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江西行省前七科乡贡进士人名增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7月下旬

SHIXUEZHENGMING

………………………………………………………………………………………………………………………………………………………

设置了“善扑营”这个专门管理摔跤的组织机构,而且每当皇帝出巡或筵宴之时,都要安排“布库”之戏以娱乐助兴,也使得“布库”成为清宫当中必不可少的游艺项目,以作为对康熙“智擒鳌拜”中表现出来的果敢勇猛精神进行纪念[2]41。

三、民间摔跤运动的发展

清代除了在宫廷内设有“善扑营”而专门训练贵族青年开展摔跤运动之外,还鼓励民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摔跤运动。对于前者,人们一般称之为

“官跤”,其摔跤手和教练员都是终身职业者,训练目的主要在于相互之间或与蒙古族、回族摔跤手进行比赛,以便为王公贵族进行娱乐表演助兴。对于后者,人们一般称之为“私跤”,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草里的摔跤运动。

清代民间的摔跤运动普遍而热烈,比如清朝中后期,北京的摔跤场地遍及全城,东四、西四、月坛、日坛、天桥等处都是摔跤高手聚集的地方,俗称“跤窝子”。在这些地方进行摔跤表演的,一般都是一些“业余选手”,主要通过摔跤运动的形式进行卖艺以养家糊口。其中,北京的天桥是一个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平民市场。“天桥”

顾名思义,指的是“天子之桥”,其最初是一座汉白玉筑的单孔高拱桥,是专门供帝王们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祀农的御路,清康

熙年间,天桥四周逐渐出现了民间市场的雏形,许多表演杂技、武术、摔跤、戏法和说书的地摊迅速出现了。在此当中,摔跤是最为热闹和最为火爆的表演项目之一。由于早期清朝统治者崇尚武功,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建立了“善扑营”,专门选拔训练优秀跤手拱卫京畿,而到清朝末期,“善扑营”的扑户,也就是摔跤手便逐渐流落于民间,开设跤馆或街头卖艺。这样,北京天桥市场、天津“三不管”等地便逐渐成为摔跤卖艺最为集中的地方。清末民初,在天桥专业撂地摔跤的应首推沈三、宝三,而他们都是清朝“善扑营”头等扑户宛永顺的传人。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宝三的撂地表演可谓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其逐渐形成了具有天桥独有特色、

一枝独秀的“宝三跤场”[3]38

。这样,历经风风雨雨的摔跤运动,融合

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跤手当中的长处而渐次得到发展,也最终使这一民间技艺蕴含着独特的技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1]赵岷,李金龙,李翠霞.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J ].体育文化导刊,2008(6).[2]徐玉良.清代满族摔跤的兴起及对中国摔跤形成的贡献[J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5).

[3]李国安.我国古代摔跤运动发展史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5).清人钱大昕曾说过:“《江西通志·选举门》载元时进士题名,皆诞

妄不足信”[1]372

,他的《元进士考》首次在《嘉定钱大昕全集》中披露,其

中悉数抄录《江西通志》中元历科乡试、会试进士名录,并作了一些考证研究,但遗憾没有完成。元史专家陈高华先生《两种〈三场文选〉中所见元代科举人物名录———兼说钱大昕〈元进士考〉》[2]370

一文认为,钱大昕生前未能全部见到《类编历举三场文选》(以下简称《三场文选》

)是影响考证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直到现在,学界对元代江西乡贡进士的考察仍没有推进。《三场文选》是现存元代最珍贵的科举文献,国内仅有残本,完整本保存在日本内阁文库。该书编者在抄录程文时,也留下了进士的名字、籍贯等,陈高华先生将其中所见进士辑为名录,本文增补,正是以此名录为基础,因篇幅有限,此名录中江西部分不单独抄出。

需要说明的是:一,本文严格按照元时行政区划来考察江西行省进士,而且只关注南人。二,元代科制规定,江西乡贡南人定员22人,但事实上并非每科都足额,乡试中选者称乡贡进士。三,除去国子生生源①,会试进士一般从其贯籍之乡贡进士产生,会试失利者,必须重新参加乡试应举才能取得下一次会试资格,会试中选者称进士。

第一科(延祐元年甲寅)增补4人:李路、吴舜凯、王与玉、苏宏度说明:《三场文选》录是科江西乡贡进士14人,进士3人分别是“第十五名杨晋孙,字南叟,临江人。第三十二名李路,字遵道,瑞州上高县人。第三十四名杨景行,字贤可,吉安路太和州人”。其中杨晋孙

和杨景行出现在

《三场文选》乡贡进士中。李路是进士,当是前一年乡贡进士。李路乡贡进士身份还可以依据《宋元科举题名录》[3]

确认,该

名录有《延祐甲寅科江西乡试录》一卷,该卷是苏宏度抄录李丙奎等八人乡试《石鼓赋》的八篇文章。据钱大昕《潜研堂集》诗续集卷一《箨石詹事招同覃溪学士、白华侍读、习庵中允鱼门吏部、梦谷耳山两刑部,集木鸡斋观元延祐甲寅乡试

〈石鼓赋〉卷真迹》可知,他看过此卷赋,诗中夹注,云:“试官出题良有以英才入彀,廿二人今之存者八篇尔。”下有小注“李炳奎、徐汝士、王与玉、陈祖义、李路、罗曾、吴舜凯、苏宏度凡八人合一卷,皆苏所书也。”这八人是乡贡进士无疑,李炳奎、徐汝士、陈祖义、罗曾也都在《三场文选》乡贡名单中。钱大昕“廿二人今之存者八篇”是据元科制江西定员22人所说,其实元儒吴澄《大元将仕郎南丰州判官萧君墓志铭》说得明白,是科只选中了18

人,“校文者争之,一二达官临之亦务宽厚,欲备其名数,卒不能夺吏议,于是与选止十有八人,而吉安一路居其六。明年会试京师,六人之中擢第者三,杨景行、

罗曾、萧立夫也”[4]15册533。吴澄所说吉安一路6人当为杨景行、罗曾、萧立夫、邹文、王与玉、苏宏度,后三者皆于会试落第。这样,是科18名乡贡进士人名全部可知。《江西通志》录是科乡贡进士49人,

显然大误。第二科(延祐四年丁巳)增补5人:虞槃、黄常、朱元会、陈植、熊良辅

说明:

《三场文选》录是科江西乡贡进士11人,不录会试江西人员。据吴澄《题延祐丁巳诸贡士诗》“江西省试士,与选者二十有一

人”[4]14册524

可知,是科选士21人。虞槃,有虞集《亡弟嘉鱼大夫仲常虞借助原始文献材料,对元代《类编历举三场文选》中所见江西行省前七科乡贡进士名单进行增补,这一工作将有助于了

解元代江西乡贡进士的面貌,也使人认识江西地方志记载元代科目存在的问题。

元朝《类编历举三场文选》江西乡贡进士元朝江西行省前七科乡贡进士人名增补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李超

摘要关键词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