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条件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与途径的探索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分制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完善。当前世界范 围内实施
的学 分 制 主要有 三 种 :以美 国为 代表 的通才 教 育 , 它是 以学 生 自主选 课 为 主 的弹 性 学 制 即真 正 意义
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许多高校逐渐显 现 出 了 一 些 与 学 分制 教 学 管理 模 式 不 相 适 应 的学 生管理方面的问题 ,从 而影 响了学分制 的实施效 果 。比如有些学生在选课时为单纯追求学分而避难 就易 , 完全不顾及 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培养 的要 求 而 盲 目选 择那 些 相 对容 易 获得 学 分 的课 程 , 选 所
课 程 没 有 中心 和 重点 , 乏 系统 性 、 学性 ; 些 学 缺 科 有
上 的完全学分制 ; 以欧洲发达 国家为代表的基于促 进 学 分转 化 , 强 学生 之 间 的互 动交 流 的欧 洲 学分 增 制; 另外是以 日本为代表的有着严格学分要求和修
业 年 限的学 年学 分制 … 。 在 我 国 ,9 8 北 京 大 学 在 国 内率 先 实 行 “ 11 年 选 课制”正式开始实施于 12 年的东南大学 , , 91 采用的
在的问题 , 及时探寻问题出现的原 因 , 妥善解决问 题, 确保学分制的成效。
一
、
学 分 制概 述
学分 制 是教 育 模式 的一种 ,以选 课 制 为核 心 , 导师 指 导 为 辅 导 , 过 绩 点 和学 分 , 量 学 生 学 习 通 衡
有本科 院校全面实施学分制 的要求 , 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 , 0 9 在20 版教学计划 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形成
w lp o oec h rn tae isb s do n lzn h rb e f td n n g me t n e rdt ytm. i rp s o ee t rtge a e na ay igtep o lmso u e t l s s ma a e n d rce is se u
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探索
C j 同!竺!兰:墨兰二皇竺叁整窒堑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探索陈华伟(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摘要: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方式上逐步实现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变,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在分析学分制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现状。
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学分制的内涵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其基本特征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时限的灵活性、课程考核的变通性。
与学年制相比.其更适合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因才施教的原则.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替代以学年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给予学生以选课、选专业、选教师等自主权利,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观念和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既是主动的受教育者,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人。
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控制。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建立一种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
学生获得对学习的一种自由选择权.包括自由选择课程、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学习时间。
这种自由选择权的赋予。
使学习的安排更具个性化,这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实现民主化、终身化等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便于教师实行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个人的聪明才智、兴趣爱好、智能构成是干差万别的,实行学分制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鲜明特点。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针对学 分制 下学生管理所带来的新变化 ,高校学生管理 应打破 原 来 的整齐划一 的管理 ,在学生管理上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实行弹性 的、开放 的、动态的管理 ,使得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出 现 了一些新 的特点 。 ( )多维性 。学分制 下 ,除了对 学生进行教育和思想生活管理 1 之外 ,还需指导学生选课 ,帮助学生构造合理 的知识结构。为配合学
主的学生管理 , 学生培养模式也由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向 个性化 、多样化 、复合型方向发展 的培养模式 。
( 2)学生管理形式 的变化。在 学分制下 ,原有 的重集体 活动 , 以班级 为载体的 有形硬性 管理 转向注重学 生个性发 展 ,参与社 团活 动 ,加强校园文化 建设的无形软性管理。学生以课程 为纽带 ,每人一 张课表 , 成多变 的听课群 ,原意义上的班级不再拥有共 同的教师 、 形 课堂 和听 课 时 间 ,班 级概 念模 糊 ,学生 管理 由 “ 他律 ”转 为 “ 自 律” ,由班 级集体活动为主转为学生 “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服 务”为主。
生 尽 快 成长 。
( ) 1 学生管理观念 的变化 。在 学年制下 ,高校 的学 生管 理理念 往往是学校 “ 包下来 、管到底” ,教师关心学生 的方方面面 ,学生也 习惯于 依赖教师 ,学校对学生实行直接的、有形 的、甚至是强行的纪 律约束和行 为规范 ,学生的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及 良好行为习惯 的养成 ,主要 是通过班级 、学校的集体活动。而学分制是 以选课制为 特征 的 , 生 自主选课、选择专业、选择学 习进程 、选择学 习地点 、 学 选择学 习方式 , 原有 的学生管理丧失了班级 这个必要 的载体和空间 , 这样 , 传统 的以教师 “ 施教”为主的学生管理成 为以学生 “ 求学”为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宿舍管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学分制条件下做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提升学生居住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施路径,旨在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分析1. 学生宿舍管理面临的挑战学分制的实施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加大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时间的空间。
学生宿舍管理也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向更为宽松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学生的宿舍行为和管理难度都有所增加。
高校学生宿舍面对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更加注重管理细节和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手段粗放、宿舍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等。
学生宿舍管理管理者缺乏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施路径1. 探索宿舍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创新。
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宿舍管理理念,强调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的宗旨。
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宿舍管理经验,将宿舍管理工作纳入高校品牌建设、服务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中。
而后,可以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学生自治和管理参与机制,激发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2. 探索宿舍管理手段的创新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手段也需要进行创新。
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宿舍管理效率,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宿舍信息的快速录入、查询和更新。
可以利用成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可以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宿舍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探索
弹性学制是在 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修满必要 选 课人数 过 多而不能 选修 一些 课程 ; 些需要 连续进 行 的实 一 学分 的前提下 自由安 排学习时间, 自主 选择毕业 时间,给 予学 践环 节难 以安排 等。每年增加 一个夏季学 期,不仅可以在一定 生充分的自主权 , 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爱好、兴趣 或个人的情况、 程 度上 解 决以上 问题 ,还 可以为学 生提 供选 修其他 专业 课程 特点,或加快学 习进程提前毕业 ,或放慢学习进度 而延迟毕业, 的 机 会 。 或一边创业一边学 习,或一边 工作 一边学习,这极大 地激 发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自觉性,同时也体 现了高等教育充分承 认 并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生可以自主决定 自己的学习内容和选择教师。在教学 管理 中,教 能加剧弱化 ,班集体 的观 念淡薄。在这 样的背景下’传统 专业
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 才强教深化计划 一创新团队顷 目( 目 项 编号 : H 2 00 20 PE 09 72)的研 究成果。
推行 学分 制涉及学 校各 个方 面,给高 校学 生管 理工作 带 来新 的挑 战和压 力,要求 高校 改革 传统 的学 生管理 工作。 在
4 专业班与教 学班分离 . 由于 绝大多数 高校都 实行按专业招生,学生 进校后一般按
程 、 讲 教 师 、 课班 级 、上 课 时 间 、学 习 门数 、 读 方 式等 等 , 生 因为选修 了同一时 间、 同一老师、同一门课程 而在 同一教学 主 上 修
班学 习,打乱了过去学生专业班级 建制 的学 习方 式,即在学分
制下学 生主要是 因为课程 而联 系在一起 ,修读某 门课程 的学生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
改革 的成 功 经验 , 高校 实行 学分制 应 深化教 学 管理 改革 , 以科 学 设置 专业 课程 体 系、挖 掘 教 学资 源潜 力 、公 共技 能 与 专业 技 能 并重 等 为 突破 口。 [ 键 词 】 高 等教 育 ; 学分 制 ;教 学 管理 改革 关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
张 士 军 于 桂 花 ,
( . 岛滨 海 学院 国际 商 学 表 ,山 东 青 岛 2 6 5 ; 1青 6 5 5
2 山 东 大 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济 南 2 0 3 ) . 5 0 2
[ 摘 要] 学分制下专业人 才 养模式具有 更大的灵活性,是 高 培 校教 学改革的一个重要 突 口。现 阶 高校实 破 段
c l g s s c st e s pa ai n o h n e r t r f s i n lt a h n o t n s ho t g ft er lva ta s r n e ol e , u h a h e r to ft ei t g ae p o e so a e c i g c n e t,s ra e o h ee n su a c e
m a a e e tr f r , sa ls i g p o e so a o re s se i c e tfc wa , x l rn hep tnt l ft a h n n g m n eo m e t b ih n r f s i n l u s y t m n as in ii y e p o i g t o e i c i g c a o e r s u c sa d it g ai g c m m o k lswi r f s i n 1s e ils ls e o r e n n e r tn o n s il t p o e so a p c a ki . h l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分制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学分制教育是一种以学分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制,通过对学分的获取和积累来实现学生学业成果的认定和证明。
该教育制度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渐在我国高校中推广实施。
一、学分制的现状1. 学分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学分制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高校开始试点,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从个别高校试点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教育。
学分制教育为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业管理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
2. 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学分制教育下,高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所需学分的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轨迹。
这种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学分制下的教学模式变革学分制教育要求高校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采用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业管理学分制教育下,学生的学业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成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灵活安排学习计划,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其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业管理,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学分制下存在的问题1. 学分争议学分制的推广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学分的认定和管理方面。
如何确保学分的客观、公正和准确,如何进行跨院校、跨专业的学分转移和认可等问题,都是目前学分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学分管理困难学分制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分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 号: G 6 4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2 6 — 0 2 4 1 — 0 3
0 引言
供 最 大 限度 的 “ 自主 自立 、 自我 塑 造 ” 的条 件 和 机 会 。 可 以
为主 动适 应 2 1 世 纪 经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 和 医 药 卫 生 行 说 , 实行 “ 学 分制 ” 是 医学高职教育 改革 的需要 , 有 利 于 教 内 容 的调 整 , 加 大 专 业 实践 教 学 的 比 重 与 学 分 , 提 业 的需要 , 进 一 步 深 化 医学 高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不 断 推 动 学计 划 、 医学 高 职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创 新 , 努 力 培 养 高素 质 技 能 型 医学 高 学 生 的职 业 能力 ,适应 各 类不 同规 格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教学改革; 学分制管理
Ke y wo r d s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c r e d i t s y s t e m ma n a g e me n t
积 极 构 建 学 分 制 新 型 管 理 模 式 ,全 面 实行 学 年 学 分 制 , 推 新 的 教 与学 双 方依 存 关 系 。 学 方必 须 克 服 消 极 的 态 度 和被 动 了学 校 教 育 教 学 的整 体 改革 , 收到 了 良好 成 效 。 动学 习的方法 , 努力树 立“ 自我 负 责 、 自我 塑 造 ” 的 主 动 学
学分制模式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学规 律 , 利 于 提 高教 学 质量 和 人 才 的 培养 水 平 。 有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
学 分 制 模 式 的 优 势
1有 利 于优 化 知 识 结 构 . 养 复 合 型 人 才 . 培
在 学 年 制模 式 下 , 育 教 学 制度 呆 板 , 生 的教 学 计 教 学 划是 统 一 安 排 的 , 生 按 部 就 班 地 学 习 , 能 自主 选 择 。 学 不
的发 展 和学 校 培养 多 层 次 、 特 色 的复 合 型人 才 。 有 2有 利 于 充 分 利 用 教 学 资 源 , 高 教 学 质 量 。 . 提 在 学 分 制 模 式 下 , 生 可 以 自主 安 排 学 习 进 度 。 学 自主 选 择课 程 和 教师 , 样 有 利 于充 分 发 挥 教 师 的 主动 性 、 这 积 极 性 , 内容 陈 旧 的 课 程 和 教 学 质 量 差 的 教 师 可 能 就 没 有 学生 选 择 , 教 师 以一 定 压力 , 使 教 师不 断提 高 教 学 质 给 促 量 水 平 , 引 更 多 的 学 习 选 修 自 己 的 课 。 外 实 行 学 分 制 吸 此 后 ,原 来 仅 为 个 别 院 系 学 生 服 务 的 教 学 设 备 和 任 课 教 师
带来 一定 难度 , 这 要 求建 立一 套 科学 规 范的 管理 体系 。 就
4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较 难 展 开 。 .
育模 式 。 分 制 管 理 制度 下 的学 生 学 习 选择 性 大 、 活性 学 灵 强 , 体 现 了 以人 为本 的教 育理 念 。 合 了 因材 施 教 的教 更 符
和 集 体 活 动 , 展 思 想 教 育 , 关 教 学 通 知 、 件 规 定 等 开 相 文 信 息 难 以 及 时 传 达 , 给 日常 的 管 理 工 作 带 来 一 定 难 度 。 这
学分制下高校管理模式探析
基金项 目:江苏 省高等 教育教 改立项研 究课 题 ( 点 项 目 )s 20 1 1 ) 重 (j 0 7 87 ;江苏 省高 校人 文社会 科学 研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g
i i
稳 鬻 _ 。 -
毒害
叠 薯蠢
蔓 黧
囊
叠 蔓 置
蓦 蔓 至 善
j
教育 化研究 与文
学 分 制 下 高 校 管 理 模 式 探对 学 分 制 下 的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模 式 问 题 进 行 了 系 统 地 探 讨 , 为 目前 我 国 普 认
本文将针对 学分制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管理 工 作 的挑 战 , 于 学 分 制 的 特 征 及 要 求 、 分 制 基 学
下 学 生 的 行 为 特 征 与 趋 势 , 我 国普 通 高 校 学 分 对
第 一 , 分 制 要 求 实行 弹 性 学 制 , 生 可 根 学 学 据 自身 的 基 础 和 爱 好 , 自 由选 择 学 习 的 时 限 , 不
通 高 等 院 校 适 宜 推 行 限 制 性 学 分 制 形 式 ; 为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的 基 本 单 元 , 政 班 级 管 理 形 式 仍 作 行
应 坚 持 和 强 化 , 师 制 作 为 必要 的 补 充 ; 教 育 的 方 式 方 法 和 内容 上 , 以 指 导 督 促 大 学 生 制 定 导 在 要
优 势 。 另 外 , 施 学 分 制 后 , 生 可 以 自主 选 课 、 实 学
选 教 师 , 对 教 师 也 是 一 种 无 形 的 压 力 , 可 以 这 它
学分制视野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断 完 善 和 高 校 整 体 办 学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 在 学 分 制
视 野 下 , 校 要 实 现 多 样 化 的 培 养 模 式 , 须 加 大 改 高 必 革力度 , 立新 型 的教 学 管 理 体 制 。文 章拟 从 学分 建 制的特征 、 施 学分制 的必要 性 、 施 学分 制应 采取 实 实 的 措 施 等 方 面 展 开 讨 论 , 出探 索 性 的 思 考 和 研 究 , 做 并 希 望 以此 为 契 机 , 动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的 改 革 进 一 推
步 深入 。
一
、
学 分 制 的 特 征
现 目标 的 学 习 方 案 也 难 以 进 行 优 化 选 择 。 所 以 , 配 合 学分 制要 配备 指 导教 师 加 强对 学 生 进 行 指 导 , 帮
通 常 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中 的 学 分 制 与 学 年 制 相 比 有 以 下 特
征 :
助 学 生 正 确 处 理 学 习 过 程 中遇 到 的 疑 难 问 题 。 二 、 行 学 分 制 的 必 要 性 分 析 实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1 9 1 ( 0 8 0 —0 4 - 0 1 7 — 7 9 20 )2 14 3
学 分 制 是 一 种 以学 分 为 计 量 单 位 衡 量 学 生 学 业 完 成 情 况 的 柔 性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 在 学 分 制 管 理 模 式
学分制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生提前修 满教 学计划 规定 的全 部学分 , 可予 以提 前毕 业, 也 4 加强学籍管 理。 严格 学籍管理, 学生 的入学、 核、 对 考
可以继续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 第二学位, 或提前报考 免修,免听、重修,缓考 、休学、停学 转专业、双专业、 研究生。在标准修业期限内未修满规定学分者, 可申请延长 双学位、主辅修 、毕业等进行规范,以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 施。 修业期, 但在校修业年限不得超过 7 年。 2根据 学分 制要求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计划 。 5加快教学管理网络化建设。 学分制的实行使学生提前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注重知识 或延迟毕业、 停学,休学现象会不断 出现, 学籍管理的工作 传授的循序渐进性,通过优化课程结构 改进教学方法、弓 I 量必然增大, 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也大大增 教 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科学进行学时、学分分配,减少 加。同时大量开设选修课, 学生自由选课, 提前 滞后修课, 必修课时, 加大选修课比重, 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提 交叉选课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会给排课、成绩录入、教材 高,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改变专业面过窄的人才培养 供应等带来不少 困难,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表安排要做 模式,拓宽专业口径,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等措施, 到及时合理和相对稳定, 都对管理工作提 出了 新的、更高的 适 当加大教 学计划 的灵活性和可选性。 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 要求, 过去那种落后的 手工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学分制 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 的需要。为适应学分制管理科学化要求,达到准确、高效
学分制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的基本问题及对策
、
些 学 生 因 为 时 间 冲 突无 法 选 到 合 适 的 时 间 段 学校针对这种情 况 , 要加强课 程建 设 , 优化课程体 系 , 提高教学 硬
件设施 , 增加选课门数 。另外 , 学校也可以加强网络课 程的建设 , 让学 生 的 选 课 更 加 方便 可行 。 2 . 教 学 管 理 软 件 尚未 完全 配 套 完善 的教学 管理软件不但 能提高教学管理 的效率 , 也是保证 分 制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学管理软件已经比较完 善 了。从 学生入学到学生在 校时的排课 、 学籍 异动 、 成绩管理 、 处分 管 理, 学生毕业时的毕结业资格审核 、 学位资格审核 、 证书的打曰 ’ 等等 , 这 些功能 都已基本实现 。但 是从解决教学 的多样 化来看 , 要实行 完全学 分制 , 还存在着不少 困难 。学校还要加大教学管理软件的投入 , 不断完 善教学管理软件 , 为学分制学籍管理提供 良好的后盾。 3 . 教学计划的弹性不够 , 学 生选 课 的空 间 不 大 按照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 取得卡 玎 应 的学分 , 就可 以提前毕业 。但是在 实际 的操作 中 , 学 生很难提 前与 匕 业 。学生每学期 基本 都有必修课 , 一些 专业 选修课也是要 在规定的学 期内完成 的, 课程之 间也有很强 的先修和后续关 系, 学牛跨学期跨年级 选课 的难 度较 大。因此 , 学校要根据学分制学籍管理的特点 , 适 修改 教 学 汁划 , 增 加 教 学 计划 的 弹 性 , 增 加 学 生跨 学 期 跨 年 级 选 课 的 空 间 。 4 . 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 影响 r 学分制 的实施执行 目前现有的教学管 理制度《 学籍管理觇 定》 、 《 号试管理规 定》 、 《 成 绩管理规定》 等等 , 还不够完善 , 灵活性小够 , 能适应学分制 的教学管 理要求。特别体现在学生跨 年级选 课 、 转 入上一年级学 习 、 提前毕业等 没有 日 r 操作性强的规定。因此 , 要根据学 分制学籍管理 的特点 , 制 定一 套完善 的管理 制度 , 这一制度要 涵盖学生学籍 、 考试 、 重修 、 毕业 、 学位 授予等方方面面 , 实现真正 的学分制管理 - 。 5 . 学校相关部 门加强联系 , 实现信息共享 学分制学 籍管理T作 涉及到教 学管理 、 学 生管理 、 财务倚理 , J ‘ 方面面 , 相关部门要相 互配合 、 信息及时共享才能有效地 完成T作 。学 生 的学籍 状态 、 考勤情况 、 奖惩情 况都是密 切相 关的 另外 , 学生 的学 籍异动 、 重修 、 选课等情况 和财务管理也是密小 可分的。 目前, 各 部 门之 间 的数 据 流 通 还 大 多 通 过 纸 质 的 材 料 , 由 于 纸 质 材 料 流 通 比较 慢 , 再加上学生数庞大 , 各种数据常常会出现滞后 , 影响 J 学籍管理 l 作的 有效 实施 , 也给学生造 成了麻 烦 , 学生常常 为 _ r办理一件事情 , 来 回奔 波 在 学 校 的 儿 个 部 门之 间 。 因 此 各 个 部 门 之 间 要 加 强 联 系 , 学 校 耍加 强 管理软件的开发 , 使 各个部门 的数据能连 网查询 , 提高 I 作效牢 , 为 学 分制学籍管理T作提供 良好 的保 障 。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成 了这一专业与其他专业之 间的相互独 立 , 利于教师 开 不 设高质量的跨 学科 、 跨专 业 的课程 , 也就 不能 提供 给学 生 充 足的课程 来选择 自己爱好 和学 习的兴趣 。制约 了学 生 对课程选择 的 自由与权 利 , 不利 于学分制 的实施 。学生 从 进 校填报志愿开始就确定 了专业方 向 , 因此 具有很 大的盲 目性 , 在一些 高校 , 要更 改专业是相 当困难 的 , 必须 另外缴 纳一笔不菲的转 专业 的费用 。这 些存 在 的问题使 得 高校 在制定教学 管理体 系时应 充分考虑 学生的 意愿 , 革学生 改
时获得 12学分 。亚洲国家 日本的文部 省新 高中课程标 准 / 规定 , 学分等于 3 1 5课 时 , 毕业要 求 的总学 分为 7 4学分 ,
相 当于 25 0课 时 。 9
( ) 二 学分制是 高等教 育的必然选择
的形式 , 大部分以获得某一专 业 的文 凭所需 的学分为基 础 来设定学 习的课 程所需 的学 时 , 课程 设置 以基 础课 、 专业 基础课 、 专业课 、 专业 必修课 、 专业 任选 课组 成 , 为理论 分
第 4卷 第 7期 21 0 2年 7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 e r n a t e o ne o a y E u a in h o ya d Prci fCo tmp r r d c t c o
Vo .4 No 7 1 .
J 1 02 u.2 l
课 时 和 实 践 课 时 两 类 。如 我 校 的 电气 工 程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2
我 国高等教育最早实行 的是学年 制 , 学年制具 有 以下
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探索
整合 , 减少课程 门数 和 内容 的重 复, 提高 课程 综合化 、 系
统化 的程度 。我校课 程设 置经 过不断 调整 与完善 , 已经
材施教 ,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高校学生在客观上存 在着 天
资与秉性 、 爱好与特长 、 学习基础与勤奋程 度, 乃至学习 目 的与动机 、 家庭经济资助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 。学分制 以 承认上述差异为出发点 ,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 自主安排 学习进程 , 修满基本学分允许提前毕业或进入社会就业工
善知识结构 、 扩大知识面、 拥有 自主空 间、 形成 自身特色提 供 了可能。科学 、 理的课程体 系, 合 保证 了学 分制选课 内 容的完善与优化 , 为选课 制的良性运转奠定 了基础 。 2 .开 出足够的高质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能否开 出足够 的选修 课 , 衡量 学校实 行学 分制是 是 否成功 的依据之一 。这是一个重点 , 也是一个难点 。 许 多学校 目前 碰到较 多 的情 况是 : 校性 的公 共选 修课 开 全 得少, 远远满足不 了学生选课的需求 , 本应 是 由学生选 原 课 和选择教 师上课 , 现在反过来变成这样一种 局面 : 由于
新教学 内容 , 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 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 , 基于学分制的这些特点 , 如何建立 和完 善与学
分制相适应的教务管理 体制 和运行 机制 , 高校教 务管 是
理工作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
一
、
建立 和 健 全 与 学分 制相 适应 的选 课 机 制
选课 制是允许学生在一定程 度和范 围内 自己选择学 科、 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 学管理制度 。 它是 学分制下教 学模式 中的关 键环 节 , 只有通过 选课 制才 能实现 弹性学 制, 因材施教 。其主要 目的就是在教 学过程 中实现教学 资 源的优化配置 , 同时 引入竞争机 制 , 强调教 师和学生 的交 互性 , 充分调动 “ ” 学 ” 教 与“ 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 为学生 提 供更 为广 阔的学习空间。因此选修课 开设 的情况 , 往往 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学分制应有功能的发挥程度 , 而与学分 制相适应 的选课机制则是影响选修课 开设的关键 4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下面将对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自主性。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参与社团、组织活动等,通过参与和管理不同的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高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学分制度,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获得一定的学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生工作的投入和参与度。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高校学生工作应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或培训班,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对于对于缺乏自我认知或尚未找到自己兴趣方向的学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导师制度,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实践实习和实训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68 ・
维普资讯
给学生带来多方 面观念上 的变化 , 学生必须尽快适应 这种 变化 , 否则将会在大学 生涯 中感 到无 所适 从 , 如对 自主 诸 选课 的主体意识的缺 乏 , 在完全学 分制条件下对 自主学习 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 , 没有 明确 的学 习 目标和计 划 , 旧 仍 是定 向学 习或不考虑个人 条件 , 目跟从 其他 同学选课 , 盲
构上的不 同和研究风格的各异 , 有利于培养各类 知识结 这 构不同的多样性人才 。 第三 。 完全学分制在学 习年限上有较 大灵 活性 。它采 用弹性学制 , 学生可根据个人 情况提前或推迟毕业。 第四 , 完全学分制的考核 更加合理 。完全学 分制条件 下, 学生的成绩是通 过学分 绩点来 记录 的 , 学生修 满规 定
第二 , 完全学 分制 给予学 生更大 的 自主权和 选择权 。
和智能结构 , 因材施教 , 充分发挥 学生潜能 , 培养其创造意
识和实践能力 ,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第六 , 源配置 的高效性 。完全学分 制条件下 , 资 竞争 机制被引入高等学校的教育 和教学过程之 中, 学生对教 师
大 的冲击 , 如何认识完全学分制及 其对学生管 理带来 因此
的问题和矛盾 , 如何 打破 旧 的框 框 , 建立 一个 与之相 适应 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 对于加强学 生管 理工作和保 证完全 学分制 的顺利实施是大有裨益的。
1 完全 学分制的概念和特征 .
本文所指 的“ 完全学分制” 是相对于过 去的“ 学年学 时 制” 学年 学分 制” 言的 , 体讲就 是 以学 分作 为计量 和“ 而 具 学生学习的单位 。 以选课制 为核心 , 生 以修 满一 定量 的 学 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 学位 标准 的一种教 学管 理制度 。完 全学分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 , 完全学分制更注重 目标管理 。它 更重视 目标 考 核和考试 , 考核通 过或考试 合格 就可 以取得学 分 , 修满 规 定 的各类学分和总学 分就可 以毕业 , 对学 生学习的质量 主 要通过学分绩点来衡 量。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究
己“ 充电” 以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
新意识、 革 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另外, 新的教学模
[ 作者简介] 斯日 古楞 , 男, 内蒙古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讲师/ 主任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反刍动物生产学。
二、 完全学分制对现行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造成的影响
语文学刊
2 0 1 4年第 1 期
完全学 分 制 背 景下 高校 学 生管 理模 式 的转 变 探 究
0 斯 日古 Leabharlann ( 内蒙古农 业 大学 动物科 学 学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1 8 )
[ 摘 要 ]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作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完全学分制改革已在我国高校逐步
适应中国的教育发展实际, 呈现出了许多形式, 如学年学分 这就改 变了以 往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考核的模式, 在 新的考 制、 加权学分制、 绩点学分制以及完全学分制等。近年来, 随 核模式下, 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 考核的过程就是学生 临时抱佛脚” 着我国 高校的 逐年扩招, 与选课制相结合的完全学分制, 以 学习的过程。这样也就彻底改变了学生期末“ 考核更好的 体现学生的学习效 果与真实 状况。 其鲜明的优势逐渐被广大高校所采用, 未来完全学分制在我 的现象, 3 . 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能为他 国高 校的 全面推广已呈必然趋势。截至 2 0 0 8 年底, 我国已 有1 4 0多所高校逐渐由原来的学年制、 学年学分制走向了完 们减轻部分压力。许多贫困家庭对于缴纳学校学费有很大 压力,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能缩短学生一年甚至更长的学习时 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贫困学生还可以在学习的同时通过打工来缓解家庭的经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选 课制 为基础, 学生必须完成所选 间, 专业规定的学分, 并以J 比 作为其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 济压力, 这样学生既能完成学业还得到了社会实践的 锻炼,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高校学籍管理新模式探索
关键 词 : 学分制 ; 学籍管理 ; 管理模式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7 G A 4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22 3 (0 2 0 -040 17 - 4 2 1 )20 0 -4 4
Ex lrt n o w ni lai n M o e o po i fa Ne Ad  ̄ a l d f a o - o S u e t’ _v ln n le e i s se t d ns F ah e tmi rCrdt y tm a -
第 1卷 l
第 2期
常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 o l O2 L lN 2
21 0 2年 4月
Jt omml fCh n  ̄ u Vo ai m l l g f no ma in Te h o o y o ag ct o l e o Ifr t c n lg Co e o
1 学分 制教 学 管 理 制 度 下学 籍 管 理 新
模 式 的 科 学构 建
1 科学认识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 . 1
学籍 管理 是对取 得 正式学 籍 的学生 从入 校 到毕
况( 考勤 与 奖 惩 、 课 与 考 核 、 绩 与学 籍 ) 毕 业 选 成 及
环 节 的审核 与管 理 。学分 制学籍 管 理是教 学 管理 中
S HEN iy g cu- ̄
( cdmcAf e f e S u es U i ri, n 2 0 9 , l ) A ae i tksO f , ot at n e t Naj 106 C- a i c h v sy 吨 ma
^五 啊 t: h d n t t n o su e t’ r o ae t n e rd t y tm td rs — O in d a d tk s s d r ’ a i y h o C n ie in — 誓 T e a mis ai f td ns ex  ̄ an d rce i s s ir o u ’ e i s en — s u r t n e t ea v r t a O S mt . ee a u s e t d o I c od n e、 l g l i o td n a e n Hi e d c t n te a mi s ain i a d m mi ta h a mm g me t n a c r a c 砌 ua o Re t m fSu e t M mg me t g r E u ai , h d n l t y h o ir o s ce c h r g e n wi oh r i t n x l . tra t b t i d y a d f  ̄iy Af m h gi e l i t e te a n s ai ' g o n s n a n s n e d y sc ' a s n e , h rc h d - W t ns o d e sa d we k e s u d r t a ' h tn t c s te a t l mi o o c a ie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与思考【摘要】学分制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
本文分析了学分制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以及学分制对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影响。
结合学分制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探讨了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
文章总结了学分制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未来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方向,并强调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变化,高校学分制将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现状、影响、教学改革、课程设置、质量保障、优势、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性、新形势。
1. 引言1.1 学分制的概念学分制是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是以学分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业评价和课程安排的教育体制。
学分制相对于传统的学时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学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下,学生根据课程的学分要求和教学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并完成相应学分,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位。
这种制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学分制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学位授予。
学分制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和时间,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学分制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分制的实施,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学分制,逐步建立起国际学分互认体系,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学分制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
1.2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制条件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与途径的探索
作者:卫丁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从学年学分制的弊端和全面学分制的优点;全面学分制对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挑战;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途径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学分制条件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与途径的创新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学生管理模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9-0120-1
党的十七大召开,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从人的个性出发,充分调动与挖掘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学分制从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战略而充分培养学生个性的管理制度,从实践来看,学分制对学生管理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探索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途径显的尤其重要。
一、学年学分制的弊端和全面学分制的优点
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体制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是对课程设置僵死的学年制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9月,我校在普通全日制本科教学中试行了学分制,2006年9月全面实行。
(一)学年学分制的内涵及弊端
学年学分制是揉和学年制和学分制的主要特征于一体的教学管理体制,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的特征,又吸收了学分制的长处。
以我校为例,学年学分制尽管对每门课程按学时数规定了相应的学分,按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把各门课程的学分累加起来而规定了各专业的总学分,
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又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主要课程,选修课又分为限定性和任意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占整个课程总时数的70%以上,选修课不到30%。
在标准学制(4年)的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修业年限为3-6年。
在规定修业年限内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准予毕业;满足学位授予条件者,则获得相应的学位。
但是大部分学校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年学分制,其本质可以认为仍然是学年制,不好发挥全面学分制的优点。
(二)全面学分制的内涵及优点
全面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以取得人才培养计划所规定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体制。
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实行目标管理,更加强化考试环节;在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灵活性,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学分制的优点很明显,一是可以促进专业建设,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优秀人才;二是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三是可以促进考试改革,更加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四是优化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二、全面学分制对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挑战
由于学分制打乱最基本的学生管理单位——班级,所以它对现行学生工作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的挑战是必然的。
(一)对现行学生工作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冲击
高校现行学生工作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是与学年制相适应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班级和团支部为单位的学生基层组织成员相对稳定,被管理对象相对集中。
全面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并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注重目标管理。
全面学分制模式下,淡化了班级和年级概念,现行固定班级对学生的约束力及影响力下降,从而使现行的学生工作运行体制受到冲击。
(二)对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及奖励措施的冲击
全面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班级和年级的界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
这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以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的现行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失去了可比性;以班级和团支部为学生评价基层组织失去了可操作性。
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途径的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对实行全面学分制所带来的冲击,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要积极探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构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以导师所带的学生为管理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举班委或团支部,制订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完成原有行政班级的管理职能,做好与院系及相关教学、学生管理部门的联系工作。
然而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主要是学生的思想及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而学分制中的导师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及监督。
这二者需要很好的协调。
(二)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探索管理育人的新途径
按照专业教学规律与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现新时期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管理育人的新途径。
1、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
以品牌活动为基础,根据学生对活动兴趣的强弱,发挥品牌活动的导向作用,吸引学生参加活动,从而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管理目的。
2、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以专业、社团、宿舍或现有行政班级等为基本单位建立QQ群等,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进网络的工作。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要采取院(系)监控、辅导员(班主任)主导、同学积极参加三者相互结合的模式来实施学生管理。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学分制后,迫切需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探索建立以学习管理为主线,以“本科生导师”为主要实施者,以学生综合测评新体系为主导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和促进全面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选课手册.2007.9
【2】张忠寿.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下学生管理工作要实现六个转变. 职教通讯.2001.5
【3】姜继红.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1 【4】张津、曾宪军、叶宏等.对完善学分制改革的初步探讨.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