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专题之诗歌鉴赏[教师]
2011年中考诗词鉴赏题解析
解析 : 古诗词往往采用触景生情 、
寓情于景 等方式 构思行文 , 一般是 写 景叙事在 前 , 抒发情感在后 , 所以对作 者所绘 之景一 定要通过认真细致地观
察, 准确把握住景物景象 的特 征 , 这将 有助 于对 作 品内容 、 作者 情感 的理解
明 曩一
N} o Z0 } 》 o o c≯Z l (
2 年 D1 1 启 中考 诗 词 鉴 赏题 解 靳
n
喜 搿 学 , 纾 § 鲐 册 一 搿 《 移 《 醴 咎; 《 粥 ‘ 《 一 尊 0 - ; 势
【 考点说明】
【 析】 解 本段 节选 的是《 自然 的 大
语言 》 中的语段 , 内容是在介绍什么是 大 自然 的语 言。所给 的四个句子都是 围绕这个 语境进 行介绍 的 , 我们 只要 找 到 第 一 句 和 最 后 一 句 , 能 解 答 好 就
① 这样 看 来 , 香 鸟语 , 长 莺 花 草 飞, 都是大 自然 的语言 。
问顺 序 排 列的 。运 用排 除 法进 行 解
示要赶 快种谷子。
答, 只有 B 符合这个要求。
③ 几 千年来 , 劳动人 民注 意 了草
【 参考答案】 B
五 、 境是 否相符 。对于 写景 复 语
句 或语 段 , 注意 语 境 因素 , 析景 要 分 物 、 调 、 法的特点。景物 , 远近 、 情 写 有 动 静 的 不 同 : 彩 , 鲜 明 、 淡 的 区 色 有 暗
充题 、 简述分 析题等 。其 中以简析题
为主。
【 真置解析 】
一
、
景物景象的描绘
2011年中考复习之古诗词赏析
2011年中考复习之古诗词赏析【考查的能力点】(1)明情感内容: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2)赏修辞语言:能对古诗语言从修辞角度作一点赏析。
(3)析表现手法:能对古诗中显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作一点分析。
(4)作联想想象:对古诗中的意境能展开联想想象,描绘出来。
1、理解诗句内涵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联系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情感⑴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山河沦丧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陆游悲壮爱国,杜甫忧国忧民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陶渊明弃官归隐,李白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⑵解题技巧:①看题目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抓住题目中的“送”字就知道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②抓作者——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
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③明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郊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11中考冲刺点拨与提升专题一 诗歌鉴赏
2011中考冲刺点拨与提升专题一诗歌鉴赏备考导航知识盘点考点梳理作为一个诗词大国,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也对这项内容做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求学会诗歌创作。
这部分知识所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对诗、词、曲名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诗、词、曲的主旨与思想感情。
3.感知诗、词、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4.揣摩、品读诗、词、曲的语言。
5.探究诗、词、曲的艺术技巧、创作手法。
常考题型1.选择题型。
要求通过感悟、体验、品味,择选出最佳答案或赏析有误的一项等。
2.简答题型。
(1)古代诗、词、曲的赏析简答题:①要求抓住主旨句、关键句、名句或关键词进行品读赏析;②针对内容、主旨、结构、情感等方面设题考查赏析。
(2)现代诗歌的整体赏析简答题:大多也是就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设题,要求赏析作答。
3.比较赏析题型。
在比较中感悟,寻找诗、词、曲的异同点,品味作品的精妙。
(1)古代诗歌的比较赏析;(2)现代诗歌的比较赏析;(3)现代诗与古代诗歌比较赏析;(4)同一首诗词中句与句的比较赏析。
(5)诗、词、曲间的比较赏析。
4.选赏题型。
要求从给定的句、篇中,自选一句或一篇作探究和赏析。
5.仿写题。
品读现代小诗,然后续写诗句或创作小诗。
提分妙招锁定命题诗词鉴赏考查,就鉴赏对象而言,一般考查古诗词,有的也考查现代诗歌;古代诗词中,尤以考查古诗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田园诗占多。
中考古诗鉴赏题不仅通过字词解释、语句理解、内容感知方面等来考查理解概括能力,还注重从评价人物、探究写法、阐发感悟等角度设题考查品读、鉴赏能力。
这也是新一年中考中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诗歌中意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是通过诗的语言和必要的手法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语言表达、创作手法对诗歌来说十分重要。
因此,新一年的中考中,对诗词中语言的品味和对创作手法的鉴赏,将会继续成为古诗鉴赏题的重要考查方面。
云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及理解
云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及理解内容预览:诗、词赏析(一)从三个层面入手赏析1、理解--从语言上字、词(色彩、动作的字词)、句(修辞手法及哲理性)的层面上来理解诗意2、赏析--①了解诗人、作品(生平、风格等)②掌握常识(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③把握意境(景、事、情、物)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了解相关知识1、方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问、用典(表志向与情趣)等。
2、手法(表达技巧)--渲染、烘托、映衬、反衬、虚实结合、含蓄、象征、联想、想象3、方式(抒情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层次)(三)依类别来鉴(1)山水诗(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中传达出的思想:喜悦或感伤。
(即: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2)咏史诗的鉴赏A、感慨个人遭遇,抨击、讽谕社会现实;B、称颂、仰慕英雄C、自比自况,表理想、追求(诗中用典)(3)咏物诗的鉴赏(物与志)--借物来表志向、情趣或隐射社会现实。
(4)边塞诗的鉴赏A、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痛苦,控诉战争B、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表达离恨别愁;C、描写塞外风光……主旋律是:爱国主义(5)送别诗--表朋友间的深情厚意、难舍之情;表对友的关心、牵挂及美好的祝愿(四)诗的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委婉含蓄、婉约缠绵;忧郁苦闷、悲壮旷达;豪迈飘逸、激越雄健(五)教会学生清晰表述、规范答题。
例:鉴赏语言的答题句式:某个动词用得好,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展现了(表达了、揭示了)……的画面(思想感情、哲理)古诗词理解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11中考语文诗词赏析 冀教版
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了解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内容简介:汉代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诗的正文可以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观”字总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看出来的。
四、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五、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六、重点语句赏析: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六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生姿。
2、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①星汉:指银河。
②翻译: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仿佛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③“若”字有什么好处?“若”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④赏析这四句诗: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011年中考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专题
2011 年中考古诗词曲鉴赏复习专题
欢迎光临敬请指导
古诗词曲鉴赏
复习专题
中考命题趋向
1、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难度不大。
2、考察内容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
3、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4、由对知识的单一内容考查向综合能力考查转化。
中考要求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对词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
2、能赏析其语言(从遗词、用句、修饰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复习导航
1、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主旨。
理解内容,是阅读诗词的基本要求,是进行鉴赏、评价的前提。
诗词的主旨多样,或是表达某种感情,或是隐含生活的某种道理,或是诗人曲折表达自己的人生际遇,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等。
具体来说,古代诗歌常见容有:
人生际遇等。
思乡、怀远、。
2011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1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2011年上海市)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2011年天津市)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饮酒(其五)》)“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23.(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2011年中考诗词赏析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考试内容与要求2、古诗文阅读要求⑥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观点(情感)态度。
⑦赏析、评价作品的形象、语言。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
二、中考原题再现2008年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2分)2009年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古时送别之所,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16.本诗三、四句是如何巧妙表达“离情”?(2分)2010年望山贾岛日日雨不断,仇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泻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15.诗中的“泻”字用的精妙,请加以赏析。
(2分)2011年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2012年市一模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5、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把画线句所描写的景象描绘出来。
(3分)三、考试题型:A、炼字型B、意境型C、描绘型四、题型分析A.炼字型2010年中考望山贾岛日日雨不断,仇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泻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15.诗中的“泻”字用的精妙,请加以赏析。
(2分)答案:“泻”是“倾泻”之意,写出了山上的翠色如水流般自上而下倾泻下来的气势,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意境型何谓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景物共同组成的环境氛围。
意境美,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美的艺术境界。
(2011年大连中考)夏 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5.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011年古诗赏析中考题考点解读
2011义乌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 “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 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 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 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 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7.(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1分) (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 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3分, 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 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 (3)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 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1.反衬或衬托 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 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 情更为浓郁。(两个意象:临水读、见桃花。奉召还京途 中见朋友来信的喜悦。)
温馨提示:
结合注释、题目、题干等 背景信息理解诗歌情感, 如本题中的注释①
2011河南
行路难(其一)
景物体现季节特点: 春:燕、莺、蜂、蝶青草、杨柳、桃花、红杏…… 繁花、落红…… 夏:梅子…… 秋:月、菊花…… 冬:雪……
景物折射诗人情感 思乡:明月 送别:杨柳 爱情:鸳鸯 言志:梅花、菊花等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中考高考精选.ppt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 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 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 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 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语言自然且极富诗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 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 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细,脉脉绵绵,写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例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 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 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 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 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 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7、小亮遇到困难,心情十分沮丧,老师鼓励他要坚强自 信,执著的追求理想,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勉 励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 活哲理的两个对偶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精品相识燕归来。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精品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①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1年中考诗歌欣赏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4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2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13-14题。
(4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2011·滨州市)(一)古诗词鉴赏。
(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一)古诗词鉴赏。
(3分)7.略。
评分: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8.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2011·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4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答: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答:【答案】一、(4分)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2011·达州市)(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答:7.(2分)刘禹锡白居易(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有错该题不得分)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意思对即可)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作简要赏析。
(3分)23、“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
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
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4分)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15.忽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16.急切、好奇、惊喜。
(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来源:学*科*网]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阴阴;又2.思乡2010年浙江省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2010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古诗鉴赏(4分)冰壶洞明胡应麟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24.“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分)25.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4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5 .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8.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9.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8.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010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6.答案: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评分:共3分。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3分)答: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1分)(共3分)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
(1分)。
“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
(2分)(共3分)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①(2分)答: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答: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答:(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1)深秋晚景图(1分)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分)(意近即可)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11.(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
(1分,漏一字不得分)2010年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①C 3分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2分③A.√B. √C. √D×。
4分一项1分.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辑古诗】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2分)诗集名称:《》【品诗句】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6.(2分)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7.(3分)C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