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 突出主线 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立足基础。
基础是数学学习的根基,也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计算、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把握本质。
数学是一门理性科学,其本质是探究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和规律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
我们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主动发现数学概念的本质和规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进行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习题,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还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中逐步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懂得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描述问题,并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测验和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事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基础,把握本质,进行有效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数学概念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严谨、有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希望所有的数学老师能够在教学中认真负责,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准,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到底是什么?——基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数学到底是什么?——基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设
计
孙滨;马林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有一种观点严重威胁着科学的生命:数学是一门不知所云的学科,它只是从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导出来的一系列结论,而这些公理除了必须相互一致外,完全出自数学家心灵的自由创造.如果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数学就不可能吸引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它将是定义、法则和三段论的游戏,既无动力也无目的.……"【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孙滨;马林
【作者单位】243000,安徽马鞍山市二十二中;24100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为例 [J], 李昌官
2.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设计——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J], 王佩;赵思林
3.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J], 黄文彬;
4.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支架式教学设计--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为例 [J], 胡能其
5.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J], 张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体会数学核心素养学习体会第一篇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
培育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靠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是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目标,特殊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一主线一主题一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良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索对象。
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一一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我国有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吧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觉、提出可题与分析解问题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商量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有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可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评课总结
《平行与相交》评课总结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而这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数学教学要“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
在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和知识发展主线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让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而老师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策略与思维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有效突破思维难点提供帮助,使整堂课尽可能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这也是老师所追求的数学生态课堂。
一、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由于提出问题在思维的主动性与深刻性、在对知识本质和结构的理解与把握等方面比解决问题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无法代替的教学功能。
在这节课上,老师紧紧抓住数学知识内部发展所必然产生的问题,由教师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老师创设了自然的生活化的情境,用了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用品——两只笔,从桌子上掉下来,一只笔掉在椅子上,另一只笔掉在地面上,教师提出“这时两只笔是掉在同一平面上吗?”让学生直观认识了“不同平面”,为本节课要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做好了铺垫。
紧接着,晃动椅子,使椅子上的一只笔也掉在地面上,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现在两只笔掉在了同一平面上,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然地提出了“两只笔掉在同一平面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的问题,这时,老师让学生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支铅笔,在纸上画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当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以后,老师提出:“这么多的作品有些杂乱,下一步我们该干什么呢?”学生自然提出了该把这些作品梳理一下、分分类的问题。
当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统一到按“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以后,老师又及时提出:我们先来研究哪一类直线呢?学生提出了“先来研究‘能交叉在一起’的直线吧”这样的问题。
把握数学本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把握数学本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需要把握数学的本质。
数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和形式的学科。
它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逻辑思维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用归纳法教授数列的问题,通过给出一些特殊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规律。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数学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解和推理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堆看似无意义的符号排列,而是一个由定义、定理和公理构成的抽象体系。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使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引入集合的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还可以通过引入向量的概念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把握数学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并且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把握数学本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把握数学本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往往只关注于计算和记忆公式,缺乏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需要把握数学的本质,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数学并不是一种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公式和计算方法。
数学的本质是关于模式和关系的理解。
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都是通过观察和归纳来得出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模式和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中的模式和关系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本质是实践和应用。
数学并不仅仅存在于教材和课堂上,它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引入问题解决和探索式学习。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通过例子和案例分析来解释和应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思考和探索。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练习、互动讨论和作业评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高三数学 凸显数学本质 引领学生思维素材
凸显数学本质引领学生思维摘要:数学教学必须是体现数学本质的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数学的本质,只有这样,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新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本质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施建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易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程教学设计应该坚持“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重新组合,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情。
这是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那么,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呢?本人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牢牢地把握高数学的本质,即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创新,体现数学的教学理念。
什么是数学?这是任何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对数学的本质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一、“数学本质”的内涵C·迪尔曼:“数学是现实中优于任何普通语言的最完美的语言……自然界彷佛用它说话,世界的创造者用它说话,世界的保护者仍在用它说话。
”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用数来解释自然规律的学问。
数学本质是一个数学哲学问题,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本质的内涵: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
数学本质的内涵认识启示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应用与崇尚理性并重、过程教学与结果教学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
把握数学本质,培养数学思维
把握数学本质,培养数学思维《把握数学本质,培养数学思维》数学,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石。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要真正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把握其本质,培养数学思维。
那么,什么是数学的本质呢?数学的本质并非仅仅是一堆公式和定理的堆砌,而是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它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从而揭示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比如,我们在计算购物时的折扣,或者规划旅行的路线时,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数学。
但这些只是数学应用的表面,更深层次的数学本质在于我们如何从这些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来解决它们。
把握数学本质,首先要理解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中的概念和符号往往是对现实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例如,数字“1”并不仅仅代表一个具体的物体,而是可以表示任何单一的事物或概念。
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能够跨越具体的情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其次,数学的逻辑性也是其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必须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充分的依据和合理的推导过程。
通过学习数学的逻辑,我们能够学会严谨地思考问题,避免随意和主观的判断。
再者,数学的精确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数学中的答案通常是唯一且确定的,这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么,如何通过把握数学本质来培养数学思维呢?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是基础。
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一道几何题中,我们要观察图形的形状、角度、边长等特征,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通过做大量的数学练习题,我们要能够从中归纳出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总结出规律和经验。
这样,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就能够迅速找到解决的思路。
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方面。
把握数学本质,让思维像火焰一样跃动
把握数学本质,让思维像火焰一样跃动【摘要】在认数教学中让学生体味“数位、计数单位”的抽象过程,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感悟“数位、计数单位”的核心力量,牢牢抓住十进关系是数位、计数单位的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本质、思维、体味、感悟、灵魂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不断的被注入了新的教法和学法,学生的动手操作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方式等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度成为了数学教师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然而静下心来,回头反思,这么热闹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学课堂,又有多少值得让人回味的数学味道呢?过多的数学课留在听课教师脑海中的是授课教师的一句俏皮话、授课教师所瑟计的一个精致的课件、授课教师所使用的一句名人名言。
又有多少数学课是在实实在在的挖掘数学学科本质上的东西呢?“数位、计数单位”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全国特级教师马芯兰校长曾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实验中以“数位、计数单位”为核心概念绘制了知识网络结构图,如下图:此图看似错综复杂,实则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一目了然的展示了我们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数学本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学生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小小的孩子还没有步入学校的大门就已经能熟练的计算“10以内、20以内甚至于100以内”的算术了,还有的家长为孩子花巨资进行珠心算的学习。
家长盲目的认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殊不知孩子们表面的繁华为他日后的数学兴趣的提高,数学大门的迈入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学生对于计算只会用通俗的方法解决,而不能用数学的思维为其进行注释。
面对这一现象,马芯兰校长大胆的对“数位、计数单位”的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
一、在认数教学中体味“数位、计数单位”的抽象过程21世纪的孩子见多识广,对于100以内的数都能够倒背如--流,入学后又把孩子拉回到原来的起点上重新来认识10以内的数,从孩子的认知特点上来看是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容易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
学生的数学教学思维自然地流淌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论文摘要】: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的重要载体。
思维活动是最重要、最有潜力、成本最低的活动,是数学课堂活动之魂。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在于启发诱导学生,向学生充分展现这些数学知识被发现,被解决的思维过程。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育的一场变革,是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培养有人认为思维活动是传统的课堂活动,其实,新课程比以往更强调学生思维的发掘。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面对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仍然暴露出思维的不流畅或思维的层次仍处于比较初级阶段的问题,也就是思维障碍,给思维训练带来很多困难,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品质,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
常听学生反映“课听得懂,书看得懂,题目不会解。
”这就是没有学会思维。
根据个人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我认为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数学思想方法缺乏。
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而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在现实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来看华东师大二附中的一则调查:表:初三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调查表重点中学的学生尚且如此,一般学校可想而知。
2、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
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思考,大部分学生则要么等老师讲解,要么问老师或同学,要么放一边等以后再解决。
思维指向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出现思维的惰性。
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新时代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的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的养成,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以致用。
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引入知识结构化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引导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化;教学策略前言:数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目,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缜密的数学思维,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帮助学生们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结构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知识结构化教学呢?一、抓住内在关联,把握数学本质如果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们从现象抓住本质,把数学知识点的最内在的联系找到,从零碎的小知识点走向体系化的大知识,从实际生活出发,进入到数学的理论教学中去,进行联合教学,形成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学会从一些实际情况中自己探究出一些数学理论,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尝试用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再在运用中不断改进理论,最后与教师所讲述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比对,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不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圆”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引导者的工作,比起直接说圆的性质、画法和概念,教师可以选择首先问问学生们对于圆,大家都有什么记忆点,如果想要画出一个圆,应该怎么进行操作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最后让每一组来展示他们最后讨论出的画圆的方法,当然最好的画圆方式就是利用圆规这个专门画圆的工具,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根绳子一端系在一个固定的钉子上,另一端系在一支笔上进行画圆,变更绳子的长度,画出的圆的大小就不一样,经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自己想一想圆应该怎么画呢?如果想要控制所画的圆的大小,应该变更什么数据呢?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最后再告诉大家圆、半径、直径等等的定义,学生有了这样关联性的思考的过程,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在不知不觉中也得以构建了。
抓住本质巧设问 善用激励拓思维——"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师: 那 么 … …
生: 哦, 我 知道 了 , 那么5 个 星 期 有 几 天 呢 ?l O
个星期有几天呢? 生: 1 0 个星期就 是7 0 天, 也就是 1 0 个7 天。
【 片段■ 】
师: 看到7×5 , 你会想 到哪些学过的知识? 生: 7 X 5 与5X 7 是一样 的答案。
呢, 真是善于思考 呀{ 除 了变式 , 我们还能做什么? 生: 我还 可 以提 出用这 个算 式 解决 的数学 问 题。 比如 , 一盒饼干有7 块, 5 盒饼 干一共有几块? 生: 2 0 2 班有7 个小组 , 如果每个小组有 5 人, 那 么一共有几人? 生: 一只手有5 个手指 , 7 R手有几个手指?
、
教学过程
【 片段一 】
师: 今天学习7 的乘法 口诀 , 哪位同学已经会背 了? (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 , 教 师指 名背 、 开 小火车背 , 轮 ̄ l J 4 , 厉 同学 时 , 本应 是 “ 五七三十五 ” , 可是他支 吾 了几秒钟后却说 “ 七七四十九 ” , 个别同学 笑了 ) 师: “ 七 七四十 九 ” 不 错呀 ! 知 道 了这 句 1 : 3诀 , 就能推理出五七是多少? 生( 另一个学生 ) : 只要把 “ 七七 四十九 ” 减去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月刊 小学
2 0 1 4 3数学
开 放 的 问题 。
抓住联系 组建结构 发展思维——以“角的度量”的教学为例
抓住联系组建结构发展思维——以“角的度量”的教学为例余晓华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22()25
【摘要】基于“测量”背景,将“测量”的本质属性作为知识结构的脉络根基,重组成一个高阶结构,由脉络根基将“测量量”相互牵引,通过点→线→面→体的方式,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正是这种结构的编织与显性化,让学生的数学技能有进阶的迁移。
当学生能感悟到测量的本质,将数学学习中的知识、思维和策略进行正态关联和融
通时,那么,对于今后的任何测量,他们都会从这里寻找到知识的根,由根生花,更好地
扩充认知结构,感受立体的结构化教学。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余晓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为例
2.溯本求源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角的度量"教学纪实与评析
3.把握度量本质结构,发展学生度量意识——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面积》的教
学为例4.基于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为例5.凸显“联系·结构·建构”促学生数学思维深度发展——以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课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课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可以是多方向的,除了基础的外,还要适时结合教材内容或者是有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宽孩子们的知识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多时广”,所以在研究《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阶段,除了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还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课本以外的、有利于开阔视野和思维能力提升的资源。
莫比乌斯圈是一种神奇的图形,它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的单侧曲面。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新增的一节数学游戏课。
莫比乌斯带是被作为“了解并欣赏有趣的图形”之一写进了新的数学课程。
结合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小学生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如下:一、钻研教材、抓住本质,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表现在能深入思考问题,善于从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注意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大体上是一个“猜想、验证、模仿、创造、符号想象”的认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运用直观,借助实物形成完整的知觉,积累丰富的表象,为抽象思维提供依托和支柱。
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中,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长方形纸条实物帮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的长方形纸条头尾相连围成一个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制作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形成对比,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对一个面、一条边的概念逐步由表象向概念系统过渡。
(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透过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其规律和实质,这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之前,通过孩子们最熟悉喜欢的过山车,初步推断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启发学生归纳过山车的运行轨迹以及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两者都是通过“转化”思想推导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二、开阔思路,多角度思考,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318020 黄岩灵石中学 叶勤辉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总是在解题者的一定认知结构中进行的,解题方法是所给条件信息刺激解题者认知结构中相关因素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波利亚的解题表里,解题分为4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行计划、回顾。
遵循这一程序,可以减少解题的盲目性,预防因审题不周而解法不当;预防因漫无计划而瞎碰乱撞;预防因讨论不全而草率作结。
而现在很多高三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往往束手无策,找不到正确有效地思路,以致数学成绩很难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从而有针对、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避免和排除这些障碍,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学生常见的3种思维障碍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指的是一种思维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
在很多情况下,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
它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这种趋向与当前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就可产生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
当它与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消极不利的干扰作用,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也就成了思维障碍。
例如:在解三角函数综合题时,经常会碰到以下类型的三角函数式化解,如x x x x f cos sin sin )(2+=,而学生在求解时,一拿到题目不假思索的就进行提取公因式,化成)cos (sin sin )(x x x x f +=,以致于思路受阻,无法再解下去。
而本题实质上是用二倍角公式化简成21)42sin(222sin 2122cos 1)(+-=+-=πx x x x f 。
这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解题思路受阻。
2.分割、孤立障碍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而联想又是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引导他们深入观察各类题型的结构特征,善于联想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技巧,对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迅速解题,灵活运用是极有好处的。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
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概念,关键在于立足基础,把握本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时,首先需要立足基础。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入门阶段,学生们刚刚接触到数学的基本概念,因此基础的打好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的常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
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比较物品的大小、长度、重量等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然后引导他们将这些认知概念抽象为数字的大小关系,使他们逐步建立数字的大小概念。
只有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认识到数学概念,才能使他们对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牢固的记忆。
要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概念和方法,更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并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图形等途径去探究数学规律和定理,从而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在教学几何图形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画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切割、拼接等方式探究各种形状的面积规律,从而让他们对几何图形的面积有更深刻的认识。
只有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才能使他们能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注重有效教学。
教学小学数学概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导、拓展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能够在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凸显数学本质 促进思维发展
凸显数学本质促进思维发展作者:刘婧王瑶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1年第03期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32~33页。
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初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3.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引发质疑1.分苹果。
师:同学们,正式进入新课前我们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11个苹果平均放到10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生:11÷10=1(个)……1(个)师: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把11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个,还剩1个。
师:你还剩1个苹果,没分完呀?想想办法,能继续分吗?生:将剩下的那1个苹果再平均分成10份,每个盘子放一块。
(修改板书:11÷10=1(个)+1块)师:你能用数学方法表示这1块具体是多少吗?生1:将剩下的那个1个苹果再平均分成10份,每个小朋友应该得到这个苹果的个。
师:大家同意吗?你是利用分数的知识。
(再次修改板书:11÷10=1个个)师:看来有时候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生2:可以表示0.1个苹果。
师:你直接用小数来表示了,到底是否可以这样表示?0.1个与个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把这个小数放在这里,继续开展一些研究活动。
2.量绳子。
师:你们的桌面都有一段绳子,请同桌两个人合作,用手中的这把1米长的尺子,来量一量这段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量的过程要注意两个人合作将绳子抻直,避免过大的误差。
由高考试题浅谈数学教学应崇尚“通法自然化”
年年岁岁“ 卷” 相似 , 岁岁年年“ 题” 不 同.2 o 1 2年 高考虽已结束 , 但 是留给广大数学工作者 的思考与体
会 远未落幕.本 文中 , 笔者结合 高考数 学试题 浅谈如 何 抓住 数 学 问 题 的本 质 在 数 学 解题 中让 通 法 自然
呈 现.
规律性 和普遍 意义的常规解题模式及方法. 这种方法
习观 .
从解题 的被动 局 面 中解放 出来 , 让他 们不 仅 要 晓其 意, 还要知其之所 然.那 样 , 他们 的学 习过程 将少 些
盲 目性与无意识性 , 多一些主动性和探究性.
1 . 2 解 决 问题 的措 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课标在其十 大基 本理念 中指 出 , “ 高 中数学 课 程应该 返璞归真 , 努力揭示数学概 念 、 法则 、 结论 的发 展 过程和本质” ; 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也多次 明确要求 : “ 注 重通性 通法 , 淡 化解题 技巧. ”所 谓通 法 , 即具有
一
又 由 题 设 条 件 可 知 ∈ ( 詈) , , s i 一 3 , c 。
号 ; c 。 s 2 一 去 n 2 一 2 4 , 代 入 公 式 可 求 得
s i n f 2 a + 景一 1 7 , Q . , ,
题后 反思 此题作 为高考题 , 以三角 函数 的相关
过程 中 , 我们 的教 学还要 学会 换位 思考 , 从学 生的 角
度教会学生立 足教材 , 追 本溯 源抓住 本质 , 形成 常规 的解题意识 和能 力 , 师生共 同探 究通法 使其 “ 水 到渠 成” , 从而有助于达到数学思维 的“ 自然化 ” , 这 种教学 措施对我们教学 的起承与创新 大有裨益.
追寻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
追寻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有其特有的符号和术语,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抽象和推理,而数学方法则是以证明为核心的演绎法。
要深入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就需要追寻数学的本质。
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数学思想:
1. 从基本概念入手:数学是建立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这些概念既包括基本的数量概念,也包括复杂的集合、函数、拓扑等概念。
要理解数学思想,首先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2. 从定理出发:定理是数学科学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具体体现。
理解和掌握定理,就能深入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
3. 从历史角度看待数学:数学发展历史可以反映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演进,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到高斯的代数学,再到现代的拓扑学等,每一步发展都有其特有的思想和方法。
4. 从应用角度理解数学: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
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数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总之,要深入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索和理解数学的本质。
只有深入理解数学,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为例李昌官(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本次课题会安排了既是人教高中数学A版教材编者又扎根教学一线的4位专家教师分别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曲线与方程”课.他们对数学、数学教育独到而深刻的理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教社和一些师范大学专家对这4节课的讨论发言、同行的交流也给我以很大的启发.现结合这两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对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数学教学要“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即数学教学应在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和知识发展主线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而教师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策略与思维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有效突破思维难点、利用思维难点提供帮助.一、数学课该如何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数学的核心是问题和解,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由于提出问题在思维的主动性与深刻性、在对知识本质和结构的理解与把握等方面比解决问题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无法代替的教学功能.那怎样才能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第一,搞清楚数学问题来自哪里.事实上,数学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数学知识内部发展所必然产生的问题,二是由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提炼出来的数学问题.第二,要搞清楚数学问题该由谁提出,是教师还是学生.单纯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会极大地降低了数学教与学的品质与效益.通常情况下,理想的做法是教师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一个初始问题、元问题,再由学生提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第三,搞清楚问题产生与形成的思维合理性在哪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提出问题,进而学会探索和创造.而漫无边际地胡乱地提出问题并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并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由于锐角有三角函数并且能够解决诸多的问题,因此学生学了“角的概念的推广”后,应自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任意角有没有三角函数?如果有,应该如何定义?以“曲线与方程”为例.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等相关知识,并通过研究直线方程、圆方程来研究相关问题,而且学生也了解,解析几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研究曲线的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但如果追根究底的话,这里就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能通过研究方程来研究曲线?这种研究的结果可靠吗?如果可靠,为什么可靠?怎样保证这种可靠性?此时曲线与方程又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有效地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突出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大背景、大框架,居高临下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矛盾,让学生在“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态下提出接近“研究水平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促进学生从本质和源头上理解知识,从而使思维变得富有大气、灵气、才气.如上面围绕曲线与方程关系提出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析几何的本质,也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曲线与方程关系的本质.二是可以为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平台.因为目标和任务明确后,就可以让“能飞的学生飞,能跑的学生跑,能走的学生走,不能跑不能走的学生跟着教师走”.事实上,现在课堂上“等待学习”“放慢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自主学习20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跟着教师学却要用45分钟.三是让学生明确思维的目标和方向,掌握思维的主动权.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路标.没有问题或只有思维含量很低的小问题,学生的思维必然无法超越教师的思维,也必然由于缺少动力和方向而处于被动状态.另外,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合乎其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其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不宜机械地复习旧知识.许多情况下,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再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相关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更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搜索相关知识并有效地利用已有知识的机会,从而使学习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也变得更自然、更主动.二、数学课该如何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重视、也是做到最好的一个环节.实施新课程后,许多教师的过程意识、探究意识明显加强.但从更高的要求看,平时多数的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重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轻分析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二是不能有效地围绕着问题的本质展开讨论和探究,而在细枝末节上花过多的时间;三是回避思维难点而不是有效地突破和利用思维难点;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自然不合理或搞不清其合理性在哪里.那如何才能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笔者以为,一要抓住问题本质,搞清楚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及其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二要顺应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轨迹,顺应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突出思维主线;三要揭示思维策略与方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本质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其概念建立的难点是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突破用直角三角形定义三角函数的思维局限,把原来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中的三角形边的长度比转换为适用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坐标比.概念建立的方式是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部分改组,进而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基于以上分析,对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建立环节的教学设计如下:(1)从锐角三角函数原有定义中寻找启发,探究新的定义方式.由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自然应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中寻找启发.鉴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无法借助直角三角形来定义,因此必须寻找新的载体和工具来定义.仔细考察初中教材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不难发现:虽然锐角三角函数是借助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它的函数值大小却是由角的大小确定的,即无论把锐角放在放到怎样的三角形中或不放在三角形中,都不改变其函数值的大小.这就提醒我们,直角三角形只是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载体与工具,而非锐角三角函数固有的属性和本质(注:强调这一点,既有利于突破用直角三角形定义三角函数的思维局限,也可为以后的用其它方式定义三角函数埋下伏笔).既然如此,那完全可能用新的载体与工具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由直角三角形联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上节课在直角坐标系中讨论角,可以比较自然地想到把锐角放到直角坐标系中.这样就会发现:可以借助角终边上点的坐标来定义三角函数,并且这个新的定义与前面借助直角三角形的边来定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当在直角坐标系中锐角的终边上任取一个点P(x,y),再作出直角三角形时,x 、y 有双重含义.即从几何角度看,它们表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从代数角度看,它们表示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此,自然有r y =αsin ,r x =αcos ,xy =αtan (其中22y x r +=).(注:为表述方便,下面把原来的定义称为几何法定义,把借助于终边上点的坐标定义的三角函数称为坐标法定义.)(2)把锐角三角函数的坐标法定义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用坐标法定义三角函数后,三角函数概念的推广成为了可能,但这种推广分步进行可能更自然、更符合探究的实际,也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先把它推广到钝角,再推广到0°~360°角,然后再推广到任意角.由于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为了突出思维主线并分散难点,这里可以把用弧度制表示三角函数定义域的问题暂时回避.(3)搞清楚坐标法定义的科学性、合理性与优越性.尽管数学定义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但这种规定是以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基础的.搞清楚定义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对学生学会数学概念学习进而学会自主建构数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任意角三角函数,不难发现:①坐标法定义与几何法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无论从数的角度看,还是从形的角度看,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注:指出这一点,既可体现数与形内在的统一性,又可下面三角函数线的学习提前准备问题).②几何法定义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等优点,而坐标法定义具有理性、精确、计算简便等突出优点.③坐标法定义适用于任意角,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它蕴含着三角函数周期性的特点,为用三角函数来刻画交流电、简谐振动、水波、潮汐、音乐等周而复始的现象奠定了基础.(4)明晰几何法定义与坐标法定义的联系与区别.由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本质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用函数观点考察其变化是自然的合理的.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看,后者的定义域由前者的锐角变成了任意角;后者的值域由前者的正实数扩大到了0和负实数(注:为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里对定义域不作精确的讨论);对应法则由前者的线段长度比变成了终边上点的坐标比.(5)对坐标法定义进行进一步优化或简化.由于点P 是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意点,并且三个函数值都不会随着点P 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妨取点P 为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此时线段OP 的长r=1.由此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另一定义:y =αsin ,x =αcos ,x y =αtan .同时简要说明,两种坐标法定义不仅完全一致,而且各有特点和使用方便之时.以“曲线与方程”为例.“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本质是两者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内在的等价对应关系,难点是用怎样的视角看待曲线与方程,才能使它们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概念建立的方式是概念形成,即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基于这样的分析,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建立环节的教学设计如下:(1)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由于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而这就带来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怎样保证这种研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而要保证这种研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曲线与方程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等价关系.(2)探究等价关系的具体含义.等价关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是曲线与方程之间存在一种一一对应关系,还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等价关系?原始的、朴素的、形象化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等价关系如何数学化、精确化?如何衡量、判断曲线与方程之间是否等价? 按照化未知为已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数形结合等思维策略,自然地想到考察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圆方程等概念,考察直线与直线方程、圆与圆方程之间的关系.不妨研究平分第一、第三象限的直线与方程x-y=0的关系,以点(a,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方程(x-a )2+(y-b)2=r 2的关系.受轨迹、图形对称等相关知识的启发,把曲线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把方程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解的集合,进而研究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至此,不难得出:直线(或圆)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直线(或圆)上的点.更主要的是,在得出这个初步结论的过程中,实现了考察问题角度与思维方式的转化,即实现了由原来的从整体、宏观角度看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直线就是直线、圆就是圆,而不大容易想到把它们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体;方程就是方程,而不大容易想到把它们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解的集合)到现在的从细节、微观角度看问题(即考察曲线上每一个具体的点和方程每一个具体的解).实现了思维方式和看问题视角的变化后,我们很快会发现:原来直线(或圆)上点的坐标组成的集合与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是完全一样的.考虑到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两个概念比较抽象,为了夯实归纳的基础,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可以由学生自己再举一些例子进行辨析、讨论.(3)形成“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两个概念.有了上面看问题视角的变化和多个具体的实例作基础,我们自然地通过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如果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且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上的点,那么方程f(x,y)=0叫做曲线C的方程,曲线C叫做方程f(x,y)=0的曲线.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的揭示,因此会较好地突破概念形成的难点和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点.(4)强化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两个概念的理解.为此,可安排以下两组练习(也可让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或练习):练习1 (1)以y轴为对称轴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方程是x=0吗?为什么?(2)到x轴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轨迹的方程是y=2吗?为什么?练习2 (1)写出表示下列图形(实线部分)的方程:(i) (ii)(2)作下列方程所表示的图形:(i)1(02)y x x=--≤≤; (ii)y=.三、数学课该如何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问题引领教学,不仅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初,也应体现和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用恰当的问题来不断地引导课堂教学,我们才能增加数学教学[1]练习1取自人教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²数学》(选修2-1,2005年6月第1版),练习2取自上海桂思铭老师的上这节课时的课堂练习.的思维含量,促进学生思维更好更快地发展.一般地,数学问题解决以后,可从两方面拓展问题:一是思考刚才获得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这里应该改通常获得新的数学概念或发现证明定理法则后“教师呈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二是发现或提出相关的未解决的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因为数学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在获得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概念解决哪些问题?如求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终边确定角的三角函数值,等;②三角函数既然是函数,那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什么?它们又具有哪些性质?③既然αsin 、αcos 、αtan 的值都是由角α的大小确定的,那么αsin 、αcos 、αtan 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又是什么?……以“曲线与方程”为例.在搞清楚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得出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两个概念后,自然地会提出以下问题:①怎样判断或证明一个方程是不是某条曲线的方程,如 “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k>0)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y=±k ”和前面的练习1.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即学数学除了听教师讲,就是做练习.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极为不利.因为练习中的思维基本上是再现性思维、模仿性思维,探究、创新的含量相当低.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有接受性、模仿性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留出空间、搭建平台.四、数学课该如何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要让数学思维在教学中自然地流淌,除了前面所述的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1.抓住本质、突出主线、突破难点.尽管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但我们还是要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具体地,一要从知识的源头出发思考所教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只有有效地把握了知识的本质,才能做到纲举目张.二要搞清楚数学知识发展的轨迹与思维主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整体的高度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局部的问题.三要在学生的思维难点上多花时间,力求突破.因为思维难点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磨刀石,思维的锋芒只有在思维的磨刀石上才能磨练出来.四要寻找数学知识背后原始、朴素的东西,力求有效突破难点.因为每一个形式化的数学概念都有其原始的朴素思想或基本要素,并且原始、朴素的东西往往更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帮助.五是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甚至有的非本质问题可以暂时放一放或推后解决,如角用弧度表示后,三角函数就可理解为一个实数集到另一个实数集的对应关系;也不要在文字表述方面有过高的要求,如关于曲线与方程关系,初学时就不宜在文字的准确、精练、完整表达上花时间,而宜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其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上.2.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学数学与数学家研究数学相比,除了目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要依据课程标准、有教师指导帮助、有相应的巩固练习外,其思维的策略与方式应该是相同的.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象数学家一样研究数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平台;教师的任务是保障学生的思维自由,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不是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3.强化数学方法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有效探究能力.教师要加强思维策略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效益.以“曲线与方程”为例,教师应揭示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如下思想与方法:一是从已学过的、熟悉的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中寻找启发;二是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探究;三是通过辨析、讨论,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结论,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四是从数与形两方面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五是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事物、论证问题.只有切实加强数学方法论、思维论教学,“授人以渔”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总之,数学教学应抓住一切机会和环节,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和流畅性.愿我们共同牢记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²数学》主编寄语中所说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努力创造更自然、更合理、更有效的数学教学.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²数学(A版)(必修4)[M],2007.2[2]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²数学(A版)(选修2-1)[M],2007.2[3]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²数学(B版)(选修2-1)[M],2005.6[4]课题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08(7-10)[5]李昌官.数学教学应顺其自然、追求自然[J].课程²教材²教法,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