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 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比较方法。
3. 初步掌握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比较方法。
2.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1. 课件和视频资源。
2. 小班和大班共用的数字卡片、数字积木等教具。
3.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热身:数数游戏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孩子们数数,并按照大小排列。
然后老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让孩子们猜测两个数字中哪一个更大或更小。
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二、引入:学习大于号和小于号1. 引导孩子们观察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解释两个符号的含义。
在黑板上画出大于号和小于号,向孩子们介绍它们的形状和含义。
2. 谈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比较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如何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可以通过视频或图像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讨论。
三、示范:学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 老师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并问孩子们哪个数字更大,然后让孩子们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比较大小。
2. 老师可以借助图像或实物,让孩子们感性理解大小的比较。
例如,让孩子们比较一条小鱼和一条大鱼的长度,让他们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
四、练习:部分大班孩子互相辨认、比较1. 老师将一些数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用卡片标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们,例如:“数字3和4,哪个数字更大?”等等。
2. 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两两比较大小,然后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表达出来。
五、总结:练习复习,澄清疑惑1. 请孩子们用笔在纸上画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2. 老师可以随机出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用卡片比较大小。
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想一些数字,然后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来比较大小。
六、反思1. 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对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还不是很清楚,容易混淆,需要引导他们多练习和加强理解。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学会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的比较3.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二、教学内容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简单数比较3.练习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的大小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PPT–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教学白板和笔–各种数学教具2.学生准备:–数学笔记本和笔–数学教具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有关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案和简单数列,引领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2.呈现和引导(3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板书,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较深刻的理解。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几个实际的数值例子,并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师结合学生集体/单独练习,并引导学生解答有关大于号和小于号数的大小比较的问题。
3.活动(4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数学教具和算盘计算,以大于/小于号为符号来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们思维和逻辑能力。
4.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全课学习了什么,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激发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更深入的思考,并导向学生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来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避免使学生感觉无聊或难以理解。
2.在活动设计中,要确保活动与教学目标有关联,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3.教师应当不断引导教学,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
号》
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理解其表示的大小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
二、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和数列,引导学生回忆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2. 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并解释其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大于号表示的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小于号表示的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
3. 比较运算:通过具体的数值进行比较运算,比如比较大小,让学生用大于号或小于号填空。
4. 扩展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让他们通过比较大小来求解问题。
5. 练习检测: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大于
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3. 在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互动,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在练习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5.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以上教案和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在数学学
习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3.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正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二、教学准备1.小黑板和粉笔。
2.数字卡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比较吗?”引导学生回答,比较是把两个或多个物体、数字、人或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大小或不同之处。
接着教师出示数字卡片:“看一下这两张卡片,哪一张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数字大小比较来回答。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在小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例如“8 > 5”,然后问学生:“这个是怎么读的?”学生回答“八大于五”。
接着教师在小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例如“7 < 9”,并问学生:“这个是怎么读的?”学生回答“七小于九”。
教师可以多写几个例子,让学生练习声音。
3. 练习比较大小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试着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教师可以在小黑板上写上一连串的数字,让学生依次比较大小。
例如,“3 <7 > 2 < 9 > 5”,学生要依次回答“三小于七大于二小于九大于五”。
4.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拓展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知识,例如,让学生比较他们身高的大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有趣、实用性强的数学课程。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实际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认识到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他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在数学中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提高了数字比较的能力和数学运算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作者分享了7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大于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小旗、绳子、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学导思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游戏吧,哪位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样玩吗?今天啊,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一起去看看,好吗?(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探求规律1.学生观察图片,思考:(1)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想问些什么?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时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2)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呢?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10人,二组9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问题。
然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两组的人数。
(板书:1.数一数2.一个对一个)现在两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进行比赛,要怎样才行呢?(学生讨论)结果:将9人的一组又添上一人。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完整版)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二:教学准备加减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数字卡片,运算卡片,幼儿每人两份操作材料,一幅画。
三:教学过程(一)巩固加减、等于号,引出大于和小于1、说一说教师:你们知道这三个□里面写的是什么?想看看吗?教师一一出示减号、加号、等于号,并读一读。
再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哪些小动物?现在,我们用加号、减号、等于号来说说这幅画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关系,老师说一个,你们说一个,我先说:树上有1只猴子,树下有1只猴子,树上的猴子和树下的猴子一样多,,我就用等于号来表示,1=1(大家念一遍)你们说啦,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说:水里有2条大鱼,和2条小鱼,大鱼和小鱼是一样多,2=2(大家跟念一遍)刚才用了=号,现在,我们用+、-、=号来说一道算式题,我先来:树上本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6-3=3请个别幼儿: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又来了一只小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 4+1=5(大家跟念一遍)2、做一做:刚才,我们说了说,现在我们来做一做,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道题目,你们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暗藏三张不等式,上面有三道算式题如果幼儿发现有问题就拿到黑板上),我知道你们挺聪明的,今天看看谁做得全对,好,开始吧!幼儿操作做练习题,教师巡视。
幼儿相互检查,并纠正错误的答题。
(二)认识大于号和认识小于号:1、认识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发现的问题;哎呀,这三道确实不好用等于号呀,你们知道吗?其实,这些题目除了用等号表示外,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符号来表示的,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号:它像什么?谁来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它的样子,那它叫什么?(大于号)(大家跟念一遍)出示数卡8□4,哪边数大?哪边数小?8和4 中间不能用=号,对吧,那我就写大于号,说明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小于号(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小于号(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小于号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和小于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嘴巴比多少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于号小于号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大于号小于号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准备: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过程:一、复习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1、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1.出示4+2()75+3()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没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位队长,选一个名字。
2.当老师出题卡后,喊开始,我们的小朋友才可以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幼儿园大班(4-5岁)所设计,主要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学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以便他们能初步了解数字的大小,更好地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数字的大小;3.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进行数值比较。
三、教学准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或图片;2.数字数量少于10的卡片或图片。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装有数字的卡片或图片,并让孩子们分辨其数值大小。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10分钟)教师拿出卡片或图片上的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向孩子们解释其含义:当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时,我们会用大于号“>”表示;而当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时,我们则会用小于号“<”表示。
接着,教师再拿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对这些数字进行比较,使用卡片或图片上的符号表达出这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3. 端午节主题活动(10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们引入一个端午节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模仿蒲公英和红花粽子的形状,并根据数字大小比较来进行分组。
例如,比数字1大的孩子分在蒲公英组,比数字1小的孩子分在红花粽子组。
4. 回顾大于号和小于号(5分钟)教师再次提起大于号和小于号,与孩子们讨论数值的大小关系,让孩子们巩固相关概念,并做出一些示例展示。
5. 练习(25分钟)教师设置练习,让孩子们使用刚刚学过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符号进行数值比较,比较完后,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检查答案,并进行讲解和纠错。
6. 结束语(5分钟)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概括今天学到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知识,鼓励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
他们非常热情地参与到这个数学游戏中来,乐于发现数字之间的差别,并且很快地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及教学反思背景大班学生数学启蒙阶段,需要认识数学符号,其中大于号、小于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之一。
但是,这个概念对于大班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专业的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的符号形态; 2. 了解大于号、小于号在数值比较中的含义; 3. 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数值。
教学准备工作1.准备多组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数字卡片;2.准备讲桌上用于演示的白纸和笔;3.准备好针对大于号、小于号的巩固练习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上课随机选择几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大小进行比较,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的概念。
演示步骤: 1. 拿出两张图形卡片,这两张卡片大小不同; 2. 请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两张卡片前面,询问:你站的卡片是不是比令一张卡片大?(第一位学生“是”,第二位学生“不是”); 3. 请学生用一个大于号、小于号的图形把这两张卡片逐一比较;重点阐述通过大于号小于号的比较,引出小于号、大于号的概念。
在演示中,加重比较符号表示的含义。
讲解步骤: 1.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比大小的方式学会大于号(>)、小于号(<)了,这两个符号在数学中有什么用途呢? 2. 结合前面的演示,加深对大于号小于号的理解; 3. 重点讲解:在数值比较中,大于号表示“比……大”,小于号表示“比……小”。
巩固练习利用资源,让学生逐一简答题目,巩固对大于号、小于号定义的掌握。
练习步骤: 1. 准备阶段:准备好巩固练习的资源,让学生逐一完成; 2. 跟踪检查:巩固练习需要跟踪检查,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数值比较的理解得到了巩固。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到以下问题: 1. 该教材是否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 2. 该教材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并将该数学符号应用到实践中? 3. 该教材整合了不同的教学媒介,是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总之,本次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符号,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在幼儿园大班学习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是非常重要的。
大于号是“>”,读作“大于”,小于号是“<”,读作“小于”。
大于号“>”表示比较的两个数中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
例如:2>1,表示2大于1。
小于号“<”表示比较的两个数中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例如:1<2,表示1小于2。
二、学习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通过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幼儿可以掌握数值大小的比较,了解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样有助于幼儿理解数学运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三、大于号小于号的应用1、数字排列对于初学者,可以让幼儿通过小于号和大于号大小关系规律帮助幼儿排序。
例如:1,3,4,2,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第一步:确定最小数。
在这个例子中,最小的数是1。
第二步:通过小于号和大于号比较其他数值与最小数的大小关系。
1<2<3<4。
经过比较,将数字排列为1,2,3,4。
2、数学运算在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中,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
例如: 5+3>6+1,这意味着5和3的总和大于6和1的总和。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利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在乘法和除法中解决问题。
例如:3x4<5x4。
这意味着3和4的乘积小于5和4的乘积。
四、大于号小于号的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1、数值比较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将数值牌面向下放置在桌子上,然后由游戏主持人依次张开一张数值牌,要求学生通过大于号小于号说出这个数与前面的数值的大小关系。
例如,第一张牌是10,“大于0”,第二张牌是15,“大于10”,依次进行,直到全部的牌都被翻牌。
2、大小排列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需要先准备椅子,数量与学生人数一致,将所有椅子排列成一排,并在每把椅子前面放置一个数字牌。
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会轮流前来坐在椅子上,进行比较大小。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能够运用大于小于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熟悉活动预案、教案和相关课件;•准备用于比较的各种对象(球、笔、纸片、牛奶盒等)。
2.学生准备•提醒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了解大于小于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活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贴图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数学和大于小于的理解、认知程度。
(2)活动2:大比拼展示各种对象,分成两组,双方比拼大小,学生根据大小比较判断谁的队伍赢。
2.探究(1)活动3:大于小于的涵义学生根据比较中“大于”“小于”的实际意义去归纳总结,进而尝试发现符号的规律。
(2)活动4:符号的用法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总结符号的用法,分别填写“大于”“小于”的符号名称、图形和意义。
3.展示(1)活动5:小组展示小组内部展示一张展板,介绍自己对“大于”“小于”的学习过程和所获得的成果。
(2)活动6:语言表述比较以问题为导向,轮流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讨论,将比较的结果供大众观看。
4.实践(1)活动7:小组活动同学们以教师给出的题目为基础,以自己兴趣爱好为理由,小组内部成员展开小型的比较活动,然后汇报成果。
(2)活动8:教师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遵循数学规律,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符号。
5. 活动总结(1)活动9:操作练习以现实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再次巩固大于小于符号的使用。
(2)活动10:教学反思教师简单总结活动过程,提出存在的问题,评价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表现突出的同学分享感想和经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幼儿们的数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3.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字大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大于号和小于号,例如:“1比0大,我们用什么符号表示呢?”2. 认知环节(20分钟)1.教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案,让学生感知并说出红色的图案代表大于或小于。
2.教师模仿拍打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移动,让学生配合模仿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让学生感性认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含义。
3.教师用数字举例子,比如“10>5”,“5<10”,教师通过解释和学生共同思考,让学生理解大于和小于,也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更好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
3. 实践环节(25分钟)1.教师出示十进位纸卡片“∣__________∣”。
请学生用数码卡片填入空格中的数字,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字的大小差异来理解大于和小于号的应用与使用。
2.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填空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教师分发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以此操作大于和小于号。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总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
同时结合学生在数字填空和练习题中的结果及错误,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错解。
四、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动手模仿大于和小于号的拍打,使学生通过的动手过程来感知并理解大于和小于。
外在动作的体验让学生掌握了显而易见的符号、用符号来表示数字关系;在学生介入深层次的思考之中,通过符号来判断数字大小的关系。
2.学生在数字填空练习中,如果没有掌握大小数的规律,那么就很难找到符号显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和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大小的能力;3.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和运用;2.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符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感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话题,例如:•你们班有哪些同学身高比你高?•你们在比赛中谁的成绩最好?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大小,并将注意力引向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
2. 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物品进行比较,比如两把尺子,两个不同大小的球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然后,教师可以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例如:•大于号: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更大,如:4 > 2;•小于号: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更小,如:2 < 6;3. 练习巩固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1.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字,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例如:5 __ 7,3 __ 2。
2.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学生。
例如,组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到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谁的数字大就给谁的组拿到一分。
这样的活动可以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小关系符号的使用,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排列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4. 教学反思1.辅助工具使用过多。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种辅助工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例如,教师使用了实际物品来进行比较,设计了游戏来让学生感性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等。
不过,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辅助工具的使用不能过多。
如果太依赖辅助工具,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真正的知识点逐渐模糊,进而无法掌握知识。
2.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和运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3.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数学知识,它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大于号和小于号。
2. 知识讲解•请看这两个符号:>和<,大于号和小于号。
•当我们用大于号时,左侧的数值比右侧的数值大,例如:4 > 2,即4大于2;•当我们用小于号时,左侧的数值比右侧的数值小,例如:2 < 4,即2小于4。
3. 初步练习•老师给同学们出几道练习题,同学们可以选择大于号或小于号填入空格中。
1.10 ? 52.8 ? 113.6 ? 64.3 ? 44. 游戏互动•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要一起玩一个游戏,看谁能最快把正确的符号贴到相应的地方。
•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标出几个数字,然后同学们根据数字的大小,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符号。
•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查答案,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快最准确。
5. 认识“等于”符号•同学们,虽然大于号和小于号很重要,但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个符号,它叫“等于”符号,即“=”,表示左右两侧的值相等。
•请看这个例子:3 + 2 = 5,意思是3加2等于5,左右两侧的值相等。
•同学们可以尝试着举出其他的例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等于”符号。
6. 综合练习•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综合练习,既有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又涉及到“等于”符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填写答案。
1.5 + 3 ? 82.9 ? 7 + 33.6 + 3 ? 94.6 + 3 = ?7. 反思•教学效果好的因素:1.单元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过程生动有趣;3.生动的游戏互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4.通过不同形式练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其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介绍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和运用方式,帮助大班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大于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大于号(>)是一种常用的数学符号,表示的是“大于”的意思。
具体而言,当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大时,就可以用大于号进行表示。
例如:5 > 3上述式子的意思是:“5大于3”。
在数学中,大于号还可以与等于号(=)联合使用,表示“大于等于”的意思。
例如:4 >= 4上述式子的意思是:“4大于或等于4”。
对于大班学生而言,掌握大于号的使用非常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大于号进行解答。
例如,一件衣服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问现价是否大于60元?我们可以用大于号表示:100 × 0.8 > 60,也就是说,原价打折后的价格确实大于60元。
二、小于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和大于号不同,小于号(<)表示的是“小于”的意思。
具体而言,当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小时,就可以用小于号进行表示。
例如:3 < 5上述式子的意思是:“3小于5”。
同样地,小于号还可以与等于号联合使用,表示“小于等于”的意思。
例如:4 <= 4上述式子的意思是:“4小于或等于4”。
和大于号一样,小于号的使用也非常广泛。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小于号进行比较和判断。
例如,一道小学生常见的题目:如果小明有4只苹果,小红有6只苹果,那么小明比小红少几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4 < 6,也就是说,小明比小红少2个苹果。
三、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别和联系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别在于它们所表示的大小关系不同。
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值比后面的数值大,小于号则表示前面的数值比后面的数值小。
此外,它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互为反义词。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中,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是孩子们学习比较和排序的重要一步。
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及其含义。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
图形卡片(如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大小的图形)。
比较大小的游戏道具(如不同大小的球、水果模型等)。
白板和标记笔。
四、教学内容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引起孩子们对大小比较的兴趣。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形状,并解释其含义。
3. 比较数字大小使用数字卡片,教授孩子们如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4. 比较图形大小利用图形卡片,让孩子们练习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并使用符号表示。
5. 实际应用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和卡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大小差异。
互动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比较大小。
小组合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比较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怎样表示一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大或者小吗?”引入新课。
2. 介绍符号使用白板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解释其含义。
3. 数字比较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们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数字。
4. 图形比较使用图形卡片,让孩子们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5. 游戏实践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如“大小接龙”或“水果排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理解。
6. 日常应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如比较年龄、身高等。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数学中的大于号和小于号,认识数值大小的比较关系。
2.能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3.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2.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卡片。
3.数字卡片(1~10)。
三、教学过程1. 热身1.老师和幼儿用手指、脚趾等进行趣味数值大小比较,并引导幼儿讲述比较结果。
2. 认识小于号和大于号1.老师将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卡片分别拿出来,让幼儿观察并介绍。
2.然后老师用白板或黑板列出几个数字,并让幼儿用对应的卡片比较数值大小。
3.接着,老师让幼儿用手指、脚趾等进行比较,并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表示出来。
3. 活动环节1.环节一:数数比大小。
–老师向幼儿出示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数出该数字卡片的数量,并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进行比较。
2.环节二:观察比大小。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并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大小,同时使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表示出来。
3.环节三:小组比拼。
–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
然后老师向代表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要求代表用小于号和大于号卡片进行比较,看哪个组的代表先比出大小,比较正确。
4. 总结1.老师统一总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2.让幼儿再次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馈。
3.教师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大班数学活动,幼儿们充分认识到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及用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更喜欢在活动中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同时,幼儿们在小组比拼环节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比较能力。
当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幼儿操作不够规范,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能够: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2.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3.形成正确的数学比较思维。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明确大于和小于的概念;2.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大于和小于号;3.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充分了解大于和小于符号的意义;2.让学生自己掌握大于和小于符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1. 活动引导大班的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下一年级的数学内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要是学会了这个内容,以后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哦。
2. 活动设计步骤一:小游戏“数数比大小”。
1.学生分成三组,从0开始依次数数,然后依照各组成员所说的数字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比大小”的符号(不标注大小,小于号和大于号混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站的场地,正确填空。
步骤二:课堂互动“数数连连看”。
1.让学生们自由编排两组数,记下来并对比大小。
2.班级各组争取正确数出自己的答案。
每回答出一个正确结果,两组各得一分。
互动过程中请教师给予代表队员鼓励,并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
3.设计多个相同的玩法轮流学习,掌握大小符号的概念,直到教师确定学生对符号的记忆有一定的认识。
步骤三:总结课并感悟分享。
在本次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小游戏“数数比大小”,课堂互动“数数连连看”两个环节,已初步认识了大小符号的概念,并掌握了大小符号的用法。
在剩下的时间,让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板操作大小符号,让其他学生和这名代表一起操作,落实大小符号的正确性。
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举手分享自己使用大小符号的体验,让学生去体味其中的乐趣。
3.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针对大班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一定倾向;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3.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更多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教材内容应该更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背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和符号,并初步了解数学运算符号的含义。
而大于号和小于号作为常见的数学符号,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图形,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和意义;2.能够初步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3.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大小。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2.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大小。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做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导入工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导入:1.介绍食物大小的概念,通过对比,引导孩子们思考大小之间的差异;2.展示有趣的图片和卡通形象,在图片中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突出显示,引导孩子们自行发现。
第二步:呈现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呈现会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应用场景。
本次教学呈现的教育资源如下:1.数字和符号卡片;2.大于号和小于号对比图。
第三步:讲解含义和形状1.使用数字卡片,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及其含义;2.使用符号卡片,引导孩子们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和含义。
第四步:运用情境通过情境设计来巩固孩子们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理解。
例如:1.展示一组不同数字的糖果,引导孩子们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2.将一块巧克力折成两半,让孩子们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两个部分的大小差异。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教学完成后,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练习和巩固:1.电子游戏;2.数字填充练习单。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对符号的认识难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情境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符号的不同含义。
此外,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范例5篇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范例5篇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1[设计思路]幼儿起初对大于和小于不好理解,有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要让幼儿记住〉和〈的开口方向,通过唱歌和身体姿势来感知,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领会大于和小于,这样就容易多了。
[活动目标]1、认识大于〉和小于〈,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数字娃娃1-103、数字卡4、猴子头饰40个[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和〈1、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件)春天来了,蜜蜂和蝴蝶都飞来了,你们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不能)那么我们可以在它们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那边的数字大,那边的数字小,我们给这个符号起个名字叫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2、春天来了,不但蜜蜂和蝴蝶飞来了,你们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出来干什么了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着,(出示课件)你们数一数,有几条小鱼、几只小蝌蚪,并出示数字卡,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那么我们可以放上一个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
3、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熟记大于号和小于号(你们看一下,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什么数(大数)尖尖的屁股朝着什么数(小数),让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出示课件) 二、表演游戏:两个小朋友戴上数字娃娃的头饰,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
三、巩固练习:(出示课件)每人一张练习题,做完后进行订正。
四、游戏:击鼓传包。
鼓声停止后,包落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从包里拿出两张数字卡片,大数幼儿先说几大于几,然后小数幼儿再说几小于几。
五、游戏《小猴学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活动目标:
1.通过比比玩玩,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了解">"、"<"表示的意义,学习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活动过程:
1.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几位客人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先来认识认识它们?(想)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播放课件,瞧瞧,是谁来了?(小鸟,蝴蝶,蜜蜂)幼儿说出数量问:小鸟和蝴蝶谁多谁少?一样多看一看,蜜蜂和小鸟比,谁多谁少?那么4和3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这个数字之间放一个符号,让我们一看就知道那边数字大那边数字小,引出大于号,重点引导大于号的开口方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4大于3.
练习大于号,并试着用身体模仿大于号2.问:蝴蝶和蜜蜂比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