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的母亲丰子恺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
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
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
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
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
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
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
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
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
退堂里就是灶间。
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
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
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
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
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
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
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
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
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记叙文阅读】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完成以下问题16-18。
我母亲冯子恺① 我母亲临死前没有拍下坐着的照片,但这个姿势显然是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拍下的,但它并没有干涸。
现在用钢笔和墨水代替显影剂和定影剂来擦干我母亲的坐像:② 我母亲坐在我老家西北角的八仙椅上,眼神中流露出严肃的光彩,争吵时带着慈爱的微笑。
③ 老房子西北角的八仙椅是母亲的旧座位。
从我的童年到她去世前几个月,我母亲有空时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
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的座位:我的旧房子是一个三开间的大厅,我表弟的房子在右边,我叔叔的房子在左边。
中心没有隔墙。
只有左右两排八把神仙椅被用作三个家族的边界。
于是母亲坐在椅子上,背朝上。
如果是沙发椅,三面都是柔软的厚墙,空气中没有障碍物。
但是我家的八仙椅是木头做的。
坐板与靠背成90度角。
靠背只有几根稀疏的木条,高度只有人的肩膀那么高。
母亲坐在那里,没有地方休息,非常不安。
母亲还防止椅子脚在土壤上发霉。
她用一个两三英寸高的木制座椅把椅子的脚衬了起来。
因此,八仙椅非常高。
母亲坐在上面时不得不空着脚,这很不方便。
所谓的西北角是左边最里面的椅子。
这把椅子的内侧是通过出口的。
厨房在大厅里。
母亲坐在椅子上看了看里面。
她能看见炉子。
当风从里面吹出来时,煤烟和油蒸气会吹到母亲身上,这非常不卫生。
在大厅前面,有一个三四英尺宽的院子,是墙门。
墙的外面是我们的染料店。
母亲坐在椅子上向外看。
她能看到很多顾客,听到市场的嘈杂声。
非常安静。
但我的母亲坐在我的老房子西北角一张不稳定、不方便、不卫生、安静的八仙椅上,她的眼睛严肃地发亮,嘴角露出慈爱的微笑。
妈妈为什么总是坐在这么不舒服的椅子上?因为这个儿子是我家里最重要的。
坐在这把椅子上,妈妈可以照看炉子和商店。
为了兼顾内部和外部,我母亲不能关心座椅的稳定性、方便性、卫生性和安静性。
④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在离开母亲、六个兄弟姐妹、几亩薄地和一家染料店后去世。
家内外的一切责任都属于我母亲。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解析

《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解析《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老舍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家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我父亲死后,家中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我说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住了我的眼。
今天,又想起当年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本文大部分是概括叙述,但有些地方却写得具体、含蓄。
(1)母亲送三姐上轿时,文中描写:“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些加粗的动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除夕回家,“母亲笑了”,这写出了母亲什么样的心情;听说今晚还要返校,“她愣住了,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来”,这又写出母亲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亲丰子恺阅读答案_《我的母亲》阅读及参考答案

我的母亲丰子恺阅读答案_《我的母亲》阅读及参考答案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理解

《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丰子恺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1.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作者通过四件事来刻画母亲形象。
第一件事是母亲养蚕;第二件事是母亲元宵节时背“我”看花灯;第三件事是母亲给“我”讲故事、唱童谣;第四件事是母亲对待乞丐和贼人的态度。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答: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慈爱和教育孩子时的严肃。
(2)到了傍晚,才看见母亲坐的地方,还放着她的针线篮。
答: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针线篮”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为了孩子们的生活而忙碌,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勤劳、慈爱、善良、有教养的人。
她养蚕、做针线活,为孩子们的生活操劳;她关心孩子们的成长,给他们讲故事、唱童谣;她对待乞丐和贼人都非常宽容,体现出她的善良和慈悲。
4.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在内容上,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5.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文章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养蚕、背“我”看花灯、给“我”讲故事和唱童谣、对待乞丐和贼人的态度等事件,塑造了一位勤劳、慈爱、善良、有教养的母亲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细节,使母亲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通过议论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6.文章中最能体现母亲勤劳的是哪件事?在文章中,最能体现母亲勤劳的事情是给我制作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
这一细节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照顾,也反映了母亲勤劳、细心的品质。
7.文章最后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丰子恺⑴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⑵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
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
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
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
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
退堂里就是灶间。
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
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
外面是染坊店。
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
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
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⑶我四岁时,父亲不管家事,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人兼理。
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吃。
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⑷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
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
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计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
我从学堂里放学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
丰子恺《我的母亲》文章

丰子恺《我的母亲》文章《我的母亲》一、“妈妈,你看这朵花像不像你笑起来的样子?”我举着一朵刚摘的小野花跑到母亲跟前。
母亲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择菜,她抬起头,温柔地看着我,眼睛里满是笑意,“像呢,宝贝。
你怎么这么会想呀。
”那时候的阳光洒在院子里,就像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母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光,她的手指灵活地挑拣着菜叶,动作轻柔又熟练。
我把花插在母亲的发间,母亲佯装嗔怪道:“哎呀,小调皮。
”这小小的互动,就像一首温暖的歌,在我们的生活里轻轻奏响。
母亲总是能在我那些幼稚的举动里找到乐趣,就如同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宝藏一样。
我想,这就是母亲的爱吧,像涓涓细流,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流淌。
二、我还记得那次我在学校闯了祸,老师把母亲叫到了学校。
我害怕极了,低着头不敢看母亲。
母亲皱着眉头,对老师说:“老师啊,真是给您添麻烦了。
这孩子,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
”走出老师办公室后,母亲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大发雷霆。
她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说:“孩子啊,你怎么能这么做呢?”我小声嘟囔:“我不是故意的。
”母亲摸摸我的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是你要学会承担错误呀。
就像我们走路不小心踩坏了人家的小花,虽然不是有心的,但也要说声对不起呀。
”母亲的话就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下敲在我心上。
那回家的路好像变得特别长,母亲拉着我的手,脚步沉稳。
我知道,她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她的爱就藏在这无声的教诲里。
三、“妈妈,我想要那个布娃娃。
”我在商店的橱窗前停住了脚步,眼睛紧紧盯着里面的布娃娃。
母亲看了看价格标签,犹豫了一下,说:“宝宝啊,这个太贵了,咱们不买了好不好?”我一听,嘴巴一撇就想哭。
母亲赶忙哄我:“宝贝呀,咱们回家妈妈给你做个更漂亮的布娃娃,比这个还好呢。
”回到家后,母亲真的翻出了旧布和棉花,开始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她的眼神专注极了,手指不停地穿梭。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觉得暖暖的。
“妈妈,你缝得好认真呀。
”我忍不住说。
母亲笑着回答:“那当然,要给我的小宝贝做最漂亮的布娃娃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
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
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
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
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
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
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
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
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
退堂里就是灶间。
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
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
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
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
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
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
最为冲要。
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
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
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
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采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
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
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
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⑤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
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
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
放假归来的时候,
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
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
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⑥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
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
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⑦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⑧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
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
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
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二岁,不,直到现在。
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
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
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结尾“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中“四班人”分别指工人们、店伙们、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
B.第⑥段中“唯假期归省”与鲁迅的《社戏》中“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两句中的“归省”意思不相同。
C.第⑦段的“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一句,隐含作者伤感母亲年华逝去、敬佩母亲那么多年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并慈爱之情。
D.第⑧段引用的陶渊明诗句“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是说明人在年轻时容易犯“不全部接受长辈的训诲”的毛病。
23.文中第③段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八仙椅子”?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24.本文在描写“母亲”的过程中,多次写到“她眼睛里严肃的光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
22.B
23.①作者回忆的是坐着的母亲,“八仙椅子”起到串联关于母亲的往事的作用;②通过写“八仙椅子”是一个“很舒服的”座位,以及母亲坐在“八仙椅子”上既观察灶头,又观察染坊店,突出母亲面对艰难生活时坚强、能干、内外兼顾的形象特点;③母亲去世,椅子还在,这把“八仙椅子”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24.(1)从内容上:突出母亲的形象,作为一个坚强的妇女,母亲是一个严肃的人。
写母亲眼睛里严肃的光辉,与其他事件体现出的母亲的严肃、坚强形成了呼应,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从结构上:文章一开头写母亲的坐像写到了“眼睛里严肃的光辉”,与结尾提到的“严肃的光辉”形成了首尾呼应;同时,该句几乎贯穿在每一段中,是全文的线索。
(3)从主题上: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加充分,母亲对我不仅是无私的关爱,她的眼神也鞭策着我不断前进,同时,我对母亲也有着深深的爱,在母亲“眼睛里严肃的光辉”中,透露着我对她深深的怀念之情。