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琴 文言文复习1

合集下载

文言专号第二关精彩呈现二:教你学会向课外迁移拓展

文言专号第二关精彩呈现二:教你学会向课外迁移拓展

文言专号第二关精彩呈现二:教你学会向课外迁移拓展文言专号第二关精彩呈现(二):教你学会向课外迁移拓展问:学文言文跟学外语一样,都要反复诵读,那是不是说文言文是另外一门外语呢?答:文言文不是外语,而是母语。

虽然我们今天不再“之乎者也”了,但文言文并不是老古董,我们日常的阅读与生活里,到处活跃着文言的身影。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古文知识。

举一个例子,郦道元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稍微琢磨一下,就发现这个文言片段跟现代汉语有很多联系,“重叠”“隐蔽”“阻绝”“朝暮”这些现在运用很频繁的双音节词语,原来都是从文言文里来的,都是文言文里近义或者反义的单音节词语“合二为一”构成的。

“重叠”“隐蔽”“阻绝”是近义词组合,“朝暮”是反义词组合。

顺着这个思路推下去,“阙”和“连”是反义词,“曦”和“月”是对举的概念,“沿”和“溯”是反义词,“奔”和“风”的词性应该一致。

看,“今”可以诠释“古”!利用现代词语与古文词汇的这层关联,不待老师讲,我们也能了解很多文言词语的意思。

如“左手抚炉”“木兰当户织”“顾野有麦场”中的“抚”“户”“顾”,我们可以借助“抚摸”“门户”“回顾”等词语知道:抚即是摸,户即是门,顾即是回头看。

日常口语里也有古文知识。

再举一个例子,《醉翁亭记》中“佳木秀而繁阴”,其中的秀,是“抽穗开花”的意思,引申为滋长。

同学们乍读可能对这个意思陌生,在我们以往的知识经验里,“秀”好像只有秀美、聪明的意思,很难把它跟禾苗树木联系起来。

其实,抽穗开花,是“秀”的基本义。

而秀美、聪明,都是后来由它发展出来的意思。

日常口语里,还保存着“秀”的基本义,乡村四五月间,麦子吐穗,农人就说“今年麦子秀得不错”。

谚语里,也可以发现“秀”的基本义。

农谚有“麦秀风摇,稻秀雨浇”“稻秀暖,麦秀寒”“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的说法。

2020年最新部编版六年级-第17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与迁移(下)

2020年最新部编版六年级-第17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与迁移(下)

部编版语文下册(春季班)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六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时间主题第17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与迁移(下)学习目标1.复习课内文言文《吕氏春秋二则》、《桔逾淮为枳》、《螳螂捕蝉》,掌握其中的重要实词。

2.深入理解文章所体现的思想观点,迁移课外文言文做题思路。

教学内容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前次课重点知识:课内文言文复习(上)课后巩固:《孔孟论学》(节选)、《钱若赓断鹅》二、互动探索预习作业:欧阳晔破案欧阳晔治鄂州。

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①而还之狱。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

欧阳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②,而汝独以左。

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注释:①安慰。

②筷子。

1、解释加点字。

欧阳晔治.鄂州晔自临.其狱食讫.留者色变而惶顾..2、疑犯左手持箸与死者伤在右肋有什么关系?【知识梳理1】《吕氏春秋》二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过:经过方:正要引:拉善:善于遽:就任:处理悖:荒谬涉:渡过遽:立刻契:用刀刻止:停下来求:寻找惑:糊涂2、文章的翻译有一个想要渡江的人,看见了有人拉着孩子正要投进江中。

小孩正在啼哭。

经过江上的人问他(把孩子投进江中的)原因。

(他)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4天上千年艳翻作九月黄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4天上千年艳翻作九月黄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上千年艳翻作九月黄——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建议用时:20分钟),完成题目。

焚琴子传顾彩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生遂弃诸生不为。

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

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

又历韶、惠、广、雷诸郡。

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

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

变姓名,以琴游八闽。

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

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

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

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

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

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

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

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

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

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

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

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

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

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居数日,金兰死。

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

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遂焚其琴,不复鼓也。

因自号“焚琴子”。

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

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考点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含解析

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考点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含解析

[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

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

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解析:选B。

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吏部主管全国文官,兵部主管全国武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他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

贞观年间,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

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

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

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

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

(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祥和的办法。

”皇帝(于是)即刻制止,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文化常识》复习精讲教学课件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文化常识》复习精讲教学课件

学而 时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复习精讲教学课件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加冠之年,女子15岁及笄之年)。名和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晚辈平辈一般称名,对尊辈一般称字、号、籍贯、官职、封爵等。 B.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C.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汉文帝”是称谥号的;“宋仁宗” 是称庙号的;“乾隆”是称年号的。称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 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D.谥号,专指皇帝或诸侯、后妃、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 评价称号。褒扬的帝王如文帝、武帝等,大臣如文忠、武穆;贬抑的帝王如”周幽王“”周 厉王“,“恶谥”的奸臣如秦桧为缪丑等。 答案:A 解析:平辈一般不称名。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复习精讲教学课件
文言文
——文化常识精讲专练
知识 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复习精讲教学课件
(1)名字称谓 (2)地理山川 (3)管职官署 (4)天文历法 (5)宗法礼仪 (6)科举学校 (7)经史子集
知识 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复习精讲教学课件
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礼记 ·檀弓》“幼名,冠字。”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始于唐太宗。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代 皇帝一般称“宗”。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 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 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汉武帝一生就用了十一个年号,女皇帝武则天也曾 改元十二次。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 号,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因此往往也就用年号来称呼皇 帝。

2021四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加深专项练习题人教版

2021四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加深专项练习题人教版

2021四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加深专项练习题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莫扎特“解套”大作曲家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和老师打过一次赌。

莫扎特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

世界上竟会有这种怪事?在音乐殿堂奋斗了多年且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顿岂能轻易相信。

见老师疑惑不解的样子,莫扎特竟真的伏案疾书起来,很快便将一段曲谱交给了老师。

海顿未及细看便满不在乎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

仅一会儿的工夫,海顿就弹不下去了,于是他惊呼起来:“这是什么呀?我两手分别弹响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位置呢?”接下来海顿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子。

显然,海顿这里讲的“任何人”其中也包括莫扎特。

莫非莫扎特也钻进了自己设计的“套子”中?且慢,让我们沉住气,仔细看看莫扎特是如何“解套”的吧——只见莫扎特接过乐谱,微笑着坐在琴凳上,胸有成竹地弹奏起来。

海顿也屏住呼吸,留神观看他的学生究竟会怎样去弹奏那个需要“第三只手”才能弹出来的音符。

令老师大为惊喜的是,当遇到那个特别的音符时,莫扎特不慌不忙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点弹而就。

海顿禁不住对自己的高徒赞叹不已。

莫扎特的这一轶闻饶有趣味.尽管在公开演奏场合他从未表演过用鼻子去弹钢琴,但这次打赌所表现出来的变通思维,在他的不朽作品中处处闪光。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

”这应当是创新学推崇的一条座右铭。

变不可能为可能,这也是创造型人才应具备的一种潜质。

是的,从创新学的角度讲,没有不能实现的事情。

[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屏______ ( ) ______ ( )曾______ ( ) ______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钻进()表演()变通()疑惑的()精湛的()不朽的()[3]摘抄文中的成语,并用其中的一个造句。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题集浙教版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题集浙教版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题集浙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轻松阅读快车。

藏王的使者唐朝( )时,藏( )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内地求婚。

内地的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

好多国家都派使臣来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使臣们比比智慧,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那里去。

第一次,皇帝让使臣们分出一百匹马中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

禄东赞却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

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地放到马驹中去。

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急忙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 )得一样的檀香木棍。

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

别的使臣都很为难( )。

禄东赞用绳子拴住木棍的中央,把它放在池塘里,说:“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要使臣们用线穿过玉石上的洞眼。

洞眼很小,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

使臣们一个个用线去穿,都失败了。

禄东赞一边看,一边动着脑筋。

忽然,他看见地上有只蚂蚁,想出了主意。

他把丝线拴在蚂蚁身上,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

在洞眼这头慢慢吹气,在另一头放了蜜糖。

就这样,蚂蚁带动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难题全让禄东赞解决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藏王一定更了不起。

于是,皇帝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聪明的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丑陋——( ) 愚蠢——( )(3)唐朝皇帝让使臣们比智慧,比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朝皇帝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2023年朝阳高三上语文期末语文阅卷资料第9、10题文言文讲评

2023年朝阳高三上语文期末语文阅卷资料第9、10题文言文讲评

好学也已。”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与《论语》中
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为学【倡躬行】
思想的关联
“君子之学积诸身,行于家,推之国而及于天下。”
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
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
文言文第9、10题
9.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试以言,授以事,而观其所堪。
【参考答案】 用言论考察他,把政事交给他,审察他(是否)能够 (胜任)。 【评分参考】“试”“堪”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 即可。
【评分细则】 1.“以”的翻译灵活处置,意思对即可; 2.“试”“授”翻译成动词,意思对即可; 3.前两个小分句的翻译,如果未体现出句式特点,可以 给分; 4.前两个小分句翻译质量较差,整句句意就会有偏差, 最多赋1分。
二、对三方面内容进行解说 1.斥空谈: ❶作者批评为学中随意放言的行为(原文:申申而行,由由 而言,滕口颊播简牍以夸乎人;泛而无本,漫而无统) 划线要点可替换为:言语空洞无物、夸夸其谈、言语华丽 (的风气) ❷认为只追求夸谈的愉悦是无用的(原文:可喜而无用也) 划线要点可替换为:无法赶上古人、不能真正掌握学问、对 世风有恶劣影响(斥空谈的原因)(原文:于古之学未也; 莫逮乎古;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如在此部分写“倡躬行”,按“倡躬行”内容评分
【试题分析】 1.任务:依据本文+解说 2.任务对象:
为学思想三个方面:“斥空谈,倡躬行,重德教” 3.文本范围:第2、3自然段
……今世俗之儒,申申而行,由由而言,滕口颊播简牍以 夸乎人,知非不博,言非不华矣,而于古之学未也,何哉 ?为其泛而无本也,漫而无统也,可喜而无用也。君子之 学积诸身,行于家,推之国而及于天下。率而措之,秩如 也,奚待词说乎!以词说为学,上以是取士,下以是自期 ,此士所以莫逮乎古也。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 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余不欲学 者之类之也。(第2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 )之。

复前行,欲穷.
( )其林。

林尽.( )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
( )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 )。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
(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

便要.
(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 )。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 )。

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 )之。

及.
(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
(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寻.
( )病终。

后遂无问津.
( )者。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
( )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
( )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 )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
( )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
( )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 )乎众矣。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
..()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
..()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
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
...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默写:《石壕吏》杜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