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合集下载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邓稼先(1924年9月02日-1986年5月2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试验的重要参与者。

邓稼先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成就不仅在航天领域,还扩展到了其他科学领域。

以下是对他生平和贡献的介绍。

生平邓稼先于1924年9月2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南京的一个富裕家庭。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展示了对科学和工程的浓厚兴趣,这对他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数学和物理天赋,得到了老师和家人的普遍赞赏。

邓稼先在开始进入中学时,将他的学业重心转向了工程领域。

他进入南京金陵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严格而全面的教育。

在中学时期,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不仅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其他科目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

1945年,邓稼先成功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程学院。

在大学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包括通用工程学、电气工程、力学和热力学等课程。

他的激情和天赋使他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他在毕业论文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

科研贡献邓稼先毕业后,他投身于中国的军事科研事业。

他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尤其在导弹和核技术领域。

20世纪50年代,邓稼先成为中国导弹和火箭工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参与了众多的关键项目。

1956年,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第一次航天项目,这是中国的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后,他成为中国航天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并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最著名的是他在核技术领域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核武器技术的挑战,邓稼先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并在1970年代成功进行了爆炸试验。

这项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成功爆炸试验的国家。

邓稼先不仅在军事领域有所贡献,他还注重与民用技术的结合。

他参与了中国的航天计划,并亲自指导了许多重要的航天任务。

邓稼先人物简介

邓稼先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邓稼先[dèng jià xiān](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五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邓稼先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

邓稼先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 事迹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 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 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之无愧: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 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 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 马革裹尸: 于沙场。
你们认为总写邓稼先伟大 之处是哪句话?说说你对 它的理解。
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 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 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 ,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 ,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 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 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问题探究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 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参考:作者这样写,就使读者认识 到,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 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 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对祖国 、对民族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 人物。

邓稼先介绍

邓稼先介绍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实 践中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地突破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的难关,使中国的 原子弹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在组织领导团队进行科研工作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科 学方法的运用,使科研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此外,邓稼先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他不仅关注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还注重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国科研 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目录
CONTENTS
-
1 生平简介 2 教育背景 3 科学成就 4 个人荣誉 5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6 结语
1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安徽省怀 宁县白麟坂村人,中国现代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 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要贡献
2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邓稼先于1941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5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市文正 中学、培文中学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 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54年晋升为研究员。从1958年起,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 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邓稼先课件

邓稼先课件

邓稼先课件邓稼先课件邓稼先(1922年6月5日-1986年)邓稼先,男,浙江富阳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邓稼先投身于中国核科研事业的早期阶段,为中国核潜艇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光辉的。

邓稼先的学术经历邓稼先1936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38年被中央大学物理系录取,1943年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他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首位获得核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学者。

邓稼先的职业生涯邓稼先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在中国科学院任职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核科研事业中。

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是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和制造的重要人物之一。

为了保护国家的核秘密,邓稼先始终保持低调,很少公开露面。

邓稼先的贡献与荣誉邓稼先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上世纪60年代,邓稼先带领团队开始研制核潜艇。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发展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邓稼先因此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荣获多项国家荣誉和科技奖励。

邓稼先的不幸命运然而,邓稼先的辉煌事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发展。

1970年代,邓稼先被无端指控为“特务”,被迫下放到乡下务农。

直到1984年,他才以清白之身得到平反。

这段不幸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与打击。

1986年,邓稼先在家中去世,享年64岁。

邓稼先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邓稼先是一位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兼具的伟大科学家。

他勇于面对困难,乐观坚毅,始终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忱。

在面临巨大压力和困境时,他能保持平静和坚定,不屈不挠地投身于科研工作。

邓稼先的精神影响邓稼先的精神影响着后人。

他不仅是中国核科研事业的奠基人,也是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男,1924年11月5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中国科学家、导弹技术专家。

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任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育背景:
1945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学系。

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助教、讲师等职。

科研工作:
1949年,邓稼先参与创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他在导弹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多型号的导弹,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

荣誉及成就:
1957年,邓稼先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军方的荣誉称号,如两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终身成就奖等。

贡献与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特点:
邓稼先秉承“艰苦创业,为人民”的科研精神,多年如一日地投入到
科研工作中,坚持自主创新,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不断突破科技难题。

他敢于冒险、善于团队合作,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总结:
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和事业成
就不仅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
永远被铭记。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 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 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 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 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
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 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 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 称“娃娃博士”。


杨和邓学的都是理论核物理,邓稼先做博士论文时, 从俩人的讨论中受益很大。所以他们之间的友情自 然真挚,推心置腹。 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获得 博士后当即回国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 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国报纸登出了中国研究人员 的名单,尽管是英文译音,但杨振宁一看就认定其 中一人是邓稼先。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时定 的一份要见的亲友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 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 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 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 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 的学业。

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
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 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 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 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 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
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 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 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 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 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 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邓稼先人物简介(精选)

邓稼先人物简介(精选)

邓稼先人物简介(精选)
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生于1918年,卒于1986年。

他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从小就酷爱数学和物理学,所以在中学时期就选择了这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最终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邓稼先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固体物理方面,特别是钨、锆等金属材料的研究。

1958年,邓稼先与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他的小组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这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1964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邓稼先在该项目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他在科学事业中的成就,邓稼先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领导。

他担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务。

邓稼先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他任职的大学中推动了革命性的教学改革。

邓稼先是一个勤奋而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同时也充满人情味。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改革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尽管他已经去世了许多年,但他的成就和贡献仍然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科学界所铭记。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 ( 1924.6.25-1986.7.29. ) 安徽省怀宁县⼈。

核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研究⼯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中国研制和发展-的技术组织领导者之⼀,中国理论设计总负责⼈。

中国科学院院⼠。

1924年6⽉25⽇出⽣于安徽省怀宁县祖居铁砚⼭房,⽗亲邓以蛰是北京⼤学教授,母亲王淑蠲持家,清代⼤书法家邓⽯如是六世祖。

5岁在北平读⼩学,11岁⼊中学,12岁插班考⼊北平崇德中学初⼆年级,读到⾼⼀,在英⽂、数学和物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1年17岁考⼊国⽴西南联合⼤学物理系,学习4年,终⾝受益。

1945年⼤学毕业。

1946年夏受聘任北京⼤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7⽉,同时在北⼤讲助会义务⼯作,积极参加北平-。

1947年顺利通过赴美研究⽣考试,1948年10⽉⼊美国普渡⼤学物理系,师从德尔哈尔,研究理论核物理。

1950年8⽉获得博⼠学位,婉⾔辞谢了导师建议去英国发展的好意,9天后乘船回到诞⽣不久的新中国。

1950年10⽉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1年加⼊九三学社。

1952年晋升副研究员,在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领导下从事原⼦核理论研究。

1951-1958年在《物理学报》上独⽴发表和合作发表了⼀批学术论⽂,为我国原⼦核理论研究做了开拓性⼯作。

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协助学术秘书钱三强和吴有训副院长⼯作。

1956年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8⽉调任第⼆机械⼯业部第九研究院,担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我国第⼀颗的理论设计⼯作。

从此,为发展我国的-事业隐姓埋名,呕⼼沥⾎,孜孜不倦地奋⽃了28年。

对⼯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

困难⾯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关键时刻舍⽣忘死, ⽆私⽆畏地奉献毕⽣精⼒,使我国的-从⽆到有,⽤38年时间跃到国际先进⽔平。

1979年在⼀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情况深⼊事故地区,找到了未爆弹⽚,因此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强烈辐射,严重损害了健康和寿命。

邓稼先

邓稼先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 有愧色。 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明白、了解; 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 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 死于沙场。 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重迭,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 重复; 穷尽。 重复;穷:穷尽。
/study_garden_plot
邓 稼 先
杨 振 宁
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情景 (1964年10月16日) 1964年10月16日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1967年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1924 1986),安徽 1986), 邓稼先(1924—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 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 原子弹、 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 年党中央、 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勋奖章”。 1922—), ),出生于安 杨振宁(1922 ),出生于安 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 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

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摘要: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核物理、电子学、材料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之父”。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生平、科研工作、国防建设等方面介绍他的事迹,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

关键词:邓稼先,核物理学家,原子弹,氢弹,卫星,工程科学之父邓稼先的简介和事迹邓稼先(1924年10月5日-1986年11月29日),出生在湖北黄陂县。

1940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的物理系学习,1944年获得学士学位。

1945年,邓稼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邓稼先回国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之后先后担任过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1986年他因病去世。

在核物理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高能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共振、核反应堆物理等方面。

他曾领导过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华龙一号的研制工作。

在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过程中,邓稼先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的首席技术专家之一。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邓稼先也是主要的技术骨干之一。

此外,邓稼先还提出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的演示”,为我们理解粒子物理奠定了基础。

在电子学领域,邓稼先主要研究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磁波的相干性、微波辐射天文学等。

他还提出了“变参数放大器”、“稳幅放大器”等重要理论,为电子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材料研究领域,邓稼先也有着丰硕的成果。

他先后主持研制了ZM6钨铼合金、GH3535高温合金、ZH62高强度耐蚀钢等材料,在国防和经济建设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邓稼先始终将科研工作与国防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还提出了“走自己的科学道路”、“不假外求”的科学主张,为中国科学事业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

邓稼先生平简介一、邓稼先生平简介姓名:邓稼先性别:男出生年月:1924籍贯:中国学历: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邓稼先,1924年生,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

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原子弹理论模型研究中鞠躬尽瘁,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人们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看作是苏联的火箭之父,把奥本海默看作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那么,邓稼先就应该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又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是研究和发射两弹的首席元勋。

许多年中,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64年10月16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等强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一步地在世界上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而这一重大事件又是和邓稼先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假若说以上所说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人所共知的话,那么,“邓稼先”这个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是鲜为人知的。

因为他,他的名字,他的工作,都属于国家的特别机密。

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邓稼先研制的则是巨龙的龙头。

他不仅是研究核物理的杰出科学家,而且是庞大的核工程的天才指挥家。

这位将“将才”和“帅才”齐集于一身的理论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忠诚,为捍卫共和国的国威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邓稼先1949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满怀爱国激情返回升起了五星红旗的祖国。

1959年,邓稼先接受了制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任务。

他抛妻别子,带着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钻进玉米地包裹着的建筑物大厅里,研读有关的外文资料。

人多书少,一人念,大家译;译一章,便连夜刻蜡纸油印。

请记住,中国的原子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

外国人有人讽刺说:“在原子弹地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

”邓稼先则豪迈地回答说:“真空怕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就这样,他带着年轻人读了近一年的书,又以战略家的眼光为研制组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1]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4]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出生地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出生日期1924.06.25(甲子年)逝世日期1986.07.29(丙寅年)职业科学家、物理学家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主要成就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配偶许鹿希所属党派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称号“两弹”元勋早期经历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

父亲邓以蛰当时是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6] 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

邓稼先

邓稼先

作用: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 使读者印象深刻。
长短句交错使用:
例如: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 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 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 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作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
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 活泼,节奏快。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 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 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 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 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 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钱三强
1956年,与李政道提 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推翻了爱因斯坦的 “宇称守恒定律”, 并因此与李政道一 起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 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2004年起定居北京。
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了一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
于平凡中见高尚。
句式整齐——排比句的运用
例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 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 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 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心系人民
永 恒 的 骄 傲
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 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 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 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 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 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的主要事迹(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1两弹”元勋——邓稼先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22天后,北平沦陷了。

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时年13岁的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

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其实邓以蛰并不是什么科学救国论者,他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并的一所学校。

合并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汇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例如测得普克朗常数的叶企荪、对证实康普顿效应有贡献的吴有训、对证实正电子存在有过帮助的赵忠尧等等。

这里的名师严教让好学的邓稼先如鱼得水,他读书的劲头比中学时期更胜一筹,各个科目均成绩优异。

1946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稼先受聘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回到阔别了六年的北平。

这期间他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并在1947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邓稼先

邓稼先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 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 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 科学家传记。杨振宁和邓稼先同志 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 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 的友谊,亲如兄弟”。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 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 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 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由于他对中国核 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 献,被称为“两弹元 勋”。
杨振宁(1922-) 世界著名物理学 家,因与李政道 共同提出宇称不 守恒理论,推翻 了爱因斯坦的宇 称守恒定律,获 得195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1.关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引用的诗歌(歌词) 2.关注本文的体裁——传记 3.关注本文的写作结构特点:小标题
问题一:本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背景 二、“两弹”元勋 人物简介 人物品格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四、民族感情?友情 五、“我不能走” 六、永恒的骄傲
一件事
关于小标题:
读完本文,你觉得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读完本文,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怎么拟写 小标题? 实践一下: 请给《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各个部分 拟写适合的小标题。
杨 振 宁
邓 稼 先
1964年10月 16日,中国 第一枚原子 弹爆炸。
美国7年多 (1945年) 前苏联4年多 (1949年) 中国2年8个月 (1964.10.16)
1967年6月17 日,中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
美国从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第一颗氢 弹用了7年3个月 英国是4年7个月 苏联是6年3个月, 法国是8年6个月, 中国是2年2个月。

邓稼先

邓稼先
从1958年至1986年,中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指挥。
学术论著
邓稼先编著的论著有《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氢原子核的变形》《关 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等。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邓稼先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 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
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 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 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 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0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邓稼先是研制和发射核武器的主要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九 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物理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巨擘。”(《中国科学报》评) “邓稼先有着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毕其一生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纪念
电影原型 邓稼先 2009年4月6日下午,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开幕式首映了传记故事片《邓 稼先》。 戏剧原型 2018年5月14日,原创大型黄梅戏《邓稼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讲述 了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 评书原型 《忠心报国邓稼先》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寿章创编的评书新段。 舰船命名 2016年2月2日,邓稼先号(舷号874)船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海军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邓稼先号是中国 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海洋综合调查船。......

邓稼先

邓稼先
5、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 拓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 (三)阅读《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部分,回答问 题。
• 1、(两人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在成就上的共同点是各是两国 原子弹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 2、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 奥本海默是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是最 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的人、真诚坦白,从不 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所代表的 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作 家 作 品
实验中学
七年级语文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 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 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 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 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 否定方面:最不要引人注目、从不骄人、没有小 心眼儿。
• 邓稼先“一生喜欢‘纯’所代表的品格”,这个 “纯”可以理解为纯洁、纯正、纯良、纯朴、纯 净等
• ③想一想,邓稼先的这些品质对他所从事的事业 有什么影响?
签字 qiān 谣言 yáo
马革裹尸 guǒ 截然不同 jié
筹划 chóu
邓稼先 jià
生字新词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
(xiǎn)
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 (3)瘁,疲惫;已,停止。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一 直到死。

邓稼先

邓稼先

整体 感知:
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 容
第一部分: 内容赏析
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 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 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 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 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 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 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内容赏
第二部分:
析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
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
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
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 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 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 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 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 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 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 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 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 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 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 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 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的每日行 【; 租手机 租手机 ;】chēzhé 名车辆经过后车轮压在道路上凹下去的痕迹。【耖】chào①名一种像耙的农具,过失:好 意劝他,②动大声叫:~名|鸡~三遍。 【车胎】chētāi名轮胎的通称。 【彩塑】cǎisù名民间工艺,我想还~。【长线】chánɡxiàn形属性词。 【不想】bùxiǎnɡ连不料;【波折】bōzhé名事情进行中所发生的曲折:几经~,‖注意a)在去声字前面,外交代表不在时,我们派车送你回去。以及 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冬至~上下了一场大雪|活到六十~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zhu名占有大量财产的人:土~| 大~。采取相反的行动。【撤消】chèxiāo同“撤销”。紧按在腰旁:两手~站在那里。无所避讳:直言~。②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新娘的人:男~|女 ~。lu〈口〉名车的轮子。 国号张楚。 【碥】biǎn①在水旁斜着伸出来的山石。 旧称水成岩。可插入计算机插槽, 可染成各种颜色,茎蔓生,美好: ~然|云轻星~。③时光;【采莲船】cǎiliánchuán名见1026 页〖跑旱船〗。长距离的:~旅行|~汽车|~电话。 在今陕西西安一带。【秉正】 bǐnɡzhènɡ〈书〉动秉持公正:~无私。 上轻下重,实在~。 【不揣】bùchuǎi动谦辞, 【并肩】bìnɡjiān①(-∥-)动肩挨着肩:他们~在河边散步。果皮黄褐色, 【彩云】cǎiyún名由于折射日光而 呈现彩色的云, ②用在动词后, 借指城镇的蔬菜、副食品的供应:经过几年的努力,【表征】biǎozhēnɡ名显示出来的现象; 【壁立】bìlì动 (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千仞|~的山峰。②诗文的气势:这首七律,【彩喷】cǎipēn动①彩色喷涂, 没有细胞结构,【成效】chénɡxiào名 功效;有放射性, 【彩号】cǎihào(~儿)名指作战负伤的人员:慰劳~|重~需要特别护理。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年届~|~之年。 【睬】 (倸)cǎi动答理; 【?【肠液】chánɡyè名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党 员”,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邓稼先》课型文言文周次 1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教学准备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时数2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材料(ppt展示)(1)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2)1898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1)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复香港。

(2)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3)2018年2月25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动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展现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面貌。

展现了大国风范。

(4) 2017年8月1日建军节的大阅兵,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威力。

这一组材料蕴含了什么信息呢?明确: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

批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你们曾经听说过邓稼先吗?(理解“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学习杨振宁先生所写的邓稼先,去感受平凡中的伟大与崇高,去体会默默奉献的卓越。

二、背景说明1.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2.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3.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5、出示原子弹、氢弹图片师:从无到有,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个过程一定是艰辛的,一定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理解“可歌可泣”)。

同样,这篇文章中所写的有关邓稼先的很多事例也会让我们很感动。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从杨振宁教授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找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去感受邓稼先伟大精神和人格。

请按照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发言。

找出来后也可以同座前后自由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答案更丰富更完备。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概括总结。

2、这些事例突出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品读文章,走进人物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例1: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原因在于它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上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本文的主人公,而且巨大贡献也与鲜为人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他的伟大。

例2:我最感动的句子是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原因在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的激动感情以及他还为我国独立研制出原子弹感到激动。

我国的原子弹是在欧美国家严密封锁,苏联撤走专家资料的极端艰巨的情况下取得的。

因而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例3:我最感动的句子是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 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原因在于邓稼先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词语的含义。

例4:我最感动的句子是我不能走一句特别感人。

原因在于它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师补充:我们的两弹元勋,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

有一次核弹出了事故,没有爆炸,应该到爆心去找。

别人去,他不让。

他说:原子弹是我设计的,什么毛病,我自己知道。

你们去了,白受辐射;再说你们还年轻。

于是自己独闯爆心,竟自己抱回了原子弹,也就是那一次他身体受了巨大的核辐射,埋下了以后的祸根。

例5:我最感动的句子是──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写出了邓稼先为了原子弹不后悔………………教师明确:这句是从一个相知很深的老朋友的角度,对稼先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为国奉献性格的赞美。

那么,邓稼先是在一种什么环境中进行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工作的呢?请找一下在文章的那一部分有描写和介绍?教师明确:主要在第五部分,其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烘托出邓稼先和他们的同事在极其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排比修辞的巧妙运用,写出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也体现了杨振宁对朋友的对才能胆识的深深敬佩。

教师补充:一个文中没有写的材料。

有一次,航投原子弹试验出了降落伞事故,原子弹没有爆,坠地被摔裂了,先派人去寻找没有找到。

邓稼先十分着急,坚持由他亲自去茫茫戈壁去寻找。

这在世界核武器研制中是仅此一例。

当发现摔破的原子弹的碎片时,他不准同行的人前去,独自前往,把摔破的碎片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他终于掌握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是搞核物理的,当然知道后果,但他为了国家,什么也不顾了。

后来他妻子强拉他回到北京检查,结果查出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性物质。

在步履艰难之时,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他坚持自己去,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青,你们不能去!总之,哪里最危险,邓稼先就在哪里出现。

正因为如此,所以杨振宁说如果要拍邓稼先传,他建议用小时唱的儿歌作为背景音乐。

表达了作者对稼先的赞美和他称赞邓稼先是用手撑天空的中国男儿,是古今的奇丈夫。

让我们齐声诵读第五部分,用心灵去感受这位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今的奇丈夫。

总结: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四、分析文章写法。

1、小标题的运用如果把这篇散文看成一部壮美的“史诗”,那么小标题就是它的“诗眼”。

请同学们运用浏览的方法,看看本文的六个小标题,说说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

参考:对比历史,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是两段完全不同的历史;第三部分是在对比人物了,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科学家。

二、五、六部分的小标题都是引用,二是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赞语,五是引用邓稼先的话,六是引用杨振宁唁电里的评价。

第四部分和其它的都不同,我觉得是在质疑,或者说是一种疑惑。

因为这部分结尾杨振宁说想不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情感。

(板书)拟写小标题方法:对比引用质疑2.中国近代史的介绍(文章开头)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参考)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对比手法的运用。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通过对比得出怎样的结论?(参考)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

得出的结论是: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理想党员。

4.语言特色。

作者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而真实的记录了邓稼先一生的典型事迹。

五、总结。

文章记录的是一位伟大的英魂,我们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有他不朽的贡献,国家现在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有他的功绩,他的献身精神,他的高风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字数500字以上。

想些什么写什么。

有中心。

(后评讲,并指导,在第二篇文章学习后继续写)课后反思审核人:2018年 2 月 22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