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5124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推拿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络腧穴学》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络一点通》入选国家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名单,针推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针灸学》为省级教学团队,《针灸学》、《刺法灸法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近五年,本学科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7项,科研经费达700多万元;发表论文61篇,出版专著13 部;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针灸生理三级实验室等,各种仪器设备1300余台(件),总价值400余万元。
本学科曾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省级二等以上的科技成果奖7项以及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创造创新科技之星奖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逐渐形成了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同时还与泉州、漳州等省内规模大、特色明显的中医医院合作,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优势及地方名老专家的经验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临床硕士生,为今后学生的实习、课题、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本学科共有研究生导师39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5名。
自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以来,本学科已培养十四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医院及高校从事针灸、推拿、康复等医疗及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近几年硕士生就业率均达100%。
二、培养目标
(一)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医药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热爱中医药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业务方面:
1、掌握针灸推拿学领域扎实的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能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从事中医针灸推拿等工作。
2、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不少于6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危重病、疑难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规定
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三)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
三、研究方向
1. 针灸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2. 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3. 针推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研究
4. 针灸临床疗效与穴位效应规律
5. 针药并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6.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
7. 针灸推拿治疗儿童脑病的临床研究
8. 针灸治疗面瘫诸期的临床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脱产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3-5年,最长不超过6年。
临床轮训时间33个月。
轮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4个月,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第二阶段培训时间
为9个月,经过以轮转为主的强化培训,提高针灸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采取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根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完成整个培训并经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按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关培养环节,考核合格,经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经学位委员会评定,审核经过者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硕士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临床轮转的同时,必须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国家对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研究生的课程修读要求,学位论文水平的标准按照学位授予标准进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要求修满21学分。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专业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学习参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