱。
支持产后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的会员单位,为农户直接开展网络售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四)加工兑换。
以加工企业为主体设立的产后服务中心,可直接为农民开展代加工和兑换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增收。
其他类型的主体,可依托仓储、烘干等设施扩展加工生产能力,为农民提供代加工服务。
此外,向农民宣传国家粮食收储和优质优价等政策,推广适用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储粮以及对粮食分档升值,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
五、保障措施(一)科学规划项目建设。
按照2020年实现产后服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为农服务,面向基层、近民利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实际需要科学规划。
项目建设要突出重点,向粮食产量多和商品率高、产后服务能力缺口大、粮食收储市场化程度高等的产粮大县倾斜。
要对总体建设规模、年度分解任务、功能设计、点位分布等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粮食生产的集中度、粮食产量和服务辐射半径合理确定项目点和数量。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行滚动方式分批建设,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服务中心建设数量1000个以上的省(区、市)在 3-4年完成,建设数量300-1000个的省(区、市)在2-3年完成,其他省(区、市)在1-2年完成。
各省(区、市)按照整县推进的原则,集中连片组织实施,发挥示引领作用。
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县和项目应确保12个月完成建设任务。
(二)投资来源与财政支持。
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投资以企业投资为主。
地方财政根据本地实际,按照实施方案整合相关资源,统筹安排部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以确保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好、管好、用好。
(三)发挥中央大型粮食企业的作用。
最大限度利用全社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中央大型粮食集团的下属企业按在地原则,直接向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符合条件的应纳入省级实施方案,建设容、建设投资及中央财政补助由省级财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央财政补助计入本省(区、市)补助总额。
(四)结合精准扶贫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建设要结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向产粮大县中的贫困县倾斜,要精准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促进贫困农户减损增收脱贫。
(五)加强粮食产后技术服务。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2号)中“建立农村粮食产后科技服务新模式”要求,面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选派一批粮食行业科技特派员,专项开展粮食产后干燥、储藏、加工减损、农户储粮等技术服务和推广,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粮食收储技术水平。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托科研机构、院校、质检机构、设备制造企业等,选派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
每个项目建设县选派1-2名,为产后服务中心与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六)评估、评价实施效果。
项目建设方案要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项目全部建成后要对项目实施成效及时开展总结和后评价。
评估、评价容包括:本地区粮食产后清理、干燥、收储、销售等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促进粮食提质进档、实行优质优价等情况。
(七)任务分工。
省级粮食、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优质粮食工程”补助资金情况,结合本省实际,按照产后服务中心逐步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建设围和条件等要求,统筹本地区各产粮大县的建设任务、项目和容,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年度建设项目规模数量,进一步修改完善本省实施方案后报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备案,作为验收考评依据。
省级粮食部门负责对项目建设、验收和使用等进行指导和监督,制定《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建立省级技术咨询专家团队,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要深入研究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制定《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营管理办法》。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资金,并及时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监督使用。
各地要规项目建设程序,完善责任落实机制,细化落实责任,实行专项督导,严格监管项目质量、进度和建设容,要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容,建立绩效追踪问责、全程监管制度,做到干成事、不出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项目建设原则上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组织财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需求摸底调查、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具体承担建设管理、项目验收、设施信息档案管理、总结上报等工作。
(八)实行操作。
项目建设工作全程公开,简化程序,加强服务。
支持政策、主体选择、资金补助、项目验收等向社会公开透明,相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补助政策规高效、廉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