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

合集下载

提高下肢骨牵引有效率

提高下肢骨牵引有效率

提高下肢骨牵引有效率背景:牵引术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

骨牵引是骨科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效牵引能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复位,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回流,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1]。

无效牵引会增加患者疼痛,不利于骨折断端稳定及愈合,因此,提高骨牵引有效性对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临床上查检发现存在:牵引重量不符、牵引不在一条轴线上、牵引体位不正确、牵引持续性中断、牵引角度不正确、末梢血运观察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用PDCA的方法进行持续改进,现将我们改进的成果汇报如下:1.现况调查本次调查选取骨科2022年12月01日-20日20例下肢骨牵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骨科专科小组对20例下肢骨牵引患者进行现状调查,通过从牵引体位、轴线、重量、角度四个维度进行,利用骨牵引有效查检表(表1)。

每日14时对当日骨牵引患者牵引有效性进行评分。

1例患者牵引1d计1人次骨牵引,1例患者1d内出现≥1次无效牵引计1人次无效骨牵引,共进行56例次下肢骨牵引患者牵引的有效性评分,分数大于90分为合格,本次调查结果(表2):20例次不合格,36例次合格,合格率64%。

下肢骨牵引合格率=时间内骨牵引有效人数/时间内下肢骨牵引患者人次总数×100%。

表2 改善前骨牵引现状情况调查结果存在问题 不合格例数(n=56) 占总调查次数的比例牵引体位不正确 9 16%牵引轴线不正确 6 10%牵引重量不正确 3 5%牵引持续期间中断 2 3%2.原因分析2.1鱼骨图分析 由骨科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鱼骨图分析(图1)2.2要因分析采用531打分法对所有要因进行打分(表3)表3 原因分析及要因评价表总11 1 1 1 1 17备注:由骨科小组按重要5分,一般3分,不重要1分;根据80/20原则,参与打分,总分25分,≥20分为要因。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5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一)股前内侧区肌群1. 缝匠肌sartorius起→髂前上棘,止→胫骨体内侧面的上部作用: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神经支配:股神经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股直肌:起→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股中间肌:起→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内侧唇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股外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外侧唇作用:伸小腿,股直肌尚能协助屈髋关节神经支配:股神经3.股内侧肌群(内收肌群)浅层: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深层:短收肌、大收肌起→闭孔周围骨面各肌止点如下:耻骨肌pectineus:止→小转子,股骨粗线处长收肌adductor longus:止→股骨粗线中分股薄肌gracilis:止→胫骨内侧面上部短收肌adductor brevis:止→股骨粗线上分大收肌adductor magnus:腱膜止→股骨粗线全长,圆腱止→内收肌结节收肌腱裂孔→腱膜与圆腱之间作用:内收和外旋大腿神经支配:闭孔神经(二)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腹股沟韧带—上界境界长收肌的内侧缘—内侧界缝匠肌的内侧缘—外侧界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外侧→内侧)内容(navel):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外→内)1.股鞘femoral sheath长约3~4cm,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一、下肢1.男性,40岁。

主诉:4小时前乘公共汽车,右下肢搭于左下肢上,突然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

检查所见:患者髋关节各项活动均受限,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右足尖触及左足背。

触摸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右下肢短缩。

膝关节和踝关节主、被动运动正常。

右下肢无感觉异常。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该病症可合并什么神经损伤?本病例有无合并神经损伤?2.女性,45岁。

主诉:近期感冒咳嗽比较厉害,昨天发现左大腿根部内侧出现一肿块,今天似乎肿大较明显,并有些疼痛而前来就诊。

检查所见:左腹股沟下方股部内侧近大阴唇处有一肿物,触摸肿物柔软,无结节状,有压痛,嘱病人平卧推压肿物未能使肿物消失。

遂收住院观察。

入院后第2天患者股部肿块越发明显并疼痛加剧,伴腹胀并呕吐,逐实施手术治疗。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要与什么常见病症鉴别?(3)患者病程进展的原因?(4)手术时应注意什么?3.男性,21岁,业余足球爱好者。

主诉:5年前踢足球时初次受伤,当时以左脚为立足脚,右脚从右往左半转身凌空抽射,不慎踢空,当时右脚小腿瞬间剧烈拉伸,右脚膝关节伴有较严重的扭曲,该关节立即疼痛异常。

当时骨科医生诊断内侧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亦有所损伤,后慢慢恢复。

今天打羽毛球再次受伤。

当时,做一向右起跳的动作,落地的时候右膝猛烈受挫,关节部位有严重的扭曲感并剧烈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前来就诊。

检查所见:右膝明显肿胀,压痛,关节屈伸困难并疼痛,特别是下蹲时,右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活动时关节内有异响和异物感,自感有轻度的交锁。

右下肢不能单独站立运动。

前抽屉试验阳性,屈膝时内旋幅度较左膝明显增加。

分析:(1)患者本次就诊是损伤了哪些结构?(2)诊断的依据?(3)损伤这些结构的形态学机制如何?4.男,37岁。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

大体解剖学病例分析题一、下肢1.男性,40岁。

主诉:4小时前乘公共汽车,右下肢搭于左下肢上,突然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

检查所见:患者髋关节各项活动均受限,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右足尖触及左足背。

触摸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右下肢短缩。

膝关节和踝关节主、被动运动正常。

右下肢无感觉异常。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3)该病症可合并什么神经损伤?本病例有无合并神经损伤?2.女性,45岁。

主诉:近期感冒咳嗽比较厉害,昨天发现左大腿根部内侧出现一肿块,今天似乎肿大较明显,并有些疼痛而前来就诊。

检查所见:左腹股沟下方股部内侧近大阴唇处有一肿物,触摸肿物柔软,无结节状,有压痛,嘱病人平卧推压肿物未能使肿物消失。

遂收住院观察。

入院后第2天患者股部肿块越发明显并疼痛加剧,伴腹胀并呕吐,逐实施手术治疗。

分析:(1)什么病症?(2)诊断的依据?要与什么常见病症鉴别?(3)患者病程进展的原因?(4)手术时应注意什么?3.男性,21岁,业余足球爱好者。

主诉:5年前踢足球时初次受伤,当时以左脚为立足脚,右脚从右往左半转身凌空抽射,不慎踢空,当时右脚小腿瞬间剧烈拉伸,右脚膝关节伴有较严重的扭曲,该关节立即疼痛异常。

当时骨科医生诊断内侧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亦有所损伤,后慢慢恢复。

今天打羽毛球再次受伤。

当时,做一向右起跳的动作,落地的时候右膝猛烈受挫,关节部位有严重的扭曲感并剧烈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前来就诊。

检查所见:右膝明显肿胀,压痛,关节屈伸困难并疼痛,特别是下蹲时,右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活动时关节内有异响和异物感,自感有轻度的交锁。

右下肢不能单独站立运动。

前抽屉试验阳性,屈膝时内旋幅度较左膝明显增加。

分析:(1)患者本次就诊是损伤了哪些结构?(2)诊断的依据?(3)损伤这些结构的形态学机制如何?4.男,37岁。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4.大隐静脉切开 ⑴ 部位:内踝前方; ⑵ 分离与之伴行的隐神经,否 则病人“足内侧缘疼痛”。
⑵ 肌层:
1) 小腿肌前群:前骨 筋膜鞘内,共3块: 内 侧 → 外侧:胫骨前 肌 、踇长伸肌 、趾长 伸肌及趾长伸肌远侧 分出的第3腓骨肌。
2) 小腿肌外侧群: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位于外侧骨筋膜鞘内。 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 肌腱在足底共同形成 “腱环”,有维护足横 弓的作用。
3) 足背肌:薄弱, 短伸肌、踇短伸肌。
1) 伸肌上支持带 (小腿横韧带):踝关 节上方,由小腿下 段前面的深筋膜增 厚形成,内侧附着 于胫骨前缘,外侧 附着于腓骨前缘。
2) 伸肌下支持带 (小 腿十字韧带 ) :位于伸 肌上支持带的下方, 呈 横 置 的 “ Y" 形 。 由 邻接小腿部的足背深 筋膜增厚形成。外侧 部附着于跟骨前部的 上面;内侧部分为 2 束, 上束附着于内踝,下 束越过足内侧缘,续 于足底深筋膜。
⑵ 皮神经: ① 隐神经:在小腿上段,隐 神经位于大隐静脉后方,小腿 中、下段越过静脉至其前方, 经内踝前方下行至足内侧缘 。 分布于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 肤。
腓肠外侧皮神经
② 腓肠外侧皮神经:分 布于小腿后外侧上部皮肤。
③ 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 侧面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 筋膜,分布于小腿前外侧下 部皮肤,并分为足背内侧皮 神经,支配足背内侧、踇趾 内侧缘及第 2 、 3 趾的相对缘 皮肤;还分出足背中间皮神 经,分布于足背中间部,第 3~5趾的相对缘皮肤。
伸肌下支持带向深面 发出纤维隔,形成3个骨 纤维性管,由内侧 → 外 侧通过: ① 胫骨前肌腱及其腱 鞘、踇长伸肌腱及其腱 鞘、足背血管和腓深神 经; ② 趾长伸肌腱及其腱 鞘;
③ 第三腓骨肌腱。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⑶ 血管和神经 1) 胫前动脉: 腘肌下缘处发自腘动脉,穿骨间膜 上方的孔进入前骨筋膜鞘内,贴骨间膜 行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向下在 小腿中部则位于胫骨前肌与踇长伸肌之 间,至踝关节上方,行于踇长伸肌深面, 达踝关节前方改名为足背动脉。 分支分布于小间 的中点与两踝之间的中点的连线。
㈢ 小腿中1/3横断面 皮肤 浅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小隐静脉及位于其两侧的 腓肠内、外侧皮神经。
深筋膜:胫骨、腓骨、骨间膜、前、后肌间隔共同围 成前、后和外侧三个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又被小腿后筋 膜隔分为浅、深后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胫前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胫前 动脉、静脉、腓深神经。
医用局部解剖学
第二章 下 肢
第二节 小腿部和足背 ㈠ 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Dept. of Anatom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小腿前区:包含小 腿肌前群和行于其间 的腓深神经及胫前动、 静脉,各肌的止腱及 其腱鞘、神经和血管 都经伸肌支持带深面 至足背。 小腿外侧区:包含 小腿肌外侧群和行于 其间的腓浅神经。
⑵ 皮神经: ① 隐神经:在小腿上段,隐 神经位于大隐静脉后方,小腿 中、下段越过静脉至其前方, 经内踝前方下行至足内侧缘 。 分布于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 肤。
腓肠外侧皮神经
② 腓肠外侧皮神经:分 布于小腿后外侧上部皮肤。
③ 腓浅神经:在小腿前 外侧面中、下1/3交界处穿 出深筋膜,分布于小腿前外 侧下部皮肤,并分为足背内 侧皮神经,支配足背内侧、 踇趾内侧缘及第2、3趾的相 对缘皮肤;还分出足背中间 皮神经,分布于足背中间部, 第3~5趾的相对缘皮肤。
外侧骨筋膜鞘: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
后骨筋膜鞘:

胫骨前肌(共8张PPT)

胫骨前肌(共8张PPT)

趾长屈肌
四、足肌(略)
半腱肌
半膜肌
腓肠肌内侧头
腓肠肌外侧头
比目鱼肌
小腿后面的肌肉 (浅层)
腓肠肌内侧头 腓肠肌外侧头
比目鱼肌 跟腱
腓肠肌内侧头
比目鱼肌
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
小腿三头肌→跟腱止于跟骨胫后动脉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深腓层骨: 长胫肌骨后肌—屈踝关节趾、长使屈足内肌翻
耻骨结节
髋臼窝
肌腔隙及血管腔隙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使足跖屈
拇长屈肌
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
伸踝关节(背屈)
使足跖屈
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胫内神翻 经
小腿后面的肌肉
(深层)
腓肠肌外侧头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跟腱
髂筋膜
腰大肌
五、下肢局部记载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1、股三角 腓骨长肌
拇长屈肌
梨状肌下孔
由腹股沟韧带、 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
腓骨长肌 大腿前内侧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长收肌内侧缘 伸踝关节(背屈)
拇长屈肌 拇长屈肌
和缝匠肌内侧 腓骨长肌
拇长伸肌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缘围成。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深层: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髂腰肌
股神经
股静脉
股动脉
股直肌 髂胫束
三、小腿肌
前群:
腓骨长肌
胫骨前肌:
腓骨短肌
伸踝关节(背屈)
足内翻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趾长伸肌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

关节灵活性训练
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提 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预防关节损伤和疼痛。
疼痛缓解训练
针对疼痛部位进行舒缓按 摩、冷热敷等物理疗法,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平衡与协调性训练
通过平衡训练和协调性练 习,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 稳定性,降低摔倒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修复,增强免疫力和 抵抗力。
这些区域包含了一系列肌肉和韧带,它们协同工 作以完成各种运动动作。
03 血管与神经
这些区域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为该区域 提供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区域的解剖结构
肌肉与骨骼- 总结词 · 肌肉与骨骼- 总结词
总结词:骨骼结构为下肢运动提供支撑和杠杆作用。- 详细描述:股前内侧区的骨骼主要包括股 骨和胫骨。股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支撑身体重量并参与膝关节的形成;胫骨与腓骨共同构 成小腿骨,为下肢运动提供杠杆作用。
区域的重要性
01
支撑与平衡
这些区域为人体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帮助维持身 体平衡,特别是在站立和行走时。
02
运动能力
股前内侧区和足背区的肌肉对于行走、跑步和跳 跃等运动动作的完成至关重要。源自域的解剖结构01 骨骼结构
大腿和小腿的骨骼构成了这些区域的框架,足部 的骨骼则为足部提供了结构和支撑。
02 肌肉与韧带
• · 总结词:小腿前外侧区的肌肉通过协同作用实现足部的多种运动功能。- 详细描述:小腿前 外侧区的肌肉群通过协同收缩和舒张,实现足部的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等功能,对行走 、跑步、跳跃等动作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维持身体的平衡。
03
小腿前外侧区
肌肉与骨骼
总结词
小腿前外侧区包含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对下肢运动和支撑起到关键作用。

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

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

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实验名称: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实验地点:实验目的:观察了解小腿肌前群的起止、位置和层次;胫前动脉的行径及其分支;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大、小隐静脉的起始端;伸肌上、下支持带。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操作员:实验过程观察:一、作下列皮肤切口:延长股内侧纵行切口至内踝,在内、外踝间划一横行切口,内侧端与纵行切口相交会,再从横行切口中点向第2趾根部作一纵行切口,并沿趾根作一横行切口,揭起皮肤翻向两侧。

二、解剖程序:1、解剖浅筋膜:(1)剖查小腿前外侧区浅筋膜1)大隐静脉和隐神经:两者伴行过膝关节和小腿内侧,经内踝前方,至足背内侧缘;2)腓浅神经的皮支: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由深筋膜浅出,下延经踝关节前方到足背;(2)剖查足背浅筋膜1)足背静脉弓:弓的内、外侧端分别续于大、小隐静脉,并分别经内踝前方及外踝后方上入小腿;2)隐神经末端:分布于足背内侧缘;3)腓浅神经终支:腓浅神经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别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分支分布于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4)腓深神经皮支:在第1跖骨间隙浅出,分布于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5)腓肠神经终支:经外踝后至足背外侧缘;2、解剖深筋膜:在小腿下部的前方,剖查由深筋膜增厚形成的伸肌上支持带,在伸肌上支持带的下方,修出呈“Y”形的伸肌下支持带,在外踝后方及下方修出腓骨肌上、下支持带,清除其它部分的深筋膜;3、解剖小腿前、外侧肌群:修洁小腿前群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查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及第3腓骨肌),拇长伸肌上部位置较深,下部肌腱出至浅部,在小腿外侧,清理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4、解剖小腿前外侧区的血管和神经:(1)剖查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分离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在两肌之间骨间膜前面剖查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它们伴行向下,在小腿下段由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穿出,经过踝前至足背。

胫前动脉为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穿过骨间膜上部后向上发出胫前返动脉,参与膝关节动脉网的形成。

康复临床习题2

康复临床习题2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专升本班《康复临床》模拟试卷二99班级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一.选择题(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脊髓休克的概念中错误的是()A.脊髓受伤后运动功能完全丧失B.神经反射全部丧失C.有球-肛门反射D.损伤平面之下感觉全部分丧失E.脊髓休克之后感觉和运动功能可能有恢复2.脊髓损伤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每隔多少时间翻身一次()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E.5小时3.下列关于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康复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患者卧位时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B.四肢瘫患者采用手功能位夹板使腕、手保持于功能位C.定时给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D.可不做排痰训练E.患者可利用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4.脊髓损伤C6平面的关键肌应该为()A.屈肘肌B.伸腕肌C.伸肘肌D.中指屈肌E.小指外展肌5.下列可使用长腿支具,持双拐行走的脊髓损伤患者的最高损伤平面应是(A.C7B.T1-T12C.T3-T12D.T12-L2E.L3-L46.胸段脊髓损伤后可出现多种功能障碍,但不包括()A.xx静脉血栓B.脊髓痛C.肩手综合征D.尿潴留)E.大便困难7.下列关于ASIA损伤分级的叙述,正确的是()损伤分级A级完全损伤,S4~5无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正常损伤分级B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保留感觉、运动功能损伤分级C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4级损伤分级D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损伤分级D级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不存在,感觉功能存在8.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其不同的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C4节段损伤大部分依赖B.C7~T1节段损伤借助轮椅可基本独立C.T2~T5节段损伤借助轮椅可完全独立D.C5节段损伤借助轮椅需小部分依赖E.T6~T12节段损伤可进行治疗性步行9.下列关于坐轮椅时的姿势不正确的是()A.双眼平视,两肩放松,身体上部稍向前倾B.臀部紧贴靠背C.大小腿之间的角度保持90°D.两足平行,双足间距与骨盆同宽E.驱动轮椅时肘关节保持120°左右为宜10.脊髓损伤患者一般要经历哪些心理阶段()A.休克期、否认期、抑郁期、承认适应期B.悲痛期、焦虑期、无奈期、坦然面对现实期C.否认期、焦虑期、抑郁期、正确面对现实期D.焦虑期、躁狂期、抑郁期、恢复期E.休克期、软瘫期、硬瘫期、恢复期11.关于感觉平面关键点,描述正确的是()A.拇指,C6B.乳线,T6C.小指,C6D.中指,C6E.腹股沟韧带中部,L112.排痰训练不包括()A.体位引流B.胸部叩击C.震颤D.深呼吸训练E.直接咳嗽13.脊髓损伤患者在平行杠内的步行训练包括()A.拖地步行训练B.交替拖地步行训练C.两点步行训练D.三点步行训练E.四点步行训练14.使用拐杖的步行训练方法较多,其中哪种是最快速的移动方式,也是姿势较美观的()A.交替拖地步行B.摆过步C.两点步D.三点步E.四点步15.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功能性电刺激(FNS)的作用,不包括()A.减少脊髓损伤后经脉血栓的形成B.产生下肢功能性活动,如站立和行走C.在移动活动中取代轮椅D.上肢的FNS应用处于观察阶段E.刺激电极分表面、经皮和植入3种16.患者,男性,27岁,高空坠落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查体示:双上肢呈屈曲状态,可完成屈肘和腕背伸动作,不能伸肘,双侧中指以下感觉丧失,其损伤平面为()B.C5C.C6D.C7E.C817.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措施不包括()A.保持肢体功能位B.轮椅训练C.呼吸及排痰训练D.定时变换体位E.关节被动活动18.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3级,以ASIA损害分级评定为()A.A级B.B级C.C级D.D级E.E级19.尺神经损伤患者可出现():A.爪形手B.猿手D.垂腕手E.握拳手20.腓总神经损伤后最易出现()。

局部解剖学:10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局部解剖学:10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
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二、踝前区和足背 1、足背肌
踇短伸肌 趾短伸肌
2、伸肌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5
3、足背的血管和神经
(1)动脉 跗外侧动脉 跗内侧动脉
足背动脉 弓状动脉 足底深支 第1跖背动脉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2)静脉 足背静脉弓 内侧端→大隐静脉 外侧端→小隐静脉
(3)神经 最内侧:隐神经 第1、2趾蹼间隙:腓深神经终支 中间部:腓浅神经终支 外侧:足背外侧皮神经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Βιβλιοθήκη 7(2)小腿外侧群肌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2
(二)局部结构 1、前骨筋膜鞘
内容物: 小腿前群肌 胫前动脉 胫前静脉 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 皮支(第1、2趾相对面的背侧皮肤)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3
2、外侧骨筋膜鞘
内容物: 小腿外侧群肌 腓浅神经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一、小腿前外侧区 (一)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1)浅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2)皮神经:隐神经
腓浅神经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深筋膜 伸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
前肌间隔 后肌间隔 胫腓骨间膜 4、肌层
形成三个鞘 (前、后、外侧)
(1)小腿前群肌
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

局部解剖学 教 案

局部解剖学   教 案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5属支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1大隐静脉曲张2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小结】一、阴股沟皮瓣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

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

以阴股沟皮瓣为例: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

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骨伤科考试

骨伤科考试

骨伤科考试试题及答案(ving)一、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为骨折。

2、脱位:因损伤或疾病造成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致使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筋伤:“筋",中医泛指人体除内脏外的软组织。

由于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人体筋的损伤即为伤筋,相当于西医的软组织损伤.4、损伤:外界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使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出现结构上的破坏和功能上的紊乱,即为损伤。

5、复杂性骨折:指骨折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和脏器损伤者。

6、复杂性脱位:脱位合并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内脏损伤者。

7、病理性骨折:骨质在受伤前已经有病变破坏,如骨结核、骨肿瘤、骨髓炎、骨囊肿等,骨折多由轻微外力造成。

8、病理性脱位:骨质在受伤前已经有病变破坏,如关节结核,或因先天发育不良、体质虚弱所致,多由轻微外力造成.9、骨摩擦音:骨折的特殊体征之一。

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骨折断端互相摩擦而发出的音响或摩擦感,称骨擦音或骨擦感.10、芤脉:浮大中空.为失血之脉,在损伤出血过多时多见.11、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少年儿童多见。

12、盖世骨折: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20—40岁的男子多见.13、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又名腕管狭窄症。

是一种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乏力为主的症候群,是神经受压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14、梿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或多根肋骨骨折合并多根肋软骨骨骺脱离或双侧多根肋软骨骨折或骨骺脱离,则造成胸壁软化,称为胸壁浮动伤,又称为梿枷胸。

15、肩肱联动征: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下角,另一手外展患肩。

患肩外展不到90°时即有肩胛骨移动为阳性,说明肩关节已经粘连。

16、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一手压患膝,一手托足跟,抬高肢体致患者疼痛而不能继续抬高为止,记录其角度,于30—70度出现阳性者才有意义.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二、填空题:1、夹板固定的步骤:骨折复位后维持患肢适当体位→外敷药→放置固定垫→安放夹板→布带捆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 皮肤切口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一、尸位及体表标志尸体仰卧位,辨认胫骨内、外侧髁(medial and lateral condyle of tibia),腓骨头(fibular head)、髌韧带(patellar ligament),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胫骨前缘,内踝(medial malleolus)及外踝(lateral malleolus)等体表标志。

二、皮肤切口见图2-1。

(1)从内踝至外踝做一横切口;(2)从 趾根部内侧缘横行切开至小趾根部外侧缘;(3)经胫骨粗隆水平做一横行切口,两端分别达小腿内外侧面;(4)从胫骨粗隆沿小腿前面纵行切开,过踝部中线至第3趾末端,将皮瓣翻向两侧,注意勿损伤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和浅血管。

三、解剖操作1.解剖浅筋膜内结构 足背静脉弓(dorsal venous arch of foot)横跨跖骨的前部,内侧端注入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起始处。

向上追踪大隐静脉至胫骨内侧缘,可见与之相伴行的隐神经(saphenous nerve),追踪隐神经至踝部。

足背静脉弓至足的外侧缘,注入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起始处。

追踪小隐静脉至外踝的后下方,找出与之伴行的腓肠神经(sural nerve)。

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之间通过交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11通支相互吻合,通过穿支与深静脉形成广泛的吻合。

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腓骨内侧,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穿出深筋膜,向下分为内、外两支,足背内侧皮神经(medial dorsal cutaneous nerve)和足背中间皮神经(intermediate dorsal cutaneous nerve),追踪这些分支,至脚趾。

分离第1、2趾之间的浅筋膜,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的皮支穿出深筋膜,分布于1、2趾的相对缘。

在足背外侧缘,寻找腓肠神经的终支足背外侧皮神经(lateral dorsal cutaneous nerve)。

2.解剖深筋膜 修整在小腿下部及踝关节上、下方,由深筋膜增厚形成的伸肌上支持带、伸肌下支持带、腓骨肌上支持带和腓骨肌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superior extensor retinaculum),又称小腿横韧带,位于踝关节前上方,呈宽带状,连于胫骨、腓骨下端之间。

其深面有两个间隙:内侧间隙有胫骨前肌腱、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通过;外侧间隙有 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通过。

伸肌下支持带(inferior extensor retinaculum),又称小腿十字韧带,位于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呈横置的Y字形,外侧端附着于跟骨外侧面,内侧端分为上、下两束,分别附着于内踝和足的内侧缘。

其深面形成3个骨纤维管:内侧管有胫骨前肌腱;中间管有 长伸肌腱、足背动静脉和腓深神经;外侧管有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通过。

腓骨肌上支持带(superior peroneal retinaculum),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的上部。

腓骨肌下支持带(inferior peroneal retinaculum),前端与伸肌下支持带相连,后端止于跟骨前部的外侧面。

3.解剖小腿前面深层结构 在小腿下2/3纵行切开深筋膜,观察通过踝前方的结构。

从内向外依次:胫骨前肌、 长伸肌、胫前血管、腓深神经和趾长伸肌,外下方为第3腓骨肌。

(1)分离各肌,向上追踪至各肌起点,向下追踪至各肌止点,至少追踪至趾背。

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muscle),起自胫骨上半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及第1跖骨底;② 长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muscle),起自腓骨内侧面中段及骨间膜,止于 趾远节趾骨底;③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muscle),起自胫骨上端、腓骨前面及骨间膜,止于第2~5趾的趾背腱膜;④第3腓骨肌(peroneus tertius muscle),起自腓骨下1/3前面及骨间膜,止于第5跖骨底背面。

(2)分开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两者之间的血管神经束即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及其伴行静脉和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

追踪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可见它们前方有 长伸肌跨过。

在小腿前面,胫前动脉发出分支:①胫前返动脉(anterior tibial recurrent artery):在胫骨外侧髁下方,切断胫骨前肌起始处,可找到;②内踝前动脉(medial anterior malleolar artery):在内踝前方分支;③外踝前动脉(lateral anterior malleolar artery):向外踝走行;④肌支(muscular branches):分布至邻近肌肉。

12局部解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3)寻找腓动脉(peroneal artery)穿支,自小腿骨间膜向前穿出,在腓骨下端与胫前动脉吻合。

这些穿支可以很粗大,甚至完全替代足背动脉(dorsalis pedis artery)。

4.解剖小腿外侧面深层结构 纵行切开覆盖腓骨肌的深筋膜,分离腓骨长肌(peroneus longus muscle)与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 muscle)。

腓骨短肌在腓骨长肌的深面,起自腓骨外侧面下1/3,追踪腓骨短肌腱至其附着点,第5跖骨粗隆。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上2/3,绕骰骨进入足底。

切断腓骨长肌上部,寻找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其绕腓骨颈外侧分成3个分支:①胫前返神经(anterior tibial recurrent nerve):与胫前返动脉伴行;②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在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支配两肌,观察肌支入肌肉的部位,向下追踪,腓浅神经于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③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穿趾长伸肌起始处,伴随胫前动脉下行到达踝部。

5.解剖足背深层结构 分离 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辨认其深面的 短伸肌(extensor hallucis brevis muscle)和趾短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 muscle)。

短伸肌起自跟骨背面,止于 趾近节趾骨底。

趾短伸肌起自跟骨背面,走向2~4趾。

足背动脉(dorsal artery of foot, dorsalis pedis artery)是胫前动脉在足部的延续,与腓深神经伴行,经第1跖骨间隙转向足底,发出跗内、外侧动脉(medial and lateral tarsal arteries)和弓状动脉(arcuate artery)。

弓状动脉跨过跖骨底向外侧走行,发出3支跖背动脉(dorsal metatarsal artery),分布于跖骨间隙(除第1跖骨间隙外)。

每条跖背动脉分为2支趾背动脉(dorsal digital artery),分布于2~5趾相对缘。

足背动脉的两终支为足底深动脉(deep plantar artery)和第1跖背动脉(first dorsal metatarsal artery)。

6.解剖膝前区 在皮肤与髌韧带之间有一髌前皮下囊(subcutaneous prepatellar bursa)。

深层结构:膝外侧部有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内侧部有缝匠肌腱、股薄肌腱和半腱肌腱共同形成的鹅足(pes anserinus),其深面有一较大的滑膜囊称鹅足囊(anserine bursa);中间部为股四头肌腱,附着于髌骨,延续为髌韧带(patellar ligament),止于胫骨粗隆。

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之间有一大滑膜囊,称髌上囊(suprapatellar bursa),其多与关节腔相通,当关节腔积液时,可出现浮髌感。

7.解剖膝关节 膝关节(knee joint)由股骨内、外侧髁,髌骨和胫骨内、外侧髁组成。

辅助结构主要有:(1)韧带1)囊外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髌韧带、髌支持带和腘斜韧带。

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起自股骨收肌结节下方,止于胫骨内侧髁及胫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关节囊、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

腓侧副韧带(fibular collateral ligament):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头外下方,不与关节囊相连。

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132)打开膝关节腔,可见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膝横韧带。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起自胫骨髁间隆起前部和内、外侧半月板前角,斜向后外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

伸膝时,前交叉韧带紧张,可防止胫骨过度向前移位。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起自胫骨髁间隆起后部和外侧半月板后角,斜向前内上,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

屈膝时,后交叉韧带紧张,可防止胫骨过度向后移位。

(2)半月板:由纤维软骨构成,位于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之间。

1)外侧半月板(lateral meniscus):较小,略呈圆形,其外缘与腓侧副韧带之间隔有腘肌腱;2)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较大,呈C形,其外缘与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

(3)滑膜囊、滑膜襞和脂肪垫1)部分滑膜向关节囊外突出,形成滑膜囊(synovial bursa),如髌上囊;2)部分滑膜突向关节腔,形成滑膜襞(synovial fold),如髌上滑膜襞、髌内侧滑膜襞、髌下滑膜襞;3)脂肪垫:滑膜与关节囊纤维层之间的脂肪组织,主要填充于关节面不相适应的空隙内,如位于髌骨两侧向上伸展的翼状襞(alar fol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