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23.古诗词三首(3)(配人教新课标) (1)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古诗词三首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古诗词三首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理解诗词的意思
训点: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了:结束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都在田里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四时田园杂兴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间的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优选】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优选】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配乐读)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7.《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8.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9.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回归文本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共29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共29张PPT)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 满足。 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
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彼此总是看不够。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 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 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 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 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 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 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 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 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 《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 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 存世有《刘宾客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
锦绣中华、山河壮丽、 大好河山、江山如画、 山明水秀、青山绿水、 风光旖旎、人间天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意。

1.引导学生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3.过渡:四月的乡村真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那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后两句,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5.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1.自由读前两句,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2.学生想象人们生活在那里的画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后两句,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多媒体音乐课件。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以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形式,练习朗读诗歌。

2.有能力的同学背诵。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五、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背诵《乡村四月》。

2.课外拓展积累相关古诗。

背诵《乡村四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过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教师配乐吟读。

1.小组合作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入情入境地齐读,朗读中自然成诵。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韵律感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介绍《四时田园杂兴》组诗。

2.学习其他组诗。

搜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3、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反馈: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问:它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板书课题。

1.自由交流对这首词的初步认识。

2.齐读课题。

3自由交流张让学生学会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并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置作业。

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雪》。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反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2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整体导入,温故激趣,弄清题意第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要学的23课《古诗词三首》也是描写田园风光的。

有关田园风光的古诗咱们也学过一些,谁来背一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山居秋暝》等。

这节课我们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课题)1、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是宋代诗人,南京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师谈话:人在景中,景随人移。

《乡村四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懂得“一年之机在于春”的启示,体会作者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①指导学生透过“也”和“学”字,感悟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②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描写的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种瓜的情景,感悟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诵读指导重点:第一句:“昼”和“夜”可读重音,诗句中间稍作停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共9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共9张PPT)

3.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从春、夏、秋、冬
中选择恰当的一个填入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夏 )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冬 )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秋 )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春 )
4.想一想,填一填。 (1)我能从“__绿__遍__山__原__白__满__川___, _子__规__声__里__雨__如__烟____”中 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我能从“__童__孙__未__解__供__耕__织___, _也__傍__桑__阴__学__种__瓜____”中 想象出小孩在树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3)我能从“__西__塞__山__前__白__鹭__飞___, _桃__花__流__水__鳜__鱼__肥____”中 感受到花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2)童孙未. 解. 供.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未解:_________ 供:_________ 傍: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箬. 笠. ,绿蓑. 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箬笠:_________ 蓑衣:_________ 归: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歌子》词中的人物为什么“不须归”? _《__渔__歌_子__》__词__中__的__人__物__把__自__己__融__化__在__大__自__然__中__,_自__乐__其__中__ _而__不__思_归__,_表__明__词__人__已__经__领__略__人__生__的__乐__趣__,所__以__“_不__须__归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新课标

《渔歌子》教案【教材分析】《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

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塞、箬、笠、蓑”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渔歌子》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词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乡村风光的美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诗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 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借助信息技术体会诗中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版新课标2014渔歌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③白鹭:一种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⑥蓑衣:用草或棕榈叶编制成的雨衣。

⑦须:愿意⑧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也很肥美。

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乡村朴朴实实、平平淡淡的生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4、今天,我们就随同宋朝诗人翁卷一起走进乡村四月,感受乡村初夏那浓浓的田园气息吧!(出示诗人简介)
5、总结学法:解诗题,晓诗人
(二)初读诗句,了解诗意。
1、生自由把这首诗读上两遍。注意,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
(1)引导学生对比,感悟:是自己的创作好呢,还是翁卷的句子更有味道?(选用“蚕桑”“插田”不仅是因为这两种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更是因为这句中的“田”和第二句诗中的“烟”押韵,还源于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相照应)诗歌讲究韵律,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2)读诗。
(四)悟读升华,背诵诗句
1、(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及乡村风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意境。
课件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补充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昼、耘”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乡村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2、看来,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人们到哪去了?
(4)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乡村人们的淳朴和勤劳。
(5)背诵积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古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课后再读读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3.古诗词三首故乡的山溪课内阅读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描写了江南农村(时节)的景象,我能从“,”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中的山原指的是,白满川的意思是,子规表示鸟。

3. “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给下列黑体字加拼音。

鳜鱼( ) 箬笠( )5.下面是对以上诗歌的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诗作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濛、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

B.青山,白鹭、红花、流水,景物色彩鲜明,再现了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

C.“青箬笠,绿蓑衣”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垂钓图,表现了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D.“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诗人敢于迎击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故乡的山溪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

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崭新的瓦房,清脆的蝉鸣……一下就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

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

”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

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而尽。

好凉爽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澈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山溪给了我欢乐。

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

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

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着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

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肥大的虾。

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

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主动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找一找,读一读更多的古典诗词,
பைடு நூலகம்
体味古诗词的意味。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渔歌子:
词牌名。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
的乐谱,词牌(如念奴娇、西江月等
等)是各种词调的名称。
白 鹭


蓑衣
放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反复吟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那位渔翁为 什么在这样的一 个雨天还不回家?
作者简介
•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 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 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 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 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 烟雨中,宁静而美好。 • 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 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 生活情趣。
桃 花
古诗词三首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
借助拼音自读诗歌,初步了解这首诗。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 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 ⑤鳜(guì )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 肉质鲜美。 ⑥箬(ruò )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 ⑧不须:不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