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4.03【实施日期】2018.04.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4月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4月3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年4月3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二、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二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和产业园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三款修改为:“城镇体系规划作为专篇(章),纳入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尊重自然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控制城镇、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乡村开发边界。
除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燃气、油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建设用地不得突破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划定的开发边界。
“本省已经编制的城乡规划与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不一致的,应当及时按照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的决定》解读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的决定》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0•【分类】地方性法规解读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的决定》解读2024年9月27日,海南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出台《决定》的必要性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是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导性项目之一。
2020年12月1日我省颁布实施了《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三年多来,我省禁塑工作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以及法治配套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表扬和推广。
为解决我省禁塑工作日常监管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决定》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完善,紧扣当前全省禁塑工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压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优化体制机制,确保全省禁塑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决定》紧紧围绕防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对《规定》实施有效的制度设计予以保留,同时结合禁塑工作监管和执法实际,完善相关规定,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决定》共十三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完善禁塑工作监管和执法构架。
一是明确政府组织协调、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和单位按职责负责的禁塑工作机制。
针对目前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主体集中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其他部门按职责参与不够,市县层面属地责任不强等问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禁塑工作的领导,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禁塑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旅游文化、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商务、财政、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机关事务管理、供销合作联社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邮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禁塑的监督管理工作。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琼府[2013]23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琼府[2013]23号](https://img.taocdn.com/s3/m/5564987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d.png)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4.17施行日期2013.04.17文号琼府[2013]23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琼府〔2013〕23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第六届海南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海南省人民政府2013年4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一、第五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省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省政府工作的准则是,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务实清廉。
第二章省政府组成人员职责四、省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省长、副省长、省长助理、秘书长、省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五、省政府组成人员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履行职责,为民务实,严守纪律,勤勉廉洁。
六、省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领导省政府的全面工作。
副省长协助省长工作。
七、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
海南省制定与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2016)

海南省制定与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2.01•【字号】•【施行日期】2016.0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海南省制定与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2001年2月16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20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海南省制定与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正案》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制定与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海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海南经济特区法规以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适用本条例。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本省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程序,可以参照本条例,由其人民代表大会规定。
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有关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规定。
第三条地方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法制统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推进立法协商,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地方立法应当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体现地方特色。
法规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第四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22•【字号】琼府[2011]53号•【施行日期】2011.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琼府[2011]53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我省村镇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村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由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规划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我省村镇建设基本上仍处于自发状态,土地资源浪费、环境脏乱差、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建设热点地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呈现加剧趋势。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有效遏制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蔓延,维护农村群众合法权益,创建优美的城乡风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快海南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现阶段发展实际,现就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制定和完善村镇规划,为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一)落实规划编制责任。
村镇规划是村镇发展的蓝图,是农村社会不可偏废的公共政策,是建设和管理村镇的基本依据。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所在镇以外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后,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规划以建制村为编制单元,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村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不得随意修改,如确需修改或者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修改后的规划应当依法重新公布。
(二)各市县要抓紧做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工作。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9.27•【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已由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9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9月27日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本条例所称编制,是指经依法核定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第四条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下统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

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4•【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关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已由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11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24日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2023年11月24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遵循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权责一致、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综合执法,推动监管、服务和执法整体联动、一体协同,构建职责明确、集约高效、运作协调、规范有序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并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范围内,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整合精简执法队伍,由一个部门依法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职权。
第三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具体部门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和综合指导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市、县、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综合行政执法的统筹协调、规范指导等工作。
第四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综合行政执法具体工作。
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11.29•【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施行日期】2014.0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11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3年11月29日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13年11月29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村镇,包括镇、乡、村,不含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推进特色风情小镇、村镇新型社区、文明生态村镇和特色旅游村镇建设。
第五条地处洪涝、地震、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镇,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批准的防灾减灾规划以及有关规定,在村镇规划建设中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海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

海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11.24•【字号】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2号]•【施行日期】1997.11.24•【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2号)《海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已由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1997年10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7年11月24日海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1997年10月24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乡、民族乡、镇国家权力机关。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第三条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三)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四)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五)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六)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七)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八)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九)撤销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十一)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十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十三)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5.27•【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1号•【施行日期】2015.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选举,基层民主自治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1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5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5月27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决定(2015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因村范围调整需要选举新的村民委员会的,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将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省、市、县、市辖区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指导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所需经费,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将第九条修改为:“村民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以及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十五日内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
”四、将第十条第二款第(二)项修改为:“制定本辖区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方案,确定各村选举日,统一印制选票、选民证、委托投票证,指导、监督村民选举委员会工作。
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1996年修正)

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199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6.02.01•【字号】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0号•【施行日期】1989.11.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选举正文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1989年11月30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2月1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选举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选民行使选举权利。
第三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按选区由选民直接选出。
第四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选举产生出席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五条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港、澳、台同胞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境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出境前居住地的选举。
第二章选举工作机构第六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在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省、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第七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选举委员会由本辖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其他有关方面协商推选人员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三人和委员若干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2.27•【字号】琼府办[2002]10号•【施行日期】2002.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02]10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积极合理地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对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搞“一刀切”。
各市、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严格依法办事,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及时处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稳定。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省现有乡镇体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机构设置多,政府职能弱,财政开支大、群众负担重;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乡镇设置不符合经济流向,与区域经济格局相悖等。
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已势在必行。
目前,我省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积极、稳妥、有效地开展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根据民政部等七部门《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1]19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方案。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2012年修正)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2012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5.30•【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8号•【施行日期】2001.01.1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基层民主自治正文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2001年1月11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5月30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成员名额按照下列办法确定:(一)1000人以下的村,一般设3人;(二)1001人以上2500人以下的村,一般设5人;(三)2501人以上的村,一般设7人。
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具体名额,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的人口、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提出建议,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条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选举、职务终止、罢免、辞职、补选,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进行。
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实行职务补贴。
各村按照本村集体经营实际状况确定村民委员会成员补贴标准。
各级财政给予的补贴按照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设立人民调解与治安保卫、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下设的各委员会成员,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兼任。
各下设委员会的成员可以交叉任职。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和健全开展自治活动的各项制度,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组织实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自觉接受村民监督;(二)编制并组织实施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根据量力而行、民主自愿的原则,编制本村建设规划,按照经批准的规划办理本村修桥建路、兴办学校、整治村容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指导村民建设住宅;(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和引导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社会治安,禁毒、禁娼、禁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调解村民在婚姻、家庭、财产、土地、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促进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五)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六)支持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七)组织村民参加抢险救灾和开展公益活动,并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八)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根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和政府的委托,办理有关事项,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草案)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草案)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12.16•【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代表个人或者联名书面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执行代表职务,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有关机关、组织的法定职责。
有关机关、组织应当尊重代表的民主权利,重视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认真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
第三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代表工作机构应当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提供服务。
第四条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专款专用。
第二章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基本要求第五条代表应当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其他机关、组织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六条下列事项不应当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一)涉及解决代表本人或者亲属个人问题的;(二)代转人民群众来信或者司法案件材料的;(三)属于学术探讨、产品推介的;(四)没有实际内容的;(五)不属于本省管辖范围的;(六)其他不应当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
第七条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意见。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

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8.06【实施日期】1999.08.0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9年7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8月6日海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1999年7月30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应当遵循本规定。
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本规定确定的管理权限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章国家机关机构设置第六条全省各级国家机关机构的设置应当做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规范高效。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的机构依法设立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保持稳定。
第七条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的机构设置应当根据本地区人口的多少、地域范围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确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0.26•【字号】琼府[2001]69号•【施行日期】2001.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琼府〔2001〕69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发布《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1998年12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修订发布的《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二00一年十月二十六日海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全省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第五条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本实施细则,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七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第八条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文秘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二章公文种类第九条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7.23•【字号】琼中府〔2023〕29号•【施行日期】2023.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琼中府〔2023〕2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机关、企事业各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十六届县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年7月23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成人员和政府职能第三章工作原则第四章监督制度第五章会议制度第六章公文处理第七章工作落实第八章工作纪律和自身建设第一章总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县政府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县委各项部署,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深入落实“八个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任务,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琼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琼中力量。
三、县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2011)【法规类别】选举法【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1.01.14【实施日期】2011.0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1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1年1月14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2011年1月14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1年1月14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修改为:“选举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选民行使选举权利。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
”三、将第七条、第十条合并为第八条,修改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由本辖区各政党组织、各人民团体和其他有关方面协商推选人员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2至3人和委员若干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和委员若干人,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民族自治地方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各民族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名额。
”“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代行海
南省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决定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1988(000)019
【摘要】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审议了国务院报请审议的海南建省筹备组关于筹备召开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的请示报告,决定:一、在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省长、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行使
【总页数】1页(P618-6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 [J], ;
2.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监督预算条例》的决定 [J], ;
3.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的决定 [J],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 [J],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海南省无公害瓜果菜保护管理规定》等两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J],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主席团会议、大会全体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具体办理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半数以上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要求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工作人员。
村(居)民委员会、机关、团体有代表三人以上的,可以组成代表小组。代表不足三人的,可以联合组成代表小组。代表小组召集人由代表推选。
第二十六条 代表小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
(二)了解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决议、决定执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根据会议议程,召开主席团会议,就有关事项进行审议和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筹备、召集下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工作是:
(一)确定会议日期,拟定会议议程、日程草案;
(二)提;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保证代表有充足的时间审议会议的议题和有关事项。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会期应不少于二天;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时,应保证代表有充足的时间提名、酝酿候选人。
第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选举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本次会议并召集、主持临时召开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召集下一次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五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由它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罢免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经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单位)
19971124(颁布时间)
19971124(实施时间)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2号(文号)
海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
(1997年10月24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四)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五)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六)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
(七)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八)听取和审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名额七至九人,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选出。
第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不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乡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应当列席会议;经主席团决定,其他有关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可以列席会议;主席团可邀请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三)决定列席会议人员名单。
第三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主席团可召开会议讨论或开展以下工作:
(一)讨论、决定开展代表视察、检查、评议等工作;
(二)调查研究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三)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确定承办单位,做好交办工作和检查办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及闭会期间依法行使代表职务时,所在单位必须给予时间保障,并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
无固定收入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乡、民族乡、镇应当适当给予补贴。
第三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活动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未设乡镇一级财政的,应当在乡镇财政包干经费中列支。
表决罢免要求,由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主持。
罢免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第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
第二十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公告。
第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向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其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席团同意,会议对该项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九)撤销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一)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三)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三)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四)组织代表学习和宣传宪法、法律和法规,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组织、指导、协助代表小组和代表开展活动;
(五)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了解和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本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补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海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
(四)办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办理的有关事项。
第三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作出的决定,必须由主席团过半数成员通过。
第三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设副主席一人至二人。主席、副主席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举产生,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成员。
第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职;如因工作调动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职。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
第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决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的质询案。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应选人数在选举办法中规定具体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
第二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二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书面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向会议主席团请假。代表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便于管理、方便活动的原则,依法组成代表小组。
第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监督,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要求。
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罢免要求及申辩意见应当印发原选区选民。
第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审议议案和报告的时候,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机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代表的询问。
第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里负责答复。
被评议对象应根据代表的评议意见,制订整改方案和措施,进行整改。代表对其整改工作进行督促。
代表对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提出的评议意见,可以作为有关部门考核干部的依据。
第三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进行视察、检查和评议时,有关国家机关或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如实向代表汇报情况,提供有关材料,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回答代表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