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3-4-2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拓展(一)——同步卫星、区分三种圆周运动
物理同步指导(教科必修2)课件:第3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探究三 同步卫星
卫星种类主要有侦察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 源勘测卫星等,不同种类的卫星轨道半径不同.同步卫星是相 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周期的卫星.
(1)根据同步卫星的特点,判断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的特 点?
提示:由于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轨道的中心在地 心,故同步卫星应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 合.
841=29.所以 v 月=29v 地=29×7.9
km/s≈1.8 km/s.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题后总结】 (1)其他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上的第 一宇宙速度的求解方法相同,关键是利用好万有引力提供向心 力、环绕半径等于中心天体半径这两个条件.
(2)第一宇宙速度 v= GrM= gr也可应用于其他天体,只 不过公式中的 M、r、g 应为相应天体的质量、半径和表面的重 力加速度.
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
mvr2⇒v=
GM r
GMr2m=mmω2T2πr⇒2r ω⇒=T=
GM r3
4π2r3 GM
man⇒an=GrM2
二、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是在地球上满足不同要求的发射速度,不能理解 成卫星的运行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指人造卫星近地环绕速度,它是人造 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是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7.9 km/s.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3章第4节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共28张PPT)
解:若利用“第一宇宙速度”估算
设“光子”的质量为m,由于光不能从太阳射出, 设“光子”恰好绕太阳(黑洞)作近地匀速圆周运动,
GMm mc2
R2
R
解得 : R
GM c2
6.67 1011 2.0 1030 (3.0108 )2
1.5103 m 1.5km.
黑洞
例:已知太阳的质量M=2.0×1030kg,光的速度 c=3.0×108m/s,试估算太阳如果演变成了黑洞, 它的半径将变成多少?
要使卫星在离地面更远的轨道上运 行,则需要更(大)的发射速度,来 到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 小)。
2、第二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v2= 11.2km/s 11.2km/s<v<16.7km/s v3=16.7km/s
Main Idea
Main Idea
Main Idea
V3=16.7km/s V2=11.2km/s
ω
GM R3
6.67 1011 61024 (6.4 106)3
1.2103 rad / s
双星系统
在天体运动中,把两颗相距很近 的恒星称为双星,这两颗星必须各自 以一定的速率绕某一中心转动才不至 于由于万有引力而吸在一起。已知两 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恒星距 离为L。求:(1)两恒星转动中心的位 置;(2)转动的角速度。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2讲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目标要求 1.会比较卫星运行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种宇宙速度,并会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3.会分析天体的“追及”问题.
考点一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1.天体(卫星)运行问题分析
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
G Mm
r 2
=⎩⎪⎨⎪⎧
ma →a =GM r 2→a ∝1r
2
m v 2
r →v =GM r →v ∝
1
r mω2
r →ω=GM r 3
→ω∝
1
r
3
m 4π
2
T 2
r →T =4π2r
3
GM
→T ∝r 3
即r 越大,v 、ω、a 越小,T 越大.(越高越慢) 3.人造卫星
卫星运行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心,一般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其他轨道,同步卫星的轨道是赤道轨道.
(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同步卫星
①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且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②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T =24 h. ③高度固定不变,h =3.6×107 m.
④运行速率均为v=3.1 km/s.
(3)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其轨道半径r=R(地球半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v=7.9 km/s(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圆轨道运行速度),T=85 min(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
注意:近地卫星可能为极地卫星,也可能为赤道卫星.
1.同一中心天体的两颗行星,公转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大.(×)
2.同一中心天体质量不同的两颗行星,若轨道半径相同,速率不一定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三章(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完整版
D.卫星在轨道B上经过Q点时受到地球的引力 小于经过P点时受到地球的引力
三、双星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两颗离得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这两颗星 必须以一定速率绕某一中心转动,才不至于由 于万行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已知质量分别 为ml、m2,相互之间的距离为L,引力常量为G. 试求①这两颗星转动中心的位置距m2的距离
3、掌握双星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 自转的物体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异同
动力学规律: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都只受万 有引力作用,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所决 定的天体运行规律。赤道上的物体由万有引 力的分力充当向心力),它的运动规律不同 于卫星的运动规律.
比较方法: 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比较。 同步卫星与近地卫星比较。
R
对金星:G
M′m R′2
m
v12
R′
得:
v1
GRM′′
0.82GM 0.95R
0.82v
0.95
0.82 7.9 7.3km / s 0.95
课 标 定 位 课时二
1、理解掌握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 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 异同。
2、同步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怎样求解第一宇宙速度?
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件教科必修2 (1)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达标测评
自主学习
(教师参考)
课前预习·感悟新知
目标导航
重点:人造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第一 宇宙速度的分析、计算
难点:人造卫星的变轨问题分析
情境链接 如图所示,人造卫星能够绕地球转动而不落回地面,不同的卫星轨道不同, 卫星的轨道有什么特点?受力有什么特点?运行的速度、周期大小如何?
答案:忽略空气阻力,近似认为近地卫星绕地球的转动为匀速圆周运动, 且转动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思考判断
1.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2.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球.( ) ) ) ) )
)
3.如果在地面发射卫星的速度大于11.2 km/s,卫星会永远离开地 4.要发射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5.可以使卫星在北纬40°上空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6.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引力提供的.(
GM = ,故ωA>ωB>ωC,选项 D 错误. 3 r
规律方法
解决天体运行问题的两种思路
(1)通常认为行星或卫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F 万=F 向,
Mm mv 2 2π 2 2 G 2 = =mrω =mr( ) =ma, r T r
高中物理-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学案
3.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掌握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3. 赤道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转动量的比较
4. 人造卫星的发射、变轨与对接
预习:
一、人造卫星
1.卫星是一些自然的或人工的在太空绕运动的物体
2.1957年,当时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环绕地球轨道,震惊了全世界二、宇宙速度
1.使卫星能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v1=km/s 2.使人造卫星脱离的引力束缚,不再绕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v2=km/s
3.使物体脱离的束缚而飞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v3=km/s
探究:
一、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特点
[问题设计]
如图所示,圆a、b、c的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b、c的圆心与地心重合,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三条轨道中可以作为卫星轨道的是哪条?为什么?
(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推导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要点提炼]
1.所有卫星的轨道平面过
2.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有GMm
r2=ma=m
v2
r=mω
2r=m
4π2
T2r
(1)a=GM
r2,r越大,a越(2)v=
GM
r,r越大,v
(3)ω=GM
r3,r越大,ω越(4)T=2π
r3
GM,r越大,T越
二、同步卫星
[问题设计]
同步卫星也叫通信卫星,它相对于地面静止,和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周期,即T =24 h.已知地球的质量M=6×1024 kg,地球半径R=6 400 k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请根据以上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探究: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3.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2-教科版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一.设计思想
在以往的关于人造卫星的教学中,由于不少新名词的介绍方法比较刻板,条框化,数据化,同时缺乏直观性,常常给学生一种这些知识离自己很遥远的感觉。在看到一些数据时毫无亲切感,只能死记硬背。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高速的发展。航天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从生活入手,从身边入手引发学生兴趣并使之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使得学生觉得在学习就在自己身边发生的很实际的一些有用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
2.知道宇宙第一、第二、第三速度会计算卫星的环绕速度与运行周期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在人造卫星上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定律和科学探究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2.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和周期的计算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看系列图片:(各种卫星拍摄的图片)伊朗核设施、天安门、曼哈顿、月表图片(嫦娥一号发回的)、在月球南极拍摄的“地落”照片、动态气象云图(视频:中央气象预报的气象云图)。
[问]以上图片和动态云图是在什么位置借用什么设备拍摄的?
[答]是借用卫星拍摄的。
[展示GPS实物]提问GPS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视频]GPS的一段广告片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课件2
.
第二宇宙速度: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 地球运行,从地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v = 11.2 km/s.
2
3. 第三宇宙速度: 使物体脱离太阳的束缚而飞离太阳系, 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v = 16.7 km/s.
3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即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活页规范训练
(4)同步卫星的高度固定不变. 所有同步卫星的周期T、轨道半径r、环绕速度v、角速度 ω及向心加速度a的大小均相同. 3 GMT2 2π Mm 2 由G 2 =mr ,由于T一定,所以r T 知:r= r 4π 2 一定.而r=R+h,h为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 3 GMT2 -R; 4π 2
一、人造卫星
1.卫星:一些自然的或人工的在太空中 体. 2.人造卫星:人类应用 火箭技术 结合各种先进技术,使用 绕行星 运动的物
于通信、导航、收集气象数据和其他许多领域内的科学研
究的绕地球运动的仪器.
自主学习
名师解疑
分类例析
课堂对点演练
活页规范训练
二、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使卫星 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 最小发射 速 度. v2 GMEm 由 2 =m 得:v1= r r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3章第4节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共58张PPT)
人造卫星
V3=16.7km/s V2=11.2km/s
地球
V1=7.9km/s
11.2km/s>v>7.9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 16.7km / s →人造恒星
2019年7月8日星期一
概念辨析 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
发射装置时的速度。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 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 2004年1日飞抵土星。
“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 1972年3月2日发射升空, 1986年6月飞出太阳系
光子火箭
超光速飞船“千年隼”号 《星球大战》
①宇宙速度均指发射速度 ②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发射卫星的最 小速度,也是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进入轨道后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1
GM r
r↗ v↘
三、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是指卫星的轨道半径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其周期约为84 分钟。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练习:求近地卫星的周期
A.“嫦娥一号”由⑤到⑥需加速、由⑦到⑧需减速
D
B.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C.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D.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2 教科版必修2
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说明
一、利用图
片,创设情景,
引出课题
二、探究卫星是如何发射和环绕的
1.由学生讲述卫星的形成过程.
2.观看视频:“嫦娥一号”的发射、变轨
和环绕地球运行的模拟演示.
卫星的形成过程很复杂,经过简化可以看出
有这样几步:发射、转轨、环绕.
随着“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和“嫦娥一
号”的发射,各种媒体全
方位报道,学生对卫星的
了解程度已经很高了,给
学生机会回顾和感受.
提出问题.
三、如何研究卫星的运动
1.观看视频:卫星模拟轨道.
一部分卫星的轨道是圆的,还有一部分卫星
的轨道是椭圆的.
我们把椭圆轨道也近似为圆来处理,这样就
可以按照圆周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卫星的运动了.
2.神舟五号的椭圆轨道远地点和近地点的
距离分别是 350 千米和 200 千米.地球半径是
6400 千米,请学生讨论说明能否近似用圆周运
动代替椭圆轨道研究卫星问题.
3.探究卫星做圆周运动时由什么力提供向
心力.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和卫星需要的向心力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课件演示各种不同的
卫星轨道.教师总是告诉
学生用圆周运动规律处理
卫星问题,学生会是心存
疑虑:“这样的处理有用
吗?”
用圆周运动处理卫星
问题不仅简化了问题,也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通过
真实数据让学生心悦诚服
地接受这种近似.
四、推导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
(一)线速度以及线速度的变化
1.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运行时 , 仅受到地
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这时,这个运动就是卫
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根据
由上式可知,r越大,即卫星离地面越高 ,
它环绕地球运动的速度v越小.对于靠近地面运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人造地球卫星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在地球上抛出的物体,当它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1)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以及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卫星等。
(2)按用途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1、若已知人造卫星绕地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①由
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
②由
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
③由
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
④由
得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
⑤由
得卫星运行的动能:
;
即随着运行的轨道半径的逐渐增大,向心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动能E
k
将逐渐减小,周期T将逐渐增大。
2、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及行星的半径R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3、近地卫星、赤道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①把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称之为近地卫星,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可以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R
,其轨道平面通过地心。若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
由
得:
;
由
得:
;
由
得:
。
若将地球半径R
=6.4×10
6
m和g
=9.8m/s
2
代入上式,可得v=7.9×10
3
m/s,ω=1.24×10
-3
rad/s,T=5074s,由于
,
和
且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 r>R
,所以所有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v<7.9×10
3
m/s,角速度ω<1.24×10
-3
高中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2)教科版必修2-教科版高中必修2物理教案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重点内容,是匀速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应用的基本思想,理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把握求解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设计思想上力求起点低,更直观,表达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并辅以多媒体演示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自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表达STS教育和综合化思路,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本节课的难点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先给学生一个物理情境,去推导一个运行速度,然后在辅以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再去讨论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更容易突破难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通过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i
1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3通过万有引力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形成为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3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某某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造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原理
教学难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1教学要求的区别
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4节宇宙航行学案
第4节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了解人造卫星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自主预习
一、宇宙速度
[填空]
1.第一宇宙速度(first cosmic velocity):是卫星在附近(h≪R)绕地球做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second cosmic velocity):使物体挣脱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third cosmic velocity):使物体挣脱束缚的最发射速度。
二、人造地球卫星
[填空]
1。通信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的,跟地球自转的卫星,同步卫星也叫卫星。2.特点:定;定;定;定.
课堂探究
[情境设问1]通过阅读课本、查阅科普资料,你能说出人造卫星的轨道特点吗?
能通过力学分析得出决定这一轨道特点的原因吗?
(一)人造卫星的三种轨道
观察得出: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通过
分析原因:
[情境设问2]如图所示,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你知道这个速度究竟有多大吗?
(二)宇宙速度
定义大小/km·s-1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是卫星在附近(h≪R)绕地球做的速度。
速度)是在地球上成
功发射卫星的
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使物体挣脱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发射速度,
第三
宇宙速度(逃逸速度)使物体挣脱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4 教科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4 教科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4 教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4 教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教学过程:
过程1.设计问题情境,复习知识,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①观看视频资料“土星的光环"
②教师提问:“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土星物质的外延还是绕土星的卫星带?”
这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③教师给出结论:通过观察,发现光环是土星的卫星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教师设定的问题,即复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为新课打好知识基础,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过程2:创设情境,合理分析,激发
①观看视频“万户奔月”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亮,人们自古就有“奔月”的梦想,我国古代的万户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将自己用 47 枚火箭捆绑,尝试飞天,点火后火箭爆炸,万户不幸牺牲.教师提问:万户问什么没有成功?
高一教科版物理二第三章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人造卫星发射(讲义)含答案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掌握人造卫星的力学及运动特点。
2。熟练掌握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难点:对卫星的发射速度的理解。
一、人造地球卫星
这里特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实际上大多数卫星轨道是椭圆,而中学阶段对做椭圆运动的卫星一般不作定量分析.
1. 卫星的轨道平面:由于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过地球球心,地球球心一
定在卫星的轨道平面内.
2. 原理: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充当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于是有r T
m r m r v m ma r GmM 2
2
2
2)2(πω====。
3. 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1)由r mv r
GMm 2
2=
,得r
GM
v =
,即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
径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半径越大(即卫星离地面越高),线速度越小。
(2)由2
2ωmr r GMm =,得3
r GM =ω,即3
1r
∝ω,故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由r T
m r GMm 22
24π=,得GM
r T 3
24π=
,即3
r T ∝
,所以半径越大,周期
越长。
【重要提示】
1.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5分钟.
2. 卫星的速度是相对于地心的,而非相对于地面。 3。 卫星的轨道半径指卫星到地心的距离.
4。 卫星有极地位星(轨道经过两极)
、同步卫星(在赤道正上方相对地面静止)和近地卫星.
5。 卫星的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都只与半径有关,半径定,则上述物理量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2万有引力定律拓展(一)——同步卫星、区分三种圆周运动
【学习目标】
1.认识同步卫星,能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同步卫星的相关参量。
2.能够区分赤道上物体、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的相关参量间的联系和区别。
3.能够根据动力学知识分析卫星的变轨问题。
【重难点】
同步卫星的固定参量;区分赤道物体、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卫星变轨的分析。
想一想
一、地球同步卫星及其特征:
1.地球同步卫星:始终相对地面某点静止的卫星。
2.特征:始终相对赤道上某点静止,与地球自转同步,即同步卫星绕地球的转动周期T=24h。
3.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讨论:
二、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讨论
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三种匀速圆周运动的参量比较
例、(多选)如图所示,A表示地球同步卫星,B为运行轨道比A低的一颗卫星,C为地球赤道上某一高山山顶上的一个物体,两颗卫星及物体C的质量都相同,关于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
运行周期和所受到的万有引力的比较,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v B>v A>v C
B.ωA>ωB>ωC
C.F A>F B>F C
D.T A=T C>T B
练一练
1.(多选)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B .它的周期、速度大小不一定都相同
C .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
D .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必须定点在赤道上空
2.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
3.8×105 km ,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
A .0.1 s
B .0.25 s
C .0.5 s
D .1 s
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 .距地面的高度变大
B .向心加速度变大
C .线速度变大
D .角速度变大
4.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v 1、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1,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 2、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2,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 3、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3。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v 2v 3=61
B .v 2v 3=17
C .a 1a 3=17
D .a 1a 3=491 5.(多选)截止到2014年2月全球定位系统GPS 已运行了整整25年,是现代世界的奇迹之一。GPS 全球定位系统有24颗卫星在轨运行,每个卫星的环绕周期为12小时。GPS 系统的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GPS 系统的卫星轨道半径是地球同步卫星半径的22
倍 B .GPS 系统的卫星轨道半径是地球同步卫星半径的3
22
倍 C .GPS 系统的卫星线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的2倍
D .GPS 系统的卫星线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的32倍
6.有a 、b 、c 、d 四颗卫星,a 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设地球自转周期为24 h ,所有卫星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为π6
C.b 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D.d 的运动周期可能是23 h
7.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
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
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
A .西偏北方向,1.9×103 m/s
B .东偏南方向,1.9×103 m/s
C .西偏北方向,2.7×103 m/s
D .东偏南方向,2.7×103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