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让每位劳动者拥有就业岗位,是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途径。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就业问题日趋成为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目前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实际是一种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扩大的逆向安排,只有调整发展道路,修改制度和出台政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就业不足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就业制度及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作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就业;现状;原因;制度;对策
一、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㈠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是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矛盾,主要表现为“技工荒”和“民工荒”现象。[1]
“技工荒”现象也就是关键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严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行各业专业性的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需求愈来愈明显。很多公司企业推出年薪10万招高级技工,结果却无人问津,招不到理想的人选。这表明我国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缺口十分严重。在现有技工中,有专门掌握高级技术的工人数量不容乐观。《光明日报》以题为《十万年薪为何难觅高级技工》报道,对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诸多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少的状况。
“民工荒”就是民工短缺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珠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的加制造企业。这类企业对普通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妇女的需求更为明显。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企业的工资太低和社会保障、福利太差,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工资低,福利差的企业去,而是向往工资高,待遇优的公司企业。有调查显示,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工资在700-1000元的企业,招工情况一般,而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没有问题。[2]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除了与劳动者自身选择外,还与企业愿不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关,与现在的就业制度、政策还不完善有关,与当前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关,与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就业局限性有关,可以说,中国的“民工荒”问题是中国农村劳动力与资本的深化、技术的进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大规模转移
中国有农村人口中8.5亿,就农村劳动力约5亿人,其中,有7000万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1.2亿在乡镇企业,还有3000-4000万人游离在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真正从事农业的还有2.7亿。[3]很多专家甚至是政府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得出了几乎一致的结论:农村人多地少,人口数量大,收入少,迫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农村存在失业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城市也同样存在,这成为世界许多城市普通的现象,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例如在中国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下岗工人,他们和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竞争,这无形加重了就业难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第一产业可容纳一部分劳动者就业,可还有相当部分劳动者向乡镇企业和大中城市转移,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从世界范围看,青年就业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世界青年失业率比10年前上升了26.8%,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主体争夺资源,利益和话语权,采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作为劳动力市场的新加入者,青年就业的脆弱性不断增强。青年人较成年人更难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就业问题更突出,同时,目前我国青年就业面临上升趋势,青年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自2006年起,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40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客观的事实。最近几年,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每年求职的大学生人数接连攀高。根据国际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分析,2007到201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分别为448万、512万、531万和575.4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将有一半以上提供给大学毕业生,因此,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是必然的。
(四)失业人员再就业普遍比较困难,再就业率低下
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失业人员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大量的下岗工人。当然失业还包括摩擦性、结构性和季节性失业的共它劳动者。下岗职工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产物,在当前这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面前,日益被排斥而成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日后,我国就业形势仍面临很多压力,首先,人口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的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按照现在我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在2030年将突破16亿,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的必然增长,据测算2005-2015年,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人左右,还有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1000万人,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导致的下岗人员等失业人员,全国有2000万人,科技进步的压力,这里主要是“机器对人的排剂效应”,
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就业产生压力。[4]总之,到2011年,我国至少要解决6000万人的就业问题,那样经济活动人口至少有800万人随时返回劳动力市场。因此,从长远来看,妥善解决中国就业矛盾,任重而道远。[5]
二、我国的就业制度
(一)我国现行的户籍制
度户籍制度对就业及劳动力流动影响较大,尤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巨大。户籍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地表现出来,刚性户籍制度的软化是大势所趋。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要想融入主流社会,取得当地户口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若不能取得所在地户口,首先在劳动者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不会对当地社会产生认同感;其次在实际用工市场、工作待遇、养老退休待遇及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也存在种种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时限制了公民选择工作及生活环境的自由。对农民工而言,户籍制度使他们成为二等公民。自农民工进城以来,他们在付出艰辛劳动后,只能获取低廉的薪水,基本上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保障。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最大问题,并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忽视这一点,建设公平合理的和谐社会必将成为空谈。
(二)中国工会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工会制度发展不健全,不能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职工是维权的对象,工会是维权的主体。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不断涌现,劳资关系呈现复杂多样的态势,利益矛盾表面化业工会未能随之发展,维权工作不到位。工会应当密切关注劳动就业局势,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在劳动就业方面提出合理可行的相关主张。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迫切需要工会组织维护他们的利益。但目前农民工大多没有加入工会组织,他们大多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在缺乏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因此,要加强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建设,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来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法律、法规存在缺陷,不利于充分保护劳动者
(三)劳动法的国家立法层面有待完善
1992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劳动法》作为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改革成果的结晶得以颁布。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缺点逐渐暴露。当年制定《劳动法》时,立法者们就力图将所有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纳入其适用范围,以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