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乡土地理教学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摘要】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创造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和地理课堂教学的挑战。
接着探讨了如何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潜力,设计符合资源特点的教学内容,运用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了乡土地理资源与地理教学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创新教学模式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性。
通过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地理课堂教学、挑战、潜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地考察、调研、科技手段、教学效果、密切关系、创新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1. 引言1.1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乡土地理资源是指特定地区所具有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这些资源既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文景观的特色,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乡土地理资源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理知识的现实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资源的融合,打造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1.2 地理课堂教学的挑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一、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地方意识和乡土情感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地区或者国家,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的认同感。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从而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责任感。
2.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乡土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对当地资源、产业布局、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介绍,促进学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地理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情,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虽然乡土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在部分地区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和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较低。
这导致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了解不足,缺乏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也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缺乏趣味,影响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单一部分地区的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设置过于单一,更多地注重了对世界地理的介绍,而忽略了对乡土地理的讲解。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了解不足,无法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3.教学手段不足在部分地区的地理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乡土地理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影响了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效果。
三、解决措施针对乡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乡土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识和认同。
浅议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乡土地理是研究区域性地理环境、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一、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乡土地理时,可以了解到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同时,也能够拓展地理知识的广度,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理景观。
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学生通过对当地地理环境和地理景观的观察和分析,展开思考,探索地理规律和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学习乡土地理时,学生也将学到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了解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现状。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四、促进区域文化传承乡土地理中,不仅有自然地理环境,还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俗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
学生通过学习当地的民俗、历史和地域文化,能够增加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所属地区的归属感,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
五、延伸课外拓展乡土地理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内,更需要学生自己的探索和观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和户外实践,放松身心、增强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乡土地理。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的地理素养、环境意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班级的特点和需要,合理运用乡土地理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在地理课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乡土地理是指地理学中关于乡村地区的研究,它关注着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开展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
一、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家乡的地理环境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深入家乡的田野、山川、河流等地方,去感受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眼见到家乡的地势、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使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实地考察也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加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实地考察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环境。
他们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古迹、名胜、历史村落等地方,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历史和传统。
这样的实地考察,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启发,能够让他们更加牢固地记住所学地理知识,也能够增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家乡的发展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家乡的发展问题。
可以选取家乡的一个村庄或小镇作为案例,来研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结构、产业布局等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收集家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然后展开讨论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考察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鼓励学生开展乡土地理调查和研究,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乡土地理是指关注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发展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乡土地理的教学应该渗透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培养学生关心乡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渗透乡土地理教育。
地理环境是乡村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水域、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地理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点。
通过观察山地地貌和水域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地形特点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农田环境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乡村地理环境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是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农田、森林、水资源等。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农田资源和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田间地头的农民,让学生了解农田利用的方式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关注。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护水保护等环保活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乡村地区的人文发展也是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
通过参观乡村历史文化遗址,了解乡村传统产业和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调研,了解乡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乡村人文发展的理解和关注。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乡土地理是指对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家乡,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非常重要,以下是关于乡土地理渗透的一些想法。
乡土地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来渗透到教学中。
学生可以到农田、山川、河流等具体的地方去实地考察,观察和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他们可以通过亲自感受、观察、记录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学生从书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乡土地理还可以通过地方文化和历史来渗透到教学中。
乡土地理的学习不仅包含了地理环境的了解,还涉及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民间艺术等,通过学习地方文化了解乡土地理的发展和变迁。
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激发他们对乡土地理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乡土地理还可以通过开展地理项目来渗透到教学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地理项目,例如制作地理模型、做一份土地利用调查报告等。
这样学生就能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学习乡土地理的知识。
地理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关注和研究能力。
乡土地理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当地案例来渗透到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当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现实问题中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更加深入地理解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谈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谈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乡土地理知识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家乡的地势地貌、气候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乡土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基础,但是有时候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
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概念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讲解地势地貌时,可以通过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平原等地理特点来说明;在讲解气候环境时,可以通过家乡的气候季节变化、气象特点来说明。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地区。
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地理学科的学习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
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的运用,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们能够通过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感受到自己与地理的联系,从而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在讲解地理景观时,可以安排学生们实地考察家乡的著名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魅力;在讲解经济特色时,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农田、工厂、商贸市场等场所,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乡土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地理现象,但是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地理原因。
通过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学生能够对家乡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背后的地理原因。
在重要节日来临时,学生可以观察家乡的人流密集、商业繁荣等现象,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该地区的经济发达、文化繁盛等。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地理观察能力,还能够从中领悟到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乡土地理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等特点。
将乡土地理融入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乡土地理是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等。
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如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人口、产业等。
乡土地理素材丰富多样,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
这些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学生熟悉且容易感知,是地理教学中非常宝贵的资源。
乡土地理能够激活地理课堂教学,首先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侧重于抽象的理论和遥远的地区,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而乡土地理则不同,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家乡的气候变化、河流的涨落、农作物的种植等。
当学生发现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够解释身边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四季变化、降水分布等,让他们自己总结家乡的气候特点,并与教材中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的概念,还能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关注。
乡土地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大气环流、水循环等。
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可能很难真正理解。
而通过乡土地理中的实例,这些抽象的概念可以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
以水循环为例,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变化,了解降水如何形成地表径流,地表水如何渗入地下,地下水又如何补给河流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水循环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此外,乡土地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强调实践和综合分析,乡土地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家乡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等。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1. 引言1.1 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方法普遍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地理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较低。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对地理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探索更适合初中生的地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探索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联系,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乡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增强对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乡土地理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乡土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 正文2.1 乡土地理教学的定义乡土地理教学的定义是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乡土环境,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乡土情感。
乡土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方意识,使他们能够用地理知识解释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积极参与到乡土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去。
乡土地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地理是指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班级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际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理论基础2.地理同质性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和发展状况,培养他们的故乡观念和地理爱好,激发他们的地理兴趣与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情况。
3.地理学科的阶段性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建立了更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乡土地理教学符合学生地理知识层次和认知规律,为深入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1.地理资源调查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例如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矿产等相关资源的信息收集,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分析、描述、绘制图表以及知识整合。
2.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别。
从城市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经济、人口、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乡村和城市地理知识。
3.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探究在对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的同时,学生还应该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例如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民俗等。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情况。
4.地理环境保护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环保,培养其关注地球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责任心,鼓励学生参与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
三、教学方法1.多种方式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例如实地考察、参观、讲解、绘制地图、模拟小区、小镇、农村等等,激发学生地理想象力。
2.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3.互动交流采用小组讨论、同课异构、角色扮演、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及学习效果。
课堂上的乡土地理教学
1.课堂上的乡土地理教学课内既可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讲授,也可进行乡土地理的专章教学。
前者是分散教学,后者是集中教学。
分散在前,集中在后。
(1)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讲授讲授时,可将中国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知识融为一体,使课本内容带有乡土气息。
例如,讲地理位置就可联系本地的经纬度位置、政区位置、交通位置及其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讲气候特点就可联系本地气温、降水和常期风向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讲旅游业就可联系本地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前景。
课堂上根据平时对乡土地理熟悉的程度,知多多讲,知少少讲,有较大的自由度。
结合的方法也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自己认为什么方法好就采用什么方法。
(2)乡土地理专章教学即集中几个课时将乡土地理作为一个单元,比较系统地讲授乡土地理知识。
现在全国一般县(市)都编印了乡土地理教材、这就为集中教学创造了条件。
讲授时,最好采用读解法。
即看书、读图、解答问题。
先由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看书、读图,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这种方法特别强调把地图作为学生获得乡土地理知识的源泉。
这就要求乡土地理教材必须具备“读图”的条件。
一本好的乡土地理教材总是图文并茂,甚至以各种图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大量的乡土地理知识全孕育在各种图表之中。
教学时,以气候为例,教师提出要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气温最高出现在哪几个月?降水最多出现在哪几个月?这样的气温和降水配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就根据要求看书、读图,经过思考、判断,师生共同研讨,获得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征,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看书读图的习惯。
如果当地编写的乡土地理教材是以文字叙述为主,而图像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宜于采用谈话法进行。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乡土地理的渗透是指将地理知识与乡土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乡土环境中去探索和认识地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乡土意识。
乡土地理的渗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乡土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以下是关于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乡土地理的渗透的论述,字数约为2000字。
一、乡土地理渗透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乡土地理的渗透可以通过将地理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意识。
2.增强对乡土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乡土地理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乡土环境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和环境问题等,培养学生对乡土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乡村振兴: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1.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村景观和农产品加工场所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农村地理环境,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乡村调研: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农民等方式,深入了解农田利用、农村经济、人口流动等信息,促使学生对乡村发展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3.地理环境模拟实验:通过利用地理模型、实地采样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地理教材的优化:在教材中增加乡村地理的案例和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乡村地理环境,增加乡土地理的渗透。
5.地理实验和讨论活动:设计地理实验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乡村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确定学科目标:明确乡土地理渗透的主题和目标,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
2.选择合适的地理实践活动:根据学科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乡村调研、地理模拟实验等。
3.组织实践活动:制定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乡村调研或地理环境模拟实验等活动。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
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和其上的自然、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部分,它是以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为基础,通过对乡土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发展。
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乡土地理教学是以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因此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乡土地理教学应该包括对学生所在乡镇村庄的地理环境的讲解和研究。
这包括对乡村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势、气候、植被、水文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村庄布局、农业、乡村风情等)进行介绍和探讨,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乡土地理教学还应该包括对学生所在地区的发展与变化的讲解和研究。
这包括对乡村的历史变迁、乡土经济的发展、乡村社会的变化、乡村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和探讨,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乡土地理教学的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感性认识为起点,以理性认识为目标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实地考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和认识地理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乡土地理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法: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了解地理环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增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
2. 走访调查法:教师组织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走访调查,调查乡村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乡村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地图解读法:教师利用地图和气象资料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进行地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的渗透乡土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乡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规律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乡土地理的渗透是指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传播,它对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环境乡土地理是具体于某一特定地方的地理知识,它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山水地貌、气候环境、土地利用、资源分布、人口分布、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乡土地理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对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和热爱。
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查等方式参与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对地方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意识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而培养对地方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乡土地理的学习也能够启发学生对地方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益成员。
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在乡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比如以学生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产业发展、自然环境特点等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
这样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他们对乡土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实地考察和实地调查活动3. 开展乡土地理主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边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主题研究。
比如可以就当地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乡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乡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发展变迁等情况。
浅议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乡土地理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人文风俗等进行研
究和描述的地理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地理知识,并培养其对本土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本地区自然环
境的分析和描述,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本地区的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
对自己所处的地方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地的地形地貌,进行实地考察,
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地貌的特点。
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实践、感悟地貌,
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乡土地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资源状况。
通过对本地区的
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资源利用现状。
在教学中,可以以本地的资源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不同资源的特点,了解资源的保护和
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国家或地区
的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问题,培养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乡土地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属地方的社会经济状况。
通过对本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就业、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在教学中可
以结合本地的产业特点,让学生了解本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工业布局和发展动态。
通
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明智的
职业规划和定位。
乡土地理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某地区的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乡土地理教学。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乡土地理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沿革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
2.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家乡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同时,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乡土地理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乡土地理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的选择(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2)人文景观:包括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名胜古迹等。
(3)经济地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2. 教学方法的应用(1)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家乡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家乡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
3. 教学活动的开展(1)开展乡土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撰写家乡的地理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举办家乡地理摄影展,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
(4)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知识。
四、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效果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与乡土地理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与乡土地理的结合一、引入在开展地理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将地理的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结合,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的热爱。
二、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
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例如。
“你们知道中国的地理区划吗?中国的乡土地理有哪些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情景模拟。
通过展示一段相关的视频素材或图片,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乡土地理的魅力和特点。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山地地区的田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山区的优美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3.地理游戏。
通过地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和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乡土地理的问答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和学习。
三、乡土地理的结合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乡土地理如何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地理实地调研。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调研,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地理现象或问题,例如农田灌溉、农田利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对所调研的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乡土地理实验。
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简单的乡土地理实验,例如农田水质分析、土壤肥力测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乡土地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3.乡土地理项目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乡土地理项目进行研究,例如当地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
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乡土地理的特点和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提出解决方案。
四、学习反思在教学的最后,学生应该进行学习反思,总结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经验,写出一篇学习心得或课堂笔记,以巩固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乡土资源是指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人文社会资源等自然与社会环境要素。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培养他们对乡土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是一些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一、地理教学: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理环境。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探究乡村的自然风貌、地貌特征、土壤类型等;通过制作地理教具,比如地理沙盘、地理模型等,直观地展示乡土资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开展地理活动,如制作乡土资源地图,利用乡土资源的虚拟实景进行地理实景教学等。
二、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指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生态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开展观察乡村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了解乡村物种多样性,控制生态环境污染等。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学习生态文化,培养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历史教学: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古建筑等,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文化展览,展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古研究,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遗址、发掘文物等,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
四、科学教育:乡土资源是科学教育的丰富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观察农田、河流、植物等乡村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可以通过乡土资源的实践活动,如耕种农田、养殖动植物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土资源的发明创造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科学创新实践。
乡土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包括地理教学、生态教育、历史教学和科学教育等方面。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融入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融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实施策略。
乡土地理融入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家乡认同感。
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要求他们培养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个过程中,乡土地理的融入具有特殊的意义。
乡土地理融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乡土地理融入的策略1.课堂导入: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现象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理环境,了解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3.案例教学:利用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理规律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介绍家乡的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围绕乡土地理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后反思乡土地理知识,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乡土地理融入的效果1.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乡土地理的融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
2.培养地理素养:乡土地理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等。
3.提高环境意识:通过观察、研究和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学生能够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增强家乡认同感:乡土地理的融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堂上的乡土地理教学课内既可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讲授,也可进行乡土地理的专章教学。
前者是分散教学,后者是集中教学。
分散在前,集中在后。
(1)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讲授讲授时,可将中国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知识融为一体,使课本内容带有乡土气息。
例如,讲地理位置就可联系本地的经纬度位置、政区位置、交通位置及其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讲气候特点就可联系本地气温、降水和常期风向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讲旅游业就可联系本地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前景。
课堂上根据平时对乡土地理熟悉的程度,知多多讲,知少少讲,有较大的自由度。
结合的方法也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自己认为什么方法好就采用什么方法。
(2)乡土地理专章教学即集中几个课时将乡土地理作为一个单元,比较系统地讲授乡土地理知识。
现在全国一般县(市)都编印了乡土地理教材、这就为集中教学创造了条件。
讲授时,最好采用读解法。
即看书、读图、解答问题。
先由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看书、读图,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这种方法特别强调把地图作为学生获得乡土地理知识的源泉。
这就要求乡土地理教材必须具备“读图”的条件。
一本好的乡土地理教材总是图文并茂,甚至以各种图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大量的乡土地理知识全孕育在各种图表之中。
教学时,以气候为例,教师提出要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气温最高出现在哪几个月?降水最多出现在哪几个月?这样的气温和降水配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就根据要求看书、读图,经过思考、判断,师生共同研讨,获得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征,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看书读图的习惯。
如果当地编写的乡土地理教材是以文字叙述为主,而图像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宜于采用谈话法进行。
否则地理教师就要自己根据县(市)政区图绘制各种分布图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2.课堂之外的乡土地理教学让学生课外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认“乡”识“土”了解家乡,这是乡土地理教学与一般区域地理教学最大的不同点。
但由于初一、初二学生年龄小,许多知识还刚入门,加上时间有限,所以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不能要求过高。
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组织兴趣小组在校内进行定点活动在已建立起地理园的学校,天文小组的同学利用园内设备,观测本地的经纬度、太阳高度角、一年中日出、日没时刻和方向以及夜晚观测北极星、行星、星座和月相。
如遇特殊天象的出现,还可事先在校内发布信息,扩大宣传,发动更多的同学进行观察。
气象小组的同学则通过园内各种气象仪器进行气温、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日照、酸雨以及风向、云量、风级等观测活动和按时收听施?市电台天气预报广播,并结合园内观测记录和各种动植物的反应,综合分析、判断,作出单站补充天气预报,公布在校内“天气报告”牌上。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活动这一类活动往往是全班性的,人数多,管理难,所以一般学校总是结合全校性的春秋季远足、旅游或少先队活动来进行。
这种大呼隆的形式,气氛虽然热烈,但收效甚微。
有条件的学校还是根据乡土地理的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单独开展活动。
但次数不宜过多,一学期可组织一至两次,举例如下:例1:参观环境优美的工厂目的:激励学生对美好环境的追求。
参观内容:①该厂空气是否清新?环境是否整洁?一进门就有什么感觉?②该厂环境优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绿地面积有多大,其中乔木、灌木、草坪、花卉各占多少?④绿化覆盖率是多少?该厂尚有多少可绿化而未绿化的地面,为什么?⑤绿化布局是否多层次,多样化?采取哪些绿化形式,有什么特点?⑥花草树木共有多少品种?其中多少是珍贵的?你认识多少种,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⑦该厂有没有绿篱防护带?有没有凉亭、鱼池、花坛、藤架、假山、雕塑、小桥、流水、喷水池?这些构景设施是否科学、雅致?⑧该厂有没有环保科室、绿化管理员和盆景园艺师?有没有温室和苗圃?平时是怎样进行环境管理的?⑨该厂对烟尘、废气、废水、噪声和工业垃圾是怎样处理的?这与环境净化、美化有什么关系?⑩职工生活在这优美的环境里对生产具有哪些积极作用?以上问题通过厂方介绍和在观察、访问中去找答案。
这些问题应事先印发给学生。
回校后必须做两件事:①组织一次讨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以《环境优美工厂参观记》为题写一篇地理作文。
②要把认识和体会落实到行动上,经过大家讨论,根据本校实际,拟订一份《美化学校环境倡议书》。
“倡议书”拟好后,就向学校领导汇报这次参观的收获,同时送上“倡议书”争取领导的支持,以便付诸实施。
例2:调查市场非法出售的野生动物目的:增强保护本地野生动物的意识,促使有关部门严于执法。
调查内容:①市场名称、地点、规模、有多少个出售野生动物的摊点?②野生动物的类别、名称。
供观赏的:如各种美丽和有宛转歌喉的观赏鸟类;供食用的:野兔、山鸡、野鸭、天鹅、大雁、鹧鸪、麻雀、蛇、蛙、穿山甲、娃娃鱼等;供戏耍的:小乌龟、小刺猬、小猴、小扬子鳄等。
③估计数量有多少?是死是活,其中有哪些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④售价如何,出售人一天能赚多少钱?⑤出售者的身份、职业、来自何地?经营野生动物是偶尔为之还是专业户?⑥野生动物是从哪里来的?是转手贩卖还是亲自猎捕的?⑦购买者多是些什么人?⑧出售者、购买者各是什么心态?他们有什么看法?调查方法:采取分组定点的办法。
根据本地市场的多少、大小,将同学们分为若干组,利用星期天上午分赴全市各个农贸市畅?花鸟市畅?宠物市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注意事项:①调查前,组织同学进行一次《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由地理老师重点讲解。
②调查时,不要误将家庭饲养的动物如鸽子、鹌鹑、牛蛙以及奇特的猫狗等宠物视为野生动物。
③学生不是执法者,因此对买方卖方都不要干预。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情况,反映情况,促使执法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④调查时,要以顾客身份出现,不要让对方察觉你是来调查情况的。
交谈时不要当场记录,事毕回忆、补记。
⑤为了便于调查,利于总结,事先可将调查内容列项印成表格,及时填写。
⑥最好带照相机拍摄现场,但要见机行事。
⑦调查结束举行一次汇报会,由各组组长汇报调查情况。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开头简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时间、对象以及调查经过、范围和采取的方法。
正文主要写调查情况,要力求具体,要点面结合,既要有一般情况,又要有典型事例;要有叙有议,但以叙为主,叙是如实反映情况,议是表明观点。
要运用数据并采用表格法,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结尾可用一段精炼的文字对全文进行归纳性的总结,指出问题、说明危害、提出建议。
二、怎样在高中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不应局限于初中某一个年级,而应贯穿在初、高中各年级的地理教学之中。
1.采取结合、渗透的办法,把乡土地理知识揉合到高中地理课本的各个章节中去有经验的地理教师总不喜欢照本宣科,而是善于密切联系乡土地理实际把课本知识讲活。
结合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深入浅出即用乡土材料深入浅出地说明课本抽象的地理概念。
如什么叫“生态系统”,课本是这样说的:“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界的任何部分,只要其中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就叫做生态系统。
”这种解释学生一下子是难以理解的。
于是某老师就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本地有一个溶洞,没有开发价值,里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
有一天我一进入洞中,就听到“吱吱吱”像老鼠的叫声。
用手电筒一照,发现有成百上千的蝙蝠倒挂在洞顶。
洞底有许多蝙蝠的粪便,由于洞内阴暗不见阳光,植物不能生长,洞里的苍蝇、飞蛾等小动物就靠吃蝙蝠的粪便为生,而它们又被蜘蛛、蜈蚣等所食。
这些生物都依赖蝙蝠维持生命,而蝙蝠如没有这些小动物,其粪便将要堆积如山,蝙蝠也就无法生存了。
这些小动物吃了蝙蝠的粪便,无异于为蝙蝠打扫环境卫生,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