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 先把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例如:30×50,先计算3×5 = 15,然后因为两个因数末尾共有2个0,所以积是1500。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 不进位乘法。
-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例如:23×12,先算23×2 = 46,再算23×10 = 230,最后46+230 = 276。
2. 进位乘法。
-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时,与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例如:34×25,先算34×5 = 170,再算34×20 = 680,在计算34×5时,4×5 = 20,满20向十位进2;最后170+680 = 850。
三、解决问题。
1. 连乘问题。
-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中间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当求的是总数时,可以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
- 例如: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方法一:先求出热水瓶的总个数,5箱,每箱12个,总个数为5×12 = 60(个),每个卖11元,一共卖60×11 = 660(元)。
- 方法二:先求出每箱卖多少钱,每箱12个,每个11元,每箱卖12×11 = 132(元),一共5箱,总共卖132×5 = 660(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这篇关于《⼩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整⼗数、整百数的除法1.熟练在掌握整⼗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3.⼀道除法算式能⽤不同的⽅式表⽰:例:18÷3(1)18除以3除以的前⾯是被除数、除以的后⾯是除数(2)3除18除的前⾯是除数,除的后⾯是被除数(3)18被3除辨别:30除⼀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求被除数)30除以⼀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求除数)4.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道乘法算式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例:90×7=630630÷7=90630÷9=70反之,乘法并不是除法的逆运算。
⼆、两位数或三位数被⼀位数除p34-421.横式p34、39:两位数分拆⽅法:1、我们把被除数分拆成能够被除数除尽的整⼗数。
2、把剩下的整⼗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被除数去除。
因此,分拆时⼀般先看除数,除数是2被除数⼀般可分出20、40、60、80除数是3被除数⼀般可分出30、60、90除数是4被除数⼀般可分出40、80当⽆法分出整⼗数时,可按乘法⼝决表进⾏分拆,便于⼝算。
三位数分拆⽅法:先分整百的,再分整⼗的,最后分单个的;整百的不够分,和整⼗的合起来再分,整⼗的不够分,和单个的合起来继续分。
分的时候还要考虑是否⽅便⼝算。
(注意:与两位数乘⼀位数横式不同的地⽅在于没有列出加法算式)2.竖式:⽅法:(1)从被除数的⾼位除起(2)被除数位上的数⽐除数⼩时,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
(3)当⼗位或个位不够商1时,要⽤0来占位。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4)余数要⽐除数⼩(注意部分步骤可以省略)例:p37\p41例3步骤:⼀商、⼆乘、三减、四⽐、五落验算⽅法: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来验证被除数与原题中的是否⼀致。
验算时⽤竖式。
分析:第⼀题:商中间为0第⼆题:被除数末尾是0,前⾯能被除尽,0应写在8的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加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加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加法(一)》的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算式的构成以及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学生在进行加法运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不深刻,对加法算式的构成理解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算式的构成,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的意义、加法算式的构成、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加法意义的深刻理解,对加法算式的构成的清晰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加法运算。
2.探究加法的意义: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即把两个数的数量合并在一起,求出合并后的总数量。
3.学习加法算式:讲解加法算式的构成,包括加数、和以及加号。
并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明确加法算式的各部分组成。
4.学习加法运算方法:讲解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同位数相加、进位等。
并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巩固加法运算方法。
5.解决问题:运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加法的应用领域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能够用个位数和十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3.掌握用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能够用个位数和十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3.掌握用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和练习册。
教具: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师生问答: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2.师生互动:教师展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讲授新知(15分钟)
1.教师出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师生一起探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自由组合出两位数并说出其名称。
并进行复数个练习。
3.教师板书:“两位数由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可以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来表示。
”并进行示范。
4.教师出示小黑板,演示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三、练习巩固(20分钟)
1.学生个别回答:出示小黑板,徐陆老师先念出一个两位数,然后学生上台将其分解
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分发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应练习。
3.学生展示:学生依次上台将两位数进行分解,并解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两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加练习
数学三年级第四单元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①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①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①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8、①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①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①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①减数+差=被减数①被减数-差=减数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练一练1.下列算式中,得数最接近700的是()A.689+217B.618+89C.420﹣308D.824﹣2142.验算498﹣36=462时,下面()的方法是错误的。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需要多少钱》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需要多少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需要多少钱》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购物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他们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结果,忽略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列出算式并求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列出算式并求解。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关注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要买这两个商品,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解决问题。
3.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两个商品的价格,并进行加法运算。
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强调关注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加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的第四单元通常涵盖了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这些概念和技能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个单元的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与应用:- 认识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数位和数位顺序:- 学习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 理解数位顺序,以及如何根据数位顺序读写数字。
3. 四则运算的进一步学习:- 加法和减法的进一步练习,包括多位数的加减法。
-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以及简单的乘法运算。
- 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4. 分数的初步认识:- 介绍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 学习如何表示和理解简单的分数,如1/2、1/4等。
5. 度量单位的认识:- 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 重量单位,如千克、克等。
6.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周长、面积等。
7.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如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8. 问题解决技巧:- 学习如何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目标。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妙。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减三位数》课件
列竖式计算
550-380 = 170
4 15
550 -3 8 0
170
注意:十位不够减时,要从百位退1当10再减。
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435-322 = 113(种) 435
-3 2 2 113
答: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113部动画片。
278
4题门诊
762 -4 5
671
改正:
762 - 45
717
573 -3 7 6
207
改正:
573 -376
19 7
笔算减法时要注意 哪些问题?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与 本位上的数相加后,继续减;
3.退位点要点清楚,哪一位上有点要减1后再计算 。
谢谢观看!
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435-86 = 349 (种)
3 12 15
435 - 86
34 9
435-86 = 349 (种)
3 12 15
435 - 86
想一想,十位上的4是如 何得到呢?
34 9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十位 剩2不够减8,再从百位退1当10,与十位 合在一起变成12,12减8等于4。
请你仔细观察竖式,想一想,笔算减 法时要注意什么?
435 -3 2 2
113
3 12 15
435 - 86
349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 前一位退1当时10,与本位 上的数相加后,继续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需要多少钱》课件
P33 第3题
×
6
6
3
18
18
1818 36
10×4=40 8×4=32 40+32=7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8×4= 72(元)
2
3
× 10 8 4 40 32
40+32=72
10×4=40 8×4=32 40+32=72
2 4=8 8 9=72
4 9=36
4 9=36
36+36=7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 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把两位数分为整十数和 一位数; 第二步分别乘以一位数; 第三步把十位数的乘积和个位数 的乘积加起来。
比一比谁最棒!
70 2 140 603 = 180 300 4 1200 700 6 = 4200 4000 2 = 8000 10006 = 6000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乘与除
12×3= 36(元)
12+12+12=36
10×3=30 2×3=6 30+6=36
点子图
表格
1.圈一圈,算一算。
60
104=40 5 4=20 40+20=60
66 20 3 60 236 60 6 66
2.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5×5= 75(块)
× 10 5 50+25=75
5 50 25
答:一共有75块饼干。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
分为三步: 第一步把两位数分为整十数和一位数; 第二步分别乘以一位数; 第三步把十位数的乘积和个位数的乘积 加起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学随着学期的推进,三年级的数学学习进入到了第四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加减法口诀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渐熟悉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加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数字之间的相加关系。
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多种形式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
其次,我们将继续学习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同样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减法运算也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进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加减法口诀。
通过记忆和运用加减法口诀,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都需要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通过这些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加减法口诀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逐渐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取得好成绩。
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第4单元教案:数的分解教案
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的数学教学体系,不断涌现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优秀数学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人教版数学上册三年级教师的精彩课堂——《数的分解》。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第四单元,以学习数的分解为主要内容,是整个数学学科的一个基础环节。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不仅可以理解各种数的分解方法和相关应用,更能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的分解概念和方法;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3、计算有效性的判断;4、适当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完成后,学生应能够:1、理解各种基本数的分解方法;2、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学会评价计算结果是否有效;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分解这一基础知识,并掌握与此相关的简单加减法运算等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学科。
3、情感目标本课的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各种好习惯,如认真听讲、正确借用工具等,注意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分解概念和方法,着重讲解各种数的分解方法,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重点讲解计算有效性的判断方法,使学生更加科学地评价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2、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数的分解方法的灵活运用——由于数的分解方法具有多样性,学生需要能够看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加减法的运算能力,提高计算效率,增强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本课的教学方式以“情境导入—图片教材呈现—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看操作—学生互动讨论—教师总结反思”这一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并深刻领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单元pdf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单元以下是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的笔记内容,涵盖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公式:
重点知识点:
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知道1米=100厘米。
2. 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了解常见物品的质量。
3. 角的认识: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关系。
4. 直线的认识:了解直线的性质,知道直线的延伸。
5. 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方法。
公式:
1.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质量单位换算公式: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 角的度量公式:一个角的大小是固定的,用度数表示,公式为∠AOB=n°。
4. 直线性质公式: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 测量线段长度公式:AB=a。
练习题:
1. 一根木头的长度是5米,用去了3米,还剩多少米?
2. 一袋糖果重500克,多少袋这样的糖果重1千克?
3. 下列哪个角是钝角?∠AOB=120°。
4. 从一个点出发可以画几条直线?
5. 用刻度尺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该线段长多少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万以内加减法运算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探讨解题方法。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互助的品质,懂得分享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仍需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步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
b.提高练习:针对优秀生,设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变式训练:通过变换题目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4单元1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4单元1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教学背景本教学教案针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1节《小树有多少棵》展开,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找规律,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能够发现规律,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算出每一种情况下小树的数量。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小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画图等方式认识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其应用。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掌握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
2.分组讨论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水笔。
2.学生准备教材、笔、纸、尺子。
1. 案例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树,并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我们可以找到多少种形状相同的树吗?” 引导学生观察,回答问题之后两两组合,向大家展示同一形状有多少树。
2. 规律总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组合,总结出相似的图形,并把所有的图形按照相似性分组。
3. 规律推理教师引导学生用规律解决问题。
发现根据每一种规律,我们都可以将所有形状相似的树分成一组,而每组树的数量是固定的。
举例说明,若有一组以三个小点为三角形的例子,那么每组均为三颗小树。
4. 计算数字教师示范,以相同规则的小树作为一种树,帮助学生统计所有小树的数量。
5. 小组活动教师把课堂分成小组,让学生拿出纸和笔,在小赛中计算所有小树的数量,认真分析并评测每种样式的准确性。
6. 答案验证教师要求学生分平审视计算准确性,每一组对照。
指导个别同学将准确性差的相关图形在纸上重画。
7. 运用解决问题教师提问:“小学生家中放置的盆栽数量最多的是小树,他想知道他家中的小树种类有多少呢?”,给出例子解画图,让学生们通过前面的模型计算,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算器、投影仪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操练: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研究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探讨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重点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重点
资料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数的大小比较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数
的位数、数的大小等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运用比较数的知识。
二、数的读法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数的读法。
通过研究百位、十位、个位数的读法,帮助同学们正确读出多位数。
三、数的顺序排列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数的顺序排列。
通过将一组数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帮助同学们练数的排序技巧。
四、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研究竖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帮助同学们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五、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仔细研究,加强巩固,提高数学水平。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教学目标:1. 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如10、11、12、13、 (99)2. 掌握用十位、个位数字表示两位数的方法。
3. 能够读出给出的两位数。
教学重点:1. 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
2. 用十位、个位数字表示两位数的方法。
3. 能够快速读出给出的两位数。
教学资源:教材、小黑板、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10、15、20等十位和个位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帮助学生读出这些数。
2. 让学生观察,回答十位和个位数字的变化情况。
例如,个位数字不变,在个位数字的右边添上0来表示十位数字。
十位数字变成1,在十位数字的右边添上0来表示个位数字。
3.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的组成方法。
Step 2:学习新知1. 出示某个两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组成这个两位数。
2. 让学生观察、讨论两位数的十位、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的关系。
3. 学生用卡片和小黑板上的数字卡片相配对,完成一些两位数的拼图活动。
Step 3:巩固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组成一些两位数,然后读出给出的两位数。
2. 教师出示一些百以内的两位数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这些数。
Step 4:拓展探究1.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百以内的两位数进行观察,总结规律。
2. 让学生举一些百以内两位数的例子,让其他同学根据卡片数字来组成这些数。
Step 5:小结回顾1. 学生回答课堂小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知识巩固和强化练习。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
Step 7:课堂展示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教室,并对正确答案进行纠正和讲解。
Step 8:课堂总结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对学生答疑解惑。
Step 9: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练习册上的习题。
2. 设计一道关于认识百以内的两位数的小题目,写在作业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面积》备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并体会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总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课时子目标与教学计划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实物,。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所用的数学书、硬币,或者我们的手掌,树叶有多大吗?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二、引导探索
(一)看图,比较一下每组物体表面的大小。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和数学练习本的封面,并比一比它们的表面的大小。
(2)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个1元硬币和一个5角硬币,比一比它们表面的大小。
(3)师:请同位的同学每人伸出一个手掌,比一比两个手掌的大小。
(老师先做一个示范,学生再实践)(4)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这些树叶都是平面图形,请比一比它们的表面的大小。
2、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
(1)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哪个同学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些结果的?
生:观察或重叠的方法得出结果。
(2)师: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是怎样?
生:有大有小。
(二)介绍面积定义(小结):
1、师: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我们刚才观察、操作、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怎么区分它们
的大小呢?
生:面积
2、师:哪个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师:所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是面积。
三、比一比
1、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面积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