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德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育德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现行的高校德育缺少注重内心体验的审美心灵涤荡,高校德育演变成一种外在的强制灌输教育,其教育实效不尽如人意。

审美教育作为关注人的意义世界、价值世界的情感教育不仅与德育具有内在价值上的统一性,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更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弥补高校德育的缺憾,为高校德育探寻新的视角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审美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32-02
信息技术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滥觞,使得人类前所未有地扩大了自身自由自觉的活动范围。

然而高度发展的科技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更多的新问题,要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

因而重视道德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德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活动对高等教育的其他部分起着保证方向
和维持动力的作用。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沟通感性与理性的情感教育,依据一定的美学价值观,对个体进行教育与熏陶,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好心灵,最终达到造就完美人格的目的。

审美教育作为关注人的意义世界、价值世界的情感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弥补高校德育的缺憾,为高校德育探寻新的
视角和途径。

一、以美育德的逻辑起点
审美教育与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的教育。

审美教育通过“美”的形象,培养个体的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种偏重于人的情感熏陶,心灵的感染,培养完美人格的情感教育。

审美教育致力于培养个体正确的审美观念、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德育则是一种规范教育、理性化教育。

它通过抽象的道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的信念和意志,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构建的道德观念、道德体系来引导受教育者形成道德信念,其核心在于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教人向善,使人具有高尚的品质、人格。

显然二者在具体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上各有不同,但二者在价值目标、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美是审美教育的价值尺度,而善是德育的价值标准。

美、善是人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美以善为前提具有价值上的统一性。

从哲学角度来看“真”是指事物的合规律性,而“善”则是人们行为的合目的性,“美”则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美”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美”是人类求真、向善的结晶。

在此意义上,“美是道德的象征”[1]。

美和善在价值上的统一性论证了审美教育与德育内在价值的统一性。

审美教育之中必然包含了审美观、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人格方面的素质教育。

德育必然包含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审美观与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就会产生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教育与德育都致力于培养个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二者最终归宿来看: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审美力、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的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深层体验。

这种自由自觉的人生境界,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真、善、美的价值世界,强调的是人本身的自由与尊严,崇尚人格的自由、平等。

审美教育的终极关怀在于构建精神世界、完善人格。

德育的本质在于教人知善恶、辨荣辱,养成高尚的人格,这实际上就是在建设人格美。

可见二者都致力于塑造个体健康的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个体追寻人生的意义,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二、审美教育中的道德培育功能
道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四个要素构成。

个体的道德行为总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但道德不是一种知识体系,道德认知没有转化为主体的内在要求时,相应的道德行为并不必然产生。

只有当道德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理想、信念,并作为一种动力推动道德认识、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

而审美心理结构与道德心理结构具有相通性,审美心理结构的发展将促进道德心理结构的完善。

审美教育通过强烈的情感感染,能有效促使受教育者把道德认识内化为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进而外化为良好的道德习惯。

审美教育的道德培养功能具体体现在:
(一)审美教育促进道德情感的升华
道德情感是个体从自身把握的社会道德规范以及人生理想出发,对社会道德现象的一种态度体验。

它实质上是个体对自身品德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一种情感反映。

审美教育具有显著的情感性特征,它为个体的道德塑造提供感情基础,而审美情感活动与伦理心理结构的发展紧密相关。

由于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具有同一性,审美心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也就意味着伦理心理结构的不断完满,从而使道德认识与醇厚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促进道德情感升华。

(二)审美教育能坚定个体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个体思维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建立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只有道德认知深刻、道德情感笃热、道德意志坚定,才能使个体真正形成强大的道德信念。

而审美教育不仅能促进个体道德情感的升华,而且能有效推动个体道德认知向意志的能动状态转化,这时道德规范已不成其为社会舆论压力下的外在规范而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要求。

可见审美教育,能推动个体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内在信仰,从而坚定道德信念。

(三)审美教育促进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审美是一种超越功利的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人在审美状态中对审美情感的体悟,往往将人引入一种崇高的境界,而这种情感体验与道德意志结合起来,将推动道德规范成为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融化到个体自觉自由的行动。

美育通过培养个体情感,激起个体对
美的事物的向往,获得心灵上的升华,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生活中克服困难使道德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定势,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因此席勒认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出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2]。

三、以美育德的高校审美教育途径探寻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契合了道德素质培养的要求,能有效促进个体道德素质的提升,成为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这个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优化美育课程设置,强化道德认知教育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美育课程在整个大学教育的比重偏低,美育课程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一套,无法引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爱,因而教学实效性不强。

高校要真正增强德育的实效,应当不断优化美育课程设置,强化“价值美”教育,具体来说课程安排要契合大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富有科学性,具有实效性,真正引领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通过健康价值观的树立推动个体道德认知的深化。

(二)构建审美化的校园环境,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的”[3]审美化的校园环境是一种强有力的无声教育,在无形之中向学生传递“美”的价值观、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美”的共鸣,并通过“美”的力量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

而学生
高尚审美情感的形成也意味着学生道德情操的升华。

高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构建,在校园的布局中充分凸显“美”的规律,以“美”动人、以“美”育人,通过审美化的校园环境,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

(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道德意志信念
高校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等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教师高尚的道德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强化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师资建设,使高校教师成为真、善、美的典范并以自身的道德美、人格美熏陶人、培养人。

(四)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充分体现了这一群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是这一群体社会意识与行为方式的集中展现。

学校的校风、学风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影响不仅是“润物细无声”,而且持久而深远。

良好的校风、学风能推动学生将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健康的审美观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定势,并按照这种心理定势来鞭策自己,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校应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内容,形成文明而又和谐的校风、学风。

通过高品位的校风、学风激发学生求真、尚美的热情,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将审美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高校审美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应当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全员美育的氛围。

高校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应当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以人格魅力熏陶人、塑造人。

同时,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在“美”的熏陶下自觉完成道德他律向自律转变,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实现。

求真、尚美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社会越发展越要求人们在真、善的基础上对美的孜孜以求,而这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也要按照“美”的尺度开展。

参考文献:
[1]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01.
[2]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8.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