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论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4、性的理论(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
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
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二、行为主义(一)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2)组成:①放松训练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2、冲击疗法(1)是脱敏法之一(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5、放松训练6、模仿学习7、奖励法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9、决断训练三、人本主义(一)基本理论1、对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观性(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的秘密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的秘密潜意识的秘密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所谓的潜意识指的就是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
潜意识数百万年来收集人类基因水平的信息。
它包括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本能、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宇宙法则,也就是说,人类过去获得的所有最好的生存信息都包含在潜意识中。
因此,只要我们知道如何发展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几乎没有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潜在意识的世界,是超越三度空间的超高度空间世界。
潜意识一经开启,将和宇宙意识产生共鸣,宇宙信息就会以图像方式浮现出来,心灵感应等esp能力也将一一出现。
爱因斯坦将空间的第四维定义为“一个时间和空间合一的世界”。
这项说法在现实世界固然难以想象,但在潜在的世界则可能存在。
每一个人都具备潜意识的存在,只是过去并没有这种体认。
潜意识的发现始自催眠术。
现代催眠术的原始型态是奥国维也纳的医师梅斯梅尔所创立。
但是第一次提出人类具有潜在意识学说的人,是弗洛依德。
根据维也纳大学Constantine博士的估计,人脑神经细胞的数量约为1500亿。
脑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长出芽,长成分支(神经元),与其他脑细胞结合并相互交流,促进接触网的发展,然后打开信息回路,然而人类有95%以上的神经元处于未使用状态,这些沉睡的神经元如果能够被唤醒,几乎人人都可以变成「超人」。
如果把整个人类的意识比作冰山,那么从水中浮现出来的部分就属于意识潜能的范畴,约占意识的5%。
换句话说,隐藏在冰山下的95%的意识属于潜意识的力量。
就算是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的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过运用了他们潜意识力量的2%不到。
因此,不管你有多聪明,你的成功背景有多好,或者你的愿望有多难以实现,只要你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潜在的能力,它将能够实现你在生活中的愿望。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剖析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剖析
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其潜意识理论被视为心理学
领域的里程碑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潜意识,这是一个不受控制的领域,包含着个人的欲望、冲突、梦境等。
首先,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是
人的原始和本能的部分,包括了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超我则是社会和道德的象征,内化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规范;自我则是连接本我和超我,并且在现实中进行决策和调节。
其次,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由许多未解决的冲突和欲望构成的。
这些冲突和
欲望可能源自于童年经历,尤其是父母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通过对个体梦境的解析和自由联想,可以揭示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弗洛伊德也提出了许多防御机制来应对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比如,
退行、否认、投射等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在潜意识中寻找一种平衡和调解,缓解内心的紧张和冲突。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潜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问题,实现个体的健康和和谐。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当代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的一些导论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的一些导论对一切消极失败心态信息进行控制,不要让它们随便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中。
遇到消极思想信息时,可采取两个办法加以控制:一是立即抑制它,回避它不要让它们污染你的大脑思想。
对过去无意中吸收的消极失败潜意识,永远不要提起它,让它遗忘,让它沉入潜意识的海底。
二是进行批判分析,化腐朽为神奇。
用成功积极的心态对失败消极的心态进行分析批判,化害为利,让失败消极的潜意识象毒草化成肥料一样变成有益于成功卓越的思想意识。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
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
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出必因。
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为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此,弗洛伊德提出关于无意识精神状态的假设,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一. 对"无意识"概念的辩护我们不允许人们将它称为"下意识"或"潜意识",这种称呼是错误的,并且容易引起误解。
所谓无意识,它一方面包含着种种因潜伏而暂时不为意识所知,其他一切都与意识活动一样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包含着种种被"压抑"的活动,假如这些活动变成意识活动,它们肯定与意识中其他种种活动形成鲜明的对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精神分析试题附答案
精神分析试题附答案1. 请你描述一下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举例说明。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存储着个人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部分,不受意识控制,但却对行为和感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意识层面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恐惧情绪,但在梦境中或者意外的情景中,这种恐惧情绪会通过潜意识的影响表现出来。
潜意识中的深层冲突也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这些冲突可能是童年经历或者情感经历带来的。
2. 解释一下弗洛伊德的性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格结构理论是基于他对个人心理过程的研究而提出的。
他将人的个体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个体内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部分,主要包括了本能欲望、冲动和欲望的满足需求。
它是非理性和不受社会规范约束的,主要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一个中介者角色,平衡着个体的欲望和社会的现实要求。
自我根据现实情况和社会准则来制定决策,以满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是一个内化了个体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的部分,主要涉及个体的意识和道德标准。
超我通过施加压力和审查自我的行为来约束个体的不良欲望。
3.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什么?他的解释是什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中欲望和冲突的表现。
他提出了梦的解析方法,通过解析梦境的象征和隐喻意义,揭示梦中隐藏的潜意识信息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不可接受的欲望隐藏在潜意识中,来缓解内心的冲突和压力。
他认为梦是潜意识中不可知的欲望和冲突的直接表达,而梦境中的象征和隐喻则是个体对欲望的替代和歪曲。
通过对梦境的解析,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欲望和冲突,并且在解析过程中寻找解决和调整的途径,从而减轻潜意识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4. 简述弗洛伊德的儿童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儿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在儿童时期得到形成并维持。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具有完全记忆能力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具有完全记忆能力特异感知,其实是一种这样的自我心理操纵的高技术。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特异感知的第一种解释,即:人通过特殊的自我心理操纵的高技术,可以提取大脑中已有的全部记忆,全部储存。
这些记忆、储存,在一般思维态中,是根本无法完全提出的。
能够提出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这种解释,可以说是最“常规”的,最便于人类现在理解的解释。
这就牵涉至对大脑全部储存、全部意识、特别就是潜意识容量的认知。
我们根据催眠术提供更多的资料,可以毫不猜测地判定:人的潜意识对它经历的一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体验到的、思想到的、联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记忆的,都是储存下来的。
包括他在胎儿时及出生时经历的一切。
这是第一。
即可谓“完全记忆能力”。
第二,我们还可以推断:人的潜意识对他教给的全部科学知识、全部理论,不仅就是存有记忆的,而且也都就是懂得的。
因为它把表述这理论的一切也都记忆了。
这堪称之“全然理解能力”。
第三,人在生活中学到的一切“逻辑”(最广义的含义!),或者说一切程序,都是储存进大脑的。
这可谓之“完全储存能力”。
这一能力,当然和“完全记忆能力”、“完全理解能力”都相联系。
根据“全然储存能力”,可以推断,人的潜意识全然可以根据他看见过、听见过的任何一个逻辑、程序,在大脑中展开编程语言,解题出来代莱科学知识,代莱理论,代莱结果。
第四,人的各种联想、想象能力,不过是更高级的“逻辑”与程序。
根据联想、想象,人可以几乎无限地扩展自己已有的知识。
要知道,联想、想象,其中不知有多少具体的程序。
不可胜数。
这即可谓之“联想、想象能力”。
第五,人的大脑中除了储存逻辑程序,储存M18x、想象程序,还储存直觉、直感程序,美感程序,梦想程序,各种各样显出意识的思维程序,潜意识的思维程序。
可以说,生活中的一切经验、判断、知识、理论、科学、哲学、艺术、宗教,无数的书籍、言论,都含着各种各样的多得无法计数的程序。
【潜意识理论】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潜意识所控制
【潜意识理论】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潜意识所控制作者:李中莹人脑如何储存数据,让我们知道什么能给我们带来痛苦或快乐?我们总是想避免痛苦,追求乐趣。
我们的大脑如何产生新的想法和实践?当孩子们学习时,为什么他们总是想避开书本,继续努力玩耍?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脑的基本构成单位——脑神经细胞,学术上称为神经元——开始。
每个人脑大约有10亿个神经元,上下不超过1%~2%,因此一个人的智力不是由神经元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决定的。
1.神经元的构造每个神经元都是一个带有细胞体的细胞。
信息从树突传递,在细胞体中处理,并通过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在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触须之间有一个微小的间隙,称为突触。
讯息在神经元体内传递的方式是电行,在突触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所用的方式则是体内自制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
目前,有80多种生化物质可以做神经递质的工作,其中8~9种完成了约98%的工作。
我们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反应,都是由这些神经递质控制的:不同的神经递质有不同的反应。
2.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大脑中几乎所有1000亿个神经元都准备好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非常稀疏。
因为婴儿无法有意识地思考,他只能根据外部刺激创建一个连接网络。
任何声音、景物、身体活动,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会使得脑里某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生长,与其他神经元连接,构成新的网络。
当同样的刺激第二次出现时,它将使第一次建立的网络再次活跃。
换句话说,新的网络只有在有新的刺激时才能产生。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新的网络不断涌现,而旧的网络则不断缩小和消失。
一个旧的网络,对同样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每次都会比前一次启动得更快、更有力。
多次之后,这个网络便会深刻到成为习惯或本能了。
这便是学习和记忆的成因。
在某些情况下,一项研究可以记住很长时间,这就是恐惧症和一见钟情的成功。
这种现象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存在,这里不再讨论。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与养心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与养心潜意识是养心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潜意识是一个含义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概念。
潜,是不露出表面的意思。
潜意识是不露在表面的大脑认知和思想等心智活动。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用海上冰山来形容:浮在海面可见的,是意识,隐藏在海面以下,看不见的冰山主体便是潜意识。
潜意识的主要成分就是完整的冲动和通过遗传获得的人类的早期经验以及后天的个人经验。
从娘胎起至,潜意识便已经开始构成:父母的希望和教导,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从小到大的学识,一切影响过我们的外部思想观念和意识以及您自己内部构成过的观念意识情感,包含负面积极主动的和负面消极的意识情感,统统都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汇聚、结晶、储存起来,构成多样的内心世界。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暗中支配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基本动力。
潜意识在意识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同样积极而活跃地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也就是说,潜意识是我们意识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心理结构。
潜意识存有以下6小特点:1.记忆储存功能。
人从生到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一切意识到的东西,都会进入潜意识并储存起来。
2.自动排列组合分类的功能。
梦,就是潜意识的一种自动排列组合的充分反映。
当我们思索某个问题的时候,与之有关的潜意识就可能将被唤起,升至意识中来为思索服务。
而毫无关系的潜意识通常不能被唤起,它老老实实在那里睡着。
大脑功能失调引致的心理障碍,就是潜意识排列组合纷乱无序导致的。
3.“密码”性和模糊性。
“密码”是用来做比喻的权宜之辞,意即潜意识的唤起,须有特定的情景或特定的意识指令才行。
“模糊”指存入大脑的潜意识已经变成了我们无法认识的模糊“代码”,只有通过意识的“翻译”,才能清晰起来。
这个过程速度之快,我们几乎无法觉察。
4.轻易支配犯罪行为的功能。
一切习惯性动作以及一些自己也没意料到的犯罪行为,实际上就是潜意识在支配。
5.自动解决问题的思维功能。
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简介
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简介1. 引言1.1 概述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一个备受争议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其中潜意识理论被视为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对其关键概念和假设进行简要介绍。
此外,文章还将讨论潜意识在梦境解析、符号与象征意义以及口误、幻觉和心理疾病表现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最后,我们将审视该理论所面临的批评与争议,并探讨它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与影响。
1.3 目的通过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了解,并促使读者思考该理论背后的科学验证问题、社会背景以及可能存在的替代理论和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也将探索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和未解之谜,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潜意识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2.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简介2.1 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为知名和有争议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是奥地利裔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被誉为心理学的先驱。
弗洛伊德生活在维也纳,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心理理论,即潜意识理论。
2.2 潜意识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个体的心智结构不仅包括显性意识(我们能够主动控制和认知到的思维过程),还包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无意识部分,即潜意识。
潜意识是隐藏在我们日常意识之下、不易察觉或完全无法察觉到的心理过程。
根据弗洛伊德,潜意识中存在许多冲突、欲望和情感,它们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探索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弗洛伊德相信可以解释人们行为和心理疾病背后的根本原因。
2.3 关键概念和假设在潜意识理论中,弗洛伊德引入了几个关键概念和假设:- 本我(Id):本我是个体最基本、最原始的心智结构。
它主要由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组成,追求满足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不受道德和社会规范束缚。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世界是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成分构成的。
其中,无意识和潜意识占据了心理世界的大部分空间,并且无意识的冲突、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心理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心理的发展变化,心理的疾病及其治疗,都与无意识和潜意识有关,并且无意识和潜意识才是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根源。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有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的本能愿望,遵循快乐原则,就是怎么高兴怎么舒服怎么来。
超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道德约束,遵循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要看怎么符合道德怎么来。
这样一来,本我和超我之间就是相互冲突的,那么自我就是负责来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男人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个美女,本我的冲动就是上去搭讪甚至与之交配,但超我会从道德的角度反对禁止这种行为,不允许个人产生反道德的的冲动,这时候自我就会出来斡旋,根据实际情况,既不让本我特别压抑,也不让超我受到挑战,其结果是这个男人在大脑里意淫了一下或者偷瞄了几眼就走开了。
对于超我比较强的人,可能都不会允许自己意淫或者多看几眼,那样会觉得自己痛苦肮脏,对于本我比较强的人,可能就直接上去搭讪甚至耍流氓了,不然他内心也会痛的,因此一个人的自我功能成熟的很重要一点就是看能不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找到既符合道德约束,满足个人本能的最佳方式。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每个阶段都存在其主要的潜意识冲突,这些冲突的顺利解决才能带来该阶段人格的正常发展,否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乃至人格障碍。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并没有在他有生之年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和界限,弗洛伊德是一位先驱者,他大踏步地开拓了人类对于潜意识的研究领域,因此,他的理论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石,可以发散和拓展到人类心理世界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弗洛伊德相对着重论述的理论就是以上三点,还有诸多方面弗洛伊德只做了提示,没有一一论述清楚(一辈子时间不够),需要后人继续下去,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后世影响之大,就像是宇宙大爆炸式的,其光芒在不断地向外辐射,这个影响目前早已超出来心理学本身,已经给现代的哲学,精神医学,艺术,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影响和冲击。
专业知识 心理学 潜意识论
潜意识论在弗洛伊德之前,已经有不少哲学家提出过潜意识的概念,1869年,《潜意识哲学》得到了出版,作者哈特曼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关于潜意识的思想。
虽然弗洛伊德不是潜意识概念的发明者,但他是第一位系统化阐述潜意识理念的思想巨匠,并以之为基础,建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在早年对癔症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发现,过去的与本能冲动有关的精神创伤经历是导致人们罹患癔症的原因,可是那些过去的经历并不为意识所察觉。
在之后对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误差行为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同样发现了人们记忆中的不被意识所觉察到的内容。
这些临床经验让弗洛伊德非常笃定地认为,潜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的概念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
但是,考虑到其它的证据和迹象,我们无论如何也应该准备承认它的存在。
”如果潜意识真实存在的话,人们自然会问,如何解释潜意识里有些内容能够进入意识,而有些却不能呢?弗洛伊德认为,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前意识。
潜意识里的内容要想进入意识,必须先进入前意识。
也就是说,前意识是意识的守门员,潜意识里的内容若想进入意识,必须经过前意识的同意,否则便会被前意识打回原地,也就是所谓的“压抑”。
我们的大脑真的有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分吗?有生理上的证据吗?弗洛伊德的意思是,如果想在大脑中定位主管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域,注定是徒劳的。
对于潜意识和前意识,也没必要做严格的区分。
一句话,对于前意识学说,也就是“地形说”,大家不要刻板地看待它,因为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我们要为它的丰富性留有空间,而不是僵硬地套用某种理论来解释它。
好,我们暂且不和弗洛伊德在这一假设上较真。
既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存在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潜意识里究竟有哪些内容呢?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潜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能欲望,除此之外还有情感、观念等其他内容。
而且本能欲望永远无法被意识到,它只能通过某种观念或情感表现出来,从而被意识捕捉到,换句话说,潜意识里的一些观念和情感其实是本能欲望的代言人。
潜意识理论教案
潜意识理论教案教案标题:潜意识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潜意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潜意识对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潜意识的觉察和利用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潜意识理论的概述a. 什么是潜意识?b. 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c. 潜意识的作用和影响2. 潜意识的形成和塑造a. 环境对潜意识的影响b. 经验对潜意识的塑造c. 情绪对潜意识的影响3. 潜意识的觉察和利用a. 潜意识的信号和迹象b. 潜意识的解读和理解c. 利用潜意识实现目标4. 潜意识与自我认知a. 潜意识与自我形象的关系b. 潜意识对自我评价的影响c. 利用潜意识提升自我认知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故事、案例等情景模拟,引发学生对潜意识的思考和讨论。
2. 观察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分析其中潜意识的影响。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彼此对潜意识的理解和应用。
4. 视听材料: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呈现相关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潜意识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潜意识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潜意识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潜意识的影响和解读。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潜意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提出问题和观点。
5.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潜意识理论。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自我观察、情绪管理等,以提升对潜意识的认知和利用能力。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潜意识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8.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或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应用潜意识理论。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回答:检查学生对潜意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一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一一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
1、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弗氏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
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的有关的心理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能从无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阈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
弗氏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解释他的本的学说。
弗氏所讲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
他认为“性本能冲动在神经的和心理的疾病中都起着一种不平凡的巨大作用。
弗氏后期提出还存在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恋本能和破坏本能,破坏本能又称为死亡本能,这两种本能都是通过无意识起作用的。
弗洛伊德的梦论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勾勒他的释梦学说。
他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愿望的实现,他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讲,“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
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确实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通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
”弗氏认为,梦经历四个过程,即第一个过程是凝缩作用;第二个过程是转移作用;第三个过程是戏剧化作用,即将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把思想翻译成视觉意象的作用;第四个过程是润饰作用。
他说,“梦不可能意味着别的,而只能意味着梦的工作的结果,也就是内梦的思想由梦的工作所改译成的形式。
”弗洛伊德的人格论弗氏的“人格三部分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本我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
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它监督本我,适当满足;超我,是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Subconscious)理论潜意识(Subconscious)理论是临床催眠学的重点,又称下意识,如果不谈潜意识,催眠将失去意义潜意识理论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西格蒙.佛洛依德所提出,但其观点基础承袭自他的催眠老师所提出的“第二心智”(Second Mind)。
潜意识的定义为意识下的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Conscious)是指我们理性行?的精神活动,包括逻辑、分析、计划、计算等。
而潜意识的功能包含: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记忆、情绪反应、习惯性行为、创造梦境、直觉。
这些,还只是科学家们目前可以发现到的功能。
在临床催眠学上认为,潜意识有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像力本能:如心跳、血压等,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催眠,给予看到红点就会减缓心跳、血压降低等催眠后暗示。
当患者清醒后,看到红点就会有如此反应。
而在深度催眠中,给予止痛暗示可以确实止痛麻醉。
曾有实验给予受测者被火烧与被冰冻的暗示,而在受测者皮肤上确实出现烫伤与冻伤的痕迹。
记忆:在深度催眠实验中,可以给予受测者忘?自己的名字或生日,而受测者会回想不起来自己的名字或生日。
而给予回溯的引导,受测者可以回想起同年中早已遗忘的事情。
著名的案例是来自知名精神科医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他帮一位受测者催眠,受测者竟然回想起二十五年前看过的一本书中的内容,还能准确的说出其页数。
习惯:我们会有意识的学习某些行为,当熟练到某种程度就会进入潜意识中,成为一种习惯反应。
如骑脚踏车,刚开始时可能会注意控制把手与脚踏板,但当熟练到某种程度就会自然而然的反应,不再需要意识的控制。
同样的,不良习惯也来自于此,如抽烟、袜子乱丢等也是如此。
情绪:情绪的反应是非常快速在?在进行,且很能自由控制,这是属于非理性的部分。
情绪可说是一种讯息,将心智的讯号传达出来以便做出反应。
笔者曾有位客?非常怕狗,原因是来自于幼年时被狗咬过。
潜意识理论(共10张PPT)
催眠的实质:意识关闭、潜意识开放 催眠可以让人做对被催眠者不利的事情。 6、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催眠的实质:意识关闭、潜意识开放 3、曹同学的故事(左额头一颗痣)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在临床催眠学上认为,潜意识有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象力。 1、听、说、写、看、做重复信息输入 2、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 潜意识的简单定义: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与行为,但自己不知道的意识。 潜意识一大主要功能:主管情绪 6、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7、梦游
8、大门牙的母亲 9、某同学的害羞症
第4页,共10页。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 2、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4、易受图像刺激。 5、记忆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 6、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第5页,共10页。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一大主要功能:主管情绪
潜意识的功能包含: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如心 跳、呼吸、记忆、情绪反应、习惯性行为、创造梦 境、直觉。
在临床催眠学上认为,潜意识有六大功能: 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象力。
第3页,共10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潜意识理论
举例: 1、握手试验 2、一见钟情 3、曹同学的故事(左额头一颗痣)
4、骑车走神
5、看电视干活 6、听优美的音乐时
潜意识理论
第1页,共10页。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的简单定义:影响人的心理、 情绪与行为,但自己不知道的意识。
人的痛苦来源:当潜意识与意识冲突, 潜意识的创伤或观念不为意识所接纳,就 形成了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意识论弗洛伊德一反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把人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它们分别处于精神活动的表层、中间层和最底层。
他打了一个比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犹如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意识只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一小部分,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体,人的精神生活的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又各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科学的研究就是要透过人的精神生活的表层,揭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的原初基础。
意识是呈现于表层的注意中心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属于片断的、零碎的、暂时的东西,始终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还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领域去,即可以再次复现或被回忆,是来自意识的东西如想法、印象等暂时储存的地方,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意识领域。
潜意识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
弗洛伊德说:“无论何种心理过程,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感知,我们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
”潜意识主要是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和欲望,它虽花费很大的气力,也极难被意识所接纳,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领域。
因此,潜意识成了人的本能欲望以及与之相关的被压抑的情感、意向的贮存库,它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伺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以求得满足,从而构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源泉。
潜意识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无论从人类系统发展还是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与非理性的低级部分;二是冲动性,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三是非时间性,潜意识的活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四是封闭性,不受外部任何现实的制约。
上述特点是互相联系的。
理论联系在人们整个精神活动中,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系统比作一个大前厅,无数的本能欲望、冲动,彼此喧闹、相互拥挤地住在这里,和前厅相邻的是一个类似接待室的小房间,意识就住在这里。
而住在大前厅的潜意识的各种冲动都希望进入意识的房间内,于是就彼此冲撞着,争先恐后地向接待室的门口挤去。
但门口有一个守门人,必须由他来传递信息并严格检查,如果没有得到守门人的允许,就不能够进入接待室,就意味着它们是不适合意识的,这样实际上就被压抑;但即使有一些欲望和冲动,成功地越过了门槛,守门人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也不一定都成为意识,它们只是前意识,只有当它们成功地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
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东西要想重新回到意识里来,那就极为困难了。
因为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壁垒森严,守门人绝不准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随意侵入。
弗洛伊德的整个精神分析学都是以潜意识的心理过程为出发点的,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不管三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在弗洛伊德的眼里,特别注重的是潜意识的存在及其巨大作用。
对梦的研究,就进一步论证了潜意识的存在之无疑。
潜意识的作用如同一锅永远沸腾的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出路,急切地想冲出来。
潜意识活动虽然经常不为人所察觉,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
弗洛伊德进而提出了压抑、转移、升华等重要概念。
所谓压抑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压制在潜意识中。
压抑可以阻止人们看不到某些东西,或将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歪曲。
压抑就是造成许多变态行为的原因。
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受到抗拒而被压抑到心理结构的底层,并不意味着消失,相反它的作用力变得更大,渗透力更强烈,它或者顺利进入意识领域,或者在某种条件下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意识领域,这就是转移。
在非正常人那里,转移表现为歇斯底里的病理状态;而在正常人那里,转移表现为梦境和日常生活中的过关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最理想的转移方式是把本能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认可或赞许的目标、对象方面去,这就是升华。
潜意识的升华被弗洛伊德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解释人们的各种创造性活动,如艺术家的创作,就像处于梦的工作状态一般,其间不乏凝缩、转移、象征和润饰,经过这各个环节之后,最终艺术家的潜意识动机获得变形的满足宣泄或升华,而这种升华的结果便是文艺作品。
本能论基本概念弗洛伊德把全部精神分析学概括为两个基本命题,即潜意识和本能或欲望。
如果说潜意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那么本能论就是潜意识论的核心。
弗洛伊德说他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论出或猜测出精神装置究竟是怎样构成的,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其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他发现,离开本能冲动,就无从揭示潜意识的秘密,也无从说明整个心理过程的动力根源。
本能,弗洛伊德把它解释为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的一种先天状态,就像一条河,总是沿着特定的河道在奔流。
它来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或是来自身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刺激,或是来自某种感觉器官的心理刺激。
它与外部刺激具有不同的心理效应,本能刺激主要是由机体内部需求状态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一种固定的力,只能依靠适当地改变内部的刺激状况来对付或解除这种冲击和力量;而外部刺激往往是躯体以外的个别冲击,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只能靠个别的相应的行动方式来加以排除。
任何本能都有其根源、目的、对象和动力能量。
本能的主要根源是人体的需要和冲动,一种需要和冲动表现在人体的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兴奋过程,而这一兴奋过程就必定要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如饥饿的生理状态,它是体内肠胃器官的兴奋所释放的能量激活了饥饿本能,这样就促使人产生获取食物的行动。
本能的最终目的是消除该本能的根源,即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
本能除了最终目的之外,还有其他的从属目的,从属目的必须先于最终目的的实现。
如饥饿本能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饥饿的需要状态,而在消除之前,为了满足饥欲,并不是选择什么东西都可以,而必须找到可食的东西,并把食物送到嘴里,这一切都是消除饥饿这一最终目的之外的从属目的。
本能的对象指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采取的手段。
本能对象可能是自身,也可能是他人,也可能是物或事件,并且是不固定的,本能可以利用许多不同对象和采取多种手段来达到目的。
本能的动量指本能所具有的力或强度,其大小由本能拥有的多少来决定。
如饥饿越厉害,对精神所产生的冲动就会越强烈。
作者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体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本能,因为一种本能就是一种人体需要在心理上的表现。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类。
自我本能是与个体生存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如求食、自卫等,其作用就是保存个体。
自我本能还有对人格形成的意义,就是驱使人实现自我理想。
性本能指与性欲和种族繁衍相关的一类本能,其作用是保存种族,繁衍后代。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种原欲、一种力量,他称为力比多(li-bido),表现为性的冲动,寻求快感的满足。
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耳闻目睹了这场战争中恐怖的屠杀和疯狂的破坏等现象,似乎觉得按其原先的理论难以解释。
这促使弗洛伊德不得不又重新思考本能理论,提出了“死的本能”这一概念,他把以前提出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合而为一,称为“生的本能”。
这样便形成了两极,生的本能代表着创造和爱的力量,而死的本能代表着破坏和恨的力量。
生的本能是一种表现为个体生命的、发展的和爱欲的本能力量,是人体需要的心理再现,要生存和繁衍就必须满足人体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虽然各有自己不同的目的,但是都体现了人的生命本能,潜伏着生命自身的无限创造力。
因此,它们同属于生的本能。
弗洛伊德又称生的本能为“爱洛斯”(Eros),这是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的希腊爱神。
总之,生的本能是人生命力量的源泉,它始终袒护着生命和代表着生命中的每件事。
如有人在太平洋上漂流一个多月后死里逃生;有人受到极残酷的严刑拷打死去后又活过来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生命本能的力量所创造的奇迹。
死的本能实际上是生命本能的另一极表现。
其终极目的是从生命状态回复或倒退到先前的无机状态。
它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求杀的欲望,包含着人的特殊的侵略本能和破坏本能。
因此,死的本能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向内的,表现为自我寻死、自我遣责、自我痛恨、自我惩罚等;另一种是向外的,表现战争、争吵、殴斗、竞争、嫉妒、对权威的反抗等。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形式常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般地说,当死的本能向外时,表现为侵略倾向,对外界有所破坏,它就没有必要来毁灭自我;但是,当向外侵犯受到阻碍或挫伤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形成一种自杀的念头或倾向。
此外,弗洛伊德还认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可以相互融合、抵消或替换。
睡眠就是一例,因为睡眠既是减轻紧张状态(弗洛伊德认为,这是部分回复到无机的状态),又是生命过程恢复元气的时候吞吃东西也表现为两种本能的融合,因为生命靠吞吃食物来维持,而同时,食物又被撕咬、咀嚼、吞咽而遭到破坏。
总之,无论是生的本能,还是死的本能,它们的能量或驱力都来自“力比多”,都属于潜意识领域。
而它们的能量极大,暗中推动着人类的一切行为,决定着人一生的主要活动。
在精神分析的本能论中,弗洛伊德特别重视性本能问题。
19世纪90年代,弗洛伊德发现性是引起精神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那时的人们把性本能和生殖活动看成同义语。
20世纪初,经过对梦的分析,他着手对性本能重新予以界定和说明,认为性本能不再限于生殖器官的活动,而应扩大到生殖以外其他器官的活动;也不再限于青春期的性活动,而应扩大到婴幼、童年时期的性活动。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弗洛伊德又把性本能泛化为一种包罗一切的爱欲、“爱洛斯”,它虽然主要指以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也包括与爱有关的内容。
如自爱,对双亲、子女的爱,以及对具体对象和抽象观念的爱。
显然,弗洛伊德所阐述的性本能,其含义是极为广泛的,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泛性主义。
为了进一步说明性本能,揭示其实质,弗洛伊德又着手研究了个体性的发展,他认为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指0~3岁婴幼儿性心理的发展,这时性满足完全是从自己身体上的器官(如口腔、肛门等)获得的,属于一种自我享乐。
第二阶段约4~5岁,这时小孩会舍弃自身而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如母亲和父亲。
第三阶段约从6岁到成年,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可称为潜伏期(6~11岁),其特点是儿童性活动的发展因受到外界影响和某种精神力量的压抑而完全停止外显;第二时期可称为青春发育期(11 14岁),这时性器官已逐渐成熟,力比多的发展进入高潮;第三时期称为青年期(15~18岁),其特征是青年人进入正常的婚恋,成家立业,走向社会。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性的发展如果都顺利地通过了这每一个阶段,就会成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如果遇到阻力或挫折而又不能克服,就有可能潜伏着以后发生性变态的危险因素,甚者会成为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