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巍巍中山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巍巍中山陵》(共33张PPT)

字词学习
chì zhà lù yuán
wù
tuó
叱咤风云 南麓
mǎng
断垣颓壁 突兀 巉岩
cuó jùn
丘岗坡陀
diàn
diān
chán
chún
草莽 深邃
juān
suì
山巅 灵柩
jiù
嵯峨
淳朴
fāng
奠基
mǎng
liúlí
莽苍
qiàn
竣工
zhān
牌坊 瞻仰
琉璃 穹隆
fū
qiónglóng镌刻ຫໍສະໝຸດ 龟趺嵌10
祭堂
11
墓室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中山陵“巍巍”的特征 直接用数据体现中山陵的高大。文章运用数据介绍了 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
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至此,我们知道文章从四个角度: 地理位置的选择、中山陵的组成部分、陵园的一些建筑、 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中山陵的“巍巍”。
简而言之:“巍巍”二字有两层含义: 1.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
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总体特点 (第5段) 总 体 介 绍
总平面布局 (第6段) 北:陵门——墓室(第9、10、11段)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南:石牌坊、墓道(第7、8段)
石牌坊、
南— 依 次 介 绍 北—
墓道、
守灵卫士驻所 陵门 石阶、碑亭 平台、石阶、祭殿
祭堂 墓室
既然文章第7~11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 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2)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何第9自然 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生动的描写语言?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必修的一首诗歌,也是为人们回味毛泽东主席半个世纪的丰功伟绩而作。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生动地描绘出中山陵的宏伟景象和毛泽东主席的卓越人格,讴歌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的伟大事业和至高境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巍巍中山陵》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诗歌美学要素、欣赏诗歌中的情感、领略作者的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意义本课的教材意义在于通过“学思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2.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中表现毛泽东主席崇高的政治风范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如戏谑、悲壮、抒情等等。
三、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迅速找到相关信息,正确理解诗意。
2.身临其境式的唤起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丰富的情况下更能深入了解和理解诗歌,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3.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通过学习诗歌中的美学要素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章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学合作能力,更好地实现读写联系。
四、教学流程1.预览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方面了解中山陵的线条和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感基础,让诗歌中形象生动的场景愈加形象。
2.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中山陵为话题,学生读过相关信息或少许的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知晓诗歌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期待。
3.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字面和常识方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深入诗歌。
4.情感欣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电影等场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感受获取,让诗歌回荡在学生的心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学习导航

《巍巍中山陵》学习导航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本名孙文,号逸仙。
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孙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
后来他弃医从政,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系统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
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在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5年3月12日,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一举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
淘宝路标◎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细读课文,理出空间顺序。
◎概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了解文中重点说明的建筑的风格。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体会说明文中生动形象的描述的作用,能辨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字音识记1.字音 南麓.(lù)巉.岩(chán)嵯.峨(cuó)突兀.(wù)灵柩.(jiù) 牌坊.(f āng ) 深邃.(suì) 门楣.(méi) 穹.窿(qióng) 断垣.(yuán)2.多音字字形辨析文题解题“中山陵”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巍巍”表明中山陵的主要特征。
《巍巍中山陵》课件

中山陵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举办学术会议 和讲座等,中山陵为国内外游客和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
04
中山陵的旅游资源
中山陵的旅游资源与特色
01
02
03
资源类型
中山陵拥有丰富的自然和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山水 景观、历史古迹、民俗文 化等。
建筑布局
中山陵的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两侧建 筑对称分布。
建筑结构
中山陵的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坚固耐用,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 袭。
中山陵的建筑材料与工艺
建筑材料
中山陵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石材、木材和钢筋混凝土等,这些 材料质地坚固、耐久性好。
建筑工艺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精湛,采用传统的木雕、石雕和彩绘等工 艺,使得建筑外观更加精美细致。
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山陵在规 划中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限 制游客数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05
中山陵的未来展望
中山陵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保护历史建筑
确保中山陵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得 到有效保护,防止破坏和滥用。
制定发展规划
制定中山陵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明确保护范围、目标和措施。
完善管理机制
旅游文化价值
中山陵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具 有重要的旅游文化价值,对促进地方 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山陵在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中山陵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其在国内外 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旅游产品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26/29
六、体会语言特色
一篇优异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 是准确简练;二是生动形象。依据这两种 语言特色,说明文说明方式普通有两种: 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 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语言进行说明,而生 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语言对事物进 行描写,也是
位于著名古都 巍峨钟山
占地面积大 各组成部分高、深、多 精心设计与选择 建筑用材及外观宏伟
博爱精神 思想、人格伟大
25/29
思索:
写中山陵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 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联络?
营造中山陵肃穆气氛,寄托了人们对 孙中山先生怎样思想感情?
答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
9/29
陵门
中山陵陵门,屋顶为蓝琉璃单檐歇山顶, 屋顶设计采取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屋 身用花岗岩石砌成,正中拱门楣上镌刻 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金光大字。
10/29
碑亭题字
11/29
陵门—碑亭—祭堂
自碑亭往北,地势陡然高峻,因而这段石阶 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
12/29
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 共290级。
华大学攻读建筑,后赴美 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25 年5月,吕彦直设计中山 陵图案,其全部平面图呈 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 生“唤起民众”之意,荣 获首奖。
3/29
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嵯峨(cuó’é) 灵柩(jiù) 深邃(suì) 入殓 (liàn) 龟趺 (fū) 参差(cēn’cī)
断垣(yuán)颓壁 草莽(măng)
13/29
祭堂前平台
《巍巍中山陵》课件

精神
中山陵所传达出的科学民主、爱 国奉献、团结进取的精神,对于 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 要的启示和影响。
四、中山陵的现状
保存情况
中山陵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保护,各主要建筑构件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修缮情况
中山陵经过多次的修缮,不仅恢复了原貌,还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和装饰。
结语
历史地位
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无数英烈的崇高理想和壮丽事业。
现实意义
中山陵的存在和发展,提醒着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伟人崇高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
人文价值
中山陵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将激励着人们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的重要代表之一,融合了中 西方建筑元素,充满了现代 感与庄重肃穆。
建筑材料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材料是花 岗岩和青铜,以及其他经过 精心挑选和制作的优质材料。
二、中山陵的历史
1
建造背景
2
中山陵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
驱孙中山先生而兴建的,体现了人民对
先驱英灵的崇敬和纪念。
3
《巍巍中山陵》PPT课件
巍巍中山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本课件将 介绍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现 状,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中山陵
地理位置
中山陵位于中国南京市雨花 台区,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 米,背靠茅山,面朝明孝陵。
建筑风格
建造时期
中山陵的建造始于1926年,经历了多年 的建设与完善,于1929年正式竣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课堂阅读]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
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以一座三室三层的石拱门为标志。
明朝屋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匾额。
什邡以北有一条通往陵门的长坡道,汽车可以直接从这里驶向陵门的前方。
墓道北端有一个斜台,东侧和西侧各有一间三室的硬山滚棚屋,是过去陵墓守卫的住所。
陵门建在正面,高15米,宽24米,深8米。
山顶上有蓝色的琉璃单檐。
房屋主体由花岗岩制成,无梁大厅风格,中央拱门的门楣上刻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几个金字:“世界就是公众”。
1.选段第一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B.基于行踪的空间顺序C.从总到分的逻辑顺序D.从近到远的空间顺序3。
把孙中山的笔迹做成一块横匾,刻在门楣上,因为(a)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当然,他的笔迹应该用B.这是孙中山的遗愿c.“博爱”、“天下为公”是孙中山思想的体现,精神的写照d.孙中山的书法独树一帜,颇具个性4.从选段中你觉得陵墓的建筑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你是一名评论员,你会如何介绍岭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改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① 202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南北轴线交汇的核心地带,东边有云。
巍巍中山陵 阅读理解

巍巍中山陵阅读理解①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0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②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
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
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
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请用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①工笔长卷:___②泼墨山水:___(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选文第一段写大平台视野辽阔、气象万千的景象,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中“巍巍”一词的含义。
答案:(1)工笔长卷: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1分)泼墨山水: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1分)(2)列数字.(1分)具体地说明了祭堂的高大,给读者留下明晰具体的印象.(2分)(共3分)(3)描写(1分).描写与说明紧密结合,生动地说明了祭堂前平台的视野开阔,突出了陵园的雄伟,使读者对“巍巍中山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2分).(共3分)(4)巍巍,形容高大.选文写中山陵“地势高峻”、“祭堂”高大,写出了陵园的高大雄伟气势.选文还写了“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暗指孙中山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文章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了中山陵的主题建筑祭殿的建筑特点.。
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

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巍巍中山陵课文内容吧!主要内容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
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
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
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
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
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
陵园用地面积46000亩,先后施工六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四百余万元。
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一公里(其间有道路相连)。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苏教版PPT课件

-
2
钟山南麓
-
3
-
4
-
5
10
请同学们
9
8 读读课文5-11
7
6
3
5
4
2
1
半月形广场
小节,把课 3 后练习2的中
山陵钟形布 局图填完整。
-
6
10 墓室
9 祭堂
平台 8
7 石阶
3
6 碑亭
5 石阶
小
4 陵门
屋
2 墓道
1 石牌坊
3
小 屋
北
半月形广场-
7
让我们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一起来介绍中山陵。
-
17
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者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
-
18
-
19
这是一座平面方形的亭式建筑。
-
20
碑亭
亭内在龟趺上 立8米高的石碑 一座,上刻嵌 金楷书:“中 国国民党葬总 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 年六月一日”
-
21
-
22
祭堂是一座宽30米,深24.7米,高28. 7米的重檐歇山顶建筑。
刘 叙 杰
-
1
孙中山(1866~1925)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和 民 主 革 命 先 驱 者, 为 中 国 的 独 立、 民主、富 强 而 奋 斗 了 终 生。在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他 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 阶 段: 提 出 了 具 有 比 较 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 纲 领, 领 导 中 国 人 民 推 翻 帝 制, 建 立 了 共 和 国。
-
23
堂内立有12根
黑色花岗石圆柱,
护壁则采用黑色大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的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的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的知识点归纳1、如何理解题目。
【1、体现陵园的特点,巍巍2、说明建筑群气势宏大3、表明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是的文眼。
】2、为什么中山陵选址在钟山?【1、钟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2、人文历史荟萃,景色鲜丽和谐3、中山先生的遗愿4、皇室民间社会活动多在此举行】3、为什么吕彦直先生的设计方案入选?【1、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2、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
3、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4、“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一句话中的“垂直”可以去掉么?【“垂直”意味着从入口处的石坊到平台之间的纯高度差是70米,但因为在实际游览中,中山陵是依山势而建,逐渐攀升的,所以游客可能不一定能感受到如此之大的高度差,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构思,所以“垂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产生歧义。
】5、为什么陵园大道种植了许多高大的树木?【1、营造一种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2、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6、第九段,从哪些方面说明平台四周景色气象万千?【1、日出日没之际2、阳光灿烂时3、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时】7、找出本段的几个比喻句,说说它的作用。
【1、以景作画,展示平台四周气象万千、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2、突出陵园的雄伟庄严和先生的不修功勋3、增加文采和说明效果,即气象万千的景色变化通过改变喻体加以实现。
】8、为什么中山先生的书法、题字、理念在中山陵随处可见?【1、突出显示的伟大革命思想,治国主张;2、让参观者随时重温、缅怀先生的丰功伟绩。
11.巍巍中山陵ppt

文章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总体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体特征
总 体 到 局 部
总体布局
南:石牌坊、墓道
北:陵门——墓室
南:石牌坊、墓道、守陵卫士住所、陵门 石阶、碑亭
依次介绍
北
平台、石阶、祭殿 祭堂 墓室
由 外 到 内
由外到内,有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深入研读
整体感知
中山陵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巍巍。 如何理解“巍巍”两字的含义?
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
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
崇高地位。 中山陵的“巍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钟山独特的地形,用钟山的雄伟气势衬 托;陵园人文环境、陵园设计方案的评选认定、 陵墓的建造、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中山陵的高大, 从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来表现。
本文主旨
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 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总体 布局和组成部分等,准确地说明了中山 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
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2)中山陵周围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1)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陵园地处钟山南麓的 缓坡上,将东面的灵谷寺和西面的明孝陵联为一 体,扩大了游览区的范围和内容。这样,既在空 间上得以拓宽,也在时间上得以延伸。因此值得 称道。
(2)作者的这些描写说明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 树木的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营造出了中山陵园安 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氛围。
巍巍中山陵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 号“逸仙”,创立了“兴中会”,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 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曾领导 和参与了武昌起义,创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是我国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原文全文阅读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原文全文阅读作者:刘叙杰文章来源:会员提供点击数:44 更新时间:2009/4/18 15:32:42-中山陵景区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
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
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基本完成。
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前后施工六年,使用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童年6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有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巍巍中山陵说明方法

巍巍中山陵说明方法巍巍中山陵,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畔,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和纪念建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于1926年开始修建,1931年建成,并于195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杰作,被誉为“古代工艺和现代意识完美结合的代表”。
巍巍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的特色,取意于孙中山先生“联合世界,以中舍外”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
中山陵的总面积约为8.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中山陵实体,高约29.9米,建筑面积4442平方米。
它由山门、墓道、墓门和祭堂组成,富有排比对称的设计。
整个陵墓为黑色和白色相间的方形建筑,寓意着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进入中山陵的正门,首先是山门,上方镶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大字“中山陵”。
山门两侧是两个汉白玉的石狮子,寓意着威猛和庄严。
通过山门进入墓道,两边是六组石雕,分别是孝子、忠臣、忠烈、义士、民众和革命烈士。
这些雕塑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对先烈的敬意和记忆。
墓道的尽头是墓门,墓门正上方刻有“中山陵”和“权谏海内存光诲”的字样,寓意着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家、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墓门正中是祭堂,祭堂是中山陵的核心区域,用于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和仪式。
祭堂内设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坚定、威严的形象。
在雕像的周围是24座花岗岩雕像,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国家和民族思想。
祭堂内还陈列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图片、文物等珍贵文物,供人参观。
除了以上的主要建筑外,中山陵还有北公园、南山、思念亭等景点。
北公园是一个宽广的广场,可以容纳数万人举行集会和游行。
南山是中山陵的后山,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园。
南山上有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孙中山先生致南京市民的信和捐献建筑经费的名单,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南京市民的感谢和敬意。
思念亭是中山陵最高点的景点,从思念亭可以俯瞰整个中山陵和美丽的玄武湖。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人们常说,读书如行千里路。
而读中山陵则有一种格外的庄严与厚重。
巍巍中山陵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巨大建筑。
游览中山陵,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伟大的先辈们心有灵犀的对话,深深体会到了伟人的卓越与伟大。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这座陵墓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我步入中山陵的大门,一扇扇铜门向我敞开,仿佛在招呼着我迈入伟人的世界。
穿过大门,我来到一个巨大的广场上,眼前的一幅巨幅镂空石刻画和我的目光撞击在一起,这是中山陵的标志之一,也是对孙中山先生的最高礼赞。
画上描绘的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幅幅军政重要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伟大时代的荣光和压力。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中山陵的山门。
山门正前方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拱形亭子,名为“鸣钟亭”。
亭下有巍峨的“鸣钟”,钟声一经响起,整个中山陵都会为之震动。
这是为了纪念刺杀孙中山先生的暗杀事件,悼念先烈的伟大举措。
在“鸣钟亭”下我停步驻足,用心聆听着钟声回荡在耳边,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沿着阶梯往上走,我进入了山门的正殿。
正殿以纪念性的石碑为主,碑上刻着孙中山先生的传世名言,如“天下为公”、“三民主义”等。
这些词语虽然简短,但却包含着先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无尽关怀和坚定信念。
读着这些名言,我感到内心被震撼,被激励,更清晰地认识到了伟人的胸怀和远见。
殿内,中山陵的陈列馆让我对孙中山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陈列的照片、文件和实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拼搏和付出。
在教育厅内,我目睹了中山图书馆诞生的历程,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孙中山先生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倾注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伟大人物的奉献精神感到钦佩和敬佩。
步出陵墓,来到中山陵所在的钟山风景区,我被这里的美景所魅惑。
钟山风景区位于长江南岸,景色秀丽宜人,山水相映成趣。
巍巍中山陵-初二作文

巍巍中山陵-初二作文
站在巍巍的中山陵前,渺小的我不禁被它深深所震撼!
——题记
“下车了!”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我们快速向中山陵奔去。
一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当渐渐步入恢宏壮观的陵区时,我的心里不禁激荡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我们首先来到陵园广场,广场四周,棵棵青松屹立,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苍劲挺拔,生机勃勃,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又喻示着革命事业的万古长青,生生不息。
我们顺着石路继续向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立在牌匾中央,仿佛是在告诫人们,要用大海般的关怀,去关心,呵护每一个人。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392级阶梯,8个平台,对于我们来说,要攀登完如此多的阶梯是困难的,可当我们气喘吁吁到达最后的平台时,不禁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
祭堂前有三座拱门,分别为“民族,民权,民生”三门,正中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表明了孙先生的奋斗理想。
再向前进,就是碑亭了,一块高约六米的碑石上镌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镏金大字,堂中还有一尊孙先生的大理石像,生动逼真,那伟岸的身躯,那博大的胸怀,不禁使我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的
伟大功绩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在这高大庄严的祭堂中,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在不知不觉中,集合令吹响,依依不舍的我们离开了中山陵园。
这次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他那伟大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便像这中山陵般巍巍恢弘!。
《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今天我读了《巍巍中山陵》这篇文章,我被中山陵的漫长而又辉煌的历史所感染了。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的政权在此建都。
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中山南麓。
课文有这么一段:中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成为宁镇山脉。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顶峰,海拔约为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施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格外雄伟高大。
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延,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山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
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明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巍峨的峭石峰石,以及一些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做出无言的旁证。
由中山陵联想到祖国,我觉得祖国的大好河山来之不易,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大好河山。
世上只有自己的祖国才是避风的港湾!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祖国,让祖国的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身边,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精选阅读孙中山传读后感篇一:孙中山传记读后感篇二:《孙中山传》读后感篇三:《孙中山传》读后感篇四:《孙中山传》读后感孙中山传读后感2000字孙中山传读后感2000字一:孙中山传读后感〔2106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清楚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清楚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清楚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巍巍中山陵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4
2.列举中山陵从动工到峻工时间之久,占地面积之 大,使用经费之多的具体数据,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列数字作用答题模式法。运用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表现了中山陵建筑的“巍 巍”以及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020年9月28日
15
3.为什么说中山陵的区域规划是值得称道的?
2020年9月28日
12
2、如何理解“巍巍”两字的含义? 【答案】 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 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 地位。
2020年9月28日
13
1.这篇文章是介绍中山陵的,可是第3自然段,作者用了 那么多的笔墨来介绍钟山,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是以钟山山形的雄伟险峻、景致的鲜丽和 谐点明中山先生产生身后埋葬于此的愿望的缘 由;二是为下文更清楚地说明吕彦直的设计方案作铺 垫;三是用钟山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表明中山 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不朽精神。
深。邃,深远。
2020年9月28日
8
5.栩栩如生: 形容刻画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栩栩,活泼 生动的样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辨析同:两个词语都有十分 逼真的意思。异:“栩栩如生”侧重于刻画,惟妙惟肖形容描 写或模仿得非常精妙,非常逼真。例: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 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她扮演 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的
革命纲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
2020年9月28日
5
一 读一读字音
chì zhà
chán cuó é yuán
叱咤风云 巉岩 嵯峨 断垣颓壁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1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1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
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主要见课文第二节)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再谒中山陵嘎尔迪第一次去南京,是1984年10月。
那时,我应邀赴苏州参加一个政治理论研讨会,在会前两天于途中在南京下车,当时想参谒的,就是中山陵。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年近花甲。
今年5月,我有幸再赴南京。
这是我第二次去南京,我首先想到的,依旧是紫金山上的中山陵。
陵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平台。
平台的左右两边,是修葺整齐的绿色草坪,两边草坪上相互对称地分布着十个近两米高的球形大叶黄杨。
其间,还有六棵其状如伞名贵的千头松.在这些造型特别的树木和碧绿色草坪的衬托下,让人感受到的是平台周围异常优美的娴雅景观。
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
陵门南面正中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匾,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金字.陵门之后,是一座用花岗石建造的方形碑亭。
碑亭内竖立着高大的石碑,上书三行镏金的文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石碑的顶端,正反两面各有一枚中国国民党党徽。
环亭四顾,亭的四面各有一个拱门,但只有北侧的拱门下装有石栏,不能通行。
游人到此可以凭栏眺望中山陵祭堂的雄姿。
再往前就是孙中山的祭堂。
祭堂正面开着三个拱门,中门大,两侧门略小,都装有镂空花格紫铜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首初中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正是他一生不断进取的写照,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⑵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
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㈢课堂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
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课文紧扣中山陵__________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以空间为顺序__________ __________ 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四、课堂练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______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______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思考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砌.()祭.堂()远眺.()石坊.()山若伏鳖.()2.根据文段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1)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纤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______ 上填上适当的标点。
4.在文中()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7.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
⑴⑵8.选段中有较多的数字精确介绍,是否显得多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11.结合自身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中山陵写一段导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后作业: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
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
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
六、资料整合平台(一)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1866.11.12)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逝世于北京。
幼名帝象;稍长名文,字德明,号日新。
1886年改名逸仙。
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因名孙中山。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兴起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剧变时代,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振兴中华,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建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二)吕彦直,中国近代建筑师。
字仲直。
生于天津,九岁随姊侨居法国巴黎。
回国后在北京读书,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进美国康奈尔大学,攻建筑学。
毕业后回国工作,曾参加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校舍的设计,首次提出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
他在中山陵设计竞赛中获第一名(三)知识小积累:1、南京是10朝古都,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
2、中山陵兴建于钟山风景区,于1926年1月动工,1931年10月竣工。
是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
3、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中山陵的钟形图案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4、工笔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泼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5、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他领导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于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1929年6月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答案二、预学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山麓(lù)莽原(māng )嵯峨(cuïé)汲取(jí)参错(cēn cuî)灵柩(jiù)坡陀(tuï)深邃(suì)牌坊(fāng )琉璃(liúlí)门楣(méi )趺(fū)⑵解释下列词语山麓:山脚深邃:深远竣工:工程完成穹窿:指中间高起成拱形的模样。
2、中山陵的有关知识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
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
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
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3巍巍,高大的样子。
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二、课堂互动探究1、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第二部分:(第2~4段)说明中山陵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兴建简况。
第三部分:(第5~11段)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突出陵园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第四部分:(第12段)说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园十分关注。
2.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3.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4.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5.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7、⑴、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⑵、诚然,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
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
(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
它用语生动,蕴合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㈢课堂小结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①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讲求准确,这是为了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确保其科学性所决定的。
②本文的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①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②充分运用限制词。
本文的语言十分简明,如孙中山先生的患病过程仅用“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12个字予以概括,陵园设计方案的竞选、施工过程,也说得十分概括简明。
③本文语言在平实之中也不乏生动形象。
)课文紧扣中山陵“巍巍”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以空间为顺序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四、课堂练习1. qì jì tiào fāng biē2.(1)渡口和桥梁。
(2)直立高耸。
(3)参差交错。
(4)非常细小。
3.——;4. 无论都与上文呼应,总结上文的景色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