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二
课内文言文复习(二)孙权劝学一、基础知识1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卿.()邪.()孰.()遂.()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意思是()(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卿.今当涂..: )..掌事(卿.:当涂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务:..)孤常..读书(孤.:常:..)见往事耳(见:往事:耳:)蒙乃.始就学(乃:)及.鲁肃过.寻阳(及:过:)卿今者才略..(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即更.刮目相待(更:)大兄..之晚乎(大兄:见事:)..何见事(4)古今异义治经为博士..(古义:今义:)见往事..耳(古义:今义:)但.当涉猎(古义:今义:)2 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朝代)()《》编纂的一部(),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3)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二、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4 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5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6 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木兰诗一、填空题《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朝时。
它与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021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全套)
(六 )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
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 擦擦眼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 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 1. 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 但当.涉猎(应当) 见: 1. 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 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 “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
而“ 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赞美
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 P68 练习二、三)
重点难点句子
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解析 :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
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解析 :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只
21.
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沾染(污秽)
22.
濯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洗
涟
水波
妖
艳丽
23.
益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更加
清
清芬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树立
24.
亵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亲近而不庄重
25.
鲜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少
26.
宜
宜乎众矣(《爱莲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七年级下册
实词
教材句子
释义
1.
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推托
务
事务
2.
但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只,只是
3.
及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到,等到
过
经过
4.
才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另,另外
刮
擦拭
6.
善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应当
27.
圮
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
倒塌
28.
阅
阅十余岁(《河中石兽》)
经过,经历
29.
求
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寻找
30.
竟
竟不可得(《河中石兽》)
终了,最后
31.
曳
曳铁耙(《河中石兽》)
拖
32.
尔辈
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有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孙权劝学》(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务: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4.但当涉猎但:______ 涉猎: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今义:独自,孤独博士:古义:________今义:学位的一种2.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见见往事耳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当但当涉猎________当涂掌事________(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善:________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___3.释担而立释:________4.但微颔之颔:________5.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6.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3.但微颔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名词,下巴(六)解释下列多义词。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第12课卖油翁一、《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1、重点字词:自矜:自夸。
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
矢,箭。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但,只是。
颔,点头。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尔,罢了。
忿然:恼怒的样子。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
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乃,就,于是。
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以,用。
覆,盖。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徐,慢慢地。
杓,现在写作“勺”。
沥,注入。
因:接着。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一词多义: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以钱覆其口(介词,用)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四、思考与练习:(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复习课件全册
【字词解释】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盖:原来(是),句首发语词。 啮咬:侵蚀、冲刷。
坎穴:坑洞。
已:停止。
遂:于是。
溯流:逆流。
如:依照。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 理: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吗”。
【评析】老河兵认为石兽应该在上游,在上游果然找到了石兽。于是引 发不能只依据某个道理就作出判断的思考。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文精析精练
河中石兽
纪昀
全文精析
【字词解释】
河干:河岸。
圮(pǐ):倒塌。
并:一起 。
阅:经过,经历。
竟:终了,最后。
以为:认为。
棹:划(船)。
曳:拖。
【评析】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没有结果。
【字词解释】 尔辈:你们这些人。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暴涨:凶猛的河水。 湮:埋没。 颠:颠倒,错乱。 服:信服。 【评析】讲学家认为石兽埋在沙里只会越埋越深。
续表
1. 托物言志:本文以花喻人。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
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
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 对比、衬托:在文中几次以菊花的隐逸正衬莲之美,以 内容 精析 牡丹的富贵反衬莲花的高洁,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突出莲花 的高洁形象,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主题的作用。 3. 象征: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 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仰慕之情和洁 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20200710140059)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孙权劝学》复习清单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三、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2020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全册精品版
精选文档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1、作者名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1.生难字词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2.文言知识梳理(1)词义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七(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涂”通“途”,道。
(卿今当涂掌事)(三)古今异义1.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孤单,孤苦。
2.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但古义:副词,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5.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6.过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四)一词多义1.当动词,掌管。
(当.涂掌事)副词,应当。
(但当.涉猎)2.就从事。
(蒙乃始就.学)完成。
(指物作诗立就.)3.见了解。
(见.往事耳)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以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为”连用,“认为”。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word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②教以书字________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④抄录未毕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欧阳修刻苦攻读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太夫人教子有方【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
“寝”:睡觉。
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
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⑵用,拿;写;有时;完毕;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⑷B。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_文言文期末复习课件
四、《口技》
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 是清代 张潮 编选的 笔记小 说集 ,共二十卷 2.作者: 林嗣环 ,字铁崖 ,明末清初(朝代)人。 3.字词句: A.字音:少顷(qĭng )呓语( yì ) 齁(hōu ) 曳( yè )屋 许许( hŭ )声 中间( jiàn ) B.词义: ⑴通假字:满坐寂然: “坐”通“座”
代
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
北朝乐府字民音编歌:机的的杼代( z表h)ù作可。汗作,品这(满k是è怀)(鞍h激á鞯n)情地记叙时花(ān)(jiān)
木兰
燕 (y,ān山) 胡骑 的戎(j故ì) 事机,(充rón满g)传奇
色彩。
金柝 (tuò红) 妆 (zhu着āng) 我旧(时zh裳uó)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 有人敢大声说话。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面带微笑, 默默赞叹,认为奇妙到了极点。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正了身子。
④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
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 翻译: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 (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21
虚词的用法
(1)之
①代词,它,指狼 又数刀毙之
②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久之
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3.字词句: A. 词义:
⑴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8、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10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
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二、重点复习篇(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②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五)解释成语1 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问答题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12 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8课木兰诗一、全文讲解篇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
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二、重点复习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可kâ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â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重点难点句子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解析: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
“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解析: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
“女亦”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解析: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