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心理学史重点笔记

心理学史重点笔记

第二编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分三个阶段: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

[特点] 早期行为主义①客观主义②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③强调联结学习④外周论⑤环境决定论

新行为主义①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②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③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新行为主义①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②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③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第七章新行为主义(1930~1960左右)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

②操作主义的影响

③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因此,刺激—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

(一)研究对象——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二)学习律

1、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因为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同时性条件作用)。

2、两条附律:①一个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应配合时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联系力量,即“一次尝试即建立联系”;

②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形成联结,一组刺激与一组反应形成联结,而一组刺激发生时所联系的最终动作(最接近动作)将会在这组刺激再次出现时发生。

(三)练习观

练习的效果表现在反应与众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联系,而对于反应与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联系来说,一次接近就足够了。

(四)遗忘(消退)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

一、说明

心理学史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要求全面,为了便于自学,特编写自学考试大纲。

本课程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为: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等。通过学习,要求应考熟悉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能正确评价、介绍心理学史上的主要人物,主要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基本理论水平。其中绪论、第四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七章为重点掌握的部分。

本课程自学考试以百分制记分,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实行闭卷考试。

二、内容提要

绪论

目的要求:熟悉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具体内容:

一、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本课近代心理学史主要研究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西方近代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十七至十九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十八、十九世纪的生理学;第二个时期,为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目的要求:了解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具体内容: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一般认为,现代心理学是从德国学者冯特的研究开始的。在冯特之前,关于人类的心理有诸多的探讨,但大多以哲学的形式出现,并没有出现独立的心理学科。在15世纪,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折服于完美的数学和物理学理论模型,并且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由机械原理解释,心理学也不免染上了机械决定论的色彩。有代表性的是笛卡尔,笛卡尔认为,心理是身体对于刺激的反射活动,反过来心理也会作用于身体,即所谓的身-心二元理论。

后来,在批判形而上学的诸多作家中,洛克、休谟和穆勒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对于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意识经验分解成元素,复杂的意识是多个元素的组合,组合的过程就是联想,这种组合十分类似于机械的组合。这些观点为后来冯特的研究做了一些铺垫。也有从生理角度研究心理学的学者,比如赫尔姆霍兹测量了身体的反应时间和神经传动时间,韦伯则测量了身体感觉的两点阈值,也叫最小可觉差。比如,我触碰你的肩胛和腰,你肯定可以分辨这是两个地方,但是如果我触碰了你肩胛的两个点,只要这两个点足够近,你就分辨不出来这是两个点,这个足够近的距离就是最小可觉差。

总之,在冯特之前,心理学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

学科。冯特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和经验主义学派一样,也把意识经验分解成了元素,包括感觉和感情,其中感情又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以及兴奋/抑制。这些元素组合以后就是意识经验,冯特不同于经验主义学者的是,他提出了统觉的概念,他认为这种组合不是机械的、静态的组合,而是有机的、积极的组合。一个人要想仔细分析他的意识经验,他就必须能够把意识经验再分解成元素,分解的过程就必须用到“内省法”,这是一个对于心理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方法,同时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方法。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一直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

题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学习意义以及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等。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篇1

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

具体见解、前人对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邻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以及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对心理学各种学派的了解、明确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总结各国心理学的历史经验等。

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可以从哲学史开始,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八至六世纪,阿尔阜斯秘教的影响最大。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心理学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泰勒士和阿那克西曼德的唯物主义思想、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思想以及爱弗斯学派和埃利亚学派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想。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篇2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和人格等。

3.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涵盖知、情、意三个方面,以及心理状态和行为。

4. 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哲学、医学、生物学等阶段,直到 19 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读书笔记《心理学史》

读书笔记《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之三

心理学启示录——西方古典哲学

心理学有很长的一个过去,但却只有很短的一个历史

——题记

如果德谟克利特作为最后一位“物理学家”标志着古希腊早期哲学结束的话,那么著名的诡辩论者普罗泰哥拉就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以人事为中心问题的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的开始。

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的。古代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有8-6世纪。那时希腊已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有被奴役的奴隶和掌握生产资料的奴隶主。奴隶困于劳动,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家或代言人。奴隶主阶级有开明的民主派,也有顽固的贵族派。前者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者倾向于唯心主义,以柏拉图为代表,形成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路线的对立。

德谟克利特从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出发,世界的物质性,以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人的灵魂是由光滑的圆形的原子构成的,因为是圆形的,所以是能动的。既然灵魂是由原子所构成的,所以必然地要随原子的消灭而消灭。这种互相唯物论与宗教迷信的神秘思想是针锋相对的。

这个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为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与此相反,柏拉图则为客观的唯心主义者,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仿佛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当神创造世界时,神就把理性放在灵魂里,把灵魂放在身体里。他以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性是个别事物之外,并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他把这些普遍性称为理念。因此,理念不是事物的映象,而是事物的根

源;相反,事物却是理念的一个不完全的影子。很明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则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他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以为这个理论只是把所要解释的对象加上一倍而已,例如有了一个苏格拉底,却又有一个苏格拉底的理念。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形式先于质料,引申出“形式的形式”作为宇宙变化的第一动力,这就使他向唯心主义靠拢了。

心理学读书笔记

心理学读书笔记

心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教育过程》有感

《教育过程》一书主要是以课程的制订为中心展开论述,无论是谈课程结构、学习准备、两种截然相悖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动机等,都是直接从课程的角度或者间接从影响课程制订的其他因素方面着手,来解决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课程的制订。之所以课程为中心,我认为其原因在于教育和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简而言之,课程的发生是与教育的目的有潜在关系的。教育的社会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个人目的则是发展自身,教育的目的与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密不可分,而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则在于课程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及课程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于智育目标,以期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本书分为五点进行阐述,我将它们以“课程”为主线串联起来,谈谈自己对于本书中设计的教育因素和课程之间的联系。

教材结构:这个因素与课程直接相关。本书尤其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每一阶段的学习不是完全独立、毫无关联的,现阶段的学习是一种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更是积累的重要环节——为今后的更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和推进接下来的学习。很显然地,懂的基本原理可以使这一学科更容易理解。举个例子来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像打别人时自己的手掌一会疼这种类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教材的结构方面,尤其要注重基础课程的编制,怎样使基础性的知识被普遍的强有力的接受,让学生不至于在起跑线就落后。基础知识常常被认为是乏味的、枯燥的,而事实起本身也的确十分抽象,但展现基础的形式却是多样的,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如何采用较为丰富的形式来展现基础知识,以求学生不至于毫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要考虑,怎样把教材分成不同的水平,配合不同层次(一般可以理解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后感

个人喜欢读史,近来想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所以心理学史也少不得凑一凑热闹。

这本书在深圳八卦岭买7.3折,买的时候还用手机在当当核了一下价格,比当当便宜,当场也就拿下了。

同摆在一个架的还有对应的英文原版书,这更增添了本书的魅力。

买的时候只关注了它的章节分布,即它的大体框架,今天把第一章看完了,倒有一点很意外,有意外的收获。

不同于我之前读过的其他历史书,这本书循循导入,首先从最元始宽泛的概念即为什么要学历史开始着眼,进而对着重讨论了涉及历史编纂学的一些问题。

历史编纂学讨论如何编纂历史,怎样更好地编纂历史等一些问题。

就文字难易度而言,这本书算不得通俗,也算不得晦涩,适中吧。《人际交往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了刘晓新编写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后,我认为人际交往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课程,人际交往中应该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最怕孤独也最容易感到孤独,人对孤独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人际交往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孤独的手段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体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孤独实际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东西,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那就表明他正处于想与别人接触和交往的状态中。

所以,人和他人交往,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感,除此之外,人际交往可以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可以通地互动提高群体凝聚力,可以及时地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解决矛盾,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和行动。

缺乏人际交往,甚至连本能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

第一篇:心理学史笔记

《现代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系列

1本系列之教材为《现代心理学史》,作者D.P.舒尔茨&S.E.舒尔茨,叶浩生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一版。

系列之一为“第一章心理学史研究”。

我们怎样在现代心理学与它的根源之间做出区分呢?前者是本书《现代心理学史》涵盖的内容,后者是它先前几个世纪的思想先驱。这种区分更多地与寻求回答人类本性等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而不在于是否追问此类问题。恰恰是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将老的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区分开来,并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科学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出现。[小宝困惑:对于像我这种心理学的门外汉,如何在心理学与它的思想先驱之间做出区分呢?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惑,也因此看书的时候是不着边际,一会儿是哲学,一会儿是心理学,一会儿是历史。我本人看书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溯源,结果发现源头越溯越远,越溯越宽,这样也慢慢地让我彷徨起来。]

只有当研究者依赖于精心控制的观察和实验技术去研究人类的心灵时,心理学才开始获得了独立于其哲学根源的独特身份。新兴的心理学科需要精确的和客观的方式来处理它的研究对象。与哲学分离之后,心理学的大部分历史是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和客观性,不断地完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历史。

只有通过探索心理学的起源和研究它的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看清今日心理学的性质。[小宝注:只有弄清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才能把握各个理论流派之间的渊源,并在其中做出恰当的区分,以至恰当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发展轨迹的解读,试图发现学科发展的一些决定性因素并寻求其中的规律。]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
1、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两派是对立的。
2、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万物不断变化,“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为火永远在变化,所以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
3、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最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好的”。
4、对于身心关系,格林认为,心理与生理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心理不正常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
5、格林在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
第三节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
一、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P40
1、奥古斯丁信奉基督教。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就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利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
2、客观上只有原子与虚空;颜色、滋味、冷热等感官都是主观的。
第三节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
一、阿尔克迈翁P23
1、阿尔克迈翁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并曾用孵过的鸡卵观察胚胎的发展。

叶浩生心理学史笔记(郝兴昌)

叶浩生心理学史笔记(郝兴昌)

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引自《现代心理学史》(美杜•舒尔茨)第11页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怀疑学派(皮浪)

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

3、斯多噶学派(芝诺)

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圣才出品】

绪论

一、研究心理学史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

1.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它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系学生来说,是把握当代心理学全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从历史进程中发现心理学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是克服心理学的分裂困境,实现心理学统一的必要途径。

(二)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

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而实践证明心理学史的学习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在学习心理学史的时候,我们通过对心理学史上的理论体系的分析,通过对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论证观点的考察,通过对心理学流派来龙去脉的梳理,必然使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的理论素养。

(三)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二、心理学的历史观

(一)库恩的范式理论

1.范式的基本含义

(1)从心理方面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

(2)从理论方法上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库恩认为,范式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依据“范式”概念,库恩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1)前科学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范式还没有形成,学科内部学派林立。依据库恩的观点,心理学目前就处在这一阶段。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篇1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追溯心理学的演变,理解科学的诞生

引言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无数心理学家的努力和智慧。在这本书《心理学史》中,作者伊恩·戈登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学派的理论和贡献。

第一章: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在古代,虽然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但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提出了对人类心理的见解。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强调了人的理性和思想对行为的影响,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论”则强调了人的行为和欲望的关系。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心理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从炼狱到天堂:实验科学的诞生

17世纪,实验科学的方法开始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样,在19世纪末,心理学家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其中,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

第三章:从经验到科学:心理学的第一次浪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学派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重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构造主义学派强调对心理现象进行分解和解析,以揭示其构成要素;机能主义学派则强调心理学的实用价值,认为心理现

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些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从一统到多元:心理学的第二次浪潮

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学领域逐渐分化出许多新的学派和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对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对教育、管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这些新的学派和分支领域的出现,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科。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3000字 - 读书笔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简介

《心理学史》是一本介绍心理学发展历程的书籍,通过对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的介绍,使读者对心理学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读书笔记将对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总结和阐述。

第一章: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中国。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的心智是由感觉和思维组成的。而在中国,孟子也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强调了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心理学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证明理论。在19世纪末期,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人开始进行心理学

实验研究,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感知、注意和记忆等心理过程对人的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对人的外部行为的观察来研究心理过程。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约翰·华生和伊万·巴甫洛夫等人提出了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对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在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人

的思维过程对其行为和感知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家如乔治·米勒和

艾伦·巴德利等人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探讨

了思维、认知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领

域带来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

第五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主观体验。卡

尔·罗杰斯和阿布拉罕·马斯洛等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建立

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实验心理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标志。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变迁和发展,经历了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科学实验三个阶段。哲学只能给心理学提供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不能提供科学心理学的材料、理论和实验技术。因此,没有科学实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只能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如何理解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冯特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怎样认识冯特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及其局限?

4.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有哪些贡献和问题?

5.什么是无意象思维?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6.试述布伦塔诺与冯特在心理学基本观点上的区别及其在心理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实验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进步的产物。

2.哲学背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是自17世纪以来的欧洲机械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具体分析其渊源则有三个,即法国笛卡儿的机械主义,英国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以及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

3.科学背景 19世纪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二、冯特的生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1.19世纪60年代,心理学思想形成的时期

主要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讲演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史

院系:信息管理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10210627

姓名:杨雪萍

辅修班级:2010级一班

阅读书籍:《进城农民市

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形式:读书笔记+个人

感悟

《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说明:此次作业我将采用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的形式来进行。全书分为三篇,我会在每一篇或每一篇中的一章读书笔记后写下我的一些感想与收获。要直接查看个人感想部分点击这里

关于本书:本来是想找一本著名心理学家的典型书籍来读并写些读后感的,也去读了《文明:乌托邦与悲剧》、《生命的舞蹈》,但可能是专业知识的匮乏,或个人感悟不深刻,很难下笔去写他们。所以我转而找了一本社会

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

来自农村的我,对农民的一些发展等,不自觉的会去关注,因此当在图书馆看到《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这本书时,我就很想读它,并想通过这本书来跟深入的了解大范围群体的农民转市民心理上的变化。

这本书是以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传峰教授为牵头人,由宁波大学研究团队、江北区政府及江东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民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此书及时将此次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改写而成书出版的。

背景导读:随着征地速度的逐年增加,被征地浓密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估计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占用

土地耕地超过5450万亩,每年要新增被征土地农民200多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一亿人。这些人

将成为城市新居民。如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任

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它将对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其中,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

的市民化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郊区和城市周围,

不断引发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1、疏远;2、道德败坏;3、无助;4、敌意;5、物质滥用;6、

不信任;7、孤独;8、冷漠;9、极端化;10、无能感。我国也有研究发现:农民进程市民化的心理压

力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外界城市市民的观念压力,二为被征地农民对自身生活预期的压力。

研究这进一步认为,农民社区居民融入城市生活面临以下难题:一是心理意识的影响。一部分被征地农

民从农村走进城市社区以后还会对角色转换产生心里抵触情绪,融入社区难;同时他们乡土观念较强,

怀旧心理严重,不能向前看。二是生活方式的转换滞后。农村的社会交往方式是基于血缘与地缘为主、

业缘为辅,而城市社区的交往方式更多的是以业缘为主;有的农民进城后,还保留着农村的家庭生活方

式,如养猪、养鸡等,用房子堆放垃圾,收购废品,洗的衣服随便晾晒等,这些与城市生活方式不相符

的做法都是农民融入城市进程中在生活方式转换上的困难方面。如果不能够进行这些方面的转化,被征地

农民进程只是形式上而已。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后的市民化心理转型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要解

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本书所关心和试图探索的主要问题。例如,该书的有关调查表明:新居民的休闲

方式以个体性的、家庭性的自由娱乐活动为主,他们参加公众性的、社区性的公共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比

例明显低于市民,以及新居民还无法将休闲娱乐活动作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更不用说要将其作

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了。研究这进一步指出,新居民的休闲活动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第一、新居民的

休闲观念缺失与局限;第二、新居民的休闲素质有待提高;第三、中年新居民的休闲空间有待拓展;第四、社区文体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认为,第一、要加强休闲教育、转变新

居民的休闲观念;第二、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居民的休闲素质;第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丰富中年

居民休闲空间;第四、加强同高校合作、丰富社区休闲文化;第五、加强与城市社区合作、引进市民化休

闲文化等。

第一篇城市化进程中新居民市民化概述

读书笔记部分

农民进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生活水平下降:对农民而言,土地时期坚强的职业阵地

,是农民养家糊口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农民世代交替和繁衍的基本经济条件。

而进程农民,如果得不到妥善就业安置,就意味着失业,就意味着失去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市区世代繁衍和交替的经济依托,从而对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进程农民失地失业,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有些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甚至已经是濒临贫困的农民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因此大大降低。

二、文化素质低,再就业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用人均采用聘用合同制,而且主要是按能力竞争上岗。这样,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及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被征地农民大都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缺乏竞争优势,要在非农业领域再就业显然很难。

三、补偿标准低,在发展艰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应按照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进一步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得四至六倍。这种补偿已和农村产业结构正在转换的新情况不相适应,何况补偿标准过低,根本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经济的需要。进城农民用这些有限的补偿款安排甲级都感到紧张,怎能考虑到创业和发展的问题?可见,进城农民想要再发展是难上加难。

四、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土地是你农民的生命,不光肩负着农民的职业保障,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农民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重任。失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