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性质和判定复习(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5.与家长共同探讨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请家长协助拍摄一些含有菱形元素的照片或视频,并简要说明菱形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便于老师批改和同学们互相学习。
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菱形形状的瓷砖、首饰、风筝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如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
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菱形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菱形的性质定理。”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菱形图案的设计,引出菱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菱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菱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验证菱形的性质定理。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菱形的对角线会互相垂直平分?”、“如何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面积和周长问题?”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性质定理。
3.知识巩固:
-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变式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加深对菱形性质定理的理解。
4.方法指导:
-教会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与菱形相关的综合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形成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数学菱形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数学菱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菱形教案篇二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学会菱形的判定方法;(3)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菱形的性质;(2)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菱形性质的证明;(2)菱形判定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几何模型;(3)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了解判定方法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矩形、正方形的性质;(2)提问:矩形、正方形有什么特殊的几何性质?(3)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2. 探究菱形的性质:(1)分发几何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菱形的性质;(3)师生共同总结菱形的性质。
3. 证明菱形性质:(1)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性质证明菱形性质;(2)分组讨论,分享证明方法;(3)教师点评,完善证明过程。
4. 学习菱形的判定方法:(1)介绍菱形判定方法;(2)让学生举例说明判定方法的应用;(3)师生共同总结判定方法。
5. 练习与拓展:(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拓展思考:菱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探索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菱形的性质;(2)学生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菱形的性质;(2)学生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第一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1.1 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定义,引入菱形的概念。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菱形是由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性质介绍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性质,得出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性质。
引导学生探索菱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得出均为直角的性质。
第二章:菱形的判定2.1 判定一个四边形为菱形的条件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强调四条边相等是判定的关键条件。
2.2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必定是菱形。
引导学生运用这个判定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章:菱形的面积3.1 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引入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2 应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对角线长度和角度的关系,以便准确计算面积。
第四章:菱形的对角线4.1 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得出对角线长度相等的性质。
通过几何证明,引导学生理解对角线长度相等的证明方法。
4.2 菱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得出均为直角的性质。
通过几何证明,引导学生理解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直角的证明方法。
第五章:菱形的对称性5.1 菱形的轴对称性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称性,得出菱形具有轴对称性的性质。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菱形有两组对称轴。
5.2 菱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称性,得出菱形具有中心对称性的性质。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菱形的中心对称性。
第六章:菱形的画法6.1 菱形的画法步骤介绍菱形的画法步骤,包括确定边长、画对角线、分割四边形等。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菱形的绘制。
6.2 应用菱形的画法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画法解决问题,如绘制特定的菱形图案。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教学设计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菱形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性质的教学方面,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此外,生活中菱形的广泛应用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一、教学目标: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掌握菱形的性质;2.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定理,以及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
二、温故知新: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三、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2—41、菱形的定义:叫做菱形。
菱形是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些这样的性质吗?(2)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A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③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④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归纳】: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又有其特殊的性质:特殊在“边”上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在“对角线”上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合作探究:请独立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已知:求证:证明: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已知:求证:证明:五、例题解析【例1】如图1-2,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案
课题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性质判定,并能用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能力。
2.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把矩形和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相互对比,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清楚,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辨正观点。
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了解和运用难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透影胶片角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二)讲解新课1.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2.菱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师1:菱形ABCD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师2: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师3:如果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a、b,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S=1/2ab1/2ab。
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教学过程例1已知:如图4-4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菱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菱形的性质;(2)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2)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菱形性质的推导;(2)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菱形模型、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菱形纸片、彩笔、剪刀、胶水。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菱形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特征;(2)提问:什么是菱形?请大家尝试画出一个菱形。
2. 探究菱形的性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菱形的性质;(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菱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 推导菱形性质(1)利用菱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导菱形的性质;(2)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菱形性质。
4. 学习菱形的判定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四条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5. 练习与应用(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强调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2. 收集生活中的菱形图案,下节课分享。
1. 对比正方形和菱形,分析它们的异同点;2.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判定菱形的方法吗?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之间互相讲解,交流解题思路。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2.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3. 针对问题,教师进行教学调整。
初中数学菱形判定教案
初中数学菱形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矩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类比矩形的判定方法,猜测菱形的判定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四边形是菱形?二、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从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以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让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的学习方法,分别以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为前提条件,猜想菱形的判定。
3. 通过活动,让学生验证、发现并推导出菱形的判定定理。
三、讲解菱形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 讲解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四、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
2. 让学生解决一些与菱形相关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性质。
教学资源:1. 矩形的判定方法。
2. 菱形的判定定理。
3. 菱形的性质。
教学建议:1. 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以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在讲解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应结合图形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在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授课时间月日总课时节一、学习目标1.熟记菱形的概念,理解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的性质;3.能证明菱形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二、评价任务①掌握菱形的定义;②探索并掌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③探索并证明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三、教学设计第一环节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时使用。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教学内容】问题1: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归纳结论:“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注意事项】学生在通过观察对比得到菱形定义的过程中,会提出菱形的许多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和对边平行等等,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积极的有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要强调菱形不仅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自身特点“一组邻边相等”,这样强化了菱形的定义,又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教学内容】1、想一想①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②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2、做一做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
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师生归纳结论:①菱形是周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菱形的性质教案
菱形的性质教案
课题:菱形的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能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运用菱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菱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菱形的特点,如四条边长度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等。
第二步:概念解释
教师向学生解释菱形的定义:一个几何图形,有四条相等的边,并且对角线相互垂直。
第三步:菱形的性质
1. 四条边相等:教师向学生解释四条边相等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例子进行验证。
2. 对角线相互垂直:教师讲解对角线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说明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原因。
3. 对角线相等:教师向学生解释对角线相等的原因,通过相应的例子进行验证。
4. 内角之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菱形内角之和为360°,
并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验证。
第四步:例题练习
教师提供若干个菱形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并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五步: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菱形的性质,并进行概念的梳理和归纳。
第六步:拓展练习
教师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
第七步:小结复习
教师对菱形的性质进行小结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菱形的图片、教学课件、例题练习题。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
(2)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3)菱形的对角相等。
(4)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 菱形的判定方法:(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理解菱形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1. 教学PPT或黑板。
2. 几何画图工具。
3. 相关几何图形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现菱形的性质。
3. 讲解与演示:利用PPT或黑板,展示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方,对边平行且相等等。
通过几何画图工具,演示菱形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4. 练习与巩固:给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设计图案、构造模型等方面应用菱形。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菱形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练习与巩固:评价学生在练习中应用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正确性。
3. 拓展与应用: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菱形性质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菱形性质和判定复习(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定义;2.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性质;3.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用菱形的对角线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
4 .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运用.教学重点:1..菱形的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菱形的性质推导及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难点:1..应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计算2,运用综合法解决菱形的相关题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活动一:教师教具演示,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出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由此得到菱形的概念。
活动二:剪一剪: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观察所剪的菱形纸片,思考下列问题:(1)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有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直角三角形?(3)它是轴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二、知识梳理1、归纳菱形的特殊性质:(1)边(2)角(3)对角线(4)对称性2、归纳菱形的判定方法:四边________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判定: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归纳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巩固练习一、填空与选择:1、已知菱形的一边长为4厘米,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
2、菱形ABCD中∠A=120°,周长为20,则较短对角线的长度为。
3、在四边形ABCD中,若已知AB∥CD,则再增加条件______, 即可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
若再补充条件______ ,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
4、菱形周长为40,一条对角线长为16,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优秀教案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索掌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
2.了解计算菱形面积的一个特殊公式(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通过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体验几何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1.探究问题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路和方法;2.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知识回顾矩形的定义及性质2.折纸实验引入课题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课本上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观察,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课前学生自己操作课堂老师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菱形的定义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强调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3.说说生活中的菱形,感受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鼓励尝试,探求新知1.除菱形的定义外,猜想并验证菱形的其它性质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实在没有思路的学生给指出交流探讨方向)①菱形的四边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谁是对称轴?③菱形的对角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是否平分一组对角?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测量、旋转、推理、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
2.小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①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从对称性来看)。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从边长看)。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三、引导落实、应用提高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 ,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第1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案
∵在Rt△ABC中,CH⊥AB于H,
∴∠1+∠AFH=90°,∠2+∠4=90°,
∵∠3=∠AFH,∠1=∠2,
∴∠3=∠4,
∴FC=CD,
∵DE⊥AB垂足为E,∠ACD=90°,∠1=∠2,
∴CD=DE,∴FC=DE,
∵CH⊥AB,DE⊥AB,
∴FC∥DE,
∴四边形CFED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根据菱形的判定,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已知,添加OA=OC或AD=BC或AD//BC或AB=BC等即可判定ABCD成为菱形.
3.【答案】见解析.
【解析】△ECF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连接AC,
∵∠B=60°,
∴AC=AB=CD,∠D=∠CAE=60°
又∵AE=FD,
∴△CDF≌△CEA(SAS),
A.4 B.24 C.8 D.24
2.如图,菱形ABCD中,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E,F分别为AB、BC中点,若AC=8,BD=6,则PE+PF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得∠BAD=60°,AO=3,即可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可得AB的长,从而求得结果.
A. D.8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3.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点E、F分别在边AB、AD上,且AE=DF.
(1)试猜想△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10,那么△EC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来;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课时)教案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认识菱形,理解菱形的基本概念.2.理解菱形的性质,并能对菱形的性质进行证明.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展示目标环节1 自学学案、提出问题,教师引导【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它有2条对称轴,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2,∠A=60°,则BD 的长为____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结合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分析】∵菱形ABCD的周长为12,∴菱形ABCD的边长为12÷4=3.∵∠A=60°,AD=AB,∴△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BD=3.【答案】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是菱形特有的性质,该性质经常用来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例2】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AC=8,BD=6,求菱形的周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菱形的性质,要求周长,需要得到什么量?结合菱形对角线的性质,能得到△AOD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解答】∵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OC=4,BO=OD=3,AC⊥BD,AD=DC=BC=AB,∴∠AOD=90°,∴AD=AO2+DO2=42+32=5,∴菱形ABCD的周长为5×4=2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常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AB∥DC B.AC=BDC.AC⊥BD D.OA=OC2.如图,在菱形ABCD中,AC=12,BD=16,则菱形的边长为10.3.已知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均为2 cm,则菱形的面积为23cm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CB的顶点O在原点,点C的坐标为(4,0),点B的纵坐标是-1,则顶点A坐标是________.【互动探索】观察发现OC为一条对角线,连结AB能得另一条对角线.要确定点A的坐标,需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分析】连结AB交OC于点D.∵四边形OACB是菱形,∴AB⊥OC,OD=CD,AD=BD.∵点C的坐标是(4,0),点B的纵坐标是-1,∴OC=4,BD=AD=1,∴OD=CD=2,∴点A的坐标为(2,1).【答案】(2,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在平面坐标系问题中,如果其中一条对角线在坐标轴上,作出另一条对角线,那么它与坐标轴垂直,这为我们求点的坐标提供了重要条件.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探索证明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教学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条件和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学习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P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两条邻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对学)【例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AC⊥BD,AC与BD互相平分B.AB=BC=CD=DAC.AB=BC,AD=CD,AC⊥BDD.AB=CD,AD=BC,AC⊥BD【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迄今学过的菱形判定方法有哪些?【分析】选项分析A ∵AC与BD互相平分,∴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正确B∵AB=BC=CD=DA,∴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正确C AB=BC,AD=CD,AC⊥BD,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错误D∵AB=CD,AD=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正确【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可以从边、对角线、对角等多角度进行判断.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ABCD中,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是菱形的是( D )A .AB =BCB .AC ⊥BD C .BD 平分∠ABC D .AC =BD2.如图,在□ABCD 中,AC ⊥BD ,E 为AB 中点,若OE =3,则□ABCD 的周长是24.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 ⊥AB ,DF ⊥BC ,垂足分别是E 、F ,并且DE =DF .求证:(1)△ADE ≌△CDF ;(2)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证明:(1)∵DE ⊥AB ,DF ⊥BC ,∴∠AED =∠CFD =90°.∵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C .∵在△AED 和△CFD 中,⎩⎪⎨⎪⎧ ∠AED =∠CFD ,∠A =∠C ,DE =DF ,∴△AED ≌△CFD (AAS).(2)∵△AED ≌△CFD ,∴AD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F 垂直平分AD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求证:四边形AEDF 是菱形.【互动探索】要证明四边形AEDF 是菱形,结合已知条件“EF 垂直平分AD 交AB 于点E ”,因此需先证明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证得结论.【证明】∵AD 平分∠BAC ,∴∠BAD =∠CAD .又∵EF ⊥AD ,∴∠AOE =∠AOF =90°.∵在△AEO 和△AFO 中,⎩⎪⎨⎪⎧ ∠EAO =∠FAO ,AO =AO ,∠AOE =∠AOF ,∴△AEO ≌△AFO (ASA),∴EO =FO .∵EF 垂直平分AD ,∴EF 、AD 相互平分,∴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AD ,∴平行四边形AEDF 为菱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几何题中,如果垂直平分线段恰为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应考虑先证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得菱形.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3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掌握菱形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菱形面积计算的特殊方法——对角线计算法.【教学难点】理解菱形面积计算的特殊方法的推导.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P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120°,AB=6.(1)AD=6,DC=6,BC=6.(2)对角线AC与BD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平分.(3)AC=63,S菱形ABCD=18 3.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 cm 和12 cm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 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分析】菱形的面积为12×12×5=30(cm 2). 【答案】3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面积的常用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S 菱形=底×高;(方法二)S 菱形=12×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40 cm ,它的一条对角线BD 长10 cm ,则∠ABC =120°,AC =103cm.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C =4 cm ,BD =8 cm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16cm 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O 为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且在△AOB 中,OA =12,OB =5,求菱形ABCD 两对边的距离h .【互动探索】求菱形ABCD 两对边的距离实际上是求菱形的高,已知菱形对角线的相关长,怎样建立等式解决问题?【解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AC ⊥BD .在Rt △AOB 中,OA =12,OB =5,由勾股定理,得AB =13.∴S △AOB =12OA ·OB =12×12×5=30,∴S 菱形ABCD =4S △AOB =4×30=120.又∵菱形两组对边的距离相等,∴S菱形ABCD =AB ·h =13h ,∴13h =120,解得h =12013.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菱形的面积计算有如下方法:(1)一边长与两对边之间的距离(即菱形的高)的积;(2)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一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的4倍);(3)两条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S 菱形=底×高=12×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回顾: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断学习过程:教师活动:教师教具演示,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出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由此得到菱形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剪一剪: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1、观察所剪的菱形纸片,思考下列问题:(1)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有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直角三角形?(3)它是轴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归纳菱形的特殊性质:(1)边(2)对角线(3)对称性一.探究一、1、自主自习:菱形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 。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边_________________ 。
菱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 。
菱形是_____________ 对称图形。
菱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 或菱形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四边________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判定: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 的四边形是菱形。
2、合作探究: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 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 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由此(2)推出:S菱形=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二、知识讲解考点1.菱形的性质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①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② 角的性质:邻角互补,对角相等.③ 对角线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④ 对称性: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点评:其实只要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面积就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菱形的判定判定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易错点1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它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由于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C=,则点B 的坐标为()A、(,1)B、(1,)C、(+1,1)D、(1,+1)【答案】故选C.【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作CD⊥x轴,先求C点坐标,然后求得点B的坐标.解答:解:作CD⊥x轴于点D,∵四边形OABC是菱形,OC=,∴OA=OC=,又∵∠AOC=45°∴△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CD=OCsin45°=1,则点C的坐标为(1,1),又∵BC=OA=,∴B的横坐标为OD+BC=1+,B的纵坐标为CD=1,则点B的坐标为(+1,1).【例题2】【题干】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接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接BE,CE.(1)求证:△ABE≌△ACE;(2)当AE与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是菱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AB=AC,点D为BC的中点,∴∠BAE=∠CAE,∵AE=AE∴△ABE≌△ACE(SAS).(2)解:当AE=2AD(或AD=DE或DE=AE)时,四边形ABEC是菱形理由如下:∵AE=2AD,∴AD=DE,又∵点D为BC中点,∴BD=CD,∴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AB=AC,∴四边形ABEC为菱形.【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三线合一,结合SAS可得△ABE≌△ACE.四边形ABEC相邻两边AB=AC,只需要证明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当AE=2AD(或AD=DE或DE=AE)时,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题3】如图,在由12个边长都为1且有一个锐角为60°的小菱形组成的网格中,点P 是其中的一个顶点,以点P为直角顶点作格点直角三角形(即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角形),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答案】:解:如图所示,∵PD=1,每个菱形有一个角是60°,∴PC=∵∠APB=90°∴斜边CD=2,CB==,DA==,AB=4.【解析】根据已知求得PD,P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斜边的长.四、课堂运用【基础】1、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菱形的边长为()A、5B、10C、6D、8【答案】解:设AC与BD相交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知:AC⊥BD,OA=AC=3,OB=BD=4在Rt△OAB中,AB===5所以菱形的边长为5.故选A.【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知每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可将菱形的边长求出.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CD,AD⊥BD,E为AB中点,求证:四边形BCDE是菱形.【答案】∵AD⊥BD,∴△ABD是Rt△∵E是AB的中点,∴BE=12AB,DE=12AB(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BE=DE,∴∠EDB=∠EBD,∵CB=CD,∴∠CDB=∠CBD,∵AB∥CD,∴∠EBD=∠CDB,∴∠EDB=∠EBD=∠CDB=∠CBD,∵BD=BD,∴△EBD≌△CBD(S A S ),∴BE=BC,∴CB=CD=BE=DE,∴菱形BCDE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已知A (0,4),B (﹣3,0).(1)求点D 的坐标;(2)求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答案】(1)∵A (0,4),B (﹣3,0),∴OB =3,OA =4,∴AB =5.在菱形ABCD 中,AD =AB =5,∴OD =1,∴D (0,﹣1).(2)∵BC ∥AD ,BC =AB =5,∴C (﹣3,﹣5). 设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x k .把(﹣3,﹣5)代入解析式得:k =15,∴y =x15. 【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反比例函数图像得【巩固】:1、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连接DE、BF、BD.(1)求证:△ADE≌△CBF.(2)若AD⊥BD,则四边形BFDE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AD=BC,∵E、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CF.在△AED和△CFB中,∴△AED≌△CFB(SAS);(2)解:若AD⊥BD,则四边形BFDE是菱形.证明:∵AD⊥BD,∴△ABD是直角三角形,且∠ADB=90°.∵E是AB的中点,∴DE=AB=BE.由题意可知EB∥DF且EB=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FDE是菱形.【解析】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不难得出,AD=BC,∠A=∠C,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那么AE=CF,这样就具备了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SAS,由此可得出△AED≌△CFB.(2)直角三角形ADB中,DE是斜边上的中线,因此DE=BE,又由DE=BF,FD∥BE那么可得出四边形BFDE是个菱形.2. 、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AE平分∠BAD,交BC于E,∠CAE=15°,那么∠AOB=.【答案】:解:∵∠CAE=15°和AE平分∠BAD∴∠BAO=45°+15°=60°,又∵AO=BO,∴△ABO为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为60°.【解析】根据∠CAE=15°和AE平分∠BAD,即可求得∠BAO=60°,再根据OA=OB即可判定△ABO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AOB,即可解题.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AD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连接DE.(1)求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2)若∠ABC=60°,CE=2BE,试判断△C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如图,∵AE平分∠BAD,∴∠1=∠2,∵AB=AD,AE=AE,∴△BAE≌△DAE,∴BE=DE,∵AD∥BC,∴∠2=∠3=∠1,∴AB=BE,∴AB=BE=DE=AD,∴四边形ABED是菱形.(2)解:△CDE是直角三角形.如图,过点D作DF∥AE交BC于点F,则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DF=AE,AD=EF=BE,∵CE=2BE,∴BE=EF=FC,∴DE=EF,又∵∠ABC=60°,AB∥DE,∴∠DEF=60°,∴△DEF是等边三角形,∴DF=EF=FC,∴△CDE是直角三角形.【拔高】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点E为垂足,连接DF,则∠CDF为()解答:解:如图,连接BF,在△BCF和△DCF中,∵CD=CB,∠DCF=∠BCF,CF=CF∴△BCF≌△DCF∴∠CBF=∠CDF∵FE垂直平分AB,∠BAF=×80°=40°∴∠ABF=∠BAF=40°∵∠ABC=180°﹣80°=100°,∠CBF=100°﹣40°=60°∴∠CDF=60°.【解析】:连接BF,利用SAS判定△BCF≌△DCF,从而得到∠CBF=∠CDF,根据已知可注得∠CBF的度数,则∠CDF也就求得了.3、以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为斜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E、F、G、H,顺次连接这四个点,得四边形EFGH.(1)如图1,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我们发现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如图2,当四边形ABCD 为矩形时,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不要求证明);(2)如图3,当四边形ABCD 为一般平行四边形时,设∠ADC=α(0°<α<90°), ①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HAE;②求证:HE =HG ;③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答: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正方形.(2)解:①∠HAE=90°+a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D,∴∠BAD=180°-∠ADC=180°-a ,∵△HAD 和△E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AD=∠EAB=45°,∴∠HAE=360°-∠HAD-∠EAB-∠BAD=360°-45°-45°-(180°-a )=90°+a , 答: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HAE 是90°+a .②证明:∵△AEB 和△D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22AB ,DG =22CD ,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AE=DG,∵△HAD和△G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DA=∠CDG=45°,∴∠HDG=∠HDA+∠ADC+∠CDG=90°+a=∠HAE,∵△H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A=HD,∴△HAE≌△HDC,∴HE=HG.③答: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理由是:由②同理可得:GH=GF,FG=FE,∵HE=HG,∴GH=GF=EF=HE,∴四边形EFGH是菱形,∵△HAE≌△HDG,∴∠DHG=∠AHE,∵∠AHD=∠AHG+∠DHG=90°,∴∠EHG=∠AHG+∠AHE=90°,∴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解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角都是直角,且边都相等即可判断答案;(2)①∠HAE=90°+a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AD=180°-a ,根据△HAD 和△E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HAD=∠EAB=45°,求出∠HAE 即可;②根据△AEB 和△D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E =22AB ,DG =22CD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 =CD ,求出∠HDG=90°+a =∠HAE,证△HAE≌△HDC,即可得出HE =HG ; ③由②同理可得:GH =GF ,FG =FE ,推出GH =GF =EF =HE ,得出菱形EFGH ,证△HAE≌△HDG,求出∠AHD=90°,∠EHG=90°,即可推出结论.课程小结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课后作业【基础】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等于()A、20B、15C、10D、5【答案】解:∵AB=BC,∠B+∠BCD=180°,∠BCD=120°∴∠B=60°∴△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5故选D.【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已知可得△ABC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C=AB.2. 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答案】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来判断即可.解: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只有D能判定为是菱形,故选D.【解析】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来判断即可.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一点,PE⊥AB,PF⊥AD,垂足分别为E、F,且PE=PF,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答案】解:是菱形.理由如下:∵PE⊥AB,PF⊥AD,且PE=PF,∴AC是∠DAB的角平分线,∴∠DAC=∠CA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DCA=∠CAB,∴∠DAC=∠DCA,∴DA=DC,∴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1、四边形的四边长顺次为a、b、c、d,且a2+b2+c2+d2=ab+bc+cd+ad,则此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答案】故选C.【解析】本题可通过整理配方式子a2+b2+c2+d2=ab+bc+cd+ad得到(a﹣b)2+(b﹣c)2+(c﹣d)2+(a﹣d)2=0,从而得出a=b=c=d,∴四边形一定是菱形.解:整理配方式子a2+b2+c2+d2=ab+bc+cd+ad,2(a2+b2+c2+d2)=2(ab+bc+cd+ad),)∴(a﹣b)2+(b﹣c)2+(c﹣d)2+(a﹣d)2=0,由非负数的性质可知:(a﹣b)=0,(b﹣c)=0,(c﹣d)=0,(a﹣d)=0,∴a=b=c=d,∴四边形一定是菱形,1、如图,已知点D在△ABC的BC边上,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1)求证:AE=DF;(2)若AD平分∠BAC,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证明:(1)∵DE∥AC,∠ADE=∠DAF,同理∠DAE=∠FDA,∵AD=DA,∴△ADE≌△DAF,∴AE=DF;(2)若AD平分∠BAC,四边形AEDF是菱形,∵DE∥AC,DF∥AB,∴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DAF=∠FDA.∴AF=DF.∴平行四边形AEDF为菱形【解析】1)利用AAS推出△ADE≌△DA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AE=DF;(2)先根据已知中的两组平行线,可证四边形DEFA是▱,再利用AD是角平分线,结合AE∥DF,易证∠DAF=∠FDA,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AF=DF,从而可证▱AEDF实菱形.2、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得到△EFA.(1)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2)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BEC=15°,求AC的长.【答案】解:(1)连接BF,由题意知△ABC≌△EFA,BA∥EF,且BA=EF∴四边形ABFE为平行四边形,∴S平行四边形ABFE=2S△EAF∴△ABC扫过图形的面积为S△ABC+S平行四边形ABFE=3+6=9;(2)由(1)知四边形ABFE为平行四边形,且AB=AE,∴四边形ABFE为菱形,∴AF与BE互相垂直且平分.(3)过点B作BD⊥CA于点D,∵AB=AE,∴∠AEB=∠ABE=15°.∴∠BAD=30°BD=AB=AC.∴BD•AC=3,AC•AC=3.∴AC2=12.∴AC=2.(1)根据题意:易得△ABC≌△EFA,BA∥EF,且BA=EF,进而得出S平行四边形ABFE=2S△EAF,故可求出△ABC扫过图形的面积为S△ABC+S平行四边形ABFE;(2)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BFE为菱形,故AF与BE互相垂直且平分;(3)根据题意易得:所以∠AEB=∠ABE=15°,BD•AC=3,AC•AC=3,进而可得AC的长度.3、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BC=2AD,E是BC的中点,连接AE.AC.(1)点F是DC上一点,连接EF,交AC于点O(如图1),求证:△AOE∽△COF;(2)若点F 是DC 的中点,连接BD ,交AE 与点G (如图2),求证:四边形EFDG 是菱形.【答案】(1)证明:∵点E 是BC 的中点,BC =2AD ,∴EC=BE =21BC =AD , 又∵AD∥DC,∴四边形AECD 为平行四边形,∴AE∥DC,∴∠AEO=∠CFO,∠EAO=∠FCO,∴△AOE∽△COF;(2)证明:连接DE ,∵DE 平行且等于BE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E=90°,∴□ABED 是矩形,∴GE=GA =GB =GD =21BD =21AE , ∴E.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EF.GE 是△CBD 的两条中线, ∴EF=21BD =GD ,GE =21CD =DF , 又GE =GD ,∴EF=GD =GE =DF ,∴四边形EFDG 是菱形.【解析】(1)由点E 是BC 的中点,BC =2AD ,可证得四边形AECD 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得△AOE∽△COF;(2)连接DE ,易得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又由∠ABE=90°,可证得四边形ABED 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易证得EF =GD =GE =DF ,则可得四边形EFDG 是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