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高考地理练
习题及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2014南平质检)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A.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
B.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
C.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
D.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解析:图中显示南坡和北坡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依此趋势,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图中显示南北坡不同年份气温有较大的波动,并不是每年都在上升,故A项错误;南北两坡平均气温变动线基本平行,说明上升幅度相当,故B项错误。
答案:C
2.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A.高山林带上界升高
B.北坡雪线降低
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
D.动物向南迁移
解析:气温升高会使高山林带分布范围扩大,即更高海拔将拥有森林生长的热量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4天津五区县模拟)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
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
解析:一年中冬季生活取暖燃煤增加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光合作用增强会使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减少,故观测数据曲线有较明显的波动,故A项正确。
答案:A
4.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对策检测卷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
因、影响和对策检测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已上升了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29—30题。
1.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 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出现减少和退缩
C. 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 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加身体活力
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9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30日到12月11日召开,主要目的是要达成关于2021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议,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据此完成13~14题。
3.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下图中
A. A增强
B. B增强
C. C增强
D. D增强
4.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开发利用绿色能源
B. 提高私家车使用频率
C. 调高空调的温度
D. 大力转移高耗能产业
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山喷发后一段时间内③减少
B. 臭氧层破坏可能会导致②减少
C.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因为①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高考地理一轮总结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实用卷全球气候变化及气候类型
全世界天气变化随和候种类
一、选择题 (11 小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
(2019·江苏盐城一模 ) 第 21 届联合国天气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克制全世界变暖还是会议的主题。读地表碳循环表示图,回答 1~2 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 C O2 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
B.致使海平面上涨
C.增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
D.可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
(2019·天津五校联考 ) 以下图是某地气温变化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达成 3~4 题。
3.此地 ( )
A.雨热不一样期 B.降水集中在冬天
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4.该地河流 ( )
A.有结冰期 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化
C.夏天含沙量最少 D.春、夏两季汛期显然
【答案】
(2019 ·北京东城区模拟 ) 我国冬天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域冷空气的强度亲密有关。下
图为 1978~2019 年 11 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表示图。读图,回答 5~7 题。
5.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
A.致使冷空气强度渐渐加强 B.遇到全世界天气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辟 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6.据图可知,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 )
A.1982 年 B.1990 年
C.2019 年初 D.2019 年
7.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 ( )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 B.华北地域的雾霾污染加重
C.0 ℃等温线向南挪动 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
【基础点1】全球气候变化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
(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十年向西迁移了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完成4~6题。
4.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
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
6.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误区点拨台】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 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 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 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2022年全国乙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 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 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 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 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 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2022年高三一 轮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
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长时间
(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________的气候改 温度 降水量
变。
(2)衡量指标:______、________、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期
图示
地质时期
(距今1万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二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检测:
课时质量检测(十二)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20·沈阳模拟)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①B.冰期②
C.冰期③D.冰期④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
解析:1.D 2.D 第1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第2题,与现在相比,第四纪时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2020·湖南省郴州市高三质量检测)白令海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海域,其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面与北太平洋被阿留申群岛隔开。下图为末次盛冰期的暖期(甲时期和乙时期)白令海北部陆坡和海洋环境模式图,甲时期白令海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粉砂和冰川碎屑)达到峰值。读图,完成3~5题。
3.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 )
A.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优B.陆上径流量更小
C.海冰覆盖面积更大D.海水温度更高
4.甲时期,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的主要来源是( )
A.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
B.陆上径流携带大量泥沙
C.初期陆架崩塌物质大量堆积
D.海水上泛,海底泥沙上涌
5.乙时期北太平洋深层海水上泛对图示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浮冰移动B.减弱陆上径流
C.加快海冰融化D.增温增湿
解析:3.D 4.A 5.A 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图示有植物分布,而乙时期图示地区没有植物分布,说明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差;乙时期陆上径流分布纬度更广,推测乙时期的陆上径流量可能更大;乙时期海冰覆盖面积更小;乙时期浮冰更多,推测海冰融化多,海水温度可能更高。故选D。第4题,甲时期,陆架高浓度悬浮体位于海冰下方,推测其主要来源是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形成的。该时段陆上径流较少,且流经区域地势低洼,陆上径流携带的泥沙多在陆域沉积。初期温度较低,陆架崩塌不严重,不会导致崩塌物质大量堆积;海水上泛是乙时期的特点不是甲时期的特点。故选A。第5题,根据图示可知,乙时期北太平洋深层海水上泛促进浮冰向较高纬度移动;陆上径流分布纬度增加,说明陆上径流增强了;该海水上泛属于从底层上涌的海流,温度较低,不利于海冰融化;由于该海水上泛属于冷性水流,不会增温增湿。故选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练12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大巴山南麓某城市生活用水取水点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④点分别表示现在、2003年、1993年、1983年四个时期的取水点位置。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
B.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C.河流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
D.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
2.生活用水取水点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
A.该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变大
B.河流地貌的自然变化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
C.城区向河流上游扩展,河流水质发生变化
D.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地域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流经城市的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会日益增加,取水点应不断地向河流上游布局,故可知该区域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该河流位于大巴山南麓,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由该市城区大体沿河流布局可知,河流影响了城市的形态;该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故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第2题,由于城区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取水点位置不断向上游扩展可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活用水。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苏干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西段的封闭内陆盆地中。下图为苏干湖位置示意(图中颜色越深表示湖水越深)。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对苏干湖流域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湖底地形北陡南缓
B. 植被稀疏,生态脆弱
C. 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
D. 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2.近年来苏干湖湖水盐度呈降低趋势的原因主要是()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减少
C. 下渗量减少
D. 径流量增加
3.为研究苏干湖流域千百年来自然环境演替,科学工作者采取的研究方法较科学的是()
A. 钻孔取样分析
B. 湖水取样分析
C. 植被分布调查
D. 河流水文调查
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多分布在4600米以上(下左图)。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永冻层(下右图)。过去几十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分布、冻土层的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都发生了相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
A. 多年冻土区下界海拔升高
B. 多年冻土区上界海拔降低
C. 多年冻土层冻结深度增大
D. 多年冻土层融化深度减小
5.由于全球变暖,多年冻土发生相关变化,使该区域的()
A. 高寒草甸增加
B. 高寒湿地增加
C. 地下径流总量减少
D.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姜古迪如冰川位于各拉丹冬峰西南部,由南北两支冰川构成。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姜古迪如由缓慢退缩进入快速退缩,下图为“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郑州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跟踪训练:全球气候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跟踪训练:全球气候变化
一、选择题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据此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②氟氯烃的大量排放③植被大量减少④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是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D.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减弱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读图4,完成3~4题。
图4
3.若图中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
B.图甲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
C.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
D.图乙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
4.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
B.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更加宽窄均匀
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课时全球气候变化
第 9 课时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一、选择题
(2018 年高考江苏卷)图 1 是 1992 年和 2003 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照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 2 年至 2003 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停减小,反应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变大D.全世界天气变暖
2. 全世界冰川大批消融和退却会致使
A.海平面上涨,海岸侵害加剧B.冰川融水增加,全世界水量增添
C.大海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添D.热量耗费增加,全世界温度降落
3.以下哪项不属于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世界性大气环境问题
A.全世界变暖B.臭氧层遭破坏 C .光化学烟雾 D .酸雨危害
读图 2,回答
4.以下地区天气种类与甲地同样的是
A. 德干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伊朗高原
5.世界自然基金保护会一份报告中说:喜马拉雅地区冰川退后的速度愈来愈快,此刻每年退后 10 至 15M。假如人类不采纳举措,将会出现的结果是()
A.近期内水资源欠缺
B.远期洪涝灾祸屡次
C.远期水资源减少
D.近期内河流水位降落
6.全世界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利处,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合温带作物散布 B .全世界变暖将会是世界能源耗费总量减少C.冰川大批消融,淡水资源增加 D .全世界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读以下图,达成以下2 题。
7.图示期间可能是()
A.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 a、b、 c、 d 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A. a>b>c>d B .b>a>c>d
全球气候变化测试题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测试题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1〜2题。
・公元前即0年前▲公元讲BOO年"'"公元I加。年
□公兄ICED年一I40年
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2.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C
【解析】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气候变暖恰好相反。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一暖一冷一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据此回答3〜4题。
3.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C
【解析】全球气温升高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强烈,将会变得更加干旱; 南北温差则不会变大,但1月0 ℃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也会北移,经济结构会有变化,但是总体上是弊大于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分层练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分层集训(十七)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建议用时:40分钟)
(第285页)
A组跨越本科线
下图示意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
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1.B 2.B[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现代,海岸线出现大幅后退,再前进的过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上升再下降。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
(2018·衡水中学三调)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3~4题。
3.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
4.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
3.A 4.D[第3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第4题,R和纬线大致平行,Q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试题 精品
第4课时全球气候变化
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
(原创题)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 D )
①太阳辐射的变化②海陆分布的变化③地形的变化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等;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
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
解析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处为温暖时期,C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处为现代
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题组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2020·江苏盐城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 ( AB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
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
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BC )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课件新人教版
【能力挑战】 我 国 冬 季 气 温 的 高 低 与 北 极 地 区 冷 空 气 的 强 度 密 切 相 关 。 如 图 为 1978-
2014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
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
答案:(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分布在东(南)部, 平原分布在西(北)部。 (2)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冬春多于夏秋。 (3)成因:该市位于北美中部平原的南部,没有高山阻挡;冬季常有冷暖气流在这 里交会,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冬季风经过五大湖、哈得孙湾广阔的水面,吸收了 一定的水汽;该市东侧山地对冬季风有抬升作用,容易形成地形雨。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3选C,4选A。第3题,a地全年气温大于20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 超过200 mm的月份有4个月,全年降水量约1 800 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4 题,b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 ℃,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所致。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改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合肥质检)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化图,回答1~2 题。
1.全球气候改变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渐渐上升B.全球降水量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改变周期长短一样
2.在①~②阶段()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削减
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不断上升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改变有变暖也有变冷,干湿状况有变湿也有变干,故C 正确。第2题,在①~②阶段,气候变冷、变干,冰川面积会变大,海平面下降,雪线高度下降。
答案:1.C 2.A
(2019·淮北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3~4 题。
3.据图可知()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D.陕西降水量趋于削减
4.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改变最不行信的是()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B.洪涝灾难将会严峻
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D.沙尘暴日数将会削减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图示区域自东南向西北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越来越明显。第4题,图中气候转型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将会加剧。
答案:3.B 4.A
(2019·高考上海卷)气候异样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峻威逼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据此回答5~6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
全球气候变化
一、选择题
读北极海冰范围变化图,回答1 ~2题。
1.图中海冰范围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烈
B.全球气候变暖
C.地面辐射增强
D.反射作用增强
2.缓解北极海冰范围进一步变化的对策有( )
①提倡绿色出行②加快第二产业发展③植树造林④发展低碳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B 11.C 解析第10题,图中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小趋势,其直接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北极海冰面积减小的直接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
放过多及吸收减少有关,所以应对措施有发展低碳经济、提倡绿色出行和植树造林等,而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容易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8年上海市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02 mm,预计未来30年,上海市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150 mm。读上海沿海每月平均海平面变化图,完成3~4题。
3.2018年上海市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 ) A.4月B.6月
C.9月D.12月
4.2018年上海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可能给上海市带来的影响是( )
A.泥沙堆积增多B.水产产量增长
C.赤潮频繁出现D.咸潮发生率增大
3.A 4.D 解析第3题,图中横轴表示月份,对应每个月份作垂线,与对应曲线相交,根据各月交点的海拔,计算高差,可以判断2018年上海市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4月。A正确。第4题,2018年上海市沿海海平面升高,使河流枯水期易出现海水
倒灌,咸潮发生率增大,D正确。海浪侵蚀能力增强,泥沙堆积可能减少,A错误。海平面升高与水产产量增长、赤潮频繁出现关系不大,B、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9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9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9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1901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4.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2019年11月23日华沙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后闭幕,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6.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19年)。据此回答7~9题。
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普遍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居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9.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减少能源的使用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 D.实现经济全球化
图甲为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乙为气候变化影响该区域农作物生
产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
A.晋 B.贵 C.甘 D.吉
11.关于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
C.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二、综合题
1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⑴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⑵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⑶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却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
⑷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A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温趋于暖湿化。
第2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值甘蔗;故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3.C 4.A
【解析】
第3题,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结合图示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4题,夏季调低空调温度,但其仍然消耗能源的前提下,排放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是不可取的。
5.B
6.B
【解析】
第5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6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7.D 8.C 9.B
【解析】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一般来说,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纬度地区减少的产量,因而世界粒食产量总体上会下降,故②选项错误。巴西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不属于全球变暖增产明显的C3作物;并且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的助长作用,受多种因素变化的制约,并不一定使其增产,故③选项错误。
第8题,图中显示,全球变暖使我国大部分区域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耗电量明显降低、少部分较低纬度地区略有增加。气候变化对五大湖区域居民年耗电量的影响应该类似于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年耗电总量降低。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得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