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解剖操作

合集下载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胫骨前动脉
为小腿前区提供血液供应,维 持肌肉和神经刺激,参 与脚背的感觉和运动。
外侧区的骨骼结构
骨骼结构 腓骨长骨,外侧区的骨骼支撑。
外侧区的肌肉解剖
1
腓侧长肌
负责足背屈曲和脚指伸展。
2
腓侧短肌
参与足背和脚背的肌肉运动。
3
腓侧肌腱
与腓侧长肌协同工作,传递肌肉力量至足背。
外侧区的血管和神经
腓侧动脉
提供外侧区血液供应,维持组织的健康和功能。
腓总神经
传递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刺激至外侧区。
足背的骨骼结构、肌肉解剖、血管和神经
1 腓骨
2 足背肌肉群
作为脚背的骨骼支撑,连接外侧区和足部。
包括足背屈肌和趾伸肌,提供足部强大的 运动能力。
3 前胫胫骨动脉
4 足背浅神经
为足背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保持肌肉和 组织健康。
传递足背的感觉刺激,参与足部运动。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 区、外侧区和足背
探索医用局部解剖学,深入了解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的骨骼结构、肌肉 解剖、血管和神经。
小腿前区的骨骼结构
胫骨
位于小腿前侧,长骨之一,支撑和保护腿部 重要结构。
腓骨
位于小腿后侧,与胫骨共同形成小腿骨骼结 构。
小腿前区的肌肉解剖
胫骨前肌
促进足背屈曲和脚指伸展,提 供脚部力量。

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

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

图2-1 皮肤切口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一、尸位及体表标志尸体仰卧位,辨认胫骨内、外侧髁(medial and lateral condyle of tibia),腓骨头(fibular head)、髌韧带(patellar ligament),胫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胫骨前缘,内踝(medial malleolus)及外踝(lateral malleolus)等体表标志。

二、皮肤切口见图2-1。

(1)从内踝至外踝做一横切口;(2)从 趾根部内侧缘横行切开至小趾根部外侧缘;(3)经胫骨粗隆水平做一横行切口,两端分别达小腿内外侧面;(4)从胫骨粗隆沿小腿前面纵行切开,过踝部中线至第3趾末端,将皮瓣翻向两侧,注意勿损伤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和浅血管。

三、解剖操作1.解剖浅筋膜内结构 足背静脉弓(dorsal venous arch of foot)横跨跖骨的前部,内侧端注入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起始处。

向上追踪大隐静脉至胫骨内侧缘,可见与之相伴行的隐神经(saphenous nerve),追踪隐神经至踝部。

足背静脉弓至足的外侧缘,注入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起始处。

追踪小隐静脉至外踝的后下方,找出与之伴行的腓肠神经(sural nerve)。

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之间通过交实验二:小腿前外侧及足背11通支相互吻合,通过穿支与深静脉形成广泛的吻合。

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腓骨内侧,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穿出深筋膜,向下分为内、外两支,足背内侧皮神经(medial dorsal cutaneous nerve)和足背中间皮神经(intermediate dorsal cutaneous nerve),追踪这些分支,至脚趾。

分离第1、2趾之间的浅筋膜,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的皮支穿出深筋膜,分布于1、2趾的相对缘。

试验四小腿及足局解

试验四小腿及足局解

实验四小腿及足局解小腿前外侧部局解一、皮肤切口自胫骨粗隆下方横切口的中点向下做垂直切口达内、外踝连线所做的横切口前面中点处,将皮肤向两侧翻开(或去除)二、浅层结构此层含较少脂肪组织,故切皮时不可过深以防损伤浅静脉和皮神经。

在内踝前方很容易找到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的大隐静脉的起端,沿小腿前内侧向上追踪可达膝关节下方,弯向膝关节的内侧后方,再向上延续到股部。

在膝关节的后内侧追踪隐神经伴大隐静脉于小腿内侧下行到足内缘。

在膝部外侧可找到2-3支腓肠外侧皮神经的分支向前下方走行,在小腿外侧的中部可找到腓浅神经super. peroneal n. 穿深筋膜浅出,其分支为足背内侧皮神经med. dorsal cutan.n. of foot下行向足内侧;足背中间皮神经intermediate dorsal cutan. n. of foot下行于足背中间。

三、深层结构小腿深筋膜较致密坚韧并与胫骨前缘和内侧面的骨膜相融合。

下端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见足部)。

深筋膜在腓骨前和后外侧与骨膜延续形成小腿前和小腿外侧骨筋膜鞘,再经胫腓骨间膜与后骨筋膜鞘相分隔。

剪开前筋膜鞘显示前群肌,由内向外分别为胫骨前肌tibialis ant. m. 和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m. 将两肌拨开可见其深面的长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m.下行达足背。

在外侧筋膜鞘内可见腓骨长肌peroneus longus m.和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 m.并行向下,经外踝后方到足底。

分开或切断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上端,可见血管神经束在骨间膜前面下行,在膜的最上端找到穿膜而出的胫前动脉ant. tibial a.,其穿膜后(也可在穿膜前)即发出胫前返动脉ant. tibial recurrent a.,在胫骨前肌上端深面上行加入膝关节动脉网。

胫前动脉贴在骨间膜前面继续下行,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间,在小腿下1∕3处可见长伸肌向内斜行越过该动脉,在踝部前方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dorsalis pedis a.。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起于足背静脉的外侧端,伴腓肠 神经绕外踝后方于小腿后区正中线上 行,至腘窝下角处,穿腘筋膜入腘窝, 上升一段后汇入腘静脉。
外踝
小隐静脉
内踝
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 行程长且位置 表浅,是静脉 曲张的好发部 位。行大隐静 脉高位结扎切 除术时,必须 分别结扎各属 支,以防复发。 大隐静脉在内 踝前方这一段 位置表浅,是 常用的静脉穿 刺或切开部位。
2)趾背神经
腓深神经 趾背神经
皮肤切口
1 在内外踝水平作一过踝关 节前方的横切口。 2 延足趾根部,趾蹼背侧作 一横切口达足背、外侧缘。 3 延小腿前面的纵切口直达 内、外踝水平的横切口处。 4 循上述第1,2条切口的中 点,纵切足背皮肤,直达第 3指尖。
• 本次实验任务:
• 小腿肌群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 胫前动脉的行径及其分支; • 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 大、小隐静脉; • 伸肌上、下支持带。
外侧骨筋膜鞘
小腿外侧肌群、腓 浅神经和血管
前肌间隔
胫骨
骨间膜
腓骨
后肌间隔
后骨筋膜鞘(小腿后部) 小腿后群肌和血管神经束
小腿前外侧区深层
1.肌肉
小腿前群肌:
1)胫骨前肌:止于内侧楔骨和 第1 趾骨底,使足背屈和内翻。
2)踇长伸肌:止于踇趾远节趾 骨,使足背屈。
3)趾长伸肌:分成4条长腱止于 第2-5趾,使足背屈。
第十次课: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基本层次解剖
• 皮肤 • 浅层结构:
• 浅筋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腓浅神经,足 背外侧皮神经等。
• 深层结构:
• 深筋膜:伸肌上支持带,伸肌下支持带 • 小腿前外侧区及背部的肌肉神经和血管。
浅层结构
皮肤:小腿前外侧区皮肤较厚而 紧,移动性小,多毛发,血供较 差,损伤后愈合较慢。足背区皮肤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术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术

患者术后反馈与评价
患者反馈
术后患者普遍对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 术的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患者认为手术改善 了小腿畸形,恢复了正常行走功能,提高了 生活质量。同时,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积 极配合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了行走功能。
评价总结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术对于小腿短缩 畸形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手术, 患者的小腿畸形得到改善,行走功能恢复正 常。术后患者普遍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生 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然而,手术也存在一 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医生严格掌握手术
2023 WORK SUMMARY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 骨延长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小腿前外侧区的解剖结构 • 骨延长术的基本原理 • 小腿前外侧区的骨延长术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小腿前外侧区的解剖结构
皮肤与浅层结构
皮肤
小腿前外侧区的皮肤较薄,容易 受到损伤。皮肤下的浅筋膜组织 疏松,有利于下肢的灵活运动。
血管与神经
血管
小腿前外侧区的血管主要来自胫前动脉和腓动脉。这些血管为该区域提供血液 供应。
神经
小腿前外侧区的神经主要来自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支配该区域的肌肉和皮肤, 传递感觉信号。
淋巴系统
小腿前外侧区的淋巴回流主要通过淋 巴管收集并汇入腘淋巴结。淋巴管对 维持下肢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能够运输淋巴液和回收蛋白质。
生长因子作用
生长因子在骨延长过程中 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促进 骨骼再生和骨愈合。
骨延长的方法与技术
逐渐延长法
通过逐渐牵拉骨骼,使其缓慢延 长,同时给予骨骼充分的再生时
间。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

定期的体检与筛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股前内 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进行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筛查
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筛查, 如超声检查、X光检查等,以发现早 期病变或潜在的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
这些区域对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 流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下肢的 正常功能。
区域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骨骼
这些区域主要由骨骼构成 ,包括股骨、胫骨、腓骨 和足骨等。
肌肉
区域内的肌肉包括大腿内 侧群、小腿前外侧群和足 背肌群等。
血管与神经
区域内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为肌肉和皮肤提供血液 和神经支配。
运动与协调
大腿前内侧区
此区域在行走和跑步过程 中主要负责屈曲膝关节, 使腿部能够向前推进。
小腿前外侧区
此区域在行走和跑步过程 中主要负责踝关节的背伸 和足部的外翻,以维持身 体的平衡。
足背区
足背区的肌肉在行走和跑 步过程中主要负责背伸踝 关节以及使足部外翻,以 维持身体的平衡。
神经支配与感觉
大腿前内侧区
触诊检查时,医生会使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按压或触摸皮肤, 感受其下的组织结构和质地变化。对于敏感区域,医生会特 别注意避免过度刺激或损伤。
功能评估
功能评估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和活动来评估病变部位的 功能状态。在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的检 查中,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肌肉萎缩、关 节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
02
区域功能与作用
肌肉功能
大腿前内侧区
此区域主要包含股内侧肌群,包 括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 。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是屈曲膝

下肢的前面解剖

下肢的前面解剖

(Camper筋膜) 相续;
• 深层为膜性层,与腹前下壁的膜性层 (Scarpa筋膜)相续。 •膜性层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cm处于股部深筋膜 (阔筋膜)相融合。
(1)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2)浅静脉:大隐静脉及其5条属支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
(2)隐静脉裂孔: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
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薄弱区。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 缔组织称筛筋膜(外筛板),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进入。 2、前、内侧骨筋膜鞘 阔筋膜向大腿深部发出股内侧、股外侧和股后3个肌间隔,
附着于股骨粗线,
与骨膜及阔筋膜共同 形成3个股筋膜鞘。 分别容纳相应的 肌肉、血管、神经。
内容:
股鞘、股、动静脉, 生殖股神经和淋巴管
4、股三角
(1)境界:
上 界: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测缘 内侧界:长收肌外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凹陷,髂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
(或长收肌及其筋膜) (2)内容
有股鞘、股管、股动、股静脉、
股神经、腹股沟深淋巴结、淋巴管 及脂肪组织。
①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 上部形成的筋膜鞘。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股鞘腔分为三部分: 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为股管。
3.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分隔为 内侧部的血管腔隙和外侧部的肌腔隙。 (1)肌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外侧部;
后外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和 股外侧皮神经。
FEMORAL SHEATH
(2)血管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内侧部; 后内界: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后外界:髂耻弓。

局部解剖学:下肢 (2)

局部解剖学:下肢 (2)

五、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
(一) 皮 肤
• 股前内侧区皮肤厚薄不均, 内侧部较薄而柔软,皮脂 腺较多;外侧部较厚。
(二)浅筋膜
• 股前区浅筋膜富含 脂肪。近腹股沟处 可分为脂肪层和膜 性层,分别与腹前 壁下部的脂肪层 (Camper筋膜)和 膜性层(Scarpa筋 膜)相续。其中膜 性层在腹股沟韧带 下方约1cm处与股 部深筋膜融合。
• 若大于此角,为 髋外翻;
• 若小于此角者为 髋内翻。
膝外翻角
• 膝外翻角:为股骨体长 轴与胫骨长轴在膝关节 处相交成向外的夹角的 补角,正常为10° 。
• 膝外翻: 外侧角<170°, 呈“X”线腿
• 膝内翻:外侧角>170°, 呈“O”形腿或弓形腿。
正常
膝内翻
膝外翻
表面解剖
(四)体表投影
femoral artery • 旋股外侧动脉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 穿动脉 perforating arteries
股 疝
股神经 femoral nerve
• 起源 • 位置 • 分支 • 分布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
• 位置 • 境界 • 内容物及其排列
阔筋膜张肌 中层: 臀中肌 梨状肌 深层: 臀小肌
梨状肌上、下孔
为盆腔血管神 经至臀部和下肢的 通路。
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动脉 ③臀上静脉
穿梨状肌下孔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神经 ④臀下动、静脉 ⑤阴部内动、静脉 ⑥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
股内侧区
• 股内收肌群 耻骨肌 长收肌 大收肌 短收肌 股薄肌

局部解剖操作指导-推荐下载

局部解剖操作指导-推荐下载

解剖操作简介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

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

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

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

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

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

前者与持拿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

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除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局部解剖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

局部解剖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
神经支配
小腿前外侧区主要受腓总神经支配,该神经在腘窝处发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分别支 配小腿后群肌和小腿外侧群肌。此外,小腿前外侧区还受隐神经和胫神经的部分支配。
03
局部解剖方法与技巧
皮肤切口选择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皮肤切口 位置,以充分暴露手术区域。
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观察肌 肉、韧带、神经等软组织病变

超声检查
便捷、无创,可实时观察肌肉 、肌腱、血管等软组织情况。
实验室检查在辅助诊断中作用
血液检查
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 ,可辅助评估炎症、感染等病 变情况。
尿液检查
可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相 似症状。
关节液检查
通过穿刺抽取关节液,分析其 成分变化,有助于关节炎等疾 病的诊断。
手术策略
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如 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手术等。
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如前方入路、侧方入路等。
注意事项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 手术时机。
术后康复锻炼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康复锻炼
01
术后早期进行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加强肌肉力量
临床表现
损伤后,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严重损伤可导致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 的并发症。对于疑似血管损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止血、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05
诊断方法与辅助检查选 择
体格检查要点及评估指标
视诊
观察患者步态、局部肿 胀、皮肤色泽和温度等
改变。
触诊
检查局部压痛、肿块、 肌肉紧张度及皮肤感觉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4.大隐静脉切开 ⑴ 部位:内踝前方; ⑵ 分离与之伴行的隐神经,否 则病人“足内侧缘疼痛”。
⑵ 肌层:
1) 小腿肌前群:前骨 筋膜鞘内,共3块: 内 侧 → 外侧:胫骨前 肌 、踇长伸肌 、趾长 伸肌及趾长伸肌远侧 分出的第3腓骨肌。
2) 小腿肌外侧群: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位于外侧骨筋膜鞘内。 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 肌腱在足底共同形成 “腱环”,有维护足横 弓的作用。
3) 足背肌:薄弱, 短伸肌、踇短伸肌。
1) 伸肌上支持带 (小腿横韧带):踝关 节上方,由小腿下 段前面的深筋膜增 厚形成,内侧附着 于胫骨前缘,外侧 附着于腓骨前缘。
2) 伸肌下支持带 (小 腿十字韧带 ) :位于伸 肌上支持带的下方, 呈 横 置 的 “ Y" 形 。 由 邻接小腿部的足背深 筋膜增厚形成。外侧 部附着于跟骨前部的 上面;内侧部分为 2 束, 上束附着于内踝,下 束越过足内侧缘,续 于足底深筋膜。
⑵ 皮神经: ① 隐神经:在小腿上段,隐 神经位于大隐静脉后方,小腿 中、下段越过静脉至其前方, 经内踝前方下行至足内侧缘 。 分布于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 肤。
腓肠外侧皮神经
② 腓肠外侧皮神经:分 布于小腿后外侧上部皮肤。
③ 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 侧面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 筋膜,分布于小腿前外侧下 部皮肤,并分为足背内侧皮 神经,支配足背内侧、踇趾 内侧缘及第 2 、 3 趾的相对缘 皮肤;还分出足背中间皮神 经,分布于足背中间部,第 3~5趾的相对缘皮肤。
伸肌下支持带向深面 发出纤维隔,形成3个骨 纤维性管,由内侧 → 外 侧通过: ① 胫骨前肌腱及其腱 鞘、踇长伸肌腱及其腱 鞘、足背血管和腓深神 经; ② 趾长伸肌腱及其腱 鞘;
③ 第三腓骨肌腱。

小腿前外侧区,足部解剖浅层

小腿前外侧区,足部解剖浅层

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浅层结构
1,解剖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沿股前内侧区解剖出的大隐神经向下追 踪至足背,并找出与之伴行的隐神 经。
2,腓浅神经
在小腿外侧中.下1/3交界处,找出腓浅 神经,追踪修洁至足背远端。
趾长伸肌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3,小腿肌前群
4,胫前动脉
分离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的上段, 便可找到胫前动脉及与之伴行 的腓深神经。
6,解剖小腿横韧带: 剖开皮肤,小心刮掉脂肪,在踝关节上方,可看见小腿横韧带连与胫、
腓骨下端之间,修洁并保留小腿横韧带
7,腓总神经
在腓骨头后方,已可显露腓总 神经,用镊子提起,沿其 向前的走向,切开腓骨长 肌上端的起点,即可见到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腓深 神经两终支,向下行程至 足背。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课件

关节灵活性训练
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提 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预防关节损伤和疼痛。
疼痛缓解训练
针对疼痛部位进行舒缓按 摩、冷热敷等物理疗法,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平衡与协调性训练
通过平衡训练和协调性练 习,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 稳定性,降低摔倒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修复,增强免疫力和 抵抗力。
这些区域包含了一系列肌肉和韧带,它们协同工 作以完成各种运动动作。
03 血管与神经
这些区域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为该区域 提供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区域的解剖结构
肌肉与骨骼- 总结词 · 肌肉与骨骼- 总结词
总结词:骨骼结构为下肢运动提供支撑和杠杆作用。- 详细描述:股前内侧区的骨骼主要包括股 骨和胫骨。股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支撑身体重量并参与膝关节的形成;胫骨与腓骨共同构 成小腿骨,为下肢运动提供杠杆作用。
区域的重要性
01
支撑与平衡
这些区域为人体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帮助维持身 体平衡,特别是在站立和行走时。
02
运动能力
股前内侧区和足背区的肌肉对于行走、跑步和跳 跃等运动动作的完成至关重要。源自域的解剖结构01 骨骼结构
大腿和小腿的骨骼构成了这些区域的框架,足部 的骨骼则为足部提供了结构和支撑。
02 肌肉与韧带
• · 总结词:小腿前外侧区的肌肉通过协同作用实现足部的多种运动功能。- 详细描述:小腿前 外侧区的肌肉群通过协同收缩和舒张,实现足部的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等功能,对行走 、跑步、跳跃等动作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维持身体的平衡。
03
小腿前外侧区
肌肉与骨骼
总结词
小腿前外侧区包含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对下肢运动和支撑起到关键作用。

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

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

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实验名称:小腿前区及足背区实验观察报告实验地点:实验目的:观察了解小腿肌前群的起止、位置和层次;胫前动脉的行径及其分支;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大、小隐静脉的起始端;伸肌上、下支持带。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操作员:实验过程观察:一、作下列皮肤切口:延长股内侧纵行切口至内踝,在内、外踝间划一横行切口,内侧端与纵行切口相交会,再从横行切口中点向第2趾根部作一纵行切口,并沿趾根作一横行切口,揭起皮肤翻向两侧。

二、解剖程序:1、解剖浅筋膜:(1)剖查小腿前外侧区浅筋膜1)大隐静脉和隐神经:两者伴行过膝关节和小腿内侧,经内踝前方,至足背内侧缘;2)腓浅神经的皮支: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由深筋膜浅出,下延经踝关节前方到足背;(2)剖查足背浅筋膜1)足背静脉弓:弓的内、外侧端分别续于大、小隐静脉,并分别经内踝前方及外踝后方上入小腿;2)隐神经末端:分布于足背内侧缘;3)腓浅神经终支:腓浅神经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别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分支分布于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4)腓深神经皮支:在第1跖骨间隙浅出,分布于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5)腓肠神经终支:经外踝后至足背外侧缘;2、解剖深筋膜:在小腿下部的前方,剖查由深筋膜增厚形成的伸肌上支持带,在伸肌上支持带的下方,修出呈“Y”形的伸肌下支持带,在外踝后方及下方修出腓骨肌上、下支持带,清除其它部分的深筋膜;3、解剖小腿前、外侧肌群:修洁小腿前群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查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及第3腓骨肌),拇长伸肌上部位置较深,下部肌腱出至浅部,在小腿外侧,清理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4、解剖小腿前外侧区的血管和神经:(1)剖查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分离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在两肌之间骨间膜前面剖查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它们伴行向下,在小腿下段由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穿出,经过踝前至足背。

胫前动脉为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穿过骨间膜上部后向上发出胫前返动脉,参与膝关节动脉网的形成。

局部解剖学:10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局部解剖学:10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
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二、踝前区和足背 1、足背肌
踇短伸肌 趾短伸肌
2、伸肌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5
3、足背的血管和神经
(1)动脉 跗外侧动脉 跗内侧动脉
足背动脉 弓状动脉 足底深支 第1跖背动脉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2)静脉 足背静脉弓 内侧端→大隐静脉 外侧端→小隐静脉
(3)神经 最内侧:隐神经 第1、2趾蹼间隙:腓深神经终支 中间部:腓浅神经终支 外侧:足背外侧皮神经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Βιβλιοθήκη 7(2)小腿外侧群肌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2
(二)局部结构 1、前骨筋膜鞘
内容物: 小腿前群肌 胫前动脉 胫前静脉 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 皮支(第1、2趾相对面的背侧皮肤)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3
2、外侧骨筋膜鞘
内容物: 小腿外侧群肌 腓浅神经
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一、小腿前外侧区 (一)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1)浅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2)皮神经:隐神经
腓浅神经
2020/10/26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深筋膜 伸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
前肌间隔 后肌间隔 胫腓骨间膜 4、肌层
形成三个鞘 (前、后、外侧)
(1)小腿前群肌
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足背静脉弓外侧找出小隐静脉往上追踪 至外髁后下方,并找出其伴行的腓肠神经。 远端
四、解剖深筋膜
伸肌上支持带:位于踝关节前上方,连于胫、腓 骨之间。深面有两个间隙:内侧者通过胫骨前 肌、胫前血管、腓深神经;外侧者通过踇长伸 肌腱、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
伸肌下支持带:位于伸肌上支持带的下方,呈横 “Y”型。向深面发出纤维隔,形成3个骨纤维 管: 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腱 中间者通过踇长伸肌腱、足背a.、腓深n. 外侧者通过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
五、解剖小腿外侧区
外侧群肌:腓骨长肌(浅层)、腓骨短肌(深层) 腓浅神经:由腓总神经分出,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发肌支 支配此二肌。以后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 深筋膜,立即分为内、外两支: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 经。 腓深神经:于腓骨颈高度发自腓总神经,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及前 肌间隔,进入前骨筋膜鞘与胫前血管伴行。
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解剖操作(p276)
主刀:宋来月 副刀:唐榕
一、切口:
分别在胫骨粗隆稍下方平面 (已切)、内外
髁水平及跖趾关节平面处各作 一横切口,然后循此三横线之 中点连线作一纵行切口。
二、翻皮
将小腿前面和足背的皮肤翻起
三、解剖浅筋膜
沿上节课找出的大隐静脉向下追踪至足背, 并找出伴行的隐神经。
六、解剖小腿前区与足背
将上、下支持带中部纵行切断, 可见
前群肌:胫骨前肌(内侧)、趾 长伸肌(外侧)、拇长伸肌(中 间)
然后
钝性分离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 在两肌之间、小腿骨间膜前方寻 找并清理胫前动脉和伴行静脉 (2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