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考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doc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这些动物并不理解她的心意”说法不准确,文中并没有出现陶洛丽斯与鸽子的交流。
C项,“一是一对小鸽子夫妻不能理解女主人的善意,表现它们知恩不报”说法错误,那个被称为“浪子”的鸽子可以看作是行文的线索。
E项,主题表述有误。
小说的主题并不是表现只要真心关心别人、关心社会,终能打动世人、让人理解。
而是通过那个被称为“浪子”的鸽子表现追求自由的主题。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分析情节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准确地划分小说的情节,同时具备相关的解题方法。
小说情节安排上的特点可以从线索、叙述方式,以及情节本身的特点等角度作出分析。
本篇小说以“浪子”的鸽子为线索,采用倒叙等都是思考的要点。
(3)本题考查欣赏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文中的相关评价入手,而本篇小说中“浪子”这一形象表面写鸽子,实际上是借鸽子写人。
因此对“浪子”的形象进行概括分析时,要往人类社会的角度靠拢,还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简单分析。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使用术语,要尽可能使用书面语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作为开放性的试题,对两种观点可以任意选择其一,即小说的主人公是陶洛丽斯,也可以是“浪子”——鸽子。
阐述理由时要能够准确地把握答题角度。
对人物的探究可以从标题、情节、人物、主题以及写作技巧等角度考虑。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前北大校长傅斯年——大炮、老虎、学者大炮,老虎。
一个学者,有这样两个外号,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傅斯年,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而享有盛誉。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上午,北京的大学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
安徽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安徽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安徽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更多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安徽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A【解析】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第一段。
文本第一句话“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而选项A却把青铜冶炼技术说成了冶铁技术,属于张冠李戴,故错。
2.B【解析】文本倒数第三段结尾处,“汉人进而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中有“类似”二字,这说明“球墨铸铁的工艺”是现代工艺,而不是楚人的冶铁工艺。
选项B忽视“类似”一词,似是而非,故错。
3.C【解析】根据第四段可知,铸铁柔化技术是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这一技术还不成熟,因而没有普及和推广。
选项C中说“普遍提高了”农具的寿命,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属无中生有,故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C【解析】此题是断句题。
做此题时一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的主语。
此题考查点是“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这三个完整的句子。
这三个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以后文意不通,故选C项。
5.A【解析】铁钺:在这里代指杀戮。
6.B【解析】“先发制人”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没有提及。
7.(1)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
(2)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就)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
【解析】(1)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轻薄(行事轻浮)、折节(改变平素志行)、蹈道(履行正道)、见称(被动句式)各1分,语意通畅1分。
(2)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值(遇到)、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切谏(直言极谏)、顺默(顺从其势而沉默不语)各1分,语意通畅1分。
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 语文资料
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2题,第Ⅱ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
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当年楚国著名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最大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
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
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两汉延续到东汉晚期。
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
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
2016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
2016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 B(原文说“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并没有说中文系继承了对书法史论中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2.C(原文借用“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来表达有些人的观点,事实是: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3.C(因果倒置)4.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
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
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5.C(《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而非“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6.C(“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的不是胡宗宪而是宗礼)7.(1)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会”,状语后置,“攘功”,“恨”,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2)皇帝愤怒,全部撤销俞大猷等将领的职务,严厉责备胡宗宪,让他限期平定倭寇。
(“夺”,“切”,“让”,“克期”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8. ①拟人,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活力;②比喻,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的碧绿、动人;③动静结合,春风、春光、春水、春草为静,子规啼叫是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分)9.喜悦—忧愁。
上阕描绘春日冶游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6分)10.(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分)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A“这些动物并不理解她的心意”说法不准确;C“一对小鸽子夫妻”,“表现它们知恩不报”说法错误,E主题表述有误)(2)①倒叙,小说先写陶洛丽斯的忧愁,后文才交代她忧愁的原因,即最心爱的动物鸽子在外面流浪不归;②以鸽子为线索。
江南十校答案
江南十校2016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解析】“不但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且在文化理念层面”错误,原文是“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
2.B 【解析】“将要对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理念冲击的标志,它会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彻底地解构”错误,原文是“已深入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能够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达到了较为彻底的水准”。
3.A【解析】“没有这种外在冲击的解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起文化的现代建构”错误,原文是“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
4.D 【解析】根据动词、名词及虚词的位置,句式对称的特点来断句。
5.B 【解析】忤:违逆。
6.C 【解析】原文是“常疑普中伤”,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7.(1)刺史白重进认为他年轻,想用处理事务来试用他,因而把拖延的案件交给他处理。
[“欲试以事”(欲以事试之)“滞”(拖延的/积压的)“狱”(案件)各1分,句意2分](2)(他)以前查访得知宰相赵普私自出售秦州、陇州木材的事,暗中把这事奏报皇帝,不过惧怕赵普知道,所以说有脚病请求解除官职。
[“廉”(查访)“市”(出售)“潜”(暗申)各1分,句意2分] 8.一个“白”字,显现出满湖银鳞闪烁,一个“黄”字,突出湖滩飞集的雁群之多。
(2分)“白黄”二字不但使画面色彩更加醒目,也更符合远眺观景时的心理程序。
(2分)本是碧色的湖面,因为“鱼吹浪”却显得“白”;本是白色的滩沙,因为“雁踏沙”却显出“黄”。
(1分)真实地反映出观景者的猎奇心理和独特感受。
(1分)9.尾联用典。
诗人由眼前的湖畔芦花、渔舟等景,不禁联想起当年伍子胥逃难复仇之事。
诗人以伍子胥自况,盼望有像渔父一样热心肠的人,助他一臂之力,去恢复旧山河。
表达出诗人虽流亡在外但依然渴望恢复旧山河的爱国情怀。
(3分)卒章显志,诗的主题思想至此得到升华。
(2分)1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每句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17.下面是中国农民歌会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以外 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义简 明,句子 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①会徽包含字母“N、M、G”,分别是“农民歌会” 的拼音缩写,表明主题。 ②会徽将乐符幻化成灵动 的布谷鸟,将树叶演变成羽毛。欢唱的布谷鸟,寓 意着农民用优美的歌声,歌唱丰收、歌颂美好新生 活。(6分)
8. 手法+分析+效果 ①拟人,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写出 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活力; ②比喻,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春 水的碧绿、动人; ③动静结合,春风、春光、春水、春草为静,子规 啼叫是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分)
9.变化:喜悦—忧愁。 ①上阕描绘春日冶游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 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 ②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 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6分)
(2)审题,筛选有资本的原因。区间,在第2/3/8 段。 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 ②五四运动中,被一致推选为主席; 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④创立史料学派。(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 分)
(3)审题:关键词,老虎发威、具体事件 ①担任北大代理校长,开除沦陷期担任伪职的人员; ②担任台大校长,对听课不满意的教员即行开除, 使校风为之一变; ③担任国民参政员,揭露孔祥熙贪腐,赶走了两任 行政院长(6分)
(3)“浪子”这一形象表面写鸽子,实际上是借鸽 子写人。 ①不满足于现状。文中写它一旦被放出,就不愿意回 到原来的舒适生活。 ②热爱自由。看到外面的世界,自由翻腾,体验自由 的乐趣。 ③知难而退。鸽子在外面自由飞翔了一天之后,为饥 饿所迫,重返巢穴。(6分)
(4)观点一:主人公是陶洛丽斯。 ①从篇幅看,陶洛丽斯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 ②从情节看,陶洛丽斯的放鸽子、找鸽子、等待鸽子 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从手法上看,对鸽子的描写,在文中起着对主人公 陶洛丽斯衬托的作用; ④从主题看,陶洛丽斯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剪短鸽子 的翅膀,这是作者着力想要批判的。(8分)
“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郑培凯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
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
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 语文教材
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2题,第Ⅱ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
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当年楚国著名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最大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
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
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两汉延续到东汉晚期。
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
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与此相关联,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应当说,新文化运动的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究竟是不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恐怕是一个需要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认真考量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起步的。
对于后起的文化系统而言,这种“外在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
对中国文化而言,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揭露批判,可以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
同时,正是通过“外在冲击”,源起于西方的科学、民主等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转变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历史性的转折点。
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已深入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达到了较为彻底的程度。
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
由此,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
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金华十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缜密(shèn)枝杈(chà )黑魆魆(xū)称心如意(chèn)B.屏息(bǐng )田塍(chéng)胳肢窝(gē)插科打诨(hùn)C.熨帖(yù )机杼(zhù)一撮盐(cuō)前倨后恭(jù)D.荫庇(yìn )置喙(huì)干细胞(gàn )挑肥拣瘦(ti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哲学家因为沉缅于思辨的世界,常常会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而此时恰恰是他们灵感的火花迸发的时刻。
B.这些年,在我们这里上演了太多的暴力维权、自戕式维权,公众无一例外地从道义上为之申援,以强大的舆论攻势迫使政府让步。
C.巴黎气候大会应该摒弃零和搏弈的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D.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需要留给后代的是一个可以让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地球,本次气候大会商谈的不仅是气候问题,而是关乎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议题。
B.时任华丰食品有限公司出纳的张某,因炒股亏了钱,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在月底平账时利用“拆东墙补西墙”之术规避会计的监督。
C.我不明白的是,面对上司的不情之请,为什么下面的一些官员可以罔顾原则和法律,不惜放弃职业道德和做人底线,去为虎作伥?D.列夫·托尔斯泰本因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由于得到名作家欣赏,竟点燃了创作火焰,找到了自信,就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相比劣质煤,清洁煤既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节煤率大约在20%以上,但其推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最新高三语文题库 江南十校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本谜卷分筻I卷(阅读题)幂Ⅱ筻Ⅱ卷(表达题j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
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
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象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去者。
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
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
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象,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
庄子的想象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
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
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习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
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
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戈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
2016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
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
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
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
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
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
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
2016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网友看过“打手机点燃洒有汽油的锡箔纸”视频后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在加油站打手机了。
B .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 .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 .夏天如何护肤?黄瓜与鸡蛋混合使用,兼具补水与软化角质效果,特别适用于各种肤质。
2、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1)有记者问怎样看待小说家与评论家的关系,莫言笑笑说:“我想,小说家就是一些这样那样的母鸡, 。
”(2)某些棋手对于胜负耿耿于怀, 。
相反,命悬一线的局面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强大斗志。
试卷第2页,共13页①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就是小说②小说就是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③即使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④因而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
“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买、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
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的。
《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
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
《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
陆机这里着重讲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艺术想象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
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里涉及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
而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2题,第Ⅱ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
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当年楚国著名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最大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
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
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两汉延续到东汉晚期。
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
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
学者根据出土的楚国铁器和南阳汉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对楚、汉冶铁情况作了探讨。
先秦的冶铁炼炉,尚未在楚地发现。
可是,著名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已发现了多座春秋战国时代的冶铜炼炉。
这些炼炉都是竖炉。
学者经研究和模拟试验后认为,这些炼炉的设计合理,性能较为优越,体现了当时冶炼的先进技术。
现今发现的西汉冶铁炼炉,也都是与楚国冶铜炼炉相似的竖炉,只是建筑得更为高大、改造得热效率和料容量更大。
“我国古代炼铁高炉是从炼铜高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铜绿山的春秋炼炉不仅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炼铜技术,而且为战国以至秦汉炼铁技术的提高创立了良好的基础”。
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可以将生铁处理成黑心和白心两种韧性铸铁,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有韧性铸铁制成的六角形锄,长沙左家塘楚墓出土有黑心韧性铸铁制成的凹口锄,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也未能得以推广,故现今出土的楚国韧性铸铁的数量甚少。
自西汉中期,冶铁业实行官营,朝廷为了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寿命,着力推广和发展这种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的技术,于是,铸铁柔化技术不仅发展到成熟阶段,而且普及为常规的工艺方法。
战国中期以后,楚国已能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就是这类强度较高而耐磨性较强的制品。
西汉前期,楚人掌握的这种冶铁技术,又发展成为能够生产低硅低碳的灰口铸铁工艺。
在此基础上,汉人进而还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
以低温还原的“块炼法”炼出熟铁,又进而对其反复加热和锻打以“百炼成钢”的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掌握了。
江苏六台的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熟铁条,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用熟铁锻打成的钢剑。
这项技术,在汉代乃至后世,一直作为简便易行的传统而承袭下来并不断予以完善。
冶铁业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中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在汉代大体完备和基本成熟,钢铁制品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汉代文化的突出成就。
这一成就的取得,乃与楚人在冶铁技术上的贡献分不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国人的冶铁技术是在青铜冶铸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并且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阳汉代冶铁遗址上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这里曾经是西汉时期最大的铁器冶炼基地之一。
C.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的冶钢炉已采用与西汉冶铁炼炉相似的竖炉,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炼铜技术。
D.春秋时期楚国的炼铜技术促进了战国炼铁技术的提高,楚人甚至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生产生铁到将生铁处理成韧性铸铁,楚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完成,但是将韧性铸铁全面推向生产、生活领域,则要到西汉时期了。
B.在众多楚人冶铁工艺中,球墨铸铁工艺无疑水平最高,而低硅低碳灰口铸铁工艺其次,麻口铁制品工艺则相对水平最低。
C.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人便知道经过反复加热和锻打,可以将熟铁炼成钢,这是“块炼法”的进一步发展,并作为一项传统传承下来。
D.楚人的冶铁技术,直接推动了我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汉代,已基本成熟,冶铁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汉时期,铁器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资料,朝廷非常重视冶炼,重要冶炼铁场所要派出铁官监守,一般情况下,私人不得经营铁器。
B.楚国冶铜炼炉建造水平高超,与后来的汉代冶铁炼炉相比,虽说热效率偏低,料容量偏小,但是这也足以证明当时楚国冶铜技术的先进。
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就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普遍提高了人们使用的铁制农具的寿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证明楚国已经能够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并体现了楚国铸铁柔化技术的高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
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
祖恢,南康太守。
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
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臵玄学,聚生徒。
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
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
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
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
”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
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
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
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
”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
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
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注]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薨,是后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官员去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
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
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
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
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5分)译文:(2)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访益上人兰若①严羽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①上人:对和尚的敬称。
兰若:指寺庙,首句的“青莲宇”也是这个意思。
8.试分析颔联中“入”和“生”两字的艺术妙处。
(5分)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曹操在《观沧海》中运用想象来描景状物,以抒发他的雄心壮志,其中把天上的银河繁星都放到大海中来描写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针对如何“无所待”地在宇宙中自由遨游,用两句话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两句是:“,。
”(3)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华秋月何时了》历来为人称道,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秦观的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据说就是出自该词中“?”两句。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教父赵冬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