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要从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让地理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自然地理和相关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努力工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成绩较低,他们对地理教学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辅修课”,所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大纲,深刻理解大纲中的内容和要求,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开展章传检查。

5、课本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小字,活动的内容都作为正文处理。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同步训练: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活页规范训练(湘教选修5)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同步训练: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活页规范训练(湘教选修5)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我国的干旱灾害 1我国的洪涝灾害2、6影响我国的寒潮4、5 3 7影响我国的台风8一、选择题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关于我国旱涝灾害都严重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解析第1题,P、Q两地常常此旱彼涝,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

第2题,我国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这里地势平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答案 1.A 2.C中新社北京2013年2月28日电一股凶猛寒潮正扑向新疆,尔后这股强冷空气将裹挟大风、剧烈降温和雨雪,自西向东先后横扫中国西北和中东部大部地区,这些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8至12摄氏度,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至22度。

气象专家说,此次寒潮具有气温下降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大等特点。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4.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5.寒潮若在春秋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3题,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第4题,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春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这两个季节寒潮危害最大。

第5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出现暴雨天气。

干旱天气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引发的。

答案 3.A 4.A 5.A二、综合题6.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应用创新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基础随堂巩固]1.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台风是由强烈的热带气旋发展而成的。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达62%。

答案:D2.一年之内,旱涝在时间上交替较多的地区有()A.河套平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C.河西走廊D.湟水谷地解析:东部季风区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答案:B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北半球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解析:寒潮是强冷空气过境引发的灾害性天气,属高压系统。

答案:B4.我国的两个寒潮高峰期,发生在()A.春初、秋末B.冬季、春季C.秋季、冬季D.秋末和冬初解析: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到次年5月,秋末和春初是高峰期。

答案:A5.下列哪一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小()A.山东半岛B.松嫩平原C.长江三角洲D.青藏高原解析: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青藏高原海拔高不易受影响。

答案:D6.读“台风路径示意图和台风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的________季节,我国________地区频受台风影响。

(2)除我国以外,下列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受台风侵袭的还有(双选)()A.日本B.蒙古C.菲律宾D.阿富汗(3)在台风剖面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内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______和________造成的,减轻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一、旱灾 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3.的发生特性⎩⎪⎨⎪⎧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 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二、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地区表现次数北方⑭______、⑮______、霜冻、暴风雪等⑰________最多,⑱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⑲________,⑳______最南方降温、⑯______、雨雪等少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同步训练: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活页规范训练(湘教选修5)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同步训练: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活页规范训练(湘教选修5)

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一、选择题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的灾害问题是()。

A.土地的沙漠化B.水资源缺乏C.水土流失严重D.沙尘暴盛行2.针对上述灾害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C.进行炉灶革新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第1题,第一幅图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第二幅是长江流域的江南丘陵地区,两地区的水土流失都较严重。

第2题,推广沼气的使用,既能解决农村的生活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答案 1.C 2.D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①松花江②海河③辽河④淮河⑤长江⑥雅鲁藏布江A.①②B.②④C.②③D.④⑥4.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②珠江的北江工程③南水北调④龙羊峡水库⑤引滦入津A.①②B.①⑤C.④⑤D.②④解析第3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第4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3.B 4.A5.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解析淮河中上游的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而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故治理淮河的关键是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答案 D二、综合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时,洞庭湖水面面积为4 350平方千米。

洞庭湖的水面在大面积围垦及多年来泥沙大量淤积中急剧缩小,到1967年,水面约剩2 740平方千米。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2-3-4天气系统活页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2-3-4天气系统活页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4课时天气系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9、10、13、锋面系统与天气1、2 3、4、514、156、7、16、17 11、12高低压系统与天气8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根据锋面的知识,读图,回答1~3题。

1.若阴影部分为云雨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字母a为冷气团B.图中字母b为暖气团C.此锋面为—冷锋D.此锋面为—暖锋2.下列关于锋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锋面两侧的气压、湿度、温度相差不大B.冷空气在锋面之上,暖空气在锋面之下C.锋面附近一定会有降水发生D.若锋面倾斜角度很小,则降水范围可能很大3.关于图中锋面过境时气温气压变化的图示正确的是 ( )。

解析根据符号可知为冷锋;锋面雨区范围在锋后,如果与地面倾斜角度较小,降水范围较大;冷空气多在锋面之下,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差异大,锋面附近不一定有降水产生,有无降水取决于暖气团中水汽的含量。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答案 1.C 2.D 3.B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海平面一年气压系统交替规律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地区中,符合图中气压交替规律的是 (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南地区5.该地区3~4月频繁出现 ( )。

A.冷锋天气B.暖锋天气C.准静止锋天气D.寒潮天气解析第4题,据表可知,11月~次年3月受亚洲高气压控制,该地为华南地区。

第5题,据表可知,3~4月该地区受高、低气压交替控制,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答案 4.D 5.C下图为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回答6~8题。

6.a、b、c、d四曲线依次表示的天气系统为 ( )。

A.反气旋、气旋、暖锋、冷锋B.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C.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D.暖锋、冷锋、反气旋、气旋7.与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天气的形成关系密切的天气系统是 ( )。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规范训练(人教版选修5)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规范训练(人教版选修5)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规范训练(人教版选修5)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产生的。

第3题,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上滇南谷地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而四川盆地由于北部山脉阻挡,基本不受寒潮影响。

只有塔里木盆地距寒潮的源地较近,易受影响。

答案 1.D 2.A 3.A4.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十年九旱”——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解析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干旱类型,其中东北地区具有“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夏旱描述,华北地区则多用“春雨贵如油”来描述春旱,长江中下游以伏旱著称,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形容,在整个半干旱区有”十年九旱”的说法。

答案 B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据此,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C.伏旱、暴雪、沙尘暴D.伏旱、洪涝、冻害解析根据导致甲气象灾害的四个成因体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故为春旱。

丙的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因而为沙尘暴。

乙受冬季风影响,且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故为寒潮。

答案 A二、综合题6.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解析(1)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

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高中地理真题:高中地理2013-2014 我国的减灾防灾 课堂练习 鲁教版选修5.doc

高中地理真题:高中地理2013-2014 我国的减灾防灾 课堂练习 鲁教版选修5.doc

高中地理真题:高中地理2013-2014 我国的减灾防灾课堂练习鲁教版选修5.doc一、选择题(共5题)1.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是( )①战胜自然灾害②提高减灾能力,保障可持续发展③利用科技,因地制宜地实施减灾对策④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实施减灾防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3.云南东川小江流域的主要治理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封山育林④打坝淤地(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4.我国成功抗御的重大自然灾害不包括( )A.1991年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重大洪灾B.1976年唐山大地震C.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D.1994年17号台风5.我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与减灾有关的卫星主要是( )A.“东方红”系列、风云”系列B.“资源”系列、“东方红”系列C.“风云”系列、“资源”系列D.“实践”系列、“铱星”系列二、综合题(共1题)1.读“三北”防护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三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符合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是________。

A.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管理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B.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C.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的灾难性后果D.因地制宜地实施减灾对策(4)有人说,“三北”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危害有积极作用,你认为对吗?理由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中新网2011年1月3日电今天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国总体的天气形势呈现出寒潮、暴雪、大雾“三足鼎立”的特点,中央气象台3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暴雪橙色警报以及大雾预报。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此次天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年有春秋季两个高峰期②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③通过西北路径和北
方路径南下④在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该天气现象若发生在春秋季,往往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我国很少受或受不到该天气过程影响的地区有( )。

①四川盆地②滇南谷地③海南岛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寒潮通过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东北路径南下。

第2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产生的。

第3题,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上滇南谷地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而四川盆地由于北部山脉阻挡,基本不受寒潮影响。

只有塔里木盆地距寒潮的源地较近,易受影响。

答案 1.D 2.A 3.A
4.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十年九旱”——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解析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干旱类型,其中东北地区具有“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夏旱描述,华北地区则多用“春雨贵如油”来描述春旱,长江中下游以伏旱著称,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形容,在整个半干旱区有”十年九旱”的说法。

答案 B
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据此,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
C.伏旱、暴雪、沙尘暴D.伏旱、洪涝、冻害
解析根据导致甲气象灾害的四个成因体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故为春旱。

丙的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因而为沙尘暴。

乙受冬季风影响,且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故为寒潮。

答案 A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解析(1)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

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
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35°N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7.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

(3)台风是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试说明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以统计图考查台风的特征及危害,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后向西北移动,多在广东、福建登陆,其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并且从图中知其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其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导致。

台风带来降水可缓解旱情,同时可缓解高温酷暑。

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
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3)不是。

台风带来丰沛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8.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2)说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乙地区无冻害的原因。

解析第(1)题,小麦冻害主要由强冷空气造成,甲地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且西部多山口,冷空气易于入侵。

第(2)题,图示显示柑橘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而加重;乙地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特别是北部秦岭大巴山阻挡冷空气的入侵。

答案(1)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2)冻害程序随纬度升高而加重;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

乙地区受周围山地阻挡,
冷空气不易入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