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测试题一、选择题图1是我国某城市1885—2021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1.图中反映出这段时期该城市年平均气温( )A.逐年上升,时节变化增加B.逐年上升,时节变化增大C.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增大D. 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减小2.形成该城市年平均气温上升的缘由,最有能够是( )A.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B.太阳辐射逐渐增强C.日地距离越来越近D.城市化水平不时下降3.以下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珠穆朗玛峰雪线下降B.澳大利亚大堡礁在消逝前能够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C.将招致我国油菜开花期提早,甜菜种植区域南移D.有利于上海港基础设备树立4.某研讨小组以为,在冰雪掩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能够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形成这种结果的缘由能够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添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空中反射才干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添加了土壤无机质含量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长在自然形状下的树木,其年轮记载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上下、降水的多少等。
我们一旦可以确定树木年轮确实切年份,就可以了解事先的气候了。
读图2,完成5~6题。
图25.假定图中甲、乙两图区分表示同一地域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1860—1890年间该地域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清楚下降B.图甲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C.经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剖析该地域前后约40年的气候状况D.图乙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中止生长6.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与同纬度的温带陆地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习尚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愈加宽窄平均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D.厄尔尼诺现象发作时,美国西南部夏季愈加湿润,树木会构成更宽的年轮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已日益成为气候效果研讨的热点之一。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递减C.在高纬度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02,浓度增加而增加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温度降低3.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5.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8.影响Ⅰ气候区和Ⅲ气候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河流D.海陆位置9.分布在Ⅱ气候区的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风力较弱B.气温较高C.降水较少D.光照较强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响,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半球升温比北半球升温慢。
2019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
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北极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是(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4.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解析] 3.C 4.D 第3题,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但这不是其加速变暖的原因,A错。
近30年来,全球极昼极夜的时间长短并未发生巨大变化,故其不是“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B错。
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C对。
该现象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范畴,并非仅仅是周边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所致,D错。
第4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第5题。
5.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温升高,云杉分布区的北界将向较高纬度地区移动;气温降低,云杉分布区的北界将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 900年B.6 500年C.8 100年D.1万年2.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冷干B.温干C.热干D.温湿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4.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5~6题。
5.下列因素与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关联度最高的是()A.全球气候变化B.日地距离缩短C.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日照时间变长★6.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全球水资源总量增大B.台湾岛面积扩大C.海水盐度升高D.西欧地区可能会变冷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8.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9.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一、选择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2021·江苏盐城一模)第21届结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
读地表碳循环表示图,回答1~2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2.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损伤B.招致海平面上升C.添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1.B 2.D(2021·天津五校联考)以下图是某地气温变化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地( )A.雨热不同期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4.该地河流( )A.有结冰期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化C.夏季含沙量最少D.春、夏两季汛期清楚【答案】3.C 4.A(2021·北京东城区模拟)我国夏季气温的上下与北极地域冷空气的强度亲密相关。
以下图为1978~2021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表示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A.招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B.遭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6.据图可知,我国最有能够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A.1982年B.1990年C.2021年终D.2021年7.当强冷空气南下,能够形成(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B.华北地域的雾霾污染减轻C.0 ℃等温线向南移动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答案】5.B 6.A 7.C8.(2021·天津十二区县模拟)以下图表示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
读图,该地最有能够位于( )A.北美五大湖沿岸B.巴西高原中部C.澳大利亚西南沿海D.中国西北沿海【答案】C(2021·山西太原质检)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域移植到另一个地域,需严厉依照地域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停止的原理。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全球气候变化 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白色北极熊爸爸,赫然发现孩子们一个个灰不溜秋,越来越像隔壁家的“老灰”……至此,“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
读图完成1—2题。
1.“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是A.全球变暖B.板块活动C.洋流运动D.太阳活动2.若干年后,北极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头纯白色的北极熊了。
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的措施是A.适当猎杀公灰熊B.建立北极熊保护区C.禁止热带雨林的开发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限,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下图为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1960—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1号冰川区1960年—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气温升高B.降水增多C.河流对冰川补给增加D.太阳活动增多4.1号冰川区1960—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会导致A.1号冰川区面积扩大B.短期内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C.海平面下降D.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5.要延缓1号冰川区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可以A.在西北荒漠地区植树造林 B.人工降雨增加当地降雨量C.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2017年4月22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B.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7.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热量资源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条件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从而减少疫病的流行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9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9年气候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A.玉米 B.水稻C.甜菜D.甘蔗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9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
1901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B增强B.E增强C.G增强D.K增强4.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开发可再生能源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2019年11月23日华沙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后闭幕,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6.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
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
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19年)。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
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1.B 2.D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读图,完成3~4题。
3.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
里斯本附近受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4题,本题考查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
两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答案 3.D 4.B5.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 m)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解析依据德班气候资料,最冷月气温为16.5℃,应位于热带;气温高的时候降水多,有着明显的干、湿两季,应为热带草原气候。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气候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天气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也门国都萨那天气平和、四时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之称。
南部港口亚丁处在欧、亚、非航线上,过往船只都在这里停靠,自古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回答以下问题。
1.影响萨那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海陆散布C. 流行风D. 赤道低压2.亚丁港成为世界重要中转港的原由是①经济发达中转物质多样②经济要地广③农产品丰富④地点优胜⑤石油丰富A. ①④B. ②③C. ④⑤D. ①⑤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域,虽天气酷热干旱,可是仍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据此达成以下各题。
3.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A.流行西风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4.天气酷热干旱,可是仍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由不行能是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B.长袍利于汗液大批发散C.防止太阳辐射直接灼伤D.减少风沙对皮肤的损害以下图为“澳大利亚西部某月等温线散布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5.图示季节,以下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A.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西伯利亚地域的河流发生凌汛D.我国东部沿海地域台风活动多6.图中A.甲地终年平和多雨B.乙地气旋活动屡次C.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D.甲地受沿岸暖流影响大读“世界某地区风向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7.图示期间,甲、丙两地对比A.甲地气温高于丙地B.甲地降水多于丙地C.甲地气压高于丙地D.甲地气流以上涨为主,丙地气流以下沉为主8.对于乙、丁两地天气特色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高温同期,多雨不一样期B.高温不一样期,多雨同期C.高温不一样期,多雨不一样期D.高温同期,多雨同期9.以下图为“ 2019 年以来举办过G20 峰会的城市地点散布表示图”。
图中六个城市中,杭州A.气温日较差比①大B.夏天降水量较③少C.雨季时间与④同样D.降水季节变化较⑥大10.以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天气种类散布表示图,图中A.甲为热带季民风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地点的季节挪动B.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润湿天气,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别C.丙为温带季民风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别D.丁为热带草原天气,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1.C2.C【分析】试题剖析:1.读图可知,萨那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天,由萨那经纬度地点可知,该地夏天流行西南风,从大海带来水汽,给当地带来降水,冬天受东寒风影响,风从陆地吹来,比较干燥,降水少,所以致使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流行风的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同步检测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答案 1.B 2.A据估算,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工业化前升高2~4.6 ℃。
据此,回答下题。
3.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A.低温冻害损失减小B.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将推迟C.全球生物物种增多D.全球陆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答案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全球极端灾害天气出现的次数增多,越冬作物的抗寒性减弱,因此低温冻害损失增加,A错误;观赏香山红叶应在气温开始下降的秋季,因气温升高,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将推迟,B正确;海平面上升,全球陆地海岸线向陆地推进,而陆地淹没后部分物种因找不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而灭亡,C、D错误。
下图为我国中部某省区1961年以来冬季日数统计曲线图,据此回答4~5题。
4.该省区大部分年份冬季“缩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冬季风势力减弱C.距海近D.纬度较低答案A5.2016年该省区夏季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6天,利于( )A.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B.冬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避免病虫害灾害D.秋作物的播种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则可知该省容易发生干旱灾害,晴天日数增多,光照充足,利于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故A选项正确;冬小麦产量是否提高与高温日数不一定正相关,故B选项错误;出现旱情期间,易发生小麦红蜘蛛、吸桨虫、条锈病等病虫害,故C选项错误;旱情对秋作物的正常播种极为不利,需要进行灌溉播种,故D选项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测试题C.将导致我国油菜开花期提前,甜菜种植区域南移D.有利于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4.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的吸收2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
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
读图2,完成5~6题。
图25.若图中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B.图甲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C.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图乙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6.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更加宽窄均匀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树木会形成更宽的年轮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已日益成为气候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图3是根据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51年1月—2019年10月月平均气温资料绘制的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均方差(单位:℃)空间分布图,气温均方差数值的大小表示气温年际变化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表示气温年际变化越大)。
读图,完成7~9题。
图37.据图分析,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特点是( )A.东西普遍升温,差异不大B.西部和南部升温快C.河北省变化幅度大于山东省的D.山西省变化幅度小于山东省的8.与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无关的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C.温室气体含量 D.下垫面状况9.影响图中气温均方差最大的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石漠化C.水土流失 D.沙尘暴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完成10~11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读图1,回答1~2题。
图1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2.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两极地区及陆地高山上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 1.C 2.A 第1题,全球“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之后地面向外辐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之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形成“温室效应”。
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能量,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向大气中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会使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径流量增加。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
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
图2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湖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23.青海湖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700年B.3900年C.6900年D.8300年4.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变暖变干为主B.变冷变干为主C.变暖变湿为主D.变冷变湿为主[解析] 3.D 4.A 第3题,水位最低时,通常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
第4题,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湖水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图3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35.下列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则下列几个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 5.B 6.B 第5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限,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到达平衡,以下图为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1960—2022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1号冰川区1960年—2022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气温升高B.降水增多C.河流对冰川补给增加D.太阳活动增多2.1号冰川区1960—2022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会导致A.1号冰川区面积扩大B.短期内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C.海平面下降D.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3.要延缓1号冰川区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可以A.在西北荒漠地区植树造林B.人工降雨增加当地降雨量C.优化能源消费构造D.开展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2022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02毫米,比2022年高45毫米,预计将来3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150毫米。
读图,完成4—6题。
4.2022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A.4月B.6月C.9月D.12月5.2022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泥沙堆积增强B.水养殖业增加C.赤潮频繁出现D.咸潮几率增加6.为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②开发与保护并重③减少港口等工程建立④加强监测和灾损评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挪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7—9题。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挪动说明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8.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9.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挪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2022年4月22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结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开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右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A.地中海B.印度洋北部C.大西洋赤道附近D.西北大西洋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影响④地表状况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1.B 2,C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4.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答案3.A 4,D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结合“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1-大气上界大气楣时I大气逆福射・虺球晶面③跑面吸收5.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②增加③减少B.①③减少C.②④增加D.①④增加6.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下降16%,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减少能源消费总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5.C 6.C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回答7〜8题。
7.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8.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A.受信风影响B.受副高影响C.受洋流影响D.受人类影响答案7.B 8,C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2(F 300 40&9.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9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9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9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
1901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4.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2019年11月23日华沙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后闭幕,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6.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
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
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19年)。
据此回答7~9题。
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普遍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居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9.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减少能源的使用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 D.实现经济全球化
图甲为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乙为气候变化影响该区域农作物生
产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
A.晋 B.贵 C.甘 D.吉
11.关于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
C.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二、综合题
1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⑴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⑵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⑶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却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
⑷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A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温趋于暖湿化。
第2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值甘蔗;故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3.C 4.A
【解析】
第3题,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结合图示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4题,夏季调低空调温度,但其仍然消耗能源的前提下,排放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是不可取的。
5.B
6.B
【解析】
第5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6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7.D 8.C 9.B
【解析】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一般来说,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纬度地区减少的产量,因而世界粒食产量总体上会下降,故②选项错误。
巴西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不属于全球变暖增产明显的C3作物;并且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的助长作用,受多种因素变化的制约,并不一定使其增产,故③选项错误。
第8题,图中显示,全球变暖使我国大部分区域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耗电量明显降低、少部分较低纬度地区略有增加。
气候变化对五大湖区域居民年耗电量的影响应该类似于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年耗电总量降低。
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得到政策
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
第9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可减少能源的利用,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利用能源量将增加,故A、D错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加快的是新能源的开发,故C错误。
10.C 11.D
【解析】
第10题,结合左图知,该省年降水量较少,且其农作物主要分布于温带,很可能位于我国非季风区,根据选择项即可得出结论。
第11题,该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有升有降低,难以推知其总产量变化;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分布,但不能影响农业结构;由于该省气温升高,农作物种植海拔会升高。
12.【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北冰洋2019年冰面范围比多年冰层覆盖平均界线大幅度缩小,显示了全球变暖现象还会持续。
其原因主要从人为因素分析,从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两方面来分析。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从淹没、灾害、港口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北冰洋冰面减少,有利于通航,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航运通过纬度较高的北冰洋航道,使路程缩短,从而节省能源和时间。
第(4)题,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两个角度归纳。
【答案】⑴世界气温处在波动上升时期;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
⑵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业会被影响。
(合理即可)
⑶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
⑷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