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
精选方东美试析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

方东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建立中西融合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中国的艺术精神也是彰显着这种生命的力和盎然的生命之机。
生命是万物之源,亦是艺术之源,中国宇宙观、中国的传统哲学都洋溢着生命的精神,在此基础上的中国艺术也是充满不尽的生意。
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讨是根植于其强调中西融合以“生生之德”为中心的文化哲学之上的,作为20世纪最早关注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代学人,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中生命意识的挖掘触及到了艺术中生命的原质,很值得现代的艺术工作者反思和借鉴。
他认为生命的精神贯穿到宇宙万物之中,也包括着一切文化精神领域,他对艺术的研究也是以此为起点并且贯穿其中的。
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讨以生命哲学为根基,从艺术之源、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基础、中国艺术的精神表现三方面展开。
一、艺术之源方东美认为生命实为“不断的、创进的欲望与冲动”,弥漫于自然,内在于万物,展现为整个宇宙的大化流行,具有“元体”的意义,生命是万物之源,亦是艺术之源。
他进一步从生命的特性上阐释这个问题。
他认为,生命在空间上是一与多、体与用的统一。
说生命为一,即生命是宇宙的本源,包容万类。
生命之多,即生命分殊于各个具体事物之中,通过具体事物得以体现。
在此,他的“生命”恰如孔儒的“仁”、老子的“道”,内在于万物之中,又依托于万物来表现。
万事万物都彰显着生命之理,不论是天、地、人还是政治、宗教、科学、文化艺术都蕴藉着勃勃的生意,所以说生命是万物的本质,万物皆是生命的流行。
生命还是体与用的统一,即体即用。
就体来说,生命是伟大的、无形的,可以涵容一切万有。
就用而言,则指生命力之创生活动。
方东美把生命之用所表现的普通生命之理,总结为五种要义即:育种成性、开物成务、创进不息、变化通几、绵延不朽,这五种要义正是从不同的方面谈了生命为创造万物的力。
这五个方面也就是作为本体的生命向现实的落实,使人们感到生命之力的实实在在。
方东美把生命作为宇宙文化人生的核心,并没有把它高高在上的供奉起来,而是通过五义使生命在现实中的作用生发出来,从而使他的生命哲学没有流于空洞的说教,这也是其高明之处。
方东美人生哲的学的理论内涵探究

方东美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探究目录一、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二、生命本体论三、“大我”“小我”关系论四、生命境界论五、文化比较论六、方东美人生哲学之评价七、余论:哲学何为参考文献致谢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方东美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探究【第一章】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第二章】生命本体论【第三章】“大我”“小我”关系论【第四章】生命境界论【第五章】文化比较论【第六章】方东美人生哲学的评价【余论/参考文献】方东美对人生的认知研究余论与参考文献方东美是诗哲。
诗人的敏感使他意识到这个时代的苦闷和人的诗意生活及意义世界的丧失,哲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使他不沉沦于单纯的情绪宣泄,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思索解决方法。
方东美终其一生的努力以弥补西方主客二分思想所造成的意义、价值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裂。
他试图通过形上视域的转变以生命本体的生生不息,运转无穷,圆融不碍的特点实现现象和本质、事实和价值、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和谐,由此建立他别具一格的人生哲学,为我们拯救现代性所导致的意义危机,彰显人的自由与超越本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资源。
一、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
哲学要为人提供生存意义之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哲学就应当是形而上学,并且是一种把人的超越境界与生活世界能够统一起来的形而上学,是追问存在者为何存在的智慧。
而传统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使形而上学背离了作为智慧的原旨而遭到拒斥。
要使形而上学担负起本然的作用,只有转变对它的追问方式。
方东美认为真正的形而上学应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
与西方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相反,方东美坚信形而上学的必要性,只是认为对形而上学我们应作“超越”而非“超绝”的理解。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是一种超绝的形而上学(或称之为超自然的形而上学),即“由逻辑看来,就是以二分法把完整的世界,完整的人生划分为两截……这二分法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两层世界隔绝了,……于是绝对的真善美的价值世界很难在这个世界上完全实现”,[1]这种超绝的形而上学导致人的形上与形下,理想与现实的截然分割,是典型的“逻辑化清晰的分离思想。
本体论美学

本体论美学
本体论美学是一种研究美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哲学学说。
它认为美不仅仅是人类主观感受的产物,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存在的实在性。
本体论美学关注的是美的本质特征、美的存在方式以及美与其他本体的关系。
在本体论美学中,美被视作一种本体,它与其他本体如真、善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本质结构。
本体论美学的核心观点是美的客观性。
它认为,美并非仅仅存在于观察者的主观感受中,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存在的实在性。
美是一种与我们的感知和认知无关的存在,它存在于自然和人造物体中。
本体论美学还关注美的本体特征和存在方式。
美的本质特征包括形式、结构、比例、和谐等,美的存在方式则包括美的产生、传递、接受等。
美的产生可以通过人类的创造力和自然的生物学演化过程实现。
美的传递则是通过人类语言、艺术和文化传统等方式实现。
美的接受则是指人类主观感受和认知的过程。
总之,本体论美学是一种强调美的客观存在和独立本质的哲学学说。
它对美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提供了思想启示。
- 1 -。
方东美价值情感来源探析

方东美价值情感来源探析【摘要】方东美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他的成就和影响深远。
他在社会上的贡献为人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展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
方东美的情感来源根植于对家庭、友情和事业的热爱,这种情感驱使着他不断奋斗和进步。
方东美对他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启示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成功和幸福的道路。
从方东美身上可以看到他的价值体现,他给未来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意义不朽。
方东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奋发向前,才能成就不凡。
方东美所展示的价值观念和使命感将继续激励和影响着后人,而他本人也将在人们心中永远留下深刻的印记。
【关键词】方东美、价值、情感来源、成就、影响、社会贡献、人格魅力、价值体现、未来启示、不朽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方东美,是当代社会中备受瞩目的成功人士之一。
他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榜样和偶像。
方东美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偶然,而是源自他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为了更好地探究方东美的成功之道,本文将深入研究方东美的成就和影响,探讨他对社会的贡献,分析他的人格魅力,揭示他的情感来源,以及评估他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对方东美的综合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价值体现,从而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同时也彰显了他不朽的意义。
通过对方东美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助力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方东美的价值情感来源,解析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并深入分析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研究方东美的成就和人格魅力,我们希望揭示他的情感源泉,探究他成功的秘诀,以及他对周围人的影响力。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方东美的价值体现,发现他的不朽意义,并从中获取对未来的启示。
方东美的故事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成功的含义,以及成功的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方东美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为我们的未来探索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激励。
生命意义是审美的根本存在方式——论生命美学的本体基础

5美学学人一、生命概念的历史回溯我们生活在生命的世界中,即现象学所认为的与科学研究直接关联的客观世界不同的经验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首先是一种存在,与存在相一致的是人的生命。
生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切与自然现象相对立的精神现象都可以纳入生命的概念之中,精神生活构成了生命学说的研究对象。
自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刻上“认识你自己”之后,人类便开始了对自身的反思,即试图回答人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把现时世界的一切存在都归为“理念”的外化,人的生命也只能来自外在于人的“理念”的显现。
柏拉图居住在理性的彼岸,对此岸的生命缺乏足够的热情,但他并没有永远地居住在理性的彼岸,对此岸的生命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他在《会饮》篇中认为生命的本体就是爱欲:“爱欲是一种原始生命力。
”这种“爱欲”的理论被弗洛伊德晚年所吸收,成为“力比多”自我毁灭的挽救力量。
亚里士多德则将生命看作是使纯粹的潜在之物成为现实的力量。
他在《论灵魂》中提出了“生命第一”的原理。
在他的“四因说”中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因为质料因是被动的,含有被制造的可能性,形式因是主动的。
从形式因和目的因看,两者是同一的,因为形式因是事物的基本性质,事物所需要的目的便是它的形式之确定的表现,所以目的就是形式;动力因与目的因也是同一的,因为动力因是使事物变革的原因,目的因是变革所趋向的目的。
实际上他将形式、动力和目的三种原因合而为一,统称为形式,这样,质料和形式在事物中构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生命就变成了是纯材料转化为形式并使其完备的力量。
尽管亚里士多德把生命看成是使纯粹的潜在之物构成现实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依然是外在于人的“第一推动力”。
在人类思想史上最热忱地赞美生命的思想家是歌德。
他将我们生活的世界称之为生命的世界。
“歌德时代首先将生命置于精神之上,生命第一!以几乎是生命哲学的方式,歌德把生命看作是更基本的元素,因而它必须首先获得应有的重视。
”[1]作为歌德理想化身的浮士德曾为求知费尽了青春,他通晓哲学、法律、医药等知识,其结果感到终无所获。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东方美学思维解析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东方美学思维解析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学科,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东方美学思维的引入和应用,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东方美学思维的特点东方美学思维与西方美学思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东方美学强调的是“意境”,注重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
东方美学思维强调的是内在的表达和感受,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美学思维中的“真实性”和“形式美”有所不同。
二、东方美学思维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的情感表达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内在情感的感知能力。
通过学习东方美学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东方美学思维注重的是对细节的观察和感知。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
这种观察和感知能力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东方美学思维强调的是个体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艺术鉴赏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东方美学思维,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东方美学思维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意义1. 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东方美学思维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东方美学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东方艺术作品,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东方美学思维注重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作品内在情感的感知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东方美学思维强调的是个体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一、引言:介绍美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美学研究的现象学问题1. 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2. 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3. 美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三、美学研究的本体论问题1. 美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2. 美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3. 美的归属和定义的问题四、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 美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2. 美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3.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五、美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1.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 美学研究的实践应用3. 美学研究的前景展望六、结论:美的发现与证明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言:美学研究是关于美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学问,它探索人类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思考。
美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而在现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着现象学和本体论两个重要问题。
现象学问题解决了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美的经验和意识结构的问题;本体论问题解决了美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和意义以及归属和定义的问题。
本文将就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章:美学研究的现象学问题现象学问题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感知和体验美的过程,涉及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以及美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
一、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美好之物能对人类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然而这种美的体验是否完全存在于被美的物品本身,还是存在于主体心理中是否存在着完全独立的美感主体存在?现象主义认为,美感主体不存在,所有美的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存在,主体并非依据自身的意志创造出美的物品。
而主体主义则认为,美的体验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
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反应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过程。
双方共存的观点主张,对于同一美的事物,不同的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即主客双方共同作用。
二、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是指人类感受到美的物品时的心理活动。
人类经常从美的物品中获取快乐和满足,因此美是能够对人类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的事物之一。
论方东美的“人生论美学”思想

论方东美的“人生论美学”思想王欢欢【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3【摘要】用“生命美学”界定方东美的美学思想并不合适,因为方东美美学思想中的生命内涵乃是一种形而上的价值性存在,不同于伯格森把生命当成一种物质。
这个生命的情感内涵不是伯格森哲学中的本能或者冲动,而是一种超越性的、非感性的同情论的爱之情感。
中国人这样的宇宙观使得现实具有了审美意味,审美世界并不在现实世界之外,审美与现实乃是合一的。
如此,也就解决了科学与人生观争执的实践问题。
因此,我们把方东美美学思想界定为“人生论美学”范式。
%It is not proper to define Fang Dongmei's aesthetics as Life Aesthetics, because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in his aesthetics is a metaphysical value be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Bergson as a substance. The emotional content is not in-stinct or impulse as in Bergson's life philosophy, but a kind of transcendent, non-sensible emotion of love. Such universe view of Chinese gives the real world a aesthetic meaning, which is not beyond the secular world. Aesthetic and practical world are in unity. So, it would resolve the practical disputes between science and practical life. Therefore, we use a new paradigm of Life Aesthetics to define Fang Dongmei's idea.【总页数】7页(P98-104)【作者】王欢欢【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6【相关文献】1.桐城美学家朱光潜与方东美美学思想的比较 [J], 王伟2.桐城美学家朱光潜与方东美美学思想的比较 [J], 王伟3.论方东美的"生生美学"思想 [J], 曾繁仁;庄媛4.诗是生命的表现——方东美诗学美学思想探微 [J], 兰希秀5.方东美、徐复观美学思想对观——兼论海外华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模式 [J], 徐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 言 之 美 : 东美 关 于 审 美本 体 的创 建 方
儒 道两 家都有 “ 言 ” 叹 。庄 子 说 : 天 地 有 大 美 而 不 言 , 时 有 明 法 而 不 议 , 物 有 成 理 而 不 无 之 “ 四 万 说 。 l孑 子说 :天何 言哉 ? 四时行 焉 , 物 生焉 , ”1 L “ 百 天何 言哉 ? 旧 ‘ 言之美 ” ” 无 由是成 为 中 国美学 的传
方 东美 以复兴 中国传统 文化 为 己任 , 2 是 0世 纪传 统生 命美 学 向现代 转 型 的早 期代 表人 物之 一 。在
转 型方案 上 , 方东美 抛弃 了对 具体 的感 性审美 经 验 和审美 特 质 的分 析 , 全 新 的真 善 美 价值 定 位 切人 , 从 把 美学 的视线 引 向了人 的理想 化 生存 以及人 类生 命 的 自我 超越 。为 了对 治现 代社 会 中人 的价值 失落 问 题, 方东美 把美 和善 都纳 为生 命 的构成 要素 , 用形 而上 的普 遍生命 这 一价 值统 会本 体规 定美 善 的最 终根 源 。他试 图通 过这种 方式 为人 类 的价值 建立 先验 的根 基 , 示人 们 在道 德 与 美感 普 遍 缺 乏 的现 代社 会 启
天地 之美 , 就在协 和宇 宙 , 也 使人 天合 一 , 与浃 而俱 化 , 相 以显露 同样 的 创造 。换 句 话 说 , 宙之 美 寄 于 宇
生命 , 生命 之美 形 于创造 。 L5因此 , 东美 所理 解 的“ 言之 美 ” 是普 遍生命 的流行 创造 。 ” 3。 l 方 无 就
收稿 日期 :09— 7— 0 2 0 0 1 基金 项 目: 徽 省 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课 题 ( HS F 7— 8 5 )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0 9k4 ) 合 肥 学 院 安 A K D 0D 9 ; 2 o s2 2 ; 2 0 人 才 引进 项 目( C 4 ) 0 7年 R 0 1
20 0 9年 l 月 1
安徽大学学报 ( 哲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l f nu nvrt P ispya dS c l c ne ) o ma o h i i sy( hl oh n oi i cs A U ei o aS e
No emb r2 o9 v e o
“ 普遍 生命 ” 方 东美用 来 概括 宇宙 生 命 的最 高 本 体 , 的是 一 种 精 神性 的生命 原 创 力 。 “ 是 指 普遍 生
命” 一词最早出现于《 科学哲学与人生》 但只是作为一般概念使用。在《 中, 中国人生哲学》 , 中 方东美正
式把 普遍 生命确 定 为 中国哲学 和 中 国美 学 的 最 高范 畴 , 赋 予 普 遍 生 命 及其 所构 成 的宇 宙 六 种 内涵 : 并
第3 3卷 第 6 期
Vo . 3 N . 13 0 6
形 上审 美 与价 值 同构
— —
方 东 美 生命 美 学 的本 体 论 解 析
李春 娟
( 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 , 合 安徽 合 肥 2o2 ) 30 2
摘
要 : 东 美的 生 命 美学 以 美善 价 值 重 建 为 中 心 。 为 了给 中 国 宇 宙 和 人 生 中 的价 值 属 性 寻 求稳 方
作者简介 : 李春娟 (9 6一) 女 , 17 , 安徽 淮北人 , 合肥 学院艺术设计 系讲 师, 学博士. 文
3 7
生之 理 、 爱之 理 、 育之理 、 始统会 之 理 、 和之 理 、 通 之 理 。他认 为 : 根据 中 国哲 学 的传 统 , 体 化 原 中 旁 “ 本 论 也 同时 是 价值论 , 切万有 存在都 具有 内在 价值 , 整个 宇宙 之 中更 没有 物缺 乏意义 。各物 皆有 其价 一 在 值 , 因为 切万 物都参 与 在普遍 生命 之流 中 , 是 与大 化流衍 一体 并进 , 以能够在 继善成 性 , 造不 息之 所 创 中绵延 长存 , 同不朽 。 _ 这 “ 共 ”3 生生而条 理 ” 的生命 精神 , 原始 要终乃 是 为着美 善等价 值理 想 的共 同实
统命 题 。在 中 国现代美 学家 中 , 朱光潜 、 白华 都 曾论 及 “ 宗 无言 之 美 ” 方 东 美对 这 一传 统命 题 同样 深感 ,
兴趣 , 他认 为 , 讨论 中国艺术 精 神 , 先要讨 论 的 重点 就 是 “ 言 之美 ” 首 无 。关 于 “ 言 之美 ” 他 引述 庄 子 无 , 上 述 “ 地有 大美 而不 言 ” 天 一段 , 为这 “ 是我所 说 的 ‘ 言 之美 ” 。3“ 把庄 子 的 “ 地之 大美 ” 认 正 无 ’_ 他 天 作
反思 生命 的本 然状 态 , 现真 善美 价值 合一 的人 生 , 一 目标 本身无 疑具 有 重 大 的现 实 意 义 。然 而 , 实 这 由 于 受柏拉 图理念 论 和价值 统会 说 的影 响 , 的形 上审美 观 和 美善 同构 的美 学 理念 过 度关 注形 上 层 面 的 他
建构 , 略了审美 和 道德 在 中国文化 中不 同的开展 路径 。 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的先验根基 , 出中国文化的优势 , 突 他提 出了“ 普遍 生命 ” 这一 形上价值 统会 本体 , 建构 了他 的形上 审 美观和 关善价值 同构的 美学理念 。他 的美学理 念实现 了对 生命的 深切 观 照, 决 了人 生的价值依 托 问 解
题 , 握 了美 学 的 终极 意 义 。 由 于 受 柏拉 图价 值 统 会 观 的 影 响 , 关 学理 念 带 有 明 显 的 西 学 特 质 。 把 其 关 键 词 : 东美 ; 遍 生 命 ; 方 普 美善 同构 ; 值 统 会 价 中 图 分 类 号 :8 0 B 3—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09 2 0 )6—03 O 10 5 1 (o 9 0 0 7一 5
为“ 无言 之美 ” 的代 名词 , 并解 释说 : 究 竟什 么是 天地 的大美 ?人类要 推 原 天地 之 美 , 如 何 同情 推 敲 , “ 应
才 能体贴 它 的妙处 ?关 于此 层 , 们可 以说 , 地之 大美 即在普 遍 生 命 之 流行 变 化 , 我 天 创造 不 息 。圣 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