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名师教学设计全集(第17课)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价值引领: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意图:将语文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课后实践,巩固提高: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我最敬佩的人”的作文,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背景,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地震、瓦解、废墟、挖掘”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并理解父子间的情感交流。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父亲在地震中展现出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达成共识。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并引导:在地震中,父亲坚定地相信儿子还活着,勇敢地挖掘废墟,最终成功救出儿子。这种信念、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强调课文中所传递的勇敢、坚强、团结等品质,以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4.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深入思考课文中父亲的形象,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五、作业布置
1.根据课堂学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完成以下作业: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英雄”的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具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出你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1.学生在词汇方面,对于地震相关词汇已有一定了解,但部分专业术语可能仍感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点解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课时计划:3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3、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5 B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公开课一等奖《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公开课一等奖《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1.应会读字:杉、矶、混、昔、墟、曼、爆、砾 2.趣味识字:砾(快乐的石头) 比一比: 杉(杉树)——衫(衬衫) 字理识字:“混、墟、爆”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3.易读错字:杉(易读成 bīn )砾 [zhā] (扎破)
[za](包扎)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
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 1. 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 是血迹。 2.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2)体会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①自由读课文 2—11 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用“~~~”划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②再认真读课文 12—23 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能感悟到儿子的“了不起”。 2.质疑。(至少提出 3 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2、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1 课时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导语: 在一九八九年的美国洛杉矶,这天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 活着,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房屋倒塌, 几万人被埋,三十万人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灾难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在 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 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出示预习较好的学生名单。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1.接读课文,要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学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重点句进行品读,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教学难点: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重点句进行品读,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有课题引发思考并质疑。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三个大组分别读出屏幕上的三个目标。

①自学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③能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重点句进行品读,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父爱的伟大。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师:明确目标再学习,我们就能把握课文的重难点,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2、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全神贯注,现在我们来交流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生:汇报交流。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说明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巨大。

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场大地震?生:汇报交流。

师:昔日欢声笑语的学校,如今是一片废墟。

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的对比。

李老师这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留下的图片,请同学们看:高高飞架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变成这幅模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2012年汶川大地震吗?在这场浩劫中,涌现出许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谭千秋老师便是其中一个。

临危时刻,他用身子挡在四名学生上面,当人们从废墟中挖出他时,他的手臂依然张开着,但却伤痕累累。

平凡的教师在学生生命遇到危险时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作为父亲,在危急时刻,又会爆发出怎样惊人的力量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板书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故事,读完后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2、学习生字词。

(出示研学案)(1)同桌互读正字音shān jīhùn xīxūmàn bào lì杉矶混昔墟曼爆砾(2)全班齐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说说难写的生字。

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阿曼达疾步爆炸瓦砾打砸颤抖(3)交流难写的字,指导书写。

3、请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同学的回答中,你看到了几个画面或者场景?(教师板书场景:冲向废墟、寻找儿子、发现儿子、父子相见)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7课教案
4、独立完成《长江作业本》若干题目,
当堂批改,评价——10分钟左右
五、“一对一”优辅差——3分钟左右
六、总结——2分钟左右
粘贴——《练习册》
导学:切勿“脚踩西瓜皮”
重点抓:基础
着眼:语文素养+应试
记录——
指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示、指导自学(正式讲读之前1-5周,至少自学3次)
任务、要求:主要是读书——求……印象、兴趣……
查工具书——求音准(第二次还不会读的字要求“注音”)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粘贴——《语文书》双横线、四方格生字
粘贴——《英才教程》-词语解释+近、反义词
粘贴——《语文书》课后习题
粘贴——《英才教程》课后题解
课后反思: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程
17、地震中的父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写写生字——求印象(一边写一边读)
调查,个别教(早自习或它时)——做记录:
1,见《语文书》;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17、地震中的父与子
5.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情境模拟:设计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紧张氛围,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2.问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问题解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动交流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3.能够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防范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准备:收集地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地震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课堂导入:通过播放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课文学习: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地震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地震的恐怖,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父子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扮演父亲和儿子,亲身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本节课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对父爱与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会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如何保护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更加勇敢、坚强,面对困难不退缩。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品教案

课时地震中的父与子来。

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句导读: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⑦文中的父亲与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段导读:第5自然段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父亲信念的力量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bào)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⑧这句话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第三部分(第5~11自然段):写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来救助儿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之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⑩这里字数不多的描写突出了什么?]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lì)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突然”一词有怎样的作用?]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说明了父亲在漫长而艰辛1这句话表现出儿子对父这句话体现了阿曼达先人1重点句解析:因为和我在一起!”[儿子在灾难面前为什么如此坚定?]“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读悟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2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

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

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 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 苍白无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

因此, 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 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地震这两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生答)大地震就更恐怖了,我们快来看看.(出示视频)教师随机引如课题,并齐读课题.2【讲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咬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或者和同桌交流交流。

2、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所描述的恐慌与无助。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亮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地震中的父与子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如:“课文中的父亲形象”、“地震中的家庭情感”等。
3.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结合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初始,我会通过展示地震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向学生简单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的成因、级别划分等,帮助学生构建对地震的基本认识。
3.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地震的了解程度,以便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6.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表达,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
7.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8.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3.关注家人,关爱他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勇敢、坚毅、乐观的品质,增强心理素质。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共五则)[修改版]

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共五则)[修改版]

第一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出示文字)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

(分小组朗读)2、交流品读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动作外貌细节】★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

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

(板书,齐读课题)2.从课题入手把握文章的重点(父与子)3.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呢?(了不起)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2.学生汇报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借助课件,引导想象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艾启双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艾启双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

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

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1、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⑴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说的这一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⑵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②“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3、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结: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二、朗读体会,加深体验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2、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读读课文,展开讨论,编写剧本,演一演,制成录音带,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操爱松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实验小学操爱松【教材简介】课文讲述的是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诚信,有责任感。

3、学习抓住课文重点、焦点、亮点部分理解课文,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诚信,有责任感。

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焦点、亮点部分理解课文,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课前准备】1、建议学生阅读介绍地震的资料。

2、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教学理念与方法】关注“三维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以学生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注重读中想象,读中体验,突出表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地球这位人类伟大的母亲,平日里是那么美丽,那么文静,那么和蔼可亲,可是她也有躁动的时候,她要是一躁动,那可不得了!一次小小的躁动,就可能给人类造成天大的灾难,顷刻间,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生灵变成了冤魂。

这是什么恶魔,竟然能制造这样滔天的罪恶?对!就是地震!(板书:地震)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就在这堆废墟里,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

(板书:___中的父与子了不起)2、齐读课题。

3、读一读课题,看一看板书,想一想,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着重探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二、交流预习成果导语: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预习的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共享?1、练习朗读:导语:首先,让我们来听听朗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别人读的时候,我们怎么听?轮流朗读、评价朗读、指导朗读、练习朗读。

2、交流感知:导语: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的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你初步的理解。

⑴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

⑵了不起──父亲,深沉的爱子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诚信;儿子,坚定的信念,博大的友爱,惊人的勇敢。

3、质疑问难。

三、精读课文1、导语:从交流的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态度都很好,自学的能力都不弱,学习的收获都不少。

下边,我们来细读课文,以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

请注意阅读的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到最能感动你的句段,画出来,多读读,多想想我们提出的问题,多想想为什么那么感人,注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难题。

2、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讨论讨论:谁愿意先来汇报阅读感受?最让你感动的句段是……⑴“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句的前半部分。

谈谈你对这一部分的思考和感受。

挖的时间很长,三个整天两个整夜。

再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作者是怎样强调挖的时间长的。

把36小时分时段来写。

36个小时,三个整天两个整夜,就这样不停地挖,如果是一般的人,能做到吗?不能!绝对不能!要是一般的人,他一定要怎样?要吃喝拉撒睡!阿曼达的父亲为什么要这样挖?为什么能这样挖?他曾经常常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在一起)这是爱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责任的驱使,是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支撑!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句的后半部分,这个部分中哪个词语值得我们深思?再!为什么要用个“再”?许多人曾经劝阻过他,不过,都没有成功。

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所以不再劝阻他。

你能联系上下文读书,很好!我们来读读人们劝阻他无果的句子。

现在你也认为他精神失常了吗?是!要不然,他不会这样疯狂地挖,也会像常人一样绝望地离开。

(板书:疯狂挖)有不同的观点吗?不是!是爱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责任的驱使,是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支撑!(板书:爱子责任信念坚毅)第一句该怎样读才能把句子的思想情感读出来呢?前半部分要读得慢而有力,以突出时间的漫长和挖掘的顽强;后半部分要轻而缓慢,以表达人们的悲凄。

请同学们先练一练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父亲的样子,再根据父亲的样子想象挖的情景,进一步感受父爱、精神、责任、信念和顽强。

他长时间疯狂地挖掘,已疲倦不堪,因而“双眼布满血丝”;他不顾生死地挖掘,曾多次被水泥块砸过、压过,被断钢条、玻璃片戳过、划过,因而“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语调要低沉而缓慢,这样才能形象地表现他的惨状。

还是请同学们先练一练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还有哪些句段让我们感动?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还用读懂上一句的方法读懂这一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用心地想一想,感受感受。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有几层含义?首先是他自己不害怕,这样才能鼓励大家不要害怕。

把第一句连起来读一读。

他之所以不害怕,是因为他坚信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他之所以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是因为他坚信只要我爸爸活着,也能救大家。

读第二句,再把两句连起来读,注意两句之间的关系,抓住这个关心用心感受。

再读读,再感受感受。

他对父亲的话坚信不移。

让我们再来联系前后文想一想,阿曼达在废墟下至少呆了多长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他是怎么度过的,他靠的是什么力量?至少38小时50分钟,耐心地等,鼓励大家,靠信任,靠勇敢。

(板书:耐心等信任勇敢)这段话该怎样读?大家练一练。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还有让我们感动的句段吗?⑶“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谈谈你的感受。

先人后己。

(板书:先人后己)四、总结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子,父亲疯狂地挖了36个多小时,终于救出了在废墟下耐心等待了近40个小时的儿子,在出废墟的关头,儿子竟能让同学先出去。

父亲的爱子心、责任心、信念、精神和毅力,儿子的耐心、信任、勇敢和先人后己,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再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不论发生什么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总会在一起!爱子责任信念坚毅信任勇敢先人后己《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曹敏贞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曹敏贞【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