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人教版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新课标)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必修课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经济史世界史:古代史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文化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中国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世界史:必修②第六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代史中国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化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中国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九单元: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中国史: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史世界史: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9.世贸和中国中国史: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文化史现代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生活史世界史:中国史:必修①第五单: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外交史世界史必修课中国史部分政治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古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科技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政治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通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政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经济史: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科技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接上)外交史:必修①第五单元: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必修课世界史部分政治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古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政治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经济史:必修②第五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世界通史科技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政治史:必修①第九单元: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经济史: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9.世贸和中国现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是中国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以下是对这三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必修一:中国古代史1. 考古学与人类文明: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中国古代的考古成果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夏、商、西周、东周的建立和衰落,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3. 秦汉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介绍秦朝的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以及汉朝后期的分裂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4. 唐宋之际的统一与分裂: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盛世文化,以及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科技进步,以及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和南宋的灭亡。
5. 元明清朝的政治与文化:介绍元朝的统一中国和对外征服,明朝的政治改革和海外探险,以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侵略。
二、必修二:世界史1. 亚非拉古代文明:介绍古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欧洲中世纪:介绍欧洲中世纪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发展,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等。
3. 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介绍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与意义,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近现代欧洲:介绍近现代欧洲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包括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
5. 国际关系与世界问题:介绍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事件,包括联合国的建立、冷战的爆发与结束等。
三、必修三:现代中国史1.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介绍中国辛亥革命的起义经过和建立中华民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中共的领导。
2. 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建设: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初期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政策。
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介绍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运动,以及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
- 夏商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3. 秦汉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 汉朝: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确立。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理学的形成。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民族融合。
- 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民族融合,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4.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5. 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型。
6. 现代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 工业革命,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
-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现代:- 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冲突。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多级化趋 势的加强
影 响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
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其发展 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阻 碍 重农抑商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中国 林则徐等; 人民 三元里人民 抗争 抗英等
太平天国运 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时间
领导阶级
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结果
意义
1851 - 1864
农民阶级
领导太平 天国运动
洪秀全 等
失败
反侵略反封建,已承担争 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 任务
1894 - 1912
交新局面 改革开放 新时期
表现
成就 目的
不结盟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舞台上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两极格局 的形成
背 景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 的对比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 的框架 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组 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因)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 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背 景 表 现 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西欧、日、中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 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一体化加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发展。 中国经济的振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完整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权利和义务: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俄《瑷珲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化程度加深了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开始标志: 1851年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太
过程
定都: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政府对峙 全盛时期: 1856年西征取得胜利
平 天 国
由盛而衰的转折: 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 失败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
隋唐 趋势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公平公正合理; 选官的范围不断扩大; 管理任免权有地方收归中央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 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明朝 明太祖废宰相
措施
明成祖设内阁
趋
康熙帝设南书房 势
清朝 雍正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反映
北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宋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
掌控地方财政.
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朝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西汉
“三公” →中、外朝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每课知识结构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政 治制度
中央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 ——封侯、伯
分封制
(重点)
西周政 治制度
宗法制
(重点)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知识结构
重点:西州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本节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难度大;“邦联体制”与“联邦体制”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掌握。
难点(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
(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二、三 知识结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重点:西州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本课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本节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难度大;“邦联体制”与“联邦体制”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掌握。
难点(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
(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精选推荐PPT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
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
与中周美边 关国系家开的始睦正邻常友化好(关19系72,年上)合阶组织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 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利的保障
意义
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
第一次伟大尝试
实
启示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 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
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义取代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政治制度
国
建设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祖国统一
一
大业
民主政治 建设
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新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
中共领导的多 合作和政 国
治协商制度
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 合作 新
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年)
成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 中美建交(1979年)
中日建交(1972年)
改革开放 新时期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
制。
式。
议会制君主立 二元制君主立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宪
宪
概念
君主统而不治;君主任命对他 议会内阁制 议会内阁制度。负责的内阁, 度。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人教版历史高考知识框架(必修一——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思想解放
▲新中国成立: 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改善,极左 思想影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日益接轨
中山装的特殊意义:
五个扣:五权分立(行政、 立法、司法、教育、监察) 袖口三个扣:三民主义 四个兜:礼仪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型:以文治国
封闭的衣领:“三省吾身”
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亚当· 斯密、大卫 · 李加图)
(黑格尔、费尔巴哈)
马克思 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8/26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
?
?
? ?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政体演变: 君主制
①人民主权 体现
贵族制 民主制
五百人议事会
2)特点:
②轮番而治
公民 大会 (最 高权 力机 构)
A.执政官 B.十将军 委员会
陪审法庭
①积极影响
3)评价:
②消极影响
较消极;成为汉初 治国思想,朴素辩 证法影响深远
代表小生产者利 益
符合统治者富国 强兵的要求,当 时最受欢迎
法家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 子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时 期 仁的思想 孟子 荀子 战国末期 仁义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爱人 仁政
同
民本思想 以政为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性善论 性恶论
(精品)历史:必修一、二、三_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根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世 界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政 策 的 调 整
危机发生的原因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
直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加剧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新政内容:复兴、改革、救济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影响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的 新变化
总统制 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共和制
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度
英、美、法、德四国的国家政权 组织体系表
项目 国别 政治体 制 君主立 宪制 行政 权 立法权 司法 国家 政府首脑及 权力 军权 权 元首 产生方式 中心 首相。议会 议会 选举
英国
内阁
议会下院
议会 议会 国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甲午 战后 列强 资本 输出 民 族 工 业 产 生 欧洲 列强 放松 侵略 抗战 期间 日本 搜刮 美国 商品 大量 涌入
外国商 品涌入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外商企 业兴起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9世 纪末
自然经 济瓦解 洋务运 动兴起
多级化趋 势的加强
影 响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其发展 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李大钊, 成立中国 陈独秀 共产党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完 全形成了。
无
一百多年来 第一次取得 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的完 全胜利。
中国 林则徐等; 人民 三元里人民 抗争 抗英等
太平天国运 动
左宝贵;邓 世昌;台湾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及 清军
国共两党合 作共同抗日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早期的政 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
互为 表里
宗法制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专制 制 主义 度 中央
集权 制度
形成 秦: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
两汉:汉承秦制、中外朝制
发展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二司、参知政事
中央 地方
元: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
明:废丞相,设三司;内阁制度 顶峰
清: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少数人的直接民主
公民主权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内部平等,法律至上 人人平等、法律至上
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 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 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邦自由民的国际法
凝聚本城邦的公民,防范外敌, 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保持独立
主要影响 调动了民的积极性与创造 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性和灿烂的科学与文化
近 代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西 方
君主立宪制度
资
本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主
义
总统制
政
治 制
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度 的
共和制
确
立 和
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
发 展
君主立宪制度
英、美、法、德四国的国家政权 组织体系表
项目 国别
政治体 制
行政 权
立法权
司法 权
军权
国家 元首
情况
支持,孤军奋战
经验或教 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
训
党的正确领导,没有
建立工农联盟
启示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 阶段,无产阶级革命
的条件不成熟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城市包围农村 和平与武装斗
争相结合 进展十分迅速
且取胜 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政党 是革命胜利的
保障 资本主义可以 被社会主义取
代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
毛泽东思想
起义
动
侵略 国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国等8国
日本
1840年6月, 开始 英国军舰 1856年,英 标志 广东海面 军进攻广州
挑衅
1894年7月, 丰岛之战
略
1937年7月7 日,卢沟桥
事件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 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邓小平,20世纪
代
出
80年代初
中
国
“一国两制” 的实践
的 政 治
香港回归 (1997.7.1)
澳门回归 (1999.12.20)
建
设 祖国统一
与
大业
祖
国
统
一
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
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
有利因素:共同愿望、成功 实践、国力增强、交流频繁
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
时间
领导阶级
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结果
意义
1851 -平 天国运动
洪秀全 等
失败
反侵略反封建,已承担争 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
任务
1894 -
1912
资产阶级
领导辛亥 革命
孙中山 等
建立中华民 国,胜利果 实被窃取
结束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 现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
无产阶级 (共产党)
领导新民 民主主义
革命
毛泽东 等
完全胜利
使中国社会发生第二次历 史性巨大变化-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结束屈辱历 史,走向独立富强,并具
有世界意义
项目
巴黎公社
革命理论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有力指导
革命道路
城市暴动
斗争方式
武装斗争
革命进程 进展迅速,但很快失 败
工农联盟 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
巨变
1919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五四运动
李大钊 陈独秀
等
取得初步胜 标志着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利
开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时间 1921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成立中国 共产党
李大钊, 陈独秀
等
结果
意义 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1919 -
1949
的 政 治 建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新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设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与
祖 国
法制建设
统 祖国统一
一
大业
《共同纲领》 《宪法》(1954)
16字法制建设方针
新中国 初期
新时期
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
政治制度 “和平统一”方针的提 《告台湾同胞书》
现
建设
“一国两制出”方针的提
项目 发 起源 展 发展 历 程 完善
实质
核心 特征 范围
根本目的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
BC6C初梭伦改革奠基 BC5C中的《十二铜表法》
BC6C末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3世纪中期后,公民
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
BC5C伯利克里改革使其 《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
发展到顶峰
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列强 侵华
鸦片战争 1840-
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甲午中日战 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
1901
日本侵华战 争
1937-1945
根本 原因
打开中国 市场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明智维新后, 日本走上发 展资本主义。
瓜分中国
灭亡中国
直接 原因
禁烟运动
朝鲜东学党 义和团运
农村包围城市 主要是武装斗争
历经长期的艰难斗 争,建立新中国
工农联盟
中共的正确领导是 革命胜利的最基本
经验 只有中共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现
政治制度 建设
民主政治 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新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国
政治协商制度
初
代 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国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甲午中日战 八国联军侵 日本侵华战
争
华战争
争
1894-1895 1900-1901 1937-1945
《南京条约
签定 及附件《望 条约 厦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黄埔条约》
《辛丑条 约》
主要 影响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了
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
政府首脑及 产生方式
权力 中心
英国
君主立 宪制
内阁
议会下院
议会
议会
国王
首相。议会 选举
议会
美国 总统制 总统
国会
联邦 法院
总统
总统
总统。人民 间接选举
总统
法国 共和制 总统
议会
德国
君主立 宪制
皇帝 宰相
名归帝国议 会,实际掌 握在皇帝手
上
总统
总统
总统。议会 选举
议会
皇帝
皇帝
宰相。皇帝 任命
皇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