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执业药师药综讲义景晴基础班 (11)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预计分值:5~8分 ]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由于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题目引领患者,男,59岁,高血压病史5年,因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就诊,MRI检查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防治脑血管痉挛,早期宜选用的药物是()A.尼莫地平B.硝苯地平C.氨氯地平D.缬沙坦E.氢氯噻嗪『正确答案』A下列药物中,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风险的药物是()A.口服避孕药B.叶酸C阿司匹林D.银杏叶片E.非洛地平『正确答案』A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管不太通畅》抗血小板——阿司匹林(75~150mg/d)、氯吡格雷》降纤——巴曲酶、降纤酶》赶紧做检查——寻找病灶(病变血管)(二)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脑血管堵死24h内:——溶栓(阿替普酶,3h内)——对症(降颅压,甘露醇+呋塞米)24h后:——防再梗:抗板(300mg)、抗凝、降纤——康复治疗:中药治疗、神经保护剂Fast—“快”总结:阿司匹林用法用量TIA——小剂量阿司匹林,建议服用剂量75~150mg/d;脑梗死——急性期,不溶栓的话,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推荐剂量150~300mg/d;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
认知症的四种类型
认知症的四种类型认知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的不同,认知症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症、前额颞叶痴呆和混合性认知症四种类型。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认知症类型,约占所有认知症患者的60%至80%。
该病主要由脑内神经元的异常变化引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定向力下降等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斑块,这些异常变化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功能丧失。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遗传因素、老龄化、炎症反应等有关。
血管性认知症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认知症类型,占所有认知症患者的10%至20%。
脑血管病变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原因导致,这些病变会影响脑部的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
前额颞叶痴呆是一种以前额颞叶受损为主要病变的认知症类型,占所有认知症患者的2%至10%。
前额颞叶痴呆的主要症状是行为和人格改变,例如冲动、冷漠、情绪不稳定等。
与其他类型的认知症相比,前额颞叶痴呆的记忆力减退相对较轻,但语言障碍和执行功能障碍较为明显。
前额颞叶痴呆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脑外伤、脑炎等。
混合性认知症是指同时存在两种或更多类型的认知症特征的病例,占所有认知症患者的10%至30%。
混合性认知症的病因复杂,可能是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这种类型的认知症表现多样,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严重程度和表现方式因个体而异。
对于不同类型的认知症,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也各有差异。
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
对于血管性认知症,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预防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神经内科知识点
1、一般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休克症状。
2、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分泌;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30ml;每日生成量400~500ml3、穿刺操作:左侧卧位,屈颈抱膝,尽量使脊柱前屈,有利于拉开椎间隙。
背部与检查床垂直,脊柱与床平行。
4、腰椎穿刺适应症:①需要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发生改变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可以有颅内压异常等的诊断。
②评价脑炎、脑膜炎及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治疗的反应。
③鞘内用药或注射造影剂。
④极少数用于降低颅内压.腰椎穿刺禁忌症: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使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窝占位病变或出现脑疝迹象者。
②腰穿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或脊柱有感染.③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者。
④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急性期,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⑤病情危重者。
腰穿并发症:①最常见的事腰穿后头痛;②脑疝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5、脑脊液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一般为80~180mmH2O,大于200为增高,低于70为降低。
6、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可用三管试验法鉴别出血。
7、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呈毛玻璃样微混;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
8、正常人腰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15~45mg/dl)。
脑脊液糖含量约为2。
5~4.4mmol/L(50~75mg/dl),为血糖的50%~70%.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700~750mg/dl);结核性脑膜炎使氯化物降低最明显9、脑电图在临床上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帮助癫痫的诊断,但缺乏癫痫样放电不能排除癫痫10、当大脑转移瘤在CT扫描尚未显示时,脑电图可能显示局灶性异常。
11、核磁的优点:①分辨度高,能清晰显示直径为1mm的病灶;②由于对组织含水量敏感,能显示早期缺血和水肿;③无骨组织伪迹,适宜于颅底、后颅凹、椎管和枕骨大孔附近病变的诊断;④弥散加权MRI可在缺血早期发现病变。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核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适用专业: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和()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1、感觉检查最应注意的是()A、障碍的程度B、有无感觉异常C、障碍的部位D、有无疼痛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A、视神经B、视交叉外侧C、视交叉D、视束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A.意识不清B.头痛C.肢体瘫痪D.脑膜刺激征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A、持续无力B、早期出现肌萎缩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D、波动性肌无力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B.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C.大脑半球D.小脑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A、肌肉萎缩B、书写痉挛C、运动减少D、病理征阳性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A、膝状神经节平面B、镫骨肌支平面C、茎乳孔以下D、鼓索平面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分离性感觉障碍C、直立性低血压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A、1分钟B、3小时C、12小时D、24小时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A、右侧周围性面瘫B、右侧中枢性面瘫C、左侧周围性面瘫D、左侧中枢性面瘫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A、C2-3B、T10-12C、L2-4D、L5-S112、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是()A、DSAB、MRIC、CTD、CTA13、男性,26岁。
神经系统疾病(总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 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与脊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有数百种,按病变部位分:①脑疾病:如脑血管病、 脑炎、癫痫;②脊髓疾病:如急性脊髓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③周围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④神经肌 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⑤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周期性 瘫痪。按受累范围分:①局限性病变:指神经系统某一部分组织结 构受损,如内囊出血;②弥散性或多发性病变:如多发性硬化;③ 系统性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的锥体束损害和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等。
这些基础学科的新理论及医学仪器的发明也为神经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例如,由英国科学家、1979年诺贝尔 医学奖得主Housfield设计,于1972年应用于临床的电子计算机X 线体层扫描(CT)仪,使颅脑疾病的诊断面目一新;获得2000年诺 贝尔医学奖的瑞典科学家Carlsson因发现多巴胺的信号转导功能 及大脑特定部位多巴胺缺乏可引起帕金森病,而促进了有效治疗 药物左旋多巴的开发。
第二大类的各项检查都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有些是有侵袭性的, 如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肌肉和神经的 活组织检查;
第三大类是基因诊断技术,如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 mRNA检测、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 序等。
【诊断思路】
所有先从完整详尽的病史和细致准确的神经系统检查开始,再经 过周密的思索和合理的分析得出临床结论,辅助检查只能为临床 诊断提供依据或佐证。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Lauterbur在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取得 重大突破,直接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价值的 磁共振成像的出现,并成为医学界最重要的诊断工具。而神经外 科学早已从神经病学中分离出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儿童神经 病学、围生期神经病学、新生儿神经病学和老年神经病学也已经 发展或正在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
精神病学(8.5)--神经症
第十章 神经症与癔症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
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
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 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
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神经病学 期末重点
神经病学期末重点第一章绪论1、期末重点:(重点正文内容)神经病学包括两部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
讲述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是神经病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期末重点:(重点正文内容)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一、意识障碍1.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意识的解剖学基础:大脑皮层及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完整性是维持意识或觉醒状态的基础。
【临床分类】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1)嗜睡:持续睡眠状态,可唤醒,醒后基本上能正常交谈,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睡眠状态。
(2)昏睡:较深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醒后对问话作简单模糊的回答,旋即入睡。
(3)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
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及痛苦表情,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2)中度昏迷:对重的疼痛刺激稍有反应,很少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减弱,生命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疼痛无反应,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异常。
2.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1)意识模糊:轻度意识障碍伴定向力障碍,有错觉。
(2)谵妄状态:较意识模糊严重,有丰富的错觉、幻觉,躁动不安,定向力障碍,与外界不能正常接触。
急性谵妄状态常见于高热或中毒,慢性谵妄状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3.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包括:(1)去皮层综合征(dedcorticated syndrome):能无意识睁眼闭眼、咀嚼、吞咽,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刺激无反应,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去皮层强直),尿失禁,可有病理征,保持觉醒-睡眠周期。
为大脑皮层广泛损害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正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外伤和严重脑卒中等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周围神经病变-sx(免费)(1)
手指伸展不全
小腿萎缩弓形足
双手萎缩畸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发生率 > 50% 表现 常见: 远端感觉性神经病 感觉运动神经病 少见 : 急性痛性运动神经病 躯干神经病(胸段多发性根性神经病) 脑神经病(Ⅲ、Ⅵ) 自主神经病
电生理 脱髓鞘 NCV减慢 远端潜伏期中度延长 CSF 蛋白细胞分离 神经活检 轴突变性 髓鞘脱失 无炎症反应
其他 皮肤 脏器肿大 内分泌功能障碍 M蛋白
水 肿
诊断标准 多发性神经病 M蛋白(80%阳性) 其他任一项
POEMS综合征
男:女 = 2:1 常伴有骨髓瘤(硬化性 > 溶骨性) 发病年龄 青壮年起病 缓慢进展 病程 3~12年 死因 心衰 胸膜渗出 腹水
多发性神经病 27~80岁(45岁),男性居多 起病 远端,对称,感觉运动/感觉型 50% 致残 感觉障碍 振动觉 触觉 疼痛少见 腱反射 减弱 消失 脑神经 正常 可视乳头水肿(40%) 自主神经 多汗 病程 1~2年
酒精性神经病 每日3升啤酒 300ml 烈性酒 连续3年 表现(亚急性感觉运动性) 足部(手部)麻木、刺痛、烧灼感 肌萎缩、无力、腱反射减弱、阳痿 可并存Wernicke脑病等 电生理检查 轴突变性
营养障碍性神经病 B族维生素
轴突变性 轴突末梢开始,随后累及髓鞘 原因 感染、代谢、中毒、营养
轴突变性
2.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级
神经内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
神经内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在神经内科领域,存在着许多常见的病例,这些病例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特征、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直、震颤等症状。
它的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多巴胺激动剂、抗胆碱药物等。
此外,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病人通常会出现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症状。
对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如脑CT、脑MRI等可用于诊断脑卒中及确定其类型和范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等介入治疗,旨在恢复脑灌注。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一般需要手术干预或保守治疗,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三、癫痫癫痫是一种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脑部疾病。
癫痫发作是由脑部神经元突发异常放电引起的。
癫痫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脑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有关。
癫痫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发作时病人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检查是癫痫的重要诊断手段。
对于大部分癫痫病例,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对于难治性癫痫病例,考虑手术治疗或植入神经刺激装置。
神经病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吉林大学
神经病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章测试1.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答案:感觉障碍;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反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2.神经系统疾病有几大类常见症状?答案:刺激症状;缺失症状;休克症状;释放症状第二章测试1.额叶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答案:外侧裂上方、中央沟前方2.运用功能的皮质代表区位于?答案:左侧缘上回3.锥体交叉位于哪里?答案:延髓4.临床表现为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伴对侧偏瘫,应为?答案:Weber综合征5.Wallenberg Syndrome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亦称延髓外侧综合征。
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常由小脑前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所致。
答案:错6.小脑病变常引起下面哪个症状?答案:共济失调7.动眼神经损伤,瞳孔对光反射:答案:健侧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存在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答案:卡马西平9.女患,34岁,既往无特殊病史。
1周前出现左耳后疼痛,为发作性刺痛,轻触耳后皮肤即引起疼痛,伴轻度耳鸣。
1天前晨起时出现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眼睑闭合不全,伴左眼流泪,言语含糊不清,进食后左侧口腔有食物残留。
请问,该患者面部瘫痪最可能是?答案:左侧周围性面瘫10.椭圆囊管理的是什么方向的什么运动?答案:水平方向直线运动第三章测试1.昏迷是指患者无任何意识活动,无自发睁眼动作,缺乏觉醒-睡眠周期。
答案:对2.患者能够言语,有正常的听力,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语言的意义。
不能正确回答问题,不能完成有关指令,为运动性失语。
答案:错3.下列不属于根据意识清晰程度分出的意识障碍类型?答案:失神状态4.除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外,目前最常用的只能检测量表是?答案:MoCA5.患者为右利手,意识清,能理解他人讲话内容,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病变位于右侧额下回后部。
答案:错6.Wernicke失语症患者言语表达流畅,但讲话内容杂乱无章,难以令人理解。
第一讲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促使其主动求医。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
规定。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 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 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
1、弄清每一位神经症患者的人格是重要的,这对 治疗和推断预后都有必要。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不是非 此即彼的问题,可多轴诊断。 2、很多神经症病人有人格障碍(40%),神经症病 人比其他器质性疾病病人更容易出现人格障碍。 3、在不同的时期,同一病人完全可能处于不同的状 态(神经症状态和精神病状态)。
4、典型的神经症持续多年后出规的精神病状态照 例是不典型的。反之,如果病人表现为典型的精神 分裂症,既往的临床相照例不是典型的神经症,病 人过去的障碍与其说是持久而烦恼的心理冲突,不 如说主要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尤其是人际 关系上的异常行为。 5、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几 乎都有人格障碍。
精神易兴奋时,思想倾向于兜圈子和重复,杂乱 无意义而使病人烦恼;躁狂症病人的思想内容具 有新奇性甚至创造性。
精神易兴奋时,病人感到杂乱思维不可控制;躁 狂病人的心情愉快,不存在控制问题。
(2)精神易兴奋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精神易兴奋与易激惹是不同的概念; 精神易兴奋与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一件事(“脑子乱” 精神易兴奋地另一种表现是感觉过敏(属于心理障碍)。 (3)精神易兴奋与精神易疲劳的关系 某些神经衰弱病人在起病初期只有精神易兴奋而精神 易疲劳却不明显。大多数病人一开始起病就有精神易 疲劳。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精神疾病是指以心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这类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和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而且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虽然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就是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认知或思维能力的受损,导致了知识获取、记忆、理解、判断、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研究,认知障碍的发生与神经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一些神经递质在认知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
与认知相关的情感和行为调节系统也与精神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较严重的认知障碍与脑内的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
二、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在神经生物学中,神经递质是指通过神经突触将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被认为是控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最基本的物质。
在精神疾病中,各种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都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抑郁症患者中,血清中的5-羟色胺水平明显下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多巴胺水平升高。
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异常变化,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其与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精神疾病。
三、结构异常除了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之外,神经系统中的结构问题也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研究表明,脑组织中的一些区域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较其他人群来说结构发生了变化。
另外,是否出现精神疾病的风险还可能与大脑神经元连接的方式有关,风险随着连接强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四、新的治疗方式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常见方法一般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电击疗法等。
然而,随着对神经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也正在被发展出来。
例如,一种叫做深部脑刺激的手术技术已经被用来治疗抑郁症、强迫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在患者脑内埋入微电极,并将微电极连接到被称为激发器的小型电子装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连休克症状
(一)额叶
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
身体各部在此各有一定的代表区,头部在下最接近外侧裂,足最高,位于矢状旁。
该区病变引起对侧面部及肢体瘫痪。
(2)Broca区位于额下回的后部,病变引起运动性失语。
(3)眼球凝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刺激性病变凝视病灶对侧,破坏性病变凝视病灶侧。
(4)额前区该区广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冲动行为有关二)顶叶
受损后以感觉症状为主。
(1)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
其分布范围与中央前回相似,头部在下而足在顶端。
(2)左侧顶叶损害:左侧角回皮质损害引起失读,左侧缘上回损害引起两侧运用不能。
有时左侧角回损害尚可引起Gerstmann综合征,症状为计算不能,识别手指不能,左右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有时伴失读。
(3)右侧顶叶损害:右侧顶叶角回附近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能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称偏侧忽视。
(三)颞叶
一侧颞叶损害症状较轻,尤其是右侧时。
(l)精神行为障碍:可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症、似不相识感、情感异常和内脏症状。
双侧颞叶损害可引起严重的记忆障碍。
(2)癫痫症状:颞叶前部病变影响内侧面的嗅觉和味觉中枢即钩回时,可出现钩回发作,病人可有幻嗅和幻味,气味难闻。
做舔舌和咀嚼动作。
(4)失语:左侧颞叶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和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
(5)听力障碍:一侧颞横回处的听觉中枢受损时常无听觉障碍或为双耳听力轻度下降,双侧受损则听力障碍严重,偶可出现幻听。
四)枕叶
为视觉中枢距状裂之所在,损害后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1)视野缺损:单侧病变产生对测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
双侧病变产生全盲或水平型上半或下半盲。
皮层盲不影响黄斑区视觉,称黄斑回避,且对光反射不消失、如双侧视觉中枢完全损害,则黄斑回避现象消失。
表浅的局灶性病变可产生色觉偏盲,一般为红一绿色,物体形状仍可感知。
(2)视觉性发作: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彩等),可继以癫痫大发作。
(3)其它视觉症状:视中枢周围视觉联络区的刺激性病灶可引起成形的幻视发作。
五)内囊
为白质中最主要的结构,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分为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联处,含皮质延髓束)、后肢(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前部有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的纤维靠前,支配下肢的纤维靠后。
后部有丘脑辐射至中央后回。
最后部有视辐射、听辐射等)
完全性内囊损害出现损害时极易引起对侧完全性偏瘫,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多见。
内囊区出血常引起“三偏”综合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一侧内囊前肢发生病变可出现对侧肢体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是因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双侧病变亦可出现情绪障碍,如强哭强笑,见于假性球麻痹能力。
一侧内囊膝部病变时出现病灶对侧面神经及舌下神经中枢性瘫痪。
双侧的病变则出现运动神经双侧性瘫痪,出现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强哭强笑、双侧软腭
大锥体细胞及下行锥体束。
常导致单瘫、偏瘫、截瘫和四肢瘫,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无失神经电位。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又称弛缓性瘫痪,周围性瘫痪。
病变位于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机器发出的神经纤维。
患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早期
肿瘤和脑血管病。
(2)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为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常见于特发性面神经炎等疾病,
动神经元损害所致。
常见于基底动脉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肉毒中毒,以及延髓空洞症,颅底肿瘤等
(2)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觉以及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和震颤,常有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和强哭、强笑等,为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
常见于脑血管病,炎症,脱髓鞘疾病等。
意识障碍
嗜睡状态: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唤醒后对外界反应基本正常。
昏睡状态:处较深睡眠,可被唤醒,但对外界反应不正常。
刺激消失后迅速转入睡眠状态。
昏迷状态:意识丧失,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1)浅昏迷:除不能被唤醒外,生命体征平稳,所有反射存在。
2)中度昏迷:不能被唤醒,正常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的反应减弱,生命体征有波动。
压眶反射区别浅昏迷和中度昏迷。
3)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生命体征严重变化,所有生理、病理反射均
消失。
4)脑死亡:表现为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直线;上述情况持续12小时以上。
失语症
1)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是Broca区(额下回后部)受损引起,表现为对语言理解能力正常,发声器官正常,但运动性语言表达能力障碍。
2)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受损部位位于优势半球的颞上回后部。
表现为对口语无法理解,但运动性语言正常
3)传导性失语: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其最大特点。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是不能产生动作
2级:不可对抗重力,肢体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可对抗重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可对抗一定的阻力
5级:正常肌力
二、腰椎穿刺
1、适应症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如各种脑膜炎和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脱髓鞘疾病、颅内转移瘤、脊髓病变、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诊断性穿刺可注入造影剂,治疗性穿刺可行鞘内注入药物。
2、禁忌症包括颅内压增高和明显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肿瘤、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血液系统疾病、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及血小板下降者。
3、并发症腰穿后低颅压头痛
生化检查
1、蛋白定量
2、糖定量
3、氯化物
脑脊液特殊检查
1、细胞学检查
2、蛋白电泳
3、免疫球蛋白
4、酶学检查
5、病原检查
肌张力是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的阻力。
肌张力减低肌肉迟缓柔软,被动运动阻力减低,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某些肌源性病变以及脑和脊髓机型病变休克期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阻力增高,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