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精选
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
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导读: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的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全面评估种植体周围炎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我的个人观点,为读者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了解。
以下是具体的内容:【1. 引言】种植体周围炎是指植入体内的人工器械(如心脏起搏器、关节假体等)周围的组织发生感染症状的一种疾病。
它常见于外科手术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 病因】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细菌感染、手术风险、免疫抑制及其他宿主因素。
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葡萄球菌属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手术风险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可增加患病风险,而宿主因素如糖尿病、老年等也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相关。
【3. 临床表现】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红肿、渗液等,但有时也可无明显症状。
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4. 诊断和鉴别】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病史中的手术史和植入物种类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等。
影像学检查可通过X光、CT或MRI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炎症范围和可能的并发症。
【5. 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干预。
早期治疗抗生素可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但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对于无反应或复杂病例,手术治疗如植入物清除和创面修复是必要的。
【6. 个人观点和理解】种植体周围炎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尽管诊断和治疗方法已有显著进展,但我们仍需加强对其认识。
对于未来,我希望通过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合作,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更好地服务患者。
【7. 总结回顾】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感染性疾病。
了解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手术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方法。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病因和治疗2014-11-15 11:27来源:丁香园作者:lovedd816字体大小-|+在过去的30 年中,随着骨整合方法被科学的实验和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骨内种植体来修复缺失的牙齿以及进行口腔的重建。
然而近年来随着种植体的广泛应用,多种多样的并发症随之而来。
即使采取最严格的无菌原则,最佳的的手术准备、手术计划和术后护理,仍出现了一些种植失败的病例。
种植体根尖周病变是种植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一些病例报告已经表明,这种病变是早期骨内种植体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根据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症状(也可根据口内x 线片的透射影),种植体根尖周病变也被称为“种植体根尖周炎”或“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通常在种植体植入后短期内发生。
McAllister 等在1992 年第一次报告了种植体周围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报道了该病。
近日,鲁汶大学Temmerman 等学者从“病因”、“诊断”、“患病率”、“治疗”四个方面对种植体根尖周病变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其病因学,从而为患者提供预防和治疗策略。
本文于2014 年10 月发表在Periodontol 2000 杂志上。
一病因不同的致病因素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逆行性感染,种植体周围炎常伴有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和/ 或出现瘘管等症状。
临床上可把种植体周围病变分为两型即活动型和静止型。
当放射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和/ 或病人症状不相符时,种植体根尖病变即处于静止期。
临床无症状、根尖区x 线透射影(通常由于植入短于预备长度的种植体引起)通常被认为是静止型种植体根尖炎。
当植入的种植体紧邻存在x 线透射影的部位时,这也会导致静止型的种植体根尖周病变。
静止型根尖周病变也可由无菌性骨坏死引起,常见原因是种植窝预备过程中温度过高。
过热是无菌性骨坏死的一个诱因,同时也会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不可控的热损伤可导致纤维组织长入种植体—骨界面之间,影响种植体的预后。
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建立
药物筛选与评价
01
利用动物模型,可以对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体内药效学评价, 包括抗炎、免疫调节、骨保护等药物。
02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观察药物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如
炎症减轻、骨吸收抑制等。
动物模型还可用于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等,为临床
03
试验提供依据。
治疗策略研究
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不同的治 疗策略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效果,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与人类疾病相似 度高、易操作且经济合理的动物模型。
优化实验设计
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样本量计算、随机分组 、盲法评估等,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标准化实验条件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饲养环境、饮食、手术 操作等,以减少实验误差和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 。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运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和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 保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结合多因素分 析方法,探讨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
动物模型优缺点
优点
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种植体周围 炎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实验数据。同时,动物实验具有可重复 性和可控性,方便进行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和验证。
缺点
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种属差异,实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人体 情况。此外,动物实验涉及伦理问题,且成本较高、周期较 长。因此,在使用动物模型时应充分考虑其局限性,并结合 其他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PART 03
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建 立方法
细菌接种法
选择合适动物
常用兔、犬、猪等,要求口腔解 剖结构与人相似,易于操作。
细菌种类
选择口腔常见致病菌,如牙龈卟啉 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等。
奥硝唑温敏凝胶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2.2两组术后1、2、6、12、24h VAS和RS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1、2h及6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术后1h的R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两组术后1h、2h、6h、12h、24h VAS和RSS评分比较(x±s,分)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眩晕等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出现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创伤小、又符合美学要求,深受患者的欢迎,在妇科被广泛应用[3]。
但研究发现,术后出现的一定程度疼痛感,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康复和对手术的满意度。
舒芬太尼作为一种常见术后镇痛药物,镇痛作用强度约为芬太尼的5~10倍,但阿片类药物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会产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
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复合用药,可以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利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5,6]。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术后起到镇痛、镇静作用,并且在减少应激反应的同时,对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临床上适用于重病监护治疗期间的镇静。
本研究中,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观察组术后6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及6h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 观察组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和镇静中,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比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好。
经皮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的初步研究
【 键词 】 经皮 种植体 ;细 菌 ;炎症 关
A l t su n s tts ue i fa ma i n o r u an o m p an s pi t dy o of is n m o l to fpe c t e us i l t
W n i j g hnG o n Z a i i.Sh o o tm tl y eF ut Mitr Mei l a gXa i ,C e uj g, h oYm n c olfSo ao g , o r la) dc on i o h i a
me h d,S s t r vd a i d t o u h rci ia t d f p r ua e u mpa t. M e h d :I l ns wee to O a o p o ie b sc aa fr f  ̄ e l c lsu y o e c t n o s i l ns n t o s mp a t r s r ial lc d i t t i fte g as u gc l pa e n o i a o o t .Th n a y b s h e i f mmao y s ce in f m h e ii ln ott s e w s t k n t l tr e rt r o o t e p r— mpa tsf i u a a e o s p r r a t r e to ef m b ce i ts n4,6 a d 9 we k o t p rt n o a n e sp s — e ai .Me n h l h o i u n a o o aw i e,te s f t s e i f mmao y ra t n wa l t s l tr e ci sas o o o s re e ky b e v d w e l .Re u t :5 o e 1 mp a t w r ne td sl s ft 6 i l ns e e i fc e .T e s f t s e s o e u fc in a d u c r t n 2 h h o i u h w d t mea t n le a i t s o o mo t sp s— u g r .As t a t r n e t a in,te n mb ro . te tc ci i ce s d w e h n a nh o t r e y s o b ce i iv si t a g o h u e f G S rpo o c n ra e h n te i f mma in l t o w s g t n r e e e a et g moe s v r .Co c u i n:T e e t n ft e s f t s e i f mma in o e c t n o s i ln s p o a l i n l so h x e t h o i u n a o t s l t fp r u a e u mpa t r b b y o
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宋洋:男主治医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西安交通大学口腔种植学硕士,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擅长各类阻生齿拔除并具有丰富的口腔种植经验,在无痛种植,微创种植即可种植,具有较高的临床造诣,发表论文数篇。
导读: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种植修复逐渐在各类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舒适、美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深受患者喜爱。
然而,种植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困扰着医师与患者。
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可分为生物并发症和机械并发症两类。
最常见的生物并发症即种植体周围病一、种植体周围炎的定义种植体周围病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感染性疾病。
可分为局限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可逆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以及累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种植体周围炎。
后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种植体周围持续的骨吸收,最终导致骨结合丧失、种植失败。
种植修复的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对种植体周围炎进行持续而有效的防治。
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类似于牙周炎,而且牙周炎病史本身即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易感因素。
二、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一)牙周炎病史牙周炎病史是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较牙周健康者具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
有些医师认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全口牙都拔除即可消除牙周炎及牙周致病菌,避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然而,牙周袋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口腔内不存在牙周致病菌,口腔中存在多个微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从无牙颌患者口腔中多个部位,如颊黏膜、舌背、咽侧壁,甚至扁桃体以及唾液中均可检出多种牙周致病菌,全口拔牙仅导致部分牙周致病菌显著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牙周致病菌。
已有研究显示,无牙颌患者进行种植治疗也不能避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有牙周炎病史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除了牙周致病菌易在口腔中存留外,另一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患者自身具有宿主易感性,对牙周炎致病菌易感。
携带某些牙周炎易感基因的患者对致病菌刺激可能产生更强的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名词解释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名词解释种植体周围粘膜炎(mucositis around dental implant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特指种植体周围粘膜的炎症反应。
当种植体周围粘膜遭受各种外界刺激或内因损伤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粘膜炎。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是种植体周围组织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生机制主要涉及细菌感染、不适当的口腔卫生护理以及机体免疫状况等因素。
在种植体手术后的早期,口腔细菌往往通过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的患者引起感染,导致炎症的形成。
此外,种植体的生物材料或技术不理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发生。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出血、红肿和黏液外溢等症状。
疼痛是最普遍、最明显的症状,常常伴随局部的红肿和出血。
在早期,患者常感到口腔不适,进食、说话时会感到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流涎、味觉异常等。
对于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治疗,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
口腔卫生的改善对预防和治疗该疾病都至关重要。
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包括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清洁器具。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吸烟、咀嚼硬物等不良习惯,以减少口腔刺激。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应用消炎药物或局部冲洗口腔。
对于顽固性感染,可能需要使用口腔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守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规范。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关键。
在种植体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口腔检查和治疗,保证口腔环境良好。
患者术后要定期复诊,接受专业口腔医生的检查和护理。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免疫状态也对预防种植体周围粘膜炎至关重要。
总之,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病程较长且治疗较为复杂。
患者应重视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各种不良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在发现疼痛、出血等口腔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种植体周围菌斑控制和清除方法
种植体周围菌斑控制和清除方法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炎有着与牙龈炎相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随着菌斑堆积时间的延长,种植体周围组织也可产生与牙周炎相似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附着丧失和边缘骨吸收。
因此,有效的控制种植体周围菌斑是提高种植体长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首先,种植体周围菌斑的控制有赖于患者有效的个人口腔卫生措施。
研究表明,软毛牙刷、间隙刷、牙线、洗必泰漱口液等对钛种植体无损伤,可用于种植患者的自身维护,若将漱口液与牙刷合用,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菌斑形成。
对一些特殊的部位,可教患者用棉签蘸洗必泰轻轻擦拭基台加以清洁;也可用牙冲等器械清洁种植修复体的间隙。
在确保正确刷牙方法的前提下,牙刷可以有效地清除菌斑,但要完全地去尽菌斑牙石还有赖于专业手段。
因此,种植患者的菌斑控制和清除必须结合定期的复查和专业清洁。
1、手用洁治器械:常规手用金属洁治器会在钛种植体表面形成明显的划痕,不宜用于种植体的维护。
这种损伤会因表面粗糙造成菌斑堆积,而且会破坏种植体表面的氧化层,影响其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
由此,学者们建议使用一些非金属器械,如塑料洁治器、聚四氟乙烯头的洁治器等作为专业清洁手段。
2、超声洁治器械:和手用金属洁治器一样,超声金属洁治器也会对钛种植体表面造成明显的损伤,而且破坏的范围更为广泛,因此以往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超声洁治器械不能用于种植体的维护。
最近的研究表明,碳纤维头超声洁治器对钛基台无明显损伤,并且能彻底地清除钛基台表面的菌斑牙石,其效率明显优于单束牙刷、手用塑料洁治器和橡皮磨光杯。
3、橡皮磨光杯:橡皮磨光杯与手用塑料洁治器一样,对种植体表面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其质地和外形的限制,它对牙石及邻面和龈下菌斑的清除效果较差。
在使用橡皮磨光杯时应注意不断变换位置,不能加过大压力,否则也有可能损伤钛种植体。
4、气压喷砂磨光器:气压喷砂磨光能有效地去除菌斑、牙石及种植体表面的内毒素,而且对粗糙的钛浆喷涂种植体表面的菌斑清除有其优越性。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种植支抗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治疗后组间对比, 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O 5 。结 论
关键词 : 盐酸米诺环素 ; 微种植 支抗体 ; 周围炎
中图分类号: I L 0 6 9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3 7 6 5 ( 2 0 1 5 ) 0 6 5 O 1 7 8 0 2
积, 刺激机体 , 而出现炎症反应 。其 中细菌感染直接影响着种
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 其 中最 为常见 的龈下 菌斑 中 G 厌氧菌 、
分, P D水平恢 复正常 ; 显著改善 : 生命 体征 以及临床症状 有明
显 的改 善 , S B I 下降 1 分, P D下 降 1— 2 m m, 未 出现溢 脓 ; 改 善: 生命体征、 临床症状 、 P D 、 S B I 或溢脓 中有任何一项 明显减 轻; 无效 : 临床症状 、 体征等各项检测指标观察均元 明显 变化。 有效率为治愈率 + 显著改善率 】 。
种植体周围炎是指出现在 已经形成骨结合 的种植体周边
的炎症性组织 , 其发病 过程类似 于慢 性牙周 病变 】 。传统 的 治疗方法是局部用药治疗 , 具有疗效 显著 , 创伤小 的优 点。本
次 研究中 , 在 微种植支抗体 周 围炎 患者治疗 中采用盐 酸米诺 环素 , 疗效显著 , 总结如下 。 l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 . 1 临床疗效 对照 组治 疗有 效率 为 7 8 . 6 %, 观察 组治疗 有效率 为 8 9 . 6 %, 观察 组 患 者 的治 疗有 效 率 显著 优 于对 照
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见表 1 ) 。
种植体周围炎护理PPT课件
目录
01. 种植体周围炎概述 02. 种植体周围炎护理要点 03. 种植体周围炎预防措施 04. 种植体周围炎护理PPT课件
总结
定义和病因
定义:种植体周围炎 是指种植体周围软硬 组织的炎症,可导致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和 种植体松动。
01
病因:种植体周围炎 的病因包括种植体周 围微生物感染、种植 体周围卫生不良、种 植体周围骨愈合不良、 种植体周围应力集中 等。
04
及时治疗: 发现种植体 周围炎,及 时进行治疗, 防止病情恶 化
提供实用护理建议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使 用牙线
避免吸烟、过 量饮酒等不良 生活习惯
01
02
定期进行口腔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种植 体周围炎
03
保持饮食均衡, 避免过多摄入 糖分和酸性食 物
04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减轻 压力,保持身 心健康
局部治疗:针对
3 炎症部位,使用 漱口水、凝胶等 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 严重病例,可能
4 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如种植体周 围炎刮治术等
口腔卫生维护
刷牙:每天至少两次,使
用软毛牙刷,刷牙时间不 01
少于3分钟
漱口水:每天至少一次, 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
03
戒烟:戒烟有助于保持口
腔健康,降低种植体周围 05
03
保持饮食均衡, 避免过多摄入 高糖、高盐、 高脂肪食物
04
定期进行口腔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口腔 疾病
05
强调护理重要性
01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口 腔检查,及 时发现种植 体周围炎
02
保持口腔卫 生:保持良 好的口腔卫 生习惯,预 防种植体周 围炎
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建立及意义
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建立及意义
种植体周围炎是植牙技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普遍并发症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案例表明,种植体及其围绕组织的炎症状态会严重影响和减少牙髓植入VI{ost}牙。
同时,一些研究工作表明,口内细菌侵入植入体及其周围组织有可能引起种植体周围炎。
为了更好地解释种植体周围炎发病机制,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者借助动物模型,重点研究在种植体周围的炎症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目前,临床和实验研究者主要采用大鼠、小鼠和家兔等各种小动物种建立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以深入研究不同种植体的炎症反应和发病机制。
借助这些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不仅能有效评价某种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还可以评估某一抗炎或抗感染药物在口腔粘膜损伤和种植体周围炎中的药效作用。
因此,采用动物模型建立种植体周围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口腔种植技术和优化植牙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应用潜能。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炎姜宝岐【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1(041)009【摘要】种植体周围炎指发生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持续的骨吸收和种植体—骨界面的脱整合,最终使种植体松动、脱落。
rn1 病因rn1.1 微生物牙菌斑是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始动因子。
种植体周健康部位的菌斑内主要含G+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当软/硬组织存在炎症时,种植体周菌斑主要由G-厌氧菌组成。
部分缺牙患者口内残留的天然牙牙周袋可作为致病菌的贮库,使致病菌传播定植于种植体周,引发炎症反应,故施行种植义齿前必须彻底治疗口腔中天然牙的牙周炎。
rn1.2 生物力学负载过重牙合负载过重是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重要促发因素,其可导致种植体—骨界面产生微小骨折,形成垂直骨吸收,继而上皮和结缔组织根方增殖移行,包绕种植体。
可导致种植体生物力学过载的因素有:①义齿牙合接触关系异常;②义齿上部结构固位差;③单端桥体长度过大;④种植体排列位置异常;⑤上、下牙合骨关系异常;⑥种植体周围无牙周膜。
rn2 临床表现rn2.1 口腔卫生状况因种植体周围炎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菌斑刺激所致,因此,口内残留天然牙、种植体及基台表面常会有菌斑和牙石堆积。
rn2.2 种植体周粘膜炎一般类似牙龈炎的表现,如粘膜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溢脓。
亦可表现为软组织增生性炎症,即增生性粘膜炎。
rn2.3 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病变可能已突破粘膜屏障及骨组织,可有附着丧失及骨吸收,形成种植体周袋。
根据X线片显示的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种植体周围炎可分为四期。
Ⅰ期:轻度骨吸收;Ⅱ期:中度骨吸收伴个别垂直吸收;Ⅲ期:中至重度骨吸收并有广泛的环状骨缺损;Ⅳ期:垂直骨吸收,种植体周各壁垂直吸收,骨壁破坏。
晚期种植体周围炎的X线片示种植体—骨界面出现透射影,说明有纤维组织介入,常伴有种植体松动,而一旦出现临床可见的松动,表明炎症已完全破坏骨整合,只能拔除失败的种植体。
西吡氯铵含片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应用
西吡氯铵含片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评价西吡氯铵含片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6名轻度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洁治组)和实验组(洁治+西吡氯铵含片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牙周各项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变化。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治疗2周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有所改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所降低(P<0.05)。
经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牙周各项指数接近治疗前(P>0.05),实验组牙周各项指数均有所善(P<0.05)。
结论西吡氯铵含片对治疗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西吡氯铵含片种植体周围炎牙周指数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病变,导致种植体周围袋的形成和骨吸收,是导致临床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种植体周围组织防御力较弱,炎症进展比牙周炎快,因而种植体周围炎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西吡氯铵对多种口腔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能减少或抑制牙菌斑的形成,且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小。
本研究观察西吡氯铵含片治疗轻度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牙周科就诊的轻度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每名患者至少有一枚种植体。
诊断标准为:种植体周围牙龈充血水肿,探诊出血,不超过4mm的牙周袋,X片检查有轻度水平骨吸收。
所有纳入者3个月内未接受牙周治疗以及抗生素治疗。
研究的患者所用种植体为ITI系统和Anthogyr系统。
1.2 药物西吡氯铵含片由台湾黄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片,每8小时1次。
1.3 方法将16个患者随机分为2组,入组前均测定基线指标,实验组采用洁治后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洁治治疗。
观察指标为全口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
于治疗后2周,12周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
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
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一种影响种植体(即人工植入的牙齿)周围的感染性炎症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牙龈组织红肿、牙龈退缩、出血、脓液排出以及骨质吸收等。
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项标准:
1. 主观症状:患者出现牙龈疼痛、红肿、牙龈退缩、出血、口臭等症状。
2. 物质性体征:观察患者种植体周围的牙龈组织,如发现明显红肿、牙龈退缩、出血、脓液排出等。
3. 放射学检查:通过口腔X光片、CT扫描等方法观察种植体周围骨质是否有吸收的迹象。
4. 探诊检查:医生使用探针探测种植体周围的牙龈组织,如发现牙龈袋深度增加、出血、脓液排出等。
5. 组织学检查:通过采集种植体周围的牙龈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病原体分析等。
综合以上标准和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是否患有种植体周围炎。
如果诊断出种植体周围炎,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以避免进一步的骨质吸收和种植体失败。
种植体周围炎常见原因
种植体周围炎常见原因种植体周围炎是指种植体与周围组织之间发生炎症反应的情况。
种植体周围炎的常见原因有多种,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1. 感染:种植体周围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
感染可以通过外界的病原体进入种植体周围组织,破坏组织完整性并引发炎症反应。
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手术操作不当、使用不消毒的器械或材料,或术后创口护理不当等。
2. 外力损伤:种植体周围炎还可能是由于外力的损伤引起的。
比如,当人们咀嚼或咬紧时,种植体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受到压力和摩擦,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3. 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患者牙周组织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如果种植体周围的牙周组织存在牙周病,就容易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4. 创伤:外部创伤如外力撞击、摔倒或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对种植体周围的组织造成伤害,引发炎症反应。
二、内部因素:1. 免疫系统问题:种植体周围炎可能是由于宿主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引起的。
宿主的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识别和排斥外来物质,以保护宿主免受感染。
然而,如果宿主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就可能无法有效地清除种植体周围的病原体,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2. 种植体设计问题:如果种植体的设计不合理,如形态不当、表面粗糙等,就可能增加细菌的定殖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3. 种植体的材料问题:种植体可能由金属、陶瓷或聚合物制成。
如果材料的特性不稳定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足,就可能引起种植体周围的炎症反应。
4. 种植体手术操作问题:种植体手术操作时,如果手术刀具或植入物没有严格消毒,就会引起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种植体周围炎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外力损伤、牙周病、创伤、免疫系统问题、种植体设计问题、种植体的材料问题和种植体手术操作问题。
为了避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需要对手术操作进行严格控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重视术后创口护理以及注意牙周健康。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什么?种过牙的要注意了!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什么?种过牙的要注意了!牙齿是人体的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年龄的增长,受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牙齿问题,所以拔牙、种牙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然而,种植牙后并不代表着就可以一劳永逸,如果一旦患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且不加以处理,就可能迅速发展为种植体周围炎,从而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
本文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进行科普,呼吁广大群众爱护牙齿,保养种植牙,保护口腔健康。
一、什么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指发生在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可逆炎症,该病症是一种由细菌感染造成的种植牙牙周疾病。
细菌对种植体周围的组织造成损害,从而引发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症。
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使种植牙周围骨组织进行性的丧失,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
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的原因第一,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产生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注意口腔清洁,让口腔和种植牙长期处于一个被“污染”的环境中,导致细菌滋生、牙菌斑堆积,进而引发炎症。
菌斑中大约有600种细菌,数以亿计。
当其处于噬菌斑状态,可通过刷牙轻松去除,而一旦清洁不及时,在一段时间后,口腔内分泌的唾液会促使其钙化,这时清洁就会变得困难。
牙菌斑逐渐渗入牙龈和种植牙之间,会引起局部炎症,而当炎症局限在牙龈中时,称为种植体周围粘膜炎。
第二,种植牙的时候需要把牙冠固定在种植体上,而固定的方法各有区别。
有些情况可以选择螺丝固定,即使用钛螺丝钉将牙冠固定在种植体上;还有一些时候会选择粘结固定,即使用粘固剂将牙冠粘接在种植体基台上,此时如果没有将残余粘固剂彻底的清除干净,残留在牙龈中的粘固剂也可能会引发炎症。
第三,种植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咬合方向,以及种植牙与相邻天然牙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果种植体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食物嵌塞或影响口腔清洁,从而容易引发炎症。
第四,其他因素,如:吸烟、糖尿病、放疗、夜磨牙、免疫疾病、金属过敏、咬合超负荷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能会诱发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0.12%葡萄糖酸氯己定治疗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疗效分析
2019 年7月第6卷/第21期V ol.6, No.21 July.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论 著·0.12%葡萄糖酸氯己定治疗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疗效分析杨 军,甘升远,潘 莲,余太平*(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 分析0.12%葡萄糖酸氯己定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疗效。
方法 纳入37例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基础牙周治疗+0.12%氯己定;对照组采用基础牙周组织治疗+安慰剂。
结果 试验组牙龈出血指数、探针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0.12%的氯己定可有效提高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氯己定;种植体;黏膜炎【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1.1.02Efficacy of 0.1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in the treatmentof peri-implant mucositisYang Jun,Gan Sheng-yuan,Pan Lian,Yu Tai-pi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Leshan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Province,Sichuan Leshan 61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0.1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mucositis around the implant.Methods Thirty-seven patients with mucosal peri-implantiti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ized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basic periodontal treatment + 0.12% chlorhexidine; the controlgroup received basic periodontal tissue treatment + placebo.Results The gingival bleeding index and probe bleeding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0.12%chlorhexid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implant.【Key words】Chlorhexidine;Implant;Mucositis长期随访研究表明,种植牙是上颌骨和下颌骨部分或全部无牙患者的首选修复方法[1]。
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摘要:目前,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种植体材料和种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牙种植体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骨支持种植牙冠承受咬合压力;但种植体如何在口腔内长期行使功能值得关注,其中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是影响种植义齿远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种植体周围病的研究进行一综述,详细对种植体周围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种植医生预防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病;危险因素;牙种植体引言目前,种植体修复缺损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成为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种植体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各种危险因素也会导致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
实验表明,种植体黏膜炎是导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可能会导致种植失败。
有关论述种植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不多,故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种植体周围感染发病率,提高植入种植体后的成功率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种植体周围维护等问题作一综述。
1病因1.1微生物正常人口腔包含粘膜组织、临床牙体表面、龈沟、舌体、唾液腺体等诸多小环境,共同组成口腔大环境,微生物作为小环境的重要部分,随着咀嚼、吞咽、说话等运动不断在各小环境交换、定植、繁殖、消亡。
普遍认为,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相类似,小环境中微生物生态的失衡是重要病因之一。
1)健康种植体周的微生物口腔内无天然牙颌患者,邻近软组织的菌群是种植体周细菌主要来源;而存有天然牙患者,余留牙的菌群则更容易定植在种植体周围。
跟踪研究发现,菌斑生物膜很快定植在新植入种植体周围,G+兼性球菌为主要构成部分,比例为80%;植入6个月后菌群构成无明显改变;第2年种植体周龈沟液采样培养结果50%以上是兼性球菌,17%为兼性杆菌,G-厌氧杆菌占7%;植入后第3、4、5年的采样培养结果表明,菌群构成无明显时间依赖性或牙位特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体周围组织有 炎症,其龈下菌丛与自 然牙的牙周炎的菌丛十 分相似。在完全无牙口 腔内的种植体“龈沟” 内的所谓致病菌要少于 部分缺牙口腔内的种植 体。这可能说明,在完 全无牙的口腔内的种植 体,其种植体周围炎的 患病率要明显小于部分 缺牙口腔内的种植体。
2,种植体的生物力学上的改变
超负荷的力学因素可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压力增高, 冠向牙槽骨的微型骨折(microfractures),进而导致种植 体颈部周围骨融合的丧失。
在临床上,种植体超负荷的发生有以下4点可能性:
1,种植体骨床的骨质不符合要求;
2,种植体的位置或种植体的数量与咬合力量不相符;
3,患者具有重咬合模式并伴有机能异常;
4,修复体与种植体不能精确匹配。
力学因素与微生物因素共同作用,可大大加剧种植体周 围病的发生和发展。
种植体周围组织破坏的诊断
根据以上病因进行检查。
1,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大于种植体长度的50%;
2,骨缺损涉及种植体的孔洞结构;
3,种植体周围骨严重缺损时间内迅速破坏(如在正常负载之下的 1年之内);
5,治疗无效者。
种植体的外科治疗 种植体外科治疗技术是基于牙周骨缺损
外科治疗的基础上的 。
在种植体周围病的外科治疗前后,抗菌 素的应用十分重要。 常用的抗菌素是强力 霉素和甲硝哒唑。也可根据实验室的细菌 敏感试验来决定用哪种抗菌素。
初步研究发现,钛金属对上 皮细胞的附着无明显影响。目前, 理想的种植体-骨界面是完全的 骨融合。
为什么没有牙周膜的形成? 不是种植体表面不能形成牙骨质, 而是种植体表面周围组织中没有 或缺少成牙骨质前体细胞。
使种植体与牙周膜组织结触, 钛金属表面也可有牙骨质的形成, 并有牙周韧带的附着。
软组织的血供:牙周软组 织的血供来源于骨膜上血管的 侧枝和牙周膜的血管,而种植 体周围软组织的血供来源于骨 膜大血管的末端分支。总之, 后者的血供远少于前者。
化学处理:种植体表面的化学处理主要是枸橼酸的处理等 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去除种植体表面羟磷灰石中甚至钛金 属表面的内毒素。
常规的人工和超声的方法不适合种植体表面的处理。
种植体周围病非外科治疗适应症
1,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放射诊断显示周围骨状态 稳定; 2,外科手术前的治疗 去除种植体的指征
下列情况可考虑去除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类型
一型 中度的骨水平吸收,伴有轻度的骨垂直骨 缺损。在这种情况下,种植体种植后的颊舌(腭) 牙槽嵴通常较薄;同时也是种植体周围骨破坏的早 期表现;
二型 中度至严重的骨水平吸收,伴有轻度的垂 直骨吸收;
牙种植体 周围病的治疗
(Peri-implant disease)
随着种植体的应用,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病 (peri-implant disease)。
种植体周围病是属于广义上的牙周病的一种。 到目前为此,对这种病的认识是有限的。
顾名思义,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软组织 和硬组织)中的疾病,总称为种植体周围组织病。 其中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改变,称为种植体 周围粘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而由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而导致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缺 损 , 则 称 为 种 植 体 周 围 炎 ( peri-implantitis ) 。
种植体周围炎一般均需外科治疗,与牙周炎 有一定区别
种植体表面处理
种植体表面可以被细菌产物所污染。进行种植体表面 的彻底清理是骨组织再生,骨融合重新建立的必要条件。 种植体表面的状态如何,无论是在种植前还是种植后,都 是决定种植是否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种植体表面的处理包括
机械处理:高压气雾和超细颗粒,如重碳酸盐与消毒水的 混合物进行种植体表面的清洁。这种方法可以去除种植体 表面各种沉积物,而对种植体表面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 对细胞的附着也没有不利的影响。
种植体去除后的缺损,可有骨移植和膜技 术来修复,以便以后新种植体的重新植入。
种植体周围炎的早初期治疗
初期治疗包括非外科手段的治疗和外科手 术前准备阶段的治疗。
1,咬合治疗
修复体是否合适,种植体的数量和位置, 咬 合的分析。
2,抗感染治疗
去除种植体周围的沉积物;去除种植体表面 的菌斑;种植体表面的抛光;龈下冲洗;系统抗 感染治疗(连续10天);改变和增强病人菌斑 自我控制的能力,恢复牙龈组织健康。
种植体周围病研究的意义:
1,根据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特点,在牙周病治疗 的基础上,发展种植体周围病的治疗; 2,研究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一方面预防种植 体周围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种植体的改进 (包括种植体的设计和种植方法)提供依据。这 一点,与自然牙有所区别。
种植体周围组织的主要特点
种植体的研究重点是界面 的研究,包括种植体-骨和种 植体-软组织界面。软组织包 括牙龈结缔组织和牙龈上皮组 织的附着。这是种植体周围组 织防止与外界相通的第一道防 线。称为种植体-龈组织 (implantogingival tissue)。
探诊技术仍然是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的 有效方法之一。
放射诊断种植体周围骨的情况也是较好的手 段。
临床指征 ,如结石,水肿,颜色的改变, 轻探诊出血情况等等。
种植体周围组织炎部位的微生物检查 。
种植体出现松动,是种植体骨融合严重丧 失的指征。
如果种植体的骨融合严重丧失,骨吸收已 到种植体根方的1/2或1/3,或者种植体出现 松动,此时应该考虑去除种植体。
钛金属对上皮细胞的附着 无明显影响。上皮在种植体钛 表面的附着形式与在牙面的附 着相似,都是以基底膜和半桥 粒的形式附着。
种植体周围病的病因
1,微生物感染
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炎症可 很快地发展到骨上的结缔组织并向骨 中发展,而在牙周组织中的发展要明 显慢的多。说明,由菌斑造成的种植 体周围边缘组织炎的危害性要大于牙 的边缘组织感染。原因:1)种植体 周围软组织的血供要少于牙的龈组织。 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抵御外来感染的能 力较低:2)种植体表面的特点对周 围组织的感染和破坏也有影响。比如, 羟基磷灰石喷涂表面的种植体与钛表 面的种植体相比,前者的骨丢失的可 能性要大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