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展年鉴2010之财政金融
谈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谈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水平低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1994—20XX年的数据,对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指标FIR与经济增长指标GDPR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不显着的正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甘肃;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一、综述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着且意义重大。
20世纪60年代,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1969)对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金融系统规模与金融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正相关的假定下,用金融中介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值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应用35个国家1960—196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平行关系,在数据比较充分的发达国家,金融发展平均速度的增长时期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罗伯特·G.金和罗斯·列文(Robert and Ross Levine,1993)针对戈德史密斯研究的不足,研究了77个国家1960—1989年的数据,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反之,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金融系统通常也较为发达。
20 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Mckinnon and Shaw,1973)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
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缓解。
2010年2010年兰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综述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兰州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为重点,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落实各项措施,全市经济呈现运行稳健、生产趋好、需求趋旺、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特点(一)兰州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00.39亿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79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529.18亿元,增长13.72%;第三产业增加值537.42亿元,增长12.3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46.83∶49.87调整为3.07∶48.09∶48.84。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8%和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
(二)主导产业带动增强,结构调整趋优显现新活力。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兰州市各级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新技术应用,农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3.79亿元,增长5.01%。
粮食产量创自1999年以来新高。
全年粮食总产达40.38万吨,增长4.1%,其中:夏粮总产18.08万吨,增长9.44%,增产近一成;秋粮基本持平,总产达22.31万吨。
蔬菜、果品等其他农作物生产较快发展。
兰州市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扩大精细菜和高原夏菜的生产,全年蔬菜产量达198.07万吨,同比增长6.1%。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围绕加快优良品种引进消化,推广设施化、规模化养殖和农业循环经济,促9.85%。
禽蛋产量1.73万吨,牛奶产量6.5万吨,分别增长7.45%和5.52%。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9.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5万亩,比上年增长5.73%,双垄全膜覆盖栽培面积38.5万亩。
甘肃2010年国民经济--甘肃发展年鉴2010

农业【综述】2009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广关键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经济整体运行平稳。
全年粮食总产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增加18万吨,连续6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34万吨,比上年增长5.8%;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2.6%;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全年农机总动力达17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
【强农惠农政策】全省“四项”补贴资金达22.09亿元,比上年增加4.73亿元。
其中,粮食直补2.5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良种补贴2.41亿元,增加1.6亿元,对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农资综合补贴14.83亿元,增加1.9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3亿元,增加1.2亿元;马铃薯良种补贴4000万元,增加3500万元。
中央和省财政安排1.6亿元,在20个县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落实农业基本建设资金10亿元,农业重点产业扶持资金5.14亿元,支持农村沼气、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基本建设和重点产业开发,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本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重大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旱作农业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692万亩,新增403万亩。
加上一膜两年用的66万亩,全省总规模达到758万亩,增产粮食超过12亿斤。
推广农业关键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783万亩、灌区农田节水78万亩;完成黄牛冻配改良78万头、绵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350万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00个,新建、改建节能日光温室20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85万亩,完成苹果套袋和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示范推广50万亩;加大秸秆开发利用力度,牛羊大县秸秆利用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1.03.04•【字号】•【施行日期】2011.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1年3月4日)201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奋力开拓,狠抓落实,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1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984.97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535.49亿元,增长9.8%,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72.13亿元,增长12.7%,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9.54亿元,增长8.5%,房地产业增加值110.02亿元,增长3.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45.1﹕40.2调整为14.5﹕48.2﹕37.3,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2和2.9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0.9万人,与上年持平。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4.4%,农村上涨3.6%。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3.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13.8%。
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958.3万吨,比上年增产5.8%。
简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特点、存在问题、变化趋势及改革建议

第二次作业简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特点、存在问题、变化趋势及改革建议以上海、湖北、甘肃为例班级:172112姓名:邹国安学号:20111004039指导老师:张光进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公共机构的开支,它与人民密切相关,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
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
下表是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找到的各项财政支出的数额数据:(单位:亿元)表一三个省份各项财政支出的数额从上表可知:一般预算支出中,上海高于两者,而作为西部地区的甘肃远远低于上海和湖北,这说明甘肃经济比较落后,所以用于支出的钱较少;一般公共服务中,湖北支出较高,这就说明湖北正在努力崛起;国防方面三省的支出都非常少,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甘肃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也明显低于上海和湖北;上海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是湖北的10倍、甘肃的20倍,这样的倍数关系足以说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依然是上海高于二者。
续表二从上表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甘肃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交通运输方面远远低于上海和湖北,而上海湖北在这三个方面的支出类似;环境保护方面湖北则是最高,而甘肃也高于上海,这就看出湖北的工业发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来改善,甘肃则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造成的,风沙大引起的环境污染,另外也与人的文化素养有关上海接受教育相对高一些,所以环保意识较多;从城乡社区事务巨大的数字差距中,很明显看出上海经济发达,对这方面支出多,是财政支出的保障,而甘肃则明显的表现出经济的落后基本是上海的二十分之一;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支出数额差不多。
续表三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归纳出我国财政支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谓社会公共需要,绝对于私家个别需要而言,它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提出的需要。
存在凸起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它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的独特需要,而不是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独自或分辨提出的个体或局部需要。
甘肃省2010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工资统计数据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甘肃省总人口2618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1.39%,达1869万。
甘肃省2010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工资统计数据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2010年增长(%)家庭总收入14307 10.75工资性收入9883 7.63经营净收入688 -0.35财产性收入72 21.42转移性收入3665 22.73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9 10.5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2010年增长(%)人均消费性支出9895 11.30食品3702 10.21衣着1256 7.35居住910 13.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98 6.92医疗保健829 10.95交通和通讯1077 20.3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37 10.85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2010年甘肃省1号文件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意见(2010年1月16日)中发…2010‟1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体系、制度安排上有新的突破;更加突出基础建设,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上有新的部署;更加突出强化政策,在提高含金量、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有新的举措。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确保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继续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
2010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预期目标是: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幅达到12%,力争粮食总产达到950万吨,减少贫困人口40万,草食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用足用好支农资源1.继续落实好增加“三农”投入的各项政策。
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财政支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
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甘肃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9-35 社会保障基本情况(2010-2018)

175.30 7.70
注:2012年8月起,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 a) Since August 2012, system of new rural old-age insurance and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s total.The same
Contributors at Year-end
享受待遇人数(万人次)
Beneficiaries at Year-end (10 000 person-times)
242.48 171.13
71.35 378.99
306.20 197.01 109.19 1236.74
429.84 288.23 141.61 1262.36
(10 000 persons) 2018
454.69 299.27 155.41 1316.96
168.34 15500
2546.65 331.59
2215.06
219.42 2.04
202.91 6.80
失业保险
Unemployment Insurance
年末参保人数
Contributors at Year-end
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万元) Unemployed Relief (10 000 yuan)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Medical Care Insurance
年末参保人数
Contributors at Year-end
19-35 社会保障基本情况 Basic Statistics of Social Security
单位:万人 项目
(10 000
Item
2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一年。
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2009年,各级财税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执行分析,落实征管责任,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监控,推进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力度,优化纳税服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保证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6.6亿元,完成预算的110.9%,比上年增长20.7%。
其中:省级收入109.2亿元,占预算的105.7%,增长16%;市县收入17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5%,增长21.3%。
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04亿元,完成任务的108.1%,增长36.5%。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预算下达,加强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全省财政支出实现1246.3亿元,增长28.7%。
其中:省级支出269.9亿元,增长27.5%;市县支出976.3亿元,完成预算的96.6%,增长29%。
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等支出增幅分别达到47.3%、24.2%、49.2%、30%、75.2%。
累计下达资金236.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后重建工作。
12件27项实事顺利推进,省级共下达资金61.5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3.3亿元。
【争取中央支持成效明显】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取向,积极汇报,主动对接,努力争取支持。
当年,中央下达甘肃省各类补助885亿元,增长24%。
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司法经费保障、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政策起步实施。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列入国家试点范围。
白银、玉门两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大补助力度。
继宕昌、夏河、岷县等23个县之后,又有一批县有望进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扶财政金融- 117 -持范围。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正式批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省上当年下达市县补助799亿元,增长25%,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保证了工资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重点支出需要,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着力加大政府公共投资。
及时拨付中央扩大内需投资116亿元,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5亿元,募集中期票据资金100亿元、地震灾区农户住房重建贷款32亿元,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争取国外贷款项目11个,资金6.7亿美元,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安排资金2.1亿元,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计划等项目。
下达奖补资金4.6亿元,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城镇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
落实资金12.4亿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检测和防治。
筹措资金6.5亿元,支持兰州通用机器厂、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等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拨付资金2.5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
办理退税7亿元,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
补助资金1亿元,支持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落实扩大消费政策。
贯彻增值税转型、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取消或停征收费项目等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28亿元。
下达资金3.3亿元,完善操作办法,保证了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府补贴的及时兑付。
下拨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1.2亿元,有效降低了石油价格变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三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道路建设等方面支出212.9亿元,比上年增加40.5亿元,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到位资金25.7亿元,提高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补助标准,扩大了补贴品种和范围。
下达资金24.6亿元,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扶持政策。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筹集资金5亿多元,支持旱作农业、草食畜、马铃薯、中药材、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到5.5亿元,加大对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力度。
投入资金8.3亿元,解决了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筹集资金10.9亿元,新建农村沼气用户40.2万户。
到位资金28.6亿元,支持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资金19.6亿元,加强整村推进、劳动力输转培训等扶贫项目建设,努力改- 118 -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拨付资金10.1亿元,支持自然灾害救助、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动物防疫和防汛抗旱工作。
拨付资金1.1亿元,实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
下达资金2.1亿元,着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在7个县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拨付资金17.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5500多公里。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7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
拨付资金38亿元,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保障人数达到35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拨付资金27.3亿元,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拨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亿元,帮助解决特困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
补助资金10.5亿元,有效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安排资金2亿元,解决3838名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招录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力量。
落实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等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
城市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22.8亿元,11.8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政府廉租房租赁补贴,1.2万困难户直接入住新建廉租住房。
省级安排资金41亿元,支持推进灾后农民住房重建、农村危旧房以及国有林区棚户区、贫困残疾人危旧房改造工程。
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6亿元,帮助20万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下达资金1.1亿元,提高街道办事处、社区经费补助标准,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在1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全省医疗卫生支出87亿元,比上年增加28.7亿元。
落实新农合补助资金14.8亿元,提高报销比例,参合农民达到1907万人。
拨付资金6.1亿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达到3.3亿元,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报销比例。
筹集资金0.5亿元,切实保障甲型H1N1流感防控所需资金,积极支持疫情应急处置。
安排资金0.5亿元,基本完成5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实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提高省直机关离休人员住院定额结算标准,规范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
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全省教育支出205.2亿元,增加37.2亿元。
拨付资金9.8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增加寄宿生14.1万人。
下达资金5.3亿元,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顺利推进。
安排资金26.6亿元,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累计下达资金19.6亿元,其中当年4.4亿元,基本完成农- 119 -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
下达资金 1.8亿元,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部分减免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学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行公用经费以奖代补政策。
安排资金1.8亿元,支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博士点以及学科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力度。
文体传媒支出24.2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
安排资金3.1亿元,推进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等农村重点文化工程,继续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范围。
拨付资金11亿元,支持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同时,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平稳实施,分类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
公共安全支出57.4亿元,比上年增加12.1亿元。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顺利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了以税收筹集公路发展资金、调控能源消费的新机制。
调整完善了省对市州及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直管县数达到41个。
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补贴发放方式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向县级推进,综合预算编制不断强化。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市州及省管县深入实施,在省级垂管系统全面推进。
公务卡应用范围继续扩大。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稳步展开。
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0亿元,增长45.3%。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及资产处置办法出台,管理机制得到加强。
财政投资评审职能有效发挥,省级完成评审核查项目667项,评审投资额达到15.8亿元。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查出“小金库”584个,涉及金额9431万元,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组织开展了扩大内需政策落实、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化解“普九”债务等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
履行会计监管职能,对1470户企事业单位、6家事务所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财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
党建工作、人事管理、干部培训、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会计资格评价、注册会计师管理、老干部、工青妇、财政科研、新闻宣传、后勤服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国税【税收概况】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严峻的组织收入形势,全省国税系统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着力强化征管,在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的积极拉动下,通过不懈努力,全省国税收入逐月好转,快于全国平均进度,增幅居全国各省前列,实现了国税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 120 -全省国税系统共组织入库各项国税收入334.7亿元,整体增长45.8%,增收105亿元。
剔除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增加消费税83.89亿元,完成总局考核任务250.77亿元,占年计划245.5亿元的102.15%,比上年增长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